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特殊三角形整章复习杨秀兰未定稿_第1页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整章复习杨秀兰未定稿_第2页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整章复习杨秀兰未定稿_第3页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整章复习杨秀兰未定稿_第4页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整章复习杨秀兰未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殊三角形复习腰底边底角底角顶角ABC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性质:

AB=AC∠B=∠C

D12AD⊥BC,BD=DC,∠1=∠2等腰三角形判定:

定义:两条边相等。(AB=AC)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B=∠C)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1.在△ABC中,AB=AC,∠A=70°,那么∠C=______.4.在△ABC中,AC=AB,AD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BC=7,∠B=63°.则BD=______,∠ADB=______,∠BAC=______.55°2.等腰三角形顶角和一个底角之和为100°,则顶角度数为_____________。3.等腰三角形两边长为4、6,这个三角形周长为___________。20°14或163.590°54°热身练习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边)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内部线)5.在△ABC中,AC=AB=BC,则△ABC是()三角形等边ABC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性质:

AB=AC=BC∠B=∠C=∠A=60°

三个三线合一判定:

AB=AC=BC∠B=∠C=∠A=60°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1、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的是()(A)在△ABC中,AB=BC=AC(B)在△ABC中,∠A=∠B=60°(C)在△ABC中,AB=BC,∠A=60°(D)在△ABC中,∠A=60°

D巩固一练例1.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之比为4:1,求顶角的度数.例题分析说明: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两个内角的比为4:1,尚未指明哪两个角,可能是顶角与底角的比,也可能是底角与顶角的比,所以分两种情况求解.

此类题未说明哪两个角的比,解题时应审清题意,注意分类讨论.例2.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D⊥AC

于D,CE⊥AB于E,BD与CE相交于M点。

求证:BM=CM。说明:本题易习惯性地用全等来证明,虽然也可以证明,但过程较复杂,应当多加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应用。例题分析证明:∵AB=AC∴∠ABC=∠ACB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BD⊥AC于D,CE⊥AB于E∴∠BEC=∠CDB=90°∴∠1+∠ACB=90°,∠2+∠ABC=90°

(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1=∠2(等角的余角相等)∴BM=CM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例3.如图,在等边△ABC中,AF=BD=CE,

请说明△DEF也是等边三角形的理由.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A=∠C∵CE=BD∴BC-BD=AC-CE即∴CD=AE在△AEF和△CDE中∴△AEF≌△CDE(SAS)∴EF=DE同理可证EF=DF∴EF=DE=DF∴△DEF是等边三角形说明:证明等边三角形有三种思路:①证明三边相等 ②证明三角相等③证明三角形是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具体问题中可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求解。例题分析例4.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周长分成2:1两部分,已知三角形底边长为5,求腰长?解:如图,令CD=x,则AD=x,AB=2x∵底边BC=5∴BC+CD=5+x

AB+AD=3x∴(5+x):3x=2:1或3x:(5+x)=2:1ABCDxx2x5例题分析小结1、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识别。3、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三线合一性质解决有关问题。4、通过习题,能总结代数法求几何角的大小、线段长度的方法。C如图,在ΔABC中∠C=90度∠A=30°,则∠B=______BC=1,则AB的长为______CD是斜边AB的中线,则CD的长为______则AC的长为______CE是斜边AB的高线,则CE的长为______

60°2

1ABDE热身练习30°EEEABDE有一个角为直角角: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回顾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特殊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这个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从角的方面:从边的方面:两锐角互余,即∠A+∠B=90°D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bc可逆可逆可逆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性质:Rt△ABC中,∠C=Rt∠,∠A:

∠B=2:1,

则∠ACD=______.∠BCD=______.ACB30°60°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1:2,求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说明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ACB3.已知Rt△ABC中,斜边上的中线CD=5cm,则斜边AB=________.

(1)若∠A=30°,则BC=________.D105

(2)若∠ADC=130°,则∠B=________.65°

(3)若AC=8,则BC=________.6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ACBD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线4.如图,Rt△ABC中,∠C=Rt∠,CD⊥AB,(1)若∠A=37°,则∠BCD=_____.(2)若AC=3,BC=4,则CD=_____.37°2.4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5、以下列线段为边长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是()(A)1,2,3(B)2,3,4(C)6,8,10(D)4,5,6CABCD6.已知△ABC中,AB=AC=4.AD⊥BC,AD=3cm,则BC=________.7.已知△ABC中,∠ACB=Rt.CD⊥AB,BC=5cm,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CE=,则AB=________,AC=________,CD=________.

13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BCA′B′C′ASA,AAS2)SAS3)SSS4)HL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全等判定方法“HL8.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D⊥BD,BC⊥AC,AC=BD,则OA=OB请说明理由。

能否找到这两边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已知,如图AC=BD,AD⊥BDBC⊥AC,试说明AD=BC.DABC要说明AD=BC是否能找到这两边所在的两个三角形?O△AOD≌△BOC?连结AB例1还有哪些线段相等?变式一:如图,已知AD⊥BD,AC⊥BC,E为AB的中点,试判断DE与CE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变式二:如图,已知AG⊥BD,AC⊥BG

,E是AB的中点,F是CD的中点,则EF⊥CD,请说明理由。ABDCGEFFEDBCA如图,长方形ABCD中,把△ABE沿着AE折叠使得B点落在F点,AD=8,AB=10,则求(1)CF的长,(2)CE的长

∴解这个方程,16x=48x=3∴CE=3(cm)方程思想的应用解(1)由题意可知:AF=AB=10AD=8在Rt△ADF中:DF=6

CF=10-6=4(cm)(2)设CE=x,则EF=BE=8-x,在RT△ECF中:EF2=CF2+CE2(8-x)2=42+x2例2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多少?ABEFDC思路:找出不变量,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通过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建构方程,最后解出方程变式1G1、满足下列条件的Δ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b2=a2-c2B、∠C=∠A-∠B

C、∠A:∠B:∠C=3:4:5D、a:b:c=12:9:15

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分别相等

B、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斜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AC练一练15、在△ABC中,AB=AC=10,BC=12,则△ABC的面积=__________。2416.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较小直角边的和、差分别是8、2,则较长的直角边长为__________.422、如图,在Rt△ABC中,∠A=90°,BC=10,分别以AB、AC为直径向外做半圆,求这三个半圆的面积之和。4、如图,某校A与公路距离为3000米,又与该公路旁上的某车站D的距离为5000米,现要在公路边建一个商店C,使之与该校A及车站D的距离相等,则商店与车站的距离约为()(A)875米(B)3125米(C)3500米(D)3275米CDA3、如图,一个长为25分米的梯子,斜立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足距墙底端7分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4分米。那么梯足将滑()(A)15分米(B)9分米(C)8分米(D)5分米CA思考:若A城与B地的方向保持不变,为了确保A城不受台风

影响至少离B地多远?解:作AD⊥BF∵由已知可得:∠

FBA=300∴AD=1/2AB=150KM

而150<200

所以A城会受到台风的影响例1。如图,设A城市气象台测得台风中心,在A城正西方向300千米的B处,正向北偏东600的BF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200千米的范围内是受台风影响的区域,那么A城是否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为什么?如果你是气象员,请你算一算。东北FBA600D应用与延伸例2、如图,已知AB=AD,CB=CD,AC,BD相交于点O,若AB=5,AC=7,BD=6,求∠BCD的度数解:∵AB=AD∴点A在线段BD的中垂线上同理点也在BD的中垂线上∴AC⊥BD且平分BD∵BD=6∴BO=3∵AB=5由勾股定理得AO=4∵AC=7∴OC=3∴△BOC等腰直角三角形∴∠BCO=45°同理∠DCO=45°∴∠BCD=90°ABDCO例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B=90°AB=4,

BC=3,AD=12,DC=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ABCDABCDE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60°∠B=∠D=90°,BC=3,CD=2,求的值2AB解:连接AC∵∠B=90°,AB=4,BC=3∴AC=5∵AD=12,DC=132AC2AD+=2CD∴∠CAD=90°S四边形ABCD=×3×4+×5×12=3621_21_21_解:延长AD、BC交于E∵∠A=60°,∠B=∠D=90°∵∠C=30°CD=CE,CD=2∴CE=4,又BC=3∴BE=7,由勾股定理得∴AB=21_AE,2AB2BE+=2AB42AB=49—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长为1,周长为2+,求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提高题ACBD1、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吗?又学到了关于它的哪些知识呢?2、(1),每位同学自编一道题目,能够运用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解答,然后同桌之间交换解题。

(2).完成作业本上小结.课堂小结和作业巩固练习1.

下列结论叙述正确的个数为()(1)等腰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重合;(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外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有且只有一条对称轴;(4)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0个(B)1个(C)2个(D)3个c2.如图,在△ABC中,AB=AC,∠1=∠2,则AD平分∠BAC,请说明理由。3.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DB=5,EC=4,求线段DE的长。4.已知一腰和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分析:我们首先在草稿上画好一个示意图,然后对照此图写出已知和求作并构思整个作图过程……已知:线段a、h求作:△ABC,使AB=AC=a,高AD=h作法:1、作PQ⊥MN,垂足为D2、在DM上截取DA=h3、以点A为圆心,以a为半径作弧,交PQ于点B、C4、连结AB、AC则△ABC为所求的三角形。5.已知△ABC中AB=AC,AB垂直平分线交AC于E,交AB于D,连结BE,若∠A=50°,∠EBC=__________。6.△ABC中,AB=AC,AD⊥BC于D,若△ABC的周长为50,△ABD的周长为40,则AD=____________。7.若等腰三角形顶角为n度,则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_____________。

7.如图,线段OD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上,以OD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a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多少个?OD150°⌒CaEFH8、如图,D是正△ABC边AC上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请说明BD=DE的理由.ABCED12解:∵△ABC是正三角形

∴∠ABC=∠ACB=600

()

D是AC边上的中点∴∠1=∠ABC=300()∵CE=CD∴∠2=∠E()∵∠2+∠E=∠ACB=600()∴∠E=300,∴∠1=∠E∴BD=DE()9.已知:如图,∠C=90°,BC=AC,D、E分别在BC和AC上,且BD=CE,M是AB的中点.

求证:△MDE是等腰三角形.分析:要证△MDE是等腰三角形,只需证MD=ME。连结CM,可利用△BMD≌△CME得到结果。证明:连结CM∵∠C=90°,BC=AC∴∠A=∠B=45°∵M是AB的中点∴CM平分∠BCA(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和底边上的中线重合)∴∠MCE=∠MCB=∠BCA=45°∴∠B=∠MCE=∠MCB∴CM=MB(等角对等边)在△BDE和△CEM中∴△BDM≌△CEM(S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