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6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_第1页
chapter6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_第2页
chapter6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_第3页
chapter6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_第4页
chapter6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可持续发展概论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主讲教师:吴永成第六章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第一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第二节国内外可持续农业发展概况

第三节可持续农业的模式建设第一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总体上讲,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在现代农业发展到较高水平、农业自然资源被过度利用、农业环境和农业生态遭到破坏、人类同自然环境和农业生态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协调的现实情况下,为寻求一种更适合人类持久生存与发展而提出的农业发展理论。生态农业(建设)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实践模式。一、可持续农业产生的历史背景可持续农业的产生,是基于全球农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农业环境恶化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积极探索各种可能的替代农业模式,例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自然农业”、“再生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等,以谋求较好地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但由于这些模式常常得不到满意的产出和效益,而在实际中难以广泛推广。于是,国际社会努力寻求一种既能使农业继续增产,又能使生态系统保持基本平衡的农业发展模式,“可持续农业”便应运而生。“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agriculture)的概念首先是著名生物学家罗德尔于1983年在其发表的“持续农业”研究论文中提出的。1985年美国加州议会通过了“可持续农业的研究教育法”,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成立了“可持续农业研究所”,旨在重新选择农业发展道路,全面、系统地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资源和食物等重大问题。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提出了“2000年粮食:转向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报告。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88年制定了“持续农业生产:对国际农业研究的要求”的文件,推动了可持续农业研究的发展。

1991年在荷兰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的“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上通过了《登博斯宣言》,考虑到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紧密相关,提出了著名的“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SARD)战略。

1991年8月国际农业经济学代表大会也以“可持续发展与目标合作”为主题。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确定的会议主题就是可持续发展,认为造成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不仅来自城市工业污染和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而且来自最古老的产业即农业。

1993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第27届国际会议上强调到2010年世界农业和农村发展必须达到三个目的:第一,满足现有人口和新增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第二,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第三,在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前提下,逐步兴建“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为以可持续农业为基础的农村发展创造条件。从此可持续农业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形成。

二、可持续农业的概念自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出现以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定义。“可持续农业”的概念仍在发展过程中,迄今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在这些定义中,农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农业、农业可持续性等概念是通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多大20多个,可以归并为单一属性定义和综合属性定义两类。这两类中,在国际上流行或有影响力的定义各有三个。单一属性定义1、侧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1988年发展中国家农业持续委员会提出的,认为持续农业是一种能够增进人类需要而不破坏环境甚至改善自然资源的农业系统的能力。落脚点是改善资源与环境系统。2、侧重于社会角度的定义持续农业是指,在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的农业。落脚点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单一属性定义3、侧重于经济属性角度的定义认为持续农业是“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农业经济的净收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落脚点是农业经济发展。综合属性定义1、1984年道格拉斯提出的三重定义认为持续农业的内涵应包括环境重要性、食物充足性和社会公平性。1987年布朗将其进一步完善为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持续性。2、1989年美国农学会、作物学会、土壤学会讨论形成的一致看法持续农业是“在一个长时期内有利于改善农业所依存的环境和资源,提供人类对食品和纤维的基本需要,经济可行并提高农民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一种做法。综合属性定义3、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的“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登博斯宣言和行动纲领》,其定义为:“可持续农业是采取某种方式,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几代人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的需要。这种(农业、林业和渔业部门的)持续发展能够保护和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

三、可持续农业的基本内涵1、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个生”)是SARD的永恒主题。生产要发展,生活要提高,生态要改善,这是SARD“三大目标”的精髓,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2、农业、农村、农民(“三个农”)是SARD的中心内容。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登博斯宣言》提出SARD概念,首次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联系起来,这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因为对这些国家而言,没有农村的脱贫与发展,就谈不上可持续农业。同时,《登博斯宣言》还强调以人为本,广泛发动农民参与,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重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历史经验,也是搞好SARD的重要途径。农业问题在中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农村问题对中国社会有巨大的影响,农村要全面进步,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这是建设SARD的客观要求。3、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个原则”)是SARD的主张。4、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生态持续性(“三个持续性”)是SARD的特征。一是经济持续性二是社会持续性

三是生态持续性

一是经济持续性,从广义上讲,经济包括生产。农业生产可持续性是指在较长时间维持一个较高的产出水平。已经高产的,需要保持已有的水平;对于产出不高的,则需要一个持续的增长速度,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经济持续性指在经济上能获得赢利,可以自我维持、自我发展。二是社会持续性,是指维持农业生产、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农村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主要包括人口数量控制在一定水平、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村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农村劳动力以适当速度不断从农业领域转移出去等。三是生态持续性,指农业所依赖的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所影响的生态环境的良好维持。在资源方面,包括土壤肥力的稳定或提高,耕地总量的稳定或保持动态平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所需非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对于中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资源问题是农业生态可持续问题的主要方面。5、经济良性循环、社会良性循环、自然良性循环(“三个良性循环”)是SARD的运行机制。一是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经济系统的良好循环。我国农产品加工销售滞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生产产值之比在3:1以上,我国只有0.5:1;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通常是农业总产值的1.5-2.0倍,而我国食品工业产值还不到农业总产值的1/3。

二是农业、农村、农民的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安全,首先需要强化一个共识,这就是重视“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三者构成一个整体,是一个大社会问题,始终居于重要位置。三是人口、资源、环境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SARD强调要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从对立、掠夺逐步走向和谐,抚育和培植自然资源,实现永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走上良性循环轨道。6、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效益”)是SARD的综合目标。经济效益即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社会效益指在生态系统中投入一定的劳动后,生产的各类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程度。生态效益的实质是在合理的劳动投入下,换取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的最高效率、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四、可持续农业的基本目标1991年《登博斯宣言》提出的SARD必须努力确保达到以下基本目标:(1)积极增加粮食生产,既要考虑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的基本原则,又要考虑适当调剂与储备,稳定粮食供应和使贫困者获得粮食的机会,妥善解决粮食问题,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储备量占年需要量的17%-18%为最低安全系数)。(2)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扩大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特别要努力消除农村贫困状况。(3)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于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简而言之,就是粮食持续增产安全目标、农村综合发展脱贫致富目标与保护资源和环境良性循环目标。这三大目标是一个整体,要全面理解,也要全面实现。它的基本精神:一是必须把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结合起来,把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二是必须把“资源与环境”和“生存与发展”结合起来。

五、可持续农业的基本要求1991年《登博斯宣言》还对SARD提出了三个基本要求:(1)努力提高整个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体系内的效率(包括产品、土地、劳动、资源综合利用、产值等),尽可能减少浪费和污染。(2)在利用自然资源和物质投入过程中,要力求维护和提高再生产能力,增强后劲,促进资源和投入物的利用与生物的多样化,以适应各种多变的外界条件,减少风险,稳定收成。(3)努力开展多种经营,实行产供销一体化,促进产前、产中和产后系统方面的多样性,从多方面增加农村的经济收入。简而言之,就是效益要求、能力要求和农村农业结构要求。“三个要求”为实现“三个目标”服务。六、实现可持续农业战略目标和基本要求的主要途径1991年《登博斯宣言》对实现SARD提出了九条主要途径:1.建设机构重点研究加速有关可持续农业方面的农村执行机构的建设。2.调整政策要对现行农村各项政策进行分析,评价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促进有关政策和法规的调整和完善,约束、规范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行为。3.增强实力此处是指强化各种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物质和非物质条件,也就是通常讲的“硬件”与“软件”。4.保护资源着重研究资源利用与保护状况,评价各类资源的潜力,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和相应的合理承载能力以及资源的持续利用前景,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资源的技术与管理的综合对策。5.控制环境着重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环境免于各种污染,使生态环境永远处于良性循环之中。6.开发智力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包括短期培训和实地考察,大力开发农村劳动力和智力资源,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参与SARD工作的能力,强调“自下而上”的参与行动和妇女的发动与参与。7.加强科研着重研究对常规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合理使用工业化投入手段,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持续、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技术,以及建立把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农作制度。可持续农业的主要技术:土壤养分管理(IPNM);土地管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技术;水土保持;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PM);农作制度研究与推广(FSR/E);资源动态监测;农业生态工程及中国生态农业;农业信息系统及(专家)决策支持系统8.提供服务主要是为农村的多样化生产活动和各种生活需要,提供物质的、社会的与组织的全方位服务。9.传播信息主要是建立和健全多功能、全方位、相对独立的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系统,为实施可持续农业规划的各种组织与个人,及时交流有关信息,以便准确指导可持续农业事业的顺利发展。第二节国内外可持续农业发展概况1、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主要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怎样减轻国家的财政支出和农民的投入,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品质,永续利用资源和搞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1)、美国美国是实行“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最早、最积极的发达国家之一,成立了全国可持续农业研究委员会,实施全国可持续农业研究和教育计划,国会通过了“可持续农业与教育法”,先后提出并积极实践“低投入可持续农业”和“高效率可持续农业”。

“可持续农业与教育法”的主线是通过“人才”和“科技”来实施,政府和农民双方遵照执行,违者通过法律制裁。还在政策、技术、组织、环境法规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采用有机肥料,种植绿肥、轮作、间作套种和使用抗病虫害品种,提高食品质量。全国划分四个大农业生态区,由大区的“可持续农业研究和教育指导委员会”来管理,一般挂靠在某个州立大学。

从1990年起,美国农业部在以往两年的“低投入农作计划”(LISAprogram)基础上,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持续农业的实质,将其改名为“持续农业研究和教育计划”(即SARDprogram)。用以强调持续农业并非泛义地提倡低投入,而是要通过智力的高投入来适当减少物质的投入。2)德国德国的综合农业,提出了一种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而又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农业经营方式,与可持续农业内容大体相似。德国成立了全国综合农业促进联合会,共同致力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300多个自然生态试验点,制定了以保护环境为中心的法律规章和政策措施,并拨出大笔专款,用于补贴那些为保护环境造成收入减少的农户。3)法国法国在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理论探讨和实践中,积极推行环境保护型农业,将全国划分为人类社会活动区(供娱乐和休息场所)、农业和林业发展区和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地区(如沿海的沼泽地)。并成立自然资源管理委员会,以协调部际间的政策,加强“减少硝酸盐水污染领导委员会”的工作,建立“自然环境监护人”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征收自然资源税,作为专门的自然资源管理基金。建立和健全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农业生产体系,改善条件,支持落后专区的发展。4)日本日本主张农业与保护环境结合发展,走可持续农业的道路,提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模式,推进保持优美景观的农村综合整治,一类是以提高生产率为目标的环保型农业,在全国推广;另一类是以大幅度削减人工化学合成物质投入的环保型农业,在部分地区推广。5)俄罗斯俄罗斯推行了与可持续农业相吻合的“生物农业”或“生态农业”模式,建立了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委员会,对自然资源利用实行许可证制度,发展自然资源使用付费制度,实现自然资源利用的租赁和租让形式,建立自然资源市场。实行恢复和保持农业生态平衡的技术对策,如坡地修造梯田,秸杆留田,广泛推行土壤浅耕法,实行轮作制,营造防护林等。2、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有关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帮助下,也逐步开展了“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活动。重点是解决农业如何增产增收,扩大劳动就业机会,摆脱贫困,并在此前提下考虑永续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问题。

印度近年来大力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研制和推广生物肥料与生物农药,合理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实施持续利用能源计划,推广使用现代农业技术的“模范村”经验。印度的“可持续农业”到90年代末期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巴西赞同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的名言:“最大的污染是贫困”。认为不解决贫困问题,可持续农业难以实现。决定将满足国内粮食和纤维的基本需求,防止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作为可持续农业的重点。3、中国自从我国在1991年参加荷兰“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和1992年巴西“环境与发展”国际会议后,已陆续开展了“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试验活动。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21世纪议程》,第11章即为“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指出“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其目标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产,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为组织《议程》的实施,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还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设9个优先领域,62个项目,”可持续农业“被列为第2项优先领域,确定发展10个集约持续农业示范县,在中国不同类型区域进行高产、多熟、优质、高效和生态环境良好型集约持续农业的示范县建设。1991年经国家科委立项,由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在全国不同类型地区设立20个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试验区,以后增加到29个。各试验区都编制了SARD总体规划,产生了一批有分析、有研究、有新思路、新见解的研究成果,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八五”期间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已汇编成《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和建设》一书出版发行。我国生态农业等农业模式也积极吸取SARD先进思想,完善理论和实践。由于西方的生态农业难以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国际上近年已形成由“生态农业”转向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新趋势。我国生态农业专家为避免外国学者的误解或与西方典型的“生态农业”主张的混淆,特把我国的生态农业称为中国生态农业。认为中国生态农业不否定化肥、农药等物质的适当投入,其指导思想和目标与可持续农业基本一致,是中国条件下的可持续农业,也是可持续农业在我国的具体体现。

第三节可持续农业的模式建设一、可持续农业发展运行的国际经验二、可持续农业的模式建设一、可持续农业发展运行的国际经验(一)微观层次上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管理

1.农场(户)层次的微观管理

2.社区层次的微观管理

1.农场(户)层次的微观管理各国的农业生产活动,绝大部分是由私营农场和林场来完成的.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即能否在避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增加生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要,这取决于农民的生产和生育行为及其结果。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在微观层次上的农民广泛参与,提高农民素质,摆脱贫困,以及推广可持续农业的生产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注重农村人力资源问题目前,世界总人口已达70亿,且每年还在继续增长,这些人口的增加绝大部分是由发展中国家农业和农村人口的快速增加所致。这也正是发展中国家广大农村贫困、资源承载压力增大、自然资源多样性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根源所在。(2)消除农村贫困农村贫困、经济落后、社会封闭和农村政治不稳定,是当今许多国家农村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已引起各国决策者的高度关注,例如,发展中国家发展较快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目前绝对贫困的人口已占该地区的1/3以上。

(3)推广运用持续农业技术主要是运用土壤管理技术,增加各种投入,特别是有机肥料的使用;农林科学和农牧业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害虫综合防治和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的办法,以及运用从传统的农作物品种中培育出的农作物新品种替代化学杀虫剂。

2、社区层次的微观管理(1)发挥社区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从发达国家看,美国的农场主合作社对农业的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服务作用,全美4/5以上的农场主都自愿参加了各种类型的农场主合作社。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和西欧的各类合作社,也都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化农业大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发展中国家来看,人口增长、技术落后、集资困难以及政府干预不当等,都可能导致农业和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客观上就需要建设和发展社区共同管理与决策体制。西非的一些社区性组织,在特别贫困的地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例如,西非的牧业协会已着手寻求提高公共牧场与水资源的生产率,并已取得了不同的成就。除管理水源、牧场以外,他们还努力争取各种投入与劳务组织合作社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为个体农民提供营销服务。

(2)建立社区公共财产管理机制公共财产管理依赖于社区成员不断地进行自我约束,集体行动是许多社区根深蒂固的做法。在土耳其阿拉尼亚的近海渔业中,由于渔民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起来以解决由于过度捕捞而引起的各种问题,他们制定了一套在不同水域进行轮流捕捞的制度,并且划定了捕鱼区,还相应地确定了监督和实施机制。这种制度的制定抑制了过度捕捞并减少了各种代价惨重的冲突的发生。

(二)政府层次的宏观管理

1.建设精简高效的政府

2.实施对共有资源的有效管理

3.依法保护自然资源基础4.积极兴建各类农业基础设施

5.保障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6.加强农业科教事业和国际国内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建设精简高效的政府尤其是注重选用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例如,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中央农业部,处室级领导干部要求具有硕士学位,司(局)级领导干部要求具有博士学位,而且必须是某个行业的专家。政府管理机构的职能,主要通过立法手段并以政策法规形式实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中心任务是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和维护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利益。

2.实施对共有资源的有效管理各国政府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通常拥有自然资源,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府对经济增长、区域发展、环境保护和支持土著民族以及弘扬文化遗产等多重目标的追求,通常都由政府来掌握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热带雨林几乎毫无例外地属国家所有,水资源的基础设施也归公共部门开发和所有。

当然,由于政府资源管理机构往往官僚主义严重,人浮于事,加上自然资源价格偏低造成资源滥用和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一些国家的政府正着手改革,逐渐将自然资源的投资和实施管理的部分责任转移给个人、社区和各种自负盈亏的实体手中。

3.依法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各国政府重视通过健全法律体系和实施对资源所有者有激励作用的政策来影响资源的分配。例如,在保护林业方面,各国政府注重对公众进行造林绿化和美化环境的宣传教育,并利用政府法律和行政手段保护森林和林地。美国、德国、日本法律中都规定不准减少森林面积,只有获得政府批准后方可采伐木材,森林变为非林地必须经过政府批准并按规定期限在其他地方重新造林,恢复同等面积的森林,并向林业部门支付一定的补偿费。

4.积极兴建各类农业基础设施各国都非常重视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和道路的建设。在水利设施方面,各国政府都是建设投资的主渠道,印度、巴基斯坦政府投入水利建设占10%以上,而菲律宾则占到20%以上;各国在水利建设和管理上普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确定投资范围,调动中央、地方政府和社区集体与居民个人的积极性,一般大型工程由中央政府投资,地方性的中型工程由地方政府投资,而小型工程则由社区或农民组织建设并由财政支付一定的补贴。5.保障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政策,并通过价格杠杆刺激农业的持续发展。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政策的核心有两点:一是保证农产品的价格与其价值相适应,不能使价格与价值背离;二是不仅要使农产品之间的比价合理,而且更要使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之间的比价合理,使工农产品之间的剪刀差逐步缩小而不是扩大。

6.加强农业科教事业和国际国内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各国政府大都重点支持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与此同时,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深入开展国际和国内合作与交流,也是当今各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例如在食物、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上,已经建立了很多相互支持和合作的组织和信息网络,开展国家或地区间的经济与技术交流与合作,包括建立共同市场,促进农产品贸易,提高食物安全程度,鼓励农业研究、教育与培训和合作,强化地区性农业投入物的生产与分配,以及开展农业领域技术设备的合作研究与开发等等。

二、可持续农业的模式建设(一)宏观层次的调控模式——抓好“三大系统”的协调(二)中观层次的建设模式——抓好夯实SARD发展基础的“六大建设”工程(三)微观层次的技术模式——推广一批经济增长和保护资源环境的SARD技术模式从系统工程的整体性看,SARD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把农业和农村联系在一起,其内涵既包含生产、经济,又包含资源、环境;既包括经济增长,又包括社会进步。因此,SARD是一个庞大的、分层次的系统工程。SARD的发展,受到生态的、社会的与经济的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自然生态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