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海泗塘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上海泗塘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上海泗塘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上海泗塘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上海泗塘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上海泗塘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③为印度民族独立奠定基础

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B2.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

)A.否决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美国反对新中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三通”威胁到美国利益D.美国反对新中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参考答案:D略3.唐太宗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也是以后历朝皇帝学习的楷模,其统治特点包括(

)①不拘一格选拔人才②虚心纳谏③注意改善民族关系④善于进行自我总结和反省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参考答案:A4.春秋时期,管仲相齐,实行“相地而衰征”,使齐桓公率先称霸,“相地而衰征”的实质是(

)A、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提高了平民的地位参考答案:A5.“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参考答案:A考查“一五”计划。“一五”计划时期,针对我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国情,为迅速建设社会主义,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故应选A。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英国制度有如下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指()A.首相B.内阁C.法院D.议会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英国制度是议会的主权至上,用兵和战之事必由“议会”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议会”议罚,所以材料中的“巴厘满”是指议会,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英国的议会7.1991年2月,《解放日报》先后发表四篇署名“皇甫平”的社评,社评高举改革开放大旗,指出“我们如果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随即,《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纷纷发文,对“皇甫平”的观点进行指责和围攻。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未确立 B.尚未形成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共识C.仍然坚持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D.苏联解体影响中国发展道路的抉择参考答案: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A项错误;1991年对“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说明市场经济体制大多数人还不能接受,表明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共识尚未形成,故B项正确;1978年后改革开放就开始突破了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苏联解体是1991年12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8.1915年孙中山致信国际社会党执行局:“我坚信,只有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人民才能更幸福,他们的苦痛也才能减轻。诸君劳工和我共同奋斗······我吁请你们协助我把中国建成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这则史料的解读最合适的是A.孙中山主张以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

B.孙中山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C.孙中山放弃了原有的三民主义思想

D.孙中山成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参考答案:A9.蒋介石1937年9月26日电:“朱总司5令彭副总司令勋鉴:25日电悉,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微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所至盼。”材料表明A.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B.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C.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主战场D.平型关大捷意义重大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1937年9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战役是指平型关大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对于平型关大捷的嘉奖,体现出该战役的意义重大,故D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并不是全方位的合作,故A项错误;B项是指1937年7月的七七事变,排除;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是主战场,故C项错误。【点睛】“1937年9月”是关键时间信息。10.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原则源于(

A.《社会契约论》

B.《百科全书》

C.《常识》

D.《论法的精神》参考答案:D11.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参考答案:D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B、C。12.“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它最有可能出自于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民报发刊词

D.《敬告青年》参考答案:D13.“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是对下列哪一时代特征的归纳?()A.西周B.东周C.西汉D.隋唐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虽然选取的道路不同,但要去往的方向是一致的,经过再多的思考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结合中国古代历史的特征,东周时期前半期称为“春秋时代”,后半期称为“战国时代”。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以“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由此可以判断出最符合东周的历史特征。考点:大变革的春秋战国?东周14.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权威而展开C.改革使俄国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之路D.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得以确立参考答案:C15.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带来的后果是()年份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价格指数100167270370400515685A.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B.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C.推动农业生产商品化及贸易繁荣D.加速社会分化和封建制度解体参考答案:考点:5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结合知识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解答: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时间上来看,1475﹣﹣1597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属于新航路开辟所引起的价格革命所带来的后果,而价格革命同时也加速了社会分化和封建制度解体,因为物价的上升会使新兴资本家所赚取的利润更多,经济实力更强,反而使征收固定货币地租的封建主们经济实力大受损失,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选D.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参考答案:D17.东周到秦汉经历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下列描述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C.坎儿井成为重要的水利工程在全国范围推广D.生产组织日益小型化,自耕农经济产生。参考答案:C18.如果把魏源、张之洞、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作为共同专题来研究,能够确定的最佳主题是(

)A.近代思想探索主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去B.政治变革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经济结构变动催生了社会思想领域的变革D.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思想界的必然选择参考答案:A19.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下列对甘地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甘地是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袖

B.甘地主义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C.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者从不抱有任何幻想

D.甘地的斗争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参考答案:C20.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百花齐放是针对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而言B.百家争鸣是针对科学上的不同学派而言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D.这一方针在贯彻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参考答案:C21.“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革命性B.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C.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D.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参考答案:B22.据相关记载,1986年,随着棉花产业的兴起,某地区扩大了棉花及与棉花接茬连作的作物面积,减少水稻种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棉花市场疲软,导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其他经济作物相应的得到增加。材料主要反映了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产B.市场经济下,农民疲于应付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D.农业种植须加强市场指导。参考答案:C材料反映的是农民随着市场的变动而调整农作物种植,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自主权,C符合题意;AB均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材料反映的是市场变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和调整,符合经济发展形势,D错误。23.1912年,记者黄远生说:“雄才大略之袁公,四通八达,绰绰乎游刃有余。受任未及期年,而大权一一在握,《约法》上之所谓种种限制不足以羁勒袁公,犹之吾国小说家所言习遁甲术者,虽身受缚勒,而先生指天画地,念念有词,周身绳索蜿蜒尽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袁世凯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B、《临时约法》没有达到目的C、袁世凯上台具有历史必然性

D、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参考答案:B24.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参考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根本原因”,A、B、D三项都是直接的表面上的原因,根本原因应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资本主义发展才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的内在动力。25.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农民战争也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之“屠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A.孟轲《孟子》

B.顾炎武《日知录》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参考答案:C26.周人认为“追孝”、“享孝”祖先,可以祈福长寿,并将“孝”的含义从“事死”扩大到“事生”,不仅要孝顺父母、祖父母,还要孝顺宗室、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姻亲诸侯等。这反映出周代A.伦理政治的建构B.宗法观念的淡化C.神权政治的强化D.君主专制的加强参考答案:A“追孝”“享孝”祖先、孝顺父母、祖父母等字眼体现的是伦理政治,所以这反映出周代伦理政治的建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宗法观念的强化而非淡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伦理政治而非神权政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周代还不存在君主专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27.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材料表明隋朝()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A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隋朝时期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B项与史实不符合,草市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所以BC两项错误。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中国古代的营商环境28.有学者研究发现,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这一现象出现主要说明A.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B.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C.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D.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参考答案:B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常用隐语,而不敢明确指出明朝与清朝,这反映了当时文字狱等君主专制制度影响,说明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故B正确;隐语系统并不能说明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故A错误;隐语系统也不是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体现,故C错误;不敢明确指出明朝与清朝,并不是思想僵化的后果,而是文化专制的后果,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字狱等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9.2013年3月3日,某村采取不设候选人、本村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成功选举产生村委会1名主任、1名副主任。这种选举办法推动了哪项制度的改革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参考答案:D【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从材料中的某村、本村、产生村委会等关键字眼来看,很明显这种选举办法就是出现在农村的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所以这种选举办法推动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改革。故D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0.“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惜时笔,著我战时矜,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气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歌词反映的是:

A扶清灭洋

B抵制日货

C打到列强

D抗日救国参考答案:D略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德国外交部授权宣布:从1916年2月起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材料二威尔逊总统在4月2日一次两院的联席会上发表了一篇雄辩的演说,号召美国加入欧洲战争。他说:“为了民主,世界必须安全。”材料三罗斯福:“昨天,美国遭到了日本蓄意的猛烈攻击……现在我宣布:美国和日本帝国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材料四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采取的战略是基本一致的,在欧洲的硝烟中大发横财……在20世纪上半期,美国的对外战略是最成功的。材料五华盛顿的外交传统终于在20世纪中期被彻底抛弃,……美国有责任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请回答:(1)材料一“无限制的潜艇战”主要针对哪些国家?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联系?(2)美国“加入欧洲战争”(一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美国遭到了日本蓄意的猛烈攻击”是指什么事件?分析其背景和影响。(4)据材料四,指出美国在两次大战爆发后的基本对外战略指什么?(5)材料五中华盛顿的外交传统指什么?(6)综合以上材料说明美国对外政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参考答案:(1)协约国(英法俄等国)。成为美参加一战的借口(直接原因)。(2)为了夺取世界霸权和战利品;保证战争贷款能够收回。(3)事件:珍珠港事件。背景:日本执行南进战略,在东南亚扩张;引起美国制裁,日美矛盾激化。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4)先“中立”后参战。(5)孤立主义。(6)以国家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无限制的潜艇战”主要针英法俄等协约国,这是基本识记点。“无限制的潜艇战”是美国参加一战的借口,所以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联系主要突出是因果关系即可。(2)美国“加入欧洲战争”(一战)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即一方面为了夺取世界霸权和战利品,另一方面是保证战争贷款能够收回,发战争财。(3)“美国遭到了日本蓄意的猛烈攻击”是指日本偷袭珍珠港即珍珠港事件,背景主要突出美国制裁等因素致使日美矛盾激化,所以日本才偷袭珍珠港。影响主要突出美国也卷入了二战,从而使二战达到了最大的规模之类的答案均可。(4)美国在两次大战爆发后的基本对外战略均是先保持“中立”同交战双方后做生意卖军火等,后来均又参战捞取战争的胜利品等。(5)华盛顿的外交传统是指美国一直所推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6)任何一个国家对外政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均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这是基本历史常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毫不敢与闻。”——《明神宗实录》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挺。(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材料二英国宪法是一种不成文的宪法,它由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惯例组成。由于它建筑在深厚传统的基础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成文的”宪法更牢固。……用议会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限制了君主制的权力,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英国还出现了世界最早的政党。总而言之,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一定意义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摘编自李少玉《17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律法制度,包括制定了《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民法典》、《中华民国智行新刑律》等重要法律共241件,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它们)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到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民国时期法律体制改革,……是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为此后中国法律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线图。——摘编自许克江、马烈《试析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法制建设》(1)据材料一,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并依据材料,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在法制改革中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1)明朝:不是法定一级的中央行政机构(或皇帝的顾问机构);对皇帝负责。英国: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2)表现:确立君主立宪制;构建法治的传统;议会下院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机构;行政大权赋予首相;确立政党政治。不同:中国的法制改革注重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而英国则重视继承传统;中国的法制改革没有摆脱专制体制的束缚,而英国则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详解】(1)根据“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等内容可从内阁的地位、职责和负责的对象等方面比较中英内阁的不同。(2)表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范例的表现在政治上是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成为国家权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