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影响及对策_第1页
浅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影响及对策_第2页
浅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影响及对策_第3页
浅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影响及对策_第4页
浅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影响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5浅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影响及对策摘要从2006年起人民币汇率出现破八的动向后,人民币经受着较大的升值的压力。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形成了强烈的预期。随着人民币升值期的到来,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减弱等问题将凸现出来,成为中国在升值期内保持出口持续增长的致命伤。为此,中国应该利用升值期的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应对人民币升值可能对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的实际情况和原因的分析说明其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的影响,最后提出对该行业发展的一些建议和预期。[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劳动密集型影响分析对策ABSTRACTSince2006RMBexchangeratemovementsappearafterthebreakeightyuanexperiencinggreaterappreciationpressure.China'srapideconomicgrowth,expandedtradesurplus,therapidincreaseofforeignexchangereserves,theinternationalcommunitytoformastrongRMBappreciation.WiththearrivalofRMBappreciation,China'sindustrialstructureunreasonable,labor-intensiveproductsofcomparativeadvantage,etcwillweakensalience,becomeChina'sriseinexportgrowthperiodmaintainfatal.Therefore,Chinashouldtakeadvantageoftheopportunities,periodofappreciationpressureintomotiveforce,acceleratetheadjustmentofindustrialstructureandindustrialupgrade,inresponsetoRMBappreciationislikelytoexportthenegativeeffects,andmaintainthesustainablegrowthofnationaleconomy.BasedontheactualsituationofRMBappreciationandanalyzingthecauseofitsexportstoChinalabor-intensiveindustries,andfinallyputsforwardtheimpactontheindustrydevelopmentofsomeSuggestionsandexpectations.[KeyWords]revaluationlobar-intensiveafteranalysiscountermeasures目录一、中国外汇管理的发展化(1)二、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出口关系的理论析(3)(一)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3)1.名义汇率(4)2.实际汇率(4)(二)实际汇率理论基础(4)(三)出口弹性分析(5)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的影响(6)(一)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的有利影响(7)1.改善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贸易条件(7)2.改变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生产和经营方式(7)3.有利于改善中国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关系(8)4.减少原材料的损耗(10)(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的不利影响(11)1.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造成一定冲击(11)2.增大就业压力(12)3.外资利用率下降(12)四、对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发展的建议(12)(一)政府政策方面(12)1.正确处理好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13)2.充分发挥静态比较优势的同时着力培育动态比较优势(14)3.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保持中国出口优势的必然选择(14)4.通过技术引进、专利保护制度发展创新应对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不利影响(15)5.积极推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16)6.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转换和提升产业结构,扩大对外贸易(17)(二)企业自身方面(17)实现产业升级,产业结构技术密集化(17)企业自身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18)自主创新,增加核心竞争能力(19)4.向客户转嫁成本或压低制造成本(20)5.出口企业可积极采用避险工具,规避汇率风险(20)参考文献(23)浅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影响及对策一、中国外汇管理的发展变化1979年以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逐渐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向市场管理过渡。到1993年前,已经基本建立健全了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外汇管理模式。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逐步完善外汇经营管理组织体系;二是实施了外汇管理条例及一系列实施细则;三是实行外汇上缴与留成制度,建立外汇调剂市场;四是对人民币汇率不断进行改革,市场化程度提高。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行了新一轮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奠定了基础。一是实现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逐步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三是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及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改革是继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针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形势需要,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我国汇率形成机制迈向市场化的又一重大改革。与此同时,结合新汇率制度的运行特点和市场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汇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新体制运行以来,人民币汇率小幅双向波动,市场弹性不断增强,保持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1996年底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目前正在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系列改革。在实践中我国资本账户下的大部分资本项目已有相当程度的开放。2005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089亿美元。2005年7月21日,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8.0702,比上年末升值2.56%。200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显示,当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8751亿美元,同比增长32.8%。200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808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35%。2007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2008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3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二、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出口关系的理论分析(一)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国际经济学理论认为,一国货币汇率变化对进出口的作用是本币升值,则外币相应贬值,以外币计价的出口商品售价因币值下降而提高,以本币计价的进口商品售价因币值上升而降低,从而减少出口量并增加进口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过多地关心名义汇率的变化,而忽视了实际汇率的变化。名义汇率是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是市场的货币相对价格指示器。实际汇率是“一国商品和劳务价格相对于另一国商品和劳务价格的一个概括性度量”(克鲁格曼,1998)。实际汇率是用于衡量货币实际购买力的,是将名义汇率中两国物价指数相对影响剔除后,两国货币实际价值的对比。就出口的实际情况看,实际汇率更能影响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国际上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近期的如黑尔基(Helkie)与胡柏(Hooper)(1998)的美国模型,马斯卡特利(Muscateli)和斯第芬森(stevenson)(1995)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出口估算模型。贝佑米(Beiyiemi)(1996)计算了亚太经济组织国际贸易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关系。但这些研究基本上是以全国某个行业为研究对象,同时,这些研究也没有涉及出口退税因素,从而有可能高估了名义和实际汇率的作用。

在国际贸易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将更多地受到实际汇率变化的影响,尤其是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与电子产品,而这方面的产品国际间替代型又较强。名义汇率在实际生活中,当人们提到两个国家之间的“汇率”时,一般指得是所谓名义汇率,名义汇率是指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由于每个国家通货的实际购买力是与各个国家的价格因素相关的,所以名义汇率并没有考虑到两个国家价格水平的情况。而当考虑到两个国家价格水平的因素时,就涉及到实际汇率这一概念。2.实际汇率实际汇率是用两国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进行调整后的汇率,公式为:eP*/P其中,e为直接标价法的名义汇率,即用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P*为以外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水平,P为以本币表示的本国商品价格水平。实际汇率反映了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从而反映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二)实际汇率理论基础实际汇率的理论基础是相对购买力平价(rPPP)。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即一国货币的对内升值必然伴随着对外升值,且幅度相等。反之亦然。若rPPP理论符合一价定律,实际汇率是本国可贸易品价格水平和非贸易品价格水平之比,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的偏差相对较小。因为当一价定律成立时,国与国之间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是一致的,本国贸易品价格就是国际贸易品价格,两国的实际汇率就可看作是本国可贸易品价格水平和非贸易品价格水平之比,实际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非贸易品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但在现实经济中,一价定律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实际汇率是在一个时期中撇除两国物价变动影响后的两国商品劳务的相对价格。

计算实际汇率,一般均使用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包括商品和劳务价格,商品作为可贸易商品。以公式表示,即:RE=Et•Pf/Pd其中,Et为当期t名义汇率,Pf为O-t期的外国物价缩减指数,Pd为本国物价缩减指数。根据这一公式,实际汇率实际上是反映相对购买力平价拟合度的一个指标,因为Et=RE•Pd/Pf,当RE等于EO时,名义汇率的变动相当于两国价格水平的变动,两国商品价格的实际水平不变。当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相偏离时,实际汇率是两国相对竞争力变动的指示器。当实际汇率相对于名义汇率下降时,实际汇率升值,表示本国商品的价格竞争力相对下降。出口弹性分析在汇率和外贸相关关系的研究上,弹性分析是研究汇率变化与贸易收支变动的主要分析方法,也是一国制定汇率和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实际汇率的波动之所以会影响出口的增减,关键在于其改变了一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出口随价格变动大小可以由出口的价格弹性来衡量。

根据供需价格理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该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用公式表示为:D(i)=F(Pi/P,Y)(21)其中D(i)为消费者对第1种商品的需求量,Pi/P衡量笫i种商品的相对价格。Y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对该种商品的购买量就会上升,如果该种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购买这种商品,而减少对其他商品的购买。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国际贸易中。甲国对乙国商品出口的需求水平取决于甲国国民的收入水平及乙国出口商品与甲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由此可得到乙出口商品的出口需求方程:EX=aO+a1Px/Pf+a2Yf,方程中Ex为乙国的出口额,Pxf,为出口商品的世界价格,用世界价格来代替乙国商品的价格是由于乙国的出口额逐年增加,但总体上仍然是世界产品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世界价格的制定者;甲国的商品价格水平由Pf表示;Yf则为甲国的收入水平。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的影响(一)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的有利影响1.改善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贸易条件中国正进入重化工业时代,对能源和大宗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大大加强,在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背景和美元贬值的背景下,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而出口成品,由于跨国公司生产基地的转移,国际价格大大降低。贸易条件恶化致使国内资源流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以减少资源的无效率的使用,转向向国际市场购买资源和原材料。这样可以使许多服装,纺织,玩具等企业在较高汇率下节约成本和提高利润,才能继续存活下去。而有些企业不能及时转变使得企业利润随着人民币升值而面临下降,甚至亏损、破产。2.改变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生产和经营方式。、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原本就已经是低利润率,低技术含量的行业,如果中国进出口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依靠廉价劳动力来弥补升值的损失,那么随着产品国际价格的提高,加上新兴国家的激烈竞争,将会大大削弱竞争力。那么中国该产业发展就会受到致命的打击。那么中国不仅无法成为“世界工厂”,连目前取得的良好的制造业发展态势也将出现衰退。制造业衰退的第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失业率上升,很可能引发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中国的出口25年以来从95亿美元增加到4000亿美元,但贸易结构任就是“一高一低”。“一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过高,占出口总值70%,其中纺织品与服装占出口23%。而且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降低,造成外贸出口“丰产不丰收”,即出口额增长引起出口效益下降。可见出口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赚了多少才是根本。“一低”是指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低,占32%,低于主要发达国家47%的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42%的水平。这种状况使得中国在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上,与处于同一出口产品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发生更激烈的竞争和贸易摩擦,将受到更多的反倾销指控。中国曾一年受到12起反倾销起诉,在WTO成员中排名第一位。美国商务部裁定中国电视机生产向美国倾销,四川长虹倾销幅度为45.87%,TCL和康佳分别为31.35%和27.94%,厦华为31.35%。那么在中国持续25年,依靠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实现出口导向战略,已难以为继。可见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力度.这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3.有利于改善中国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关系随着中国出口年均20%的超速增长,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迅猛增长,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与日俱增。尽管中国目前的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很低,但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2002年,中国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壁垒限制的企业由2000年的66%上升到71%,出口产品受限比例由25%上升到39%,造成的损失由111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加入WTO后,世贸组织成员纷纷加强了对华特别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立法工作。针对中国“入世”议定书发起的特别保障措施案,作为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新宠”已成为入世后中国贸易摩擦的新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贸易摩擦不仅来自发达国家,而且很多来自发展中国家。以反倾销为例,中国遭受国外反倾销行动最多的不是来自发达国家,而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根据WTO统计,1995-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数量为226起,占中国遭受反倾销立案总量的63.5%。如果说发达国家阻碍中国商品进入其本国市场,主要是迫于国内同类厂商的要求,保护其国内市场和所谓增加就业。那么,发展中国家则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第三国出口市场与中国的商品竞争。由于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结构相似而产生了“挤出效应”,这些国家为了把中国商品逐出市场,甚至能对中国产品裁定1105%的反倾销税率。中国商品贸易环境的险恶由此可见一斑。中国与贸易伙伴贸易摩擦加剧的原因,除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迅猛增长外,再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容量有限。从需求结构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需求日益减少,而劳动密集型产品供给弹性很大,增加供给容易,因此,很容易出现有限的需求,过剩的供给的情况。克莱(Clinle)认为,如果所有发展中国家都采纳出口导向政策,并且出口占GDP的比例都达到亚洲四小龙的水平,则发达国家将无法接受所有这些出口的总和。因此,出口导向政策对一个国家是成功的,但不可能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采取出口导向政策。第万(Diwan)和赫克曼(Hoekman)认为,中国的出口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是相互竞争的。尽管我们强调,中国经济增长和贸易自由化会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产生拉动效应,但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发展中国家更容易看到的是,中国出口急剧扩大带来的竞争效应。在有限的市场容量和日益激烈的恶性竞争下,要减少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简直是奢望。因此,与其我们和发展中国家去瓜分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带来的那点可怜的贸易利益,不如我们迅速地向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移。这样的话中国不仅可以借人民币升值的东风改善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贸易条件和改变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还可以改善中国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关系。因此,人民币适当升值,不仅有助于缓和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而且能够树立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4.减少原材料的损耗中国正进入重化工时期,典型特点是对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2008年最令人不安的并非通货膨胀,而是资源大量进口和能源消耗系数上升。基本资源不足、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经济增长方式浪费、进口不稳定不安全,构成资源危机四大内容。在主流经济学中资源危机并不存在,空气和水不属于稀缺资源所以没有价格。各国可依据相对比较利益进行资源的交换,这种理论以没有垄断和国家战略利益为前提。实际上维持资源进口需要强大国防力量,以为有外汇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未免天真。当我们计划建立石油储备时,国际油价已从28美元涨到40美元1桶。目前更已突破370美元1桶。在经济安全战略下考虑汇率问题,应该是在大量进口技术和资源时期果断升值,降低进口价格,控制奢侈品进口,集中外汇进口能源资源和高新技术。因此,显然人民币的升值有助于我们增强中国参与全球资源能源的竞争能力,有助于增加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发言权和价格决定权,有利于中国能源战略的实现。同时将地球上的稀缺的能源资源更多的进口储备起来,因为这些能源在以后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只有逐步升值的可能而没有下降的可能,因为目前这些传统能源资源是具有很大的不可再生性的。而且更可以减少国内能源储备的开采开发,留待以后更长远的合理利用。(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的不利影响1.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造成一定冲击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已经摆脱了低收入国家常有的特征,并经历了由出口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到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转化,就目前情况看,由于劳动力丰富这一基本国情决定的,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仍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技术密集型产品仍处于劣势。因此,在升值期内,中国是否能保持出口强势的关键性因素,就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否还能继续保持比较优势。然而人民币升值却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优势。在出口导向战略的指导下,通过压低人民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人民币汇率保持坚挺,使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优势消失,而人民币升值将进一步削弱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成本优势。此外,中国国内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而工资增长较快也将使单位产品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下降。2.增大了就业压力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和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因为中国出口产品的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必然会加大就业压力;外资企业则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之一,外资增长放缓,会使国内就业形势更为严峻。3.外资利用率下降中国是世界上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目前外资企业在中国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对促进技术进步、增加劳动就业、扩大出口,从而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后,一方面在中国境内完成投资所需金额增加,外商投资的成本升高,影响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使原来在境外完成投资所需的金额大大减少,对即将前来中国投资的外商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的投资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将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四、对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发展的建议(一)政府应采取的政策人民币汇率升值将使那些固守静态比较优势的企业更加难以生存,从而迫使企业尽快地参与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和高层次的国际分工中去。人民币升值作为国家政策,在推动中国加工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向更高的阶段的发展的过程中,将会加快比较优势动态转移过程,优化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作为政府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正确处理好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竞争优势较之比较优势的不同在于,前者着力说明了一国的企业为什么会成为竞争优胜者,而比较优势只是说明了具有要素成本优势的企业为什么成功;比较优势主要论证了国家间产业分工与产业互补的合理性,而竞争优势则主要论证国家间产业冲突和产业替代的因果关系;比较优势是静态的,而竞争优势理论是动态的。因为,竞争中没有“均衡”,竞争呈现的是一幅不断变化的图景:新产品、新的营销方式、新的生产加工以及全新的市场细分。但是,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又常常是不可分的,这表现在:第一,包含性。在对外关系中,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会同时存在,竞争优势并不能完全消除或替代比较优势。第二,互动性。一般来说,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也就是说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第三,协同性。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即如果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不能适应国际比较利益关系的变化而形成竞争优势,其原有的比较优势很难保持。对中国来说,重要的是在培育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完全抛弃原有的比较优势,而是应该把已有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2.充分发挥静态比较优势的同时着力培育动态比较优势仅靠传统比较优势难以实现中国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培育和强化动态比较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比较优势的完全否定。丰富的资源和较低的劳动成本,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科学的动态比较优势观就是要力争发挥自身之所长,而又善于将原来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的条件,将处于竞争中的被动保守态势转化为主动进攻的战略格局,从而为自身赢得发展的主动地位和良性循环态势。3.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保持中国出口优势的必然选择对于是否继续发展和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应实行跳跃式发展,全力投身于高新技术产业;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社会需要稳定,中国经济应以充分就业为首要的目标,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两种主张既有合理性,但又有些偏颇。尽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符合历史潮流,但产业结构的演变和中国经济发展史已经证明跳跃式的发展是不行的。产业结构政策应有现实性,也应有前瞻性,既考虑比较优势的静态状况,也应考虑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适时推进竞争优势战略。因此,尽管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静态比较优势正在减弱,但由于劳动力丰富这一基本国情的作用,所以,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存在。据世行估计,直到2020年中国的比较优势仍在于廉价劳动力,其他要素虽在总量上会获得很大提高,但从人均来说还处于落后状态,因而我们不能因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而否认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进口替代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况且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但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目的,必须是为实现中国外贸出口结构尽快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出口产品结构的转换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最终实现贸易结构的转换。4.通过技术引进、专利保护制度发展创新应对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不利影响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走到尽头,但是,中国要延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它的产业水平必须提高。那种粗放型的,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低价格和数量推动,产品加工程度低,附加价值小,质量低,缺少名牌,以低素质劳动力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导向必须改变。现阶段中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键,应当是如何利用新生的技术、知识、信息、制度诸要素改造传统要素,实现动、静态比较优势的有机结合,促进传统产业走向现代化。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升值有利于进口,我们应该利用升值期的有利条件,通过大量引进技术、自主技术创新,将高新技术,包括从国外引进后消化、吸收的技术与中国的劳动力结合,生产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时的比较优势就在于同是高技术产品,但在中国生产的成本更低,因而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第二,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利用专利保护制度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深加工、细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形成易被市场接受的,具有产品差异性的、创新性劳动密集型产品。所谓创新性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指在新式创意或专利技术指导下,可以简单或熟练劳动加工制作的新式产品(主要是消费品)——如有保健功能的鞋和服装、各种少儿益智玩具和老年玩具、新式体育健身器材、新式家庭用具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各种工艺品(装饰品等)。这时的比较优势就在于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中国企业生产的更具特色,因而具有非价格竞争优势。第三,优先选择并重点发展在国际上已拥有较强竞争力的运输及机械设备、机电制造等劳动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5.积极推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而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资本密集型产业初具竞争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其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水平不仅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且就现实的意义看还有利于我们在升值期内抵消升值给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一国进出口结构也是汇率是否对其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之一。日元升值最终没有造成出口的大幅下滑和进口的快速增长,都与日本的进出口商品构成有关。日本主要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商品,如汽车、半导体及其他电子元件、商用机械等;而进口商品半数以上是资源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如原油、纺织品、鱼及贝类、液化天然气、肉类等。这种进出口结构说明日本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能力来抵消汇率升值的负面影响。6.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转换和提升产业结构,扩大对外贸易汇率低估延迟了国内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拖延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步伐。而人民币升值将迫使企业走出国门,增加对外直接投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企业为了不断增强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竞争力,加速了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发展中国家,将美国保护程度较高的汽车等制造业向美国国内转移。结果在取得较好利润的同时,又转换和提升了产业结构,扩大了贸易量,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二)企业应采取的对策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只能在政策上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扶持,更多的要靠企业自身的发展与改变。1.实现产业升级,产业结构技术密集化无论如何,人民币不断升值已经成为定局,变压力为动力以实现外贸业更为健康发展才是当前大计。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单纯依靠出口导向战略是相当危险的,极易受外部冲击,从而使经济的持续发展无法保持,甚至发生逆转,为东亚经济危机提供了佐证。对外依存度是衡量一国经济受外部经济影响程度的一个指标,这一指标在不同国家,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一个适度的区间,并非越大越好。从外贸来看,外资企业进、出口已占中国外贸总额的一半以上,其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因此,适当调整外资政策,减轻对外资的依赖,从根本上还是要加强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确定优势产业,努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参照技术壁垒质量标准要求,了解产品进口国的最新技术标准、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以及制订新的技术标准和规则、争取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探索有利于各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企业自身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企业应转换经营机制,提高适应汇率浮动和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负面影响会大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但考虑到升值幅度比较小而且是渐进过程,即便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有充分调整的能力和时间,因此整体而言,负面影响完全可以大为减少。第一,适度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出口产品应该尽可能调高它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价格,数量可以减一些。如果企业的竞争对手是其他国家的商品,那么我们的企业可能不具有价格调整的优势,而是由买方来决定价格。但有些产品是有价格调整的空间的,特别是很多产品是在中国厂商之间的相互竞争,人民币汇率调整导致成本折合成外币有变化之后,对中国的出口商来讲,实际上大家都是等价的变化。在这种变化情况下,有可能使得定价机制发生有利于我们的变化。第二,实行“走出去”战略。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应该到境外建厂,开销售公司。实行国外接单、国内结汇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资产流失的风险。从目前情况来看,不仅境外工厂的经济效益好于境内工厂,更大的优势还在于以下两点:一是通过境外办厂,带动了国内原辅材料的出口;二是将配额产品的半成品拿到境外加工,不再受配额的限制。第三,采取灵活订单方式,规避风险。尽可能将已签约的大单改小单,长单改滚动小单,规避汇率可能再次上调的风险。第四,应用金融工具,强化信用保险机制。企业可以尝试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在签订的合同中附上免责风险条款等方式,力求尽可能保障自身利益,有效使用金融杠杆。企业要学会运用金融市场上的各种工具,如远期结售汇,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通过固定成本,锁定未来收益来保护自己。3.自主创新,增加核心竞争能力当今时代的特征决定了自主创新在构筑一国对外贸易的特殊作用。只有不断推进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性能,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开拓潜在的国际市场,从而推动外贸的发展。也只有不断推进自主创新,才能避免国外产业对本国产业的冲击。要通过科研开发、内部管理、产权制度改革、市场营销多种方式提升整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建设,确立新的信息优势。要有品牌意识,实现名牌战略,提高综合效益。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人才的培养和外汇知识的积累。4.向客户转嫁成本或压低制造成本和客户共同分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空间压缩的损失,是很多出口企业很自然能想到的避险方式,但是这要冒着客户流失的风险;对于纯外贸企业来说,还可以压低采购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上游产品供应商来说很可能选择不通过外贸企业,直接做自营出口5.出口企业可积极采用避险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第一,利用金融产品规避汇率风险。中国人民银行继1997年推出远期结售汇业务后,又于2005年8月推出了人民币货币掉期业务。企业若能合理地使用这些风险管理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规避汇率风险的。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各行均可经营1年期汇率保值产品,且产品可进行多次展期;同时,还要求商业银行开发1年期以上的远期汇率产品。随着我中国融创新,相信应对汇率波动的金融产品会越来越多。第二,通过信用管理规避汇率风险。无论采取信用证还是非信用证结算,均可采取缩短应收账款回收期的办法。通过银行“保理”和“福费”等产品将远期出口应收账款提前卖断,及时结汇。在中长期业务中,尽量采用“买方信贷”,少用“卖方信贷”。通过“买方信贷”方式,在项目启动阶段将应收账款提前收回,从而先行兑换成人民币。增加“贷外汇还外汇”的业务,不与汇率发生关系,从而直接避免了汇率波动的风险,减少损失发生,但也要考虑利息负担。第三,改善自身经营管理规避风险。灵活采用业务延后兑换付款,出口业务提前结汇兑换,注意进口业务和出口业务的币种搭配。增加出口贸易中美元以外的货币结算,特别是欧元、日元的贸易结算,可以减少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带来的损失。增加出口贸易中本币结算,以直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充分利用人民币信誉良好的态势,在周边国家和边贸中推广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方法。对于出口业务,除了提前结汇,还可采取收取预付款的办法;对于进口业务,尽可能延期买汇,拖延付款买汇时间,从而减少人民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