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复习:中考作文万能素材(人物篇)_第1页
中考作文复习:中考作文万能素材(人物篇)_第2页
中考作文复习:中考作文万能素材(人物篇)_第3页
中考作文复习:中考作文万能素材(人物篇)_第4页
中考作文复习:中考作文万能素材(人物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素材·人物篇吴京:有一种人生叫作厚积薄发习武出身的吴京从小受伤不断,在影视圈里是有名的“武痴”。出道20多年来坚持不用替身,敬业的他身上大大小小的伤高达60处。从当年的“功夫小子”,到现在的“动作片导演”,吴京的成名之路可能比其他演员更加艰辛,“厚积薄发”这个词在吴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08年,34岁的吴京开始尝试自己导演电影,他自导自演了第一部作品《狼牙》,但当时这部电影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因为伤病、年龄,友人曾经劝吴京离开演艺圈,但吴京觉得,既然走到这一步,与其半途而废,不如韬光养晦。因为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此后,他把重心放到军旅题材,为此他特意到解放军部队训练了两年,学习各种军事技能,子弹从他耳边飞过,坦克从他身边开过,连腐臭的泥水他也喝过。之后开拍“战狼”系列电影,终于一炮走红。如今的吴京,手握内地电影票房史上最卖座的两部电影——《战狼Ⅱ》和《流浪地球》。对于吴京来说,这两部成功的电影作品不仅仅等同于收入和名气,更多的是一种对于自我追求的认可。《战狼Ⅱ》成功后,吴京并没有马不停蹄开始《战狼Ⅲ》的创作与拍摄,而是去参演了李仁港导演的《攀登者》,在珠穆朗玛峰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完成拍摄,不断突破自我。不安于现状对于吴京来说是家常便饭,尽管每一个全新的开始都可能意味着失败和挑战,但他乐在其中,正如他自己一直在强调的:“我不害怕从头开始。”李健:就是要与众不同歌手李健是一位已经出道19年的音乐人。除了资深乐迷,鲜有观众知道李健曾是歌唱组合“水木年华”的成员之一,亦不知晓李健是一度脍炙人口的歌曲《传奇》的原唱。作为乐坛有名的“唱作才子”,李健出众的音乐品质备受业内人士认可,但一向低调内敛的他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在2015年参加《我是歌手》后,李健获得了超高人气,有一种评论说,他是《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最闪亮的歌手。尽管在《我是歌手》的决赛现场李健与“歌王”失之交臂,但他仍被很多人认定是这一季节目的最大赢家。没错,李健红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儒雅文艺的歌手、诗人,是满嘴冷笑话的段子手,是“秋裤男神”,还是婚姻美满的幸运丈夫、清华理工男……加诸李健的标签越来越多,而其实大家真正欣赏的,正是他的那份对世俗潮流的不屑一顾和对自身品位的坚守态度,正是这份与众不同造就了这样一个人格魅力“爆棚”的音乐诗人。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李健的受热捧程度远超其自身预期。比赛中,别人选择歌曲是为了比赛效果,为了舞台魅力,但是李健选择歌曲,似乎就是因为喜欢。“个性”就是李健的标签。李健说:“我所理解的自尊就是不要刻意去讨好观众,你唱的可能不一定是能够得很高分的歌曲,但一定是你自己最想唱的歌曲,这是我不停说服自己的原因。为什么我会唱好几首大家都不熟的歌曲,因为那些歌曲是我喜欢的。”李健从“水木年华”单飞后,他的同学李峻青一直很担心他会因公众的遗忘而或多或少有点失落。然而他发现李健几乎没表现出什么失落感。在大众渐渐遗忘他的同时,他正逐渐走向音乐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李峻青觉得,除了才华,人们可能更欣赏李健的心态。“我认识他这么多年,他好像从来没什么功利心和得失心。再就是,李健有底气,这种底气来自他安静的性子,我很少看见他慌,他能平静接受生活带给他的改变,一点一滴去积累。”有人说:“《我是歌手》放大了李健情感表达的张力。”在此之前,他被认为是曝光率不高、小众范畴的歌手,安静是他大部分公开表演的方式。任正非:大气来自底气任正非,祖籍浙江省浦江县,1944年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在他的带领下,华为挺进了世界500强,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供应商。在今天全球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美国政府制裁华为,毫无疑问对华为的业务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作为一家在全球化市场大潮中搏杀多年的中国企业,华为冷静审慎地面对“命运的不公”,不怨天尤人,不愤怒极端,而是早就居安思危,做好了应对的准备。面对美国政府动用国家机器的绞杀,任正非的脸上看不出太多的焦虑,更听不到他喋喋不休的抱怨。相反,任正非甚至对美国的合作企业表达了感谢,致敬他们对于华为成长的陪伴和帮助。华为的淡定并非强装笑颜,而是源于对最糟糕情况的预判和准备,源于“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中华智慧。任正非说,“在5G技术方面,别人两三年肯定追不上华为”。这份自信,无愧国人对华为“中华有为”的赞誉。在面对记者时,更让人感慨的是任正非话语中的宽容和理性。既不煽动情绪,也辩证地看待中美在科技实力方面的差距。任正非坦言:“苹果(手机)的生态很好……不能狭隘地认为爱华为就爱华为手机。”另一方面任正非也强调:“在最高点上,我们和美国有冲突,但最终还是要一起为人类做贡献。”这样的态度,和美国一部分别有用心人士的话语相比,在价值观上已经高下立判。马云:成功在于多熬一秒马云,生于1964年,浙江杭州人,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2018年5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任命包括马云在内的17位全球杰出人士担任新一届可持续发展目标倡导者。这是马云作为唯一企业家,第二次被联合国赋予该职责。201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发布,马云以373亿美元的资产排名第二。温家宝曾评价马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1982年,18岁的马云经历了第一次高考落榜的打击,但是不甘心放弃的他又连续参加了两年高考,终于被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录取。大学期间,马云凭借着出色的英语成绩稳居外语系前五名,且担任了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1988年,马云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并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在杭州翻译界颇有名气。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1991年马云初次接触商业活动,创办了海博翻译社,为了支付高额的房租,马云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他曾卖过鲜花和礼品,还曾经做过一年的医药。直到1995年初,一个偶然去美国的机会让马云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当年4月,马云就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网络公司,网站取名“中国黄页”,谁曾想到这个成立之初只有三个人的公司,不到三年就赚了500万元。1999年马云正式辞去公职,和他的团队回杭州创办了阿里巴巴网站。当被别人问及成功的秘诀时,马云说:“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对于企业文化,他说:“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什么都想自己干,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你干不完。”俞敏洪:三次质变成就“留学教父”俞敏洪,1962年生,江苏江阴人,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出身于江苏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参加过三次高考。前两次参加高考时,俞敏洪的英语成绩分别只有33分和55分。为了实现梦想,他狠了狠心,把自己开拖拉机所赚的钱交到了补习班上。他把一切杂事抛到脑后,用死记硬背的笨办法,用了20多天的时间,把老师精选的300道考题,共800个句子背了个滚瓜烂熟,最终英文成绩突飞猛进。这样的进步,坚定了他考北大的决心。俞敏洪来自农村,家乡口音很重。为了说出标准的口语,他从小书店里买了一套《新概念英语》,抱着大录音机,钻到了北大的小树林里,杜绝一切人情来往,也不去上课,一天十几个小时地狂听狂背。两个半月以后,他能听懂任何人所讲的任何英文。从北大毕业后,俞敏洪留校当了一名普通老师,一干就是7年。为了攒钱出国,俞敏洪张罗起一间在建筑工地中的培训作坊。在因开办辅导班而被北大以“不务正业”为名全校通报批评后,他最终下定决心,投身商海。俞敏洪从课外作坊做起,到今天的教育集团,他的发家经历始终被当作新东方天然的形象宣传片。新东方学校创业的早期,俞敏洪经常一个人骑着车,背着糨糊桶,去大街上贴广告。他为事业献身的精神,甚至感动了警察,给了他创业的方便。他陆续邀请了杜子华、徐小平、王强、胡敏、包凡一、何庆权、钱永强等一大批日后响当当的人物加入新东方学校,共同创业。他和那些跟随他一道创业的老师和员工,用他们无怨无悔的辛勤劳动,创造了新东方的辉煌。如今,凡是有过留学梦想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新东方学校的。新东方学校的市值已逾20亿美元。乔布斯:改变世界的天才乔布斯(1955—2011),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乔布斯创办的苹果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主要在于创新。永不枯竭的创新动力是乔布斯、是苹果成功的根本原因。1985年9月,由于几次决策失误及由此导致的人事纷争,乔布斯被迫离开了苹果公司,从此他进入了长达十二年的低谷期。这也许是乔布斯一生中唯一一次大的失败,但他非常感谢这次失败,他曾感慨地说:“这副良药的味道实在是太苦了,但是我想病人需要这服药。有些时候,生活会拿起一块砖头向你的脑袋上猛拍一下,但我们不能失去信仰。我可以从头再来,进入我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1997年,乔布斯重回苹果公司时,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年少轻狂,浑身散发着对理想的坚持,对信念的坚守。他作为拯救者归来,不仅是拯救苹果,也是在救赎自己。历练沉浮之后,他的内心变得柔和而平静,也更懂得如何凝聚同时代的人才。“追求完美”被认为是乔布斯和苹果成功的第一要素。他率先将“美学至上”的设计理念融入产品,提出“科技要和人文、艺术融合,才能产生让我们的心为之歌唱的结果”。他总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看问题,苛求着细节的尽善尽美。他不是细节管理者,但他知道哪些细节是重要的,然后他会聚精会神地把这些细节做到最好,他的专注程度堪比最细致的原子能工程师。他是一个高度紧张的工作狂,几乎偏执的完美主义者。他对极简主义及易用的追求使他赢得了无数忠实的追随者。乔布斯是一个创新的使者。他将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创新和发现。他说,“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为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在他的带领下,创新已经成了苹果的血液。乔布斯凭着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改变了现代通信、娱乐及生活方式,引领着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史铁生:轮椅上的“站立者”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赴延安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1974年起到街道工厂做临时工,30岁时患上严重的肾病,后发展到尿毒症,从1998年开始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散文集《我与地坛》,随笔集《病隙碎笔》等大量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有着浓重的哲学意味,兼具生活的温情和对宿命抗争的坚强。史铁生以睿智的言辞,思考着生与死、残疾与爱情、苦难与信仰,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曾自嘲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如今,他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永远是轮椅上的思想巨人,他面临残疾病痛时的坚韧不拔和豁达超脱,也让他成为无数人的精神偶像。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说:“铁生走了,我却哭不出来,因为平素看铁生谈起死亡,早已从容淡定,我相信他愿意我和朋友们也带着那份从容送他远行。”作家刘庆邦得闻噩耗不禁流泪:“铁生是一位坚强的作家,纯粹的作家,伟大的作家。他在文学创作和生命哲学方面都有极高的建树。铁生代表着中国作家的良心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钱锺书:引领国人正确对待中西文化的文坛巨子钱锺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对许多人来说,名字只是用于身份辨识的符号,但对于钱锺书来说,“锺书”二字则不啻是他的座右铭,是他矢志不渝的信条,也是他“作家兼学者”形象的真实写照。在“文革”中,“经过九蒸九焙”的改造,他提出最不能忍受的只有一条:“没有书。”女儿访英,他也只有一句交代:多买新书。难怪与他鹣鲽情深的夫人杨绛先生曾断言:“他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钱先生如此钟情于书,自有他的道理。他认为,一个人只要多读书,多比较,多思索,就能有自己的见解。这当然也是他的切身体会。钱先生到底读过多少书,碌碌如我辈者实难估计。钱先生坐拥书城,手不释卷,直至“朱墨灿然,方谯周独笑”。然而,他是“读书以极其至”,而非“以读书为其极至”。钱先生说过:“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这部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所以,他在酷嗜古今中外文史哲典籍的同时,从来也未放松对于“人生”这部无字“大书”的阅读。钱先生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卓有成就。在科学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钱先生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在精熟中国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的基础上,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如其分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先生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以及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钱锺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的著名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在国外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新闻界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却都遭到了他的婉拒。有一位女士打来电话,说她读了《围城》后特别想见他。虽然钱锺书再三婉拒,但她仍然执意要见。钱锺书幽默地对她说:“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一定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在1991年11月,钱锺书80寿诞的前夕,家中电话不断,亲朋好友、学者名人、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他开祝寿会、学术讨论会,钱锺书一律推辞不受。莫言:成就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1955年生,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80年以来,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其作品充满了“怀乡”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对此,莫言表示:“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我会继续努力。”莫言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12岁读小学五年级时,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莫言常说,饥饿与孤独是他创作的财富,正如海明威曾经说过:“不幸的童年是作家创作的摇篮。”2011年莫言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悄悄地待在山东高密老家的村子里,记者们几乎找不到他。正是立足于高密的黑土地,将真实的人物与事件纳入独特的艺术结构当中,他才写出了一系列有着独特历史氛围和地域人格色调的佳作。难怪面对媒体时,他说自己决不会离开高密。莫言为人十分低调,他和90岁高龄的老父亲,都反对政府修缮他的旧居。杨绛:笔耕不辍的一生杨绛(1911—2016),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我国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也是钱锺书的夫人。杨绛先生一生笔耕不辍,代表译作有西班牙文学经典《堂吉诃德》,并著有《洗澡》《干校六记》等多部作品。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2007年,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1966年,“文革”开始了,钱锺书和杨绛都被“揪出来”,成了“牛鬼蛇神”。杨绛还被剃了“阴阳头”,安排去扫厕所。1969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杨绛被安排去种菜,钱锺书担任干校通信员,两人分开管理,她的个人译著巅峰之作《堂吉诃德》和散文集《干校六记》都是写于这个时期的。尽管杨绛在文学和翻译上造诣非凡,但更多的读者还是通过《我们仨》这部书才逐渐了解她的。《我们仨》一书的最初设想,是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可到了1996年10月,患病的钱瑗已经非常衰弱,她请求妈妈把《我们仨》的题目让给她写,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然而钱瑗患脊椎癌只能躺在病床上,她在护士的帮助下断断续续写了5篇,之后就再没有能够重新拿起笔。女儿去世后第二年,丈夫钱锺书也去世了。在双重打击下,杨绛将残稿接手,续写完属于“我们仨”的故事,内里充满对亲人的深情追忆,读之令人恻然。杨绛在晚年以惊人的毅力开始整理钱锺书的手稿书信,这是一件极其繁杂和辛苦的事。钱锺书的手稿多达7万余页,涉猎题材之广、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叹。且多年来,手稿随着主人颠沛流转,纸张大多发黄变脆,有的已模糊破损、字迹难辨。2003年,《钱锺书手稿集》出版。之后,杨绛以全家3人的名义将高达数百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为人低调,生活异常俭朴。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水泥地面,非常过时的柜子、桌子,室内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有浓浓的书卷气。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当客厅,但每间屋子里都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杨绛期颐之年闭门谢客,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2011年,百岁老人杨绛被查出患有心衰,但她依旧乐观豁达,每天读书写作从不间断。在越来越多的作家忙于各地签售会时,杨绛的读者却只能从一本本出版的书里瞥见她的身影。屠呦呦: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生于1930年12月30日,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从事多年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也是中国首个有关科学研究的诺贝尔奖。2018年,屠呦呦发表她的新年期望:一是把论文做成药,二是发现更多青蒿素的“秘密”。而突破性进展则是:屠呦呦团队早前发现的青蒿素不仅能有效治疗疟疾,还对系统性和盘状红斑狼疮的有效率分别达到80%和90%。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进行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她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查阅经典医书、地方药志和民间方药,四处走访老中医,做了2000多张资料卡片,最后整理出一本含有600多种草药的《抗疟单验方集》。“我们祖先早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经验,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出来呢?”屠呦呦再次翻阅古代文献寻找答案。这时,《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用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毫不退缩,终于成功完成科研任务。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的统计数据,世界上约有2.5亿人感染疟疾,将近100万人因感染疟原虫而死亡,如果没有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那么2.5亿疟疾感染者中将有很多人无法生存下来。2011年,屠呦呦接受了美国《临床研究期刊》的专访,她说,在经过了那么多次的失败之后,当时自己都怀疑路子是不是走对了,当发现青蒿素正是疟疾克星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也是难以表述的。屠呦呦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此感到深深的自豪。曼德拉:笑容可掬的“南非国父”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1918—2013),于1994年至1999年任南非总统,是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曼德拉进行了长达50年艰苦卓绝的斗争。1944年,大学毕业后的曼德拉参加了主张非暴力斗争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1952年年底,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1961年,他领导罢工运动,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国”,此后转入地下武装斗争。19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