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复习课件【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复习课件【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复习课件【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复习课件【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复习课件【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课: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2.旧、新时代石器的代表文化遗存及特点。3.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式、父系氏族公社)。4.分封制的对象、目的、特点、作用、弊端。5.宗法制的特点、作用。6.礼乐制度的目的。7.井田制的实质。8.早期国家的特点2课: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2.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要性(政治+阶级+经济+直接目的);商鞅变法的措施(政治+经济+社会)、影响(3条)。3.孔子、老子的思想主张;诸子百家的思想观念;百家争鸣的实质、历史影响。3课:1.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主观+客观)。2.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其他措施)3.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4课:1.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对内:政治+经济+思想;对外)2.光武帝改革的措施;3.两汉的文化复习目录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题01:原始社会: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早期国家)奴隶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春秋战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秦汉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华夏认同逐渐形成

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C—公元前4C):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第1课第2课第3、4课二、阶段特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在夏商周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汉初步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文明。1.先秦时期先秦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的出现、发展与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鼎盛(西周)与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战国)(1)政治: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禅让制;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商朝实现内外服制:西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徽,分封制遭到破坏。(2)经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3)文化: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在文学上,《诗经》和“楚辞”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在文字上,商朝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一甲骨文。二、阶段特征2.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2)经济:封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有所发展,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3)文化:治国思想出现了法家——道家——儒家的转变,西汉时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医学、造纸术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一、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打制)新石器时代(打磨结合)距今约170万年前距今约70~20万年前元谋人北京人距今约1万年前距今约7000-5000年前距今约5000年前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氏族间联系紧密,形成部落和部落联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红山文化(辽河上游)良渚文化(长江下游)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①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发展基础②数量多,起源早,主要集中与黄河、长江流域。二.从部落到国家---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一)部落联盟时期1.三皇五帝2、禅让制:传说尧、舜、禹时期由各部落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3、万邦时代: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邦国林立。邦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特征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陶寺遗址)1.研习历史文物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和评判史事能力的体现。下图有助于我们研究的历史时期是A.旧石器时期

B.新石器时期

C.部落联盟时期

D.夏商周时期A(二)先秦时期的早期国家夏朝商朝西周东周BC2070年BC1600年BC1046年BC771年BC770年BC476年BC256年BC221年世袭制内外服制度甲骨文青铜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西周灭亡平王东迁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秦朝建立1、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井田制2、青铜铸造发达文化代表:甲骨文和青铜文化;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2、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3、中央权力逐渐加强,但权力未高度集中。早期国家的特征政治文化经济2、族谱是一种重要的史料,它记载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世系及重要人物事迹。与族谱相关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礼乐制A3、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说明分封制()A.强化了各地的风俗

B.有利于不同民族的融合C.导致了西周的分裂

D.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B列国纷争和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农业:铁农具、牛耕、水利,一方面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私田大量出现,小农经济开始形成2、工商业:分工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出现私商和著名大商人以及中心城市3、各国纷纷招揽人才,改革变法以增强国力(商鞅变法p12)“百家争鸣”东周百家争鸣背景:经济:政治:阶级关系上:文化:井田制瓦解,铁犁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私学兴起,学术下移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2、道家:老子、庄子3、法家:韩非子4、墨家:墨子内容:要点深化2:百家争鸣学派代表人物及时期代表阶层主要思想儒家创立发展道家创立发展法家集大成者墨家创立孔子(春秋晚期)孟子(战国中期)荀子(战国末期)老子(春秋晚期)庄子(战国时期)韩非子(战国末期)墨子(战国初期)奴隶主封建地主封建地主奴隶主奴隶主封建地主小生产者“仁”“德”“礼”;“有教无类”;“畏天命,敬鬼神”,“性相近”“仁政”“民为贵君为轻”“性本善”“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相对主义,消极避世,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主张政治变革“以法治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兼爱、非攻、节俭、尚贤4、铁器使用、地主与自耕农、列国变法……以及百家争鸣、礼崩乐坏这些新现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A.君主开明

B.政治统一

C.思想繁荣

D.社会转型DA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段话反映思想家的主张是()A.无为而治B.小国寡民C.朴素的辩证法D.崇尚自然三、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秦朝的统治(B.C221——B.C207)1.秦的统一咸阳秦秦兼并六国必然性可能性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商鞅变法(最主要原因)远交近攻秦王雄才大略2、秦的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皇帝制度(二)三公九卿制(中央行政体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加强皇权。(三)郡县制(地方行政体制)(四)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五)修驰道、直道。颁布法律、编制户籍。(六)迁徙六国贵族,整顿社会风俗。(七)北击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西南夷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官僚政治。开创了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但过度集权易形成中央腐败。21、材料一: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时,秦朝已经拥有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部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北部的辽阔疆域。而且秦朝在全国普遍实行郡县制,中央政府通过郡的行政长官郡守管辖所属各县的县令(或县长)。公元前22l年在全国设立了36个郡,以后随着疆域的扩大和局部的调整,到秦朝末年全国约有50个郡,下辖近千个县。能在这样大的范围里建立起一个统一国家,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秦朝开拓的疆域构成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葛剑雄《疆域与人口》(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和如何管辖维系的?秦朝疆域的确定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9分)形成:秦灭六国;击匈奴,收复河套;征服百越地区。(3分)管辖维系:通过郡县制维系管理大一统的帝国。(2分)意义:莫定了历代王朝疆域的基本格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提供生存空间。(4分)(二)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西汉新东汉BC202西汉建立文帝景帝武帝文景之治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加强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23年王莽败亡25年东汉建立光武中兴东汉中期外戚与宦官专权党锢之祸184年黄巾军起义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西汉强盛时期巩固统治的措施政治经济思想加强皇权:尊崇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设太学加强中央集权:疆域北:东南、西南匈奴(卫青、霍去病),设立河西四郡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西域都护(汉宣帝)加强控制选官制度:察举制刺史制任用酷吏酎金夺爵改币制,收铸权;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抑商、征财产税汉武帝中外朝制推恩令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外朝制度:加强皇权,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尊崇儒术:加强了思想控制,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①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②打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③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开通“丝绸之路”。7、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6、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是(

)A.夏启B.商汤C.

周武王D.秦始皇DA政治秦灭六国,北击匈奴、南征越族;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的战争,张骞出使西域,在西南夷设郡县、设南海九郡。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刺史制、内外朝制、察举制。经济统一货币(秦半两钱——汉五铢钱)、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修驰道。盐铁官营、重农抑商;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犁耕、耦犁、耧车;东汉田庄经济文化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及郡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