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荣誉责任诚信PAGEPAGE10声和光部分一、测量的历史测量的目的就是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因此首先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这个比较标准就叫做单位国际单位制(SI)五个基本物理量:物理量单位名称单位符号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二、声声音的产生:由于发生体的振动注意: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振动,但是振动不一定发声声音的传播: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V固体>V液体>V气体注意:(1)空气中声音传播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声速越小。(2)15℃时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3.回声(1)声音传播遇到障碍物,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另一部分穿过或绕过障碍物。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能力强。(2)听到回声条件:听到前后两次声音时间间隔0.1秒。人想听到回声,需要站在障碍物前至少17米。(3)声音测距两种题型4.声音的特征(1)响度:与振幅有关(2)音调:与振动频率(符合f,单位Hz)有关。发声体音调通常与其结构有关,如弦乐器(弦长)与管乐器(空气柱)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大于20000赫兹是超声波(3)音色:与频率组合有关5.控制噪声控制噪声源;控制传播途径;保护受噪声影响者三、光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例: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真空中光速最大v=3*108m/s光线是一种假想的线,实际并不存在光的反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与反射角都等于0°(3)光的反射规律实验(4)会画光的反射光路图(5)平面镜成像规律: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能成在光屏上的像为实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的像为虚像)(6)会画平面镜成像图(7)光的反射实例:照镜子、倒映、潜望镜3.光的折射(1)斜射才发生折射,垂直入射不发生折射(2)反生折射时空气当中的角是大角(3)当同时发生反射与折射时会判断界面、入射光线、折射光线(4)光的折射实例:海市蜃楼、看水中的物体(比实际浅),在水中看外面的物体(比实际高)、透镜成像、色散4.透镜成像(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通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2)会画透镜光路图(3)凸透镜成像规律: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u>2f放映机u<f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物象同侧放大镜(4)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5.光的色散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单色光与复色光三原色:红、蓝、绿物理统练试卷--声和光一、单项选择题(共3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A.透亮的窗户B.十五的月亮C.光洁的平面镜D.点亮的台灯
2.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道:“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色散C.光的反射D.凸透镜成像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越大,所成的像越大B.物体越小,所成的像越大
C.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D.物体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4.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40°,若此光线向靠近镜面方向旋转10°,反射角变为
A.40°
B.50°
C.60°
D.70°
5.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描述音调的是
A.(1)(2)B.(2)(4)C.(1)(3)D.(3)(4)
6.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越用力敲击鼓面,放在鼓面上的乒乓球就跳得越高
7.在下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线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是90°
B.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则折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小孔成像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9.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该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10.下列实例是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是
A.大雨来临前隆隆的雷声B.使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中的灰尘
C.外科医生用“胃镜”检查胃病D.使用超声波研磨一些金属器件
11.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果物体位于凸透镜前30cm处,可以得到的像是
A.放大的虚像B.放大的实像C.缩小的实像D.缩小的虚像
12.物体通过下列光学器件可以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是
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D.平面镜
13.如图所示,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14.下面所描述的四个速度:a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d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关于它们的快慢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dB.b<a<d<cC.b<a<c<dD.a<b<d<c
15.如图所示的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16.四位同学在水池边看到水里“鱼在云中游”的奇特景象,关于他们看到的“鱼”和“云”,甲认为都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乙同学认为都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丙同学认为“鱼”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云”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丁同学认为“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云”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你更赞同哪位同学的说法
A.甲B.乙C.丙D.丁
17.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上,分别离透镜20cm、14cm和6cm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和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为
A.14cm>f>10cmB.10cm>f>7cmC.10cm>f>6cmD.20cm>f>14cm
二、多项选择题(共9分,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次闪电过后能听到一连串的雷声,是因为雷声的多次反射造成的。
B.物体振动一定能发出声,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
C.我们能区别小提琴版的《梁祝》和钢琴版的《梁祝》是因为小提琴与钢琴的音色不同
D.唱歌的声音什么时候都不会成为噪声
19.下列光现象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看到游泳池中水的深度比实际的深
B.我们看到的红颜色的物体,是因为光照在这个物体上,把红光都吸收了,所以是红颜色
C.湖面上映出树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倒立的虚像
D.用潜水艇中的潜望镜观察水面景物是利用了平面镜的反射
20.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种超声波,再用凹面镜使超声波反射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治疗时病人会听到较强的超声波
B.凹面镜不但能会聚光,而且类似的它也能会聚声
C.超声波具有能量
D.发声体可以不振动就发出声波
三、填空题(共20分,每空2分)
2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m/s。
22.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_______。
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____不能传播声。
24.入射光线与镜面夹30度角,那么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度。
25.汽车的观后镜是利用_____镜可以发散光线的原理制成的。
26.从不同方向能看到电影院银幕上的图像,这是光的_____现象。
27.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出现了_____七色排列的光带,这叫光的色散现象。
28.2005年10月17日凌晨,我国发射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成功着陆。由于天还没有亮,当时用到了一种叫光学实况记录仪的仪器,它实时的监控到飞船降落的情景,如图所示,这个仪器是接收了“神六”的____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29.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中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个_____镜,当太阳光照射在它上面时,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30.如图所示为潜望镜工作原理图。若现有一艘军舰位于S点处,则潜水艇中的人通过潜望镜看到军舰的像在图中的_____点处。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0分)
31.如图是一条光线通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根据反射定律画出入射光线,标上法线。(2分)
32.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2分)33.请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出图中光线AB从空气中斜射穿过平行玻璃板的光路图(2分)
34.完成下面图中的光路图(2分)35.下列两图是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图1是用弹性塑料片分别以快、慢的速度来拨动书页:图2是改变不同力度来敲击音叉,并观察小球弹起的高度。(4分)
图1探究的是:声音的____与____的关系。
图2探究的是:声音的____与____的关系。
36.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4分)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距离远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细棉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细棉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37.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关于“影”的说法,请指出下面各句话中的“影”说明了光在传播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规律。(4分)
(1)手影:_____(2)水中的倒影:_____
(3)放映电影:____(4)立竿见影:_____
38.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当蜡烛A的像与蜡烛B重合时:(4分)
(1)直尺的作用为了测出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与_____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光屏,则光屏上____接收到蜡烛A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像。
39.关于“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4分)
(1)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前,首先要利用平行光和刻度尺测出凸透镜的_____。做这个实验时,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蜡烛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①把烛焰放在____点,成的像最小;
②把烛焰放在_____点,光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③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大,像的大小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0.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2分)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
五、简答和计算题(共7分)
4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共4分)
如图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1)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甲房间内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而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2)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这说明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不同?
42.某人站在一段长727.6m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钢管,在钢管另一端的人先后听到两次敲击声,若两声间隔2s,则在钢中声速是多少?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共3分)
试卷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答案:123456789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中的领导力培养与发展试题及答案
- 电机在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考核试卷
- 纸张涂装材料考核试卷
- 珠宝首饰行业财务分析与成本控制技巧考核试卷
- 2025年【硝化工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崇州本地道路施工方案
-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自然资源保护知识题及答案
- 注射模具安装方案范本
- 2024年项目管理知识更新的相关考题试题及答案
- 等离子切割机租赁考核试卷
- 如何正确佩戴安全帽
- 社保系统保密培训
- 急诊一科一品一特色护理
- 物流行业招聘流程及人员配置
- 液化气充装站建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完整版)
- 2024-2030年中国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规划及未来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广东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试行)》
- 工厂自动化规划报告
- 《分布式生活垃圾中转站臭气处理技术规程》
- 一般企业财务报表附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