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序言

马克思高居榜首,得票率高于分别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1999年第一次英国广播公司评选1999年第二次英国路透社评选

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名列第一的是爱因斯坦。与马克思并列第二的是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牛顿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并列第四。2005年第三次英国广播公司

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

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休谟得票率为12.6%,远远落在其后。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进前20名。2005年第四次德国评选最伟大人物

在德国《图片报》和国家第二电视台携手主办的评选中,马克思被评为“德国最伟大人物”。

可以说,近年来,

“马克思热”遍布全欧洲。

*这些评选结果,发生在苏联东欧出现历史巨变十年后。一种预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学说,却得到资本主义国家公众的广泛认可;一种被它的敌人攻击、挖苦、甚至宣告灭亡的学说,却能如此深刻、长久、生动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发展进程!这是为什么?请看西方人自己的答案:*评选栏目主持人布拉格说:马克思似乎对全世界的主要问题都给出了答案。

*马克思当选为最伟大哲学家有诸多因素,但是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是他夺冠的最重要原因。

路透社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公众认为,今天世界各处发生的一切并不能否定马克思,只能证实他写的内容。

20世纪90年代初,当苏东剧变、自由主义欢呼“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连同其话语理论及其实践一起“灰飞烟灭”之时,德里达却大声疾呼“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已经消逝了,但它们的幽灵仍然缠绕着我们。我们不能简单地放弃推动他们前进的那些价值和理想,因为这些价值和理想中有一些是为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所要创造的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在社会主义经济规划已经失信的地方使这些价值再现其意义。

吉登斯(英国):《第三条道路》2000年“虽然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

哈贝马斯(德国):《追补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即官僚社会主义。在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英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大多数智力或想象力的创作,经历短的不过饭后一个小时,长的达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就永远消失了。但有一些创作却不是这样。它们遭受几度沉没,复又出现,它们不是作为文化遗产中不可辨认的成分而出现,而是穿着自己的服装,带着人们能看到的、摸到的自己的瘢痕而出现。这些创作,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创作——这个把伟大与生命力联结在一起的称谓不会不恰当。从这个意义上说,无疑伟大一词适合马克思的理论。”上述答案引起的思考是:*说明西方人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说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揭露和批判是正确的,说明科学的理论是能够征服人心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是永葆青春活力的!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章教学要点

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1.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1.1什么是哲学?

不管各种哲学体系之间的差别如何不同,它们之间的差别总不如白色和甜味、绿色和粗糙之间的差别那样大;它们的相同之点在于,它们都是哲学。

——黑格尔1.1什么是哲学?

黑格尔:哲学就是哲学史。文德尔班:所谓哲学,按照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海德格尔:哲学就是形而上学。

1.1什么是哲学?

罗素: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1.1什么是哲学?

维特根斯坦: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

语言要有意义,两个条件:1.符合逻辑语法;2.必须表述经验范围之内的事情。

1.1什么是哲学?

冯友兰: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人们谈到哲学或者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可能大不相同。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并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系统的人就更少。哲学家必须进行哲学化;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

1.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a.具体科学具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哲学的提问方式和问题本身都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

b.具体科学以世界中的存在物为对象,哲学则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

c.具体科学获得是具体知识,哲学则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宏观把握。1.3哲学就是爱智慧(philo-sophy)

a.“哲学”在古希腊语中由两个词构成,即“phileiv”(爱)和“sophia”(智慧)。

b.“sophia”(智慧)关涉到人的生存及其意义,而人的生存又不是脱离世界独自存在的,所以哲学是以人与世界的关心为中心而展开的对世界的总体看法

1.4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方式亚里士多德:没有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笛卡尔: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1.4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方式

因为我希望彻底献身于对真理的追求,我认为对于我来说有必要对任何我可以设想最终是基于怀疑的东西当作绝对错误的而加以拒绝。

——笛卡尔

1.4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方式胡塞尔:任何原初给予的直观都是认识的合法源泉,一切在直观中原初地(即所谓在其亲身的现实性中)呈现给我们的东西,只能按照他自身被给予的那样,而且也只能在它自身在此被给予的界限之内被接受。1.4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方式海德格尔:畏(Angst)。萨特:恶心(lanausée)。法国现代作家尼藏(Nizan,1905-1940)认为“萨特堪称一位法兰西的卡夫卡”,因为他们都偏离了19世纪欧洲文学的传统,而继承、恢复、发展了18世纪欧洲哲理小说的传统。萨特《厌恶》、塞利纳(L.Céline,1894-1961)《黑夜尽头的旅行》(1928)、马尔罗(A.Malraux,1901-1976)《人的命运》(1933)、加缪(A.Camus,1913-1960)《局外人》(1942)这是人们可以对他寄予无限期望的作家的第一部小说。他那种始终自然和灵活的极端有意识的思想,那种如此痛苦的清晰笔调,显示了作家无限的天赋才能。这一切足以使人们喜爱《恶心》这本书,把它看作是一种非凡的强烈精神的第一声召唤,我们渴望着将来读到具有这种思想的作品和教诲。

——加缪主要人物:洛根丁情节:洛根丁在长期旅行之后到小城布维尔定居,准备研究18世纪的冒险家罗尔邦侯爵。他独自出入市立图书馆,认识了按字母顺序读书的自修生。晚上,洛根丁到“铁路工人餐厅”消磨时光,听同一张唱片《在那些日子里》,有时和老板娘厮混。每当这时,他也会想起过去的情人安妮。有一天,洛根丁突然发现了自己感情上的变化,那就是“恶心”,洛根丁以及他周围的一切都被这种情感控制了。最终,洛根丁觉得自己再研究罗尔邦侯爵已毫无意义,于是离开布维尔去巴黎。

“‘恶心’抓住了我……我甚至不知道我在什么地方,我看到五颜六色在我周围游弋。就是这样:从此,‘厌恶’就没有离开我,它控制了我。”——当女招待向洛根丁问话时。

“这衬衣也使人恶心。或者说这就是‘恶心’。”——当看到阿道夫的蓝色衬衣时。萨特认为,所以会产生“恶心”,那是因为“我”以外的世界是丑恶的、荒谬的、不可捉摸的。自修生的手:他把像白肥虫似的手放在我的手上。自修生的眼睛:它是透明的、软软的、浑浊的,周围是红色,活像是鱼鳞。苍蝇:太阳在纸桌布上投下一圈光影。在光影中,有一只苍蝇在取暖,它迟钝地爬行着,前面的脚互相抓搔。如此丑恶、令人反感的客观世界,如此辛酸、苦难、不可控制的人生反映到人的主观意识中只能产生“恶心”。萨特认为,一个人若没有恶心的感觉,他就没有意识自己的存在,反之,只要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就会产生恶心;《恶心》中的其他人物都对自己当前的生活很满意,所以他们这些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一个人如果没有发生过“精神危机”,也就是对自己一直以来所抱持的信念产生过怀疑和动摇,这些人就不曾真正地活过。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它也是根据对人的历史境况的深刻反思而建立起来的一套科学的理论,它不仅教导人们如何正确地观照世界,而且提供科学的方法,使人们能够科学地改造世界,使这个世界更加合理,更适于人的全面发展。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作用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Engels(1820.11.28-1895.8.5)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主观唯心主义慧能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朱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休谟康德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荀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可知论唯心主义可知论彻底的可知论不彻底的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小结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辩证法形而上学联系的观点承认矛盾孤立的观点否认矛盾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旧唯物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古希腊朴素唯物论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希腊朴素唯物论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

中国的朴素唯物论金木火水土五行说相生相克原子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来确定和解释世界的物质本源,其中较典型的是把原子确定为世界万物的本原。物质元素原子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句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意识的起源与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葵花向日劳动在意识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现代原始人——狼孩卡玛拉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宗教图

正确的、科学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唐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歪曲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龙有九似”的说法:“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点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险,特点是三维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时间、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时间、空间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的实践观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手段实践的要素原始人劳动收割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客观实在性)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工具客观现实性生产劳动自觉能动性

所谓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盲目的本能活动,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徐悲鸿画马愚公移山社会历史性猿牛拉犁拖拉机实践的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插秧工人做工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的关键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及其特点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猫、田鼠、雄蜂和三色堇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联系的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人的观念和意志决定的。康德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某种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联系的表现。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的联系)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个世界的联系)与住房问题相联系的其它问题物理化学化学物理边缘学科示意图化学天文学经济学地理学物理学数学横断学科示意图物理学地理学经济学生物学化学法学医学环境科学综合学科示意图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1)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2)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3)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4)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啦!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呀“城门----火----水----鱼”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本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一秧几瓜、一荚几豆----非本质联系豌豆豌豆开花豌豆结果豌豆角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垂钓傍小溪,水中颇多鱼;老手谈技术,新手说运气;若求鱼篓满,二者休戚戚。

苹果熟透了要掉到地上,这是苹果与地球之间的必然联系;但恰好掉在某人的头上,则是苹果与人的偶然联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3.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含义我的矛无坚不摧!我的盾没有利器能穿过它!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如何?!?理解矛盾的含义,首先要把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严格区别开来。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SN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植物和动物之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动物正好相反,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们就是这样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注意: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对事物发展作用的原理指导实践,要正确理解和处理矛盾与和谐的关系(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有)机械运动包含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矛盾自然界充满了矛盾人类社会充满了矛盾失业2.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机械运动运动形式矛盾性质作用与反作用物理运动排斥与吸引化学运动化合与分解生物运动同化与异化社会运动前进与倒退3.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没有不与共性相联系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世界上没有“水果”,只有桃、梨、苹果、桔子等具体水果形态。它们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包含有水果的共同特性,都含有果酸和糖类等有机成份。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2007、6、25)(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1.质、量、度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老子荀子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胡长青(原江西省副省长)成克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怀忠(原安徽省副省长)田凤山(原国土资源部部长)郑筱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警钟长鸣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五)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1.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及其周期性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1.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含义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2.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不同的。(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蕴涵着矛盾分析法。(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1.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个别一般归纳植物是进化的动物是进化的人类是进化的生物是进化的归纳和演绎个别一般演绎长角动物都是食草动物犀牛是食草动物羚羊是食草动物麋鹿是食草动物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相互联系,互为条件

相互补充,相互转化植物是进化的动物是进化的人类是进化的生物是进化的树在进化中养成挺拔鸟在进化中学会飞翔猿在进化中转变成人个别一般个别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部分整体世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人类社会自然界无机界有机界植物动物微生物………………分析综合分析和综合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分析”和“综合”互相依赖、互为条件分析与综合互相渗透分析与综合互相转化人女人男人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女人男人人……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分析综合抽象与具体具体抽象具体感性具体理性具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感性具体庐山风光理性具体阶级社会资本主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史和逻辑的含义

历史的方法:是人们在研究事物时,按照研究对象产生和发展的自然行程进行研究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思维方法。

逻辑的方法:是人们在研究事物时以理论的形式研究和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思维方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是辩证统一的

(1)逻辑与历史是一致的: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逻辑的东西则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反映

(2)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又包含着差异和对立2.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