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例题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1页
在例题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2页
在例题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例题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学习、掌握某种学科知识本领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指导学生思维方向的内部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与追求。例题教学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主要渠道。它具有传授新知识、介绍新方法、揭示新规律、培养新技能的特点。在例题教学中,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思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考兴趣思维是从惊讶与问题开始的,对例题的教学,教师不应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解法,而忽视了思考的过程。因为学生期望知道的是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解,怎样想出来的。因此,教者要从自己解题的位置上退下来,成为解题的组织者。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题思路。学生经历探索的艰难过程,就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考兴趣。例如,我教学第九册《按比例分配》的例1,“某村计划在2400公亩的地里播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公亩数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亩?”对这道例题的教学,要结合图启发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已知几个数的和,和这几个数的比,求这几个数)。我是这样启发的:(1)这块地里播种了哪两种作物?(2)题中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公亩数的比是3:2,这是什么意思?(3)把这块地平均分成了几份?(4)粮食作物占总公亩数的几分之几?经济作物占总公亩数的几分之几?(5)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各播种多少公亩?由于学生急于知道解题思路,我适当提示,学生主动地分析数量关系,思考解题方法,掌握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二、揭示解题规律,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的兴趣美国数学家波利亚说过:“一个大的发现可以解决一个大的问题,但在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里都会有一点点发现。”如果教者在教学例题时,把解决问题的原理、思想和方法揭示给学生,等于交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学生一旦应用这把钥匙去试着解决几道相关的问题,就能在解题中作出新的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发现兴趣。例如教学第九册《比的化简》时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①42:63②。例2:化简下面各比①1.35:9②。讲完这两例,我引导学生紧扣“化简比”,就是“把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一定义,指点出思维,总结出“化简比”的解题规律:(1)先设法化成整数比;(2)再看比的前项和后项是否互质。然后学生就用这一规律去练习,就不会出现32:8=4这样的错误。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我让学生去尝试练习,其目的就是给予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尝到成功后的满足,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例题,得出多种解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异兴趣课本上的例题大部分只给出一种基本的解法,有的是为了巩固刚学的知识,不一定是最简便的。教者讲完课本上的解法,学生肯定有一种轻松感,这时如果我们不满足课本上的解法,引导学生另辟蹊径,用多种方法解题,指导学生从求异创新中获得最佳解法,会重新引起学生紧张的思维活动,从而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求异兴趣。例如我教学第九册《比的化简》一节例2,化简,此例在教学书上的解法后,再引导学生提出另一种解法让学生比较其解法的难易。四、进行一题多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变通兴趣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紧密结合例题的基本内容,将例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的演变,如通过变换条件和问题,将例题作适当的延伸,增强例题的发散性,也可以变换题目的情节变成题组,从一个问题拓展到另一个问题,使学生完整地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从而形成以例题为主线的思维训练活动,在例题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变通兴趣。如我教学第九册《应用题》一节例5,“一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做要20天完成,由乙队单独做要30天完成,两队合作需要几天完成?”完成新知教学后,我将例题作如下变化,让学生讨论:……两队合作3天,剩下的由甲队(或乙队)单独做,还要几天才能完成?如果甲队(或乙队)单独做3天,剩下的由两队合作,还要几天完成?一项工程,两队合作12天完成,由甲队(或乙队)单独做20天完成,由乙队(或甲队)单独做需要几天完成?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行完全程要20分钟,乙行完全程要30分钟,两车同时出发,多少分钟后两车相遇?一道例题经过演变发展为以上这些题目,且难易适中,学生既能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