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含答案):专题九 筛选信息_第1页
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含答案):专题九 筛选信息_第2页
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含答案):专题九 筛选信息_第3页
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含答案):专题九 筛选信息_第4页
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含答案):专题九 筛选信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考点15筛选信息(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项籍已死,天下定,汉王为皇帝。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以齐相国击陈豨将张春军,破之。黥布反,参以齐相国从悼惠王将兵车骑十二万人,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B.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C.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D.择都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任命将帅、郡守,把符节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作为凭证,用铜或竹、木制成。B.孝惠,是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带有褒贬评价性质的称号,文中“悼惠王”也是谥号。C.春秋,此处指年龄。文中“悼惠王富于春秋”,是说悼惠王正值年轻,与“春秋鼎盛”意思相同。D.黄老,指上古的黄帝,也称黄老学说或黄老教派,黄老之术作为古代一种思想源流,始于战国,盛于西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参能征善战,屡建功勋。曹参曾征讨陈豨的部将张春的军队,讨伐叛将黥布,都取得了重大胜利。B.曹参集思广益,礼贤下士。曹参任齐丞相期间,向齐故诸儒问计,并且从胶西请来盖公,对其礼敬有加。C.曹参崇尚黄老,无为而治。无论在齐任丞相还是在朝任相国,曹参都主张清静无为,百姓得以安宁,能够休养生息。D.曹参治政不苛求,崇尚敦厚。曹参自己饮酒,也纵容官吏们饮酒喧器:别人有细小的过失,他总是躲避,装作不知道。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译文:_______________(2)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译文:_______________5.曹参为何被萧何推荐做相国?请简要概括。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文本一:宣宗宣德元年,礼部进《籍田仪注》,上观之,谓侍臣曰:“先王制籍田,天子率公卿躬秉耒耜,贵有实心耳。不然,三推五推,何益于事!”侍臣曰:“先王制礼有本有文,苍生之福也。”夏六月,户部奏青州借官粮赈饥,乞复勘,然后给。上曰:“民饥无食,当如拯溺救焚,即命就便分给。”三年六月,上谕朝臣:“贪浊奈何?”杨士奇对曰:“贪风始永乐末,今更甚。太宗尝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方宾有贪名。”上即顾荣问:“今日贪者谁甚?”对曰:“莫甚刘观。”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士奇曰:“通政使顾佐廉公有威。”荣曰:“佐为京尹,禁防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佐乃能如是!”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上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九月庚戌朔,驻跸蓟州,进州官谕之曰:“此汉渔阳郡也。昔张堪为政,民有乐不可支之谣,尔曹勉之!”又进耆老谕曰:“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四年春,上召大学士杨溥谕曰:“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夙夜倦倦。今幸百姓稍安,顾祸乱生于不虞。迩来群臣好进谀辞,令人厌闻,卿宜勉辅朕。”溥顿首谢曰:“臣不敢忘报。”上曰:“直箴朕过,报朕多矣。”溥又顿首谢曰:“直言求之非难,受之为难。“上曰:“然。”(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宜致治》)文本二:赞曰: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仓庾充羡,闾阎乐业。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选自《明史·本纪九》)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B.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C.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D.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宣宗,明朝皇帝朱瞻基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的名号。B.籍田,天子率臣子亲自耕田的典礼,又指天子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文指后者。C.庚戌朔,指庚戌日初一这天。这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纪日法相同。D.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也用来指平民居住的地区,文中代指百姓。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乐末年,一些官员公开行赠受贿,贪腐之风盛行。杨士奇和杨荣一致认为顾佐廉正有威名,可以取代刘观,这与明宣宗的想法不谋而合。B.汉武帝和隋炀帝,或穷兵黩武,或大兴土木,致使户口衰减,国家动荡,甚至社稷覆亡,明宣宗认为他们都是后世治国的鉴戒。C.汉代的张堪担任渔阳郡太守时,百姓安居乐业,当地传唱民谣以颂扬他。明宣宗告诚蓟州官吏,要努力向张堪学习。D.明宣宗深知创业艰难,守成不易,日夜忧思国事。当天下逐渐安定时,群臣多有阿谀之辞,明宣宗对此表示厌恶,希望贤臣全力辅佐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饥无食,当如拯溺救焚,即命就便分给。(2)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5.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明宣宗时社会出现“治平之象”的原因。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初,征为博士,至建光元年,复诏公车赐策书,征英及同郡六人,英等四人并不至。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纁①征之,复固辞疾笃。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帝怒,谓英曰:“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君何以慢朕命?”英回:“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臣见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至四年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英不敢辞,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英初被诏命,佥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初,河南张楷与英俱征,既而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而子始以不訾②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颖川陈寔少从英学。尝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寔怪而问之。英曰:“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其恭谨若是。年七十余,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樊英传》)【注】①玄纁:指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②不訾:不可比量,指非常贵重。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B.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C.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D.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辅,汉代时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后亦指京师附近之地,文中意是后者。B.博士,职官名,秦、汉时设置。因其掌通古今,以备咨诣,具有学术顾问的性质。C.公车,汉代的官署名称,掌管征召及受理章奏,也是应召者所诣之处。D.万钟,指朝廷发放或赏赐给官员的优厚的俸禄。“钟”是古代的一种量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樊英学识渊博,虽隐居治学,学者仍慕名前往拜师。州郡和公卿因此推荐他做官,他都不应。B.樊英刚正不阿,面对皇帝的威慑,他针锋相对。皇帝虽折服不了他,但依然很敬重他。C.樊英多次拒绝征诏,后勉为其难担任五官中郎将,又称病重。后皇帝恩准他辞官归隐。D.樊英身体不适,妻子派侍女探望问候,樊英起身回拜,可见樊英是一个端谨重礼之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2)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5.樊英颇有治国之能,为何担任要职后却“无奇谋深策”?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光武帝)建武二年二月,壬子,以太中大夫京兆宋弘为大司空。弘荐沛国桓谭为给事中。帝令谭鼓琴,爱其繁声。弘闻之,不悦;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之。秋,贾复南击召陵,平之。复部将杀人,颍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姊子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出迎于道,称疾而还。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贾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于是并坐极欢,遂共车同出,结友而去。冬,十一月,赤眉暴乱三辅。帝乃遣偏将军冯异讨之,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元元涂炭,无所依诉。将军今奉辞讨诸不轨,营保降者,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小民,令就农桑;坏其营壁,无使复聚。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布威信,群盗多降。臣光曰:昔周人颂武王之德曰:“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言王者之兵志,在布陈威德安民而已。观光武之所以取关中,用是道也。岂不美哉!(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B.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C.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D.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空,始于西周,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西汉末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明清时期,大司空还成为工部尚书的别称,掌管营造工程事项。B.顿首,即叩首。行顿首拜时,施礼者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便立即举起。在古代九拜礼中它是最隆重的礼节。C.更始,是公元23年建立的玄汉王朝,由绿林军“更始将军”刘玄掌权执政。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D.元元,跟黔首、布衣、庶民、小人一样,都是对百姓的称呼。唐代诗人杜甫诗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中“黎元”也可以这样解释。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弘推荐桓谭,希望他以忠正之音引导皇帝,但他却奏出奢靡之音,让皇帝沉溺于其中,宋弘因此而不满,他后来再见到宋弘就局促不安。B.寇恂因为严厉执法而与贾复产生了矛盾,贾复声称要杀了寇恂,寇恂则以蔺相如为榜样,把国家之事放在首要位置,不与贾复相互争斗。C.在执金吾军进入颍川时,寇恂在家储备了大量酒醪,出门在路边迎接,当贾复想要带兵追赶他时,官兵都喝醉了,无法执行他的命令。D.赤眉军在三辅地区横暴作乱,偏将军冯异以光武帝的告诫为指导方针,率领大军向西征讨,平定地方,安抚百姓,所到之处,群贼大多投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复部将杀人,颍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2)将军今奉辞讨诸不轨,营保降者,遣其渠帅诣京师5.请简要说明司马光借“昔周人颂武王之德曰:‘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表达了对光武帝怎样的态度及原因。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琅年少,号知兵,恃才而倔。有标兵得罪逃于成功①琅禽治驰令勿杀竟杀之成功怒捕琅逮其家杀琅父琅夜佚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将迁总兵康熙四年,挂靖海将军印,疏请攻台,未许。七年,复疏曰:“郑经②窜逃台湾,负隅恃固。去岁朝廷请官招抚,未见实意归诚。况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鱼盐,最为财赋之薮,可资中国之润,不可以塞外风土为比也。倘不讨平台湾,匪特赋税缺减、民困日蹙,即边防年年协济兵食,何所底止。且郑成功之子有十,若有一二机智才能,结连外岛、土番,羽翼复张,终为后患。我边海水师虽布设周密,仅能自守;若出海征剿,实亦无几。况精锐者老、习熟者棘,何可长恃?毋论时日,风信可渡,立即长驱。”诏琅入京,询方略,下部议,竟循于招抚,寝其奏,乃裁水师提督,授内大臣,尽焚战船,示无南顾之意。二十年,大学士李光地奏言:“经死,克塽③幼,诸部争权,攻之必克。”因言琅习海,可专任。授福建水师提督,简练舟楫,筹出师。二十二年六月望间,琅自督精兵二万。令大小战舰,于风帆大书将帅姓名,知进退、定赏罚也。十六日令蓝理、曾诚等七船,突入郑阵,焚杀过当,溅血声喧。时南潮正发,前锋数船为急流分散。郑师复合,两翼齐攻。琅望蓝理之船,度其不能强出。自将坐船,突围赴援。理伤炮,还,琅亦集矢于目,竟夜收八罩④。十八日,以甲裳裹首。

集诸将,申军令,取虎井屿。二十二日,誓师,两军大战,水为之赤。总兵朱天贵战死。自辰至于日中,未有胜负。琅策励诸将,奋勇争先。郑将林升、邱辉等皆没,焚毁大小战舰几二百艘,军万余人。澎湖既破,克塽遂降。捷书至阙,上大喜,解御袍赐之,封琅靖海侯,世袭罔替。三十五年薨于位,赠太子少傅,赐祭葬,谥襄壮。(节选自《台湾通史·施琅列传》,有删改)【注】①成功: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家。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收复台湾。②郑经:郑成功长子。③克塽:郑经次子。④八罩:八罩岛,位于澎湖列岛南部。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标兵得罪逃于成功/琅愈治驰/令勿杀/意杀之/成功怒捕琅/逮其家/杀琅父/琅夜佚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将/迁总兵/

B.有标兵得罪/逃于成功/琅禽治/驰令勿杀/竟杀之/成功怒捕琅/逮其家/杀琅父/琅夜佚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将/迁总兵!

C.有标兵得罪逃于成功/琅禽治/驰令勿杀/竟杀之/成功怒捕琅/逮其家/杀琅父/琅夜佚/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将/迁总兵/

D.有标兵得罪/逃于成功/琅治驰/令勿杀/竟杀之/成功怒捕琅/逮其家/杀琅父/琅夜佚/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将/迁总兵/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泛指中原地区,与"莅中国而抚四夷"和"李凭中国弹箜篌"之意相同。

B.提督,武官名,此处为清代提督军务总兵官的简称,沿江海地区常设水师提督。

C.日中,又称日正、中午,指11时至13时之间,也就是十二时辰中的"午时"。

D.御袍,指古代皇帝所穿的锦袍。"赐御袍"是阜帝对臣子昭示恩宠的一种手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次上疏攻台未许后,施琅于康熙七年再次上疏,从郑经并非实意归诚、台湾资源丰富、利于增加赋税等多方面陈述了攻台理由。

B.在大学士李光地的建议下,朝廷最终同意了攻台之策,因施琅熟悉海战授其福建水师提督,让他负责选拔训练舟船及谋划征讨等事官。

C.六月十五日,因南潮涌起,蓝理等突击进入郑氏军阵的船只被急流冲散,受到郑氏军队夹攻,施琅便自己带领战船,突围前去援助。

D.二十二日一战异常激烈,双方损伤巨大,在施琅鼓励下,军队攻破澎湖,克塽投降。皇上赏赐施琅御袍并封靖海侯,世袭次数无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况精锐者老、习熟者棘,何可长恃?(2)令大小战舰,于风帆大书将帅姓名,知进退、定赏罚也。5.施琅第二次上疏攻台理由充分,为何清廷却裁撤了他的水师提督之职,改授其为内大臣,并焚烧了所有战船?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B;2.D;3.D4.(1)随从官吏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并查究,曹参竟然反而拿出酒来摆在坐席上喝起来,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相应和。(2)等到韩信被消灭,那么位列侯爵而成就战功的,唯独曹参据有其名。5.①忠于朝廷,值得信赖;②心胸坦荡,心无芥蒂;③有治世之策,宽以待民。解析:1.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文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句意:曹参从各郡国官吏中挑选不善于文辞而又持重忠厚之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史。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古奥峭拔,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赶走他们。“木诎”是一个词,木讷的意思,不能分开,排除A、D两项;“言文刻深”是主谓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2.“黄老,指上古的黄帝”错误,“黄老”,黄,指黄帝;老,指老子。3.“曹参体恤下属,不拘小节”错误,“曹参自己饮酒,也纵容官吏们饮酒喧嚣”体现的是无为而治的思想,不是“体恤下属,不拘小节”。4.参考译文:平阳侯曹参,是沛县人。项羽已死,天下平定,汉王做了皇帝。高帝把长子刘肥封为齐王,任命曹参为齐国相国。在高祖六年时,分封列侯的爵位,并与诸侯剖符为凭,世代相传而不断绝。曹参以齐国相国的身份攻打陈豨部将张春的军队,打败了敌军。黥布反叛,曹参跟从齐悼惠王率领军队车骑十二万人,与高祖合攻黥布的军队,大败敌军。孝惠帝元年,废除了诸侯国设相国的法令,改命曹参为齐国丞相。曹参做齐国丞相时,齐国有七十座城邑。天下刚刚平定,悼惠王还年轻,曹参把长者与读书人都召来,询问用来安抚百姓的办法。到来的齐国原有的那些读书人数以百计,每个人说法都不一样,曹参不知如何决定。他听说胶西有位盖公精研黄老学说,就派人带着厚礼把他请来。见到盖公后,盖公对曹参说,治理国家贵在清静无为,百姓就会自行安定,以此类推,把这方面的道理都讲了。曹参于是让出正厅,让盖公住。惠帝二年,萧何去世。曹参听到这个消息,就告诉门客赶快整理行装,说:“我将要入朝当相国。”过了不久,使者果然来召曹参。曹参起初贫贱的时候,和萧何关系很好;可等到成为将相,便有了隔阂。到萧何临终时,萧何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王朝的相国,做事没有任何变更,一概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曹参从各郡国官吏中挑选不善于文辞而又持重忠厚之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史。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古奥峭拔,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赶走他们。曹参整天痛饮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有话要说。这些人一到,曹参就拿美酒给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来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够开口劝谏,如此习以为常。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参的随从官吏厌恶这件事,但对此无可奈何,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听到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吏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并查究,但曹参反而拿酒陈设座席喝起来,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相应和。曹参见别人有细小的过失,一味地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平安无事。太史公说:相国曹参攻城野战的功劳之所以如此多,是因为他跟淮阴候一起共事。等到韩信被消灭,那么位列侯爵而成就战功的,唯独曹参据有其名。曹参作为汉朝相国,主张清静无为,完全合乎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以后,曹参让他们休养生息,所以天下都称颂他的美德。5.本题要求概括“曹参为何被萧何推荐做相国”,实际上考查的是分析曹参的人物形象。“以齐相国击陈豨将张春军,破之。黥布反,参以齐相国从悼惠王将兵车骑十二万人,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概括出忠于朝廷,值得信赖;“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概括出心胸坦荡,心无芥蒂;“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概括出有治世之策,宽以待民。据此分条概括即可。2.答案:1.C2.B3.A4.(1)百姓饥饿无粮,应当像拯救水火之中的人一样(救助他们),立即下令马上拨付给他们。(2)今年丰收,没有别的优患,要好好教诲勉励子孙,务求有礼仪廉耻之心,不要安于温饱而不知进取。5.(1)仁政爱民,休养生息;(2)治理贪腐,任用清官;(3)居安思危,从谏如流近。解析:1.“肃”是动词,“百僚”是“肃”的宾语,所以“肃”和“百僚”不能断开。从而排除AB。“则不肖御史皆效之”与“则不肖有司皆效之”是对称句,且“则”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引出后面的分句(假设的结果),其前都要断开,从而排除D。故选C。2.B.“又指天子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文中指后者”错误。从原文“天子率公御躬秉耒耜,贵有实心耳。不然,三推五推,何益于事”可知:此处的“籍田”是前者。3.A.“这与明宣宗的想法不谋而合”错误,从原文“顾佐乃能如是”看出他对顾佐这个人是并不了解,听二杨说他如此清廉端肃,感到惊喜。4.参考译文:文本一:宣宗宣德元年,礼部进献《籍田仪注》,皇上阅览后,对身边的侍臣说:“先王制订了率群臣耕田的典礼,亲自拿着耒耜等工具去耕种,最难能可贵的是有务实之心罢了。如不这样,天子推三下,三公推五下,对事有什么帮助呢!”侍臣回答说:“先王考订的籍田制是符合礼和文献的,这实在是苍生的福气啊。”户部启奏青州借用官粮赈济灾民,但要求反复勘验数目,然后供给。皇上说:“百姓饥饿无食,应当像拯救溺水的人和救助被火烧的人一样,一旦有需求就应立即拨付给他们。”三年六月,皇上宣告朝臣说:“对于贪官污吏该怎么办?”杨士奇对答说:“贪污风气从永乐末年开始,现在更加严重了。明太宗曾经多次染疾不上朝,阿谀逢迎之臣,就贿赂成风,公开行贿、受贿毫无禁忌。”杨荣说:“正当那个时侯,只有方宾有贪污之名。”皇上立即回头问杨荣说:“当今贪污最厉害的是谁?”回答说:“没有比刘观更贪的了。”杨士奇说:“风纪端正严明是用来约束百官的,风纪官如果这样了,那么不才的御史大夫就会效法他的清正,御史清廉的巡游四方,那么不才的下属官员都会效仿他。”皇上叹息说:“除恶务本,但如果罢免了刘观,谁来取代他的职务呢?”杨士奇说:“通政使顾佐清廉很有威严。”杨荣说:“顾佐担任京都府尹,对下属管理很严厉,政治清明,革除了很多弊端。”皇上高兴地说:“顾佐竟然是像这样好的人选!”过了几个月,就下命刘观巡视河道,而让顾佐取代他。不久把刘观逮捕下狱。皇上同侍臣谈论历朝历代户口兴盛衰落的事情。皇上说:“户口的盛衰问题,完全能够看出这个国家是太平盛世还是乱世。户口兴盛多是由于采用了休养生息政策,户口的衰落往往是因为大兴土木和兵戈四起。汉武帝沿承文帝、景帝的余威,隋炀帝继承隋文帝之后,最初也是十分兴盛,后来出现了安史之乱,难道不是仅仅凭借富庶繁荣而不知对百姓休养生息吗?汉武帝末年就后悔征伐轮台,隋炀帝也因此而亡国,唐玄宗死后朝代的衰颓流转,都完全可作为后世引以为戒的教训”。九月庚戌,农历初一这天,皇上到达蓟州,把州官叫进来告诉他们说:“这个地方是汉代的渔阳郡,过去张堪在这里为政,百姓有十分幸福康乐的民谣传颂,你们要好好地干啊!”又把老年人召进来明确告诉说:“今年谷物丰收,不要有其他的担忧,要好好教育子孙,让他们知晓礼义廉耻,不要只是贪图安逸温饱,而自甘堕落。”四年春,皇上召见大学士杨薄并明确告知说:“我每每想到创业艰难,守成更是不易,早晚忧虑。所幸当下百姓稍微安康了,不过担心的祸乱产在没有意料的情形中。近段时间以来众臣喜欢说一些歌功颂德的话,让人十分厌烦,爱卿要好好地辅佐我哟。”杨薄叩头称谢说:“我一定不会忘记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皇上说:“直言指出我的过时,就是最好的报答。”杨薄再次叩头答谢说说:“要得到直言并不是难事,能接受直言才是最困难的。”皇上说:“对”。(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宜致治》)文本二:有诗称赞说:宣宗即位以后,官吏非常称职,政事太平,粮仓丰盈,百姓和乐。大抵是明朝建立到这一朝经过了六十年,百姓的安然美好的气象渐渐地呈现,蒸蒸日上有太平盛世的景象了。5.从文中“上观之,谓侍臣曰:‘先王制籍田,天子率公御躬秉耒耜,贵有实心耳。不然,三推五推,何益于事’”等语句看出皇上是一个重视农业生产,富有魄力,英明有为的皇上。从文中“三年六月,上谕朝臣:‘贪浊奈何’”等语句看出皇上大力打击贪官污吏,有很强的反腐决心和干劲。从“上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等文字,可看出皇上善于以史为鉴,能够与民休息。从“驻跸蓟州,进州官谕之……”等文字看出皇上善于教化属吏和百姓。从“……此汉渔阳郡也。昔张堪为政,民有乐不可支之谣,尔曹勉之!’又进者老谕曰:‘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夙夜倦倦。今幸百姓稍安,顾祸乱生于不虞。迩来群臣好进谀辞,令人厌闻,卿宜勉辅朕”等文中可以看出他心忧国事,善于纳谏。3.答案:1.A2.C3.A4.(1)我虽然身为平民,住在陋室,却怡然自得,即使是万乘之君的尊位也不愿交换,您又怎么能够让我低贱呢?(2)天下有两条道路,就是出仕与隐居。我以前认为您出仕能够辅佐当今天子,有助于当代人。5.樊英洁身守道,一心隐居治学,不为世人的期盼所左右,同时为他能早日请辞告老还乡做准备。解析:2.是“上书者”,非“应召者”。3.“因此”不对。4.答案:1.D2.B3.C4.(1)贾复的部将杀了人,颍川太守寇恂抓捕到这个部将,关进监狱。(2)将军如今奉令讨伐那些不法之徒,那些投降的营寨,遣送他们的将领到京师来。5.态度:赞美光武帝。原因:说明光武帝的用兵思想和周武王的用兵思想是一致的,都是传布威德,安抚百姓。解析:1.划线句的意思是:征伐不一定非要攻地、屠城,关键是平定地方、安抚百姓啊。众将并非不善于作战,但他们喜欢虏掠。你本来就能统领吏士,时时要想到谨慎不超越规矩,不要让郡县的百姓感到痛苦。根据上下文,“无为郡县所苦”符合语境,排除A、C项。“然好虏掠”中“然”表示转折,“诸将非不健斗”语意完整,故应该在“然”前面断开,排除A、B项。“御吏士”的意思是统管将领和士兵,“念自修敕”语意完整,故应该在“念”前面断开,排除B、C项。故选:D。2.B.“顿首,即叩首。行顿首拜时,施礼者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便立即举起。在古代九拜礼中它是最隆重的礼节”表述错误。“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一般用于臣对君的隆重大礼。“顿首”轻于“稽首”,是下对上或平辈间的敬礼。故选:B。3.C.“在执金吾军进入颖川时,寇恂在家储备了大量酒醪,出门在路边迎接,当贾复想要带兵追赶他时,官兵都喝醉了,无法执行他的命令”表述错误。结合原文“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出迎于道,称疾而还。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可知,寇恂下令属县准备丰盛的食物,备足酒醪,而且后来又称病回府。故选:C。4.①“得”,抓获;“系”,关押;“狱”,监狱。译文:贾复的部将杀了人,颍川太守寇恂抓捕到这个部将,关进监狱。②“营保降者”,定语后置;“讨”,讨伐;“渠帅”,首领。译文:将军如今奉令讨伐那些不法之徒,那些投降的营寨,遣送他们的将领到京师来。5.①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观光武之所以取关中,用是道也。岂不美哉”可知,作者司马光对汉光武帝是持赞美的态度的。②根据“臣光曰:昔周人颂武王之德曰:‘铺时绎思,我祖维求定。’言王者之兵志,在布陈威德安民而已。观光武之所以取关中,用是道也”可知,汉光武帝带兵用兵的指导思想和周武王的带兵及用兵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即“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故司马光高度赞美汉光武帝。参考译文:建武二年二月壬子这天,任命太中大夫京兆人宋弘担任大司空。宋弘推荐沛国人桓谭担任给事中,光武帝命令桓谭弹琴,喜爱他奏出的浮靡的音乐。宋弘听说这件事后,不高兴;等到桓谭出宫,就穿着朝服在府上正襟危坐,派官吏召桓谭。桓谭到了,宋弘不给他席垫(座位)而责备他,桓谭叩头认错;过了很久,才让他离开。后来光武帝会聚群臣,让桓谭弹琴,桓谭见到宋弘,失去其常态。光武帝感到奇怪就问他,宋弘离开坐席摘下冠帽道歉说:“臣之所以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以忠正之音引导皇上。可是他却让朝廷沉溺和喜欢与雅乐相背的音乐,这是臣的罪过。”光武帝变了脸色,向他表示歉意。秋天,贾复向南攻击召陵,平定了召陵。贾复的部将杀了人,颍川太守寇恂抓捕到这个部将,关进监狱。此时还处于国家初创时期,军中的人犯了法,大多予以宽容,寇恂则在市场上处死了这个部将,贾复认为这是耻辱,军队返回时路过颍川,对身边人说:“如果见到寇恂,我一定亲手用剑杀了他!”寇恂知道了这个计划,不想与其相见。他姐姐的孩子谷崇说:“我是将领,能够带剑传奉在您身旁,突然有了变故,足够抵挡。”寇恂说:“不能这样,从前蔺相如不畏惧秦王却屈服于廉颇的原因,是为了国家。”于是下令属县准备丰盛的食物,备足酒醪;执金吾军队进入州界,每个人都得到两个人的酒食,寇恂出去在路上相迎,又称病回府。贾复带兵想要追赶他,可是吏士都喝醉了。寇恂派遣谷崇把情况报告光武帝,光武帝就征召寇恂。寇恂到了,被引见给光武帝;当时贾复已经先在座位上,想起来回避他。光武帝说:“天下尚未平定,两虎怎么可以私下相斗!”于是两人相并而坐,极尽欢乐之情,然后一起坐车出宫,结成好友而离开。冬天十一月,赤眉军在三辅地区横暴作乱,光武帝就派遣偏将军冯异讨伐他们,光武帝告诫冯异说:“三辅地区遭受王莽、更始的祸乱,生灵涂炭,百姓无所依靠,无处诉苦,将军如今奉令讨伐那些不法之徒,那些投降的营寨,遣送他们的将领到京师来;遣散百姓,让他们经营农桑;毁掉他们的营壁,不要使他们重新聚集。征伐不一定非要攻地、屠城,关键是平定地方、安抚百姓啊。众将并非不善于作战。但他们喜欢虏掠。你本来就能统领吏士,时时要想到谨慎不超越规矩,不要让郡县的百姓感到痛苦!”冯异叩头接受命令,引兵西进,所到之处传播威望和信义,群贼大多投降。臣司马光说,从前周人称颂武王之德说:“宣扬令人怀念的美德,我所到之处只求安定。”说的是王者的用兵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