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江主席献花》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1页
《我给江主席献花》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2页
《我给江主席献花》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3页
《我给江主席献花》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4页
《我给江主席献花》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页?我给江主席献花?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关键字词,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我〞及其他香港人民的冲动。3.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字词,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我〞及其他香港人民的冲动。教学难点:1.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假设狂、冲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冲动、欣喜和幸福。3.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2.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本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解决了字词的难题,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本文,你会选择哪一个词语?(1)献花因为整篇课文紧扣“献花〞一词,按照献花前、献花时、献花后这一事情开展的顺序来进行描写。请一生按这种顺序概述文章主要内容。(2)冲动因为无论是献花前、献花时、还是献花后,我一直都是冲动的,这种情感贯穿了这篇文章的始终。3.我们曾经说过,在这类记叙文中,往往事情的开展是明线,而情感的变化是暗线。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回到2023年6月30日那一天,同小作者蒋咪咪及其他香港人民同欣喜、共冲动!二、精读感悟,体会情感出示自读要求:快速默读全文,用直线划出能够表达“我〞以及其他人们当时冲动的心情的句子,并认真思考你选择它的原因。1.我捧着准备献给江主席的鲜花,又是兴奋,又是冲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1)又是……又是……改成“既……又……〞还不好?虽然二者在意思上是一样的,但是前者在情感上要比后者来得强烈得多,更能表达出我当时冲动万分的心情。(2)竟居然,表示出乎意料。雨水打在脸上很难受,可此时此刻,我居然连擦一下脸上的雨水都顾不上,说明我当时实在冲动,一心一意只盼望着江主席快点来。(3)指导朗读。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兴奋、冲动的心情读好这句话。2.兴高采烈的人们手拿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秩序井然地等待着中央代表团的到来。(1)兴高采烈“兴高采烈〞的意思是兴致高,精神饱满,你直接从词语中感受到了我的兴奋冲动之情。(2)秩序井然①而即使是即将迎来如此冲动人心的时刻,等待的人们也丝毫没有一丁点儿杂乱,而是整齐地排着队伍,想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江主席看。这用这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秩序井然②你能不能也用“秩序井然〞造个句(3)原来不止是我一个人如此冲动,其他的香港人民也——“又是兴奋,又是冲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3.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欢送队伍立刻沸腾起来。(1)沸腾生活中,你见过沸腾的情景吗?(水烧开时会沸腾)水沸腾时是怎样一番景象(温度很高,气泡在咕噜噜地往上冒,耳边是噗噜噗噜的声音)而当时,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情绪高昂,冲动万分,就像水沸腾时的情景一样热烈。(2)“来了!来了!〞连用了两个来了,而且后面都是跟的感慨号,说明情感很强烈,可见“我们〞当时已然冲动到了极点。(3)指导朗读: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专机就要降落了,江主席就要来到了,香港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让我们怀着无边的冲动读好这一句。假设生读得不到位:你们昂扬的情绪也感染了老师,让老师也忍不住想要读一读。(师范读)你们发现了什么?(后一个“来了〞读得要比前一个“来了〞响亮)朗读时循序渐进地释放,更能表现出人们情感的炽烈,这也是咱们朗读上的一个小技巧,我们再来试一试。4.欢送!欢送!热烈欢送!〞我和大家一样,挥动着手中的花束,快乐得热泪直流。(1)“欢送!欢送!热烈欢送!〞连用了三个感慨号,“我〞的冲动之情可见一斑。你从人物的语言体察到了人物冲动的内心。(2)挥动如果不是冲动万分,也不会有挥动花束的欢送行为,你从人物的动作体会到了人物冲动的内心(3)热泪直流连滚烫的泪水都忍不住直往下淌,难道还不够冲动吗?你从人物的神态感受到了人物冲动的心情。(4)指导朗读:就让我们用最炽热的情感欢送主席的到来,读!写作方法的指导:点面结合出示刚刚的两句话:“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欢送队伍立刻沸腾起来。“欢送!欢送!热烈欢送!〞我和大家一样,挥动着手中的花束,快乐得热泪直流。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刚刚分析的两句话,它主要描写了人们欢送江主席时的场面。在这段描写中,作者都抓住了哪些人物?(前来欢送的代表、“我〞)前来欢送的代表是一个群体,我们把这种人物众多的群体场景,也就是整体的场景、气氛描写称作“面〞的描写。而“我〞那么是个体,咱们把这种具有代表性的个体描写,称为场面描写中“点〞的描写。这种既有点的描写,又有面的描写,我们就叫做“点面结合〞。出示升旗时候的图,让学生说说哪个是点,哪个是面,稳固认识。5.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首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假设狂、冲动万分呢?(1)欣喜假设狂、冲动万分是啊,喜悦冲动得都要发狂了,这里十分直接说明了“我们〞此刻的心情。(2)洗刷了百年耻辱那么究竟是怎样的“百年耻辱〞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点红“百年耻辱〞)呈现历史: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半岛以南。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和新界,租期99年。同学们,读完这段资料后,你们有什么感受?是啊,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香港人民生活在英国的统治之下,没有主权,没有尊严。而如今香港就要回归了,奴役我们的人就要被赶跑了,香港人民终于又成了香港真正的主人,所以——齐读句子。(3)感知反问句不知同学们关注没有,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反问句,谁能将它换一种说话,意思保持不变)出示句子进行比拟,女生读第一句(反问句),男生读第二句(陈述句)你们更喜欢哪一句,说一说理由(反问的语气更加强烈,更能突出人们当时欣喜、冲动之情)让我们再次读好这句反问句6.每一个欣喜假设狂、冲动万分的香港人都希望自己能亲手把献花送给自己的国家元首,而姜咪咪于二百多万青少年中,成为了那个幸运的人,冲动之情更是无以言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见证当时的情景。(1)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自读第十小节,思考以下问题,圈出相关词语:①“我〞给江主席献花时有哪些动作?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②江主席是怎样对待“我〞的?从中你感受到江主席是怎样的人?交流:①从“献、踮、吻、依偎〞感受到我对江主席的爱戴②从“望、俯、拥、拍〞可以感受到江主席是个亲切慈祥、和蔼可亲的人。在这里,我们从一系列动作中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与情感。(2)我深深地爱戴着江主席,而江主席又是如此慈蔼地对待我。此情此情,哪一句话最能表达出我当时的感动与冲动?出示: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母亲给你的感觉是?当一个孩子被迫离开母亲时,他会感到?现在,当这个失散多年的孩子经历了种种曲折,重又回到母亲的怀抱时,他的心情必然是?(冲动万分的、依恋不已)说到这里,老师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这句话既像比喻句又不像比喻句,你们觉得呢?假设同学说不是,请他谈理由;假设同学说是,继续质疑:我们说比喻句是把两个本质不同但却有相似点的事物放在一起。但这里“我和孩子〞都是人啊,怎么能够放在一起呢?我是香港人,在这里,我代表了香港,所以这里“孩子〞指的其实不是我,而是香港。那么母亲呢?(祖国)因此在这里,失散的孩子重回母亲的怀抱,实质上指的就是——被英国强占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幅员。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打比方的句子,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香港同胞回归时的无限冲动、喜乐与幸福。让我们怀着这份心情,读好这句话三、总结献花前,我的心情是兴奋冲动的,因为即将迎来敬爱的江主席,即将迎来百年之后香港荣耀回归的时刻!(写板书:冲动)献花时,我冲动的心情有增无减,因为终于见到了江主席,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一刻。当江主席拥我入怀时,幸福感和归属感涌向了我的四肢百骸。(写板书:冲动比第一个大)献花后,我冲动的心情并没有得到平复。因为2023年6月30日,我见到了江主席,见证了香港回归的荣耀时刻,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