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_第1页
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_第2页
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_第3页
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_第4页
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06年培训交流材料《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改革研究与实践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吴家礼《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改革研究与实践

一、专业背景二、专业改造发展过程三、专业改革方案四、专业改革存在困难与对策一、专业背景

1、全国高等教育总体布局全国普通高校1792所(在校生1562万),本科校701所(在校生849万),高职高专1091所(在校生713万)。(成人教育437万、研究生教育98万、其他教育203万)。2、天津市高职院校布局独立设置26所+7所本科院校办高职教育+8所(广播电视大学和职大)。独立设置的26所中,除医、外贸、经济、司法等非工科类院校,有20所高职院校基本都设置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或相近的专业,占77%。

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长线专业,向前拓展可以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相接,向后拓展可以和自动化类专业相连。

结构本科

701所高职高专

1091所专科

170所高职

921所普通高校1792所成人高校481所独立学院295所二、专业改造发展过程

(论以课程改造带动专业改革)

理论依据:市场需求→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专业改革的基础)。没有课程改造就没有专业改革。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4-教学建设与改革

4-1专业4-2课程4-3职业能力训练4-4素质教育

一级指标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四个二级指标中三个(4-1专业、4-2课程、

4-3职业能力训练)为黑色重点指标,4-2课程建设与改革又是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核心。教师骨干→课程团队→课程改革→专业改革→教学改革1、目前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一些基本问题仍未解决。

最主要的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尚存在的系统性偏差,这一偏差集中表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和距离,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由于长期以来高职课程贴近本科的状况难于改变,造成实际培养效果与本科趋同,毕业生与本科生在相同就业领域竞争,其劣势则不言自明。而应由高职培养的市场紧缺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由于课程设计和实施效果与需要的差距,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很难满足雇主的需要,其结果是在这一领域“有需求没人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教育结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导致这一偏差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我国高职的课程设置和开发始终是以教育界为主导,与企业和职业相比较,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更熟悉教育和学科,因此使课程模式难于摆脱学科系统化的范型。在实践中,由于很容易在大学里找到与多数职业教育专业相“对应”的学科,因此许多课程开发事实上成了从学科知识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并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简化”的过程,其结果就是我国传统的学科式课程模式(又称单科分段式或三段式等),即将各类课程按(知识内容)顺序分阶段排列,组成各门课程相互衔接又各自为政的结构庞大的体系。作为普教“改良型”的学科课程模式,职教学科课程模式的主要特点表现在理论与实践课程并列、重视文化基础知识以及实践课单独设课自成系统等方面,其优点是逻辑性、(学科)系统性强。但是,学科课程也经受着来自多方面的批判,如认为学科课程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有效地培养能力;认为学科课程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认为学科课程的梯形课程排列方式增加基础理论学习的难度,也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等。

理论与实践割裂是学科课程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学科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学科理论基础,但无法提供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其提供的职业学习机会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因此从根本上难以满足企业和劳动市场的要求。由此看来职教课程开发的关键不是弄清课程的宏观结构,而是在课程开发工作中如何使学习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职教课程改革与尝试只有从本质上跳过这道藩篱,而不仅仅是在原有学科课程上的修补与改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2、过去十年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进展

目标:突破学科系统化的课程设计

措施:基础课程体现“够用为度”的原则;理论课程进行“课程整合”的原则;专业课程“面向应用”的原则;增加“实践环节与时间”的原则。

总体趋势:课程综合+实践

结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问题:目标与措施相矛盾3、国际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典型特征明确的职业目标不具有学科系统化课程典型的三段式结构;某些课程与本科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反“够用为度”),特别是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要讲细讲透;同类课程的重复性设置(反“课程整合”

)。同一门课程分层次分阶段(不同学期开设同一门课程)—由表及里的讲解同一门课并配以相适应的实训课程启示非学科系统化的新的课程系统;非学科系统化的新的课程设计方法;非学科系统化的新的课程理念。4、课程与职业学术教育课程(本科教育为主)——学科——学科知识及其内部逻辑---注重学科知识系统化。职业教育课程(高职教育为主)——职业——职业结构化和职业描述---注重课程职业化。几种不同的职业描述:典型产品、典型动作、典型技术、典型任务、典型技术与典型任务等5种。三、专业改革方案我们学院开设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有近50年的基础,主要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造业服务—后勤保障作用。2005年底,我院通过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学院教学改革的现状,我院的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训条件具有一定的规模,根据学院的情况我们进行研究和探索,对该专业实行“典型技术与典型任务”的课程改造,以带动专业的改革。面对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确定“机械制造应用”课程为突破口,选定“生产流水线”的典型任务和液压阀、气缸与法门、电机和电磁阀典型技术为课程的主线,课程名为《机械制造应用》(暂定),分三个学期讲授,具体设置为:

《机械制造应用》参考课时主要内容说明

第二学期

30(加认识实践2周)生产流水线外型、构成主要传动部件、作用。液压阀门的外型、分类、作用。汽缸与法门的外型、分类、作用。电动机、电动法门的外型、分类、作用等。配合现有实物或挂图

第三学期

60(加认识实践2周)生产流水线构成主要部件结构、性能。液压阀门的结构、性能。汽缸与法门的结构、性能。电动机、电动法门的结构、性能参数。同上

第四学期

80(加认识实践4周)生产流水线构成主要部件制造与加工工艺。液压阀门的制造与加工工艺。汽缸与法门的制造与加工工艺。电动机、电动法门的选用原则。夹具设计技术等。以加工工艺制作为主。含夹具设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是学院办学基础较好的专业

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和选择改革专业

市场需求大专业能力强明星市场需求大专业能力弱扶持市场需求小专业能力强维持市场需求小专业能力弱放弃4、达到的目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掌握本专业最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知道毕业后自己能够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能够干好什么。设想现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相对割裂的矛盾能够达到缓解。我们已经组织教师对《机械制造应用》新课程教材论证和编写工作。四、专业改革存在困难与对策困难:1、对专业改革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现有的培养模式造成学生毕业后也不了解所学课程之间的关系,不知道毕业后能干什么。2、多数教师对改革没有兴趣,不愿意参与大的改革,习惯传统的课程与教学模式。3、目前最大的问题为没有现成的课程教材。

对策:1、加强学习统一思想,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