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实课件_第1页
现代教育技术实课件_第2页
现代教育技术实课件_第3页
现代教育技术实课件_第4页
现代教育技术实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案例任课教师徐桂兰第七章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案例任课教师徐桂兰第一节语文“四结合”试验研究项目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是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1994年批准立项的重点科研项目。该项目由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王本中(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作为总课题组负责人。其主要目标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双主模式),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第一节语文“四结合”试验研究项目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一、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概述

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途径,把小学语文教育与计算机教育融为一体,做到“识字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应用”四者结合。一、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概述

语文“四结合”二、语文“四结合”的含义

“四结合”的内涵,分两个阶段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阶段要求是:“识字教学、查用字典、汉字编码、汉字打字”(即识字、查字、编码、打字),其中心是探索新型的语文识字教学模式,第二阶段的要求:是把“识字教学、编码打字、阅读理解、作文训练”其中心是在巩固与扩大第一阶段“四结合”识字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对“四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和作文教学模式作认真的探索。二、语文“四结合”的含义

“四结合”的内涵,分两个阶段有不1.“四结合”研究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2.“四结合”研究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它包括运用汉字编码技术(认知码)、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以促进教学的深化改革。该项目的研究强调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强调运用认知学习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外部刺激进行信息加工,发挥学生主体的参与作用.通过计算机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参与机会,为学生提供建构新知识的材料和途径。1.“四结合”研究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2.“四结合”研究以现代3.“四结合”研究以探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途径为目标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4.把语文教育与计算机教育融为一体探讨“识字教学”、“编码打字”、“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的教学模式为具体任务。3.“四结合”研究以探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途径为目标该三、语文“四结合”试验的实施步骤

开展该项目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组织、设计、试验、总结、推广等阶段。1.组织准备工作试验的组织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考察选择试验学校(2)组织成立子课题组(3)组织培训2.在一年级试验班中开展语文“四结合”教学试验3.在试验学校的其他年级学生中推广使用认知码4.组织专题研究三、语文“四结合”试验的实施步骤开展该项目研究,是四、语文“四结合”的教改目标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双主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1.小学生识字的双主教学模式2.小学生阅读的双主教学模式3.小学生低、中年级段作文的双主教学模式四、语文“四结合”的教改目标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五、语文“四结合”案例

1.《小燕子飞回来了》案例:《小》一课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小》一课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水平如图7.1所示。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如图7.2所示。五、语文“四结合”案例

图7.1《小》一课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水平分析

图7.1《小》一课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水平分析图7.2《小》一课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图7.2《小》一课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复习导入温故知新(2)自学生字感受新知(3)典型教学掌握新知(4)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现代教育技术实课件第二节“校校通”工程

为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成为必然要求。我国为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200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决定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第二节“校校通”工程为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

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背景

1.实施“校校通”工程是我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

2.实施“校校通”工程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基础

3.实施“校校通”工程为师资培训、职业培训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4.实施“校校通”工程是国家教委的对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背景

1.实施“校校通”工程是二、“校校通”工程的内容

1.“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

二、“校校通”工程的内容1.“校校通”工程的目标2.“校校通”工程的任务在东部地区县以上和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的中小学组织上网工程。在中西部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点,配备卫星地面接收站、电视机、VCD放映机和计算机等必要设备及基本的教学资源光盘,接收和使用优秀教学课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系列的优秀教学课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建设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

二、“校校通”工程的内容

2.“校校通”工程的任务二、“校校通”工程的内容3.“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工程的进度采取分步推进的方式,首批宜在教育信息化工作有一定基础的大中城市和县进行,具体实施的批次名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安排。在课程资源等软件上原则上采用征集、筛选和收购的办法,充分用好社会上现有的资源;需要重新开发的资源将采取招标竞争的方式建设。

二、“校校通”工程的内容

3.“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二、“校校通”工程的内容三、“校校通”工程分析

校园网概述校园网定义:一种为学校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管理活动服务的校园内局域网络环境,并且它是建构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之上并与因特网连接的。“校校通”实现在教育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三、“校校通”工程分析校园网概述“校校通”实现在教育领域实2.校园网建设的四要素(1)校园网络环境建设

(2)校园网维护与保障

(3)校园网资源建设

(4)校园网有效应用

三、“校校通”工程分析

2.校园网建设的四要素三、“校校通”工程分析四、“校校通”工程的发展状况和案例

“校校通”发展状况

(1)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

(3)在教学应用方面

(4)在管理和人员培训方面

四、“校校通”工程的发展状况和案例“校校通”发展状况四、“校校通”工程的发展状况和案例

2.具体案例——WebCL网络协作学习平台

2000年WEB的协作学习平台(Web-BasedCollaborativeLearning,以下简称WebCL)作为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立项,课题组正式开展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的研究开发工作。

四、“校校通”工程的发展状况和案例2.具体案例——Web现代教育技术实课件四、“校校通”工程的发展状况和案例

WebCL网络协作学习平台的功能体现:强大而又方便的任务和小组支持。

方便灵活的资源管理形式。多形式、多层次的交互支持。

强大的作业管理功能。

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

人性化的个人私有空间。

四、“校校通”工程的发展状况和案例WebCL网络协作学习平五、“校校通”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校校通”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校园网建设缺少总体规划和指导;在校园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硬件设备的投入、轻视课件建设和师资培训的现象,致使校园网使用率不高。还有一些校园网缺乏良好的管理与维护,造成建网后的维护费用和改造费用过高,学校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等等,

五、“校校通”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校校通”五、“校校通”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实施“校校通”工程需着重注意以下几点:教育部应是倡导者、规划者、组织者2.省市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统一部署3.各级学校应提高现有教育网络的使用效率4.“校校通”不应理解成“校校建”

5.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五、“校校通”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实施“校校通”工程六、“校校通”的发展前景

1.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会参与到校园网建设中来

2.校园网的建设将从资源、系统建设等方面整体考虑

3.因地制宜实施“校校通”工程

4.重点从建设校园网转为应用校园网

六、“校校通”的发展前景1.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会参与到校园第三节“Intel”未来教师教育计划随着国家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社会的人才观、教师观、质量观发生改变,对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而改善“Intel”未来教育培训模式,提高“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效能是促成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以教育的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此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第三节“Intel”未来教师教育计划随着国家科学发

一、“Intel”未来教育概述“Intel”未来教育项目是Intel公司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而设计的全球性教师培训项目,其目标是使一线学科教师将计算机的使用与学科教学密切结合,提高教学的基本技能,促进探究型学习。通过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Intel”未来教育概述“Intel”未来教育项1.“Intel”未来教育培训课程的基本内容

整个课程分为10个模块,共40小时课堂教学和20小时回家作业。这10个模块分别为:(1)课程概述,准备单元计划;(2)为单元计划查找资源;(3)创建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4)创建学生出版物;(5)准备教师支持材料;(6)创建学生网站;(7)建立单元计划支持材料;(8)整合单元计划;(9)评价单元计划;(10)建立单元实施方案;1.“Intel”未来教育培训课程的基本内容

这些模块贯穿着三条主线;一是信息技术的使用,主要利用微软的office套件(Word,IE,Powerpoint,Publisher)二是教学计划(教案)的设计。在第一模块就提供了一个教案模板,包括主题、所属学科、学生年级、教学目标、对应的课程标准、所需资源、学习过程、对特殊学生的教学调整、评价标准等。要求参训教师从这个模板出发,首先选定一个专题,随着教学进展逐步完善教案。三是评价工具的使用。该课程采用量规作为结构化定量评价工具,岁教学计划,学习资源,学员电子作品进行经常性评价。这些模块贯穿着三条主线;2.“Intel”未来教育项目培训的特点(1)基于任务和项目的自主学习(2)教师、辅导员作为促进者(3)鼓励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4)重视评价、反思2.“Intel”未来教育项目培训的特点(1)基于任务和项二、“Intel”未来教育的新理念

Intel”未来教育是一种全新理念的培训和学习方式,它从教学理念、备课理念、合作理念以及作业理念等四个方面体现了以“实用性”为目标,以活动为中心,以学员为本位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1.单元模块——教学新理念2.资料建库——备课新理念3.头脑风暴——合作新理念4.任务驱动——作业新理念二、“Intel”未来教育的新理念

Intel”未三、“Intel”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案例分析

1.“Intel”未来教育项目问题化教学的特征“Intel”未来教育项目包含着先进的技术手段、独特的学习形式和宏伟的教育目标,但究其本质还是教学的一种模式,它包含着问题的提出、问题的选择、问题的组织等这些教学的基本命题,为此“Intel”未来教育项目设计了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的三层框架问题来引领整个教学过程。三、“Intel”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案例分析1.“Intel2.《我是一只小小鸟》教案三层框架问题中内容问题即知识性问题;单元问题是一组有助于理解单元主题、帮助学生发现一般法则和规律、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构造的问题,和教师设计教案时定位较高的教学目标较相近;最令人困惑的是基本问题,下面我们以《我是一只小小鸟》为例来分析“Intel”未来教育项目问题化教学的特征,如表7-3所示。2.《我是一只小小鸟》教案3.《我是一只小小鸟》教案点评该教案是根据生物和地理国家课程标准设计的研究性课程。为期一年的小区鸟类观察让学生充分体验“观察——统计——分析——决策”的科学研究过程。教案从培养科学素养的着眼点出发,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学习了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知识技能,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反思能力。问题的设计和安排较合理,体现了“Intel”未来教育项目的问题设计原则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的指导。从学生作品的情况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教案的教学内容。在记录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基本问题有自己比较深刻的理解和反思。教案的问题设计体现了多学科整合,研究与反思相结合,符合初中学生乐于观察、实践的特点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的目的。3.《我是一只小小鸟》教案点评第四节美国WISE在线科学学习

WISE是美国加里佛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Marcia·C·Linn教授从1994年开始主持的“知识整合环境”(KnowledgeIntegrationEnvironment),简称KIE)研究计划的主要研究成果。WISE全称是Web-basedinquiryScienceEnviroment,可译为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环境。

第四节美国WISE在线科学学习WISE是美国加里一、WISE概况

KIE研究项目

KIE研究项目是在Marcia·C·Linn等人对当时网络学习工具及其应用的深刻反思和审视的基础上形成的。

KIE项目试图通过构筑WISE探究平台,提供一种支架式的知识整合理论框架(ScaffoldedKnowledgeIntegrationFramework,简称SKIF)。

一、WISE概况KIE研究项目2.WISE概述

WISE是给4~12年级学生提供的一个免费的在线科学学习环境。在WISE中,学生可以开展关于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以及物质科学的探究项目。大多数的WISE活动是在计算机上使用完了网络浏览完成的,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指导学生,如通过网页提供学习内容,通过所作的记录鼓励学生进行反思。通过让学生设计、讨论、合作和评价来学习和解答当代的科学争论,并提供诸如可视化数据工具、因果关系模拟、实验模拟、评价等工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WISE也提供了项目的创作环境,教师可以订制符合他们自己需要的项目或者创建自己的项目。

一、WISE概况

2.WISE概述一、WISE概况一、WISE概况

2.WISE概述

(1)指导原则①活动和资料帮助学生开发科学的深入理解。②技术的有效使用③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教师获得成功。

(2)WISE课程

WISE提供2天到两周地项目课程。WISE项目有课程计划。这些计划由项目著作者提供.WISE课程库提供了关于生命、地球和物理科学主题的项目

一、WISE概况2.WISE概述一、WISE概况

2.WISE概述

(3)教师活动

①教师的角色②评估学生的进步③教师的培训(4)学生活动

①学生的探究过程②探究方式一、WISE概况2.WISE概述二、支架式知识整合理论框架

基本观点

SKIF(支架式的知识整合理论框架,ScaffoldedKnowledgeIntegrationFramework)强调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科学概念与个人相关的情境和问题之间的联结。SKIF将依托于WISE探究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加入到有趣的对模型的检验、修订和重新评价等学习活动之中来。

二、支架式知识整合理论框架基本观点2.主要构成部分(1)明确学习的新目标。

(2)使思维可视化。

(3)鼓励终身学习。

(4)提供社会支持

二、支架式知识整合理论框架

2.主要构成部分二、支架式知识整合理论框架三、WISE探究平台的基本结构

WISE主页(/)

三、WISE探究平台的基本结构WISE主页(http://四、WISE的学习项目

WISE主要支持三类学习项目:(1)理论比较;(2)论据探查;(3)设计。具体查阅:表7.3、表7.4、表7.5。

四、WISE的学习项目WISE主要支持三类学习项目五、WISE项目开发案例

项目案例:光能走多远

五、WISE项目开发案例项目案例:光能走多远六、WISE探究平台的功能

11.采用广泛的途径,寻求帮助学生在感知科学过程中提取各种信息的方法。22.预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认知和社会等维度具有如下功能:(1)在教学功能方面,网络需要具备使科学向纵深方向持续发展的潜力。(2)从认知层面,学生在网上航行和探索是需要脚手架的,他们也需要指引什么值得关注,什么最好忽略掉。(3)要使网络具备社会的有意义的体验,要求对课程和软件的精心设计。

六、WISE探究平台的功能11.采用广泛的途径,寻求帮助学七、WISE探究平台的思考

1.应当慎对网络在科学探究中的功能和作用2.应当慎对科学探究中的证据

七、WISE探究平台的思考1.应当慎对网络在科学探究中的功第七章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案例任课教师徐桂兰第七章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案例任课教师徐桂兰第一节语文“四结合”试验研究项目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是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1994年批准立项的重点科研项目。该项目由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王本中(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作为总课题组负责人。其主要目标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双主模式),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第一节语文“四结合”试验研究项目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一、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概述

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途径,把小学语文教育与计算机教育融为一体,做到“识字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应用”四者结合。一、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概述

语文“四结合”二、语文“四结合”的含义

“四结合”的内涵,分两个阶段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阶段要求是:“识字教学、查用字典、汉字编码、汉字打字”(即识字、查字、编码、打字),其中心是探索新型的语文识字教学模式,第二阶段的要求:是把“识字教学、编码打字、阅读理解、作文训练”其中心是在巩固与扩大第一阶段“四结合”识字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对“四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和作文教学模式作认真的探索。二、语文“四结合”的含义

“四结合”的内涵,分两个阶段有不1.“四结合”研究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2.“四结合”研究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它包括运用汉字编码技术(认知码)、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以促进教学的深化改革。该项目的研究强调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强调运用认知学习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外部刺激进行信息加工,发挥学生主体的参与作用.通过计算机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参与机会,为学生提供建构新知识的材料和途径。1.“四结合”研究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2.“四结合”研究以现代3.“四结合”研究以探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途径为目标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4.把语文教育与计算机教育融为一体探讨“识字教学”、“编码打字”、“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的教学模式为具体任务。3.“四结合”研究以探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途径为目标该三、语文“四结合”试验的实施步骤

开展该项目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组织、设计、试验、总结、推广等阶段。1.组织准备工作试验的组织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考察选择试验学校(2)组织成立子课题组(3)组织培训2.在一年级试验班中开展语文“四结合”教学试验3.在试验学校的其他年级学生中推广使用认知码4.组织专题研究三、语文“四结合”试验的实施步骤开展该项目研究,是四、语文“四结合”的教改目标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双主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1.小学生识字的双主教学模式2.小学生阅读的双主教学模式3.小学生低、中年级段作文的双主教学模式四、语文“四结合”的教改目标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五、语文“四结合”案例

1.《小燕子飞回来了》案例:《小》一课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小》一课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水平如图7.1所示。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如图7.2所示。五、语文“四结合”案例

图7.1《小》一课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水平分析

图7.1《小》一课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水平分析图7.2《小》一课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图7.2《小》一课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复习导入温故知新(2)自学生字感受新知(3)典型教学掌握新知(4)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现代教育技术实课件第二节“校校通”工程

为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成为必然要求。我国为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200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决定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第二节“校校通”工程为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

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背景

1.实施“校校通”工程是我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

2.实施“校校通”工程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基础

3.实施“校校通”工程为师资培训、职业培训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4.实施“校校通”工程是国家教委的对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背景

1.实施“校校通”工程是二、“校校通”工程的内容

1.“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

二、“校校通”工程的内容1.“校校通”工程的目标2.“校校通”工程的任务在东部地区县以上和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的中小学组织上网工程。在中西部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点,配备卫星地面接收站、电视机、VCD放映机和计算机等必要设备及基本的教学资源光盘,接收和使用优秀教学课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系列的优秀教学课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建设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

二、“校校通”工程的内容

2.“校校通”工程的任务二、“校校通”工程的内容3.“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工程的进度采取分步推进的方式,首批宜在教育信息化工作有一定基础的大中城市和县进行,具体实施的批次名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安排。在课程资源等软件上原则上采用征集、筛选和收购的办法,充分用好社会上现有的资源;需要重新开发的资源将采取招标竞争的方式建设。

二、“校校通”工程的内容

3.“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二、“校校通”工程的内容三、“校校通”工程分析

校园网概述校园网定义:一种为学校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管理活动服务的校园内局域网络环境,并且它是建构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之上并与因特网连接的。“校校通”实现在教育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三、“校校通”工程分析校园网概述“校校通”实现在教育领域实2.校园网建设的四要素(1)校园网络环境建设

(2)校园网维护与保障

(3)校园网资源建设

(4)校园网有效应用

三、“校校通”工程分析

2.校园网建设的四要素三、“校校通”工程分析四、“校校通”工程的发展状况和案例

“校校通”发展状况

(1)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

(3)在教学应用方面

(4)在管理和人员培训方面

四、“校校通”工程的发展状况和案例“校校通”发展状况四、“校校通”工程的发展状况和案例

2.具体案例——WebCL网络协作学习平台

2000年WEB的协作学习平台(Web-BasedCollaborativeLearning,以下简称WebCL)作为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立项,课题组正式开展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的研究开发工作。

四、“校校通”工程的发展状况和案例2.具体案例——Web现代教育技术实课件四、“校校通”工程的发展状况和案例

WebCL网络协作学习平台的功能体现:强大而又方便的任务和小组支持。

方便灵活的资源管理形式。多形式、多层次的交互支持。

强大的作业管理功能。

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

人性化的个人私有空间。

四、“校校通”工程的发展状况和案例WebCL网络协作学习平五、“校校通”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校校通”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校园网建设缺少总体规划和指导;在校园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硬件设备的投入、轻视课件建设和师资培训的现象,致使校园网使用率不高。还有一些校园网缺乏良好的管理与维护,造成建网后的维护费用和改造费用过高,学校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等等,

五、“校校通”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校校通”五、“校校通”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实施“校校通”工程需着重注意以下几点:教育部应是倡导者、规划者、组织者2.省市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统一部署3.各级学校应提高现有教育网络的使用效率4.“校校通”不应理解成“校校建”

5.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五、“校校通”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实施“校校通”工程六、“校校通”的发展前景

1.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会参与到校园网建设中来

2.校园网的建设将从资源、系统建设等方面整体考虑

3.因地制宜实施“校校通”工程

4.重点从建设校园网转为应用校园网

六、“校校通”的发展前景1.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会参与到校园第三节“Intel”未来教师教育计划随着国家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社会的人才观、教师观、质量观发生改变,对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而改善“Intel”未来教育培训模式,提高“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效能是促成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以教育的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此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第三节“Intel”未来教师教育计划随着国家科学发

一、“Intel”未来教育概述“Intel”未来教育项目是Intel公司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而设计的全球性教师培训项目,其目标是使一线学科教师将计算机的使用与学科教学密切结合,提高教学的基本技能,促进探究型学习。通过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Intel”未来教育概述“Intel”未来教育项1.“Intel”未来教育培训课程的基本内容

整个课程分为10个模块,共40小时课堂教学和20小时回家作业。这10个模块分别为:(1)课程概述,准备单元计划;(2)为单元计划查找资源;(3)创建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4)创建学生出版物;(5)准备教师支持材料;(6)创建学生网站;(7)建立单元计划支持材料;(8)整合单元计划;(9)评价单元计划;(10)建立单元实施方案;1.“Intel”未来教育培训课程的基本内容

这些模块贯穿着三条主线;一是信息技术的使用,主要利用微软的office套件(Word,IE,Powerpoint,Publisher)二是教学计划(教案)的设计。在第一模块就提供了一个教案模板,包括主题、所属学科、学生年级、教学目标、对应的课程标准、所需资源、学习过程、对特殊学生的教学调整、评价标准等。要求参训教师从这个模板出发,首先选定一个专题,随着教学进展逐步完善教案。三是评价工具的使用。该课程采用量规作为结构化定量评价工具,岁教学计划,学习资源,学员电子作品进行经常性评价。这些模块贯穿着三条主线;2.“Intel”未来教育项目培训的特点(1)基于任务和项目的自主学习(2)教师、辅导员作为促进者(3)鼓励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4)重视评价、反思2.“Intel”未来教育项目培训的特点(1)基于任务和项二、“Intel”未来教育的新理念

Intel”未来教育是一种全新理念的培训和学习方式,它从教学理念、备课理念、合作理念以及作业理念等四个方面体现了以“实用性”为目标,以活动为中心,以学员为本位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1.单元模块——教学新理念2.资料建库——备课新理念3.头脑风暴——合作新理念4.任务驱动——作业新理念二、“Intel”未来教育的新理念

Intel”未三、“Intel”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案例分析

1.“Intel”未来教育项目问题化教学的特征“Intel”未来教育项目包含着先进的技术手段、独特的学习形式和宏伟的教育目标,但究其本质还是教学的一种模式,它包含着问题的提出、问题的选择、问题的组织等这些教学的基本命题,为此“Intel”未来教育项目设计了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的三层框架问题来引领整个教学过程。三、“Intel”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案例分析1.“Intel2.《我是一只小小鸟》教案三层框架问题中内容问题即知识性问题;单元问题是一组有助于理解单元主题、帮助学生发现一般法则和规律、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构造的问题,和教师设计教案时定位较高的教学目标较相近;最令人困惑的是基本问题,下面我们以《我是一只小小鸟》为例来分析“Intel”未来教育项目问题化教学的特征,如表7-3所示。2.《我是一只小小鸟》教案3.《我是一只小小鸟》教案点评该教案是根据生物和地理国家课程标准设计的研究性课程。为期一年的小区鸟类观察让学生充分体验“观察——统计——分析——决策”的科学研究过程。教案从培养科学素养的着眼点出发,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学习了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知识技能,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反思能力。问题的设计和安排较合理,体现了“Intel”未来教育项目的问题设计原则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的指导。从学生作品的情况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教案的教学内容。在记录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基本问题有自己比较深刻的理解和反思。教案的问题设计体现了多学科整合,研究与反思相结合,符合初中学生乐于观察、实践的特点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的目的。3.《我是一只小小鸟》教案点评第四节美国WISE在线科学学习

WISE是美国加里佛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Marcia·C·Linn教授从1994年开始主持的“知识整合环境”(KnowledgeIntegrationEnvironment),简称KIE)研究计划的主要研究成果。WISE全称是Web-basedinquiryScienceEnviroment,可译为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环境。

第四节美国WISE在线科学学习WISE是美国加里一、WISE概况

KIE研究项目

KIE研究项目是在Marcia·C·Linn等人对当时网络学习工具及其应用的深刻反思和审视的基础上形成的。

KIE项目试图通过构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