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f8ef030f903389087a0bdd2d3f59cfb/af8ef030f903389087a0bdd2d3f59cfb1.gif)
![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f8ef030f903389087a0bdd2d3f59cfb/af8ef030f903389087a0bdd2d3f59cfb2.gif)
![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f8ef030f903389087a0bdd2d3f59cfb/af8ef030f903389087a0bdd2d3f59cfb3.gif)
![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f8ef030f903389087a0bdd2d3f59cfb/af8ef030f903389087a0bdd2d3f59cfb4.gif)
![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f8ef030f903389087a0bdd2d3f59cfb/af8ef030f903389087a0bdd2d3f59cf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犁出一条河床马温①在中国水系中,呼兰河是条小河。它先是汇入松花江,然后再并入黑龙江,黑龙江向北流,最终流进了鄂霍次克海的鞑靼海峡。可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呼兰河却是条大河。它没有北上,而是扭过头,沿着一条向南的河床,途经北京、上海,一直流过南粤,流入香港。②走向和真实的地理标注完全不同。萧红用一百万字的作品,在坚硬的文学版图上犁出一条河床,让北方的这条小河,一路撒野,从中国的高纬度流向低纬度。③萧红改写了这条河的属性。它不再是地域性的小河,不再是默默无闻的支流,它成为大河,它有自己的流域和支脉,它的涛声带有东北那个小城的口音,还不只是口音,它还让更多人看到了生长在呼兰河边的小黄瓜、大倭瓜与向日葵。④只要有些风,这些瓜果,这些植物,以及植物间的蝴蝶、蜻蜓就会动,轻轻地摆头,或盈盈地飞去。⑤全凭一个人的力量。这是个女人,这个女人又总是病体怏怏,却又偏偏是她,将一条河从北太平洋的手里拽回来,重新刨出一条沟槽,供它流进文学史。水声来了,街市来了,卑琐平凡的生活来了,还有“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与萧红相对应的那段历史因此而生动活泼。藤架上的黄瓜,至今还结着小小的黄花,黄花上还亮着晨露的闪烁。⑥说的是“至今”——至今呼兰河还浇灌着某种文学理想,安慰着某种文学记忆,河边一座老屋,老屋的后花园,蝴蝶在随意飞,从谁家飞来又飞去谁家,萧红说:“太阳也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应当问问萧红啊,因为,花园是萧红的花园,蝴蝶是萧红的蝴蝶,呼兰河更是萧红的河流。⑦通常,我们属于某条河流,河流定义了我们的地理籍贯和气质颜色。但萧红却让一条河因她而获得另一种肯定。呼兰河成为一颗符号,深刻地嵌入文学之中。⑧萧红怕冷。她一生都在寻找火炉里的星光,寻找说话时不会呼出白气的地方。她总是抱紧双臂给自己一些温暖。这也是给她自己的鼓励。她离开呼兰河,离开哈尔滨,离开北平、青岛和上海,又离开武汉、临汾、西安,都是为了躲避寒颤。她不是没感受过温暖。将鸭子用黄泥裹起来,放到灶坑里烤熟,那是祖父做给她吃的美食;哈尔滨牵牛坊有左翼作家点燃的熊熊篝火;在青岛海滨,执手散步的男人将爱的热度传递给她;上海鲁迅的书房是暖和的,交谈是暖和的,茶是暖和的;还有临汾窑洞内关于拿起大刀上前线的讨论;还有武汉、西安动荡而又激情的文艺气氛……她喜欢这份温暖,喜欢这样的人生,可是,很快,篝火冷成了灰烬,携手演变为分手,鲁迅的屋子让人留恋,但那是人家的屋子,她不能一直待在里面。对于萧红,温暖是用来告别、追悼的。人生再短也是多幕剧,温暖只是其中小小的一折,之后的剧情是凉的、冷的、冰的,不知这剧本为什么是这样编?⑨有人总是向前、向前,并没有固定的方向。而萧红是向南、向南,生命轨迹简单,但清晰。南方始终是她的方向,因为南方暖和。⑩就说香港吧,有冬天,可冬天并不冷。萧红在香港度过一个冬天,又度过一个冬天,第三个冬天她过不去了。她冻僵了。冻僵的不是手指,她尚能写字,她在一片纸上写了这样的句子:“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冻僵的是血和心,血不再流淌,心不再跳,她怎样挣扎也抓不住树枝,她成为一株落叶乔木的落叶,掉在冬天香港的水门汀地上。她用一次死亡定义了一九四二是香港遭遇的最冷冬天。这一年,流淌到香港的呼兰河也彻底冻僵了。(节选自《散文》2015年6期,有删改)12.第⑦段中说“呼兰河成为一颗符号,深刻地嵌入文学之中”。“呼兰河”是怎样的一种符号?请简要概括。
(6分)
13.请结合全文内容,说明第⑧段“萧红怕冷”中“冷”的含意。(4分)
1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15.第⑩段结尾说“这一年,流淌到香港的呼兰河也彻底冻僵了”,请探究这句话的深刻意蕴。(6分)
参考答案:12.(1)呼兰河是东北质朴纯真的地域风情的代表;(2分)(2)是萧红生动活泼的作品的象征;(2分)(3)呼兰河是萧红长久的文学影响的写照。(2分)(说明:第三点如答“呼兰河浇灌着某种文学理想,安慰着某种文学记忆”给1分)13.温度上的寒冷;(1分)人情上的冷漠;(1分)人生际遇的悲凉;(1分)社会环境的严酷。(1分)(说明:第二点学生可能从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等角度作答,答到其中一个就给分)14.运用比喻,(1分)将人生比喻成戏剧,(1分)形象地揭示萧红短暂人生中“温暖”少而“寒冷”多的现实,(1分)表达对其不幸命运的同情与无奈。(1分)15.(1)“呼兰河”“冻僵”暗喻萧红的离世,她天才的文学创作的终结;(2)也是作者对严酷的时代环境下萧红不幸境遇的深切哀悼。(3)同时含蓄表达了对萧红独特文学成就的深深敬意;(4)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残酷世事和世态人情的绝望。(说明:每答出1点给2分,总分不超过6分)2.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5—18题。永恒的母亲三毛①我的母亲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②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③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读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
?”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④以前母亲除了东南亚之外,没有去过其他的国家。8年前,当父亲和母亲排除万难,飞到欧洲探望荷西和我时,是我的不孝,给了母亲一场碎心的旅行。荷西的意外死亡,使得父母亲一夜之间白了头发。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母女分别了十三年的那个中秋节,我们却正在埋葬一个亲爱的家人。这万万不是存心伤害父母的行为,却使我今生今世一想起那父母的头发,就要泪湿满襟.⑤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⑥我一直在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⑦还是9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得到了全部的回收和喜极而泣的感触。⑧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晚餐时,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腰围,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地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⑨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今生唯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的母亲的快乐。⑩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比她更周全了。11
母亲啊母亲,在你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12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15、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1)第⑤自然段说“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这“无形的带子”是什么?(2分)
答
(2)第②③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16、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认为“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广度”,比任何一本哲学书籍都更周全?(4分)
17、文章以“永恒的母亲”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18、请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特征。面对这样一位母亲,你有什么看法?(6分)
参考答案:15.(6分)(1)(2分)内心对家人的深爱(2)(2分)对比衬托。与后文写体会理解母亲博大、深沉的爱形成对比,表达出深深的忏悔和自责;写自己年幼无知衬托出母亲对家人的爱的深沉、真挚,进而刻画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形象。16.(4分)在母亲看来,并不是自己活得有意义就是好的,而是把个人的生命、生活与家人的幸福安危联系在一起。她平静安详的面对并接受人生的一切坎坷与沧桑,毫无怨言,不求回报,将自我融入“母亲”的角色,融入家庭,融入“母亲”的责任,让全家人都幸福快乐。家人的成就和幸福即自己的生活意义所在。母亲以深厚、质朴又博大的爱来面对生命,深刻而又朴素的诠释了人生和生命。(意思对就可以)17.(共4分)(2分)母亲不因知识的浅陋而自惭形秽,对生命的态度永远是以家人的幸福快乐为前提的,特别是对丈夫、对孩子的爱是永无止境和永远不变的。(2分)说明在作者心目中,母亲的形象使是永恒的,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是作者“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意思对即可)18、(共6分)形象:(4分)
(1)内心平静恬淡安详的一位普通家庭妇女。
(2)对家人充满深爱,为家人操劳一生。
(3)具有牺牲精神和正直坚韧刚强的品质。
(4)乐于付出,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平凡而伟大。看法(示例)母亲的爱和牺牲精神令人赞佩,但也应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开放型试题,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言之成理即可)(2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书会是宋代与科举有关的会社名称,或称课会,或称课社,或称文会。它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都是民间开办的学校,与宗学、京学、县学等国立学校并存而补充之。每遇大比之年,书会等民办学校也有人中榜及第,确实与科举考试有密切联系。抑或受到宋代都市文艺商品化趋势的左右,抑或为了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书会渐渐地由读书吟课的场所转变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宋代的书会应不少。由于书会渐渐走向专门化,以致被人们视同为一般的“行会”,且统称之为“社会”。书会中从事伎艺底本创作的人称之为书会先生。从有关资料看,书会先生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宋代书会先生一般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审美认识和道德评价标准去进行文艺创作,并以获得商业利润为创作目的,即以文艺创作为谋生的手段。因此.他们是一个职业化的、自治性的民间文艺创作群体。他们的生活是自由的,甚至是放纵的。北宋词人柳永可谓是书会先生的先驱。他早年浪迹市井,放骸坊曲,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无甚差异。宋代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应该不少,而由于失载和散佚.今天能确认为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已不多,如小说《简帖和尚》、鼓子词《刎颈鸳鸯会》、戏文《张协状元》及一些曲子词和赚词。从现存的资料看,词是宋代所有伎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而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伎艺形式的创新也是词体的创新。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尤其是鼓子词、唱赚和戏文的创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即由单章体向联章体、套曲体、戏曲体嬗变。书会先生活动的区域一般在大都市,其“衣食父母”(作品的消费者)主要是都市居民。为了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他们必须符合广大市民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创作出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他们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也固然属于市民文学。因此而论,书会先生是职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是早期的市民文学作品。正如谢桃坊先生在《中国市民文学史》第三章《中国早期市民文学》中所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书会先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其创作目的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或‘不朽之盛事’,而是服从现实的商业利益。他们必须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这样才能在都市里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由此使文学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书会先生的功绩也就在此。他们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为词走向社会、走向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语文期中试题第1页(共8页)
语文期中试题第2页(共8页)
1.关于“书会”,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书会与科举有密切联系,是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的民间学校,对宗学、京学、县学等学校起补充作用。B.书会的功能后来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民间学校逐渐转换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C.书会走向专门化的原因,既有受宋代都市文化商品化左右的因素,也有书会为了解决自身生存问题的因素。D.书会后被视为行会,称为“社会”,其中有从事底本创作的书会先生,且他们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2.对宋代“书会创作”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书会创作的主体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有其审美与道德标准,是业余松散的群体,赚取利润,用以谋生。B.书会先生创作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而是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C.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鼓子词、小说、唱赚和戏文的创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D.词是书会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北宋词人柳永浪迹市井,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基本相同,他可以看作是书会先生的先驱。B.为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书会先生在其创作中必须放弃自己的审美趣味,以迎合广大市民。C.书会先生都生活在大都市,其作品的消费者是都市居民,创作的文艺作品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故其作品属于市民文学。D.书会先生通过创作不仅为自己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使文学走上商业化的道路,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参考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书山东河工事张惠言嘉庆二年,河决曹州,山东巡抚伊江阿临塞之。伊江阿好佛,其客王先生者,故僧也,曰明心,聚徒京师之广慧寺,诖误士大夫,有司杖而逐之,蓄发养妻子。伊江阿师事之谨。王先生入则以佛家言耸惑巡抚,出则招纳权贿,倾动州县,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河工调拨薪刍夫役之官,非王先生言不用也。不称意,张目曰:“奴敢尔,吾撤汝也!”其横如此。内阁侍读学士蒋予浦,王先生广慧寺之徒也,以母忧去官,游于山东。伊江阿延之幕中,相得甚,奏请留视河工,有旨许之。巡抚择良日,筑坛于公馆之左,僧、道士绕坛诵经者数十人。巡抚日再至,蒋学士、王先生从。及坛,蒋学士北面拜,巡抚亦北面拜;王先生冠毗卢冠,袈裟偏袒,升坛坐,学士、巡抚立坛下,诵经毕,乃去。如是者数月,河屡塞,辄复决。其明年正月,王先生曰:“堤所以不固,是其下有孽龙,吾以法镇之,某日当合龙,速具扫①!”巡抚曰:“诺!”先期一日,扫具,役夫数百人维扫以须。巡抚至,王先生佛衣冠,手铁长数寸,临决处,呗音诵经咒②。良久,投铁于河,又诵又投,三投,举手贺曰:“龙镇矣!”巡抚合掌曰:“如先生言。”明日,水大甚,巡抚命下扫,众皆谏,不许,扫下,数百人皆死。居数日,王先生又至,投铁者又三,扫又下,死者又数百人,堤卒不合。张惠言曰:余居江南,辄闻山东河工事,未审;及来京师,杂询之,多目击者。呜呼!佛氏之中人,至此极哉!书其事,使来者有所儆焉!王先生既蓄发,名树勋,以赀入,待选通判。本扬州人,或曰常州之宜兴人。当其为僧时,故有妻子也,僧号嘿然。嘿然者,亦其未为僧时号。伊江阿谪戍伊犁,王先生送之戍所。闻其将归谒选③云。注释:①扫:同“埽”,指用石块、树枝等捆扎而成的堵决口用的填塞物。②呗音诵经咒:用和尚念佛经的声调念经文咒语。呗,指梵音赞歌。③谒选:等候吏部选派。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母忧去官
忧:父母的丧事
B.袈裟偏袒,升坛坐
升:登、登上
C.役夫数百人维扫以须
须:同“需”,需用的东西
D.使来者有所儆焉
儆:警戒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与作者“佛氏之中人,至此极哉”的感叹直接相关的一组是(3分)
①聚徒京师之广慧寺,诖误士大夫
②巡抚命下扫,众皆谏,不许③堤所以不固,是其下有孽龙
④举手贺曰:“龙镇矣!”⑤投铁者又三,扫又下,死者又数百人,堤卒不合⑥当其为僧时,故有妻子也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伊江阿作为堂堂巡抚,竟然被佛言耸惑。在治理黄河决堤的过程中,充分暴露了其昏聩无能而又凶残专横的特点。B.巡抚好佛,曾经做过僧人的王树勋受到巡抚的特别礼遇。治理黄河失败后,巡抚被贬谪戍伊犁,而王树勋却交纳银钱取得做官资格,等候吏部选派。C.蒋予浦是次要人物,曾是王树勋的徒弟,与巡抚伊江阿性情相投,治理黄河时到祭坛面朝北跪拜。作者寥寥几笔,便把蒋予浦这一人物形象勾勒出来。D.文章最后作者写伊江阿和王树勋的结局,不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流露出对清朝官场腐败的强烈讽刺。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3分)⑵伊江阿延之幕中,相得甚,奏请留视河工,有旨许之。(4分)⑶王先生佛衣冠,手铁长数寸,临决处。(3分)参考答案:5、须:等待。如: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6.D(作者的感叹是针对佛门中人王先生,且是针对山东河工事。①⑥与河工事无关;②巡抚非佛门中人)7.C(王树勋交纳银钱取得做官资格是在蓄发以后,治理黄河失败之前。)8.⑴想要巴结(趋奉)巡抚的官员,都争着侍奉王先生。(奔走:趋奉、巴结;事:侍奉;定语后置。)⑵伊江阿邀请他到幕府中,双方相处得非常融洽,伊江阿奏请朝廷让蒋予蒲留下监管河工,皇上下旨同意了这件事。(延:延请、邀请;得:融洽、投合、契合;留视:留下监管;省略句,补充主语。)⑶王先生穿着佛衣戴着佛帽,拿着几寸长的铁片,走到决口的地方。(佛衣冠:穿着佛衣戴着佛帽;手:执、持、拿;临:到。)参考译文:嘉庆二年,黄河在曹州一带决堤,山东巡抚伊江阿前往堵塞决口。伊江阿笃信佛教,他的幕宾有个王先生,原本是僧人,叫做明心,在京城的广慧寺聚集僧众,贻误连累了一些士大夫,官府杖责驱逐他,他便蓄发娶妻生子。伊江阿像对待师傅一样恭谨地侍奉他。王先生经常用佛家的言语怂恿蛊惑伊江阿,并且招聚小人,贿赂权贵,他的权势影响着州县官员,要巴结巡抚的官员,都争着侍奉王先生;负责河工调拨柴草运输的官员,没有王先生的话就不能任用。有不称他的意的,就瞪着眼睛说:“你小子敢这样,我撤你的官!”他就是如此蛮横。内阁侍读学士蒋予蒲,是王先生在广慧寺的徒弟,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在山东游学。伊江阿邀请他到幕府中,双方相处得非常融洽,伊江阿奏请朝廷让蒋予蒲留下监管河工,皇上下旨同意了这件事。巡抚选了个好日子,在公馆的左边筑祭坛,和尚道士围绕着祭坛诵经的有几十人。巡抚每天来两次,蒋学士和王先生跟从。到了祭坛,蒋学士面朝北跪拜,伊巡抚也面朝北跪拜;王先生戴着毗卢帽,穿着袈裟,露出一边臂膀,登上祭坛坐着,学士和巡抚站在坛下,诵经完毕,才离开。像这样好几个月,黄河堤岸堵塞多次,总是又决堤。第二年正月,王先生说:“河堤不牢固的原因,是它的下面有条孽龙,我设法镇住它,某日河堤一定能合龙,赶快准备赶快准备合龙用物。”巡抚说:“好。”在到期限的前一天,合龙用物准备好了,几百名河工用绳索拴系着合龙用物等待下投。巡抚来了,王先生穿着佛衣戴着佛帽,拿着几寸长的铁片,走到决口的地方,口中念诵经咒。过了好久,将铁片丢到河中,接着又念诵经咒,又丢铁片。丢了三次后,举起手庆贺说:“龙我镇住了!”巡抚合起手掌说:“正像先生所说的。”第二天,河水大涨,巡抚命令投下合龙用物,众人都劝谏,巡抚不同意,合龙用物投下去,几百人都死了。过了几天,王先生又来,又丢了三次铁片,合龙用物又投下去,又死了几百人,河堤最终没有合龙。张惠言说:我居住江南,总是听说山东河工的事,但不知道是否确实。等来到京城,多方面询问这件事,有很多目击者。唉,佛门中人,竟然做出如此过分的事!我记下这件事,让以后的人有所警戒。王先生蓄发以后,名叫树勋,交纳银钱取得做官资格,等候吏部选授通判的官职。他本来是扬州人,有人说他是常州宜兴人。在他做僧人时,原本已经有妻儿子女了,他的僧号是嘿然。嘿然也是他未做和尚时的号。伊江阿被贬谪到伊犁戍边,王先生送他到戍边之所。听说王先生将回去等候吏部选派。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注:两处“适”均通“敌”)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即墨距燕。距:抵抗。
B、齐人未附。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D、而城中鼓噪从之。鼓:指击鼓。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焉用亡郑以陪邻
B、遣使约降于燕。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五千人因衔枚击之。
相如因持璧却立。1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已方同仇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3分)(2)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2分)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参考答案:17.C(乘:登上)18.B
A项:表示目的的连词,意思是“用来”。B项:该项前一个“于”是介词,意义是“向”,后一个也是介词,意义为“被”。C项:两个“乃”都是表示顺承的连词,意义为“于是、就”D项:两个“因”都是副词,意义为“乘机,趁势”。
19.C“派遣富豪打入敌人以作内应”与文中“令即墨富豪遗燕将”(“遗”,意思是赠送)的含义不合。20、翻译:(1)田单听说了这件事,对燕国施用反间计,扬言说:“齐王已死,没有被攻下的的城邑只有两座罢了”(采分点:“纵”:施用或者使用。“于燕”是介词结构后置。宣言:扬言。拔:被攻下。)(2)燕军十分混乱,齐人追杀败北、逃跑的燕军,齐军所经过的城邑都背叛了燕国而归向田单。(采分点:“扰”即纷乱,混乱。“奔走”:逃跑。“追亡逐北”:追逐败北、逃跑的人。“畔”:通“叛”)21、断句: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略6.
参考答案:8.C
9.D
10.A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①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②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的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③也不乏幼稚之处。④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的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⑤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
答:①
②
③
④
⑤
参考答案:逢、一定、其中、甚至、就。
略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剪纸的产生和流传与我国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逢年过节的喜庆日子,人们把剪纸贴在墙上、门上、窗户上,①
。由于剪纸制作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②
,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民间艺术,③
: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这一艺术日趋完善。参考答案:①渲染浓郁的节日气氛
②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
③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补写续写式扩展的方法不仅要求表意正确,语言形式与前后句保持一致,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要能与前后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题目的要求;其次,要认真分析语言环境,弄清整个语段或句子的含义及前后句之间的联系。所以,解答这类题,必须从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方面入手来分析和扩展。9.仿照下面画线部分续写两个分句。要求引用古诗词句,句式与画线句相同,句子有文采。(4分)深度阅读似品茗,须细品: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逸致;____
,
;
,
。参考答案: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做鱼时,当我们用刀剖开鱼肚,就会看到,在腹腔上有一层黑膜。有人说它有毒,其实这层黑膜叫“腹膜脏层”,它能够包覆大部分腹腔内的器官,有吸收撞击、保护内脏的效果;它还能分泌黏液润湿脏器的表面,减轻脏器间的摩擦。所以,这层膜__①___。不光是鱼有,____②___,连我们人的肚子内也有这样一层膜。____③____。不过,由于其主要是由脂肪细胞组成,脂肪含量很高。因此如果不嫌麻烦,就把它去掉;如果嫌麻烦就不用除掉,吃了也不用太担心。参考答案:示例:①起保护内脏和润滑的作用(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②很多动物腹腔中都有这层膜③食用这层膜并不会有安全问题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前文“润湿脏器的表面,减轻脏器间的摩擦”,第②空注意后面的“连我们人的肚子内也有这样一层膜”,第③空注意前文“有人说它有毒”。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北京大学中文系2018年毕业典礼,教师代表戴锦华教授深情地祝福毕业同学:①愿你们有承当,首先承当起自己,进而承当起时代和社会。②愿你们做个好人,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会。③愿你们快乐地生活,愿你们始终拥有真诚与坦荡……④“小时代”是一种错觉和误判。你们生逢大时代,文明重新选择方向的大时代。你们个人生命的选择则汇聚为对未来方向的选择。以上几则祝愿语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假设你是参加毕业典礼的大学毕业生中的一员,请你以此身份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带着祝愿在大时代中前进偌大的礼堂,端坐着我们中文系2018届的毕业生。轻柔的校园民歌、漂浮的气球、簇拥的鲜花似乎丝毫也没有办法冲淡我们即将离别前的忧伤,以往的嬉闹化作此刻的凝神专注,大家静静地聆听着戴锦华教授的祝愿,生怕一不留神就错过了什么。望着台上将近花甲之年有着丰富阅历对社会有着深刻洞察力的戴教授,我们知道,她是在向我们指示着未来人生行进的方向啊。戴教授的祝愿很简短,简短到我还来不及慢慢咀嚼便已结束。但我真的听进去了。她希望我们有承当,做个好人,能够快乐地生活,待人真诚坦荡;还特别提醒我们既然生逢大时代,就要直面大时代。这是一位长者对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的希冀和要求。四年前,我们带着家人的期盼来到这里求学;现在,我们即将带着师长的祝愿奔向社会。坐在礼堂里,我憧憬着毕业后的生活。步出校门,之后的路就是自己一个人走了。在以后的人生时空里面,我们或许有着不同的际遇,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正如戴教授所愿,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有承当的人,要拿得起,放得下,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惟其有承当,时代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就如于敏之于氢弹,屠呦呦之于青蒿素,南仁东之于天眼……进入社会后,环境肯定不如校园纯洁,各种人际关系或许会变得错综复杂。无论是洁身自爱也好,坚守做人的底线也罢,我都会铭记戴教授的教诲,做个好人。因为我知道,只有大家都做好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风气才会得到净化。这些年,身边的人都在埋怨国人道德滑坡,人心不古。如,老人跌倒了,鲜人敢扶。父母反复叮咛小孩“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大家相互提防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韦唯的歌声传遍大江南北,大家耳熟能详。可是唱归唱,真正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半包覆型镀铝玻璃纤维合作协议书
- 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6 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河南版 2025年春)
- 2025年特种装备电缆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主体结构工程承包合同参考样本(五篇)
- 2025年云南私营企业职工劳动合同(2篇)
- 2025年中心幼儿园大班健康教学活动总结(二篇)
- 2025年二建劳动合同(三篇)
- 2025年企业个体销售劳动合同范文(2篇)
- 2025年临时工聘用合同协议(三篇)
- 2025年个人租房简易协议范文(2篇)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4届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前程无忧测评题库及答案
- 《轨道交通工程盾构施工技术》 课件 项目3 盾构选型
- 造价咨询进度控制措施全
- 高三日语一轮复习助词「と」的用法课件
- 物业管理服务房屋及公用设施维修养护方案
- 医疗器械法规培训
- 无子女离婚协议书范文百度网盘
- 2023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注射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
- 一年级数学个位数加减法口算练习题大全(连加法-连减法-连加减法直接打印版)
- 2024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辅警招聘2024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