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理期末自整理笔记_第1页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理期末自整理笔记_第2页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理期末自整理笔记_第3页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理期末自整理笔记_第4页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理期末自整理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打开视图-导航窗格就看到了。只适用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国地理期末考。学姐自整理,大部分没什么卵用,就是部分书上的东西+上课他讲的东西。错别字什么的手癌没办法,你萌自己改吧。考试题型大约30分的简答(6*5or5*6,他开心就好),两道约35分的论述题。前面30分年年不重样,大家随缘吧。论述题年年都类似,景观地域分异规律,和两个区的比较(比如东南区和东北区,一般就是最后两堂课他重点讲的区域)地表结构:1、地势西高东低,阶梯状展布:河流发源于第一二阶梯,自西向东奔流,沟通沿海内陆联系;急剧下降地段水力资源丰富;雨带与干流基本平行,增加河川径流年内分配的集中程度2、山地高原为主体,纵横交错的山系构成了巨地貌轮廓的基本骨架,控制着盆地、平原和丘陵空间分布的格式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几大山地类型:1、南北向山脉:中部,自北而南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及横断山等,把全国分成东西两部分,西为高山极高山,东为中山低山。对水汽西进不利。2、东西向山脉:北列天山、阴山(内蒙古高原边缘),中列自西向东昆仑山、秦岭(黄河与长江淮河之间的分水岭,南北方分界)、淮阳山,南列南岭(长江珠江分水岭,华中华南分界),西高东低,等距性,地理重要分界线。3、北西向山脉:位于西半壁,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西段,东段转为东西向。高峻严寒,现代冰川发育。4、北东向山脉:位于东部,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东列(北起长白山,经千山、鲁中低山丘陵到武夷山)、外列(台湾岛,山地2/3,玉山,台湾第一高峰,我国东部最高峰)西北干旱区绿洲成因:地表土状物和淡水,一定的光照和辐射条件四大高原:1青藏高原:南侧喜马拉雅山与北面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之间,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将中国分为三个环境区:①自成高寒区②西北干旱区,隔断水汽进入,造成东部沙尘暴来源,历史上黄土高原形成的物质来源③东部季风区,助长中国季风气候,夏季陆地热,吹海风,影响大气环流2内蒙古高原:北部内陆,半干旱气候,季节河流,流水作用弱,地势坦荡、坡度小,越往西植被覆盖率越小。高原形态表现明显,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3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以南与秦岭之间,地势起伏大,地表破碎,千沟万壑,森林覆盖率仅3%,古代城市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干寒条件下形成,干旱地区风化物物质来源(青藏高原隆起),冰期海平面下降,大陆性气候强,蒙古西伯利亚风更强,搬运旺盛,黄土层堆积。间冰期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性气候强,黄土冲刷侵蚀。4云贵高原:中国西南部,贵州全部,云南东,广西北,四川湖南湖北部分。贵州高原:1000m+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偏东风)大面积整层爬坡,云雾,冬季阴雨天。石灰岩分布,喀斯特地貌,地下河发达。地表破碎,地表径流发达,河流切割,三江并流。云南高原:2000m+冷空气爬不上,昆明冬季温暖,无阴雨,阿拉伯海的温暖气流。第四纪风化壳泛红色深,水热条件好,化学风化强烈,形成后抬升。四大盆地(构造断陷区):1柴达木盆地:四周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抱。最高,第三大盆地,气候干燥,盐湖盐沼,金属矿产,石油资源。日照长,光能资源丰足,农业单产高,少病虫害,畜牧业。2塔里木盆地:最大。内陆腹地,高山环抱,地形封闭,南高北低,气候极端干旱,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显著,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环盆地边缘,高山冰雪融水滋润,沃野绿洲,农业发达,人口集中。3准噶尔盆地: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东向西倾斜,西部山地不高,半封闭盆地,降水稍多,植被较密,主要为固定、半固定沙丘,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第二大盆地,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盆地南缘天山冰雪融水,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4四川盆地:四周山地环抱,盆地形态完整,盆地三分性:川东平行岭,川中方山丘陵,紫红色砂页岩相间分布,川西平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土壤肥沃,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天府之国。三大平原:1东北平原(最大)燕山以北,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松辽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沼泽荒地,调节区域气候黑土、矿藏,重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有自然条件支持最大商品粮基地,农业条件好近代遭受掠夺,一五计划实施地,建设形态有计划经济、苏联模式,首先发展重工业。80年代后开始落后2华北平原(第二大)南大别山北燕山,西太行山伏牛山,东山东丘陵与黄渤海,由黄、淮、海河冲击形成,地势低平,坡降很小,地上河与河间洼地相间分布。中生代末期,挤压拉张,小的分散的凹陷盆地下沉连接,形成油田,平原下仍有北东向山脉,地震基础。3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东西向分布,地势低平,湖泊密布,河渠稠密,水田连片。长江泥沙堆积形成,三峡水库南水北调,上游泥沙减少。丘陵:东部,第三级阶梯。1东南丘陵:雪峰山以东、长江以南,北东向中低山两侧,其间错落排列红岩盆地,绝对高度低,相对起伏小。降水充沛,流水搬运侵蚀强烈,农业多种经营条件好,生态修复能力强。江南丘陵: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厚层红色砂岩和砾岩两广丘陵:两广境内。西部石灰岩分布,喀斯特地貌浙闽丘陵:武夷山以东、浙闽两省境内。花岗岩、流纹岩长江以北:变质岩、花岗岩,地面破碎,海岸曲折,多港湾岛屿,暖温带水果2山东丘陵:山东半岛3辽东丘陵:辽东半岛多旋回大地构造:壳断裂(硅铝层断裂-花岗岩-酸性岩浆、硅镁层断裂-玄武岩-基性岩浆)岩石圈断裂(超基性岩浆)超岩石圈断裂(可达软流层,蛇绿岩套)稳定区——地台—(古)中国地台—中朝准地台(华北地台)最老,元古代中,中条运动塔里木地台,元古代末,扬子运动形成)扬子准地台,扬子运动形成活动区——地槽(原生、再生)地槽—褶皱区:1、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原生):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台以北,中亚—蒙古地槽的一部分。范围大,诸多大型山脉,阿尔泰地槽褶皱系、准噶尔系、天山系、内蒙古—大兴安岭系、吉林—黑龙江系(华力西运动)2、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与北邻的塔里木地台和中朝准地台,东南的扬子准地台以及西南的滇藏地槽褶皱区均以深断裂为界。秦岭系(印支运动)、西昆仑系、祁连系、东昆仑系(喜马拉雅运动)3、滇藏地槽褶皱区:昆仑深断裂以南,雅鲁藏布江深断裂以北,龙门山深断裂以西。北特提斯地槽的一部分4、喜马拉雅地槽褶皱区:雅鲁藏布江深断裂以南,苏莱曼系、喜马拉雅系、阿拉干系三个新生代弧形褶皱系5、华南褶皱系:扬子准地台以南,古生代加里东运动,南海是华南系形成后,第四纪拉张形成6、台湾褶皱系:太平洋岛弧地槽区的一部分,新生代隆起宏观上三大构造域:1、古亚洲构造域:古生代完成,天山—兴安,昆仑—秦岭构成中国陆地的中间主体部分,范围广,夹在俄罗斯与印度地台之间(太古代一体,古生代后,昆仑—秦岭重新活动)2、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滇藏,喜马拉雅西南地区,中生代末期滇藏形成陆地,新生代形成山地与高原3、滨太平洋构造域:华南,台湾古生代完成,后期南部张裂为海洋,新生代隆起三个重要固结时期:1中条运动:华北地台,最老2扬子运动:扬子,塔里木3华力西运动:使广大地槽转化成褶皱山系,海水退出,使欧亚大陆连成一片三个重要转折点:1兴凯运动(中寒武世):打碎古中国地台,与其他活动地台结合形成更大的古中国大陆2印支运动(中生代三叠纪):影响中国东部,新华夏构造,三隆三凹,与后来燕山运动影响地下岩浆运动(有色矿产),前期挤压、破裂、隆起,后期张裂,形成近海3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影响西南部,东部,现代地理环境的开始。青藏高原的隆起,隆起前是行星风系占统治第四纪以来地貌外营力的地域差异:1流水作用为主的东部季风湿润区,侵蚀、搬运、堆积2风力和干燥剥蚀为主的西北干旱区3冰缘和冰川作用占优势的青藏高原区冰川:海洋冰川:下缘海拔低,0摄氏度,水汽多—活动性强大陆冰川:海拔高,-10摄氏度,水汽少—活动性弱我国气候基本特征:1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变化,随季风进退,降水有明显季节性变化;2大陆性气候强,①影响范围广,位于西风带,冬低于同纬度,夏高于同纬度,年较差大气温年较差大的原因:陆地热敏性,海洋热惰性。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易升温,热传导能力小于海洋,只能分子传导,海水有一定透射能力,分散太阳能量②温度位相落后小(海洋大)原因:吸收一定热量后温度才会上升,太阳辐射→下垫面温度→大气温度③降水季节集中3气候类型多样;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地形崎岖,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4水热同期评价中国气候:亚热带光热水条件优越温带光热水组合优越种植制度具有多样性山区气候条件复杂,具有山区立体农业的分层布局冬季气温偏低灾害频繁发生我国气候形成要素:1太阳辐射:直接辐射Q散射辐射q反射(反射率α约0.3)辐射平衡R=(Q+q)(1-α)-F地面有效辐射F=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Q+q西部:南>北全国:西>东东部:北>南F西部:南>北全国:西>东东部:北>南2下垫面(海陆分布):海陆冷热源差异R+QA=-(LB+p)QA地表地下热量交换(可忽略不计)LB潜热交换p显热交换热源R+QA>0LB+p<0冷源R+QA<0LB+p>0海陆温度场差异海陆气压场差异夏天陆高海低海陆高空槽脊差异热,密度小,向上降压慢,冷,密度大,向上降压快所以暖脊冷槽中国大部位于西风带(从西欧登陆,移动变冷),使东亚冬季同纬度最冷,大部国土处于槽(东亚大槽)后,西北风,把冷空气吹向南边,寒潮。3青藏高原:面积大,高度高,中低纬(西风带与副高过渡带)冷暖气流与水汽交换屏障,焚风效应(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动力作用我国西南地区的西南低涡西风气流的分支、绕行,90°地形脊,脊前高压;孟加拉槽,槽前低压西风气流的爬越,涡度>0气旋,涡度<0反气旋。迎风侧高压脊;背风侧低压槽南北气流的屏障,腾冲—酒泉,汕头—北京,改变水汽(及热量)分布,对东部季风的加强作用,对气流的挤压热力作用热源:下垫面输送热量给大气or大气柱内有净能量收入冬季青藏高原面冷高压:冷高压下沉运动加强了蒙古高压,高原反气旋式环流加强了东侧上空的冬季风夏季青藏高原面热低压:拔风效应加强印度热低压,高原气旋式环流加强了东侧上空的夏季风夏季对流层高层的青藏高压:盛夏期间,中心位置在青藏高原上空,特大尺度的对流层高层高压,深厚系统,越高越强形成原因:动力原因:青藏高原上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显热交换热力原因:对流性不稳定气层,潜热加热对环流与气候的影响:东:形成垂直环流圈西:与地中海气候形成有关南:南半球太平洋、印度洋,支持西南季风北:高空气流下沉,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落在新疆地区,使降雨机制被抑制西部型:100°E洪涝,高压偏西,中层副高偏东,西风槽南开东部型:中层副高西进,干旱冬季大气环流:1活动中心:蒙古高压: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高纬大陆大迅速冷却;高空脊前槽后;青藏冷高压的作用。阿留申低压:中心:海上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海洋的热源作用;东亚大槽前的位置;西风翻越青藏高原的效应2气团、季风极地大陆气团,冬季风的来源,低温干燥3平均经向垂直环流:40°以南能量盈余,以北能量亏损,中低纬能量交换,中高纬大型涡旋4冬季环流的节律与天气:季风潮与季风中断,影响热带蒙雨(克拉香天气):连续小雨,华南、南海中北、越南红河三角洲寒潮:源地,北极地区冷空气,经过西伯利亚中部;路径,中西东路;环流形势,小槽发展型、横槽转竖型、纬向型锋面与气旋:寒潮冷锋华南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蒙古气旋、东北低压(降温、大风)江淮气旋、东海气旋(降水)夏季大气环流:1活动中心:大陆热低压:中心:印度西面,可覆盖中国全部形成原因:欧亚大陆热中心;热赤道(ITCZ)北移;青藏高原作用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形成原因:行星气压带北移,海上加强对我国天气影响:雨带、梅雨、伏旱、台风路径2气团、季风东南季风Tm西南季风Em南季风、西南季风北方冷空气(变性Pc3平均经向垂直环流圈:哈德莱环流:海洋上(南上升,北下沉反哈德莱环流:陆地上(北陆比南海热,所以反过来,反哈德莱环流的地面支与西南季风叠加,雨季4夏季环流的节律与天气:副高、锋面雨带、夏季风进退与雨季:4月底华南前汛期5月底6月初青藏高原“热源”,副高第一次北跳,冬西风变东风,江南雨带开始6月中7月初长江中下游雨带(梅雨),华南晴热干旱7月中下旬副高第二次北跳,雨带继续北移,到黄河流域(梅雨结束,伏旱)7月下8月中副高第三次北跳,雨带移到淮河流域,东北南部,副高南部东风,南方二次雨带8月下10月上雨带退出,副高南移梅雨:初夏江淮地区降水充沛,相对湿度大,云量多,地面风力弱的连阴雨行星风带显著北移,太平洋副高北移到20°N附近,大陆低气压区加强,且青藏热低压形成。西南季风加强,但中纬度冷空气仍常常南下,锋面发生波动形成江淮气旋,造成江淮地区的降雨台风:赤道无地转偏向力,高纬海水不够热,所以台风是形成于低纬海洋的热带气旋(7-9月),高温低压中心,逆时针旋转西行路径、转向路径春秋季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转换季节近地面层冬夏大气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对流层中高层行星环流的季节交替秋季转换过程的特征上下层的转换在时间上的不一致,高空转换落后于地面春季流场和地面活动中心南面不断加强,北面逐渐退出,越往高层,越接近冬季环流形成春雨秋季流场和地面活动中心北方迅速增强,转换速度快(4个活动中心并存)秋季若干天气现象长江中下游秋高气爽华西秋雨(南暖气流北上,北冷空气南下,青藏高原“热源”)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立春2.4立夏5.5立秋8.8立冬11.8阴历1-34-67-910-12阳历3-56-89-1112-2温度1022°C气温:影响气温因素:太阳辐射和地理纬度地形(山的两侧气温梯度大,山脉是热量传输障碍;高原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盆地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全国在一个西伯利亚高压下;南北有差别;气温既有纬度地带性,也有非纬度地带性1.5°C/°夏全国普遍高温,全国广大地区都在20-28°C0.2°C/°半岛等地区不是7月最热,而是8月,海洋性气候西南地区5、6月最热,雨季来临前,西南季风爆发前春大陆性气候,热敏性,增温迅速,北方大于南方,内陆大于沿海(陆地等温线北凸,脊;海洋等温线南凸,槽)0.6°C/°秋季节转换比春季快,海高于陆。海等温线,脊;陆等温线,槽降水:1地区分布不平衡,东南→西北减少(纬度地带性湿润地区>1600mm东南、华南沿海800-1600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经度地带性半湿润地区400-800半干旱地区200-400牧业干旱地区<200干燥度=蒸发量/降水量<1湿润;1-1.25半湿润;1.25-4半干旱;>4干旱山地影响2季节分配不均降水的季节分配和雨型关系密切。冬季:10%以下,西北20%【2月南北气流交汇南岭稳定降水的准静止锋春季:东北华北10%(春旱,升温快),江南45%【3-4月准静止锋跃迁江南丘陵,波及长江中下游,春季连绵阴雨)夏季:华北东北,60%以上,青藏80%,江南40%(原因:伏旱、春雨)【6月中准静止锋迅速移至长江中下游平原,梅雨;7月中,封面跃进到淮河平原和鄂西北山地,短期阴雨,此后雨带移到北方,过境锋性质,北方夏末秋初雨季,江南副高,东南沿海台风、降水,江南丘陵伏旱。秋季:华西秋雨30%,西南季风撤退晚3年际间的不稳定年降水变率东南小,西北大,年降水差的影响因素:台风、环流不稳定性旱涝问题:季节性、区域性先旱后涝:华北(春旱夏涝),黄河,淮河,海河先涝后旱:南方南涝北旱陆地水:分布:外流流域64%:太平洋水系89%:黑龙江南海澜沧江印度洋水系西南地区怒江、雅鲁藏布江、青藏高原上北冰洋水系内陆流域36%:内蒙古区:降水少,坡度不大,地势坦荡,地表径流量不大,短。鄂尔多斯高原渗漏,就地形成内陆水系甘新区:比内蒙古干,降水量更少,处于西部,造山运动很强,地势起伏很大,容易形成山区发源的很长的河流柴达木区:从盆地周边发源,流向中心,短小,海拔高,高寒,蒸发弱,沼泽盐湖藏北区:蒸发弱,喜马拉雅运动,两组不同方向的地应力,形成棋盘状凹陷,湖泊星罗棋布,以它们为汇聚中心,形成许多中小河流地表径流形成的地理因素:东南→西北减少,程度比降水厉害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补给1气候降水东南季风西南季风蒸发量东南向西北递减蒸发力与空气干燥程度(饱和水汽压-实际水汽压)有关东南向西北递增蒸发(径流)地带2下垫面地形:直接影响(改变分配):坡度大,流速大,来不及蒸发下渗,裸露不易蓄水间接影响(增加水分):山区对流比平原强,对流雨,气团被抬升,锋面雨其他:山的不同部位,上面径流形成带,中部径流转运带,下部径流散失带黄河上游水很多,中游没有支流汇合,减水区,气候原因;近山峡谷,水增加;华北平原无支流,地上河土壤、地质土壤颗粒较细,渗漏作用较弱,降水易形成地表径流山地岩石裸露,易形成径流岩溶地区(西南地区)流到地下,地表径流减少植被北方干旱地区若有森林,蒸发量增加南方风速减少,湿度增加,气温增加,蒸发量减少人类活动修建水库、引水灌溉、植树造林、坡地改梯田、旱地改水田、浅耕变深耕、工业、城市、人畜用水地表径流时空分布:1地区分布不平衡年平均降水量R(年径流深y)丰水带:R>1600mm,y>900mm,东南沿海,闽粤台,江西湖南的山地,广西南,云南南,西藏东南。耕作地多水带:R>800mm,y>200mm,长江以南其他地区。耕作地过渡带:R>400mm,y>50mm,耕作地少水带:R>200mm,y>10mm,西藏西部,甘肃,新疆,内蒙古,宁夏部分地区。草原广泛分布,畜牧业缺水带:R<00mm,y<10mm,内蒙古西部,三大盆地,甘肃北部(河西走廊以北)2季节分配不均黄河,夏秋70-80%,冬春20-30%夏季:华北西北,60-70%,南方40%冬季:北方<5%,南方<10%春季:华北春旱6-8%,西南10%(5月下旬才进入雨季,青藏高原变热源,温度梯度由北向南),江南40%,东北20-25%(冬天冰解冻)秋季:大部分20-30%,江南秋旱10-15%,西南35-40%按河流降水补给条件,全国河川年径流季节分配的三种类型:秦岭以南,雨水补给,受降水季节分配影响,夏汛明显,因流域调节作用,河流多水季节比多雨滞后一个月东北,华北部分地区,黄河上游,西北一些河流,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双峰型,春汛水量不大,多数河流5%,少数>10%西北内陆区的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及青藏高原部分河流,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径流变化与气温密切相关,春汛夏汛除北方少数由暴雨形成的季节性河流,几乎所有河流有一定地下水补给3年际间的不稳定极值比、变差系数、韵律(和太阳活动周期有关,连续少水期长于连续多水期)河流泥沙特征:含沙量高原因:山地面积广,地势起伏大,易水土流失;降雨季节集中性大,雨期冲刷强;人类活动强度大,历史长,人多,土地受到压力大,对植被破坏大。地下水补给河流,及地表植被好的,含沙量小我国主要河流输沙量都大影响:黄河地上河。长江出了宜昌,河道九曲,水流缓慢。影响利工程效率,缩短寿命长江:流域范围:亚热带91-122°E,支流南北伸长,6000km长上游(河源-宜昌):(虎跳峡)河床被束缚在峡谷之间,两岸岩性不同长江第一湾110°石鼓镇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西起四川省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中游(宜昌-湖口):地势低洼,湖泊众多(牛轭湖),河床弯曲,比降下降,不利排洪,防洪压力较大下游(湖口-长江口):江阔水深,水流较缓,沙洲年径流量占全国河流34%,水量丰富;流量变化相对平衡;入海水量大,含沙量相对较小;来沙主要在上游,淤积在中游,湖泊变浅水力资源:河源到河口落差6000+m水运资源:支流众多,水量充沛,终年不冻,四季可通航水量资源洪水历史:频率增加洪水组成:雨带推移,各地暴雨时间有先有后1998特大洪水原因:盲目围湖造田,江汉平原湖泊减少,自然调水面积大量缩小,大量来水收束到河槽中,抬高长江干流水位土地不合理利用,大面积水土流失,水库、湖泊河床淤积,水位抬高黄河:流经三大阶梯上游(青藏高原到河口镇):水能资源集中,第一阶梯到第二阶梯过渡中游(河口镇到孟津):由北向南,“几”字型,长度是上游1/3,东:山西,东:陕西,中:晋陕峡谷。下游(孟津到入海口):往东、东北,无支流水力枢纽:干流。采煤大量地表径流流失,且产生污染进入黄河洪水历史:上游:兰州以上,夏季降水中游:夏季风影响+河流支流相遇,洛河、泾河、渭河若同时到达干流,则洪下游:主要防范,自然决口,上游凌汛、春汛,起源:兰州(一阶)兰州-龙门(二阶)龙门以下(三阶)南水北调:四横三纵:长江、黄河、淮河、海河与东线、中线、西线需求分析:西北地区径流资源:36%面积4%径流量,内流区域,新疆可耕荒地2.3亿亩,资源性缺水黄淮海地区径流资源:广东人多,河南人多经济重镇,华北地下水利用率90%以上,含水层漏斗形,已被开发完全,潜力小。越北越缺水,降水条件越不利,降水变化率越大线路:西线工程(研究论证阶段):工程设想:三条河(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效益分析:发电、开发大西北、冲沙减淤、航运(通航里程改善)、工业居民用水。可行性分析:地广人稀,盐碱化和移民不用担心;但永久冻土层难办中线工程:黄淮海西部工程设想:丹江口水库进一步扩大,坝提高,向北取水,沿伏牛山东部,沿京广铁路西侧送到北京(自流送水,到黄淮海平原后顺坡而下)可行性分析:高水高用,无现成河道,需新开河道,土石工程量很大东线工程:问题由来:大旱扬州附近长江引水解决华北平原东部工程设想:扬州附近建大型抽水站,向北逐级提取(地势逐渐上升,抽一段自流一段)效益分析:改善京杭大运河通航能力,为沿线大宗物资运输(煤炭石油)提供能力可行性分析:河道开挖工程量比中线小很多,大运河+与大运河平行的河道+东部湖泊南水北调影响:水价超过海水淡化成本;环境污染问题超出想象;移民影响持续水量输出区自然环境:主要影响枯水期,河床冲刷作用减弱,影响河床形态中线取水的丹江口水库,长江和汉水的河段,加大大坝高程,地震频繁,地质灾害可能性增加东线长江下游,海潮顶托明显增加,水质恶化,上游来水减少,河口水动力条件改变,堆积减弱,海流冲刷影响加大对输水通过区:输水环境效应:化学污染、传播疾病渗水环境效应:使沿线地区地下水位抬高,到北方会次生盐碱化阻水环境效应:河流产生阻水作用,抬高了原有河流的水位,阻止地下水流动,地下水回流区和自流区盐碱化、沼泽化蓄水环境效应:东线,大渡河与一系列湖泊连通,使这些湖泊需水量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土壤次生盐碱化、沼泽化。对输入区:中线、南线次生盐碱化(农业灌溉方式改变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漫灌带来的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碱化问题海域:淡水供应依赖海洋,海水-蒸发-陆地上空-降水-地表径流冷洋流-大气层结稳定-沿海有沙漠、秘鲁厄尔尼诺:海水温度变0.5-1°C,环流改变,南美西岸,涝,澳大利亚东岸,旱1海域:渤海:8万km2,面积最小,三面为陆地包围,内海,浅海。坡度平缓,地势从三个海湾向中央盆地及渤海海峡方向倾斜。北:辽东湾,南:莱州湾,东:渤海海峡,西:渤海湾,中:中央盆地第四纪燕山运动,拉张力把北山东半岛、南山东半岛分开,海水涌入。黄海:38万km2,位于大陆架,半封闭浅海,山东半岛东端成山角与朝鲜半岛长山串连线,可将黄海分为北、南两部分,海底地形开阔平缓,地势从大陆架向东南倾斜。北、西中国大陆,西北为渤海,东为朝鲜半岛,东南通过济州海峡、朝鲜海峡与日本海相通,南与东海相连。水文特征很大程度受大陆影响,特别是西部水文、盐度、海流状况有明显季节性变化。东海:77万km2,大部位于陆架区,大陆架由海岸向东南缓缓倾向,水下三角洲古河道保存完好,坡度较大。中国大陆和台湾岛、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围绕的边缘海,东北部通过对马海峡与日本海相通,西南部通过台湾海峡与南海相连。南海:350万km2,由周边向中心有较大坡降的菱形海盆,周围大陆架以西北、西南最宽,东西两侧较窄,大陆架以下为阶梯状大陆坡,坡麓分布有深的海沟、海槽,向下为中央盆地。北临中国大陆和台湾岛,南接大巽他群岛,东邻菲律宾群岛,西为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东与太平洋相通,南与爪哇海相接,西南与安达曼海、印度洋相接。台湾岛以东太平洋海区:菲律宾海盆北部。西太平洋新期构造活动带,火山、地震。2国际海洋法中的海域内水:领海基线以内的水,与陆地国土一样,排他性领海:陆地领土12海里,领海基线:自然基线、直线基线毗连区:24海里专属经济区:200海里——领空,可和其他国家发生重叠公海:>200海里,全人类所有,不包括海床,不可随意开发国际海底区域近海的形成与演化:从南到北依次形成。渤海第四纪最晚,东北、西南张力,海水涌入。黄海、东海新生代第三纪,北东走向的隆脊构架,和邻近大陆性质相同。南海中生代末期下降,断裂、拉张,新生代形成(最早)海地地貌:1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东海2/3在大陆架,南海1/2以上,台湾岛以东大陆架最窄,最宽处仅十几公里发育的有利条件近海丰富物质来源;(大致北东向)水下隆脊所围限的盆地地形胶辽隆起,渤海浙闽-朝鲜半岛台湾-海南岛2大陆坡:东海、台湾以东海域、南海东部的陡窄的阶梯状大陆坡与海槽、海沟相伴存在。3海槽与陆缘海盆:东海、南海分布,东海的冲绳海槽北东—南西向海岸:1基岩海岸:岸线曲折,岬湾相间,发展深水良港,建立航运中心。杭州湾。2平原海岸:地势平坦,岸线平直,缺乏天然港湾,不适合大型港口。冲淤变化相当快,岸线不稳定。三角洲海岸:同大河联系,使河口向海推进,陆地增长的区域,三角洲得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淤泥质海岸:黄河等携带大量沙粒泥沙(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苏北平原砂砾质海岸:颗粒较粗,近海岸发育的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海浪作用强,物质疏松(台湾的海岸3生物海岸热带、亚热带红树林海岸:200+m高大乔木灌木,河口港湾附近,拦截泥沙,迟缓海洋波浪甚至海啸,护岸珊瑚礁海岸:北回归线以南。澎湖列岛、海南岛、雷州半岛、南海诸岛岛屿:1大陆岛:与大陆相连后,因地壳运动,海水上升,海水侵蚀,动植物与附近大陆相似。90%集中在浙江(最多)、福建、广东、海南,海里基岩多,占全国陆地面积0.8%,台湾岛>海南岛。2冲积岛:河口海岸区域,顶面平坦低平,四周受到波浪作用形成沙地,由河流挟带泥沙长年堆积而成,沙和黏土碎屑物质组成,形状大小多变,形成消亡迅速(崇明岛)。3海洋岛:火山岛:台湾岛附近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成珊瑚岛:澎湖列岛面积小,热带海域,骸骨构成,地势低,下部往往是火山海洋水文:1海水温度:受太阳辐射(最重要)、洋流、大陆影响渤海12°C,黄海16,东海22,南海26以上,年均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加,年较差自北而南逐渐减小。等温线同海岸线平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对渔场、通航影响。温度梯度冬季>夏季。东海东部深水区终年黑潮影响。2海水盐度:海水的化学性质,划分水团取决于入海河川径流量的大小、海流的性质和强弱、蒸发量和降水量,夏季偏低,冬季偏高,表层低下层高,近海比外海低渤海千分之30(内海盐度低),黄海31(混合水团,沿岸到外海,与海岸线平行),东海33-34(黑潮、长江水流),南海34以上(太平洋高盐,分布均匀,海水进入南海东夏通道不同,冬东北→西南,夏西南→东北),自北而南逐渐增加影响渔场、海滨消长、海洋内化学过程3海流:海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非周期性运动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外来:(沃克环流、)黑潮暖流(高温、高盐,海水带到近海,渔场变动,气象变化,渤海湾冬季借不借冰,与冬季温度、洋流强弱有关内生:沿岸流、季风漂流4水团:海洋内规模宏大,物化性质基本一致,与周围还睡存在明显差异大水体表层水团受区域气候影响大,表层水团下沉影响下面大水团①外海水团:中国近海水团受海流影响。东海(黑潮主干区和几个主要分支)南海(太平洋水团进入黄海后形成)②沿岸水团:受河川径流影响。渤海、黄海西部、东海、南海、北部湾沿岸水(汛期范围扩张)③混合水团:5潮汐:主要由太平洋传入的潮波引起的振动(主)和日月引潮力形成的独立潮合成的全日潮:半月内连续1/2时间内,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一次低潮半日潮:太阴日2高潮2低潮,潮高相同,涨落潮时间相同混合潮(不正规半日潮、不正规全日潮)东海西部,黄海大部,半日潮;东海东半部,黄海成山角,渤海大部,不规则半日潮南海大部,不规则全日潮潮差:外海小,近海大,湾顶最大,东海(杭州湾)最大,渤海黄海次之,南海最小土壤:1成土因素:地形:本身影响气候,又影响着水热条件的再分配,进而影响土壤的机械组成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分异过程气候:最主要因素,水热条件状况直接影响各种成土过程。成土类型的终极与区域气候一致。物理风化。化学风化: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脱盐基、脱硅、富铝化)。母质:土壤质地与母质类型密切相关,不同物质组成对土壤的养分含量、胶体性质、土层厚度、机械组成等有直接影响生物:土壤有机质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植物大作用最为重要,植被类型与有机质积累过程密切相关,不同植被类型进行的生物循环过程有明显差异,对土壤层和土壤肥力形成作用也不同。时间:①②③④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随时间变化不断变化,因此土壤是一个经历着不断变化的自然实体,形成过程相当缓慢人类因素:生产活动,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2成土过程:有机质积累过程:发生在温带、暖温带和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半干旱生物气候条件下的成土过程。每年进入土壤中的植物质形成的腐殖质量超过土壤中腐殖质每年的自然损耗量。东北地区森林向草原过渡的森林草原,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少,有机质得以积累→肥力好粘化过程:(越往东南土壤粘粒越多,风化作用强、土壤颗粒细)粘粒形成过程:(风化就地积累,形成一个粘化的土层)残积粘化粘粒沉淀过程:(粘粒由上部土层向下悬迁和淀积,在土壤剖面中形成粘化层)淀积粘化富铝化过程:(越往东南富铝化越强)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的风化,在高温多雨情况下,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流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土壤盐渍化过程:地下水含盐,水位上涨通过土壤中的毛管渗入地表,地表水分被蒸发后,留下盐分,日积月累洼地、东部沿海地区土壤盐分高次生盐渍化:南水北调北方地下水位上升,到达毛细管力作用范围土壤淋溶淀积作用:土壤层次分化的主要机制之一土壤中的细小颗粒和溶质随着水分向下运动,在某一层沉积下来。淋溶作用可以彻底冲刷掉土层中的易溶矿质元素,不易溶元素则悬积造成土壤层次分化。土壤风蚀过程: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干旱,物理风化强。三种沙砾运动:平移(>2mm砾石)、跃移(0.2-2mm沙砾)、悬移(<0.2mm沙、粉沙)土壤钙化过程: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积累过程。土壤淋溶作用较弱,为季节性淋溶,易溶性盐类大部分淋失。土壤表层残存的钙和植物体分解释放的钙,在雨季以重碳酸钙的形态向下移动,随着条件的改变,在剖面中下部以碳酸钙的形式淀积,形成钙积层。白色硬层。钙积层位置取决于雨水多少,雨多,较深处,雨少,近地面。3土壤分布规律土壤分布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水分条件,并与气候、生物带的地理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受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影响,存在着土壤的水平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地带分异规律,垂直与水平复合式分布规律等水平地带分异规律:我国东部沿海地带是季风湿润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温度和降水都是由高纬向低纬递增,土壤带基本随着纬度变化,表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风化壳:碎屑状风化壳:岩石风化的最初形态,保持原始母岩性质,5000m以上(贺兰山以西),物理风化含盐风化壳:广泛分布在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内蒙古等漠境地区,远离海洋,干旱。粗,分层少。(碱性。碳酸盐风化壳:形成草原土壤。细,有机质增多,分层明显。(中性。硅铝风化壳:东部雨量丰沛地区,主要在东北,碳酸盐风化壳中钙被淋溶富铝风化壳:东部南部水热条件好,风化壳中物质交移强烈。云贵高原红色土壤受第四纪构造运动抬升,不是现在风化,而是历史红色风化壳,剖面很深。(酸性强②-⑤粘化过程深化,化学变化增多,盐基饱和度降低,硅铝率降低,水平地带分布模式:纬度地带性,温度差异,同为森林地带土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秦岭淮河)-棕壤-暗棕壤-漂灰土中温带经度地带性秦岭淮河以北:暗棕壤-黑土-黑灰(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暖温带经度地带性秦岭淮河以北:棕壤-褐土-黑垆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土纲:*富铝土纲: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分布在我国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热带的森林土壤,包括热带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淋溶土纲: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漂灰土(强酸钙)*半淋溶土纲:褐土[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半湿润区,比森林土水热条件差一点,山东半岛棕壤的两面,同淋溶土纲相比有比较强的碱性]、绵土、黒垆土[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土壤,黄土是风化壳,剖面不清晰,很厚,肥力不高]、塿土[由于农业耕作而熟化了的土,广泛分布在黄土高原,上层颜色深黑色,下层浅褐色]。位于淋溶土纲西部,均在半湿润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能产生淋溶作用,但不彻底*钙层土纲: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黑钙土。剖面都有钙积层,水分比西北地区强些,钙受淋溶作用。是草原上的一种土壤。草原东部较湿润(草甸草原),下面为黑钙土,钙积层最深;中部为常规干草原,下层为栗钙土;往西为荒漠草原下方为棕钙土*石膏-盐层土纲:棕漠土、灰漠土、灰棕漠土。环境很干旱,集中分布在西北干旱荒漠区,年降水量100mm,有时只有几十毫米,土壤质地较粗松,粘化作用弱,土壤里常有砾石的含量,总魔图最干,砾石含量最高。灌木为主,有机质生物累积作用很少,全国有机质含量最少的土类,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内蒙西部,新疆)垂直地带分异规律取决于山地所处的水平地带位置,即基本与地理环境相匹配灾害与环境:致灾因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资源破坏的各种自然与人文因素灾害:由致灾因子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资源破坏情况我国重大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地震、风暴潮、崩塌滑坡泥石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森林病虫鼠害、森林草原火灾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离体保护景观: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由地带性分异因素和非地带性分异因素形成的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是最基本的地域分异规律性,并列关系。不同尺度的地域结构层次间有一定从属关系。地域分异原因: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它们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影响都是不平衡的**地带性*纬度地带性: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等热量带原因: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具有不同的入射角,太阳辐射沿纬度方向不均匀分布气温气压等气候要素、土壤、生物群落、外动力形成的地貌,都在一定程度内有相应于该热力特点的性质。景观各个组分的地带性决定综合的景观也有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内陆与东西两岸植被类型差别、景观的干湿度差别原因:地球内能作用产生的地表形态和大地构造的区域性差异,导致水热条件等在区域上也发生分异*垂直地带性:性质类型取决于具体位置+山体本身特点,划分以植被土壤为主导标志,结合热量水分原因:热量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非地带性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自北而南寒温带针叶林漂灰土景观地带:大兴安岭北部,最寒冷区,多年冻土层分布广泛,土壤漂灰土,凋落物硅的含量丰富而盐基较贫乏,土壤溶液酸性-强酸性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暗棕壤景观地带:长白山与小兴安岭,距海较近,气候湿润,土壤暗棕壤,凋落物盐基较多,土壤溶液弱酸性-中性,肥力较高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景观地带:辽东半岛及华北的山地丘陵,棕壤土层深厚肥力较高,中性-微酸性,暖温带果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横断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景观地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赤红壤景观地带热带雨林、季雨林砖红壤景观地带:广东、广西、云南、台湾诸省区的南部,西至西藏南部,砖红壤,热带季雨林、热带雨林、珊瑚岛热带常绿林、红树林*经度地带性规律:海洋性地带谱、大陆性地带谱温带森林草原、草甸草原黑土景观地带:大兴安岭西麓的低山丘陵,东北平原的黑土、黑钙土区暖温带森林草原褐土景观地带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栗钙土景观地带内蒙古高原东部、鄂尔多斯高原东部、黄土高原西北部荒漠草原棕钙土景观地带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区的山地下部荒漠漠土景观地带阿拉善高平原、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等温带和暖温带荒漠,柴达木盆地*垂直地带性规律:(从另一侧面反映植被、土壤及其他自然地理特征的水平分异规律东南湿润海洋型、西北干旱内陆型、一些过渡类型山地自然景观垂直带谱特点取决于山地所处纬度。东部湿润结构从南向北由繁变简,层次减少,垂直带的分布高度由高而低。东部湿润到西北干旱,自然景观分布带的高度逐渐增加,带谱结构趋于简化。-东部湿润地区的山地,热量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森林植被、土壤为主,自下而上从暖热地区过渡到寒冷地区的类型。亚热带地区,山地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山地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山地落叶阔叶林-棕壤→山地灌丛草甸-草甸土。-西北干旱内陆的山地,自下而上气温降低,湿度在一定高度内逐渐增加,湿润状况是主要影响因素,植被垂直带有荒漠、荒漠草原、山地灌木草原或草甸草原、森林、亚高山草甸,土壤从山地灰漠土依次变为山地棕钙土、栗钙土、黑钙土、森林土、草甸土。垂直带谱类型可分为半湿润和半干旱森林草原和草原、半干旱荒漠草原、干旱温带荒漠、极端干旱荒漠。**非地带性:地质地貌分异规划:自然综合体:自然地理成分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区域:地区差异性区划: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区划、经济区划三大经济地带: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七大综合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中部五省经济区:东南沿海经济区:大西南经济区:西北经济区:东北区:黑龙江、吉林、辽宁自然条件分析:地表结构是略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带是流域低地;紧接着是山地、丘陵;山地、丘陵地以内则是广阔的平原。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的地形轮廓。自然景观是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河流下切受阻,河流宽浅,易洪水泛滥,沼泽化,大片荒地。冬季寒冷湿,深厚的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广泛分布,草甸化与沼泽化现象显著。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对植物的生长有利。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草甸草原是东北自然景观的主要表现,林业水平领先。资源:农业资源丰富、质量良好(土壤肥沃,因为冷有机质不分解,湿度高可生长森林,提供有机质;可垦荒地多);水资源较丰富,分布不均;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配合较好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基地建设: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冶金工业基地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为中心的机械工业基地利用资源优势,建立了能源生产基地以大庆、吉林、辽阳、大连、盘锦、锦西、抚顺为主的化工工业基地其他骨干(纺织、食品、建材)产业得到良好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结构比较完整、以农区舍饲为主的畜牧业、具有全国意义的用材林基地农业基地建设:喜冻作物松嫩平原农业基地建设、三江平原的开发治理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林场,索取多,建设少。大火,发现晚,道路不畅救援难措施: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保护森林交通:比较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邮电通讯业:目前综合通讯能力严重不足开发旅游资源能源建设对外开放与边境贸易发展:对外开放的优越区位;图们江地区开发改革开放落后的区位条件:1与落后的西伯利亚相邻,与蒙古相邻但受帮助少2改革开放力度不如东南、华南沿海地区,区位条件发生转移3市场经济靠市场竞争,经济体制下的商品压力大,缺乏引入民营企业。国企经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大量采伐森林,草原过牧,水土流失加剧,化学元素过剩或不足办法:加强对水、土、森林、草场、野生动物、水产等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保护;积极治理三废污染,净化生态环境;对地方病多发区加强环境的改善东南区:福建、广东、海南、台湾、香港、澳门自然条件分析:热带、南亚热带气候为主体,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夏长冬暖,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降水强度大;台风频繁。山地多、平地少,耕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交通不便,广东北面为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