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程的哲学思想二程的哲学思想1
程颐(1033-1107)
字正叔,伊川先生。程颢(1032-1085)字伯淳,明道先生。
2一、天理观念在中国哲学史上,把“理”(“天理)提升为最高哲学范畴,是从二程兄弟开始的。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二程集》一、天理观念在中国哲学史上,把“理”(“天理)提升为最高哲学31、“理”之渊源战国诸子论“理”,主要有二层含义:其一,是指客观事物的条理、纹理及对社会动乱的治理等,这一层含义并不具备哲学范畴的意义。其二,是指事物自身的规律或事物的当然准则,这一层含义已具有哲学范畴的意义,但都不是诸子思想的主要范畴。
1、“理”之渊源4秦汉以降,对“理”的论述:一是《礼记·乐记》中提出:“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后来二程反复探讨“天理人欲”问题,与此当有很大关联。秦汉以降,对“理”的论述:5二是佛教禅宗的“真如佛性”论和华严宗的“理事”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二程“天理”是从佛教思想中整合过来。
程颢:“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程颐:“天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二是佛教禅宗的“真如佛性”论和华严宗的“理事”论。从某种意义62、天下一理
其一,“理”是指自然界具体物的所以然。“凡物皆有理。”“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二程集》其二,“理”是指人类社会具体事的所当然。一是“义理”,即指社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一是“性理”,即指人的本性或道德本质。。“既为人,须尽得人理。”“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人伦者,天理也。”《二程集》2、天下一理7其三,万理最终可归为一理。“天地之间,万物之理,无有不同。”“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天下只有一个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理则天下只是一个理,故推之四海而准。须是质诸天地,考诸三王不易之理。”《二程集》其三,万理最终可归为一理。83、理无增损
“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得之者,故大行不加,穷居不损。这上头来更生说得存亡加减。是佗元无少欠,百理俱备。”《二程集》3、理无增损94、理一分殊就是探讨个别与一般之间的关系问题。
“天下之理一也,涂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二程集》“天下之志万殊,理则一也。”《二程集》4、理一分殊105、形上形下程颢:《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亦形而下者也。而曰道者,惟此语截得上下分明。元来只此是道,要在人默而识之也。程颐:“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非阴阳,所以一阴一阳,道也。离了阴阳更无道,所以阴阳者是道也。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形而上者则是密也。5、形上形下116、天理自然抽去了原先“天”或“天道”范畴所具有的人格神(上帝)的神学内涵,使“理”就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哲学范畴。
“天者,理也。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帝者,以主宰事而名。”《二程集》“天理”就是自然:“天之所以为天,本何为哉?苍苍焉耳矣。其所以名之曰天,盖自然之理也。”《二程集》
6、天理自然127、理必有对程颢:“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阳长则阴消,善增则恶灭。斯理也推之其远乎!人只要知此耳。”《二程集》程颐:“天地之间皆有对有阴则有阳,有善则有恶。”“道二,仁与不仁而已,自然理如此,道无无对。有阴则有阳,有善则有恶,有是则有非,无一亦无三。”“理必有对待,生物之本也。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有质则有文。一不独立,二则为文。非知道者,孰能识之!”《二程集》7、理必有对13二、伦理观念1、价值之源“轴心时代”及由这一时代出现的“哲学的突破”
“哲学的突破”在中国的表现,就是春秋时期对“学在官府”的突破,“王官之学”由此逐渐地散为诸子百家之学,首推孔子和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
。孔子的“仁学”思想中已经包含了心性论的因素,以后有《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荀子》的“心者道之主宰”,《大学》的“诚意正心”。
二、伦理观念1、价值之源142、仁之本体“先生(程颢)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周敦颐)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未知其要,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几十年,返求六经而后得之。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知尽性至命,必本于孝悌;穷神知化,由通于礼乐。辨异端似是之非,开百代未明之惑,秦、汉而下,未有臻斯理也。”《二程集》
2、仁之本体15A.对宋代以前“仁”概念解释的批判。问:“‘孝弟为仁之本’,此是由孝弟可以至仁否?”曰:“非也。谓行仁自孝弟始。盖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之是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性中只有仁义礼智四者,几曾有孝弟来?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A.对宋代以前“仁”概念解释的批判。16B.程颢提出了“仁”与“万物同体”的重要观点。“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B.程颢提出了“仁”与“万物同体”的重要观点。17C.以“生”论“仁”之体。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生之谓性,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气善之长者也,斯所谓仁也。人与天地一物也,而人特自小之,何耶?《二程集》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秋日偶成》C.以“生”论“仁”之体。183、礼乐本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此固有礼乐,不在玉帛钟鼓。先儒解者,多引‘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此固是礼乐之大用也,然推本而言,礼只是一个序,乐只是一个和。只此两字,含蓄多少义理。”“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礼之本也,常履之道也。下顺乎上,阴承乎阳,天下之正理也。”3、礼乐本体19二程的哲学思想课件20三、心性理论三、心性理论21
(一)性即理也程颢:“道即性也。若道外寻性,性外寻道,便不是。”程颐:“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性即是理,理则自尧、舜到于涂人,一也。”(一)性即理也22区别了“理”、“命”、“性”、“心”、“情”等范畴。“天之付与之谓命,禀之在我之谓性,见于事业(一作物)之谓理。”理也,性也,命也,三者未尝有异。穷理则尽性,尽性则知天命矣。天命犹天道也,以其用而言之则谓之命,命者造化之谓也。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性之本谓之命,性之自然者谓之天,自性之有形者谓之心,自性之有动者谓之情,凡此数者皆一也。区别了“理”、“命”、“性”、“心”、“情”等范畴。23“命”是天所赋予人者,是外在的、客观的、限制的,天道流行,造化万物。“性”是人所受于天者,是内在的、自主的。“命”与“性”二者在主体(人包括万物)身上得到了统一。“性”又与“心”相关联,“性”必须通过“心”得以实现,而“心”又是纯粹主体的范畴。“心”是指道德之心,“心即性”之“心”是指具有道德理性的本体意义,因而可与“理”为“一”,“心”之体即“性”之理。“心”之本体为“性”,而“心”之作用则是“情”。
“命”是天所赋予人者,是外在的、客观的、限制的,天道流行,造24(二)善恶性才1、二程有物性与人性的区分,即“五行之性”与“五常之性”的区分。
“天有五气,故凡生物,莫不具有五性,居其一而有其四。”“虽木植亦兼有五行之性在其中,只是偏得土之气,故重浊也。”“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仁者公也,人此者也;义者宜也,权量轻重之极;礼者别也,智者知也,信者有此者也。万物皆有性,此五常性也。
(二)善恶性才252、就性的禀受和本原而言,二程又有“生之谓性”与“天命之谓性”的区分。程颢:“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然不是性中元有此两物相对而生也。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有然也。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2、就性的禀受和本原而言,二程又有“生之谓性”与“天命之谓性26程颐:性无不善,而有不善者,才也。性即是理,理则自尧、舜至于涂人,一也。才禀于气,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性无不善,其所以不善者,才也。受于天之谓性,禀于气之谓才。才之善不善由气之有偏正是也。何谓“才?
“如材植是也。譬如木,曲直者性也;可以为轮辕,可以为梁栋,可以为榱桷者,才也。今人说有才,乃是言才之美者也。才乃人之资质,循性修之,虽至恶可胜而为善。”程颐:27(三)道心人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尚书·大禹谟》程颢:“人心惟危”,人欲也;“道心惟微”,天理也;“惟精惟一”,所以至之;“允执厥中”,所以行之。程颐:“人心”私欲也;“道心”正心也。“危”言不安,“微”言精微。惟其如此,所以要精一。“惟精惟一”者,专要精一之也。精之一之,始能“允执厥中”。“中”是极至处。“心”,道之所在;“微”,道之体也。心与道,浑然一也。对放其良心者言之,则谓之道心;放其良心则危矣。“惟精惟一”,所以行道也。(三)道心人心28“道心”不是一般所说的认知之心,而是一种自我体验的道德本心。这种与道“浑然一也”的“心”,就是主体意识完全被道德化了的观念,它既是一种内在的理性原则,也是道德本体的自我呈现,而实质即是内在化了的社会伦理观念。“人心”是指人的感性的自然本能、物质欲望等个体意识。“道心”不是一般所说的认知之心,而是一种自我体验的道德本心29“人欲”的相关内容:1、二程指出,“逐物是欲”,即“欲”也就是人的一般的物质欲望。“圣人所欲不逾矩。”善为政者能“与民同欲”。2、由于“人心”的作用而产生“人欲”。“人于天理昏者,是只为嗜欲著他,”“好胜者灭理,肆欲者乱常”。3、二程强调人必须要“存天理,去人欲”。
“节嗜欲,定心气。”“损人欲以复天理。”“人欲”的相关内容:30四、修养功夫四、修养功夫31(一)定性识仁1、“定性”:
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性为有内外也。
程颢“定性”的方法,主张“内外两忘”,其核心就是超越自我。(一)定性识仁322、“识仁”: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得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名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未诚,则犹是二物有对,以己合彼,终未有之,又安得乐?
2、“识仁”:33首先,“诚”是“合内外”、“合天人”之道,它具有本体的性质。“诚者合内外之道,不诚无物。”其次,“诚”是本体,又是人的修养工夫之所出,而其方法则是“敬”。“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
首先,“诚”是“合内外”、“合天人”之道,它具有本体的性质。34再次,“诚”和“敬”结合,就可以“识仁”、“体仁”,就可以“与物同体”。“学要在敬也、诚也,中间便有一个仁。”最后,“敬”是内心之敬,是涵养的真正工夫之所在。“敬以直内是涵养意。言不庄不敬,则鄙诈之心生矣;貌不庄不敬,则怠慢之心生矣。”
再次,“诚”和“敬”结合,就可以“识仁”、“体仁”,就可以“35
(二)主敬集义就对“敬”的理解,二程之间的区别表现:一,大程说“敬”偏重于“诚”;小程则重在说“敬”。二,大程主张“敬”的修养必须把握一个限度,即不伤害人的心境的自在和快乐;小程则强调内心的敬畏和外表的严肃。三,大程主“敬”偏重于内心的直觉和体验,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由体达用,即《中庸》所谓的自“诚”而“明”;小程主“敬”则偏重于由用达体,强调外在修持、学习的重要性,即《中庸》所谓的自“明”而“诚”。
(二)主敬集义36“闲邪”的修养功夫。《易·乾·文言》曰:“闲邪存其诚”。“闲邪”的意思,大致就是约束或防范邪恶、消除妄念。“闲邪则固一矣,主一则不消言闲邪。有以一为难见,不可下工夫。如何一者,无他,只是整齐严肃,则心便一,一则自是无非僻之奸。此意但涵养久之,则天理自然明。”“闲邪”的修养功夫。37“集义”。“敬只是涵养一事。必有事焉,须当集义。只知用敬,不知集义,却是都无事也。……若只守一个敬,不知集义,却是都无事也。且如欲为孝,不成只守著一个孝字,须是知所以为孝之道,所以侍奉当如何,温清当如何,然后能尽孝道。”“集义”。38(三)格物致知程颢:“致知在格物。格,至也。穷理而至于物,则物理尽。”“知至便是诚意,若有知而不诚者,皆知未至尔。”程颐:“或问:进修之术何先?曰:莫先于正心诚意,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
(三)格物致知39(四)孔颜乐处《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者乐,仁者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程颐:“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四)孔颜乐处40《程颢程颐评传》卢连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程颢程颐评传》41二程的哲学思想二程的哲学思想42
程颐(1033-1107)
字正叔,伊川先生。程颢(1032-1085)字伯淳,明道先生。
43一、天理观念在中国哲学史上,把“理”(“天理)提升为最高哲学范畴,是从二程兄弟开始的。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二程集》一、天理观念在中国哲学史上,把“理”(“天理)提升为最高哲学441、“理”之渊源战国诸子论“理”,主要有二层含义:其一,是指客观事物的条理、纹理及对社会动乱的治理等,这一层含义并不具备哲学范畴的意义。其二,是指事物自身的规律或事物的当然准则,这一层含义已具有哲学范畴的意义,但都不是诸子思想的主要范畴。
1、“理”之渊源45秦汉以降,对“理”的论述:一是《礼记·乐记》中提出:“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后来二程反复探讨“天理人欲”问题,与此当有很大关联。秦汉以降,对“理”的论述:46二是佛教禅宗的“真如佛性”论和华严宗的“理事”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二程“天理”是从佛教思想中整合过来。
程颢:“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程颐:“天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二是佛教禅宗的“真如佛性”论和华严宗的“理事”论。从某种意义472、天下一理
其一,“理”是指自然界具体物的所以然。“凡物皆有理。”“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二程集》其二,“理”是指人类社会具体事的所当然。一是“义理”,即指社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一是“性理”,即指人的本性或道德本质。。“既为人,须尽得人理。”“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人伦者,天理也。”《二程集》2、天下一理48其三,万理最终可归为一理。“天地之间,万物之理,无有不同。”“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天下只有一个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理则天下只是一个理,故推之四海而准。须是质诸天地,考诸三王不易之理。”《二程集》其三,万理最终可归为一理。493、理无增损
“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得之者,故大行不加,穷居不损。这上头来更生说得存亡加减。是佗元无少欠,百理俱备。”《二程集》3、理无增损504、理一分殊就是探讨个别与一般之间的关系问题。
“天下之理一也,涂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二程集》“天下之志万殊,理则一也。”《二程集》4、理一分殊515、形上形下程颢:《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亦形而下者也。而曰道者,惟此语截得上下分明。元来只此是道,要在人默而识之也。程颐:“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非阴阳,所以一阴一阳,道也。离了阴阳更无道,所以阴阳者是道也。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形而上者则是密也。5、形上形下526、天理自然抽去了原先“天”或“天道”范畴所具有的人格神(上帝)的神学内涵,使“理”就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哲学范畴。
“天者,理也。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帝者,以主宰事而名。”《二程集》“天理”就是自然:“天之所以为天,本何为哉?苍苍焉耳矣。其所以名之曰天,盖自然之理也。”《二程集》
6、天理自然537、理必有对程颢:“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阳长则阴消,善增则恶灭。斯理也推之其远乎!人只要知此耳。”《二程集》程颐:“天地之间皆有对有阴则有阳,有善则有恶。”“道二,仁与不仁而已,自然理如此,道无无对。有阴则有阳,有善则有恶,有是则有非,无一亦无三。”“理必有对待,生物之本也。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有质则有文。一不独立,二则为文。非知道者,孰能识之!”《二程集》7、理必有对54二、伦理观念1、价值之源“轴心时代”及由这一时代出现的“哲学的突破”
“哲学的突破”在中国的表现,就是春秋时期对“学在官府”的突破,“王官之学”由此逐渐地散为诸子百家之学,首推孔子和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
。孔子的“仁学”思想中已经包含了心性论的因素,以后有《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荀子》的“心者道之主宰”,《大学》的“诚意正心”。
二、伦理观念1、价值之源552、仁之本体“先生(程颢)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周敦颐)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未知其要,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几十年,返求六经而后得之。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知尽性至命,必本于孝悌;穷神知化,由通于礼乐。辨异端似是之非,开百代未明之惑,秦、汉而下,未有臻斯理也。”《二程集》
2、仁之本体56A.对宋代以前“仁”概念解释的批判。问:“‘孝弟为仁之本’,此是由孝弟可以至仁否?”曰:“非也。谓行仁自孝弟始。盖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之是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性中只有仁义礼智四者,几曾有孝弟来?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A.对宋代以前“仁”概念解释的批判。57B.程颢提出了“仁”与“万物同体”的重要观点。“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B.程颢提出了“仁”与“万物同体”的重要观点。58C.以“生”论“仁”之体。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生之谓性,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气善之长者也,斯所谓仁也。人与天地一物也,而人特自小之,何耶?《二程集》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秋日偶成》C.以“生”论“仁”之体。593、礼乐本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此固有礼乐,不在玉帛钟鼓。先儒解者,多引‘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此固是礼乐之大用也,然推本而言,礼只是一个序,乐只是一个和。只此两字,含蓄多少义理。”“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礼之本也,常履之道也。下顺乎上,阴承乎阳,天下之正理也。”3、礼乐本体60二程的哲学思想课件61三、心性理论三、心性理论62
(一)性即理也程颢:“道即性也。若道外寻性,性外寻道,便不是。”程颐:“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性即是理,理则自尧、舜到于涂人,一也。”(一)性即理也63区别了“理”、“命”、“性”、“心”、“情”等范畴。“天之付与之谓命,禀之在我之谓性,见于事业(一作物)之谓理。”理也,性也,命也,三者未尝有异。穷理则尽性,尽性则知天命矣。天命犹天道也,以其用而言之则谓之命,命者造化之谓也。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性之本谓之命,性之自然者谓之天,自性之有形者谓之心,自性之有动者谓之情,凡此数者皆一也。区别了“理”、“命”、“性”、“心”、“情”等范畴。64“命”是天所赋予人者,是外在的、客观的、限制的,天道流行,造化万物。“性”是人所受于天者,是内在的、自主的。“命”与“性”二者在主体(人包括万物)身上得到了统一。“性”又与“心”相关联,“性”必须通过“心”得以实现,而“心”又是纯粹主体的范畴。“心”是指道德之心,“心即性”之“心”是指具有道德理性的本体意义,因而可与“理”为“一”,“心”之体即“性”之理。“心”之本体为“性”,而“心”之作用则是“情”。
“命”是天所赋予人者,是外在的、客观的、限制的,天道流行,造65(二)善恶性才1、二程有物性与人性的区分,即“五行之性”与“五常之性”的区分。
“天有五气,故凡生物,莫不具有五性,居其一而有其四。”“虽木植亦兼有五行之性在其中,只是偏得土之气,故重浊也。”“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仁者公也,人此者也;义者宜也,权量轻重之极;礼者别也,智者知也,信者有此者也。万物皆有性,此五常性也。
(二)善恶性才662、就性的禀受和本原而言,二程又有“生之谓性”与“天命之谓性”的区分。程颢:“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然不是性中元有此两物相对而生也。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有然也。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2、就性的禀受和本原而言,二程又有“生之谓性”与“天命之谓性67程颐:性无不善,而有不善者,才也。性即是理,理则自尧、舜至于涂人,一也。才禀于气,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性无不善,其所以不善者,才也。受于天之谓性,禀于气之谓才。才之善不善由气之有偏正是也。何谓“才?
“如材植是也。譬如木,曲直者性也;可以为轮辕,可以为梁栋,可以为榱桷者,才也。今人说有才,乃是言才之美者也。才乃人之资质,循性修之,虽至恶可胜而为善。”程颐:68(三)道心人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尚书·大禹谟》程颢:“人心惟危”,人欲也;“道心惟微”,天理也;“惟精惟一”,所以至之;“允执厥中”,所以行之。程颐:“人心”私欲也;“道心”正心也。“危”言不安,“微”言精微。惟其如此,所以要精一。“惟精惟一”者,专要精一之也。精之一之,始能“允执厥中”。“中”是极至处。“心”,道之所在;“微”,道之体也。心与道,浑然一也。对放其良心者言之,则谓之道心;放其良心则危矣。“惟精惟一”,所以行道也。(三)道心人心69“道心”不是一般所说的认知之心,而是一种自我体验的道德本心。这种与道“浑然一也”的“心”,就是主体意识完全被道德化了的观念,它既是一种内在的理性原则,也是道德本体的自我呈现,而实质即是内在化了的社会伦理观念。“人心”是指人的感性的自然本能、物质欲望等个体意识。“道心”不是一般所说的认知之心,而是一种自我体验的道德本心70“人欲”的相关内容:1、二程指出,“逐物是欲”,即“欲”也就是人的一般的物质欲望。“圣人所欲不逾矩。”善为政者能“与民同欲”。2、由于“人心”的作用而产生“人欲”。“人于天理昏者,是只为嗜欲著他,”“好胜者灭理,肆欲者乱常”。3、二程强调人必须要“存天理,去人欲”。
“节嗜欲,定心气。”“损人欲以复天理。”“人欲”的相关内容:71四、修养功夫四、修养功夫72(一)定性识仁1、“定性”:
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性为有内外也。
程颢“定性”的方法,主张“内外两忘”,其核心就是超越自我。(一)定性识仁732、“识仁”: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得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名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危险品仓储的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制定考核试卷
- 搪瓷制品的节能效果与环保意义考核试卷
- DB11T 270-201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管理规范
- 筑堡工程课件教学课件
- 法国概述课件教学课件
- 兵团精神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工学院《工程项目管理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年级下册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高性能玻璃微珠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风力发电机组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马工程《刑法学(下册)》教学课件 第20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 GB/T 3820-1997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
- GB/T 3215-1982炼厂、化工及石油化工流程用离心泵通用技术条件
- GB/T 2885.5-2008矿用窄轨车辆第5部分:平板车
- GB/T 25021-2010轨道检查车
- GB/T 2492-2003普通磨具交付砂轮允许的不平衡量测量
- 医院运行与医疗业务指标数据统计收集管理规定
- 中小学作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肿瘤患者的人文关怀
- 胃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课件
- 安吉游戏培训课件(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