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二历史 课件(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二历史 课件(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二历史 课件(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二历史 课件(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二历史 课件(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第16课概念解析

赋税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调用劳动力的制度。赋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主要包括税和役。概念解析赋役制度赋税:古代王朝依据自己所颁布的法律向臣民征收的

实物或货币。是土地税和各种捐税的总称。徭役: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成年男子)承担的无偿劳动。包括劳役和兵役等。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户税);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田赋)其它杂税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先秦西周时期:贡赋制度,诸侯以上贡的形式缴税,为王室服役商朝的贡纳关系包括“外服”和“内服”...“外服”...对以商为中心的国家或部落联盟首领所进献的贡纳。这种贡纳没有固定的数量和期限,只是一种表示友善的象征性形式。“内服”主要出自在朝中任职的部落首领,上贡物品多是大量的牲畜或其他一些珍奇动物及卜甲、卜骨、弓、玉等等。

——金开诚《中国古代赋税徭役》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先秦西周时期贡赋制度,诸侯以上贡的形式缴税,为王室服役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井田制由原始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发展演变而来,其基本特点是实际耕作者对土地没有所有权,而只有使用权。土地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定期平均分配。夏朝、商朝时期实行的“八家为井”“同养公田”之制,公有成分更多一些。周代以后出现的“九夫为井之制”个人私有的成分已增多,可以看做私田已被耕作者占有。西周中期,贵族之间已有土地交易,土地的个人私有制至少在贵族之间已经出现。由此,自上而下,进一步发展为实际耕作者的土地个人私有制。

——金开诚《中国古代赋税徭役》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先秦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等。)如《国语·齐语》就记载说,“相地而衰征”就是根据土地质量的好坏,即肥瘠程度按亩征税。还有更详细的记载说,根据土地的亩数纳税,收成最好的年景采取十分之三的税率,收成一般的年景采取十分之二的税率,收成不好的年景采取十分之一的税率,饥荒的年景免税。

——金开诚《中国古代赋税徭役》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先秦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等。)“初税亩”的具体方法是对公田征收其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对公田之外的份田、私田同样根据其实际亩数,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金开诚《中国古代赋税徭役》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先秦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等。)《史记》中记载,当时商鞅任左庶长,颁布条令废除井田制。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承认土地私有,并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按人丁征户赋。商鞅方升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2.秦汉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汉书·志·食货志上》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汉书·志·食货志上》(1)田赋①秦朝:“收泰半之赋”,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②汉朝:配合“与民休息”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十五税一;汉景帝:为三十税一)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2.秦汉①秦朝:“收泰半之赋”,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②汉朝:配合“与民休息”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十五税一;汉景帝:为三十税一)秦田律规定:每顷土地应向国家缴纳饲草三石(石为古代计量单位,一石为十斗,约等于现在120斤),禾秆二石。如果隐瞒土地,少缴或不缴租税,要受到法律的惩处。如果征收田租的官员已向农民征收田租,而不上报,就以隐瞒田租之罪论处。

——金开诚《中国古代赋税徭役》(1)田赋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2.秦汉①秦朝:“收泰半之赋”,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②汉朝:配合“与民休息”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十五税一;汉景帝:为三十税一)《后汉书》曰:建武中,田租三十税一。有产子者,复以三年之算。明帝即位,人无横徭,天下安宁,时谷尚贵。——《后汉书》(1)田赋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2.秦汉(2)丁赋①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②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加倍;

财产税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志·食货志上》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秦朝赋税制度基本继承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如赋税分为田租、口赋和杂赋三种——田租是按土地征粮,税率约为十分之一;口赋是按人头征钱,每人约缴120钱;杂赋一般是临时性的征调。这种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对封建地主有利,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维护大一统的局面。——金开诚《中国古代赋税徭役》2.秦汉①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②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加倍;

财产税(2)丁赋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2.秦汉①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②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加倍;

财产税起强圉协洽,尽昭阳赤奋若,凡七年。孝昭皇帝下元平元年(丁未,公元前七四年)春,二月,诏减口赋钱什三。——《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六》(2)丁赋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汉代实行的是减轻田租而加重人头税的政策。人头税分算赋和口赋两种。汉初规定,15至56岁的人,不管是男是女,每人每年纳赋120钱,叫算赋;7至14岁的小孩,每人每年纳赋20钱,叫口赋。——金开诚《中国古代赋税徭役》2.秦汉①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②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加倍;

财产税(2)丁赋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依据重农抑商的国策,汉代对商人和商业课以重税。商人要将自己的资产及收入禀报给官府,隐匿不报者及禀报不实者,均处以充军戍边一年、财产没收的处罚,而举报人可以得到罚金的一半作为奖励。——金开诚《中国古代赋税徭役》2.秦汉①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②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加倍;

财产税(2)丁赋西汉末篡权的王莽曾评论西汉的赋税,认为汉朝减轻田租,把税率定为三十税一,但是更赋和徭役不断增加,豪强地主又欺压百姓、侵占土地,因此所谓三十税一,并没有实行过,实际上的税率几乎是十分之五。这说明休养生息、轻徭薄赋这些政策,并没有统治者宣传得那样好,而是具有强烈的局限性。——金开诚《中国古代赋税徭役》奇怪的“休养生息”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2.秦汉(3)徭役更卒: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凡民年二十三傅(音附)之畴官(畴官,田畴之长。),则给公家徭役。给郡县一月而更,谓更卒;已复给中都一岁,谓正卒;已复屯边一岁,谓戍卒。——《历代兵制·秦》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董仲舒说武帝曰:"今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三十倍於古。(更,工衡切。)更卒,谓给郡县一月而更也。

——《太平御览·兵部·卷三十一》2.秦汉(3)徭役更卒: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隋朝)租庸调制规定:丁要负担赋役,老人则免去赋役。缴纳租调,一般以“床”(一夫一妇)为单位来计算。丁男一床,纳租粟三石;调需要视桑田和麻田而缴纳不同的实物,桑田纳绢一匹和绵三两,麻田则纳布一端和麻三斤。未婚单丁和奴婢则纳一半租调。力役方面,隋初沿袭旧法,每年服役一个月;583年,改为21岁起服役二十天;590年增加了50岁免役收庸(用布帛代替力役)的规定,调绢也减为二丈。3.隋朝租调役租——田赋,土地上的产出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徭役——成年男子承担一定徭役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4.唐朝租:田赋,土地上的产出;庸:力役的实物替代形式;调:是一种土产贡输。租是按照国家配给农民耕种的田亩数来收取田税的方式。这种国家授田需要农民在年老时交还给政府,而在其授田时期,农民则需要负担一定租额的赋税。唐代初期的租额仅为四十税一,较之于汉代三十税一,更为优惠。——金开诚《中国古代赋税徭役》(1)租庸调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庸是力役的实物替代形式,是农民对国家的义务劳动的一种补偿。初唐时期规定,每人每年服徭役二十天——较之于汉代每人每年服徭役三十天又减轻了。如果不想服役,每天缴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就是庸,也叫“输庸代役”。官僚族享有免除租庸调的特权。调是一种土产贡输,各地人民须以其各地土产贡献给中央,大体上只是征收丝织物和麻织物。——金开诚《中国古代赋税徭役》4.唐朝租:田赋,土地上的产出;庸:力役的实物替代形式;调:是一种土产贡输。(1)租庸调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4唐朝(2)两税法背景:①租庸调制的弊端严重,无法维持。②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

③政府财政收入锐减。唐德宗建中元年,鉴于租庸调税制极为严重的弊端,实施了两税法改革。两税法实施之前的租庸调,往往较为混乱,征税时间过长,效率很低。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不管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只要在当地拥有田产,就必须按照田产的多寡来缴纳田赋。而日两税法是以钱计税,然后再换算成实物来缴纳,开了以货币计税的历史先河。——梁盼《唐代的税制改革》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4唐朝(2)两税法背景:①租庸调制的弊端严重,无法维持。②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

③政府财政收入锐减。从盛唐到中唐,经济和税制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首先是土地兼并严重、编户流失,其直接后果是作为租庸调制基础的均田制遭到破坏,这导致了国家财政收入日减,国家随即加重赋税剥削,然后是不堪重负的农民大量逃亡、编户继续流失...在安史之乱导致全面破坏的情况下,唐王朝被迫走向两税法的改革。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4唐朝(2)两税法背景:①租庸调制的弊端严重,无法维持。②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

③政府财政收入锐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均田制被破坏两税法土地兼并加剧、国家掌握土地减少财政困难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税。政府以钱计算税额,百姓则以实物折缴。两税法的内容①量入为出②简化税收名目③税收标准:以土地、财产为主。⑤税收时间:由不定时到定时⑥税收方式:实物地租+货币地租④扩大征税对象。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4唐朝(2)两税法评价:※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未能遏制土地兼并。两税法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4唐朝(2)两税法评价:※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未能遏制土地兼并。两税法从租庸调到两税法:(1)由以人丁为主开始向一资产为主转变,是重大变革;(2)时代特点: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5.宋朝※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除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扰民严重※北宋中期:募役法募役法:原本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的方法,改为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募役费用由当地主户按户等分担,称“免役钱”,原本免役的僧侣、官户等,也需要缴纳“助役钱”。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官府也因此增加了财政收入。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6.元朝袭唐制、科差※北方:租庸调,征丁税、地税;※南方:两税法,征夏税、秋粮;※新增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与银两科差:元朝政府在其统治的北方地区实行的赋税制度之一。元代赋税制度比较混乱,南北方亦不相同。北方的赋税主要是税粮和科差。科差分为丝料、包银、俸钞三项,都是以户为单位征收的。至元世祖时,此税税额稳定,包括:丝料每二户出丝二斤,交纳有封地的封主;包银,每户纳银(钞)四两。攻占江南后,为维持统治稳定,南方沿袭南宋税制,但加收俸钞,每户纳钞一两,用作官吏的俸禄。以户征“科差”,是过去封建王朝广征人头税制度的再现。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7.明朝※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银两,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赋役合并田赋征银折银代役货币地租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7.明朝※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③使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有利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①相对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8.清朝※康熙年间:1712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年间:摊丁入亩

康熙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此后达到成丁年龄的,不再承担丁役。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废除人头税后,这种对“被征税”担心的消失,直接改变了古人的生育观念,中国由此进入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时代,据统计,康熙二十四年,全国人口为1亿,到嘉庆十七年已到3.6亿,这仅仅花了127年时间。——摘编自《历史上影响中国人生活的四大改革》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8.清朝※康熙年间:1712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后,这种对“被征税”担心的消失,直接改变了古人的生育观念,中国由此进入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时代,据统计,康熙二十四年,全国人口为1亿,到嘉庆十七年已到3.6亿,这仅仅花了127年时间。

——摘编自《历史上影响中国人生活的四大改革》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8.清朝※康熙年间:1712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年间:摊丁入亩①中国历史上存在约2000年的人头税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②税制的简化,有利于政府的征收。③避免了隐匿人口现象,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制度时间征税项目及标准征税方式特点初税亩相地而衰征春秋按土地多少、田质好坏收税(资产)实物开始征收土地税编户齐民汉田租(资产)人口税(算赋、口赋)(人丁)徭役、兵役(人丁)实物劳役户籍管理制度、和赋役制度租调制北魏租:缴纳谷物;调:纳绢、布庸:纳绢或布代役徭役、兵役(人丁——成年男子)实物劳役以均田制为基础;以庸代役租庸调制隋-唐前两税法唐中后(杨炎)户税:按人丁、资产地税:按田亩一年两季:夏、秋实物重大改革;开始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纳钱代役按田亩收税实物、劳役、货币一条鞭法明朝(张居正)将田赋、徭役、杂税合并,将原按户、丁征收的役银,部分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来分担。货币赋役合并赋役征银摊丁入亩(地丁银)清朝(雍正)把丁税摊入田赋中(田亩)货币人头税彻底废除二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1、关税的概念海关代表国家,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关税自主权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关税制度的权力管理海关行政的权力独立处理关税收支的权力——关税作用:维护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保护民族经济。二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2、中国近代关税主权的丧失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关税协定;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约值百抽五,欲变更须与英人协定;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19C50S海关聘用外国人帮办税务;1863年英国人赫德任海关总税务司长达45年。1912年辛革命之后,关税税款逐渐由外国保管。1.关税自主权丧失3.关款保管权丧失2.海关管理权丧失西周废除国内税,统一国境边税1927国民政府改订新约新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颁布一系列关税条例唐明初最早出现市舶使市舶司康熙年间撤市舶司设四海关乾隆年间一口通商1840年鸦片战争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19371949国内关税、国境关税并立国境关税1.国内长途商品经济的发展,课收商利在政府财政中占据一定地位;2.中央政府为了管理不同圈层地区的交往,长期利用税关组织。为什么长期存在?二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3、中国近代关税主权的回收国民革命时期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成立:中共和国民党都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①1927:南京国民政府公布《进口税暂行条例》,宣告关税自主;②1928:“改订新约”,关税自主为其主要内容。③至1930年:先后与美、意、英、法、西、日等国重新签订新约,关税自主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1927年,国民政府外交部向各国发出照会,“分别就其旧约已满期者,改订新约;未满期者,修改旧约”。海关进口税则“完全以我国所定者以为准则”,1928年7月,美国首先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地位。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其后国民政府多次修订关税税则,实施出口免税或退税,提高了煤油、汽油、羊毛、毛制品、化学产品、机器等货物的进口税率。关税从极低的水平提高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关税收入也大为增加,从1928年的3000万银元上升到1931年的33800万银元,在以后的几年中始终保持在3亿银元左右。——摘编自易继苍、张祥晶《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等根据材料及所学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