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技术】水稻的新品种(四)_第1页
【农业种植技术】水稻的新品种(四)_第2页
【农业种植技术】水稻的新品种(四)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技术】水稻的新品种(四)

菲优多系1号1998年四川省审定。累计推广1000万亩。(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45~150天,比对照汕优63短2~3天,株高105~110厘米,穗层整齐,苗期长势旺,叶片中宽直立,株型紧凑。后期转色好,不早衰。穗平着粒136.5粒,结实率85~90%,千粒重30克左右,谷粒长宽比3.1:1。米质优,外观、加工品质好,抗性优于对照。(3)产量表现:该组合1994、1996年参加省优质米组区试,平均亩产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2%。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2.1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07%。(4)栽培要点:栽培宜中等偏上肥力,忌偏施氮肥。(5)适宜种植地区:该组合适宜四川及南方稻区作一季中稻或一季中稻加再生稻或双季晚稻种植。宜糯9311997年四川省审定。(2)特征特性:宜糯931全生育期141~i44天,比沱江糯5号早熟3天,株高105厘米,亩有效穗20万左右,穗平粒88粒,结实率92.8%,千粒重25.2克,株型紧凑,分蘖力强,苗期耐寒,后期转色好。直链淀粉含量l6%,胶稠度为94%,蛋白质含量6.78%。加工品质好;食味较佳,糯性较好,抗稻瘟病。(3)产量表现:参加省水稻区域试验,1994年平均亩产388.6公斤,比对照沱江糯5号增产4.48;1995年平均亩产84.13公斤,比沱扛糯5号增产3.9%.按照统一规定组织生产试验,亩产339.3~430公斤,平均亩产382.1公斤,比对照增产5.98%。(3)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在我省种植。糯优2号1999年四川省审定。(2)特征特性:全生育147天,比对照荆糯6号迟熟0.5天,株高115厘米,分蘖力中等,叶色浓绿,株型紧凑,叶缘紫红色,茎基部节间短,主茎总叶片数15片,穗长22.25厘米,着粒160粒/穗,结实率90.8%,后期转色好,谷粒长宽比2:1:千粒重29.6克,米粒乳白色不透明,含蛋白质8.5%,粗脂肪3。4%,直链淀粉2.04%,糊化温度历cc,胶稠度82mm,出糙率74.65。(3)产量表现:1995~1996年参加省区试两年平均产量480.3ks/亩,比对照荆糯6号增产5.7%,1997年在三个不同生态区生产试验亩产545.6公斤,比本地酒谷增产64.3%。比对照汕优63减产4.1%。(4)栽培要点:川西北宜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川东南3月下旬播种,亩播10kg为宜,秧龄45天左右,亩插2万穴,基本苗12-14万,有效穗13-14万,施肥宜重底早追后补,n、p、9配合施用。(5)适宜种植地区:稻瘟病轻病区和非病区种植。江优1511996年四川省审定。(2)特征特性:该组合属杂交稻中籼迟熟种,全生育期148.0天,比对照汕优63早熟0.7天,株高105.8厘米,株型较紧凑,繁茂性较好,穗层整齐,杆粗抗倒,每亩有效穗18万,穗乎着粒131.3粒,结实率87.43%,千粒重30。9克,长粒型。出糙率80.6%,精米率69.0%,整精米率34.7%,加工外观品质与对照相近,食味品质略低于对照。省区试抗稻瘟病性鉴定:叶瘟1~7级,颈瘟0~7级,抗性优于对照汕优63。(3)产量表现:1993、1994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37.2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43%。1995年省生产试验6个试点平均亩产596.9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82%,1994至1995年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