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 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 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 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 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 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D.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参考答案:D考察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在霍布斯邦看来,发生在法国和英国的“双元革命”不只属于两个国家,而是在“更广泛地区”影响深远,所发他意在强调“双元革命”的世界意义。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B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材料未体现。故应选D。2.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参考答案:D

考察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材料强调了正义和法律是以意志为基础的,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义并不具有永恒性,故应选D。3.中国民间俗语云:“人在做,天在看。”根据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展历程判断,该俗语的出现不会早于:A.元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参考答案:B解析:俗语含义显然是汉武帝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故排除A、C、D项。4.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内外朝制

B.封邦建国制度

C.郡县制

D.行省制参考答案:B5.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B.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D.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参考答案:D根据“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可知材料主旨在于突显君主专制,唯独D项最符合材料要求,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6.下列国家,在德意志统一战争中被打败的是

(

)A.法国

B.英国

C.俄国

D.西班牙参考答案:A7.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说:“我们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两件事实之间,隔着一大段,把他们联络起来的一切涉想,自然有些也是多多少少可以容许的,但推论是危险的事,以假设可能为当然是不诚信的事。”这段论述表明作者A.追求客观的史学B.反对一切推论与联想C.重视史料的分类D.倡导“二重证据法”参考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中“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两件事实之间,隔着一大段,把他们联络起来的一切涉想,自然有些也是多多少少可以容许的,但推论是危险的事,以假设可能为当然是不诚信的事”可以看出,作者主张追求客观的史学,反对推论和假设。故答案为A项。B项,“一切”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史料的分类,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二重证据法”,排除。8.《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确立

D.分封制被严重破坏参考答案:D9.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丞相制度出现在秦朝,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排除。材料提及丞相是“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其职责不是主要防止诸侯失仪,B项排除。材料提及西周时期的“相礼”,不能体现礼仪制度的完善,C项排除。材料出现的丞相雏形是“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可见它一开始就拥有较高的权力,D项正确。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丞相制度。10.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参考答案:C11.唐诗《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犹自笙歌彻晓闻。”从诗句中能捕捉到的信息是(

)A.扬州的草市在当时很繁荣

B.扬州的夜市是当时商业发展的一个特点C.扬州出现了私人经营的邸店

D.扬州成为唐朝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参考答案:B12.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A.推动了理学思想形成

B.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C.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

D.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参考答案:B13.古罗马在对外扩张过程中,异邦人的法律地位逐渐得到承认,并设立了专门审理涉外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外事裁判官。外事裁判官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创制了以外事裁判官告示为主体的万民法;另一方面创立了审理涉外案件的程式诉讼程序。这反映了古罗马法(

)A.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 B.侧重缓和民族矛盾C.秉承习惯法的基本原则 D.案件审理程序复杂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据材料“外事裁判官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创制了以外事裁判官告示为主体的万民法;另一方面创立了审理涉外案件的程式诉讼程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外事裁判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的形式,而不是目的,缓和民族矛盾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秉承习惯法的基本原则,故C项排除;“一方面创制了以外事裁判官告示为主体的万民法;另一方面创立了审理涉外案件的程式诉讼程序”不能体现案件审理程序的信息,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4.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最正确的是A.体现法律至上原则B.执政官权力至高无上C.执政官行使立法权D.表面法治,实质人治参考答案:A执政官拥有最高统治权,但是必须依据法律,这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15.《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章。请问此一时期黄河安流的最可能原因是A.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B.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C.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D.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参考答案:D1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参考答案:D17.古希腊的高尔吉亚曾意图为被当时视为引发特洛伊战争的祸首的海伦平反。高尔吉亚

认为,海伦走到特洛伊的原因不外乎四者之一:神的驱使、武力、爱情或被言语说服。如果是神的安排,海伦不应被责怪。若是因为武力,则应是施加武力者被怪罪。若是受爱情的影响,罪不在她,因为“如果爱情是神圣,有神的力量,人怎能抗拒?如果爱情是人共有的弱点,这不是罪过,而只是不幸。”最后,若是言语说服她,也不能怪她,因为“言语有能力支配人,能以小成就大,也能止息恐惧、缓和痛楚、营造喜乐、博取同情。”下列观点中与高尔吉亚观点最相近的是()A.重视美德与知识的关系 B.不断地认识你自己C.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 D.人是万物的尺度参考答案:考点:智者学派.解析:本题考查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阐明了一个观点,人是独立自主的个体.解答:“言语有能力支配人,能以小成就大,也能止息恐惧、缓和痛楚、营造喜乐、博取同情.”体现了人的价值.D体现了人的价值与地位,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智者思想的积极意义和进步作用,曾长期被否认.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智者夸大个人感觉提出过正确的批评,但又拒绝肯定智者的贡献.后来许多思想家因袭这种偏见,断言智者不是哲学家,只不过是一群诡辩家和江湖骗子.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8世纪.G.W.F.黑格尔首先冲破这种陈言陋见,重新把智者引进哲学史并肯定其积极方面.接着,英国历史学家格罗特(1794~1871)在其《希腊史》中论述了智者对希腊文化的启蒙作用.从此,智者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18.理学以“三纲五常”为指导思想,编撰教材教育青少年。要求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要遵从“礼”的规范。如:穿衣要系好领口、腰部和脚部;为人子弟必须低声说话、语速不能太快;看书要正襟危坐、仔细慢读;在长辈面前吃饭不能出声,要细嚼慢咽。下列评价正确的有①理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

②理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③理学有利于尊老爱幼社会风气的形成

④理学一定程度上压制人的个性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略19.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说明均田制实行之后豪强地主依旧大肆兼并土地,这是土地集中的表现,故C项正确。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的一种形式,古代中国庄园经济主要是建立在地主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经济形态,而且也不存在井田制恢复一说,这与史实不符,排除A。“庄园”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下的一种经济形式,排除B。“庄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与史实不符,排除D。20.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摧毁了门阀政治B.扩大了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D.与人才培养脱节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代的科举制使寒门子弟缺乏政治素养,与人才培养脱节,故D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科举制度摧毁了门阀政治,故A排除。材料重点也不是科举考试扩大了政权基础,故B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故C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21.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东晋时,儒家思想改造了道教,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份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参考答案:D22.盛唐时期(713—716年),唐诗充满着昂扬乐观的情调;随后的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精神成为诗歌的主流。这表明唐朝A.地方割据日趋严重

B.君主专制日趋削弱C.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D.人民生活日趋困苦参考答案:C23.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国家数量(艘)1500—1599年1600—1700年1701—1800年葡萄牙705371196荷兰6517702950英格兰—8111865欧洲合计77031616661——安格森.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A.16世纪后来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参考答案:D24.下面是某电视剧的台词节选。这段台词描绘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汉朝B.唐朝C.元朝D.清朝参考答案:B根据“不以你日本粗鄙落后,愚昧无知而将其视为可欺可压任我宰割的犬羊”“我之优秀,任尔学之”,结合所学,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朝文明领先周边国家,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学习我国先进文化和制度,并仿照我国进行了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B正确;汉朝时期,由于交通条件限制,中国和日本的交流有限,A错误;元朝时期,忽必烈两次侵略日本都没有成功,不符合“敞开国门,大张教化,我之优秀,任尔学之”,排除C;清朝我国实行海禁政策,不符合材料“敞开国门,大张教化,我之优秀,任尔学之”,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不以你日本粗鄙落后,愚昧无知而将其视为可欺可压任我宰割的犬羊”“敞开国门,大张教化,我之优秀,任尔学之”,结合所学中日关系的历史分析解答。25.下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参考答案:A26.年份姓名发明或发现1866年西门子大功率发电机1876年奥托四冲程内燃机1888年赫兹电磁波19世纪80年代戴姆勒、卡尔·本茨提出轻自燃发动机设计卡尔·本茨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世纪90年代狄塞尔柴油机对上表德国科技发展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技术革命均源于生产生活推动B.交通运输业成为科技革命的核心C.科技进步与国家的统一相关联D.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促进科技进步参考答案:C表格显示德国在1871年的发明只有一项,而1871年之后出现数个发明,其主要原因是德国完成了统一,可见,国家统一和科技发明关系重大,故C项正确;表格显示不出生产生活推动,故A错误;当时科技革命中心是电力发明和使用,故B错误;科技变化导致生产组织变革,故D错误。27.近代诗人黄遵宪有诗云:“城头蓬蓬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成败利钝非所睹,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爱国官兵在黄海海战中迎击日军B.徐骧、丘逢甲领导义军斗争C.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运动D.民族资本家提倡“实业救国”参考答案: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倭人竟割台湾去“切入,结合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进行思考.解答:材料中”倭人竟割台湾去“可以看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故B符合题意.故选B.28.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控制的电子工业、基础化工、军火工业、航空工业、公用事业的比重分别为44%、54%、63%、75%、84%。从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全面国有化趋势 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全面国有化是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基本框架,不是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点,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扩大政府开支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由所学可知,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由材料中法国政府控制众多经济行业可看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但没有表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限制私有企业发展,故D项错误。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29.下列古代文明成就的出现与右图同属一个时期的是A.灌钢法B.曲辕犁C.交子 D.青花瓷参考答案:C30.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公开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这一讲话标志着A.冷战序幕揭开

B.冷战正式开始

C.两极格局形成

D.北约建立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杜鲁门主义。根据所学知识,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所以答案选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信息比较两幅地图,提取有关反映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参考答案:示例1:信息: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从南方农村,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北方沦陷区。说明: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选择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实力的壮大,迫使国民党对其展开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促使中共进行长征,实施战略转移,红军主力于1936年在陕北会师,完成了革命重心的转移,保存了有生力量。适逢日军加紧侵略中国,北方大部沦陷。中共在日军沦陷区展开游击斗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革命力量不断成长,并成为抗战后期的主要力量。结论:根据地的转移反映出中国革命(战略)中心的转移。示例2: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示例3: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示例4: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的变化。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两幅地图提取有关反映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变迁的信息,比如中共根据地的变化、中国革命中心的变化、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也就是说明变化的原因。点睛:本题属于信息说明类开放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中历史变迁的信息,也就是对比两幅图找不同;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也就是说明历史变迁的原因即可。3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也。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材料二:夫进化之与竞争相缘者也,竞争绝则进化亦将与之俱绝……中国政治之所以不进化,曰惟共主一统故;中国学术所以不进化,曰惟宗师一统故。

——1902年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材料三: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人类顺此原则则昌,不顺此原则则亡。

——1919年孙中山《建国方略》(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心思想?(2分)这种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或对当今的时代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

(2)结合材料二、三,指出孙中山与梁启超对社会进化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前期民族资产阶级为改变“共主一统”、“宗师一统”局面进行了怎样的努力?(6分)参考答案:(16分)(1)中心思想:①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2分)

影响:对当时社会: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巩固国家统一②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2分)

对当今时代:①与现代民主法治社会的原则相违背,不利于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②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2分)(2)不同:梁启超:进化与竞争相辅相成。(——“相缘者也”)孙中山:进化以互助为原则。(4分)

(3)“改变共主一统”:①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②革命派领导进行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2分)

“改变宗师一统”: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与科学,主张“打到孔家店”。33.人类历史上,不同时间、不同地域曾出现过不同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先秦时代的国家,我们常称为宗法制国家。作为政治认知主体,先秦诸子与古希腊思想家的政治角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