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3名紧缺人才2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1页
2022年11月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3名紧缺人才2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2页
2022年11月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3名紧缺人才2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3页
2022年11月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3名紧缺人才2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4页
2022年11月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3名紧缺人才2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2022年11月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3名紧缺人才2上岸冲刺题3套【600题带答案含详解】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I卷一.各地真题-综合能力拔高(共200题)1.商品生产中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供求规律

C.竞争规律

D.价格规律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知识。

第二步,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一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二是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中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供求规律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必然性,它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其基础是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必须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相适应。供求规律就是供求关系变化的基本法则。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竞争规律是指商品经济中各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互相争取有利的投资场所和销售条件的客观必然性,它和价值规律一样,都是商品经济固有的规律。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价格规律是指在一定或特定的时间内,某一商品或某类商品,所表现出来的价格波动,价格是由商品价值决定的,并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是商品生产中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而不是价格规律。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2.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请把它找出来。

A.A

B.B

C.C

D.D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六面体的空间重构。观察发现,选项中的立体图形都包含灰色三角形所在的面。可以通过画边法解答。以灰色三角形的直角为出发,顺时针依次标出各边,如图1所示:

A项:题干中a边挨着黑三角形所在面的空白边,与黑三角形没有公共边,而选项中a边与黑三角形有公共边(如图2所示),排除;

C项:题干中黑三角形所在的面与虚线所在的面是相对面,而选项是相邻面,排除;

D项:题干中a边挨着黑三角所在的面(如图1所示),而选项中c边挨着黑三角所在的面(如图3所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3.叙事,顾名思义,即叙述事情,以言语或者其他的媒介来再现时间和空间交织下变化的事件。叙事本身一直存在于人类漫长的生活之中,自结绳记事到文字记载,再到文学描绘、戏剧表现、电影演绎、电子媒介发展下的网络叙述等,人类以不同的方式叙述着历史和文化的演进。但叙事学中的“叙事”并不是简单地说了件事,这从叙事学家们对于叙事的定义中即可看出。到目前为止,叙事的定义也并没有被明确界定,不同的叙事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围绕叙事是否必须有因果关系的推导而进行论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叙事学中的“叙事”定义仍然莫衷一是

B.不同行业对于“叙事”的认识区别很大

C.叙事记录了人类漫长的生活历史

D.因果关系推导是叙事学中的关键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首句引出“叙事”的概念,接着介绍了在人类发展不同阶段中的叙事方式,然后通过转折词“但”将话题引到叙事学中的叙事定义上来,表示目前叙事学中叙事的定义并不明确,不同的叙事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文段转折之后是重点,对应A项,“莫衷一是”表示意见有分歧。

B项“不同行业”文段未提及,转折之后强调的是叙事学中的叙事定义不明确,有分歧,排除;

C项对应“叙事本身一直存在于······文化的演进”,为转折之前的非重点内容,排除;

D项“叙事学中的关键”范围扩大,文段转折之后强调的是叙事学中的叙事定义问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艺术跨界,让一切皆有可能》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归纳,解答此类题目要理清文段的行文结构。文段为转折结构,“但”以后的内容为文段重点,正确答案应是对文段最后两句的归纳总结。文段先解释“叙事”的含义,接着简单论述叙事的发展过程。然后以“但”转折,指出叙事的定义尚未被明确界定。转折后的内容是文段重点,A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B项“不同行业”在文段中未提及;C项只是文段转折前的部分内容;D项“叙事学”偷换概念,原文是“叙事”,且因果关系推导是论争的焦点,还没有定论。三项均可排除。故本题选A。4.谎言:欺骗

A.谣言:抱怨

B.谗言:无知

C.佯言:委婉

D.诤言:劝诫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词项间关系,谎言带有欺骗的属性,二者之间是特征关系。谎言是欺骗的话。

A项,谣言是没有事实存在而捏造的话,不是抱怨,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谗言是诽谤的话,不是无知,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佯言是说假话,不是委婉,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诤言是劝诫的话,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5.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分点是看行为人是否有意思表示,有意思表示则是法律行为,反之则是事实行为,下列不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A.赠与

B.遗嘱

C.创作作品

D.合伙协议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包括作为(即积极的行为)和不作为(即消极的行为)。法律行为具有多样性。有单方的(如遗嘱)、双方的(如合同)、共同的(如建立社团),有有偿的(如购销)和无偿的(如赠与)等形式。法律事实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C项中的“创作作品”属于事实行为。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赠与”是无偿的法律行为。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遗嘱”是单方的法律行为。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合伙协议”是双方的法律行为。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6.1998年12月29日新颁布的兵役法将陆、海、空军义务兵服现役期限一律改为(

)年。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兵役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兵役法》(1998年修订)第十八条,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二年。

因此,选择B选项。

7.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人类探测月球新篇章的探测器是(

)。

A.月球一号

B.嫦娥四号

C.天问一号

D.先锋十号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A项错误,1959年1月2日,“月球一号”在苏联的拜科努尔发射场顺利升空,随即离开地球轨道。“月球一号”是人类发射成功的第一个摆脱地球引力场的航天器,是一系列以“月球号”命名的探测器中的第一个成员。

B项正确,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C项错误,“天问一号”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持续飞行以及后续的环绕、降落和巡视,表明深空探测是当今世界高科技中极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是众多高技术的高度综合,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D项错误,“先锋十号”发射于1972年2月28日,仍在向远方运行。“先锋十号”的原先任务是探测木星及其邻近区域。1973年12月2日,即发射后21个月,它经过了木星,成为第一艘飞越木星的飞行器。

故正确答案为B。8.①拍摄资金不足

②改编成电影剧本

③影片获奖

④小说获奖

⑤企业资助

A.④②①⑤③

B.④①③⑤②

C.①③④②⑤

D.③④⑤②①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①③④中选择。

先有“小说获奖”,才会被改编成电影进行拍摄,并最终“影片获奖”,即首句为④,排除C、D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尾句应从②③中选择。

电影先有剧本,经过拍摄,最后才能“影片获奖”,即尾句为③,排除B项。

因此,选择A选项。9.五一劳动节将至,某单位为表彰劳模,特准备了6种奖品用于表彰先进个人,已知每种奖品都足够多,劳模们可以选择任意三种奖品,问两位劳模拿到的奖品种类完全一样的概率是多少?

A.5%

B.2.5%

C.0.5%

D.0.25%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概率问题。

第二步,6种奖品中任选3种,共有

=20种不同的组合。第一名劳模随意挑选1种,那么在第二名劳模可选的20种方式中,只有1种与第一人相同,所以概率为

=5%。

因此,选择A选项。

10.我国古代23时至01时标为:

A.子时

B.午时

C.寅时

D.已时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知识。

第二步,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因此,23时至01时为子时。A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天干地支”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11.某单位组织员工出游,单位现有的车辆每辆车乘坐4名员工,则需另外安排一辆大巴车送走余下的20位员工,如每辆车乘坐5名员工,则最后正好多出2辆空车,问该单位现有多少辆车?

A.20

B.25

C.30

D.35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设有x辆车,则第一次安排的总人数为4x+20,第二次安排的总人数为5(x-2),根据总人数相同可列方程,4x+20=5(x-2),解得x=30(辆)。

因此,选择C选项。12.利用传统街区发展经济,早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________的举措,大家热衷于把这些街区“打造”成一个地方的“名片”,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本无可厚非。________在对传统街区新意________的“打造”中,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问题,甚至导致传统街区面目全非、名存实亡的悲剧,令人痛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接二连三

然而

溢出

B.趋之若鹜

但是

迭出

C.争先恐后

并且

流出

D.你追我赶

尽管

淌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前面出现“本无可厚非”说明没什么可以过分批判的问题,后面出现“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问题”,意味着前后语意相反。A项“然而”和B项“但是”均是表转折的关联词,符合语境。C项“并且”是表并列的连词;D项“尽管”用在转折的前半句,两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三空。B项“迭出”指一次又一次地出现,照应前文“热衷”和许多城市争相效仿的语境,符合文意。A项“溢出”指充满某个容器并向外流出,与“新意”搭配不当,排除A项。答案锁定B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一空。下文作者用引号引出“打造”“名片”,其实是一种讽刺,说明作者对于许多城市的举措是持有消极态度。“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符合文意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因此,选择B选项。

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接连不断。争先恐后:指争着向前,唯恐落后。你追我赶:形容竞赛激烈,大家都不甘落后。淌出:液体流出。

13.在构成要素上,硬实力主要由物质性要素构成,从属于物质层面,是社会存在的范畴,客观的事物及其数量是硬实力的主要表现形式;而软实力主要由意识性要素构成,从属于精神层面,是社会精神的范畴,软实力与行为主体的精神状况相联系,这些不同点决定了它们发挥作用的方式和作用效果的不同。硬实力的特点是“硬”,是可以量化的,有可用于计算的衡量指标,如经济增长总量和速度,军队装备等;而软实力的特点则是“软”,它无法量化,无数据可测量,通常是外化为产品、标志或符号等形式。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A.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差异性

B.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对立性

C.硬实力与软实力的重要性

D.硬实力与软实力的适用性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了硬实力的构成要素,紧接着又介绍了软实力的构成要素。然后说明二者的不同点决定了他们所发挥作用的方式和效果也不同。最后又分别介绍了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特点。整个文段都是围绕“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不同之处展开的,文段的主旨就是在论述二者的不同之处。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差异性”就是不同之处,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对立”指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相互斗争,而文中并非排斥、矛盾,仅仅是不同而已。C项和D项:“重要性”“适用性”都未能体现二者的不同之处。

14.工厂甲、乙、丙3条生产线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甲、丙先合作两天,完成了全部任务的,接着乙、丙合作两天完成剩下任务的45%,最后甲、乙合作2天恰好完成剩余任务。问甲完成的部分占全部任务的:

A.4/15

B.1/3

C.2/5

D.3/5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

第二步,赋值工程总量为60,则根据题意可得:2(甲+丙)=20,2(乙+丙)=(60-20)×45%=18,2(甲+乙)=22,联立解得甲乙丙分别为6、5、4,甲共干了4天,共干了24,占总量的24÷60=2/5。

因此,选择C选项。15.概化互惠是指不计算价值、不明确报偿时间的交换:平衡互惠是指要求价值相当、报偿时间明确的交换,即有明显的回报期望。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概化互惠的是(

)。

A.某商场刚刚开业,里面很多商铺的商品都有5折到7折的优惠

B.小杰因为一件小事和同桌发生了冲突,他一气之下把同桌的平板电脑扔到了地上

C.小梦需要换手机但没有足够的钱,于是向室友借了一部分,并承诺下个月就归还

D.小芸当妈妈以后,把所存精力都放到了孩子身上,只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别无他求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概化互惠:“不计算价值、不明确报偿时间的交换”;

平衡互惠:“要求价值相当、报偿时间明确的交换,即有明显的回报期望”。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商场的商品有5-7折优惠,优惠力度明确,价值计算清晰,不符合“不计算价值、不明确报偿时间的交换”,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因生气将平板扔到地上的行为未涉及交换,不符合“不计算价值、不明确报偿时间的交换”,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小梦换手机向室友借钱,承诺下个月就归还,归还借款,明确报偿时间,不符合“不计算价值、不明确报偿时间的交换”,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小芸当妈妈以后对于孩子的付出是不计算价值、不求回报的,符合“不计算价值、不明确报偿时间的交换”,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16.下列四个节气所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A.处暑:炎热夏季即将到来

B.惊蛰: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C.冬至:冬季最寒冷的日子开始

D.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未成熟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二十四节气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处暑是农历24个节气中的第14个,时间点为公历8月22日—23日之间。处暑即为“出暑”,意味着夏天暑热终止,天气即将由热转凉。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惊蛰的惊字对应春雷始鸣、冬至表明寒冬来临。A项错误。处暑,即“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而不是到来。

B项正确。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寓意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C项正确。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寓意寒冷将至。

D项正确。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自然常识,主要考查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点。

A项错误,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气候变凉的象征。

B项正确,惊蛰,古称“启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而“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而产生“惊蛰雷鸣”现象。

C项正确,从“冬至”开始,北半球逐渐进入了最寒冷的日子,称作“数九寒天”。

D项正确,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17.下列有关人均G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均GD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B.人均GDP就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C.人均GDP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D.人均GDP可直接等同于人均收入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宏观经济。

A项、B项、C项正确,人均GD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人均GDP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之一,可以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也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一般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就可视为高收入国家或初级发达国家。通常来说,人均GDP高的国家普遍拥有发达的经济体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活跃的市场,居民受教育水平和人均寿命也与人均GDP挂钩。

D项错误,人均GDP不能直接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构成了一国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18.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支配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是:

A.价格规律

B.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供求规律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知识。

第二步,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市场经济条件下,支配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无价格规律。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竞争规律,是指商品经济中各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互相争取有利的投资场所和销售条件的客观必然性,它和价值规律一样,都是商品经济固有的规律。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规律不是支配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供求规律,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必然性,它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其基础是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必须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相适应。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规律不是支配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9.下列有关条约或协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马关条约》是中国被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

C.《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雅尔塔协议》的签署有损中国主权与领土的完整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的条约。

第二步,《雅尔塔协定》中文名为《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签订于雅尔塔会议,这次会议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秘密首脑会议,是继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后的第二次同盟国首脑会议。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会议决定“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苏联向日本宣战。其报酬是苏联获得库页岛、千岛群岛以及其对大连、旅顺及其铁路连接的控制”。该协议出卖了中国的利益,强行把中国(国民政府,1927-1949)的国土分割开来,要求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所以《雅尔塔协议》的签署有损中国主权与领土的完整。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用初中知识解题。A项排除。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而非《尼布楚条约》;B项排除。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而非《马关条约》;C项排除。《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使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A项错误。《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项错误。中俄签订的《瑷珲条约》是中国近代一次性割让领土最多的条约;

C项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项正确。《雅尔塔协议》,是参会的三大国苏、美、英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和关于战后世界的安排等问题上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他国的权益,如背着中国政府签订秘密协定,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后结束三个月内对日作战的条件:维持外蒙古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的特权,这种做法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历史有关常识。

A项错误,《尼布楚条约》是清朝和俄罗斯之间经过平等协商,签定的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B项错误,中国被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而非中日《马关条约》,《瑷珲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C项错误,《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D项正确,《雅尔塔协议》虽然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日法西斯的步伐,但是参会的三大国苏、美、英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和关于战后世界的安排等问题上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他国的权益,如背着中国政府签订秘密协定,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后结束三个月内对日作战的条件:维持外蒙古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的特权,这种做法显然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故正确答案为D。20.某单位员工除了基本工资之外,其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绩效工资。在今年4月份,该单位第一项目组所有员工的绩效工资高于第二组员工的最高绩效工资,但是该单位本月绩效工资最高的员工并不在第一项目组。

由此可以推出:

A.该单位领导的绩效工资最高

B.该单位其他项目组有些员工的绩效工资没有第一、第二项目组平均的高

C.该单位有些员工既不属于第一项目组也不属于第二项目组

D.第二项目组的平均绩效工资低于单位的平均绩效工资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题干未提及领导的绩效工资,无法推出,排除;

B项:题干只提及第一、二组员工绩效工资情况,未提及其他组员工的绩效工资,无法推出,排除;

C项:题干“第一组所有员工的绩效工资高于第二组的最高绩效工资”,表明绩效工资最高的员工不在第二组,又由“本月绩效工资最高的不在第一组”,可知,有些员工既不属于第一组,也不属于第二组,可以推出;

D项:题干只提及最高绩效工资的比较,没有提及平均绩效工资,无法推出,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21.下列选项中,阴影部分面积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阴影部分的面积,假设正方形边长为r,如下图:

A项:阴影部分的面积为两个不规则阴影图形的面积之和,可以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a、b小黑色区域面积之和等于空白E区域,因此A选项阴影部分面积就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

B项: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四分之一圆的面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再乘以2,即:;

C项:阴影部分的面积为两个圆的面积减去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即:;

D项:通过观察发现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与B选项相等即为:。

因此,选择A选项。

22.杨某刚满16岁时进工厂当工人,一年时间积攒了2000多元积蓄。在未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杨某花1200元买了一件艺术品。由于父母反对,杨某决定将该艺术品退还给商店,但商店不同意。根据法律规定,杨某购买艺术品的行为属于:

A.无效民事行为

B.有效民事行为

C.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D.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事法律行为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法总则》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结合题干,杨某16岁进工厂当工人,有独立的收入来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杨某购买艺术品的行为符合生效要件,属于有效民事行为。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无效民事行为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损害国家利益的;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等的强制性规定,但是该强制性规定未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的。结合题干,杨某的行为属于有效民事法律行为。A项错误。

C项、D项: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行为属于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结合题干,杨某购买艺术品的行为不存在重大误解,也不违背公平原则。C项、D项错误。

23.衰老固然是不可逆的,而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才是对自己负责。的确,对不少老年人来说,接受老年教育,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老年人因为生理机能逐步衰退、交际圈子有限,生活本就相对单调;再加上不少老人与子女分居两地,面对“通讯录里的儿女”,老年人也更易因缺少陪伴而产生孤独感。如今,一些老年人患上“手机依赖症”,各种养生骗局、传销骗局频频盯上老年人,某种程度上和老年人精神生活空虚有关。通过老年教育,以课会友,学习技能,不仅可以满足被陪伴的需要,也能再次挖掘自己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不少老年人会感慨,“学习是最好的养老”。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A.老年人应该努力让自己生活充实

B.老年人的生活不幸源于精神生活空虚

C.老年人教育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D.孤独的老年人需要儿女们的长期陪伴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首句提出老年人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然后引出文段的核心话题“老年教育”是一种精神寄托,接下来具体阐述老年人产生精神空虚的原因以及精神空虚带来的传销骗局,最后提出解决的对策:通过老年教育不仅可以产生精神寄托,还可以学习技能挖掘自身的价值。文段为“分—总”结构,主旨句为尾句的对策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表意模糊,没有具体说明让老年人生活充实需要“老年教育”。B项:解释说明部分,非文段重点。D项:过度引申,文段未提及需要儿女陪伴。

24.形成有文化特色、有地域特色、可识别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我们应尊重当地实际,________、远近结合、量力而行,不能盲目________。在模式选择上,可以借鉴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结合自身实际、体现自身特色。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循规蹈矩

分庭抗礼

B.按部就班

投闲置散

C.循序渐进

贪大求快

D.按图索骥

急于求成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所填成语应与“远近结合、量力而行”形成并列,通过前文第一句“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可知,该空应体现慢慢做,逐渐去做的含义。A项“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B项“按部就班”指文章结构、选词造句合乎规范,现指按照正常的条理、步骤去做,有时也指拘泥陈规,缺乏创新精神;D项“按图索骥”本比喻拘泥而不能灵活变通(含贬义),现多用在正面,比喻根据线索去寻找或追究事物。三项均未体现逐渐去做的含义,均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和D项。C项“循序渐进”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地、慢慢地深入或提高(工作或学习),符合语境。答案锁定C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通过分析第二空“不能盲目”可知,该空所填成语应与前文“慢慢做、逐渐做”语义相反,C项“贪大求快”指急着取得成功,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分庭抗礼: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后用来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对立。投闲置散:指安排在不重要的职位或没有安排工作。

25.我国地势最高的地区位于西北部。(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我国地势最高的地区位于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第一阶梯,以青藏高原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誉为“世界屋脊”,主要地形包括昆仑山脉、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柴达木盆地。

因此,本题错误。

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第二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1000-2000米,主要地形包括内蒙古高原、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是我国陆地海拔最低点。

26.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没有协商、无理可讲的时候发生的,讲理和协商都离不开语言,然而,并非有语言的地方就自动会有说理,有语言的地方必须有自由才能有说理。

由此可以推出:

A.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因为没有自由而发生的

B.并非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不可以协商和不可以讲理的时候发生的

C.如果没有自由,不能讲理,就可能发生战争和混乱

D.有语言和自由的地方就一定不会发生战争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出现的“所有”“有的”等关键词,可判定本题考查直言命题的推理,依照其推理规则即可解题。题干细节信息:①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没有协商、无理可讲的时候发生的;②讲理和协商都离不开语言;③并非有语言的地方就自动会有说理;④有语言的地方必须有自由才能有说理。

A项,没有自由可以推出没有说理,但是没有说理不能推出战争和混乱,错误。

B项,根据细节信息①可知,该项与之矛盾,错误。

C项,没有自由就不能讲理,有可能发生战争和混乱,可由题干推出,正确。

D项,语言和自由是讲理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错误。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键词“所有的”,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战争且混乱→¬协商且¬说理

②讲理且协商→语言

③说理→语言且自由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选项中“战争且混乱”是对①“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推出:¬说理,“¬说理”是对③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因此是否有自由不确定,排除;

B项:并非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不可以协商和不可以讲理的时候发生,与题干①的说法矛盾,排除;

C项:“没有自由”是对③“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说理”,根据“且”关系的特性“全真才真”,无法断定题干①后件的真假,因而前件可能为真,可以推出;

D项:“有语言和自由的地方”对③是“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由此无法进行推导,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为翻译推理题型。第一步:翻译题干。①战争和混乱→–协商且–讲理;②讲理且协商→语言;③说理→语言且自由。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得出答案。C项,–自由且–讲理→战争和混乱;根据联言命题的性质和逆否规则,从③可以得出,“–自由→–讲理”,“–讲理”肯定①中推导关系的后件,肯后件无法得出任何绝对的结论,但可以得出可能性的结论,即可能发生战争和混乱,当选。A项,战争和混乱→–自由,由①可知,战争和混乱→–协商且–讲理,但“–协商且–讲理”不能推出任何与“自由”有关的结论,排除;B项的表述直接在题干第一句话前面加了一个“并非”,即为条件①的矛盾命题,排除;D项,语言且自由→–战争;“语言且自由”肯定第一步中③的后件,肯后件无法推出任何确定性结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27.某研究小组在1984年挑选了10万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在2010反馈调查中,超过2.6万名志愿者已经离世。研究小组发现,经常食用诸如麦片、糙米、玉米和藜麦等粗粮的志愿者生病和死亡比例比不食用者低,尤其是患血管疾病的比例更低。研究人员认为,食用粗粮有助于身体健康。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研究人员的结论?

A.粗粮是运动员和减肥人士的最佳早餐

B.粗粮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老百姓的主食

C.在很多医学典籍里,有食用粗粮治病的记载

D.经常食用粗粮有助于降低罹患肥胖症的风险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不能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选非题。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食用粗粮有助于身体健康。

论据:研究小组发现,经常食用诸如麦片、糙米、玉米和藜麦等粗粮的志愿者生病和死亡比例比不食用者低,尤其是患血管疾病的比例更低。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粗粮是“最佳早餐”,而且是对于“运动员、减肥人士”这类更需要健康的人群而言,故说明食用粗粮有助于身体健康,具有加强作用。

B项:无关选项。该项只是指出粗粮是很多国家老百姓的主食,但是与是否对身体健康无关,不具有加强作用。

C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很多医学典籍中记载了食用粗粮能治病,说明粗粮有助于身体健康,具有加强作用。

D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经常食用粗粮有助于降低罹患肥胖症的风险,说明食用粗粮有助于身体健康,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食用粗粮有助于健康。

论据:经常食用诸如麦片、糙米、玉米和藜麦等粗粮的志愿者生病和死亡比例比不食用者低,尤其是患血管疾病的比例更低。

论点和论据讨论的均是粗粮有助于身体健康,话题一致,要想加强,可以考虑补充论据,即说明粗粮对身体健康有益的原因,或者举例说明粗粮有助于身体健康。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指出粗粮是运动员和减肥人士的最佳早餐,运动员和减肥人士相对来说吃的比较健康,举例说明粗粮有助于身体健康,可以加强,排除;

B项:该项指出粗粮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老百姓的主食,与粗粮是否有助于身体健康无关,无法加强,当选;

C项:该项指出医学典籍中有食用粗粮治病的记载,举例说明粗粮有助于身体健康,可以加强,排除;

D项:该项强调经常食用粗粮有助于降低罹患肥胖病的风险,说明粗粮确实对人体健康有益,可以加强,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能支持研究人员结论的一项,需首先明确研究人员的结论,即“食用粗粮有助于身体健康”。要支持该结论,可以说明食用粗粮对人体健康确实是有好处的。注意本题要求选择的是“不能支持”的一项,即削弱项或无关项。研究人员的结论:食用粗粮有助于身体健康。

A项,指出粗粮是运动员和减肥人士的最佳早餐,而这类人群通常很注重身体健康,说明食用粗粮有助于身体健康,支持了研究人员的结论。

B项,指出粗粮是很多国家老百姓的主食,并未体现食用粗粮有助于身体健康,属于无关项,无法支持研究人员的结论。

C项,指出食用粗粮可以治病,说明食用粗粮有助于身体健康,支持了研究人员的结论。

D项,指出经常食用粗粮有助于降低罹患肥胖症的风险,说明食用粗粮有助于身体健康,支持了研究人员的结论。

故本题选B。28.①但实际调查的匮乏,并不足以令那些笃定“甜食可以治愈”的人们完全信服

②“吃甜食会让人心情变好”似乎是人们口耳相传的一条“真理”

③但迄今还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容易受抑郁症影响的人倾向于增加糖分摄入量的假设

④即高糖分的饮食全部或部分源于人们原本就糟糕的心理状态

⑤而换个角度说,心理疾病是否也可能导致人们摄入更多的糖分

⑥然而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糖分摄入水平越高,抑郁症患病可能性越大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⑥⑤①②

B.③⑥④⑤①②

C.②⑥①③④⑤

D.②⑥①⑤④③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对比选项,判断首句,②指出人们相信“吃甜食会让人心情变好”,③出现转折词“但”不适合做首句,排除A、B两项。

对比C、D两项,继续观察文段,寻找线索。③中出现“但”转折关联词,根据关联词捆绑,对比③前接①还是④,③“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即没有证据说明抑郁症和糖分之间的关系,①“不足以······令人信服”是不认同甜食与抑郁症的关系,故①③观点一致,构不成转折关系,排除C项,验证D项,④“高糖分饮食源于糟糕的心理状态”认同抑郁症和糖分之间的关系,④③构成转折关系,故对应D项。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吃甜食心情好”或有另说》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和连贯。快速浏览题干6个句子,明确这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糖分摄入和抑郁情绪的关系。然后观察选项,A、B两项以③为首句,C、D两项以②为首句,根据首句特点排除错误选项。最后辨析剩余选项的差异点,结合④中的“即”,判断与其联系紧密的句子,选出排序恰当的一项。选项一共给出了③和②两个首句。③以“但”字开头,表转折,其前应该有其他内容,不适合做首句,首先排除A、B。再观察C、D两项,区别在于后三句的顺序不一致。④说高糖分的饮食全部或部分源于人们糟糕的心理,明显是对⑤中“心理疾病是否也可能导致人们摄入更多的糖分”的具体说明,⑤在④之前,排除C。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②句援引观点,适合做首句。③句句首有转折关联词“但”,故③句之前应有与其形成转折关系的内容,③句不适合做首句,排除A项和B项。

第二步,观察C项和D项,两项②⑥①均是绑定的,故只需确定③句、④句和⑤句的先后顺序即可。⑤句通过“换个角度讲”,引出“心理疾病”与“糖分摄入”的关系。④句通过“即”继续谈论“心理”与“糖分摄入”的关系,④句是对⑤句的补充说明,故⑤④绑定,排除C项。

因此,选择D选项。29.下列世界奇迹位于埃及的是(

)。

A.金字塔

B.空中花园

C.宙斯神庙

D.太阳神像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正确,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法老)陵墓,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国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还矗立着一座象征国王权力与尊严的狮身人面像。

B项错误,空中花园,是古代七大奇迹之一,是公元前6世纪新巴比仑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其妃子所建花园,位于新巴比仑城北面伊士达门西侧,现已不存。该园在不同高度逐层收小的台层上布满带拱廊的建筑物,台层面植各种树木花草,远看宛如悬在空中,故称空中花园。

C项错误,宙斯神庙位于希腊雅典奥林匹亚村,是为了祭祀宙斯而建的,也是古希腊最大的神庙之一。宙斯庙尤以象牙和黄金的塑像而闻名于世。

D项错误,罗德岛太阳神巨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座巨像建位于希腊罗得市港口的入口处,公元前282年完工。它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的青铜铸像,巨像毁于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

故正确答案为A。30.民政部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首次就加强“事实孤儿”保障工作出台专门意见。《意见》重点解决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关于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强化基本生活保障

B.加强医疗康复保障

C.完善教育资助的救助

D.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民政部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突出保障重点,其中包括:强化基本生活保障;加强医疗康复保障;完善教育资助救助;督促落实监护责任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3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是对(

)的评价。

A.司马相如

B.司马迁

C.司马谈

D.司马昭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是韩城司马迁祠楹联,意思为:“刚正不阿的品格,正气直冲上天。虽然受到了刑罚苦难,但是还是写成了《史记》标榜千秋。”司马迁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故这是对司马迁的评价。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此选项为干扰项,故排除。

C项:司马谈,西汉时史学家,司马迁之父。此选项为干扰项,故排除。

D项:司马昭,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此选项为干扰项,故排除。

32.下列事件最为合乎逻辑的排列顺序为:

(1)调查取证

(2)执法人员立案

(3)拟定处罚意见

(4)鉴定

(5)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

A.3-5-1-4-2

B.2-1-4-3-5

C.4-3-2-1-5

D.2-3-5-1-4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判断首句,各选项首句为234,2为执法人员立案,3为拟定处罚意见,4为鉴定,一般先立案,才有后面的程序。所以排除AC两项。对比B和D,立案之后应该调查取证。锁定B项,代入验证,取证后鉴定,鉴定后根据罪行拟定处罚意见,最后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符合逻辑。

因此,选择B选项。

33.①清代因袭明代《宪纲条例》并结合国情创定的《钦定合规》,是历代监察法规之集大成,是封建社会最后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监察法典

②回溯历史不难看出,古代监察法从形成、发展到成熟定型,是一个渐进式发展过程

③鉴于权力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历代都十分注重监察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④从零散的带有监察法性质的诏、令,到《六条问事》等地方专门监察法规,再到隋唐《司隶六条》《监察六法》等专门化监察法出现,并非偶然

⑤这也是封建社会权力运行监督体制不断走向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运行的反映

⑥这实际上是从分裂到统一、增强权力及对权力监督有效性的需要

将以上六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⑤③⑥

B.②④①③⑥⑤

C.③②⑤④⑥①

D.④⑥⑤③①②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①句列举清代的《钦定合规》是最有代表性的监察法典,出现具体朝代,②句提到“回溯历史”,④句列举不同时期的监察法令法规等,也出现具体的朝代“隋唐”,因此三句话应满足②-④-①的先后顺序,排除A、D两项。

第二步:观察文段信息,⑥句出现指代词“这”及转折词“实际上”,话题为“多方面的需要”,④句“并非偶然”与⑥句“实际上”构成关联词捆绑,且衔接恰当,锁定C项。

⑤句出现指代词“这”及关联词“也”,阐述从“系统完备”到“科学规范”再到“有效运行”三个阶段的反映,②句同样出现“从形成、发展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故②⑤捆绑,C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看古代是如何实施监察的?》34.倡导“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某,劲往一处使”的哲学依据是:

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C.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整体是部分相加的总和

D.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整体是由部分组成,只有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才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是说使各部分合理协调安排,进而发挥整体作用,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整体是由部分组成,只有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才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说法错误,排除。

B项:关键部分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决定作用,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太过于绝对,说法错误,排除。

C项:整体并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整体是部分相加的总和,说法错误,排除。

35.机关公文按来源分,包括(

)。

A.对外文件

B.报请性文件

C.收来文件

D.内部文件参考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按照公文的来源,可以将一个机关的公文分为对外文件、收来文件、内部文件。按照公文内容的性质与作用,可以将公文划分为指挥性公文、规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和记录性公文。

故正确答案为ACD。36.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将对一个人职业成就的高低产生重要的影响。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职业道德的有关知识。

职业道德是职业素养中的重要方面,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将对职业成就的高低产生重要影响。

故表述正确。37.某农场种植果树,第二年产量为2000斤,此后每年增长率相同,第五年产量为5488斤。则第三年比第二年增产(

)斤。

A.360

B.480

C.720

D.800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第二年产量为2000斤,每年增长率为x,则第五年产量为2000(1+x)³=5488,得(1+x)³=,解得x=40%。第三年比第二年增产为2000(1+x)-2000=2000x=800(斤)。

因此,选择D选项。

38.小明和小强参加同一个考试,如果小明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小强答对了27道题,他们两人都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那么两人都没有答对的题目共有(

)道。

A.3

B.4

C.5

D.6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容斥问题,属于二集合容斥类。

第二步,设总数为x,依据小强答对了27道题,他们两人都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则有x>27,x≤27,联立可得:27<x≤40.5。根据题意小明答对的题目占总数的,则总数为4的倍数,两人都答对的题目占总数的,则总数为3的倍数,因此总数是12的倍数,则x=36。小明答对的题为36×=27,两人一起答对的36×=24。

第三步,用二集合标准型核心公式:总数-都不满足的=集合A+集合B-都满足的,则36-都答错的=27+27-24,解得都答错的=6(道)。

因此,选择D选项。

39.4,49,144,289,(

A.325

B.398

C.468

D.484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幂次数明显,考虑幂次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

原数列为幂次数列,底数是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指数为2,所求项为22²=484。

因此,选择D选项。

也可考虑尾数为4,只有D选项符合。

40.下列关于四川自然资源的阐述,错误的是:

A.四川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

B.四川野生植物资源种类居全国第二位

C.四川人均国土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四川的钒矿、钛矿在全国查明资源储量中排第一位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省情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四川省国土面积48.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1%,居全国第5位。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国土面积为0.6公顷,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项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四川省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区域面积的77.1%、12.9%、5.3%和4.7%。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四川野生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1万余种,约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四川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矿产种类也比较齐全。天然气、钒、钛、锂、硫铁矿、芒硝、盐矿等15种矿产在全国查明资源储量中排第一位。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41.我国《刑法》规定,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

)。

A.十年

B.十二年

C.十三年

D.十五年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刑法。

《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故正确答案为C。42.定窑白瓷是继唐代的刑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定窑所烧制的白瓷,其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过了邢窑的细白瓷器。定窑白瓷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在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中一部分产品专为官府和宫廷烧造,但更多的是为民间需求而生产的。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假设必须为真的一项是:

A.在当时的历史条下,只有官府和宫廷用品,才会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

B.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的定窑瓷片,只占出土瓷片的一少部分

C.史料中关于定窑原为民窑,自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官府和宫廷用瓷的记载是真实的

D.官府和宫廷对定窑白瓷的需求量远远小于民间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为使上述论证成立”,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定窑中一部分产品专为官府和宫廷烧造,但更多的是为民间需求而生产的。

论据:在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该项肯定了出土的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窑瓷片为官府和宫廷所用的真实性,但并没有体现更多是为民生产,一定程度上,具有加强作用。

B项:不明确项。“只占出土瓷片的一少部分”只能表明挖掘出土数量较民用的少,但当时生产情况如何不确定,更不能确定其是否为民生产,不具有加强作用。

C项:建立联系。该项表明该窑确为民窑,而后才开始为官府和宫廷制造,且表明出土文物与历史记载相符合,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建立了联系,具有加强作用。

D项:不明确项。不能仅以需求量来判断生产量,所以,不能确定是否主要为民所用,不具有加强作用。

第四步,强度比较。

A项只肯定了论点的一部分,且未提到“为民生产”,C项将论点与论据之间建立联系,建立联系强度强于增加论据。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定窑中一部分产品专为官府和宫廷烧造,但更多的是为民间需求而生产的。

论据:在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不能体现民间需求和官府需求的数量差别,只能说明定窑中一部分产品专为官府和宫廷烧造,但无法体现“更多的是为民间需求而生产的”,排除;

B项: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只占出土瓷片的一小部分,说明确实定窑中一部分产品专为官府和宫廷烧造,但更多的是为民间需求而生产的,当选;

C项:不能说明论点中谁多谁少的问题,不是题干论证的前提,是无关选项,排除;

D项:与题干用出土的瓷片证明产品为谁烧造的论证过程无关,所以不是题干论证的前提,是无关选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题干论证成立的前提假设,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在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论点为“这说明”后面的内容。所补充的前提假设应使题干结论能够必然成立。题干论点是“定窑中一部分产品专为官府和宫廷烧造,但更多的是为民间需求而生产的”。

A项,只体现出定窑中有一部分是官府和宫廷用品,但没有体现出“更多的是为民间需求而生产的”这一结论,不能使题干结论必然成立,该项不是所需的前提假设。

B项,只能说明目前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的瓷片较少,则也有可能是出土瓷片不全,无法确定当时定窑产品中是否更多的是为民间需求而生产的,不能使题干结论必然成立,该项不是所需的前提假设。

C项,说明史料中记载定窑原为民窑,自宋中后期开始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瓷器,可以证实题干的结论,是题干论证成立所需的前提假设。

D项,无法说明定窑产品中是否更多的是为民间需求而生产的,不能使题干结论必然成立,该项不是所需的前提假设。

故本题选C。43.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不正确的做法是(

)。

A.为各类人才搭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B.设置与岗位要求无关的资格条件

C.实行亲属回避制度

D.面向社会公众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事业单位相关制度。

A项正确,《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第十二条规定:“大力推行竞聘上岗制度。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个人自荐或群众推荐及组织提名等方式产生人选,根据岗位不同特点,灵活运用笔试、面试、民主测评、专家评议等方法实行竞聘上岗。”

B项错误,《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条件设置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一条规定:“用人单位要根据招聘岗位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招聘岗位条件,不得设置指向性或与岗位无关的歧视性条件。”

C项正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负有事业单位聘用、考核、奖励、处分、人事争议处理等职责的人员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一)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二)与本人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的。”

D项正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但是,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除外。”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44.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决定首先在广东、湖北、辽宁、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杭州、厦门、深圳、贵阳、南昌、保定8市正式启动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18日在京召开会议,要求上述试点地区应加快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成中国低碳发展的先行区和实验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低碳试点工作的开展,将能够帮助中国积累在不同地区推动低碳绿色发展的有益经验。

为上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A.5省8市将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B.中国将在不同地区推广低碳绿色发展的有益经验

C.国家发改委建议建设中国低碳发展的先行区和实验区

D.5省8市率先启动低碳试点工作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材料第一句话点明了此新闻的主要内容,之后的具体内容是具体介绍其相关情况,所以第一句是主旨句,对此句的概括就可以做标题。

D项正是对主旨句的概括,当选。

新闻标题应当具有简洁有力而又概括全面的特点,A项啰嗦,且没有说出“试点”的意思;B、C两项都是相关的具体情况,是围绕D项观点的进一步补充说明,所以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标题的选择。本文段体裁属于新闻,标题要求以最简练的语言阐明最多的信息点,且应突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先”。文段首先指出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决定首先在5省8市启动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接着介绍了国家发改委会议上对这些试点地区提出的要求并说明了这项试点工作将带来的积极意义。新闻的标题要求简洁凝练且紧扣主旨,D项不仅符合这些要求,而且“率先”与文段中“首先”呼应,点明了文段的关键信息,作为标题最恰当。

A项,“将形成”表述不当,文段说的是“要求上述试点地区应加快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B项,“推广……有益经验”、C项“建议建设”文段未涉及,文段说的是“启动……试点”,排除。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点明中国决定首先在5省8市正式启动低碳试点工作,即此新闻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试点工作的相关情况。文段结构为“总—分”,首句的导语是该段新闻的主旨句,主要讲的是首先在5省8市启动低碳试点工作。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45.高大:矮小与(

)在内在逻辑关系上最为相似。

A.黑色:白色

B.男人:女人

C.明亮:昏暗

D.失去:得到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的逻辑关系。

高大和矮小是反义词的关系,且两者都是形容词。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黑色和白色都是名词,且不是反义词,只是颜色里面的其中两种,并列关系,和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B项:人的性别不是男人就是女人,矛盾关系,和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C项:明亮和昏暗是反义词,且两者都是形容词,和题干逻辑关系一致;

D项:失去和得到虽然是反义词,但是两者都是动词,题干是形容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故正确答案为C。46.规避:风险

A.开怀:畅饮

B.弹冠:相庆

C.控制:管理

D.防止:灾害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规避和风险可以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分析选项选择能够组成动宾结构短语的一项。规避风险,为动宾结构短语。

A项,开怀畅饮为偏正结构,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弹冠相庆为偏正结构,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控制和管理是并列结构,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防止灾害为动宾结构,与题干关系相同。

故本题选D。47.函按其行文往来,可分为发函和复函。下列函的结语中,常用于复函的是(

)。

A.“请予大力协助我”

B.“特此函复”

C.“盼复”

D.“专此函达”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复函的相关知识。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按发文目的分,函可以分为发函和复函两种。发函即主动提出了公事事项所发出的函。复函则是为回复对方所发出的函。发函的结束语常用“特此函达”、“盼复”、“专此致函,见复为荷”等:复函的结束语常用“特此函复”、“此复”等。

故正确答案为B。48.子弹:枪管

A.马车:山路

B.原子:原子核

C.电流:电缆

D.行人:斑马线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可用遣词造句法确定两个词项的关系,即子弹从枪管中通过。子弹从枪管中通过。

A项,马车在山路上行驶,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原子核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电流从电缆中通过,与题干关系相同。

D项,行人在斑马线上行走,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C。49.基础设施:机场:公路

A.英特网:内网:外网

B.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C.儿童片:动画片:卡通片

D.体育:武术:咏春拳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机场和公路都是基础设施,二者与基础设施是种属关系,且机场和公路是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A项:内网和外网都是英特网,但内网和外网是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行政机关主要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司法机关主要指各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二者都是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是种属关系,且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是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儿童片与动画片是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咏春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二者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50.创新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提出构想、(

)等环节。

A.寻找机会

B.采取行动

C.制定计划

D.确定方法

参考答案:A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

第二步,成功的创新要经历“寻找机会、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坚持不懈”四个阶段的努力。

因此,选择AB选项。

C、D项:制定计划、确定方法不属于创新的阶段,属于干扰项。C、D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①寻找机会。创新活动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一些不协调现象开始的。旧秩序中的不协调既可存在于系统的内部,也可产生于对系统有影响的外部。就系统的外部说,有可能成为创新契机的变化主要有:技术的变化、人口的变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转变等;就系统内部来说,引发创新的不协调现象主要有:生产经营中遭遇到瓶颈、企业意外的成功和失败等。A项符合题意,当选。

②提出构想。敏锐地观察到了不协调现象的产生以后,还要透过现象究其原因,并据此分析和预测不协调的未来变化趋势,估计它们可能给组织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将威胁转换为机会,将危机转换为商机,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消除不协调、使系统在更高层次实现平衡的创新构想。

③迅速行动。创新成功的秘密主要在于迅速行动。创新的构想只有在不断地尝试中才能逐渐完善,企业只有迅速地行动,才能有效地利用“不协调”提供的机会。B项符合题意,当选。

④坚持不懈。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创新者在开始行动以后,为取得最终的成功,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便会前功尽弃。

51.下列选项中,具有填补法律空白和漏洞作用的法律方法包括:

A.法律论证

B.法律解释

C.演绎推理

D.归纳推理

参考答案:A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理学知识。

第二步,A项:法律论证是指在法律诉讼过程中诉讼主体运用证据确定案件事实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在判例法国家,通常会起到填补法律空白和漏洞甚至创制法律的作用。A项正确。

B项: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和法规条文的含义所作的说明,有利于填补法律漏洞、统一法律适用、为立法及制度创新积累经验。B项正确。

因此,选择AB选项。

C项:演绎推理是从大前提和小前提中推导出结论的推论,属于法律推理的一种,主要是为行为规范或人的行为是否正确或妥当提供正当理由,不具有填补法律空白和漏洞的作用。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归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