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高效备课 精讲精研】 2022年诗歌鉴赏真题讲析 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ae92f94a5cb233b75f6a3efad6e472/b2ae92f94a5cb233b75f6a3efad6e4721.gif)
![高考语文复习 【高效备课 精讲精研】 2022年诗歌鉴赏真题讲析 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ae92f94a5cb233b75f6a3efad6e472/b2ae92f94a5cb233b75f6a3efad6e4722.gif)
![高考语文复习 【高效备课 精讲精研】 2022年诗歌鉴赏真题讲析 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ae92f94a5cb233b75f6a3efad6e472/b2ae92f94a5cb233b75f6a3efad6e4723.gif)
![高考语文复习 【高效备课 精讲精研】 2022年诗歌鉴赏真题讲析 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ae92f94a5cb233b75f6a3efad6e472/b2ae92f94a5cb233b75f6a3efad6e4724.gif)
![高考语文复习 【高效备课 精讲精研】 2022年诗歌鉴赏真题讲析 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ae92f94a5cb233b75f6a3efad6e472/b2ae92f94a5cb233b75f6a3efad6e47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新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人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人日”风俗,尽管各地有不同,但汉时东方朔的《占书》中就有“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的说法。可见,古人已将“人民安”视作“人日”的核心思想。南山:指南面的山,喻指“长寿”之意,古人有“寿比南山”。人日有登高之习俗,登高求健,祈祷安康。本词中的“南山”,指人日之节,人们的祈祷之地。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诗题①醉落魄:即“一斛珠”,词牌名,南唐李煜词有此调。②提刑:宋官名应提刑懋mào之:提刑官应懋之应懋之:浙江永康市可投应人,宋少师应孟明第四子。年少时与大哥谦之、五弟纯之拜在大儒朱熹门下。人物事迹不详③标题:(结合A项)作者正月初七日约友人应懋之同往南山探春,此词即作者为记述他们途中所见所闻(山村人事景)而作。作者
魏了翁(1178年—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邛qióng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shì文靖。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解析有误。上阕前两句“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释意为:“无边无尽的春色,然而我却执著地约您一起登高南山,去寻觅,去感受人日之节的人情风俗盛景。”“苦”字是苦苦地,是一种追求的执著。下阕首句“翁前子后孙扶掖”,中的“翁”指“父亲”,引申为祖父,泛指老年人,“翁”并非指作者自己。老翁于前,儿子于后,祖父同行,孙子扶掖,长幼有序体现儒家的“礼孝”伦理大义;并不是指作者“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曲解文意。故选A。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陆游《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wù日,约在春分前后。商行贾坐:商贾均指生意人,在古代的分界是行卖叫商,坐卖叫贾。无边无尽的春色,然而我却执著地约您一起登高南山,去寻觅,去感受人日之节的人情风俗盛景。村村箫鼓声起,家家笛声吹奏,人们在正月初七这天祈祷麦子和春蚕的丰收。祖孙三代互相扶掖而行,商人忙着生意,农人在忙着耕织,这些活动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翻译诗句:结合选项与简答题的题干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审题: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世要怎么做答题区间:下阕建立答题模型:①做人道理一+词句内容②做人道理二+词句内容③做人道理三+词句内容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建立答题模型:①词句内容+做人道理一②词句内容+做人道理二③词句内容+做人道理三官方答案:①“翁前子后孙扶掖”句,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②“商行贾坐农耕织”句,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2022·新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诗题送别:指到远行人启程的地方与他告别,目送其离开。诗题释意:送别远行的友人。从后面诗中内容可知,诗人在寻阳长江边送别友人,而友人的目的地是南中。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hào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所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解析]B项对应“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由衷地称赞,很喜欢。这里是“称”是称赞的含义,选项错译为相称。B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诗意:老朋友,沿着寻阳和五溪,顺着滚滚长江逆流而上,就会直入到巫山深处。老朋友,沿着寻阳和五溪,顺着滚滚长江逆流而上,就会直入到巫山深处。送君别离,恰又逢八月中秋,秋风吹动,两岸芦花,飒飒飞舞,更是伤心不舍,无限忧愁。远远地遥望,你别去的船帆已经再也看不见,日暮傍晚,斜阳满江,只剩下滚滚长江空自奔流。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P140间接抒情①通过写景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于景)、触景生情、以景结情P142、以乐景(哀景)写哀情(乐情)②借某物来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③借助某事来抒情:即事抒怀、用典抒情④借助议论来抒情⑤借古讽今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审题]“如何表现离愁别绪”明确了答题方向(考查抒情手法P136、P140);“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明确了答题区间和要求,联系全诗简要分析。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题角度:①看颈联,写送别离好朋友,时间上恰又逢八月中秋时节,本该团聚的时节,却要离别,以聚衬别,增添忧愁。秋风吹动,两岸芦花,飒飒飞舞,更是伤心不舍,无限忧愁。诗人通过写秋天飞舞的芦絮,渲染一种伤感的氛围,强化离愁别绪。②看尾联,写诗人远远地遥望好朋友别去的船帆,直至再也看不见,日暮傍晚,斜阳满江,只剩下滚滚长江空自奔流。远去的船帆,日暮的斜阳,滚滚的长江,刻画了诗人无尽的不舍,满腔的离愁。组织答案: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官方标答:①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气氛,强化离别的愁绪;②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形象表现。组织答案: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2022·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15.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诗题:画眉鸟、画眉禽即画眉鸟。画眉身体修长,略呈两头尖中间大的梭子形,具有流线型的外廓。一般上体羽毛呈橄榄色,下腹羽毛呈绿褐色或黄褐色,下腹部中央小部分羽毛呈灰白色,没有斑纹;头、胸、颈部的羽毛和尾羽颜色较深,并有黑色条纹或横纹。它的眼圈为白色,眼边各有一条白眉,匀称地由前向后延伸,并多呈蛾眉状,十分好看,故得此名。栖息于山丘的灌丛和村落附近的灌丛或竹林中,机敏而胆怯,常在林下的草丛中觅食,不善作远距离飞翔。雄鸟在繁殖期常单独藏匿在杂草及树枝间极善鸣啭,声音十分洪亮,歌声悠扬婉转,非常动听。杂食性,主要取食昆虫,特别在繁殖季节嗜食昆虫;兼食草籽、野果。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解析]A项,“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中“都是直接描写”解析错误,欧诗中对于画眉鸟的描写是直接描写,“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直接写出了画眉鸟在林中的飞动太快。而文诗中只是侧面描写,只是通过写诗人在不同环境之下听画眉鸟声音的感觉不同,来烘托闲适怡然的心境。因此,文诗并没有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也并不是咏物诗。A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鸟》释意:
千百声的鸟的鸣叫声,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就在那绽放着万紫千红的山花的高低有致的林木里。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画眉禽》释意:
在好风吹拂下整日闲坐于窗前,刚刚听到画眉鸟一声婉转动听的啼叫,抬头一看,是画眉鸟从高高的笼子里面飞下。朝廷官事简洁,人们都悠哉闲散,感觉如同身处连绵起伏的山峦之中,清净澄明。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15.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审题]“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考查物象在诗歌作品中的作用。备考知识:P119、P126物象诗歌主要指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作者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事物形象(咏物诗)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所歌咏描绘的主要物象的特点。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将“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点连接起来。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情感、理想。(后两步常综合在一起进行表述)口诀找出物象品内涵,关注词语定基调,结合身世悟情感。答题模板本诗刻画了……的……(指出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通过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物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15.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建立答题模型:⑴欧诗用_______手法,借画眉鸟的_______特点来表达_______情感/志向/追求。⑵文诗用_______手法,借画眉鸟的_______特点来表达_______情感/志向/追求。组织答案:⑴欧诗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借此抒发的是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⑵文诗通过对画眉声音的侧面描写以及听到声音感觉的前后对比,衬托作者公堂事简,工作清闲,心情惬意的状态。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15.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组织答案:⑴欧诗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借此抒发的是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⑵文诗通过对画眉声音的侧面描写以及听到声音感觉的前后对比,衬托作者公堂事简,工作清闲,心情惬意的状态。官方标答: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2022·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诗题白下:指在南京江宁县白下门外,古时送客的地方。驿:旧时供来往送公文的人或出差官员中途换马或暂住的地方。饯:饯别、送别少府:县尉的别称唐少府:姓氏+官职名,王勃送别的对象是唐少府,唐少府真名不详题意:友人前往长安,诗人在白下驿设酒食送行,标题告诉我们这是一篇饯别之作。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作者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数量或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解析]颔联“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时间早?”只要心意是一样的就不需要在乎认识的早或晚。由此可见,A项“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的结论是无根据的。A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诗意:我们在患难之时相识,今日我在白下驿送你离开。就像当年韩信寄食南昌亭长家,那些辛苦的日子我不会忘记。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时间早?我们拥抱告别就像老朋友一样。水边的酒楼被低低的夕阳映照着,这遥远的乡路隔着风烟,路途或许并不平坦。你沿着这漫漫路道去长安吧,瞧,长安就在太阳那边呢!“长安在日边”引用了“日近长安远”的成语故事。晋元帝司马睿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大殿上,当着众臣的面问年幼的长子司马绍:“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近。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这个成语后用于表达对京城遥不可及的眷恋、向往。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P140间接抒情①通过写景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于景)、触景生情、以景结情P142、以乐景(哀景)写哀情(乐情)②借某物来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③借助某事来抒情:即事抒怀、用典抒情④借助议论来抒情⑤借古讽今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审题]比对诗歌中方法的不同,属于比较鉴赏类。备考知识:古诗词的抒情方法P136、P140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建立答题模型:①本诗通过_______的方法来排遣离愁。_______(诗句内容)表达_______情感。(怎样运用手法)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精研】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第一课 课件
- 标准销售员劳动合同范本
- 度债转股交易合同:投资双方协议
- 合伙企业股权转让合同细则
- 形象明星大赛入围佳丽合作合同细则
- 保安公司股权交易合同范本
- 新能源车辆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协议
- 《偏瘫的作业治疗》课件
- 设备保养合同标准文本
- 土地使用权买卖合同
- 《敏捷项目管理》课件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 监狱安全管理
- 2025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中考综合模拟测试卷一(科学版)
- 供电所安全第一课
- 前程无忧测评题库及答案
- 《轨道交通工程盾构施工技术》 课件 项目3 盾构选型
- 造价咨询进度控制措施全
- 新能源汽车底盘概论课件
- 物业管理服务房屋及公用设施维修养护方案
- 敦刻尔克大撤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