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热工学基础知识_第1页
建筑物理热工学基础知识_第2页
建筑物理热工学基础知识_第3页
建筑物理热工学基础知识_第4页
建筑物理热工学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物理热工学基础知识绪论建筑物理概述

一、为什么要学习建筑物理知识?

二、建筑物理知识包括那些范畴?

三、如何通过建筑物理知识的应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建筑物理》总学时理论学时其它适用专业64604建筑学

《建筑物理》是建筑学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把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有机的融为一体,使之掌握室内物理环境基本设计原理与方法、处理与设计有关的技能和措施。它是建筑设计理论组成部分,并且为建筑设计和建筑创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建筑物中的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确保室内环境的质量,以满足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第一章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第二章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及其计算

第三章建筑保温设计

第四章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

第五章建筑防热

第六章建筑日照

第七章建筑光学基础知识

第八章天然采光

第九章建筑照明

第十章建筑声学基础知识

第十一章室内声学原理

第十二章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

第十三章室内音质设计

第十四章噪声控制与建筑隔音

建筑物理实验8学时30学时12学时12学时二、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在理解建筑传热、声音传播等物理规

律的基础上,懂得客观物理现象“是什么”?“为什么”?;

2.结合相应的设计实践,懂得“做什么”?“怎么做”?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设计中所碰到的一些技术问题,以提高今后工作中的后劲。

四、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学生应较好的掌握热工学、光学,了解声学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尤其是建筑节能设计问题。五、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主要与建筑材料、建筑构造紧密联系,要求后续课程:住宅设计(保温、防热),影剧院设计、陈展馆(博物馆)设计相配合。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

(32学时)

本篇主要内容:

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及其计算

建筑保温设计

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

建筑防热

建筑日照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1建筑中的传热现象

热量的传递称为传热,只要存在温差,就会有传热现象。

热传导的几种方式:导热传热—分子热运动对流传热—相对位移辐射传热—电磁波

1-2围护结构传热基础知识

一、导热

概念:导热是指物体中有温差时由于直接接触的物质的质点

作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固体——平衡位置不变的质点振动

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相互碰撞

液体——平衡位置间歇移动着的分子振动

1.温度场、温度梯度和热流密度

温度t与空间坐标x,y,z和时间τ的函数关系:

t=f(x,y,z,τ)(1-1)

温度场:在某一时刻物体内各质点的温度分

布,称为温度场

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时刻由相同温度连成

的面叫“等温面”

温度梯度:

(1-2)

热流密度:通过等温面上单位面积的热量称为热流密度。设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微元面积dF[m2]的热量为dQ[W]则热流密度可表示为:

(1-3)

由式(1-3)得:

或:(1-4)

如果热流密度在面积F上均匀分布,则热流量为:

(1-5)w/m2

法国数学物理学家傅立叶于1822年最先发现提出的导热规律:匀质材料物体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的大小成正比,即

(1-6)

式中λ是个比例常数,恒为正数,叫做材料的导热系数。负号是表示热量传递只能沿温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定义:当温度梯度为1ºC/m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导热量。由式(1-6)

w/(m.k)(1-7)

一般来说,λ以金属的最大,非金属和液体次之,气体的最小。工程上通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25的材料,作为绝热材料。材料种类气体液体建筑材料金属λ0.006~0.60.07~0.70.025~32.2~420导热系数λ还与温度有关,即:λ=λ0+bt

式中λ0——0ºC时的导热系数b——实验测定常数二、对流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概念:温度不同的各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一种传热方式。分为两种:

自然对流——本来温度相同的流体,因其中一部分受热(或冷)而产生温差,形成对流运动。

受迫对流——受外力作用迫使流体运动。在建筑热工中所涉及的主要是空气沿围护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表面的对流换热),包括:

1)空气流动时所引起的对流传热;2)空气分子间和相接触的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对流换热量可用牛顿公式:(1-8)Qc——对流换热强度t——流体的温度ac——对流换热系

——固体表面温度w/m2w/(m2.k)(指围护结构内表面)

垂直表面(1-9)

水平表面(热流由下而上)(1-10)

水平表面(热流由上而下)(1-11)

上式中是壁面与室内空气的温度差

下面讨论对流换热系数

内表面外表面(1-12)(1-13)式中是气流速度,m/s三、辐射概念:与导热和对流在机理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能,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存在辐射。

黑体:能发射全波段的热辐射,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辐射能力最大。灰体:其辐射光谱具有与黑体辐射光谱相似的形状,且对应每一波长的单色辐射力与同温同波长的黑体的的比值为一常数,即比值称为“发射率”或“黑度”非灰体:其辐射光谱具有与黑体光谱截然不同,甚至有的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线。

一般建筑材料都可看作灰体。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黑体和灰体的全辐射能力与其表面的绝对温度的四次幂成正比。即:(1-14)(1-15)C—物体的辐射系数w/(m2.k4)T—物体表面的绝对温度,K黑体的辐射系数Cb由式(1-14)可得灰体的辐射系数:(1-16)任何物体不仅具有向外发射热辐射的能力,而且对外来的辐射具有吸收和反射的特性,某些物体还具有透射特性。(1-18)换热量按下式计算:或(1-19)从上式可以看出,换热量与表面温度有关。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1-2围护结构传热基础知识四、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一般要经过三个过程1)表面吸热2)结构本身传热3)表面放热严格地讲,每一传热过程都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

平壁——厚度尺寸比另外两个方向尺寸小的多的构件称为平壁。单一材料组成的平壁叫做单层平壁。在工程上仅对均匀材料进行研究由式(1-6)得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热流强度为:(w/m2)(1-21)当平壁两侧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时,此种传热称为:“稳定传热”。

§1-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一、水蒸气分压力

湿空气—干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在温度、压力一定的条件下,一定容积的干空气所能容纳的水蒸气量是有限的,当水蒸气含量达到这一限度时,该湿空气叫做“饱和”的。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湿空气的压力等于干空气的分压力和水蒸气分压力之和,即

处于饱和状态的湿空气中水蒸气所呈现的压力叫做“饱和水蒸气压”或最大水蒸气分压力,用PS表示PS与温度的关系:二、空气湿度概念:表示空气的干湿程度。水蒸气的实际分压力可近似按下式表示:(1-23)(1-24)

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fmax的百分比。相对湿度也可用公式:(1-25)三、露点温度td概念:本来不饱和的空气,因温度降低而达到饱和状态,这一特定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例题】已知室内空气的温度t=20°C,相对湿度φ=60.5%,试求该室空气的露点温度td。[解]首先应求出该居室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P,从附录2中查得Ps=2337.1Pa;由式(1-25)得P=PSφ=2337.1x60.5%=1413.9Pa

温度td=12.15°C§1-4室内热环境室内环境包括:一、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及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构成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辐射温度

热平衡公式:

=0时,体温恒定不变;>0时,体温上升;<0时,体温下降。qm—人体产热量,wqe—人体蒸发散热量,wqr—人体辐射换热量,wqc—人体对流换热量,w二、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有效温度ET作为衡量一个房间热环境的指标时主观热感觉相同,则B房间的有效温度ET=20°C评价标准有效温度ET434035302520

1510主观热感觉允许上限酷热炎热热稍热适中稍冷冷寒冷酷冷§1-5室外热环境一、地区性气候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