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群落外貌主要取决于()
A.优势种植物B.建群种植物C.伴生植物D.亚优势种植物
2.群落演替到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远小于总呼吸量B.总生产量和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远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3.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
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4.在典型的旱生演替中,蕨类开始生长时处于()。A.地衣群落阶段B.苔藓群落阶段C.草本群落阶段D.木本群落阶段
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6.在一定地区或物理空间内的许多生物种类组合成具有一定组成和结构的是()
A.种群B.种丛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7.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是一种典型的()关系。
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原始协作D.负相互作用
8.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
A.浮游生物B.小鱼C.食小鱼的大鱼D.食大鱼的水鸟
9.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10.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1.在地球陆地上面积最大、地位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
12.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生态系统中起的作用表现在()。
A.大气环流总是把热量由热带输向寒带,以减少不同地区温度的差异
B.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太阳的光能,借助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被吃进动物体的植物经过消化和吸收被转化为身体的构成部分,植物中的化学键被打破时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用于促进动物各种化学反应,使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和神经传导
D.当人体细胞中的糖经过氧化作用释放能量时,这些能量大约只有55%被固定在其他化学键中,其余的则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环境中
13.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
A.10%B.20%C.30%D.40%
14.下列因子中,属于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A.温度B.降水C.干旱D.植物对光的竞争
15.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将演替划分为()。
A.自养性演替和异养性演替B.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世纪演替和长期演替D.内因性演替和外因性演替
16.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17.下列不影响群落的演替的因子是()。
A.火B.森林采伐C.栽培D.某一物种灭亡
18.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
19.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A.石油B.煤C.天然气D.水能
20.降雨对蝗虫的发生()。
A.影响很大B.影响较小C.无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发生
21.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划分为()。
A.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低温区
B.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高温区
C.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致死低温区
D.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低温区、致死低温区
22.生物的存在与繁殖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个因子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程度,则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是()的具体表现。
A.李比希最低率B.耐性定律C.有效积温法则D.不可替代性作用
23.有关碳循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最大量的碳被固结在岩石圈中
B.化石燃料中也有大量的碳
C.碳在岩石圈中主要以碳酸盐形式存在
D.二氧化碳是碳在大气圈中的唯一形式
24.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变化的光是()。A.红外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光
25.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26.物质循环指的是()。
A.生物为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将这些元素在各个营养级之间传递,并合并起来构成物质流
B.物质存在于大气、水域或土壤,通过以绿色植物为代表的生产者吸收进入食物链,然后转移到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等消费者
C.物质被以微生物为代表的还原者分解转化回到环境中
D.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循环运转
27.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A.二氧化碳B.氧化亚氮C.二氧化硫D.一氧化硫
28.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
29.草原弃耕地上的演替按照时间划分是属于
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以上都不是()
30.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31.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生态失调的原因?()
A.生物群落的不断演替B.火山爆发、台风C.人的行为D.雨、雪
32.农田弃耕后的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为()
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以上三者都不是
33.种群的生态出生率是指()。A.生理出生率B.最大出生率C.实际出生率D.理论出生率
34.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A.K生物被r生物取代B.净生产量加大C.空白生态位增加D.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35.用“生物学的多层蛋糕”来形象地确定生态学在传统生命科学划分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的人是()
A.林德曼B.奥德姆C.坦斯利D.苏卡乔夫
36.自然界中,伺种植物的不同种群如果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A.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态型
B.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活型
C.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活型
D.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态型
37.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
38.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在食物链传递时损失最小,人类应该采取的食物结构是()
A.牛奶、牛肉B.禽蛋C.水产D.谷物
39.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40.下列不属于森林群落物种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落叶
41.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作用的因子是()
A.海拔高度B.海陆位置C.纬度D.以上三者都是
42.种群内各个体在空间呈等距离分布,这种分布为()。A.均匀型分布B.随机型分布C.成群型分布D.成群随机分布
43.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44.氮循环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有()。A.使土壤成分缺氮B.偏施氮肥,造成养分失衡C.气候变暖D.水污染
45.农业上最好的土壤结构是()。A.网状结构B.团块结构C.团粒结构D.块状结构
46.北方针叶林主要分布在()
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
47.锥体呈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窄,这种年龄金字塔属于()。
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
48.单位栖息空间(种群实际所占据的有用空间)内的个体数所表示的种群密度是
A.粗密度B.生态密度C.最适密度D.饱和密度
49.引起种群数量非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是()。A.水因子B.光因子C.气候因子D.土壤因子
50.天敌这一生态因子属于()。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生物因子
二、填空题(20题)51.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
52.将农业废弃物秸秆通过糖化过程变为饲料,然后用牲畜排泄物及秸秆残渣培养食用菌,生产食用菌的残余废料可以用来养蚯蚓,而后把最终残余物返回农田,这是生态农业中物质、能量______利用系统类型。
53.东北虎比华南虎个体大,寿命长,这符合_______法则。
54.土壤能够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综合能力称为______。
55.动物的内禀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动物的生殖能力、寿命、发育速度和______等因素。
56.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是符合______式增长模型。
57.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气相型、______、液相型。
58.群落的演替是从______开始。
59.种间竞争促使竞争物种的生态位分离,而种内竞争促使两物种的生态位______。
60.竞争排斥原理又叫______。
61.白天由山谷沿山坡而上的风称为______。
62.生物生产经历了两个过程即______和动物性生产。
63.地形因子通过影响光照、温度等因子而对生物起作用,因而属于______因子。
64.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分生态学的萌芽、生态学的建立、生态学的巩固、__________四个时期。
65.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相互关系是长期______的结果。
66.在植物开花期或幼果期,如果光照减弱,会引起植物结出的果实不良或者果实发育______,甚至落果。
67.由于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干扰,致使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叫______。
68.微丝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_________________的骨架纤维。
69.在热带雨林中,______植物是附生关系的一种特殊类型。
70.生态系统的三大生物功能群是:生产者、____________和分解者。
三、判断题(10题)71.在光、温、水和地形等生态因子中,地形是直接因子。()
72.植物群落所处的环境温暖湿润,群落中的高位芽植物所占比例就较高。()
73.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S型。
A.正确B.错误
74.易患“克山病”的地区是由于氟元素含量过高。()
A.正确B.错误
75.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越强。[]
A.正确B.错误
76.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不同,并且耐受性可以人为改变。()
A.否B.是
77.老虎种群的个体分布属于随机分布。()
78.生态环境资源因素中包括了人口因素。()
A.正确B.错误
79.食物调节不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
A.正确B.错误
80.冬小麦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开花,这种现象称为休眠。()
四、简答题(5题)81.什么是植物的密度效应?简述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82.什么是种群的内分布型?种群的内分布型有哪几种?
83.简述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区别。
84.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方面?
85.什么是光周期现象?试举例说明光周期现象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五、论述题(2题)86.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87.试论述生态系统与一般系统的区别。
六、单选题(0题)88.食物链“草一兔一鹰”中的鹰处于()。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6.C
7.B
8.D
9.D赤潮产生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有大量磷,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10.D
11.A
12.D
13.C
14.D解析:密度制约因子是种群内部的因素,四项中只有D项符合,故选D。
15.D
16.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17.D解析:群落演替是整个群落的演替,而不是一个物种的兴起或衰落,A、B、C三项都可以破坏原有群落,使群落演替从头开始,D项单个物种的灭亡不会影响到整个群落的演替,故选D。
18.B动物的婚配制度存在单配偶制、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
19.D
20.A解析:蝗虫适宜在干旱的环境下生长,一般蝗灾多发生在旱季、旱区,所以降雨对蝗虫的影响是很大的,故选A。
21.D
22.B
23.A
24.A红外光会产生热效应,地表热量基本是由红外光能所产生的。
25.D
26.D
27.C
28.D
29.C
30.B
31.D
32.C
33.C
34.D
35.B
36.D
37.B双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处,并且完全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38.D
39.A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40.D
41.D
42.A
43.D
44.C
45.C
46.D
47.A解析:基部宽、顶部窄代表年龄小的成员数量多,年龄大的成员数量少,属增长型,故选A。
48.B
49.C
50.D生物因子指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种群结构、密度、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等。
51.环境容量环境容量
52.多层次分级多层次分级
53.贝格曼
54.土壤肥力土壤肥力
55.年龄结构年龄结构
56.指数指数
57.沉积型沉积型
58.生物定居
59.接近
60.高斯原理高斯原理
61.谷风谷风
62.植物性生产
63.间接间接
64.现代生态学
65.协同进化协同进化
66.停止
67.土地退化土地退化
68.肌动蛋白纤维,7nm
69.绞杀绞杀
70.消费者
71.N
72.Y
73.B
74.A
75.A
76.Y
77.N种群的内分布型分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老虎种群属集群分布,这种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是动植物对生理差异产生反应的结果,同时也是受气候和环境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生殖方式和社会行为的影响而形成的。
78.B
79.A
80.N冬小麦经过一定低温阶段才能开花是春化现象。
81.(1)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2)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条件相同时不管初始密度如何植物的最后产量几乎恒定。(1)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2)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条件相同时,不管初始密度如何,植物的最后产量几乎恒定。
82.(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
83.(1)生物量强调的是一定时间、空间内动物、植物等生物的总重量(kg?m-2)。(2)生产力强调的是单位时间、单位空间生产量的多少(kg?m-2?a-1)。前者表示测定时多年积累的量后者表示单位时间(通常一年)生产的量。(3)生物量随时间而逐渐积累可表现为生物量的增长。而生产力随着生态系统的发展而表现为有规律的变化。生态系统发展初期可能生产力较高而生物量不大;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这时生物量可达到最大值而生产力却极低。由此可见生物量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生物量的大小对生产力有某种影响。(1)生物量强调的是一定时间、空间内动物、植物等生物的总重量(kg?m-2)。(2)生产力强调的是单位时间、单位空间生产量的多少(kg?m-2?a-1)。前者表示测定时多年积累的量,后者表示单位时间(通常一年)生产的量。(3)生物量随时间而逐渐积累,可表现为生物量的增长。而生产力随着生态系统的发展而表现为有规律的变化。生态系统发展初期可能生产力较高,而生物量不大;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这时生物量可达到最大值,而生产力却极低。由此可见,生物量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生物量的大小对生产力有某种影响。
84.(1)数量特征:包括密度(或大小)、出生率与死亡率、迁人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2)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种群的内分布型有3种类型。(3)遗传特征。(1)数量特征:包括密度(或大小)、出生率与死亡率、迁人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2)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种群的内分布型有3种类型。(3)遗传特征。
85.光周期是指每天光照(理论是指日照加上曙、暮光)和黑夜的交替一个交替称一个光周期。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上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各自的光周期环境中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园艺工作者利用控制照光时间来满足某些花卉的需要达到控制开花时间的目的;养鸡场利用增加光照来增加产蛋量。光周期是指每天光照(理论是指日照加上曙、暮光)和黑夜的交替,一个交替称一个光周期。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上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各自的光周期环境中,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熔炉内衬材料选择与应用考核试卷
- 3-11全加器电子课件教学版
- 水产加工品安全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考核试卷
- 游艺用品生产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考核试卷
- 电视机制造业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考核试卷
- 滚动轴承的超声波检测技术考核试卷
- 辽宁省高二会考语文作文
- 教学工作参考总结高中语文教学年终工作参考总结
- 小学二年级寒假数学口算练习题
- 针刺伤的防护与应急处理 2
- GB/T 20899.1-2019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金量的测定
- 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及其应用
- 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 工程联系单(模板)
- 2023年海南省财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耳聋与人工耳蜗植入术课件
- 公司奖项申请表(个人)
- 机油滤清器工作原理剖析
- 工程施工资源配置计划施工资源配置计划
- 高中美术教案3-12地域的永恒魅力1
-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