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国学家钱穆指出“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是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文中“优良的政治制度”定型于()A.西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参考答案:考点: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解答:分析题干材料,依据“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大一统,并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千年之久而不败,可知是中央集权制度,而中央集权制度定型于秦汉时期,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写道:“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文中的“原始动力”应是指A.师夷长技的爱国情怀 B.全盘西化的政治期望C.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D.各谋其利的阶级诉求参考答案:C3.在统一西南的过程中,清政府规定当地土司的子弟须入学习礼,还积极兴办义学,并专为义学设训导一职。清政府采取这些措施,旨在A.发展文化教育事业B.巩固移风易俗的成果C.推行汉族传统礼制D.达成绥服边地的目标参考答案:D【详解】从材料中的“清政府规定当地土司的子弟须入学习礼,还积极兴办义学,并专为义学设训导一职”等信息来看,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利于促进土司阶层对国家的认同,从而达成绥服边地的目标。故答案为D项。从材料主旨来看,“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从材料中的“在统一西南的过程中”来看,B、C项均是为“达成绥服边地的目标”服务的,巩固移风易俗的成果和推行汉族传统礼制不是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排除。4.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儒学家。下列关于他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B.他提出了“明天理,灭人欲”

C.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

D.他认为天理既是宇宙的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参考答案:C略5.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征韩侵华)前两个步骤中的重要环节。由于自身不具备相应的实力和资源,所以日本实行替代的策略来达到征朝侵华的目标,没有灭亡清政府。“替代的策略”在此时是指A.日本替代清政府在朝鲜的地位B.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作为赔偿C.清政府赔款两亿两白银和割让台湾等地D.清政府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参考答案:C从材料和史实来看,日本不能灭亡清政府,主要原因是实力不足。为此,日本通过发动甲午战争、掠夺中国巨额赔款的办法,壮大自身力量,以图来日实现“大陆政策”的目标,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已经初步实现,与题意不相符;B项表述错误,辽东半岛已被赎回。6.右图是某主题展览馆的标识,符合其展览主题的历史资料是A.法国1875年宪法文稿

B.《四月提纲》原件C.修建柏林墙的建筑图片D.《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副本参考答案:C7.《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B.红军长征的胜利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是指1927-1937年,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主要体现在“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打破了苏联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模式,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故C项正确。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即工农武装割据的具体表现,排除A。红军长征的胜利与“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不符,排除B。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与材料时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不符,排除D。点睛: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提到的“这种趋向”是什么,“中国化命运”又指什么?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8.“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这个“罗斯福法院”A.是罗斯福总统违反宪法的产物

B.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结果C.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虽违宪,但有利于实施罗斯福新政参考答案:C9.“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是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罗马法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

B.罗马法的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C.罗马法导致了自由市场的形成

D.罗马法维护了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影响,从材料“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可以看到罗马法的进步性,从材料“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可以看到罗马法的时代局限性,故选B。ABD项都是片面的对材料进行的分析,只说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10.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参考答案:C1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即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A.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和创新D.中国市场经济已经逐步确立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所以AB两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含义只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打破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而不是抛弃公有制和计划体制,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和创新,C项正确,但C项不符合题意;D项是在21世纪初逐步确立的。故选D项。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2.为了避免各家竟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水路运输费用)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B.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参考答案:A13.2005年1月15日,我国新建成的某陈列馆正式开馆,新馆建筑风格为青砖碧瓦的黔北民居式样。陈列馆内用了三组群雕手段艺术地渲染了人物和历史,它们分别是《惜别苏区》、《历史转折》、《出奇制胜》。该陈列馆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中共诞生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

D.三大战役胜利参考答案:C14.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邓小平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这篇讲话A.要求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B.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C.主张解决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问题 D.认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参考答案:C结合所学知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主要为了解决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问题,故选C;市场经济是在中共十四大提出,排除A,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排除D。15.《全球通史》记载:“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秦朝推行郡县制

B.拿破仑帝国对外扩张

C.元朝建立行省制

D.罗马帝国实行行省制参考答案:A16.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对五四运动的理解。“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即指的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所以答案选D。17.《资治通鉴》记载,西汉时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关贸易),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战争没有阻断民族间的经济交流B.匈奴接受了汉朝先进的生产方式C.经济交流符合双方人民的利益

D.匈奴对汉朝的物产有较大的需求参考答案:B18.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举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推举六名孝廉”可直接判断是汉朝推行的察举制,但材料中“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说明了察举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即重门第,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地方举荐制度,排除A、D;B是九品中正制,不合题意,故选C。【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19.1783年英国国王任命24岁的小皮特为首相,下院多数议员对国王“把国家委托给个小学生来管理"非常不满。面小皮特则要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结果获得新议会的支持,这开创了一个先例,即内阁失去了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并重新进行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A.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B.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C.国王拥有控制议会的权力D.责任内阁制完全形成参考答案:A内阁刚成立之时完全遵循首相,实行责任内阁制,对议会和首相负责。材料中说明当内阁受到议会不信任案时,可以解散议会,开创了首相解散议会的先例,这说明责任内阁制获得进一步发展,故A项正确;英国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故B项错误;国王是“统而不治”,没有实权,故C项错误;责任内阁制是1721年形成,材料中是发展,故D项错误。点睛:20.《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王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的信息包括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世袭制

④等级制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C21.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共和革命作为革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它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常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材料主要说明康有为

A.反对社会政治变革

B.主张恢复传统价值观

C.主张恢复君主专制政体

D.认同民主革命的价值观参考答案:B22.1781年后,新生美国的政治体制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此,1787年在赞城召开的制宪会议确立了

A.邦联体制

B.民主共和制

C.联邦体制

D.君主立宪制参考答案:C23.《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对“时代”理解正确的是A.造成了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C.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D.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最终确立参考答案:B24.著名学者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认为:“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着明显的偏向。”这种“偏向”主要表现在(

)A.提倡新道德,蔑视旧道德 B.提倡新文学,轻视旧文学C.对于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 D.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勇气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可知此应为新文化运动期间,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故本题应选C项;A、B两项符合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与题目中的信息“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不符,故排除;D项与新文化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史实不符,故排除。25.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只开放一个城市对外通商。这个城市是A.北京B.广州C.南京D.福州参考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只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因此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所学史实。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6.有人把公元前8-2世纪的中国、印度、希腊都称为“轴心时代”。其中下列最能定义希腊文明特点的是:A.荷马时代

B.古典时代

C.城邦时代

D.伯里克利时代参考答案:C27.“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成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A.直谏臣民的减少 B.专制统治的加强C.交通工具的发展 D.工艺美术的进步参考答案: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谤木”由供人民写谏言到成为“华饰屋之外表”,仅仅成为一种王权的象征,反映的是监督体制的缺失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故选B。A项说法错误,这一变化并并非因为直谏臣民的减少,而是君主权力的加强;CD项错误,都是对材料的字面理解。28.有学者指出: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作为世界的一个小部分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也是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A.重商主义盛行

B.世界市场形成C.殖民体系建立

D.自由贸易盛行参考答案:B材料反映出欧洲成为“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者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重商主义盛行于工业革命之前,不符合时间限制,A错误。欧洲与亚非拉落后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形成,B正确。殖民体系建立只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之一,不是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政策,D错误。29.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参考答案:D解析:议会掌握立法权,其通过制定法律来干涉王位的继承,从本质上来说明了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故正确答案为D。30.余秋雨先生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A.法国民主共和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C.美国总统共和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

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地理上,长江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从而对商品的分配和战争的进行都颇具影响。所以,一旦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了势力,就在中国内地有了优势,并且能自由、稳定地通过长江沟通海洋;而在长江地区的商业优势又会加强其他方面的有力地位。这些合在一起,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而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也会被更广泛地、均衡地扩散到全国。在长江流域丢下一颗种子,它会结出一百倍的果实,在其它地区也有三十倍的收获。

——摘编自美马汉《海权论》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以15-19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论证这一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马汉对“外部海上国家”的建议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4分)

(3)如何看待“外部海上国家……施加影响”给中国带来的“益处”?(4分)

参考答案:(14分)(1)观点:控制大海是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或答要加强海洋控制)。(2分)

论证:15-16世纪的西班牙(葡萄牙)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成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帝国;17世纪的荷兰商人在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批海外贸易垄断公司,执世界殖民贸易牛耳;18-19世纪的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七年战争等掌握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4分,每例均应包括控制大海、获得殖民利益2个要点)

(2)建议: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2分)

理由:长江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通过控制长江可以从政治上控制中国,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2分)

(3)中国:西方势力的深入,会引起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2分)但同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2分)略3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材料二

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材料三

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

——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4分)(2)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并分析90年代以来“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的原因。(7分)参考答案:(1)核心:遏制共产主义(苏联);谋求世界霸权。(2分)影响:两极格局(冷战格局)的出现。(2分)(2)变化:出现了多极化趋势。(1分)相同:维护美国霸权,维护国家利益。(1分)不同:杜鲁门——遏制;尼克松——制衡(均衡)。(2分)(3)表现:欧盟成立;中国的崛起;日本谋求政治大国。(3分)原因: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任答2点,共4分)3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他还曾说:“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万受害者赔偿6.24亿美元的养老金。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表示,“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对于德国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教育,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材料二、二战后,日本对侵略历史“不反省、不道歉、不谢罪”(“三不主义”),而且不断制造事端,篡改历史教书、参拜靖国神社、发表歪曲历史的言论……日本每年都要在广岛举行和平大会……日本著名学者藤原彰指出:“日本人十分缺少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的意识。”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国际地位尚低的亚洲受害国的多数国家,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最后只有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国接受了日本有限的赔偿……意大利政治家蒂齐亚诺?台尔察尼所著《日本人的自负与傲慢》一书中指出:“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于是就有人叫嚣说:承认侵略并向亚洲国家谢罪是“自虐”行为,妨碍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和在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领导作用”。——摘编自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三不主义”态度的成因。(8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态度:反省认罪;主动赔偿;道歉、请求宽恕;正视历史教育。(每点1分,共3分,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影响:促进了欧洲的和解与联合;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德国成为欧盟核心力量。(3分)(2)成因日本二战受害者意识强烈;美国庇护,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未彻底根除;亚洲国家没有严格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经济急剧膨胀使日本野心再度显露。(每点3分,共9分,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试题分析:战后德国和日本对二战的认识的不同。(1)第一小问态度依据材料一中“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等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可概括出促进了欧洲的和解与联合,还可以从德国的国际形象以及在欧盟内部的地位等角度进行分析。(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的“促进了欧洲的和解与联合”概括出日本二战受害者意识强烈;从材料二中“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等信息概括出美国庇护,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未彻底根除;从材料二中“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国际地位尚低的亚洲受害国的多数国家,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等信息概括出亚洲国家没有严格追究日本战争责任;从材料二中“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概括出经济急剧膨胀使日本野心再度显露。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教育大事记年代大事记1952年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保留少数文理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