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级经济师-建筑-装配式建筑概述-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_第1页
2017中级经济师-建筑-装配式建筑概述-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_第2页
2017中级经济师-建筑-装配式建筑概述-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_第3页
2017中级经济师-建筑-装配式建筑概述-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_第4页
2017中级经济师-建筑-装配式建筑概述-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配式建筑概述【本章教材结构】产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r装配式建筑的概念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装配式建筑的工程总承包模式装配式建筑主要技术体系《装配式建筑

概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其他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构件类型与制作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连接I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检险装配式建筑评价Yf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装配式建筑的评价方法装配式建筑的评价规则■_预制率和装配率I装配式建筑经济技术分析4r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增量成本的构成引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的原因降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的主要措施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分析【本章内容讲解】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概念.概念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具有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应用智能化等特征,体现了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以及混合结构建筑类型。.内涵与外延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包括开发、设计、生产、运输、安装、施工、装修和管理等核心内容。装配式建筑的外延包括房屋建设中全产业链、全系统、全寿命期的组织和发展进程,即包括投融资、开发、规划设计、生产、运输、施工、管理、运营与更新改造以及拆除再利用等生产经营活动。广义上的装配式建筑不是单指某一个环节的装配化水平,也不是单指某一项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发展装配式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环节、各单位要密切配合,才能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一)改革开放前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习引入工业化建造方式,1956年,首次明确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部分地区建造了一批装配式建筑项目。但到了六七十年代,受各种因素影响,装配式建筑发展缓缓,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又呈现了新一轮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热潮,编制了大量建筑通用标准图集,很多城市建设了一大批大板建筑、砌块建筑。但由于关键技术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同时,现浇施工方式成本下降效率提升,一度红火的装配式建筑发展逐渐陷于停滞。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1999〕72号文件),明确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任务、措施等,装配式建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总体来说,在21世纪的前十年,发展相对缓慢。(二)“十二五”时期从“十二五”开始,装配式建筑呈现快速发展局面。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重提促进建筑工业化。2015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技术与经济政策,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涌现出大量龙头企业,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三)“十三五”时期“十三五”时期,装配式建筑发展全面启动。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的建筑。201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提出要推广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为未来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地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同时,逐步完善法津法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推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具有现代装配建造水平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决定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明确到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30%以上的发展目标,使装配式建造方式成为本市重要建造方式之一。.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出台的《上海市装配式建筑2016—2020年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要成为上海地区主要建设模式之一,建筑品质全面提升,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装配式建筑产业体系。装配式建筑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按国务院办公厅《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一)发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的必要性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推进工程总承包是建造组织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呈现的新常态、新趋势、新动能,对推进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可以有效地消解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现阶段,消解装配式建筑增量建造成本的有效手段就是发展工程总承包。总承包企业作为统筹者和主导者,能够全局性地配置资源,高效率地使用资源,通过管理充分发挥全产业链的优势,统筹各方,减少工作界面,避免浪费,实现项目层面上的动态,定量管理,显著降低建造成本和综合成本,使资源优化、整体效益最大化。(2)推动装配式建筑平稳发展的需要。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实施,将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促进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的产业链,形成设计、生产、施工与管理一体化,保证装配式建筑平稳健康发展。(3)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从市场角度来看,建筑业市场规模较大,但资源集中性不够,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是提高企业总承包能力要求,提高建筑企业入门“门槛”,促进建筑市场资源整合;从资源消耗角度看,建筑资源的大量消耗一直被社会诟病,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利于提高效率、节省工期;从市场氛围的角度看,有利于实现专业化分工合作,提升装配式建筑市场活跃度。(4)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求。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中,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企业不多。但随着装配式建筑发展浪潮的袭来,只能开拓装配式建筑市场,并通过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模式抓住建筑业转型的风向标。“大而全”型企业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健全管理体系引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向具有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生产、采购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小而精”型企业通过组成小型联合体,依靠低价位和灵活性优势扩充市场。或者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细分市场领域内精耕细作,成为产业链上一个标准化接口,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发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的优势工程总承包模式的重要特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使承包商、设计师、建筑师共同寻求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实施工程项目。当然在项目竣工验收时,仍然要按合同的要求对工程项目及其中的设备进行相应的严格检查与验收。工程总承包模式为我国现有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变革动力。通过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公司的总承包,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转整个过程的不同环节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使工程项目实施获得优质、高效、低成本的效果。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的优势在于能够体现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一一实现设计一一生产一一施工的一体化,进而提升生产效率、质量性能,节约资源。.工程总承包模式与传统式对比分析表2—1工程总承包模式与传统模式对比(1)管理模式社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企业结构行业壁垒项目控制人才管理合同管理大中小型1.充分依赖合格和众1.全过程服务控采用多渠道工程总承包企业比例多的专业承包商、分制项目管理的制订和管模式协调;建筑包商,通用的技术和2.注重新技术、新专业人员理办法,如业组成结产品工艺、新产品、信(PMP)行业协会、

构简单,投资主体明确2.招投标制度健全,采用多渠道管理制度息技术的应用3.注重信息收集、传递和反馈,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承包商联合会等,合理控制项目风险传统模式中型企业偏多,且过多赋予社会指责,投资主体不明确.过度竞争,企业分工不明确,市场化未形成.包袱沉重,粗放管理.门槛低,退出成本高.招投标制度不完善,低价中标限制发展.局限于施工管理阶段.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使用少,缺少创新氛围.信息管理较差,风险意识弱没有专门的项目管理研究机构,项目经理资质管理不健全1.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颁布合同范本2.财政部颁布建筑工程合同范本通过表2—1对比可以看出,与传统模式相比,工程总承包模式对社会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均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社会环境中,工程总承包模式会更有利于企业主动整合资源,建筑业市场分化更明确、更细化、但必须依赖于企业对自身产品质量、性能和建造工艺的保障,以及规则的完善;企业内部环境中,工程总承包模式更有利于企业更新技术体系,控制项目成本和项目风险,合理配置项目资源,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但依赖于科学的风险控制。表2-2传统模式与工程总承包模式对比(2)传统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组织架构业主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业务分为设计标与施工标,并分别发包给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业主将工程直接发包给负责设计与施工的总承包商,承包商负责工程所有的设计和协调工作执行程度设计阶段:业主聘请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工作,所需完成项目主要有建筑及施工设计图、施工规范、数量计算及估价初期阶段:业主方面必须先完成工程纲要文件,这些文件可能包含项目设施功能要求、设计准则等。业主可以自立完成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完成

发包阶段:业主开始进行工程招发包阶段:业主开始进行工程招发包阶段:业主开始进行招标,在此阶段中承包标,由施工单位根据业主所提供的施工图进行估价并提出工程造价竞标标,由施工单位根据业主所提供的施工图进行估价并提出工程造价竞标施工阶段:施工方中标后,根据设计施工图进行建造,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将部分工程分包给分包商执行。在工程建造过程中,业主在监理单位协助下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理,确保工期、质量等要求完成一定程度的细部设计、施工规范、造价分析与估值施工阶段:承包商中标后,即可进行投标未完成的细部设计,然后将完成的细部设计图交送业主审核通过后,即可进行施工。即承包商可先将已完成的细部设计送交业主审核,待审核通过以后即可先进行该部分的施工工作,而不需等到所有的细部设计完成通过表2—2可以看出,工程总承包模式中的业主除需指定纲领性标准外,所承担的风险和工作量更少,一次发包即可。而总承包商承担的风险和管理任务大幅度提升,且主要集中在初期工作阶段。表2—3传统模式与工程总承包模式对比(3)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传统方式)承包范围勘察、设计、采购、施工施工发包方介入介入少,扯皮少介入多,扯皮多动作模式以总承包商设计为主,统筹安排项目采购、制造、施工、验收以施工为主,依据业主提供的施工图进行合理施工工期主体少、少指令、少变更、工期确定主体多,多指令,多变更,工期常超期造价少指令,少变更索赔(勘察设计统筹),造价固定主体多,指令多,变更索赔多(设计施工分离),造价通过表2—3可以看出,工程总承包相比较传统的施工总承包而言,能够大幅度减少各阶段、各环节沟通协调成本,各方都在总承包商的统筹管理下(工程总承包涉及的环节更多),责任更清晰,更易高效执行。.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管理模式对比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在于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装配式建筑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建筑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组织管理为手段,以实现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将建筑生产的全过程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从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率和效益。以下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现浇混凝土建筑为例,进行分析见表2—4。表2—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现浇混凝土建筑相比内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生产效率现场装配、生产效率高,减少人力成本,5〜6天一层楼,人工减少50%以上现场工序多,生产效率低,人力投入大需6〜7天一层楼,靠人海战术和低价劳动力工程质量误差控制毫米级,墙体无渗漏、无裂缝、室内可实现100%无抹灰工程误差控制厘米级,空间尺寸变形较大,部品安装难以实现标准化,基层质量差技术集成可实现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精细化、通过标准化、装配化形成集成技术难以实现装修部品的标准化、精细化、难以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信息化资源节约施工节水60%,节材20%,节能20%,垃圾减少80%,脚手架,支撑架减少70%水耗大、用电多、材料浪费严重、产生的垃圾多,大量脚手架、支撑架环境保护施工现场无扬尘、无废水、无噪声施工现场有扬尘、废水、垃圾、噪声(1)区别于传统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实现设计一生产一施工一体化(如图2—1所示),进而提升生产效率、质量性能,节约资源。而基于传统建造方式及传统管理模式(DBB模式),无法实现。(2)区别于传统建造方式,装配式建造方式为相对新技术,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焊接连接、螺栓连接等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