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讲义课件_第1页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讲义课件_第2页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讲义课件_第3页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讲义课件_第4页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讲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消化系统解剖生理1概述消化系统组成:消化管消化腺

概述消化系统组成:2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讲义课件3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讲义课件4消化管消化管5一、消化管的一般微细结构(除口腔、咽)上皮固有层粘膜肌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外膜一、消化管的一般微细结构(除口腔、咽)上皮固有层粘膜肌层粘膜6消化管一)粘膜: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1.上皮

消化管的两端(口腔、咽、食管及肛门)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部分均为单层柱状上皮2.固有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3.粘膜肌层

为平滑肌(二)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较大的血管与淋巴管。在食管、胃和小肠等部位的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皱襞。消化管一)粘膜: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7消化管(三)肌层:除食管上段与肛门处的肌层为骨骼肌外,其余大部均为平滑肌。(四)外膜:纤维膜(结缔组织)--食管和大肠末段;浆膜(结缔组织+间皮)--有利于胃肠活动。消化管(三)肌层:除食管上段与肛门处的肌层为骨骼肌外,其余8二、口腔前:借口裂通外界后:经咽峡与咽相通顶:腭底:肌性结构前壁:口唇侧壁:颊口腔以上、下牙弓为界,分为:

口腔前庭固有口腔二、口腔前:借口裂通外界9口腔前庭固有口腔口腔前庭固有口腔10(一)口唇上唇、下唇口裂口角唇红人中鼻唇沟(一)口唇11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讲义课件12(三)腭

1.位置:即口腔的顶

2.分部:

前2/3-硬腭后1/3-软腭

3.主要结构:腭垂(悬雍垂)腭舌弓腭咽弓(三)腭1.位置:即口腔的顶13腭舌弓腭咽弓两弓之间的窝内有腭扁桃体腭舌弓腭咽弓两弓之间的窝内有腭扁桃体14腭舌弓腭咽弓腭舌弓腭咽弓15咽峡:

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咽峡: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16牙的萌出生后六月始萌发一岁左右已有八三岁以前要出齐六到八岁换恒牙(四)牙牙的萌出(四)牙172.牙的形态和构造3.牙周组织

2.牙的形态和构造18(五)舌1.形态以界沟为界:舌尖、舌体、舌根,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界沟舌下阜舌下襞舌系带(五)舌1.形态界沟舌下阜舌下襞舌系带192.舌乳头丝状乳头(触觉)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味觉)叶状乳头3.舌扁桃体4.舌肌:①舌内肌(舌固有肌)②舌外肌(起于舌外、止于舌内)

颏舌肌:双侧收缩、拉舌平伸、单侧收缩使舌伸向对侧。2.舌乳头20(六)口腔腺(唾液腺)

作用:湿润口腔粘膜,帮助消化等1、腮腺

腺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颊粘膜2、下颌下腺

腺管开口于舌下阜3、舌下腺

腺管开口于舌下襞和舌下阜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六)口腔腺(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21三、咽

三、咽

22四、食管位置:第六颈椎体下缘~贲门长25cm(一)分部(颈部、胸部、腹部)(二)生理狭窄1、食管起始处

距中切牙15cm2、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

距中切牙25cm3、食管穿膈处

距中切牙40cm这些狭窄处是异物容易停留的部位,也是食管癌好发部位四、食管位置:第六颈椎体下缘~贲门长25cm这些狭23(三)食管壁的微细结构特点:

粘膜层:复层扁平上皮粘膜下层:含有血管、食管腺肌层:分内环、外纵2层,

上段为骨骼肌,下段为平滑肌。外膜:纤维膜

(三)食管壁的微细结构特点:24(一)位置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二)形态和分部两壁:前壁、后壁两口:贲门、幽门两缘:胃大弯(贲门切迹)

胃小弯(角切迹)分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幽门窦幽门管)四、胃(一)位置四、胃25胃的毗邻胃的毗邻26(三)胃的微细结构胃壁由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浆膜四层构成。(三)胃的微细结构27

1.粘膜

形成许多皱襞,表面有胃小凹,胃小凹底部有胃腺开口(1)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分泌粘液(2)固有层

含大量紧密排列的胃腺: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胃小凹胃底腺1.粘膜形成许多皱襞,表面有胃小凹,胃小凹底部有胃腺开口28*胃底腺的细胞1)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2)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3)颈黏液细胞4)未分化细胞*胃底腺的细胞292.肌层

由三层平滑肌构成,外层纵形,中层环形,内层斜行,其中环形肌最发达,在幽门处特别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2.肌层由三层平滑肌构成,外层纵形,中层环形,内层斜行,30五、小肠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上起幽门,下接盲肠,长5~7m是消化和吸收最主要的部位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五、小肠31(一)十二指肠:长约25cm,位于腹后壁,腰椎体右侧,呈C字形包绕胰头。

1、上部(十二指肠球)

溃疡好发部位

2、降部

十二指肠大乳头,有肝胰壶腹的开口

3、水平部4、升部(1)十二指肠空肠曲

(2)十二指肠悬肌确定空肠起始部的标志(一)十二指肠:长约25cm,位于腹后壁,腰椎体右侧,呈C字32(二)空肠和回肠

空肠回肠长度近侧2/5远侧3/5位置左上腹右下腹管径较粗较细管壁较厚较薄颜色较红较淡血管较多较少环状襞密而高疏而低淋巴滤泡

孤立集合(二)空肠和回肠空肠回肠33(三)小肠粘膜的微细结构特点:

1.环状皱襞

2.绒毛:由小肠粘膜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腔内突出而形成的细小指状突起。(1)上皮:①吸收细胞②杯状细胞(2)固有层:形成肠绒毛的中轴

①中央乳糜管:即毛细淋巴管,收集吸收细胞释出的乳靡微粒,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平滑肌。②淋巴组织

(三)小肠粘膜的微细结构特点:34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讲义课件353.小肠腺:分泌消化酶和粘液①吸收细胞②杯状细胞③帕内特细胞④未分化细胞3.小肠腺:36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讲义课件37六、大肠成人长1.5m,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特征: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六、大肠成人长1.5m,包括:38(一)盲肠(6~8cm)

位于右髂窝回盲瓣:控制流速,防止逆流(一)盲肠(6~8cm)39(二)阑尾(6~8cm)1、阑尾根部体表投影: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2、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是手术中寻找阑尾的方法(二)阑尾(6~8cm)40(三)结肠

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结肠肝曲(右曲)、结肠脾曲(左曲)(三)结肠41(四)直肠(10~14cm)弯曲:矢状面—骶曲、会阴曲冠状面—三个弯曲直肠壶腹直肠横襞(四)直肠(10~14cm)42

(五)肛管(3~4cm)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肛皮线)、肛梳(痔环)

白线(肛门内、外括约肌分界)齿状线:肛柱下端和肛瓣边缘连成的锯齿状环形线,是皮肤和粘膜的分界线,其上、下的动脉供应、静脉回流和神经支配及胚胎来源都不同。(五)肛管(3~4cm)齿状线:肛柱下端和肛瓣边缘连成的锯43消化腺组成:肝、胰、大唾液腺、胃腺、肠腺。功能: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的消化。消化腺组成:肝、胰、大唾液腺、44肝

人体最大的腺体

(一)肝的功能1.分泌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2.具有代谢、解毒(生物转化)、防御等功能。肝人体最大的腺体(一)肝的功能45(二)肝的位置: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份位于左季肋区

肝的体表投影如下表:右腋中线右锁骨中线前正中线左锁骨中线上界第7肋第5肋胸剑结合第5肋间隙下界平右肋弓下缘(儿童可低1-2cm)剑突下3-5cm(二)肝的位置:右腋中线右锁骨中线前正中线左锁骨中线上界第46(三)肝的形态:二面:

膈面—以镰状韧带分成左叶和右叶脏面—以H形的沟分为左叶、右叶、方叶、尾状叶·左纵沟:·右纵沟:(前)胆囊窝(后)腔静脉窝

·横沟(肝门):是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和神经、淋巴管等出入肝的部位。

肝蒂二缘:前缘、后缘

镰状韧带肝门(三)肝的形态:二面:镰状韧带肝门47(四)肝的微细结构1.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角棱柱形⑴中央静脉⑵肝细胞→肝索→肝板⑶肝血窦:肝巨噬细胞⑷窦周隙:贮脂细胞⑸胆小管2.肝门管区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四)肝的微细结构1.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角棱柱48肝HE低倍肝小叶肝小叶中央静脉中央静脉肝门管区肝HE低倍肝小叶肝小叶中央静脉中央静脉肝门管区49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讲义课件50肝细胞肝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肝血窦肝细胞肝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肝血窦51*肝细胞-是实现肝复杂功能的结构基础形态结构:体积较大,多边形,核大而圆,位于中央,胞质嗜酸性,各种细胞器发达*肝细胞-是实现肝复杂功能的结构基础形态结构:52*肝内血液循环功能性:肝门静脉→小叶间静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营养性:肝固有动脉→小叶间动脉*肝内血液循环53(五)肝外胆道1.胆囊位置: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的交点处。形态:分底、体、颈、管功能:贮存和浓缩胆汁(五)肝外胆道1.胆囊542.肝外胆道

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和胆囊管、胆总管*胆囊三角:肝总管、胆囊管和肝脏面共同围成的三角区。胆囊动脉常经此三角。2.肝外胆道55胆汁的排出途径

肝分泌胆汁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

胆囊(贮存、浓缩)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胆汁的排出途径56胰

人体第二大消化腺

(一)胰的位置和形态位置:胃后方、横卧在第1、2腰椎前方的腹后壁形态:狭长,分头(钩突)、体、尾三部结构:实质内有胰管,与胆总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胰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一)胰的位置和形态57(二)胰的微细结构(胰腺功能)1.外分泌部,分泌消化液;2.内分泌部(胰岛),分泌激素,调节糖代谢。

A细胞-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B细胞-胰岛素(降低血糖)

D细胞-生长抑素(抑制A,B细胞)

PP细胞-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胰液分泌及胆囊收缩)

(二)胰的微细结构(胰腺功能)583、消化与吸收

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吸收---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的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3、消化与吸收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59一、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1.唾液的作用: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2.咀嚼与吞咽

*咀嚼不仅是机械、化学消化的过程,还能反射诱发启动胃、胰、肝、胆囊的消化活动的开始

*吞咽过程三期:口腔→咽:随意动作咽→食管上段:反射食管→胃:蠕动一、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1.唾液的作用:淀粉酶将淀粉分解60(二)胃内消化1.胃液成分和作用pH0.9-1.5,无色,分泌量约1.5-2.5L/天

主要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二)胃内消化1.胃液成分和作用61(1)盐酸,也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其作用提供酸性环境;②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③杀菌;④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⑤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2)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被盐酸激活成为胃蛋白酶,后者可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3)内因子:与VitB12结合保护其免受破坏并促进其吸收。(4)黏液:①润滑食物;②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侵蚀(1)盐酸,也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622.胃的运动(1)胃的运动形式:三种1)容受性舒张2)紧张性收缩3)蠕动(2)胃排空—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一般需4-6h。(3)呕吐2.胃的运动63(三)小肠内消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最重要的部位:化学性消化: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参与机械性消化:小肠的运动(三)小肠内消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最重要的部位:641.胰液的分泌和作用(1)碳酸氢盐: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侵蚀;为小肠内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PH值环境(2)消化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2.胆汁的分泌和作用成份:水、无机盐、胆盐、胆固醇、胆汁酸、胆色素

注意:胆汁能帮助消化,但不含消化酶作用:对脂肪的消化吸收3.小肠液的分泌和作用(1)稀释消化产物,保护肠粘膜。(2)各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食物。(3)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使之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1.胰液的分泌和作用654.小肠的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2)分节运动: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1)使食靡与消化液充分混合2)增加食靡与肠粘膜的接触3)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3)蠕动:将食糜向前推进一步4.小肠的运动形式66(四)大肠的功能1.大肠液的分泌及作用

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黏膜、润滑粪便

2.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1)酵解未消化的糖、脂肪;腐败蛋白质。(2)合成B族维生素与维生素K。3.大肠的运动和排便●运动少而慢—食物残渣停留长(>10H);●大肠的内容物经水分的吸收和细菌的发酵与腐败作用后形成粪便;●排便反射(四)大肠的功能1.大肠液的分泌及作用67二、吸收(一)吸收的部位:1、口腔:吸收某些药物2、食管:基本不吸收3、胃: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分4、小肠:食物的主要吸收场所5、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二、吸收(一)吸收的部位:68(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糖:葡萄糖--主动转运入血(与钠离子协同转运)

蛋白质:氨基酸--主动转运入血

脂肪:+胆盐→乳糜微粒--入淋巴

胆固醇:游离胆固醇才能吸收入淋巴,胆盐和食物中的脂肪、脂肪酸能促进胆固醇的吸收。(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69水:顺着渗透压梯度被动吸收。无机盐:1)钠:主动吸收2)铁:食物中的三价铁不易吸收,二价铁容易吸收,维生素C、胃液中的盐酸可促进铁的吸收。3)钙:维生素D和胃酸能促进钙的吸收,磷酸盐和草酸盐影响钙的吸收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易化扩散脂溶性维生素--胆盐协助水:顺着渗透压梯度被动吸收。704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⑴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兴奋效应,但抑制括约肌

迷走神经→大部分;盆神经→结肠下段、直肠、肛门内括约肌;面神经、舌咽神经→唾液腺⑵交感神经→抑制效应,括约肌兴奋效应4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71(二)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神经中枢:延髓、下丘脑、大脑皮层等处

调节: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讲义课件72二、体液调节:

胃肠激素的作用: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2)影响其他激素的释放(3)刺激消化道黏膜或腺体的代谢和生长(营养作用)

主要胃肠激素的分泌和生理作用:见表6-1二、体液调节:73位置:被覆于腹壁、盆壁内面和腹、盆腔脏器表面,分为壁腹膜和脏腹膜。

腹膜腔:壁腹膜与脏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男性腹膜腔密闭;女性腹膜腔可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功能:

可支持固定脏器,分泌浆液、吸收和修复等。第五节腹膜位置:被覆于腹壁、盆壁内面和腹、第五节腹膜74一、腹膜与腹盆腔器官的关系:

1.腹膜内位器官:器官的各面几乎全部被腹膜包绕、活动度大。如胃、横结肠等。2.腹膜间位器官:大部分被腹膜覆盖、小部未被腹膜覆盖的器官,活动度较小。如肝等。3.腹膜外位器官:仅一面被腹膜覆盖,其余各面均未被覆盖的器官,几乎不能活动。如胰等。一、腹膜与腹盆腔器官的关系:

1.腹膜内位器官:器官的各面75二、腹膜形成的结构1.韧带:如镰状韧带。2.系膜:如肠系膜等。3.网膜及网膜囊4.陷凹二、腹膜形成的结构1.韧带:如镰状韧带。76网膜包括大网膜和小网膜:1.小网膜

连于肝门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2.大网膜连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腹膜结构。

小网膜大网膜网膜包括大网膜和小网膜:1.小网膜小网膜大网膜77谢谢!谢谢!78消化系统解剖生理消化系统解剖生理79概述消化系统组成:消化管消化腺

概述消化系统组成:80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讲义课件81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讲义课件82消化管消化管83一、消化管的一般微细结构(除口腔、咽)上皮固有层粘膜肌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外膜一、消化管的一般微细结构(除口腔、咽)上皮固有层粘膜肌层粘膜84消化管一)粘膜: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1.上皮

消化管的两端(口腔、咽、食管及肛门)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部分均为单层柱状上皮2.固有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3.粘膜肌层

为平滑肌(二)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较大的血管与淋巴管。在食管、胃和小肠等部位的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皱襞。消化管一)粘膜: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85消化管(三)肌层:除食管上段与肛门处的肌层为骨骼肌外,其余大部均为平滑肌。(四)外膜:纤维膜(结缔组织)--食管和大肠末段;浆膜(结缔组织+间皮)--有利于胃肠活动。消化管(三)肌层:除食管上段与肛门处的肌层为骨骼肌外,其余86二、口腔前:借口裂通外界后:经咽峡与咽相通顶:腭底:肌性结构前壁:口唇侧壁:颊口腔以上、下牙弓为界,分为:

口腔前庭固有口腔二、口腔前:借口裂通外界87口腔前庭固有口腔口腔前庭固有口腔88(一)口唇上唇、下唇口裂口角唇红人中鼻唇沟(一)口唇89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讲义课件90(三)腭

1.位置:即口腔的顶

2.分部:

前2/3-硬腭后1/3-软腭

3.主要结构:腭垂(悬雍垂)腭舌弓腭咽弓(三)腭1.位置:即口腔的顶91腭舌弓腭咽弓两弓之间的窝内有腭扁桃体腭舌弓腭咽弓两弓之间的窝内有腭扁桃体92腭舌弓腭咽弓腭舌弓腭咽弓93咽峡:

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咽峡: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94牙的萌出生后六月始萌发一岁左右已有八三岁以前要出齐六到八岁换恒牙(四)牙牙的萌出(四)牙952.牙的形态和构造3.牙周组织

2.牙的形态和构造96(五)舌1.形态以界沟为界:舌尖、舌体、舌根,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界沟舌下阜舌下襞舌系带(五)舌1.形态界沟舌下阜舌下襞舌系带972.舌乳头丝状乳头(触觉)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味觉)叶状乳头3.舌扁桃体4.舌肌:①舌内肌(舌固有肌)②舌外肌(起于舌外、止于舌内)

颏舌肌:双侧收缩、拉舌平伸、单侧收缩使舌伸向对侧。2.舌乳头98(六)口腔腺(唾液腺)

作用:湿润口腔粘膜,帮助消化等1、腮腺

腺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颊粘膜2、下颌下腺

腺管开口于舌下阜3、舌下腺

腺管开口于舌下襞和舌下阜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六)口腔腺(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99三、咽

三、咽

100四、食管位置:第六颈椎体下缘~贲门长25cm(一)分部(颈部、胸部、腹部)(二)生理狭窄1、食管起始处

距中切牙15cm2、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

距中切牙25cm3、食管穿膈处

距中切牙40cm这些狭窄处是异物容易停留的部位,也是食管癌好发部位四、食管位置:第六颈椎体下缘~贲门长25cm这些狭101(三)食管壁的微细结构特点:

粘膜层:复层扁平上皮粘膜下层:含有血管、食管腺肌层:分内环、外纵2层,

上段为骨骼肌,下段为平滑肌。外膜:纤维膜

(三)食管壁的微细结构特点:102(一)位置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二)形态和分部两壁:前壁、后壁两口:贲门、幽门两缘:胃大弯(贲门切迹)

胃小弯(角切迹)分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幽门窦幽门管)四、胃(一)位置四、胃103胃的毗邻胃的毗邻104(三)胃的微细结构胃壁由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浆膜四层构成。(三)胃的微细结构105

1.粘膜

形成许多皱襞,表面有胃小凹,胃小凹底部有胃腺开口(1)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分泌粘液(2)固有层

含大量紧密排列的胃腺: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胃小凹胃底腺1.粘膜形成许多皱襞,表面有胃小凹,胃小凹底部有胃腺开口106*胃底腺的细胞1)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2)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3)颈黏液细胞4)未分化细胞*胃底腺的细胞1072.肌层

由三层平滑肌构成,外层纵形,中层环形,内层斜行,其中环形肌最发达,在幽门处特别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2.肌层由三层平滑肌构成,外层纵形,中层环形,内层斜行,108五、小肠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上起幽门,下接盲肠,长5~7m是消化和吸收最主要的部位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五、小肠109(一)十二指肠:长约25cm,位于腹后壁,腰椎体右侧,呈C字形包绕胰头。

1、上部(十二指肠球)

溃疡好发部位

2、降部

十二指肠大乳头,有肝胰壶腹的开口

3、水平部4、升部(1)十二指肠空肠曲

(2)十二指肠悬肌确定空肠起始部的标志(一)十二指肠:长约25cm,位于腹后壁,腰椎体右侧,呈C字110(二)空肠和回肠

空肠回肠长度近侧2/5远侧3/5位置左上腹右下腹管径较粗较细管壁较厚较薄颜色较红较淡血管较多较少环状襞密而高疏而低淋巴滤泡

孤立集合(二)空肠和回肠空肠回肠111(三)小肠粘膜的微细结构特点:

1.环状皱襞

2.绒毛:由小肠粘膜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腔内突出而形成的细小指状突起。(1)上皮:①吸收细胞②杯状细胞(2)固有层:形成肠绒毛的中轴

①中央乳糜管:即毛细淋巴管,收集吸收细胞释出的乳靡微粒,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平滑肌。②淋巴组织

(三)小肠粘膜的微细结构特点:112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讲义课件1133.小肠腺:分泌消化酶和粘液①吸收细胞②杯状细胞③帕内特细胞④未分化细胞3.小肠腺:114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讲义课件115六、大肠成人长1.5m,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特征: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六、大肠成人长1.5m,包括:116(一)盲肠(6~8cm)

位于右髂窝回盲瓣:控制流速,防止逆流(一)盲肠(6~8cm)117(二)阑尾(6~8cm)1、阑尾根部体表投影: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2、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是手术中寻找阑尾的方法(二)阑尾(6~8cm)118(三)结肠

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结肠肝曲(右曲)、结肠脾曲(左曲)(三)结肠119(四)直肠(10~14cm)弯曲:矢状面—骶曲、会阴曲冠状面—三个弯曲直肠壶腹直肠横襞(四)直肠(10~14cm)120

(五)肛管(3~4cm)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肛皮线)、肛梳(痔环)

白线(肛门内、外括约肌分界)齿状线:肛柱下端和肛瓣边缘连成的锯齿状环形线,是皮肤和粘膜的分界线,其上、下的动脉供应、静脉回流和神经支配及胚胎来源都不同。(五)肛管(3~4cm)齿状线:肛柱下端和肛瓣边缘连成的锯121消化腺组成:肝、胰、大唾液腺、胃腺、肠腺。功能: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的消化。消化腺组成:肝、胰、大唾液腺、122肝

人体最大的腺体

(一)肝的功能1.分泌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2.具有代谢、解毒(生物转化)、防御等功能。肝人体最大的腺体(一)肝的功能123(二)肝的位置: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份位于左季肋区

肝的体表投影如下表:右腋中线右锁骨中线前正中线左锁骨中线上界第7肋第5肋胸剑结合第5肋间隙下界平右肋弓下缘(儿童可低1-2cm)剑突下3-5cm(二)肝的位置:右腋中线右锁骨中线前正中线左锁骨中线上界第124(三)肝的形态:二面:

膈面—以镰状韧带分成左叶和右叶脏面—以H形的沟分为左叶、右叶、方叶、尾状叶·左纵沟:·右纵沟:(前)胆囊窝(后)腔静脉窝

·横沟(肝门):是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和神经、淋巴管等出入肝的部位。

肝蒂二缘:前缘、后缘

镰状韧带肝门(三)肝的形态:二面:镰状韧带肝门125(四)肝的微细结构1.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角棱柱形⑴中央静脉⑵肝细胞→肝索→肝板⑶肝血窦:肝巨噬细胞⑷窦周隙:贮脂细胞⑸胆小管2.肝门管区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四)肝的微细结构1.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角棱柱126肝HE低倍肝小叶肝小叶中央静脉中央静脉肝门管区肝HE低倍肝小叶肝小叶中央静脉中央静脉肝门管区127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讲义课件128肝细胞肝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肝血窦肝细胞肝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肝血窦129*肝细胞-是实现肝复杂功能的结构基础形态结构:体积较大,多边形,核大而圆,位于中央,胞质嗜酸性,各种细胞器发达*肝细胞-是实现肝复杂功能的结构基础形态结构:130*肝内血液循环功能性:肝门静脉→小叶间静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营养性:肝固有动脉→小叶间动脉*肝内血液循环131(五)肝外胆道1.胆囊位置: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的交点处。形态:分底、体、颈、管功能:贮存和浓缩胆汁(五)肝外胆道1.胆囊1322.肝外胆道

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和胆囊管、胆总管*胆囊三角:肝总管、胆囊管和肝脏面共同围成的三角区。胆囊动脉常经此三角。2.肝外胆道133胆汁的排出途径

肝分泌胆汁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

胆囊(贮存、浓缩)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胆汁的排出途径134胰

人体第二大消化腺

(一)胰的位置和形态位置:胃后方、横卧在第1、2腰椎前方的腹后壁形态:狭长,分头(钩突)、体、尾三部结构:实质内有胰管,与胆总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胰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一)胰的位置和形态135(二)胰的微细结构(胰腺功能)1.外分泌部,分泌消化液;2.内分泌部(胰岛),分泌激素,调节糖代谢。

A细胞-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B细胞-胰岛素(降低血糖)

D细胞-生长抑素(抑制A,B细胞)

PP细胞-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胰液分泌及胆囊收缩)

(二)胰的微细结构(胰腺功能)1363、消化与吸收

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吸收---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的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3、消化与吸收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137一、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1.唾液的作用: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2.咀嚼与吞咽

*咀嚼不仅是机械、化学消化的过程,还能反射诱发启动胃、胰、肝、胆囊的消化活动的开始

*吞咽过程三期:口腔→咽:随意动作咽→食管上段:反射食管→胃:蠕动一、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1.唾液的作用:淀粉酶将淀粉分解138(二)胃内消化1.胃液成分和作用pH0.9-1.5,无色,分泌量约1.5-2.5L/天

主要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二)胃内消化1.胃液成分和作用139(1)盐酸,也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其作用提供酸性环境;②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③杀菌;④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⑤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2)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被盐酸激活成为胃蛋白酶,后者可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3)内因子:与VitB12结合保护其免受破坏并促进其吸收。(4)黏液:①润滑食物;②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侵蚀(1)盐酸,也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1402.胃的运动(1)胃的运动形式:三种1)容受性舒张2)紧张性收缩3)蠕动(2)胃排空—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一般需4-6h。(3)呕吐2.胃的运动141(三)小肠内消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最重要的部位:化学性消化: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参与机械性消化:小肠的运动(三)小肠内消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最重要的部位:1421.胰液的分泌和作用(1)碳酸氢盐: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侵蚀;为小肠内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PH值环境(2)消化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2.胆汁的分泌和作用成份:水、无机盐、胆盐、胆固醇、胆汁酸、胆色素

注意:胆汁能帮助消化,但不含消化酶作用:对脂肪的消化吸收3.小肠液的分泌和作用(1)稀释消化产物,保护肠粘膜。(2)各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食物。(3)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使之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1.胰液的分泌和作用1434.小肠的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2)分节运动: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1)使食靡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