《外国档案事业史》课件第四章_第1页
《外国档案事业史》课件第四章_第2页
《外国档案事业史》课件第四章_第3页
《外国档案事业史》课件第四章_第4页
《外国档案事业史》课件第四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档案管理活动的发展与档案学理论的萌芽第四章【本章提要】封建社会时期的档案管理活动有了初步发展。档案收集从封建社会中期后表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在整理和分类上,古代罗马沿用下来的“二元主义”分类方法逐渐遭到淘汰,欧洲国家先后出现了根据档案的机密程度或内容进行分类的做法。到封建社会后期,欧洲档案学者开始对档案整理方法进行理论总结,提出了事由分类法、系统分类法、实用归纳法和合理演绎法等。在编目上,编目的方法更加完备,登记的项目更为齐全,并出现了比较正规的书本式目录。在鉴定上,随着档案数量的急剧膨胀,鉴定活动开始萌芽。【本章提要】在保管上,出现了相对集中的特点,保管档案的场所相对固定,甚至出现了专门的保管档案的建筑。在利用上,档案利用仍然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和特权性,仍然属于封闭性利用。但到封建社会后期,档案利用开始从封闭向开放过渡。此外,封建社会还是档案学理论萌芽的时期,档案数量的增加、档案机构类型的丰富、档案管理活动的改进、档案人员的专职化,都为档案学理论的萌芽创造了条件。德国档案学者拉明根和意大利档案学者波尼法西奥是档案学理论萌芽时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们以及其他学者对档案价值、档案整理和分类、档案馆的性质和地位等专业基点问题展开了初步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CONTENTS目录1/档案管理活动的发展2/档案学理论的萌芽

档案管理活动的发展档案收集第一节档案整理和分类档案编目档案鉴定档案利用

档案收集01•封建社会档案收集的主要变化是,从中期以后档案收集表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档案收集的相对集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保管档案的场所相对固定,甚至出现了专门的保管档案的建筑,这为档案收集的相对集中提供了物质保障;二是国王档案馆和教会档案馆逐步集中并统一保管其档案,这是档案收集相对集中出现的信号。档案整理和分类02

档案整理和分类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是比较明显的,经历了一个从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的阶段式跃进过程。在封建社会初期,除了沿用古代罗马的“二元主义”分类法之外,欧洲一些王国根据档案内容的机密和重要程度,将档案分为“闭式文件”和“开式文件”两大类。到了封建社会中期,中国造纸术的传入使欧洲各国档案数量急剧增长,过去简单的分类方法已无法适应档案管理的需要,“二元主义”分类法逐渐遭到淘汰。当时出现的一些新型档案馆开始采用新的分类标准。。

在封建社会后期,欧洲各国采用的整理和分类方法更是五花八门,既有同时按照业务部门和时间来分的,也有同时根据地区和事由来分的。这些方法中还没有哪一种方法占绝对上风,大多存在同一分类级别标准不一致的局限。后来随着档案学理论的萌芽,德国和意大利的一些档案学者开始系统研究档案的整理和分类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当时影响较大的理论观点主要有四种。一、事由分类法。二、将档案按照地区—事由—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系统分类。三、实用归纳分类法。四、合理演绎分类法。

档案编目03

与奴隶社会的简单编目相比,封建社会特别是中期以后,档案编目有了明显进步。编目的方法更加完备,登记的项目更加齐全,而且出现了比较正规的书本式目录。欧洲各国中档案编目开展得较早、做得较好的主要有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意大利那不勒斯王国档案馆从1284年开始编制档案目录,登记的项目包括档案文件标题、文种、日期等,从而创造了早期较完备的编目方法。法国进一步完善了那不勒斯王国档案馆的编目方法并应用于国王档案馆——宪典宝库。这些目录大多按字母顺序排列。英国也开展了类似的编目工作,先是1323年管卷大臣斯蒂普顿在对国王档案馆的档案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编出了较为详细的案卷目录,后是1601年拉巴德主管国王档案馆期间又为馆藏全部档案编制了索引。

档案鉴定04

如果说奴隶社会尚未出现档案鉴定,那么到封建社会特别是中期以后,档案鉴定开始萌芽。14世纪欧洲的一些自治城市出现了淘汰公文的做法。从今天来看,尽管这种做法还没有真正具备档案鉴定的含义,但它已经标志着当时欧洲国家开始认识到区分有用文件和无用文件的必要性。然而,由于封建社会档案文件的所有者同样是形形色色且互无联系,淘汰公文的做法还无法成为一项制度普遍推广。正规的档案鉴定还是从近代法国档案工作改革才开始形成的。

档案利用05•封建社会的档案利用基本延续了奴隶社会的特点。一方面,档案利用的性质和特点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同样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和特权性,利用对象也限于统治阶级或档案所有者。档案利用仍然只是少数人享有的一种特权,尚未成为社会公众普遍享有的一种权利,因此仍然是一种封闭性利用。另一方面,利用档案的首要目的尽管仍然是巩固统治地位、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档案发挥作用的领域也包括行政管理、经济生产、外交事务、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等。•不同的是,封建社会的档案利用开始从封闭向开放过渡。这种变化主要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TheRenaissance)。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历史学家们对原始档案文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呼吁打开档案馆的大门,为历史研究提供方便。面对历史学界的强烈呼声,在档案人员的推动下,少数档案馆开始允许历史学家利用馆藏档案。但这些历史学家必须得到特别许可,而且利用档案得出的研究成果一般不允许公开发表。档案馆真正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则是到了近代法国档案工作改革之后才实现的。

档案学理论的萌芽档案学理论萌芽的条件第二节探讨的主要理论问题及其原因主要代表人物档案学理论萌芽的条件01

经过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漫长历程,欧洲各国的档案工作得到很大发展。档案数量的增加,档案机构类型的丰富,档案管理活动的改进,档案人员的专职化,这一切都为档案学理论的萌芽创造了基本条件。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这些条件表现得更加充分,主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中国造纸术的传入使得欧洲国家普遍用上了纸,原来载体五花八门的档案逐步被纸张一统天下,档案数量急剧增加。档案数量的增多引发了档案机构增加、档案人员增加、档案管理活动增多等一系列后果,使得档案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为档案学理论的萌芽奠定了基础。第二,档案机构的发展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加和类型的丰富,而且表现为规模不断扩大,馆藏数量不断增多。馆藏成分开始转向单一的档案文件,不再包括图书和其他实物。这意味着档案馆开始与图书馆逐步分离,发展成为独立的专业部门。第三,档案管理各项活动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表现为整理和分类开始出现理论原则的萌芽。第四,档案人员逐渐向专职化发展。主要代表人物02•档案学理论萌芽时期在德国和意大利涌现出了一批档案学者,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档案学者拉明根和意大利档案学者波尼法西奥。亚克伯·冯·拉明根(JakobvonRammingen,1510—1582)于1571年出版了两本专著,即《总结报告——怎样才算是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论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巴尔塔萨·波尼法西奥(BaltasarBonifacio,1586—1659)是意大利档案理论的先驱,他在帕尔多瓦大学获民法和宗教法博士学位,曾任威尼斯科学院民法教授、主教秘书、总教士和主教等职。他学识渊博,涉猎广泛,著述甚丰。1632年出版的《论档案馆》(DeArchivis)是他在档案领域的代表作。探讨的主要理论问题及其原因03(一)探讨的主要理论问题1.档案的价值2.档案的整理和分类3.档案馆的地位和性质(二)探讨上述问题的深刻原因1.档案的价值是档案专业的基点,也是档案专业存在价值的根本体现。2.档案的整理和分类也是档案专业的基点,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