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广东省梅州市梅江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7-20小题。(18分)黄河一掬余光中
①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栏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荒旷的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②来的路上,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做主人的大概不愿扫我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
③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④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
⑤我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⑥于是众人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⑦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⑧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
⑨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记得有位朋友说他每次过黄河大桥都不禁要流泪。这话简直有《世说新语》的慷慨,我完全懂得。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不也说过么:“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
⑩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我存和幼珊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⑾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17.结合全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分)
(1)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
(2)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18.作者在文中描述自己在山大朗诵《民歌》的情景,并引用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4分)
19.本文第④段和第⑦段都写到了黄河,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黄河又各自呈现了怎样的特点?请概括回答。(6分)
20.文中作者的一些行为既忘情冲动,又真挚自然。请从下面给出的两个句子中任选一个,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4分)(1)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2)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
参考答案:17.(1)这句话意思是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文明,黄河给了华夏民族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精神血脉,如果没有了黄河,中国人的这份情感会无处投放,也缺少共鸣,因而会断了根基。(2分,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话意思是说每当夜深人静,作者总会想起探访黄河的情景,仿佛又回到了黄河身边,聆听黄河滔滔的水声。黄河,是祖国母亲的象征,作者珍藏的,是炎黄子孙对祖国故士的一颗赤子之心。(2分,意思对即可)18.要点:①表达自己对黄河、对故土的深切牵挂之情,表达自己回到黄河怀抱的激动心情。②说明对黄河的深厚情感,不只是作者个人的情感,而是一个民族固有的情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与生俱来的共同情感。(共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19.本题共6分,意思对即可。
第④段写眼前所见的黄河(或直接描写黄河),第⑦段主要写历史。人文的黄河(或从“我”对黄河的感受、认识角度写黄河)。(2分)第④段所描写黄河的主要特点:河面不很阔,河水土黄带点赭,两岸沙地宽坦,河景空廓寂寥。(2分)第⑦段所描写黄河的主要特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灾多难,是炎黄子孙的根。(2分)20.评分要点:①能扣住“半”(或“接”)来赏析;②能结合所给句子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赏析。(共4分,每个要点2分)答案示例:(1)“半”在这里非常富有表现力。一方面,它真切地表现了一个七旬老者虚踩着浮士枯草探身摸水的岌岌可危;另一方面,它也生动地传达出了一个海外游子,苦苦等待了七十几年,终于可以触摸母亲河时那种激动、急切而又怯怯的、小心翼翼的复杂心理感受。(2)“接”是个人格化的动作。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黄河起伏的浪头“接”去了雪白的名片,写出了黄河母亲与自己这个游子之间的亲近会心、和谐美妙、相互认同的关系,借此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一种民族血统意义上的“母子”亲情。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9.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10.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B.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C.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参考答案:9、B,B项“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与原文不同,原文表达的意思是“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而非“它们”(金石画)。此处考查考生的细心程度,B项中是“它们”,许多考生往往忽略这一点不去比照原文而误选。10、A,A项“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而原文的表述是“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选项偷换概念。此处同样需要考生的细心,与原本比对后能发现其含义的不同所在。有些考生可能会一带而过,以为没有什么区别,这也正是出题者的匠心。11、B,B项“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有错误,原文中只是提到“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而B项说“唐人碑版的书法”,范围扩大了。此处的错误在于对象范围的理解上,考生有可能只关心语意逻辑忽视词义范围。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保护文化遗产与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然而,如何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必须引起重视。对于文化遗产的价值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因为,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态度是建立在对其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基础上的,而这种认识和判断又与其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分不开。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在中国,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也在高速推进。我们遇到了其他国家或许是上百年间才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我们在看到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也看到了当今社会弥漫着的浮躁和过于功利之风。对于价值高低的判断,很多人使用了评价商品的方式来进行,比如价格、人气的高低。所以,我们才看到有人要把文化遗产产业化、把孔子产业化等种种新奇的提法。然而,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对文化遗产价值进行判断,显然是错误的,甚至是可怕的。文化遗产不仅记录着我们的过去,而且存在于今天人的生活中,它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参考。文化遗产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应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所以,保护文化遗产应该更重视遗产与人之间的血脉关系,关注他们之间的真实状态。文化遗产不仅要注重对其整体环境和原有历史风貌的保护,更要注意保护贯穿于其中的历史文脉和珍贵的人文元素。这种价值的重要性怎能仅用商业价值来衡量?这或许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合理把握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保护还是利用,都要有一个合适的度。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往往容易走极端,考虑眼前多,对于长远想得少。今天,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方式,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其自身的讨论范围。实际上,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逾越。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会发生变化。如果对于文化遗产仅是教条、机械地进行保护,并且希望其只处于某个历史时期的断面,与其相关的一切都一成不变,那么这种保护是不现实的。因为它忽视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忽略了社会是发展的这样一个事实,特别是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与需求。这样保护往往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对经济的发展不利。文化遗产是要被利用的,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是不是能够将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要商品化,都要产业化,都要能够产生出经济价值,这是需要商榷的。这些年,由于某些文化遗产的特质,像丽江、周庄、少林寺等文化遗产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也给许多人带来了一个对文化遗产的误区,似乎文化遗产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益或者说是体现它的最大价值。文化遗产虽然可能会带来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文化遗产本身并不是产业,也并非商品。类似“将世界遗产产业化”的提法是绝对错误的!产业化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利益和效益的最大化。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会使开发者只注重遗产之中的经济价值,对于文化遗产背后的那些产生不了商业价值的文化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开发过后的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分离,使文化遗产中蕴藏诸如信仰、风俗、艺术等文化内涵最终弱化乃至消失。所以,无论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还是在文化遗产的利用上,都不要走极端化。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保证传承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尽量少受人为的干扰。(节选自《光明日报》)1.关于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关系的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对于文化遗产仅是教条、机械地进行保护,希望其不会变化,这样保护往往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对经济的发展不利。B.文化遗产要商品化、产业化,才能产生经济价值,但是文化遗产本身并不是产业,也并不是商品。C.文化遗产是要被利用的,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如丽江、周庄、少林寺等文化遗产就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D.正确认知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用价格和人气等评价商品的方式来判断文化遗产的价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2.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取了极端的方式。B.文化遗产关系到人的生活,它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代表着先进的民族文化。C.对文化遗产要保护其整体环境、历史风貌、历史文脉和人文元素等,用商业价值来衡量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D.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会导致开发过后的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不能统一,使文化遗产中蕴藏的一些文化内涵最终弱化或消失。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重视文化遗产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是发展的事实以及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与需求等因素,保护文化遗产的愿望就能够实现。B.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关于如何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C.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判断,进而决定着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态度。D.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保证传承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处于自然状态,避免人为的因素掺杂其中。参考答案:1.B
2.D
3.C【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B项,“文化遗产要商品化、产业化,才能产生经济价值”错误,原文说的是“是不是能够将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要商品化,都要产业化,都要能够产生出经济价值,这是需要商榷的”,由此可见,并非所有文化遗产都要商品化产业化才能产生经济价值。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取了极端的方式”错误,“因此”强加因果,文章第四段只是说“今天,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方式,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其自身的讨论范围。实际上,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B项,“代表着先进的民族文化”无中生有,原文无“代表着先进的民族文化”之意;C项,“对文化遗产要保护其整体环境、历史风貌、历史文脉和人文元素等,用商业价值来衡量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错误,选项或然变已然,原文第3段最后一句“这或许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中有“或许”一词。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A项,“就能”的说法绝对化;B项,“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错误,这一说法在文中没有根据;D项,“避免人为的因素掺杂其中”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尽量少受人为的干扰”,应为“尽量少受”。故选C。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9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7、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8、从句式特征看,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一句相同的一项(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不拘于时,学于余C.忌不自信
D.圣人无常师9、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B.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参考答案:7、D.8、C.同为宾语前置句。9、A.“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有误。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节选自《汉书·疏广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徙:调职。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聪明,机智。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谒:进见。D.居岁余
居:居住。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顷之,拜受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B.广遂上疏乞骸骨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D.今日饮食费且尽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10.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惰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11.读懂古文,除了翻译疏通字句之外,关键在于筛选关键信息,请结合全文,筛选出三条表明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信息,用原文回答。(信息筛选)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2)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3)文言翻译时,要注意特殊句式,请说明文言句式分类,并举例说明。(易混易错)参考答案:8.D
9.A
10.B
11.(1)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2)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3)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12.(1)疏广屡次询问他家余下的金子还有多少,催促家人卖掉来置办饭食。(2)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3)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被动句: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省略句: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倒装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就文言实词的意思设题,然后把加点词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D项,
“居”的意思应该是:停留,过了(多长时间)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这是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A项,两个“之”都是助词,无义;B项,第一句中“遂”是连词,可译为“于是,就”,表示承接,第二句中“遂”是副词,可译为“最终”,表示结果;C项,第一个“以”的意思是“因为”,介词,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目的;D项,第一个“且”的意思“将要,快要”,副词,第二个“且”的意思是“尚且”,表示让步关系。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虽然中途曾经后悔”可能是对原文“如此不去,惧有后悔”的误解,原文的含义是说:如果不趁此机会离开官场,恐怕以后悔恨。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类题目,首先注意题干中的要求“读懂古文,除了翻译疏通字句之外,关键在于筛选关键信息,请结合全文,筛选出三条表明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信息,用原文回答”,然后找到答题区域,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考生需在读通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应语句。比如“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的意思是说“家里本来就有一些田地,就让子孙们在这些田地上努力耕种”,意思是不必替子孙新增更多的土地,这应该属于教育子孙有方。“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的意思是“增加田宅,使子孙的收入有多余,这只能使得子孙懒惰懈怠.”这应该是教育子孙有方的一种理念.“不欲益其过而生怨”的意思是说“不想增加子孙的过错,而让别人对他们仇恨”,这也是疏广教育子孙有方的一种理念。【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数:多次;几所:多少;趣:通“促”,催促.句子翻译为:疏广屡次询问他家余下的金子还有多少,催促家人卖掉来置办饭食。第二句中,损:削弱;益:增加.句子翻译为: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第三小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调动头脑中的知识,结合所学课文,举例说明即可。本题中,要明确: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然后分别举例即可。【点睛】翻译文言文时,要做到字字落实、文通字顺必须注意:1、专有名词须保留2、文言现代换彻底3、特殊句式调语序4、方言赘词须删去5、成分残缺要补全6、根据语境要变通
参考译文:疏广字仲翁,是东海兰陵人。年轻时好学,精通《春秋》,在家教授学业,求学的人从远方前来请教。地节三年时,皇上立皇太子,疏广被铨选为少傅,几个月后,升迁为太傅。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宣帝驾临太子宫时,疏受前往迎接拜见应对(宣帝),宣帝非常高兴,不久,疏受被授为少傅之职。太子每次临朝时,太傅(疏广)在前,少傅(疏受)在后,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在位五年,皇太子年十二时,精通《论语》、孝经。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人知足常乐就不会受辱,知道止退就不会有祸患’,‘功成而身退,是自然的道理’。现在官位已到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果不趁机离去,恐怕以后后悔,还不如爷俩告老回故乡,颐养天年,不很好吗!’”疏广就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皇上因为他的确年老,都答应了。回到乡里之后,每天让家里提供酒食,宴请族人故旧宾客们,与他们娱乐。多次问自己家里金银还剩余多少,催促卖掉金银供养酒食。过了一年多,他的子孙们私下里对疏广所喜爱信任的同族年长者说:“子孙们都希望在父君活着时多建立产业基址,现在每天的饮食费用快要花费(资产),请您到父君那儿,劝说他买些田宅。”老人就在闲暇时向疏广说了这个打算,疏广回答说:“我难道老糊涂不顾念子孙吗?只是因为原有旧田产房屋,假如子孙尽心尽力,足以衣食无忧,与普通百姓一样。如今再增加家产作为赢余,只不过教子孙们懈怠懒惰罢了。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况且富有往往导致众人的仇怨;我既没有什么来教化子孙,更不想增加他们的过失因而产生怨恨。还有,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很乐意与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这样度过我的晚年,不可以吗!”于是族人心悦诚服。(疏广)最后因年老寿终。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报刘一丈书(明)宗臣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也。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人褊衷,以此常不见怡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选自《四库全书》本《宗子相集》)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3分)A.书中情意甚殷
殷:深切
B.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
语:教导C.他日来,幸亡阻我也
亡:不要
D.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
间:从小路,取道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B.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C.长者谓仆能之乎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D.天之与先生者甚厚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6.下面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篇书信的主体部分是作者与刘一丈谈论“上下相孚”,可以看出刘一丈给宗臣的信中,是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相教诲的,宗臣在这个问题上深有感触。B.文中描写了作为“客”的小官僚。作者写了他的两次干谒和拜谒后的情态,从不同角度透视了他的灵魂,寥寥数语就将“干谒者”的媚相、狂相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C.作者刻画的另一形象便是作为权势代表的“相公”,将“权者”贪污纳贿、骄横虚伪、卖官鬻爵的傲相、伪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D.作者最后写了自己与“权门”、“长吏”的相孚,展示刚正不阿、不向权势豪门低头的骨气,与那些专事干谒求进的官僚形成鲜明对照。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参考答案:4答案:D“间”应解释为“间或”“有时”。5.答案:BB项,且:都可解释为“况且”;A项,以:用来,介词;/因为;C项,之:这样,指示代词;/动词,到、往;D项,与:给予;/亲附、亲近。6.答案:D“自己与‘权门’、‘长吏’的相孚”的理解不正确,根据文意,应该是“自己”与他们之间是不“相孚”的。7.翻译答案:①他骑在马上遇到和他认识的人,就扬起马鞭说:“我刚从相公家出来,相公待我很好,待我很好!”并且编造相公厚待他的情况。②(我)还常常大言不惭地说:“人生有命,我只是安守自己的本分罢了。”您老人家听了我这样的话,怎么能不讨厌我的刻板固执呢?解析:注意句中的文言实词,尤其是古今异义的文言实词和文言短语更要字字落实,它们往往是得分点。①“适”“厚”“虚言”,各1分,大意1分;②“大言”“守分”“得无”各1分。【参考译文】我在数千里之外,时常收到您老给我的信,借以宽慰我对您的长久思念之情,这已经就非常幸运了,何至于又劳您赠给我礼品呢,我更加不知道拿什么来报答您了。(您)信中流露的情意是很恳切的,从您不忘记我老父亲这点来看,就知道我的老父亲对您的思念也一定是很深的。至于用“上司下属互相信任,才德跟自己的地位很相称”这句话称道我,那我对此就有很深的感慨了。我的才德跟自己的地位不相称,本来我自己是清楚的;至于不能取信于上司的毛病,那我就更为严重了。况且当今社会上所谓受到上司信任是什么情况呢?有人从早到晚都骑着马到权贵者门前恭候。守门人故意不让他进去,(他)就献媚说好话,装得像妇女的样子,袖子里藏着银子偷偷地送给守门人。即使守门人拿着他的名片进去通报,可是主人也不马上出来接见他。他就站在马棚里的仆人和马匹中间,臭气熏着他的衣襟,即使饥饿、寒冷或酷热不能忍受,(他)也不离开。到天快黑了,那个得到银子的守门人才出来,对他说:“相公太累了,谢绝会客,您请明天再来吧。”到了第二天,(他)又不敢不来。头天晚上(他就)披着衣服坐着,听见鸣叫,就起身梳洗,骑马快跑到权贵者门前。守门人生气地问:“你是谁?”他就说:“我就是昨天来过的客人。”守门人又生气地说:“您这位客人怎么这么勤快呢!难道相公会在这个时候见客吗?”他心里认为自己太丢人了,强忍着跟守门人说:“没有办法呀,您姑且容我进去吧。”守门人又得到他的银子,起身放他进去了。他又站在上次待过的马棚里。幸好主人出来,面朝南坐着召见他,于是他赶紧跑过去,趴在台阶下。主人说:“进来吧!”(他)就又行跪拜礼,故意迟迟不站起来,起身之后,献上他所要献给主人的银子。主人故意不收,他就坚决请求收下;主人又故意坚持不收,他就又坚决请求收下。然后(主人)才叫小吏收下他的银子,他就再次行跪拜礼,又故意迟迟不起身,起身之后,又作了五六个揖,才出来。出来之后给守门人作揖说:“幸蒙您关照我!以后再来,希望您不要阻拦我了!”守门人也还他一个揖,(他就)高高兴兴地跑出来了。骑在马上遇到和他认识的人,就扬起马鞭说:“我刚从相公家出来,相公待我很好,待我很好!”并且编造相公厚待他的情况。即使和他很熟悉的人,心里也害怕相公真的着重他了。相公也渐渐对别人说:“某人贤良,某人贤良!”听到这话的人,心里也合计着互相赞美他。这就是社会上所说的“上司下属互相信任”呀!老人家,您说我能这样行事吗?前边提到的那个权贵者,(我)除了过年过节和伏日腊日投一张名片之外,常年不去他家。偶尔路过他家门口,我也是捂着耳朵闭着眼,策马急跑过去,就像后边有什么人追我似的。这就是我心胸狭窄的地方,因此常常不为长官所喜欢,我却越来越不顾这些。(我)还常常大言不惭地说:“人生有命,我只是安守自己的本分罢了。”您老人家听了我这样的话,怎么能不讨厌我的刻板固执呢?家乡多灾多难,不能不触动离乡者的愁思。至于您老人家有才能却遭困境,就又使我悲伤感慨。老天爷给予您的天资是很丰厚的,不要说您自己不肯轻易抛弃它,就是天意也不愿意您老轻易抛弃它,希望您的心情能平静下来啊!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二零二四年度的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合同
- 2024年二手房交易过程中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 《地图修改》课件
- 3感觉器官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冀人版
- 《民事执行总论》课件
- 零事故安全意识培训
- 2024年度钢管施工进度保障合同
- 2024年度航空公司机票代理协议2篇
- 2024年度航空燃油供应合同2篇
- 2024年度环保检测设备采购与维护合同3篇
- 消毒供应室打包方法ppt课件
- 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演变
- 力学_舒幼生_第八章狭义相对论
- 电梯维保监督管理标准(万达)
- YY0572-2015血液透析及治疗相关用水质量标准
- 产品包装用塑料编织袋质量要求及检验验收规定
- CSY-9XX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实验指南
- 小学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总结4篇范文
- TRIZ-2003矛盾矩阵表(重新整理)
- 接触网刚性悬挂
- 申请执行人选择网络司法拍卖平台确认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