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建筑雨水排水系统_第1页
mA建筑雨水排水系统_第2页
mA建筑雨水排水系统_第3页
mA建筑雨水排水系统_第4页
mA建筑雨水排水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A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按管道设置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外排水内排水檐沟排水天沟排水一、分类7.1分类与组成单斗雨水排水系统系统:多斗雨水排水系统系统:敞开系统:密闭系统:立管连接斗的数量按埋地横管是否有自由液面按流态重力流重力半有压流有压流适用:居住建筑,屋面积较小的公共建筑;单跨工业建筑。1.檐沟外排水雨水斗承雨斗檐沟立管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二、组成组成:檐沟、雨水斗、立管。天沟适用:大型屋面多跨厂房屋面溢流口山墙泄压管消能池检查井2.天沟外排水组成:天沟、雨水斗、立管。天沟消能池检查井雨水斗沉降缝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3.内排水统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1)雨水斗

作用:收集雨、雪水;整流、导流。形式:重力雨水斗(65型、79型、87型);平蓖雨水斗;虹吸式雨水斗.

(2)连接管(3)悬吊管(4)立管(5)排出管(6)埋地横管Dmin=200,Dmax=600(7)检查井,井深度不得小于0.7m。而且平面上水流转角不得小于135º。整流罩下沉式雨水斗进水格栅排出管虹吸式雨水斗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7.2雨水内排水检查井内接管方式135º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1.檐沟外排——重力无压流。2.建筑屋面——重力半有压系统。3.大型屋面的库房及公共建筑——虹吸系统。三、系统选择7.2水气流动规律一、单斗雨水系统1.雨水斗泄流状态QyQykP1ABk—掺气量比。P1—雨水入口压力值t—降雨历时Qy—泄流量QyQyhL1ttBtAABQBhQA②过渡阶段

Q-h:F↑,h↑;Q↑,h增加缓慢,线性。Q-t:Q↑,wt/w↑,而w不变∴泄流量增长速率小Q-K:h↑进气面积↓,Q气↓,而Q水↑∴K↓,tB时K=0Q-P:Q水↑,Q气↓,水塞形成,出现抽力,管内压力增加较快,水气两相压力流③饱和阶段Q-K:K=0,Q不增加,h↑,单相压力流。

①初始阶段Q-h:F小,h浅,随F↑、h↑、Q↑,但q↓Q和h的↑速度缓慢。Q-K:h浅,h增加快,,Q↑;进气面积大,而Q小,故K急剧上升,在tA处达到最大。Q-h水膜流,压力≈大气压。2.悬吊管和立管内的压力变化①初始阶段悬吊管——非满流重力流,立管——附壁膜重力流。管系内无压力变化。②过渡阶段悬吊管——水气两相,立管——水塞流。上部负压,下部正压。3.埋地横管的水气流动①水流壅水②半有压非满流③波动水跃的流动状态雨水系统压力分布二、多斗系统气水两相流,各斗雨水泄流到立管的水力阻力,因立管负压抽吸作用不同。实测:近斗泄流能力为远斗泄流能力的数十倍,远斗由于少受或不受立管负压抽吸作用影响泄流水。天沟水位高,泄流量亦不会明显增加,故多设亦无实际意义。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一、雨水量计算1.设计暴雨强度q一般建筑P=2~5年,屋面集水时间t=5min2.汇水面积F,㎡;有一定坡度的屋面,汇水面积按水平投影面积计。3.雨水量公式

——屋面雨水设计流量,L/s;——屋面设计汇水面积,m2;——当地降雨历时5min时的暴雨强度,L/(s•104

m2);——当地降雨历时5min时的小时降雨厚度,mm/h;——径流系数,0.9。QFq5h5ψ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7-1)选择布置雨水斗,布置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和埋地管。将最大允许泄流量换算成最大允许汇水面积:(接下页)二、内排水设计计算p199(7-2)N=3600/h5FQK1Nh5(mm/h)5060708090100110120140160180200N726051.445403632.73025.722.52018降雨强度h5与系数N的关系表——最大允许汇水面积,m2;——最大允许泄流量;——渲泄能力系数;——取决于5min小时降雨厚的系数,取值见下表(接上页)雨水斗最大允许汇水面积(附录6.6)系统形式虹吸系统87单斗系统87多斗系统管径(mm)50751007510015020075100150200h5mm/h5048096020006401280256041604809602080320065400800166753310672133346740080017332667703436861250457914182929713436861486228680200600111140080016002600300600130020001.雨水斗2连接管与雨水斗同径3.悬吊管——均匀流h/D=0.8v=0.75~1.8m/s

i重力重力半有压流见P399附录6.1,6.24.立管连接一根悬吊管,立管与悬吊管同径。立管连接两根悬吊管时,计算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