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市巴州区玉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巴中市市巴州区玉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巴中市市巴州区玉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巴中市市巴州区玉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巴中市市巴州区玉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巴中市市巴州区玉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以下各项属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的有

①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②反对教权主义和等级制度

③主张权利平等

④倡导君主立宪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C2.从晚晴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晚晴到民国初期,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其体现的本质是

A.近代中国政局的动荡不安

B.晚晴民国宪政道路之艰难C.保守势力始终占据了优势

D.中央集权的不断削弱过程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抓住关键词“本质”,政局的动荡不安是宪政道路艰难的外在体现,故A项错误;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晚晴到民国初期说明民国宪政道路曲折,故B正确;革命党人不属于保守势力,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民国时期宪政3.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黎平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放弃在湘西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立根据地的原定计划,而认为应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川黔边区挺进,这反映出A.红军取得长征中的战略主动地位B.红军已找到完全正确的行军路线C.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受到多数拥护D.红军长征战略方针出现重大转折参考答案:D“认为应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川黔边区挺进“说明红军不在实行根据地建设,而是实行战略转移的策略,D正确;此时红军还没有掌握主动权,A错误;B和C是遵义会议之后。4.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1895年之后,上海就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这主要是由于()A.洋务运动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C.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已标志其失败,因而题中变化不是由于洋务运动的推动,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解体有利于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但近代历史中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非常缓慢且程度有限,不是题干变化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支付大量赔款,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减弱了民族企业发展的封建阻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C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提出于19世纪末,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此时该思想是刚刚兴起,影响有限,不是题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5.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我国,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一直以来,都处于步履维艰的境地。回答36-39题36、17-19世纪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显示出一些新旧冲突变动的征兆,这种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来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这里所说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不包括A、出现出卖运动力为生的劳动者如机工 B、出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如机户C、手工作坊开始出现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关系形成37、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夜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明清鼎革 B、人口压力过大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38、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其原因包括①列强的压制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③清政府的盘剥与勒索 ④自然经济的抵制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39、1913年到1920年,全国新设面粉厂47个,面粉产量增加59倍以上。1922年6月,上海的面粉厂开工者占总数的75%,7月减少至40%。1922-1926年,天津的10家面粉厂有4家倒闭,其余6家屡经改组仍难以维持。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面粉厂属于轻工业,没有长效性B、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列强的压制程度C、上海、天津作为重要工业城市受到的压制特别厉害D、必须发展重工业,改组轻工业参考答案:CDAB6.1905年,慈禧表示:“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基础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候调查结局后,若果无妨害,则必决意实行”。对这段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A.当时中国革命形势高涨是促使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重要原因B.清政府统治者真正目的是通过表面的立宪维护实质的专制C.清政府决心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建立真正的君主立宪政体D.清朝统治者意识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需先行调查谨慎进行参考答案:B

考察清末的预备立宪。通过材料可看出,慈禧太后认为,立宪可使清朝统治巩固,还可消灭革命党,如经调查,没有什么妨害,就可以实行立宪的事了。由此可判断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7.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涉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D、小农经济衰退无需使用农事节律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说明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故答案为C项。AB项材料没有反映;D项不符合材料,材料所述为作用减弱,并非“无需使用农事节律”。排除ABD项。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8.宗教改革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将神性与人性融为一体,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所体现的最大社会意义在于

天主教会主张

路德教主张A.人文精神开始传播 B.否定了教会的权威C.人们摆脱宗教信仰 D.由此引发启蒙运动参考答案:B“因信称义”主张人只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即可得救,不需要教会作为媒介,这就否定了教会权威。因此选B项。9.从1849到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农业税收入由77%下降到16%,而工商杂税收之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则由23%上升到69%,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参考答案:D据材料“1849到1911年……农业税收入由77%下降到16%,而工商杂税……则由23%上升到69%”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工商业逐渐发展,故相应的税收发生变化,这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也属于工商业的范围,故A项错误;税收结构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在税收问题上只能体现为关税,过于片面,故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表现和影响,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工商业逐渐发展的角度分析税收结构的变化,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0.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经历了几个阶段。1979年至1987年为第一阶段,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放权让利,扩大国企自主权;1987年至1992年为第二阶段,核心内容是实行国企承包制;从1992年起,国企进入第三个阶段,即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市场取向是国企改革方向B.国企改革未突破原有体制C.经济体制改革从城市开始D.国企改革进程已基本完成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放权让利,扩大国企自主权…国企承包制…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可知我国国企改革以市场为导向,故A项正确。B项,根据题意可知,国企改革开始突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早从农村开始,排除。D项,我国国企改革任重而道远,故基本完成的说法错误,故排除。11.《大公报》对重庆谈判报道:“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当时许多“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盼望A.毛蒋两人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B.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C.共产党与国民党轮流执政 D.国共两党和平协商,创建联合政府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包括当时许多“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渴望和平民主、建立一个各民主党派参与的联合政府,故D正确;重庆谈判时抗战已经胜利,A错;B、C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C。12.亨利·基辛格在1993年指出:“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下列表述与基辛格的看法一致的是A.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明显优势B.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发挥更大的作用C.世界政治出现“一超多强”的基本态势D.多极化格局已经基本定型为世界新格局参考答案:C“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如日本、欧洲,再过几年还有中国”说明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发挥更大的作用,B错误;多极化是一种趋势,没有形成,D错误。13.两极格局瓦解后,原有国际力量对比失衡,世界未来多了一种不确定性。形成这种

“不确定性”的因素有

①日本跻身世界政治大国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③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

发生

④欧盟的力量日益增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D14.下图是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漫画的说明文字是:“俾斯麦在给钟表上弦,钟表上写着帝国议会、各邦议会。俾斯麦自言自语:‘我忙着处理国事,忘了给钟上弦了。现在该让它走会儿了’。”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A.宰相牢牢控制着议会

B.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C.君主立宪制度不健全

D.议会是宰相的工具参考答案:C《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宰相由皇帝直接任命,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题干情景实质反映了德意志代议制是不健全的民主制度,C项符合漫画的本质含义.德意志皇帝控制宰相和议会,排除A、D两项,B项与题干无关,答案为C项.

15.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A.军事力量的削弱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经济领域的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政治领域的改革导致国内局势动荡,最终苏联解体。故答案为D。A不符合史实,当时苏联军事实力强大;BC项对苏联解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均不是直接和主要的原因,排除。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6.明人董含说:“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贿拥资厚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足高气扬,傲然自得。”材料信息表明当时:A.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B.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C.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士大夫逐利成风,道德败坏参考答案:A17.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占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了21.34%.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④浦东的开发开放。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参考答案:考点:改革开放.分析:本题以《上海通史》关于对上海金融保险业发展为考查背景,考查对改革开放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①、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这与题干中“上海”不符,故①错误;②、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故②正确;③、1984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故③正确;④、1990年4月,中共中央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这与题干中“到1987年”不符,故④错误;故选A.故选A.18.右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当时的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B.纠“左”工作尚未在农村启动C.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D.农村经济还没有走出发展低谷参考答案:D考点:新中国经济建设。“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反映出糖料产量呈大幅下降趋势,油料产量、棉花产量也有所下降。由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农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到1961年农村经济还未走出发展低谷。A、C明显与史实及图示不符,排除;纠“左”工作1960年冬就已开始,B错误。19.19世纪末问世的《适可斋记言》一书写道:“江浙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伸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声气远播之后,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误用自由者,逐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这段言论反映近代中国

A.出现男女平等的社会潮流

B.男耕女织小农经济解体

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增强

D.传统农业社会的观念受到冲击参考答案:D20.下列四幅折线图中,最能显示十年“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参考答案:D21.下图体现了工业革命机器发明的递进状态。推动这种“递进状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科学理论的突破 B.思想文化的进步 C.政府措施的激励 D.市场需求的带动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英国的工业革命。分析图示信息可见,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最初在棉纺织业的纺纱、织布两个环节推动进而出现动力革命的递进发展。这种推动“递进状态”的因素在于,英国工场手工业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于是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业开始出现,故选D。科学理论的突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故A错误;B、C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2.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美国于1933年限制黄金出口和私人拥有黄金,实行美元贬值;法国于1933年筹组黄金集团,失败后于1936年也放弃了金本位制。这些现象发生的历史背景是A.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开创B.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瓦解C.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和蔓延D.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参考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引起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各国都发生了大面积的银行挤兑风潮,大批银行因此破产倒闭,故英、美、法等国家纷纷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放弃了金本位制,故选C。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在1933年美国罗斯福总统上台后才逐步创立,显然这无法解释英国放弃金本位制的做法,排除A;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二战后才建立,B项“瓦解”一说无从谈起,排除;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同样也是以罗斯福新政为开端的,与A项同理,排除D。23.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注: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参考答案:C加入世贸组织。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表,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H点相关史实的准确分析,且符合“加入多边国际公约”,题干中“H”的时间是2001—2002年,分析备选项可知是由于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反映了中国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提高,C符合题意;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因此可以直接排除A,时间与题意不合;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标志着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B时间不合题意;D是2009年以后,时间不合题意,故选C。24.1938年5月,蒋介石在总结抗战形势时说“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这段话当指A.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抗战B.淞沪会战分散日军兵力,粉碎其速亡中国的企图C.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日战争将进入相持阶段D.百团大战在华北地区沉重打击了日军参考答案:B25.1912年2月1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标志着叶,阍封建制度的结束

D.为中华民阁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参考答案:A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辛亥革命。材料中“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说明清帝退位时没有发生重大流血事件,属于和平方式,故A项正确;“共和立宪国体”指的是辛亥革命后的共和体制,故B项错误;封建制度的结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是1912年1月日,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26.《汉书·元帝纪》载:(汉元帝)诏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安土重迁”观念的出现从上述材料看是受

A.分封制度的影响

B.宗法观念的影响

C.重农抑商的影响

D.小农经济的影响参考答案:B27.“中学为体,两学为用”思想进一步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下列材料可以体现“中体西用”这一进步思想的是A.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B.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C.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D.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参考答案:D28.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对此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言论不符合史实的有()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在北京驻军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C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来选题,选项中的①指的是日本割占台湾岛,③指的是列强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符合条约内容。②中的减免税率的权利是英国在《南京条约》中获得的,④中在北京驻军的特权是列强在《辛丑条约》中获得的。故C正确29.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参考答案:C30.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材料一

法国学者费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记有郑和劝谏皇帝保留船队的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材料二

厦门大学李金明教授认为郑和航海活动终止的主要原因为:郑和船队将士众多,耗资巨大,每次出航馈赠要花大笔开销,大量贡品免费提供皇室、责族享用。……官营手工业的日益衰落,下西洋已失去雄厚的物质基础,要求建造大量可供赏赐丝织品和建造可航行远洋的海船已日见困难。(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保留船队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之后远航终止的原因。参考答案:考点:ZC:材料解析题;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2U: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2Y: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解析:本题考查郑和.考查郑和保留船队的理由;郑和之后远航终止的原因.需要了解郑和的事迹.解答:(1)本小问的理由,依据材料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可以得出海洋事关国家的贫富与安危;依据材料一“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可以得出南洋地理位置重要;依据材料一“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可以得出明朝船队强大,可以用来发展贸易,并使其他国家臣服.(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耗资巨大,每次出航馈赠要花大笔开销,大量贡品免费提供皇室、责族享用”、“官营手工业的日益衰落,下西洋已失去雄厚的物质基础”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耗费巨大;官营手工业的衰落,闭关锁国.答案:(1)理由:海洋事关国家的贫富与安危;南洋地理位置重要;明朝船队强大,可以用来发展贸易,并使其他国家臣服.(2)原因:耗费巨大;官营手工业的衰落,闭关锁国.32.(26分)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叙材料四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2分)(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5分)(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7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4分)材料五

中国自1840午开始的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的含义。(4分)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4分)参考答案:(1)仅限于局部世界的认知;受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以本民族为中心。(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变化:从局部地区扩大到整个世界。(1分)原因: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形成有机整体;汉朝以来,中国对外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鸦片战争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军事实力的差距和抵御外侮的需要,迫使先进的中国人将眼光投向世界。(4分,答出其中中外个一点即可)(3)变化:由西方中心史观发展到全球史观。(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