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1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在四年级上册编制了“我们在一起”、“成长不苦恼”、“聪慧的消费者”三个单元,共12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支配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建议支配3~4课时,一册书支配37课时左右,留出肯定课时给学校和老师支配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运用。
三、教材的特色
1、见物见人,以物及人
儿童是在与他们所遭受到的各种事物相互作用中成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事物越来越多,如各种工业品、农产品、交通工具等等。教材要引导他们懂得这些事物的“事理”、“物理”,如我们所食用的食品是从哪里来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以期使儿童获得肯定的生活常识,适应他所面对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还应当看到的是:这些事物都是由人创建、制作、运作的,在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人”,隐藏着人的才智与劳作、人的须要与情感等。作为一门“品德与社会”的综合课的教材,应努力挖掘出“物后之人”,要让儿童能够在见物的同时见到人,感受到其中的“人心”、“人理”(做人的道理)。如在《衣食的来源》一课中介绍了袁隆平,不仅提到了他所从事的科学探讨的经济价值,还将一个有血有肉的、近距离站在少年儿童身边的袁隆平呈现在教材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突显本教材的人文意蕴和它的道德价值,力图在“物”与“人”的内在联系中,达到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儿童完整人格培育的课程任务。
2、在生活事实中辨析价值
教材向儿童展示了在他们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事实,如家乡的改变,交通的发展,各种工业用品的出现等。教材在引导儿童了解这些事实的同时,着力于揭示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它们是有利于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还是会有其不利的方面?要使儿童通过详细事实的价值分析逐步把握的道理是:并不是已经存在的事实都是全然合理、全然向善的,或是自然合理的、自然向善的。要让他们逐步学会对各种各样的现存事实作出正确的价值辨析和正确的价值选择。如在《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的“白色垃圾”等。我们认为这种价值辨析、价值选择的意识、思维方式和实力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需具备的,也是本课程所要完成的目标之一。这样做,也使我们能把事实的教化与价值教化结合在一起。
3、当代生活与历史的链接
努力使儿童所遭受到的现代生活与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链接。如在讲到纸张时导入西汉时纸的独创,在讲通信时说到古代的驿站,留意到会对儿童产生较深、感染的各种无形文化,突显出它们的文化意义与内涵。当然,本教材所赐予的历史文化学问只能是“点”状的,而不是系统的、全面的。
四、教学建议
1、变更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建,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化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的形成。其次,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验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老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化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化内容教化儿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化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须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
3、要追求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动身,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老师要留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实行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纳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老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动身,敬重学生的特性特点,强调以激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五、教学进度支配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备注
2
9.4~9.8
1、《我们的合作》
2、《真正的友情》
3
9.11~9.15
4
9.18~9.22
5
9.25~9.30
3、《为你兴奋,与你分担》
6
10.1~10.7
国庆放假
7
10.8~10.13
3、《为你兴奋,与你分担》
4、《面对欺压和威逼》
8
10.16~10.20
9
10.23~10.27
5、《我要攀登》
6、《抄袭害了谁》
10
10.30~11.3
11
11.6~11.10
12
11.13~11.17
7、《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8、《擦亮眼睛》
13
11.20~11.24
14
11.27~12.1
15
12.4~12.8
9、《逛商场》
10、《衣食的来源》
16
12.11~12.15
17
12.18~12.22
18
12.25~12.29
11、《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12、《从一滴水说起》
19
12.1~12.5
20
1.8~1.12
21
1.15~1.119
复习考查
22
1.22~1.26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2
一、学生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
二、教材分析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共五个单元:包括第一单元诚信是金;其次单元伸出我们的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第五单元祖国真大,共17课。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驾驭体验、感悟、建构的学习策略,关注思维过程及其体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并在主动参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以“学会做人”为核心,发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使自身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3、通过教材,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动身,多视角(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展示完整的社会生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加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学问的整合,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以及参加社会的实力。
四、教学进度
单元周次课题课时
第一单元有困难我不怕第一周1.这点困难算什么
其次周.胜利肯定有方法
第三周3.每天都有好心情
其次单元我们的欢乐大本营第四周4.成长的故事
第五周5.“我”和“我们”
第六周6.我们要做最棒的
第三单元做聪慧的消费者第七周7.各种各样的商店
第八周8.购物有学问
第九周9.我是理财小能手
第四单元公共生活讲道德第十周10.无声的挚友
第十一周11.大家生活在一起
第十二周1.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第十三周13.我们是邻居
第十四周14.文明从我做起
第五单元大自然发怒的时候第十五周15.天有不测风云
第十六周16.在这紧急时刻
第十七周17.灾难无情人有情
五、教学措施
教学内容及方法措施
1、仔细钻研教材,仔细备课上课,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化技术在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加强课堂教学探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3、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4、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
5、充溢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
7、注意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使学生的实践活动顺当开展。
培优补差措施
1.仔细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学问性相结合。
.加强沟通,了解潜能生(吴威、漆希、吴江等)、优异生(谢佳霖、田鑫、李一凡等)的家庭、学习的详细状况,尽量解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坚持辅潜工作,两周一次。
4.采纳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5.课堂上创建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6.采纳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赐予确定,并激励其接着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胜利感。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3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安排(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老师:杨xx
本学期我接任四年级五班和六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为了依次的开展教学,圆满的完成教学工作,特制定此教学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学生状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其次、三单元“平安地生活”,第四单元“花钱的学问”,第五单元“关切你,爱惜他”。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化,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化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索: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挚友?我们的生命是谁赐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切你,爱惜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须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切。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化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化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教学目标:
1.留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驾驭平安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领实的相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索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动身,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相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相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留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
3.留意了相关学问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学问领域之间的关系及学问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学问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学问,教材将这些学问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得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育学生对社会的相识实力和社会探讨实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加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留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依据内容须要设计了很多学生干脆参加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相识和体验。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酷爱劳动、勤俭节约的看法,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
3、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老师讲解、社会实践等。七、教学措施:
1、变更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建,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
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化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的形成。其次,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验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老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化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化内容教化儿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化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须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
3、要追求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动身,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老师要留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实行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纳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老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动身,敬重学生的特性特点,强调以激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4
一、学生状况分析
中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学期教学主要目标
情感看法价值观
第一单元:与人相处中敬重、体谅他人;信任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对坦荡正直的人心怀钦佩,情愿成为一个诚恳守信的人;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的看法。并情愿为之约束自己的言行,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生活怀有美妙的憧憬与向往,棉队困难和挫折不退缩,保持主动向上的心态,能体验到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乐趣
其次单元:感受、体验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情愿主动与家人沟通,敬重孝敬老人。关切家庭生活,理解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付出的心血,有担当家庭义务和责任的意识,初步具有合理的消费观
第三单元: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友情的宝贵,体验拥有挚友的欢乐和团结合作带来的乐趣。关切集体,乐于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欢乐与美妙
第四单元:感受信息技术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以及现代通信手段、各种传媒和多媒体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对各种新兴信息技术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充共享用他所供应的便利时亦能自觉遵守各种共同的规则
实力目标
第一单元:在生活中能辨别是非,正确地面对错误,并能在老师帮助下调整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诚恳的人,学会一些与人坦诚交往的方法,对不应当做的事情学会拒绝;学会面对与人交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以及一些避开和解决冲突的方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并能尝试加以解决
其次单元: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主动关切家人,孝敬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学会初步统计家庭收支状况,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初步学会一些与父母和家人沟通的方法
第三单元:宽容地对待他人,能观赏和发觉挚友身上的优点,同等地与伙伴合作沟通;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主动主动地参加班级管理,为班级生活出谋划策。
第四单元:学会用电话、书信等现代通信方式与人沟通。养成规范书写信件的习惯,留意通信、通话的文明礼仪,不私自拆阅别人的.信件和撕取别人信件上的邮票。遇到土法事情会正确拨打应急电话。能有节制地、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和上网,不沉溺于看电视和玩网络游戏,自觉抵制、远离不健康的书报影视以及不健康的网站。能利用交往工具进行沟通、沟通合作,利用传媒、网络获得信息,初步养成看好书、读好报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知道诚恳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同样是诚恳的孩子;了解痴迷嬉戏机、沉溺电视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理解、体谅他人是解决和避开冲突,与人开心相处的有效方法之一;懂得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失败是胜利之母
其次单元:知道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记;了解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必要开支;知道家庭生活中也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
第三单元:知道挚友间应当相互关切,相互帮助;知道自己是集体的小主子,应当担当相应的责任;懂得在一个集体中,只有团结一样、同心协力才能办好事情;知道集体到处有规则,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当按规则办事
第四单元:了解邮政、电信、传媒、网络的基本功能,知道集邮是一项健康、高雅的活动。知道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的行为。明白乱拨应急电话的后果。懂得传媒、网络是两把“双刃剑”,运用不当会影响甚至阻碍自己的健康成长。知道写信和打电话是一般程序和方法。
四、教学主要措施
1、仔细备课,仔细上课,刚好进行二次备课,并做好课后小记。
2、重视课前打算环节,努力使每次上课老师学生都有充分的打算。
3、细心策划,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化活动,寓教化于活动之中。
4、专课专用,不占用品社课的教学时间。
5、多看教学杂志,多听其他老师的课。更新教学理念,驾驭教学新动向。
6、充分利用班队课,谈话课进行教化,实行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整体提高。
7、重视情感、看法、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主动的人生看法,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当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8、常常与家长联系,让孩子在各种环境下良好的成长。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5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在四年级上册编制了“我们在一起”、“成长不苦恼”、“聪慧的消费者”三个单元,共12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支配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建议支配3~4课时,一册书支配37课时左右,留出肯定课时给学校和老师支配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运用。
三、教材的特色
1、见物见人,以物及人
儿童是在与他们所遭受到的各种事物相互作用中成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事物越来越多,如各种工业品、农产品、交通工具等等。教材要引导他们懂得这些事物的“事理”、“物理”,如我们所食用的食品是从哪里来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以期使儿童获得肯定的生活常识,适应他所面对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还应当看到的是:这些事物都是由人创建、制作、运作的,在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人”,隐藏着人的才智与劳作、人的须要与情感等。作为一门“品德与社会”的综合课的教材,应努力挖掘出“物后之人”,要让儿童能够在见物的同时见到人,感受到其中的“人心”、“人理”(做人的道理)。如在《衣食的来源》一课中介绍了袁隆平,不仅提到了他所从事的科学探讨的经济价值,还将一个有血有肉的、近距离站在少年儿童身边的袁隆平呈现在教材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突显本教材的人文意蕴和它的道德价值,力图在“物”与“人”的内在联系中,达到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儿童完整人格培育的课程任务。
2、在生活事实中辨析价值
教材向儿童展示了在他们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事实,如家乡的改变,交通的发展,各种工业用品的出现等。教材在引导儿童了解这些事实的同时,着力于揭示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它们是有利于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还是会有其不利的方面?要使儿童通过详细事实的价值分析逐步把握的道理是:并不是已经存在的事实都是全然合理、全然向善的,或是自然合理的、自然向善的。要让他们逐步学会对各种各样的现存事实作出正确的价值辨析和正确的价值选择。如在《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的“白色垃圾”等。我们认为这种价值辨析、价值选择的意识、思维方式和实力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需具备的,也是本课程所要完成的目标之一。这样做,也使我们能把事实的教化与价值教化结合在一起。
3、当代生活与历史的链接
努力使儿童所遭受到的现代生活与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链接。如在讲到纸张时导入西汉时纸的独创,在讲通信时说到古代的驿站,留意到会对儿童产生较深、感染的各种无形文化,突显出它们的文化意义与内涵。当然,本教材所赐予的历史文化学问只能是“点”状的,而不是系统的、全面的。
四、教学建议
1、变更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建,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化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的形成。其次,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验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老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化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化内容教化儿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化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须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
3、要追求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动身,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老师要留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实行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纳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老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动身,敬重学生的特性特点,强调以激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五、教学进度支配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2
9.1~9
1、《我们的合作》
3
9.12.16
2、《真正的友情》
4~5
9.19~30
3、《为你兴奋,与你分担》
6
10.1~10.7
国庆放假
6~7
10.8~14
4、《面对欺压和威逼》
8~9
10.17~25
5、《我要攀登》
9~10
10.26~11.4
6、《抄袭害了谁》
11~12
11.7~15
7、《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12~13
11.16~25
8、《擦亮眼睛》
14~15
11.28~12.6
9、《逛商场》
16
12.7~16
10、《衣食的来源》
17~18
12.19~27
11、《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18~19
12.28~1.6
12、《从一滴水说起》
20
1.9~16
复习考查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6
一、学习状况分析(学问、实力、学习习惯等)
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看法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
2、行为与习惯目标:
(1)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学问与技能目标:
培育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怜悯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境况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切集体、参与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担当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爱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改变和发展,培育对家乡的酷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四、教学措施
1、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化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
3、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动身,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实行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7
一、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四年级共有2个班,学生是特别喜爱《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老师力争削减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平安地生活”。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情感看法价值观:
1、养成酷爱劳动、勤俭节约的看法。
2、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
实力目标:
1、能与他人同等的沟通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加探究活动。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相识、分析社会事务和现象,尝试合作地、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
3、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实力能够运用简洁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学问目标:
1、1、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
4、初步懂得讲文明、遵守法律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其次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情感看法价值观:
1、酷爱生活,感受生活的欢乐。
2、酷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3、敬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实力目标:
1、能清晰的表达自己对节日及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相识、分析社会事务与现象。
3、培育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实力。
学问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
2、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风俗。
3、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第三单元《平安地生活》
情感看法价值观:
1、酷爱生命、酷爱生活。
2、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看法。
3、培育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4、初步形成法制观念。
实力目标:
1、驾驭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事。
2、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与他人同等的沟通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加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相识、分析社会现象,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
5、学会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洁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学问目标:
1、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2、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四、教学措施及教学应留意的问题:
1、变更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建,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化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的形成。其次,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验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老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化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化内容教化儿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化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须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
3、要追求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动身,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老师要留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实行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纳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老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动身,敬重学生的特性特点,强调以激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五、教学进度
时间课题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第1、2周第1课生活须要消费
第3、4周第2课不同的购物场所
第5、7周第3课做聪慧的消费者
其次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第8、9周第1课多彩的民族节日
第10、11周第2课家有喜事
第12、13周第3课异国习俗
第三单元平安地生活
第14、15周第1课交通平安每一天
第16、17周第2课从“119”谈起
第18、19周第三课面对突发事务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8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看法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
2、行为与习惯目标:
(1)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学问与技能目标:
培育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怜悯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境况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切集体、参与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担当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爱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改变和发展,培育对家乡的酷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4、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故事续编、小组探讨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要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以"伸出救济的手"、"爱心小组"等活动,培育学生的爱心。进行实地调查,知道环境问题的缘由及其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生感爱好地实践活动,培育酷爱家乡,建设家乡之情。以"我当小记者"、"我来当编辑"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合作的开心。
二、状况分析(工作重点)
学生状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教材状况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措施(详细做法)
1、充分挖掘我校特色的教化资源,使校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学习的自主性。
3、细心打算,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化活动,寓教化于活动之中。
四、课外活动或爱好小组活动
1、通过播放录像、课件等方式,培育学生学习实力,增加健康闲暇的本事和闲暇道德观。并以"我当小记者"、"我来当编辑"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合作的开心。
2、让学生组织课外探讨小组,了解环境问题的缘由及其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要比较不同通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与自己的亲友进行一次实际通信联系。培育他们运用现代通信工具的实力。
五、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12、21~2、221、在公共汽车上2月20日上课
22、25~3、11、在公共汽车上
33、4~3、82、想想他们的难处
43、11~3、152、想想他们的难处
53、18~3、223、伸出我的手
63、25~3、293、伸出我的手
74、1~4、54、我们赢了清明节放假
84、8~4、124、我们赢了
94、15~4、195、绿色小卫士
104、22~4、265、绿色小卫士
114、29~5、36、我们的民风民俗劳动节放假
125、6~5、106、我们的民风民俗
135、13~5、177、家乡的改变
145、20~5、248、怎样到达目的地
155、27~5、319、媒体连着我和你
166、3~6、710、办一张自己的报纸
176、10~6、1411、怎样和他联系端午节放假
186、17~6、21期终复习、期终考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9
1、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化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培育实力"的思想,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主动营造“和谐、同等、轻松”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的培育养成,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
2、现状分析
学生分析
学生是特别喜爱《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老师力争削减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三个单元组成。教科书在设计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阅历,贴近现实社会,将品德教化的内容和儿童的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是四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的主题,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消费学问。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获得消费的初步感受。其次单元《生活中的习俗》单元以燃放礼花,悬挂彩灯的情景为背景,其目的为烘托节日的喜庆氛围。让学生通过探究节日的习俗,感受到人们节日中享受到的欢乐,激发学生酷爱生活,酷爱祖国的情感。第三单元《平安地生活》是让学生随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使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是家长,学校,社会始终关注的问题。设计本单元让学生在以有的平安学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系统地驾驭一些面对突发事务的自救自护本事,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各单元的设计围绕课程标准的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本教材以学生生活为主线,设置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主题,体现教科书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主要有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生活的内容,家乡,世界的民族风情,习俗和传统节日等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相识,有利于他们的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和实力的和谐发展。
3、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其次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第三单元平安地生活
4、教学工作目标
1、情感看法价值观
养成酷爱劳动,勤俭节约的看法。
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
酷爱生活,感受生活的欢乐。
酷爱祖国,真是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敬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一意识
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看法。
2、实力
能与他人同等地沟通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加探究活动。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视察,人事,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常识合作的,有意识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
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实力,能够运用简洁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对节日及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
3、学问
1、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
4、初步懂得讲文明,守纪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保障措施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育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实力。
2、注意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的培育,努力激发学生宠爱艺术,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欲望。
3、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动身,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讨“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驾驭学问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实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10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学生大部分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少数学生学习习惯欠佳。本学期将从学生学习习惯入手,着重培育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有困难,只有英勇地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己。
2、懂得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促进自己进步。
3、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实力,初步树立主动乐观的生活看法。
4、理解“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帮助学生树立主动的乐观看法,消退畏难心情。
5、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明白集体须要每个人去爱惜。
情感目标:
1、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念,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
2、学会把困难看作是自己成长的熬炼机会。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提高适应实力。
4、通过沟通,感受集体的欢乐。
三、教材分析
1、《这点困难算什么》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困难总会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但只要我们拿出才智和志气,就能克服困难。
2、《胜利肯定有方法》通过指导学生从自信做起找寻胜利的正确方法初步形成主动向上的生活看法。
3、《每天都有好心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冲突、问题和压力,尽量避开产生不良心情,学习一些简洁的调整方法,提高适应实力。
4、《成长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观赏同学的优点和特长,克服学生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变更只知自己优点和他人缺点,不知道观赏他人的不良思维方式,形成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好风气。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三周
教学第一单元
第四周——第六周
教学其次单元
第七周——第十三周
教学第三单元
第十四周——第十六周
教学第四单元
第十七周——第十八周
总复习
五、教学措施
1、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理解主题文字的大意。
2、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个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收集、整理资料。
5、仿照演示。
6、换位思索。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11
一、学生状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四年级三个班的孩子正处于向青少年过渡的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快速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期,孩子的学习实力和情感实力快速发展,是培育学习实力和情感实力的重要时期。四年级孩子的学习动机从干脆动机向间接动机起先转化,即使没有干脆的嘉奖,为了得到老师、同学、家长和其他人的确定性评价,他们也会努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程目标任务
(一)情感、看法、价值观
1.使学生珍爱生命,酷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酷爱科学、勤俭节约的看法。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酷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实力
1.能够初步相识自我,限制和调整自己的心情和行为。初步驾驭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事。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的沟通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加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相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沟通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加集体生活。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洁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三)学问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学问,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洁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三、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其次单元“平安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切你,爱惜他”。
教材向学生展示了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这本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化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索: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切你,爱惜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须要帮助的人伸出一双手,是关切。说话做事多向邻里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化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化的“无痕性”很好地得到了体现。
四、完成教学实施的方法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化要回来生活,突出课程的阅历性。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充溢教学内容。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5.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利用现代化教化技术手段。
五、教改专题
怎样让孩子欢乐健康的成长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12
一、学生状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分别为:《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平安的生活》。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看法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酷爱劳动、勤俭节约的看法,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酷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
2、行为与实力目标:
(1)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学问与技能目标:
培育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怜悯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境况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切集体、参与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担当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爱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改变和发展,培育对家乡的酷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四、教学措施:
1、变更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建,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化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的形成。其次,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验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老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化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化内容教化儿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化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须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
3、要追求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动身,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老师要留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实行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纳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老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动身,敬重学生的特性特点,强调以激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五、学困生帮扶措施: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老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讲,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化者的人格是教化事业中的一切。”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推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激励和宽容的看法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特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忱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信任耕耘就会有收获!
1、课堂内外敬重个体。
爱是教化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化,而这种爱又必需是真诚的。打开孩子心里的那扇门,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同等的关系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放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挚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爱听老师的课,对老师的指责教化也乐于接受。马克思曾说:爱须要用爱来交换,心灵须要专心灵来塑造。我们不能把学生培育成一模一样的人,也不应当这样要求学生。因而,敬重学生,还表现在敬重学生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有创建力又具特性特征的人。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胜利的保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念、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恒久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恒久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要擅长发觉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珍珠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有束腰带托泥圈椅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外贸模拟练习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两学一做主题活动
- 音乐室内墙装修刮瓷合同
- 文具代销合同范例
- 正规融资合同范例
- 铝合金冷链物流设施施工合同
- 教育培训机构资金管理
- 金属加工水井租赁协议
- 【基于杜邦分析体系的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2700字】
- 医患沟通的法律基础
- 私立民办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建设可行性项目投资计划书
- 分娩镇疼的护理课件
- 妊娠合并精神抑郁护理查房
- 项目研发商业计划书
- 软件使用授权书
- 肥料、农药采购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风电场安全措施
- 外派董事监事管理办法
-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