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西汉与东汉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44页,共=sectionpages44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4课西汉与东汉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后作业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为削弱诸侯王势力,汉武帝采取的举措是(

)A.创设郡县制 B.颁布“推恩令”C.尊崇儒术 D.设置西域都护2.考古工作者在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秦汉简牍中发现了大量的券书,券书内容不仅涉及买卖交易、借贷债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等经济活动,甚至出现了租税徭役券书,这些券书签订流程都极为严格。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A.政府社会控制严格 B.商品经济异常繁荣C.契约观念相当流行 D.经济立法详细完备3.《汉书·儒林传》记载:“孝惠、高后时,公卿皆武力功臣。孝文时颇登用,然孝文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术。故诸(儒学)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这表明明,汉初(

)A.儒学未受到统治阶层的赏识 B.儒道思想出现明显的融合趋势C.统治集团内部存在尖锐矛盾 D.专制体制发挥了文化整合功能4.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该主张旨在(

)A.对君主的权力给予约束 B.强调遵从纲常伦理C.提升儒学的独尊地位 D.说明天地君权之尊贵5.下图所示是国内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孔子见老子》(部分),其主要出土于山东、陕西、河南、四川和江苏等省。居左的老子双手抱于胸前,拱手向对面手持见面礼“雉”(大雁)的孔子施礼。作为汉代比较流行的画像主题,此类画像石体现出当时(

)A.儒学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地位 B.“无为而治”思想的广泛传播C.民间文化信仰具有多元性特征 D.道家倡导谦虚好学、尊老敬贤6.如图为古代中国某朝代的中央权力架构示意图。该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西晋 D.隋朝7.有学者指出,实行了300多年的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从实际情况观察,察举制确实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但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其流弊百出。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察举制埋下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 B.察举制对两汉政治具有双重影响C.权门势家把持察举使其不能持久 D.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8.汉朝的司马相如写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这种写作风格是(

)A.格律严整,沉郁顿挫 B.清浅婉约,不避俚俗C.雄奇豪放,瑰玮绚烂 D.气势恢宏,辞藻华丽9.汉初统治集团尊奉黄老无为思想,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下列现象与此效果相关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10.下表为《后汉书》中对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的历史叙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史料出处“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后汉书·百官志》建武十三年,“大飨将士,斑劳策勋。……罢左右将军官”《后汉书·光武帝纪》“(匈奴)略有西域……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叶厚赏赐之”《后汉书·西域传》A.内政建设与边防政策相一致 B.地方豪强势力危及中央集权C.开国功臣的军政特权被削弱 D.削减地方军有利于稳定边防11.作为一部历史正剧,《汉武大帝》的编剧主要依据《史记》和《汉书》等历史著作,说明(

)A.这两部著作所述史实是绝对的信史 B.这两部著作提供唯一有价值的史料C.这两部著作具有很高文献史料价值 D.影视作品的史料价值不亚于文献史料12.国内最大的皇帝雕像——汉武大帝雕像位于西安市西北郊的汉城湖景区内,该像高21.5米,寓意着西汉统治215年。基座高度7米,寓意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7位皇帝。塑像展示了汉武帝一统江山、胸怀万里的豪迈气概。下列属于汉武帝事迹的是(

)①令郡国举孝廉②颁布“推恩令”③实行算缗告缗④设西域都护府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中国古代历史上,秦皇汉武两位君主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统治措施的共同点有(

)①加强中央集权②实行币制改革③反击匈奴④独尊儒学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14.西汉朝廷对诸侯王葬制明确规定,不轨的诸侯王死后不能使用玉衣。考古资料表明西汉诸侯王、列侯的玉衣多用金缕玉衣,如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的金缕玉衣,也有使用银缕、铜缕、丝缕者。由此可知,西汉A.中央集权强化 B.诸侯恪守朝廷制度规定C.王国问题严重 D.玉衣等级制度正式形成15.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嫡长子继承制、何尊、共和行政②中朝、盐铁官营、董仲舒③三家分晋、圆形方孔钱、李悝变法④曲辕犁、“天可汗”、《职贡题》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试卷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22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独特而朴实。司马迁认为“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并指出,《周书》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他还认识到物质与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稳定的关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在《货殖列传》中,他对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了陈述,认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地区之间的商品需要流通,国家对经济活动应该“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关于致富,他认为靠奸巧和违法是不可行的,并提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等致富道路。——摘编自齐爽《浅析司马迁货殖列传中的经济思想》材料二

亚当·斯密从“经济人”的“利己心”出发,把“经济人”的“利己心”看作一切经济活动的本源。他认为满足人的利己心的最好途径就是实行经济自由,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国内,也适用于国际。斯密认为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市场通过平衡供求使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趋于一致。关于经济增长,斯密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两个办法是分工和资本积累。——摘编自高华云《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革命性》(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与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司马迁与亚当·斯密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西汉为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在经济和思想上采取的主要措施。(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汉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地位。答案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44页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对地方诸侯势力的管理,颁布“推恩令”,“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使得诸侯国被越分越小,B项正确;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而不是汉武帝为削弱诸侯力量而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尊崇儒术是汉武帝思想方面的措施,有利于加强思想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为管辖西域地区,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C【详解】根据材料“秦汉简牍中发现了大量的券书,券书内容不仅涉及买卖交易甚至出现了租税徭役券书,这些券书签订流程都极为严格”可得知券书是古代经济活动中的契约形式,秦汉时期经济活动中比较重视契约关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秦汉时期的政府对社会控制的情况,排除A项;商品经济异常繁荣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经济立法详细完备,排除D项。故选C项。3.A【详解】材料反映了汉初重用功臣,推行黄老之术,而儒学博士得不到重用,这表明当时儒学未受到统治阶层的赏识,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儒道思想融合,排除B项;虽然材料中不同统治者推行不同的治国思想,对人才持不同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统治集团内部存在尖锐矛盾,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化整合,排除D项。故选A项。4.D【详解】材料“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体现出人、君、天三者关系,强调尊重上天旨意,听从皇帝安排,说明的是天地君权之尊贵,D项正确;材料与约束君主权力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遵从纲常伦理无关,排除B项;C项与汉武帝独尊儒术有关,排除。故选D项。5.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汉代画像石描绘的是老子向孔子施礼的情形,体现出对孔子的尊崇,这种画像主题在汉代比较流行体现出当时儒学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无为而治”思想的广泛传播,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民间文化信仰具有多元性特征,排除C项;老子向孔子施礼不能说明道家倡导谦虚好学、尊老敬贤,排除D项。故选A项。6.B【详解】据材料“皇帝下辖中朝即公卿百官”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汉。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的权力,成立了中(内)外朝制度,B项正确;秦朝皇帝下辖三公九卿,排除A项;西晋王朝注重国家机构的设置,其基本上是沿袭了曹魏之制,并有所完善和发展,尚书台改称尚书都省,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隋朝皇帝下辖三省,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有两层意思,分别从积极作用以及流弊方面对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进行了全面评价,B项正确;察举制是选官制度,对汉末分裂割据没有直接的影响,排除A项;C项没有全面地体现该学者对察举制的认识,排除;D项过于绝对,察举制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政治统治的,排除。故选B项。8.D【详解】从材料中的“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的句式可以看出,司马相如具有铺陈排比、辞藻华丽的汉赋写作风格,D项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格律严整、不避俚俗、瑰玮绚烂等风格,且不符合汉赋的特点,排除ABC项。故选D项。9.A【详解】西汉初期,统治集团尊奉黄老无为思想,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恢复,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A项正确;东汉初期出现光武中兴,排除B项;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开元盛世,排除CD项。故选A项。10.A【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东汉建立之初,国家初定,百废待兴,不向外进行开疆拓土,所以才有材料中的“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罢左右将军官”,原因是“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由此可见,东汉武帝时期内政建设与边防政策相一致,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地方豪强势力危及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开国功臣的军政特权被削弱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削减地方军稳定边防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1.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史记》和《汉书》等历史著作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因此,成为《汉武大帝》的编剧主要依据,C项正确;这两部著作所述史实是绝对的信史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这两部著作提供唯一有价值的史料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将史料价值与文献史料进行对比,排除D项。故选C项。12.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在位时期,实行察举制,令郡国举孝廉;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威胁颁布“推恩令”;经济上实行算缗告缗,①②③项正确,A项正确;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期设西域都护府,与汉武帝不符合,④项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13.A【详解】根据所学,秦皇汉武两位君主在统治时期都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实行过币制改革,都曾经派大将反击匈奴,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BC两项均不全面,排除BC项;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4.A【详解】西汉明确规定“不轨的诸侯王死后不能使用玉衣”,而考古资料表明西汉诸侯王、列侯的玉衣多用金缕玉衣,说明西汉时期服从中央统治的诸侯较多,说明西汉中央集权得到强化,故选A;B项中“恪守”表述言过其实,排除;考古资料表明西汉诸侯王、列侯的玉衣多用金缕玉衣,说明西汉时期服从中央统治的诸侯较多,说明王国问题已经解决,排除C;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15.D【详解】结合所学,①嫡长子继承制、何尊、共和行政,属于西周时期。②中朝、盐铁官营、董仲舒,属于汉武帝时期。③三家分晋、圆形方孔钱、李悝变法,属于战国时期。④曲辕犁、“天可汗”、《职贡题》,属于唐代。按朝代顺序是①③②④,D项正确;③应排在②前,④属于唐代,排在最后,排除A项;④属于唐代,应排在最后,排除B项;③属于战国时期,应排在①之后,②属于汉武帝时期,应排在③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16.(1)共同之处:肯定人的物质欲望;提倡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认为市场存在自我调节机制;关注经济增长,鼓励个人追求财富。(答出三点即可)(2)历史背景:司马迁:汉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儒学统治地位确立,思想自由受限;汉王朝处于丝绸之路起点与东亚文明的中心。(答出两点即可)亚当·斯密: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工业革命的开展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运动倡导自由主义;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张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基本完成。(答出两点即可)【详解】(1)共同之处:根据司马迁的观点“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亚当·斯密从‘经济人’的‘利己心’出发”可得两者都肯定人的欲望;根据“地区之间的商品需要流通,国家对经济活动应该‘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他认为满足人的利己心的最好途径就是实行经济自由”可得两者都主张经济自由;根据“他对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了陈述,认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