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城市生态规划与评价课件_第1页
第9章城市生态规划与评价课件_第2页
第9章城市生态规划与评价课件_第3页
第9章城市生态规划与评价课件_第4页
第9章城市生态规划与评价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城市生态评价与规划*城市生态评价城市生态适宜度分析城市生态风险评价*城市生态规划*应用案例1第七章城市生态评价与规划*城市生态评价12一、城市生态评价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确定该系统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是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的基础和依据。2一、城市生态评价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的23城市生态评价内容与方法指标建立的原则指标构建标准的确定案例3城市生态评价内容与方法指标建立的原则341.城市生态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综合性:以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进行单项指标的基础上,构建能直接而全面地反映城市功能、结构及协调度的综合指标。代表性:结构复杂、庞大,具有多种综合功能,选用的指标必须最能反映系统的主要性状。层次性:根据不同评价需要和详尽程度对指标分层分级。可比性:既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和环境问题不断变化,使确定的指标具有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兼有横向、纵向的可比性。可操作性:有关数据有案可查,在较长时期和较大范围内都能适用,能为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生态规划提供依据。41.城市生态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综合性:以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452.指标体系的构建层次分析法:首先确定城市生态评价的主要方面,然后分解为能体现该指标的亚指标,按此原则依次进行分解,直至最底层的单项评价指标。一个三层次的生态评价指标结构构成:一级指标就是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方面组成。二级指标则分别根据评价指标选择原则进行,----。52.指标体系的构建层次分析法:首先确定城市生态评价的主要方56

结构人口结构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城市绿化人口密度、人均期望寿命、万人口中高等学历人数人均道路面积、人均住房面积、万人病床数污染控制综合得分、空气质量、环境噪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地覆盖率、自然保留地面积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框图

16结构人口结构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城市绿化人67

功能物质还原资源配置生产效率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废水处理率、工业废气处理率电话普及率、人均生活用水、人均用电人均GDP、万元产值能耗、土地产出率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框图

27功能物质还原资源配置生产效率固体废弃物无害化78

协调度社会保障城市文明可持续性人均保险费、失业率、劳保福利占工资比重万人拥有藏书量、城市卫生达标率、刑事案件发生率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科教投入占GDP比重、城乡收入比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框图

38协调度社会保障城市文明可持续性人均保险89评价的一般程序资料收集实际调查系统组成因子分析指标筛选体系设计专家咨询确定标准选择方法评价、咨询、测验修改评价理论验证提出评价报告9评价的一般程序资料收集系统组成指标筛选专家咨询确定标准评价9103.评价标准的确定凡已有国家标准的或国际标准的指标尽量采用。参考国外具有良好城市生态的城市的现状值作为标准值。参考国内城市的现状作趋势外推,确定标准值。依据现有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力求将标准制定量化。对那些目前统计数据不十分完整,但在指标体系中又十分重要的指标,在缺乏有关指标统计时,先用类似指标标准替代。103.评价标准的确定凡已有国家标准的或国际标准的指标尽量采1011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生态城市指标的标准值

项目(地域)单位标准值依据人口结构人口密度(市区)人/km23500欧洲三市平均值3573人均期望寿命(市域)岁78东京现状值万人中高等学历人数(市域)人/万人1180汉城现状值基础设施人均道路面积(市区)m2/人28伦敦现状值人均住房面积(市区)m2/人16东京、汉城等城市现状值万人病床数(市区)床/万人90国内领先的城市(太原)现状值89.6城市环境污染控制综合得分50满分50国家环保局制定的标准空气质量(SO2)µg/L15深圳的现状值11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生态城市指标的标准值

项目(地域)1112城市绿化环境噪声(市区)dB50以下国家一级标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市区)%16国内城市最大值城市绿地覆盖率(市区)%45深圳的现状值自然保留地面积率(市域)%12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中期目标12城市绿化环境噪声(市区)dB50以下国家一级标准人1213功能物质还原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100国际标准废水处理率(市域)%100国际标准工业废气处理率(市域)%100国际标准

资源配置百人电话数(市域)部/百人76东京现状值人均生活用水L/d455国外七城市人均生活用电(市区)KWh/d8国外七城市生产效率人均GDP(市域)元400000东京现状值万元产值能耗(市域)吨标煤/万元0.50香港土地产出率(市域)万元/m270000香港现状值13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100国际标准废水处理率(市域)1314社会保障人均保险费元2100香港广州等城市外推失业率%1.2接近国际大城市就业最好年份的失业率劳保福利占工资比重%50可达到的最大值城市文明万人藏书量册/万人34000东京、汉城、莫斯科的现状值城市卫生达标率%100国家标准刑事案件发生率件/万人0.05外推值可持续性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2.5发达国家现状科教投入%2.5发达国家现状城乡收入比0-11根据缩小城乡差别要求14社会人均保险费元2100香港广州等城市外推失业率%1.21415标准值的计算(一)三级指标指数的计算当指数越大越好时,当指数越小越好时,其中,Qi----三级指标的指数值,Si---三级指标的标准值,Ci---根据评价城市选取的三级指标的现状值,maxS所选相关城市指标的最大值乘以1.05,minS所选相关城市指标的最小值除以1.0515标准值的计算(一)三级指标指数的计算1516二级指标的计算是根据所属各三级指标指数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而得到(将其视为相等重要性),计算公式如下:其中,Vi---二级指标的指数值,Qi---三级指标的指数值,m---该二级指标所属三级指标的项数16二级指标的计算是根据所属各三级指标指数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1617一级指标指数的计算将其所属的二级指数乘以各自的权重后,进行加和Ui----一级指标的指数值,Vi---二级指标的指数值,Wi---二级指标的权重,n------二级指标的个数17一级指标指数的计算将其所属的二级指数乘以各自的权重后,进1718生态综合指数的计算采用加权叠加的方法,将各一级指数乘以各自的权重,再进行一次求和,得出生态综合指数值,计算公式如下:其中,Ui-某一级指标指数值,Wi--某一级指标的权重,n----一级指标项数。18生态综合指数的计算采用加权叠加的方法,将各一级指数乘以各1819权值的确定设计咨询表:专家的选择:在该领域工作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广泛的代表性:本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家;至少收到15名专家的反馈表格。19权值的确定设计咨询表:1920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权重结构0.372功能0.325协调度0.303人口结构0.260物质还原0.310社会保障0.320基础设施0.230资源配置0.360城市文明0.310城市环境0.270生产效率0.330可持续性0.370城市绿化0.240

20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2021城市生态化程度分级表分级指数值评语第一级大于0.75生态化程度很高第二级0.50-0.75生态化程度较高第三级0.35-0.50生态化程度一般第四级0.20-0.35生态化程度较低第五级小于0.20生态化程度很低评价计算的结果及综合分析21城市生态化程度分级表分级指数值评语第一级大于0.75生态21224.案例分析中国五城市生态综合指数值广州深圳天津香港上海上海2010年0.3530.5020.3580.5570.3710.710224.案例分析广州深圳天津香港上海上海2010年0.3532223《全球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

2006年排行榜覆盖全球各地215座城市,评判标准包括政局是否稳定、自然环境、医疗、教育和交通等公共设施情况等39项指标。美国纽约通常都是评估的基准城市,得分是100分。前十位排名:瑞士苏黎世、瑞士日内瓦、加拿大温哥华、奥地利维也纳、新西兰奥克兰、德国杜塞尔多夫、德国法兰克福、德国慕尼黑、澳大利亚悉尼、瑞士伯尔尼欧洲占优势、大都市普遍不高、亚洲新加坡最好(34名,102.5),北京、上海处上升期——美世咨询国际大都市的生态环境,吴人坚,陈立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23《全球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

2006年排行榜覆盖全球各地2324二、城市生态适宜度分析生态适宜度是指在规划区内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的影响程度,是土地开发利用适宜程度的依据。目的:为城市生态规划中的污染物的总量排放、生态功能分区提供科学依据。通常是在网格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有网格进行生态分析和分类,将生态状况相近的作为一类,计算每种类型的网格数,以及其在总网格中所占的百分比。24二、城市生态适宜度分析生态适宜度是指在规划区内确定的土地2425筛选生态适宜度评价因子的原则所选择的生态因子给定的利用方式具有较显著的影响;所选择的生态因子在网格的分布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性。25筛选生态适宜度评价因子的原则所选择的生态因子给定的利用方2526生态适宜度单因子评价标准制定依据:生态因素(单因子)给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用地类型)的影响和作用。生态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包括该生态因子在生态规划区的时空分布情况及该生态规划区社会、经济等有关指标)。26生态适宜度单因子评价标准制定依据:生态因素(单因子)给定2627单因子生态适宜度的评价分级三级:适宜、基本适宜或不适宜五级:很适宜、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不适宜六级:很适宜、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不适宜和很适宜。27单因子生态适宜度的评价分级三级:适宜、基本适宜或不适宜2728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标准制定依据:单因子生态适宜度评价标准;生态规划区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该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该市总体规划28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标准制定依据:单因子生态适宜度评价标准2829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值代数和表达式算术平均值表达式加权平均值表达式29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值代数和表达式2930单因子生态适宜度分级标准适宜度等级单因子评价值ABCDE很适宜99999适宜77777基本适宜55555基本不适宜33333不适宜1111130单因子生态适宜度分级标准适宜度单因子评价值ABCDE很适30319:8.7:7:5:3:1:很适宜的上界适宜的上界基本适宜的上界基本不适宜的上界不适宜的上界不适宜的下界生态因子适宜度分级界限

319:很适宜的上界生态因子适宜度分级界限3132案例:无锡—自然生态综合评价与城市发展形态研究自然生态综合评价导向包括:“生态调查——系统诊断——目标制定——综合评价——生态调控”的生态导向运用程序。自然生态因子调查包括对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气象、环境质量、土壤、土地利用、生物和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生态因子。根据无锡市自然生态资源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及相关重大生态问题,得出城市建设适宜度分区:⑴禁止建设区,⑵不宜建设区,⑶控制建设区,⑷引导建设区,⑸优先建设区。

32案例:无锡—自然生态综合评价与城市发展形态研究自然生态综3233生态适宜度评价模型33生态适宜度评价模型33中国省域城市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梁保平,韩贵锋等依据城市生态学原理,从生产位、生活位、环境位构建综合衡量城市生态适宜度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方法,以各省的地级以上城市作为分析样本,综合评价生态适宜度水平。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城市生态适宜度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城市生态适宜度大致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南方高、北方低的格局。这既与区域自然生态条件有关,也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有关。34中国省域城市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梁保平,韩贵锋等343435城市灾害包括自然和人为灾害:地质、气象、火灾、交通灾害、传染病和环境污染等。35城市灾害包括自然和人为灾害:地质、气象、火灾、交通灾害、35三、城市生态风险评价涵义和目的历史内容和方法案例----参考文献36三、城市生态风险评价涵义和目的36361.生态风险评价涵义和目的生态风险就是生态系统及其组分所承受的风险,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不确定性的事故或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可能产生的不利作用,包括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从而危及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生态风险评价就是调查生态系统及其组分的风险源,预测风险出现的概率及损失的程度。目的:预警和杜绝生态事故的发生,保证人体健康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371.生态风险评价涵义和目的生态风险就是生态系统及其组分所承受372.历史美国于70年代开始生态风险评价工作的研究。EPA美国环境保护署(U.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在1992年对生态风险评价作了定义,即是评估由于一种或多种外界因素导致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利生态影响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环境管理部门了解和预测外界生态影响因素和生态后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环境决策的制定。生态风险评价被认为能够用来预测未来的生态不利影响或评估因过去某种因素导致生态变化的可能性。生态风险评价基于两种因素:后果特征以及暴露特征。主要进行三个阶段的风险评价:问题的提出、问题分析和风险表征。美国在1992年就形成了生态风险评价框架,1998年进行了修改。382.历史美国于70年代开始生态风险评价工作的研究。EPA美国38我国的风险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在化工项目,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等方面作过大量的工作,但是还没有导则参照执行。已经作过一些生态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但是还难以系统地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当中,原因是生态风险评价不同于化学物质和物理变化能够直观的评价对环境的破坏。生态风险评价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和生态调查,以及评价方法的研究。根据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生态项目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拓展领域。如对我国西部地区大规模的区域开发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所造成的生态影响方面的评价。39我国的风险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在化工项目,易燃、易爆、有毒化学393.主要内容40主要考虑与建设项目联系在一起的突发性灾难事故以及评价区域内已存在的生态危害因子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即用事故可能性与损失的程度来表达。生态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生态破坏或损坏后果C的乘积,即3.主要内容40主要考虑与建设项目联系在一起的突发性灾难事4041方法1调查了解拟建的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区在一定围内的生态系统情况,以及评价区域内已存在的生态危害因子的状况。包括在自然状态下和人为干扰状态下地形、地貌、水文、气候野生动植物物种、数量、分布,动物迁徙走廊农作物及农用牲畜种类、数量、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质量,植被覆盖率,有无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特殊类型的栖息地,湿地及其他生态敏感区等。41方法1调查了解拟建的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区在一定围内的41422.分析拟建项目在施工和运行期对评价区生态系统(包括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环境)的潜在影响,预测影响的方式、范围、程度及可能性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后果,为资源开发工程项目替代方案的选择和生态与环境管理提供生态依据。3.有针对性地提出便于实施的保护与管理生态资源对策,及应采取的减缓与杜绝生态事故发生的措施。422.分析拟建项目在施工和运行期对评价区生态系统(包括动4243生态风险评价的程序生态危害识别与分析生态事故频率和后果估算生态风险计算生态风险评价生态风险减缓措施与应急计划43生态风险评价的程序生态危害识别与分析43生态风险评价及研究进展阳文锐,王如松,应用生态学报,2007(8)生态风险是当前环境管理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研究着重关注化学、物理和生物的胁迫因子可能对生态系统或其组分的有害影响。生态风险评价对科学制定环境管理决策、对生态系统进行有效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预测不利生态影响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减小其对于生态系统或某些组分的损害程度。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方法、工具以及研究趋势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生态风险评价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研究领域,认为在当前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要关注城市生态风险,并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44案例1生态风险评价及研究进展阳文锐,王如松,应用生态学报,200744城镇化过程生态风险评价案例研究周启星,王如松,生态学报,1998(4)选择我国小城镇发展较为迅速的浙中地区(主要以巍山镇为例)采用变量相关的生态学方法,对其城镇化过程的生态风险评价作了尝试。结果表明,癌症和高血压等“文明病”的发病率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逐年上升,具体表现为:与城镇居住人口(包括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密度,居民人口增加,年龄,性别,乡镇工业和交通发展等有关;是城镇生态系统中有害物浓度和输入通量增加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城镇化过程中所遭受的生态代价与风险。45案例2城镇化过程生态风险评价案例研究周启星,王如松,生态学报,1945西气东输工程生态风险以陕西段为例

高启晨,陈利顶等黄土高原是西气东输工程沿线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危及管道的安全运行,同时也会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本文以西气东输工程沿线陕西段的天然气管道建设为例,在生态风险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1)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及自然灾害(地震,坍塌,湿陷,滑坡,泥石流,洪水等)风险分级.2)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风险分级。生成了工程沿线水土流失分级评价图,地震风险分级图,洪水风险分级图,坍塌滑坡及泥石流易发点的分布图,工程施工生态风险图,通过叠加分析得到沿线的生态风险分级图,从而对该区段的生态风险做出评价,为工程运营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6案例3西气东输工程生态风险以陕西段为例

高启晨,陈利顶等46案46基于GIS技术的吉林省生态灾害风险评价张继权,周道玮,应用生态学报,2007(8)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形成原理,综合考虑吉林省自然和社会经济现状,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及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指标,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各风险因子的贡献率,并运用GIS技术生成吉林省生态灾害风险区划图。评价结果对于正确认识吉林省的生态环境风险水平,有针对性地确定生态恢复与管理决策有重要意义.47案例4基于GIS技术的吉林省生态灾害风险评价张继权,周道玮,应用生47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王春梅,王金达,应用生态学报,2003(6)根据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对东北地区森林资源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东北林区生态风险问题形成的主要胁迫包括物理胁迫、化学胁迫、生物胁迫和社会胁迫,其权重系数分别为0.30、0.22、0.11和0.37。东北93个林业局中,轻风险占64.4%,中风险占21.2%,重风险占13.3%,严重风险占1.1%,符合偏正态分布。东北区森林生态风险的地域分异明显,靠近长白山区的森林处于轻风险和中风险等级,向西生态风险越来越重,处于重风险和严重风险等级的林业局主要集中在小兴安岭地区,必须加强东北区风险管理和森林景观的修复与重建。48案例5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王春梅,王金达,应用生态学报48中国森林健康生态风险评价肖风劲,欧阳华,应用生态学报,2004(2)过度砍伐、火灾、病虫鼠害、酸雨、气象灾害等各种形式的干扰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造成很大的威胁。如何有效地管理我国的森林资源,特别是对森林的生态风险管理,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和森林可持续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森林健康生态风险评价是描述和评价人为活动、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等胁迫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的评估,是森林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为例,探讨森林健康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方法,并以森林火灾、病虫害和酸雨为生态风险源,运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分析这些风险源对森林健康的主要危害,对我国森林健康的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不同森林风险区的管理对策。49案例6中国森林健康生态风险评价肖风劲,欧阳华,应用生态学报,20049“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陆地石油开采生态风险评估与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课题课题一:石油开采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一、研究目标建立典型石油开采区污染源及其特征污染物识别、诊断、分级指标体系,确立相应的识别方法与诊断技术,实现对污染区的分级分类与快速识别;提出不同污染物扩散效应监测指标及监测规范,确立生态风险评价受体,研究石油开采过程中污染物暴露途径、程度及生态毒理效应构建石油开采对不同介质的污染风险表征模型和参数,研发石油开采过程中污染物暴露的生态风险评价技术,实现石油开采区生态风险评价定量化表达,为更大范围内推广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撑。50“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陆地石油开采生态风险评估与污染控5051四、生态规划及其方法内涵特点原理与方法51四、生态规划及其方法内涵5152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论和城市生态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理论和方法正在受到冲击和挑战。据针对波罗地海29个大城市的研究表明,一个城市需要的生态系统支持面积是城市本身面积“至少10倍以上”(另一项研究称为500—1000倍),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考虑城市发展及其与城市生态系统有关联的所有问题。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理论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创新。研究意义52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论和城市生态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化,传统5253华盛顿53华5354天使之城洛杉矶辛辛纳提54天使之城洛杉矶辛辛纳提5455休斯顿芝加哥55休斯顿芝加哥5556香港俯瞰56香港俯瞰5657(一)生态规划的内涵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信息,从宏观、综合的角度,参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决策,并提出合理战略和开发层次,以及相应的土地及资源利用、生态监测和环境保护措施。

57(一)生态规划的内涵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经济、社会5758生态规划的类型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区域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及生物圈生态保护区建设和规划按地理环境和生物环境划分:——陆地、海洋、溪水、草原、森林、土壤、城市和农村生态系统等生态规划按社会科学门类划分——经济生态规划、人类生态规划和民族文化生态规划等58生态规划的类型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5859(二)城市生态规划的特点是城乡生态评价、生态规划和生态建设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充分了解规划区域内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性能和环境容量,以及自然生态过程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强调城市发展应立足于当地社会经济与资源条件的潜力,强调系统的开放,形成城市经济优势和城市社会与生态环境优势互补,而不是建立封闭的自然经济系统。从人的生产、生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过程的关系出发,追求城市整体的优化、总体关系的和谐和各部门、层次之间的和谐。强调经济发展的高效性和持续性,而不是简单的高速度,城市的发展是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系统自我调控能力与抗干扰能力的提高,旨在全面改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59(二)城市生态规划的特点是城乡生态评价、生态规划和生态建5960与其他类型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是在区域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等,合理的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和布局,部署城镇体系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和城市产业及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合理设计等,也可以说是城市物质空间与建筑景观的规划。环境规划强调规划区域内大气、水体、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和调控管理;而城市生态规划则强调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在对规划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是协调城市发展建设和环境保护重要手段。60与其他类型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是在区域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6061(三)城市生态规划原理与方法原则目标内容方法61(三)城市生态规划原理与方法原则61621.城市生态规划原则整体优化原则

协调共生原则功能高效趋适开拓生态平衡保护多样性区域分异

621.城市生态规划原则整体优化原则62632.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两个互为条件的中心任务1.把单项的专业规划进行汇总或综合,以便有可能从生态层面上考虑更高一级的规划,如区域规划或者景观规划等2.必须指出各个单项规划之间的联系,从生态学观点对各个单项规划提出建议,以便取得共识。目标1.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结构2.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3.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632.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两个互为条件的中心任务63643.城市生态规划的内容生态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适度人口规划资源保护、恢复与重建规划生物保护规划生态环境污染控制规划城乡综合规划643.城市生态规划的内容生态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6465656566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包括工业、生活居住、对外交通、仓储、公共建筑、园林绿化、游乐等功能区的划分。一般是将土地利用评价图、工业和居住用地适宜度等图纸进行叠加,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综合分析,进行城市功能分区。要特别注意城市的产业结构。应该根据风向等自然要素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在对发展工业适宜度大的地区设置工业区。

66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包括工业、生活居住、对外交通、仓储、公共66基于RS和GIS的长沙市生态功能分区曹小娟,曾光明,应用生态学报,2006(7)提出了基于城市、城郊生态过渡区及其周围自然生态支持系统为统一体的城市生态功能分区思想,并建立了长沙市生态-社会-经济信息系统数据库。通过参数选取与权重确定,进行生态适宜度、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区。依据生态功能的空间异质性和生态功能单元内部均质性,将长沙市划分为5类城市生态功能区:Ⅰ、Ⅱ、Ⅲ、Ⅳ和Ⅴ类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9.47%、32.5%、25.95%、9.63%和2.45%.分区结果对长沙市发展有指导意义。该研究方法优点有:制图过程定量化、自动化;可在短期内产生最新专题图产品;结合GPS和RS,可以通过监测区域边界类型的变化,进行生态环境监控,为RS数据实时进入GIS系统提供了途径。67基于RS和GIS的长沙市生态功能分区曹小娟,曾光明,应用生态6768生态城市功能区的划分相对性生态城市强调土地的综合利用、功能的多样(包括主导功能),如商务办公、商业、居住生活等都可能组织在一起,兼容地利用土地,即土地时空生态位的重叠利用,以达到紧凑、高效利用的目的,这是社会的知识化、信息化的结果。如:居住区应该是一个有多样的混合功能的“完整社区”,围绕社区安排工作、学校、商业、娱乐、乐地,甚至农业也融合进来。形成立体化多功能的综合区,服务设施完善,减少人们出行距离,减少能源消耗。68生态城市功能区的划分相对性生态城市强调土地的综合利用、功6869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方案和承载负荷是生态规划的核心(可将土地利用规划定义为生态规划)。

城市用地构成包括:工业用地、生活居住用地、市政设施用地、道路交通用地、绿化用地。不同的功能分区对环境质量有不同的要求,本身又给环境带来不同特征、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城市生态规划中,应综合研究城市用地状况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对城市的规模、产业结构和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建议和科学依据,促使土地利用布局趋于合理。

69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方案和承载负荷是生态规6970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职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配置和组合状况,即各种功能分区或城市用地在地域上的排列和组合关系。 由地租理论可知,地租和地价随着城市土地具体位置和周边条件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同种活动在选址时就会倾向于选择具有相同地租的区位,形成各种职能活动的集中分布区。因此,城市地域结构是由城市功能上的分化带动地域上的分化造成的。城市地域结构与地租理论70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职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配置和组合7071——商业用地。商业用地包括各种商店、商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货栈及各种个体商贩用地。(按其性质又可分为零售、批发和专业性服务业)。零售商业必须位于交通最方便,行人众多或主要交通交汇点上。专业性服务业需要交通方便,商业活动频繁,但不一定接近行人众多的地区。——工业用地。大型工业用地占地面积大,很难在租金或土地使用费昂贵的土地上立足。小型工厂生存的条件是劳力和市场,它们比租金更为重要。其付租能力主要视其产品的档次而定。仓库用地的区位也要视其储存货物的档次及用地要求而定。71——商业用地。商业用地包括各种商店、商场、购物中心、超级7172——政府机关用地。政府是土地的支配者,它更可以强行收购和征用所需要的土地,一般不考虑租金因素,而交通方便及邻近其服务对象是其主要的区位因素。中南海——住宅用地。居住地点往往综合考虑生活费用、居住面积、租金和交通费。此外,许多非市场经济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例如,居住区域的邻里关系、住宅是否由工作单位或其它管理机构统一提供取暖,学校、医院等。——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其区位因素不是付租能力或市场机制,而是通过对市民的关心,确定它的存在。72——政府机关用地。政府是土地的支配者,它更可以强行收购和7273——交通用地和其它公用事业用地。其性质与商业和住宅用地不同,而与休憩用地和绿化地带相似,是公共财富之一。但又具有生产性质,有的可自付盈亏,如码头、飞机场和自来水厂等。——农业用地和水面。各种用地的区位因素是有差异的,差异愈大,各种用地之间的分化趋向愈强,在现代城市中出现了按其土地利用划分的若干功能区。

73——交通用地和其它公用事业用地。其性质与商业和住宅用地不7374以上所划分的生态功能区因地区而有所不同。在欧美地区的城市,为了更有效的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提出了多功能综合区的概念,而不是把各功能区机械分离。一个有规划的土地发展计划应该做到:村和城镇中新住宅的聚集发展,每个单元之间都有宽的绿化带相隔;住房、建筑物和高密度利用地区应该远离溪流河谷、斜坡、沼泽和废弃物堆积区。74以上所划分的生态功能区因地区而有所不同。在欧美地区的城市7475适度人口规划适度人口规模,就是指在某一特定范围内,与物质生产相适应并与自然资源供应能力匹配,能够产生最大综合效益的人口数量,应该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方面来考虑。首先从生态学的限制因子、阈限法考虑;其次要从生态学的营养金字塔的规律来研究,要以自然环境条件支撑能力为基础,人口的发展不能超越生态空间的承受能力,人口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要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相适应。75适度人口规划适度人口规模,就是指在某一特定范围内,与物质7576767677世界各大城市市区道路城市年度面积道路总长道路面积路网密度道路用地率(km2)(km)(km2)(km/km2)(%)伦敦1991年157914693210.119.3113.31%纽约1992年78010200198.1213.0825.40%东京1992年6181154692.2618.6814.93%大阪1992年220389938.8117.7217.64%北京1998年650110433.831.75.20%77世界各大城市市区道路城市年度面积道路总7778人口密度反映了不同城市中人口集中的程度,也间接反映了城市的环境质量。需要查明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上的差异,均衡人口分布。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人口密度逐年增长,城市人均用地将会逐年减少,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偏大。

如北京1995年全市平均人口密度为754,其中城区人口密度超过1500上海1996年,全市平均人口密度为2057,市区为4672,其中,黄埔、京安、南市、卢湾等市区中心区高达50000左右。78人口密度反映了不同城市中人口集中的程度,也间接反映了城市7879国内、外人均用地量国外:城市用地一般平均200m2,国外特大城市的用地,英国每人大于100m2,美国每人大于150m2,俄罗斯大于200m2。我国:1985年全国城市用地每人73m2,上海每人仅为26m2,城市越大,人口用地越紧张,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产生心理和生理压力,降低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易滋生犯罪现象。79国内、外人均用地量国外:城市用地一般平均200m2,国外7980*城市规模与人口数量关系城市规模存在差异。反映城市规模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人口的多少,二是空间地域的范围。城市的规模主要受其所在区域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影响,而自然和经济环境都遵循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因此城市规模分布也有其规律性。*城市规模与人口数量关系城市规模存在差异。反映城市规模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人口的多少,二是空间地域的范围。城市的规模主要受其所在区域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影响,而自然和经济环境都遵循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因此城市规模分布也有其规律性。*城市规模与人口数量关系*城市规模与人口数量关系80*城市规模与人口数量关系城市规模存在差异。反映城市规模的8081城市规模分布理论通过研究和分析城市规模分布规律,一些学者提出可参考的理论:城市首位度理论城市金字塔理论位序-规模律81城市规模分布理论通过研究和分析城市规模分布规律,一些81821)城市首位度理论也称为城市首位律(LawofthePrimateCity马克·杰弗逊M.Jefferson,1939):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性现象:即一个国家的第一大城市,即首位城市(PrimateCity),一般要比该国的第二大城市在规模上大得多,从而使得首位城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精华,在国家中发挥着异常突出的作用和影响。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比值,称为城市首位度。821)城市首位度理论也称为城市首位律(Lawofthe82832)城市金字塔理论

所谓城市金字塔,是对城市规模分布的一种形象表述:在一个相当广阔的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的城市数量是不同的,一般规律是城市规模由小到大,其数量逐渐减少,即规模等级越大的城市数量越少,规模等级越小的城市数量越多,这种变动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就是一个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金字塔的基础是大量的小城市,塔的顶端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城市。

832)城市金字塔理论所谓城市金字塔,是对城市规8384中国城市金字塔20000小城市1000中等城市300大城市10特大城市数量城市级别84中国城市金字塔2000084853)位序-规模律位序-规模律(Rank-SizeRule)是指一个城市的规模和该城市在其国家所有城市按人口规模排序中的位序的关系所存在的规律。该规律由奥尔巴克(F.Auerbach,1913)通过研究5个欧洲国家和美国的人口资料提出:PiRi=K⑴式中Pi是所有城市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城市的人口,Ri是第i位城市的位序,K是常数。853)位序-规模律位序-规模律(Rank-Size8586罗特卡(A.J.Lotka,1925)研究美国100个最大城市的情况,发现:PiRi0.93=5000000⑵这实际上给奥尔巴克的约束性方程中的常数找到了一个适合当时美国的定数,并允许位序变量有一个指数。1936年,在辛格(H.W.Singer)的研究中出现一般转换公式:PiRiq=K⑶

86罗特卡(A.J.Lotka,1925)研究美8687高级首位型:沪、京、津三个超大城市所在的两个省区。虽然首位度相当大,但各规模等级城市发育完善,更有多个大中型规模的核心城市带动地方经济,小城镇也很发达。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核心区。以苏沪最典型中级平衡型:辽、鲁、川、粤五个省区。它们也有强大的中心城市,而且高位序城市不止一个,其它等级的城市也基本齐全。首位度和不平衡指数都属中等,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或经济规模较大的省区我国省区的城市规模分布类型87高级首位型:沪、京、津三个超大城市所在的两个省区。虽然首8788第三类是鄂和陕,中级首位型。首位城市武汉、西安是超越本省意义的华中和西北的中心城市。省内二级中心不够发育第四类有湘、内蒙古、豫、黑、吉、皖、闽、浙、赣、桂等省区,为初中级平衡型。中小城市较多,第一位城市的规模相对于全省的人口规模来说并不突出甚至偏小,首位度在各类型中最小第五类有晋、云、贵、新、甘等五个省区,经济比较落后,多数位于边远地区,省会城市的高速度增长是这些省区城市体系变化的最大特点。属于开发中的初中级不平衡型第六类省区青、藏、宁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城市体系很不发育,数量不多的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在规模不大的省会城市,首位比和不平衡指数特大,属于初级首位型88第三类是鄂和陕,中级首位型。首位城市武汉、西安是超越本省8889各省区1987年与1997年城市首位度比较

省区1987年1997年省区1987年1997年省区1987年1997年京津冀1.271.33安徽1.021.19川渝1.351.38河北1.001.09福建2.311.81四川4.204.39山西2.001.94江西2.482.57贵州2.592.69内蒙1.551.48山东1.051.00云南5.065.35辽宁2.111.98河南1.531.46西藏5.164.47吉林1.601.75湖北7.235.88陕西5.835.04黑龙江2.292.29湖南2.312.00甘肃4.894.74沪苏3.613.70广东5.303.85青海9.558.39江苏2.622.29广西1.181.20宁夏1.291.46浙江2.021.95海南2.892.06新疆3.283.7689各省区1987年与1997年城市首位度比较省区19878990根据位序—规模分布规律,正常的城市首位度应该是2,从表中看到,浙江、湖南、山西、辽宁、海南的城市首位度最接近或等于2,最接近于理想状态;凡是具有双中心或准双中心格局的省区,如山东(济南和青岛)、广西(南宁和柳州)、川渝(重庆和成都)、安徽(合肥和淮南)、内蒙(呼和浩特和包头)、河南(郑州和洛阳)等城市首位度都远小于2;而青海、湖北、陕西、西藏、广东、四川、云南、苏沪、甘肃等省区城市人口集中在首位城市的特征最明显,集中分布与省会城市。90根据位序—规模分布规律,正常的城市首位度应该是2,从表中9091资源利用保护规划

历史文物保护:对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进行不改变原来模样的保存。这是对文化遗产的继承城市环境的保护:对代表城市风貌的历史街区,传统生活区,传统风景区和绿地进行保持外貌形态的保护工作,建筑内部和环境加以改造和改善活动特征和活动规模的保护:城市中心,传统工业和手工业地区,民族聚居区和组成城市和社区其他部分结构,旨在改造和发展。

我国很多城市也开始注意对城市环境中自然元素的保护改造和利用。

91资源利用保护规划历史文物保护:对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9192城市生物保护规划

城市生态系统的绿化建设,是生态规划的中心环节。组织多种形式的绿色体系,如组织以公园、动物园为主体观赏娱乐体系,以小型开放为特色的日常休息活动体系和防护林、防沙林等为主体防护林体系,以增强城市环境的还原净化功能,为人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92城市生物保护规划城市生态系统的绿化建设,是生态规划的中9293生态环境污染控制规划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增强系统稳定性为目的,采取人工化措施,重点整治因经济和人口增长而带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等。中心环节是在做好环境污染调查、评价和预测的基础上,优化防治方案,使其打破常规强度和环境承受能力相适应。

93生态环境污染控制规划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增强系统稳定性9394城乡综合生态规划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各个亚系统和子系统之间要达到协调。城市生态规划是一个动态的综合规划,它需要在各个单项规划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反馈、负反馈作用,以及各分项规划主要措施的相对重要性,确保每一个方面都能获得适度发展而不超越其所允许的限度,从而保持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94城乡综合生态规划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不断变9495生态城市物质环境整体规划设计区域-城乡时空格局土地利用的生态整体规划功能区的生态整体规划(居住区、工业区、农业生产区)生态支持系统的生态整体规划市政设施系统的生态整体设计建筑及其环境生态整体设计95生态城市物质环境整体规划设计区域-城乡时空格局9596设计废弃产品生产消费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环境标志绿色消费环境相容环境准则优先、环境与业务一体化、产品生命周期分析资源合理利用、人类健康清洁工艺、环境审计、低物耗、低能耗、节约土地、减少废物生产使用废弃全过程符合环保要求、符合ISO1400标准、贸易壁垒防污染转嫁全民环境意识普及、消费环境标志产品、淘汰冷落其它产品减少健康安全风险、可回收利用再生、生态可降解易处理96设计废弃产品生产消费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环境标志绿色消费环境9697根据需要选择专业生态要素资料收集调查生态适宜度分析编制规划公布草案征求意见确定规划上报批准4.城市生态规划的方法(步骤)97根据生态生态编制公布确定规划4.城市生态规划的方法(步骤9798五、规划案例北京市区环境功能分区北京市郊区环境功能分区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北京市朝阳区生态规划98五、规划案例北京市区环境功能分区9899(一)北京市区环境功能分区市中心工作、文物古迹区商业、居民混合区工业(仓库)用地为主的混杂区文物、风景旅游区北郊综合新区城市边缘区99(一)北京市区环境功能分区市中心工作、文物古迹区991001.市中心工作、文物古迹区

位于旧城,一环以内,故宫、天安门,中南海位于本区,其保护目标为:保护古都风貌,保存历史文物;改善大气环境,减轻对名胜古迹的污染,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保持河湖水系;更好的发挥首都政治中心的功能。1001.市中心工作、文物古迹区位于旧城,一环以内,故宫、1001012.商业、居民混合区该区位于一环和二环之间,人口密度高,服务用地比例高,土地利用开发过度,商业区与居民区混合,环境质量较差。主要目标为:改造和改建扰民企业,增加绿地;控制和疏散人口;增加集中和连片供热,减轻污染。1012.商业、居民混合区该区位于一环和二环之间,人口密度高1011023.工业用地为主的混杂区该区位于二环和三环之间,以工业用地为主,并与居住用地混杂,大气质量超过三级。主要目标包括: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发展连片供热;治理三费,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严格控制排放总量,积极治理污染源。

1023.工业用地为主的混杂区该区位于二环和三环之间,以工业1021034.文物、风景旅游区该区位于三环以外,市区西北部,是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集中地,以及著名风景园林区,本区位于城市上水、上风,环境质量尚可。发展目标为: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保护旅游资源;建设成优美科学旅游城。1034.文物、风景旅游区该区位于三环以外,市区西北部,是高1031045.北郊综合新区沿城南北中轴线北向延伸至四环以外,包括奥林匹克公园及其他公共建筑有较好的绿地系统,环境质量较好,可建成包括办公、文化、体育、会议、展览、游憩等功能的综合新区。1045.北郊综合新区沿城南北中轴线北向延伸至四环以外,包括1041056.城市边缘区属于城市农业过渡区,农业为主,工业与农业交错分布,因分散集团使规划形成十个边缘集团。存在问题:土地利用状况严重无序,浪费严重,绿化隔离带严重破坏,基础设施不完善。措施:扩大集团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园区;保护和扩大绿化隔离带;寻找其他边缘区扩散方式,缓解市区人口,能源等压力。1056.城市边缘区属于城市农业过渡区,农业为主,工业与农业105106北京十大边缘集团为缓解城区内的居民日益增长所带来的居住压力。1992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就规划了位于市区与县城之间的10个边缘集团。它们呈分散式布局,通过正在建设中的绿化带工程与城市中心地区相分隔。这10个边缘集团从北往东分布,分别是清河集团(毛纺、建材)、北苑集团、望京集团、东坝集团、定福庄集团(机械)、垡头集团、南苑集团、丰台集团(铁路设施)、石景山集团(钢铁、机械、电力)、西苑集团(风景、游览)。106北京十大边缘集团为缓解城区内的居民日益增长所带来的居住106107《北京城市总体规划》4个重点内容:一是新城规划及功能布局调整;二是交通及基础设施规划;三是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旧城有机疏散;市域战略转移;村镇重新整合;区域协调发展

107《北京城市总体规划》4个重点内容:一是新城规划及功能布107108(二)北京市郊区环境功能分区1.中山森林生态恢复和保护区——该区地势高峻,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人类活动较少,环境质量相对较好,有百花山、东灵山、海坨山、松山。为本区的自然保护区。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加强高山林区建设。108(二)北京市郊区环境功能分区1.中山森林生态恢复和保护1081092.低山丘陵自然灾害综合整治区该区海拔150-800m之间,人为影响较大,主要土地类型为林、果、粮、牧业,部分地区常有暴雨、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应结合治理水土流失、营造水土保持林,走综合发展的道路。1092.低山丘陵自然灾害综合整治区该区海拔150-800m1091103.低山河谷水土流失,泥石流整治区该区自然条件较好,农业发达,人口较密,土地利用强度大,河谷两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地区常有泥石流发生;乡镇企业的发展还引起局部地段的环境污染。应搞好山区绿化和水土保持工作,在燕山、房山区建设以石化、建材为主的工业集中区。1103.低山河谷水土流失,泥石流整治区该区自然条件较好,农1101114.山间盆地农业环境保护区海拔在400m左右,水源条件优越,人口密度大,经济较发达,官厅和密云水库分布位于其中,环境质量较好。主要问题是森林破坏引起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今后主要任务是两库水源的保护。1114.山间盆地农业环境保护区海拔在400m左右,水源条件1111125.山前丘陵抬地洪积平原环境自然保护区处于山区和平原过渡带,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地利用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同时堆放大量工业废弃物,造成局部环境污染。应加强污染源治理,植树造林,加强文物保护,分别建立以机械为主的工业,和以服装、食品为主的轻工业基地。1125.山前丘陵抬地洪积平原环境自然保护区处于山区和平原过1121136.平原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区城镇平原区,城镇和居民点密集,交通便利,城近郊以菜田和工业为主,远郊则以粮果业及迅速崛起的乡镇工业为主,受城镇影响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环境污染严重,地下水开采过度,地下水质恶化,风沙危害严重。加强城市污水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乡镇企业规划与管理,适当集中乡镇企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节约用水,控制地下水过量开采,营造防护林以减轻风沙危害。1136.平原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区城镇平原区,城镇和113114《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两轴”即北京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两带”是北起怀柔、密云,沿顺义、通州东南指向廊坊和天津的“东部发展带”,北京西部山区以及延庆、昌平等连线的“西部生态带”,“多中心”指在市区范围内建设不同的功能区和在“两带”上建设若干新城。114《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两轴—两带—多中心”114115北京市总体布局两轴—两带—多中心115北京市总体布局两轴—两带—多中心115116结课论文参考题目1. 论述城市森林自然化、城市园林生态化的趋势及原理2. 举例论证绿地生态建设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3. 以正反两方面实例阐述系统思想在城市生态学中的重要性4. 论述边缘效应及生态位势原理在城市生态演替中的作用5. 举例说明中国城市群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及发展趋势6. 叙述某一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并以此为例,论证其对该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7.选一个你所熟悉的城市进行生态评价8.以我校校园为例,完成一个校园“生态规划”9.以上海世博会主题为例,谈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建设。116结课论文参考题目1. 论述城市森林自然化、城市园林生态116117论文要求题目(班级、姓名)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前言(研究意义)正文:论点明确、论据翔实、论述有力、分析细致、

结论(讨论)合理、建议清楚;层次清晰,分为二级或三级标题参考文献:10篇以上(以上标[1]进行标注)字数要求:3000-5000字(手写加分)时间要求:12月29(周三)下午2:00-5:00林业楼402。117论文要求题目(班级、姓名)117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1月-231月-23Wednesday,January4,2023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09:49:3609:49:3609:491/4/20239:49:36AM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月-2309:49:3609:49Jan-2304-Jan-23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09:49:3609:49:3609:49Wednesday,January4,2023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1月-231月-2309:49:3609:49:36January4,202314、ThankyouverymuchfortakingmewithyouonthatsplendidoutingtoLondon.ItwasthefirsttimethatIhadseentheToweroranyoftheotherfamoussights.IfI'dgonealone,Icouldn'thaveseennearlyasmuch,becauseIwouldn'thaveknownmywayabout.。04一月20239:49:36上午09:49:361月-23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月239:49上午1月-2309:49January4,2023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3/1/49:49:3609:49:3604January2023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9:49:36上午9:49上午09:49:361月-23谢谢观看THEEND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118119第七章城市生态评价与规划*城市生态评价城市生态适宜度分析城市生态风险评价*城市生态规划*应用案例1第七章城市生态评价与规划*城市生态评价119120一、城市生态评价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确定该系统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是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的基础和依据。2一、城市生态评价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的120121城市生态评价内容与方法指标建立的原则指标构建标准的确定案例3城市生态评价内容与方法指标建立的原则1211221.城市生态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综合性:以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进行单项指标的基础上,构建能直接而全面地反映城市功能、结构及协调度的综合指标。代表性:结构复杂、庞大,具有多种综合功能,选用的指标必须最能反映系统的主要性状。层次性:根据不同评价需要和详尽程度对指标分层分级。可比性:既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和环境问题不断变化,使确定的指标具有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兼有横向、纵向的可比性。可操作性:有关数据有案可查,在较长时期和较大范围内都能适用,能为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生态规划提供依据。41.城市生态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综合性:以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1221232.指标体系的构建层次分析法:首先确定城市生态评价的主要方面,然后分解为能体现该指标的亚指标,按此原则依次进行分解,直至最底层的单项评价指标。一个三层次的生态评价指标结构构成:一级指标就是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方面组成。二级指标则分别根据评价指标选择原则进行,----。52.指标体系的构建层次分析法:首先确定城市生态评价的主要方123124

结构人口结构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城市绿化人口密度、人均期望寿命、万人口中高等学历人数人均道路面积、人均住房面积、万人病床数污染控制综合得分、空气质量、环境噪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地覆盖率、自然保留地面积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框图

16结构人口结构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城市绿化人124125

功能物质还原资源配置生产效率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废水处理率、工业废气处理率电话普及率、人均生活用水、人均用电人均GDP、万元产值能耗、土地产出率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框图

27功能物质还原资源配置生产效率固体废弃物无害化125126

协调度社会保障城市文明可持续性人均保险费、失业率、劳保福利占工资比重万人拥有藏书量、城市卫生达标率、刑事案件发生率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科教投入占GDP比重、城乡收入比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框图

38协调度社会保障城市文明可持续性人均保险126127评价的一般程序资料收集实际调查系统组成因子分析指标筛选体系设计专家咨询确定标准选择方法评价、咨询、测验修改评价理论验证提出评价报告9评价的一般程序资料收集系统组成指标筛选专家咨询确定标准评价1271283.评价标准的确定凡已有国家标准的或国际标准的指标尽量采用。参考国外具有良好城市生态的城市的现状值作为标准值。参考国内城市的现状作趋势外推,确定标准值。依据现有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力求将标准制定量化。对那些目前统计数据不十分完整,但在指标体系中又十分重要的指标,在缺乏有关指标统计时,先用类似指标标准替代。103.评价标准的确定凡已有国家标准的或国际标准的指标尽量采128129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生态城市指标的标准值

项目(地域)单位标准值依据人口结构人口密度(市区)人/km23500欧洲三市平均值3573人均期望寿命(市域)岁78东京现状值万人中高等学历人数(市域)人/万人1180汉城现状值基础设施人均道路面积(市区)m2/人28伦敦现状值人均住房面积(市区)m2/人16东京、汉城等城市现状值万人病床数(市区)床/万人90国内领先的城市(太原)现状值89.6城市环境污染控制综合得分50满分50国家环保局制定的标准空气质量(SO2)µg/L15深圳的现状值11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生态城市指标的标准值

项目(地域)129130城市绿化环境噪声(市区)dB50以下国家一级标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市区)%16国内城市最大值城市绿地覆盖率(市区)%45深圳的现状值自然保留地面积率(市域)%12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中期目标12城市绿化环境噪声(市区)dB50以下国家一级标准人130131功能物质还原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100国际标准废水处理率(市域)%100国际标准工业废气处理率(市域)%100国际标准

资源配置百人电话数(市域)部/百人76东京现状值人均生活用水L/d455国外七城市人均生活用电(市区)KWh/d8国外七城市生产效率人均GDP(市域)元400000东京现状值万元产值能耗(市域)吨标煤/万元0.50香港土地产出率(市域)万元/m270000香港现状值13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100国际标准废水处理率(市域)131132社会保障人均保险费元2100香港广州等城市外推失业率%1.2接近国际大城市就业最好年份的失业率劳保福利占工资比重%50可达到的最大值城市文明万人藏书量册/万人34000东京、汉城、莫斯科的现状值城市卫生达标率%100国家标准刑事案件发生率件/万人0.05外推值可持续性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2.5发达国家现状科教投入%2.5发达国家现状城乡收入比0-11根据缩小城乡差别要求14社会人均保险费元2100香港广州等城市外推失业率%1.2132133标准值的计算(一)三级指标指数的计算当指数越大越好时,当指数越小越好时,其中,Qi----三级指标的指数值,Si---三级指标的标准值,Ci---根据评价城市选取的三级指标的现状值,maxS所选相关城市指标的最大值乘以1.05,minS所选相关城市指标的最小值除以1.0515标准值的计算(一)三级指标指数的计算133134二级指标的计算是根据所属各三级指标指数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而得到(将其视为相等重要性),计算公式如下:其中,Vi---二级指标的指数值,Qi---三级指标的指数值,m---该二级指标所属三级指标的项数16二级指标的计算是根据所属各三级指标指数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134135一级指标指数的计算将其所属的二级指数乘以各自的权重后,进行加和Ui----一级指标的指数值,Vi---二级指标的指数值,Wi---二级指标的权重,n------二级指标的个数17一级指标指数的计算将其所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