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家法的发展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家法的发展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家法的发展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家法的发展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家法的发展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教学目标】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结合相关文字和图片史料从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治体制的认同感等方面,分析近代西方从专制王权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理解近代民族国家与古代以来传统的帝国、王国不同。认识国际法的形成,通过对《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的背景和相关法律条文的学习,理解17世纪中叶《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奠定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认识外交制度的建立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作用。梳理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历程;探究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加深对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状况的认识,提升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国际关系的法制精神,并与个人实际相结合,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制意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基础知识】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名词解读:民族国家是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其成员效忠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1、民族国家产生之前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割据;世俗王权和基督教长期并立,教权高于王权。封建制度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普世的基督教世界掩盖了民族特性。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薄。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背景:①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国家观念逐步增强②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③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④统一市场的形成与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发展,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⑤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过程:(1)王权强化:①英国: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②法国:路易十四(1638-1715)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2)民族国家形成的表现:①国家意识的加强: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②民族国家的产生: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转变为民族国家。这些民族国家有由单一组成的,更多则是由多个族群组成。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拓展:概念阐释:专制王权国家:国家权力掌握在国王一个人手里,他的命令就是至高权威。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民族国家: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拓展: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阐述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的历程。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世纪时封建制度导致国家分裂割据,普世的基督教世界掩盖了民族特性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改变分裂局面,新兴资产阶级与王权结盟,王权强化,形成专制王权国家。王权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抛弃国王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形成民族国家。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1.国际法的形成原因:①民族国家形成后,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②地理大发现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国际法形成过程①奠基: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②确立原则: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结束了长达30年的欧洲混战,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准则。③扩展: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外交制度名词解读:外交通常是指主权国家为了实现国家利益,与他国或者多国的交往活动。外交自古有之,近现代外交一般认为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①建立:17世纪,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②进一步发展: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建立的影响积极: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开辟了新途径。消极: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一战。5、外交制度的建立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发展的作用: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外交制度的发展使国际法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有利于国际法规的制定,维护世界和平。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1、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2、新的阶段: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3、发展: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没有美国,苏联也很晚加入,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它又规定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国际法难以实施。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4、破坏: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5、发展:①1945年6月,50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加剧,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力量,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②1946年国际法院在海牙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③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④国际法的领域扩大,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国际人权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对世界和平与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国际法实施的评价积极:国际法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平和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地贡献。局限性: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