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风骨课件_第1页
建安风骨课件_第2页
建安风骨课件_第3页
建安风骨课件_第4页
建安风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英雄”的时代二、魏晋精神的起点建安时期(196~220)第三讲:建安风骨1——《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

“英雄”的时代二、魏晋精神的起点建安时期(196~22一、英雄的时代1、社会崩溃是时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恶卓之凶逆,家家思乱,人人自危。……於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灭。……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

曹丕《典论》1、社会崩溃一、

“英雄”的时代(196~220)2——《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英雄的时代

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中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泪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全。

王粲《七哀诗》一、英雄的时代1、社会崩溃3——《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英雄的时代

一、英雄的时代1、社会崩溃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曹植《送应氏诗二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4——《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英雄的时代汉魏之际所言“英雄”,指白手起家创立帝业者或割据一方者。可见,“英雄”辈出的时代,便是社会崩溃的时代。曹魏·刘邵《人物志·英雄》对“英雄”品质作了细致的分析《人物志》是中国古代唯一流传至今的人才理论著作。对研究魏晋清谈与玄学思潮兴起,具有重要意义。2、“英雄”曹操一、英雄的时代2、“英雄”曹操5——《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汉魏之际所言“英雄”,指白手起家创立帝业者或割据英雄素质分解聪:独到创意、谋略规划。明:发现机会、准确判断。胆:果断决策,付诸实施。力:力气较大,武功较好英分雄分英雄一、英雄的时代2、“英雄”曹操6——《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英雄素质分解聪:独到创意、谋略规划。明:发现机会、准确判断。曹操“英雄”素质分析雄分(雄的成分)英分(英的成分)任侠放荡的洛阳“恶少”棒杀权贵的洛阳北部尉破豪强之胆的济南相勇斗董卓的“行奋武将军”创建曹魏王朝的政治家注《孙子》的军事理论家扭转学术走向的思想家开一代风气的大文学家太祖运筹演谋,……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一、英雄的时代2、“英雄”曹操7——《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曹操“英雄”素质分析雄分(雄的成分)英分(英的成分)任侠放荡一、英雄的时代2、“英雄”曹操

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世说新语·假譎第二十七》曹操的青少年时代洛阳恶少8——《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英雄的时代一、英雄的时代2、“英雄”曹操

《三国志·武帝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注引《曹瞒传》云: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飞鹰走狗之徒9——《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英雄的时代一、英雄的时代2、“英雄”曹操

(何)颙字伯求,少与郭泰、贾彪等游学洛阳,泰等与同风好。颙显名太学,于是中朝名臣太傅陈蕃、司隶李膺等皆深接之。及党事起,颙亦名在其中,乃变名姓亡匿汝南间,所至皆交结其豪桀。颙既奇太祖而知荀彧,袁绍慕之,与为奔走之友。是时天下士大夫多遇党难,颙常岁再三私入洛阳,从绍计议,为诸穷窘之士解释患祸。

《三国志·荀彧传》注引张璠《汉纪》奔走之友10——《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英雄的时代

一、英雄的时代2、“英雄”曹操

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pan)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qia)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然持法峻刻。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率性自然举止“佻易”11——《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英雄的时代一、英雄的时代2、“英雄”曹操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床头捉刀人12——《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英雄的时代一、英雄的时代2、“英雄”曹操

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语所亲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

《世说新语·假譎第二十七》诡诈之术13——《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英雄的时代从不同角度看,建安中后期位于邺的曹操丞相府,具有不同的意义:最高军事指挥部,中央政府,建安文人群体,同时也是黄老名法思潮的温床。原因很简单,构成曹操集团的文人群体,既从事政治、军事活动,又是诗人墨客,还是关注国家社会前途的思想者。这个建安时代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兴知识群体,我们称之为“建安名士”——建安时期丞相府的幕僚,未来缔造曹魏帝国的重臣元老,创作建安文学的艺术家和校练名理的名法派思想家。曹操幕府与建安名士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14——《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从不同角度看,建安中后期位于邺的曹操丞相府二、魏晋精神的起点1、反儒家传统

反天命曹操自称:“不信天命之事,”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武故事》天道迂阔,闇昧难明。

徐干《中论·夭寿》

信天道而背人事者,是昬乱迷惑之主、覆国亡家之臣也。人事为本,天道为末

仲长统《昌言》1、反儒家传统15——《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

二、魏晋精神的起点1、反儒家传统

唯才是举

令曰:“昔伊挚、傅说出於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汙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汙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16——《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1、反儒家传统

反叛经学

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仿佛。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消摇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则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夫入帝王之门哉!­­­­­……寄愁天上,埋忧地下。叛散《五经》,灭弃《风》、《雅》。百家杂碎,请用从火。抗志山栖,游心海左。元气为舟,微风为椸。敖翔太清,纵意容冶。《后汉书·仲长统传》17——《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2、士风的变化唯色是取

曹公与刘备围吕布於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於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夺秦宜禄妻18——《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熈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注引《世语》曰:太祖下邺,文帝先入袁尚府,见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使令揽发,以袖拭面,姿貌絶伦……遂纳之。

《世说新语·惑溺》夺袁熙妻19——《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

《世说新语·贤媛》

曹丕纳父妾20——《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

曹操《明本志令》:“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反礼教遗令薄葬妻妾可改嫁曹操遗令:“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21——《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

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堕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官,而行桀虏之态,殄国虐民,毒流人鬼。《三国志·袁绍传》注引《魏氏春秋》载绍檄州郡文设立专职盗墓机构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22——《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

曹丕旷达太子燕会,众宾百数十人,太子建议曰:“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众人纷纭,或父或君。《三国志·邴原传》注引《邴原别传》驴鸣送王粲自由辩论23——《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

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

《三国志·文帝纪》载曹丕《诏》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曹丕薄葬令24——《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

帝甚忿之,以其才名不杀,图欲辱之,乃令录为鼓吏。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鼔节。作三重阁,列坐宾客,以帛绢制衣作一岑牟、一单绞及小褌。鼔吏度者皆当脱其故衣,着此新衣。次传衡,衡击鼔为《渔阳掺(叁)挝》,蹋地来前,蹑脚足,容态不常,鼓声甚悲,音节殊妙,坐客莫不忼慨,知必衡也。既度,不肯易衣。吏呵之曰:“鼔吏何独不易服!”衡便止当武帝前,先脱褌,次脱余衣,裸身而立。徐徐乃着岑牟,次箸单绞,后乃箸褌。毕,复击鼔掺槌而去,颜色无(zuo怍)。武帝笑谓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世说新语·言语》注引《文士传》狂士弥衡与孔融逐弥衡25——《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

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曰:“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卿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官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

《后汉书·孔融传》杀孔融26——《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

融有高名清才,世多哀之。太祖惧远近之议也,乃令曰:“太中大夫孔融既伏其罪矣,然世人多采其虚名,少於核实,见融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诳诈,不复察其乱俗也。此州人说平原祢衡受传融论,以为父母与人无亲,譬若缻器,寄盛其中,又言若遭饥馑,而父不肖,宁赡活馀人。融违天反道,败伦乱理,虽肆市朝,犹恨其晚。更以此事列上,宣示诸军将校掾属,皆使闻见。”《三国志·崔琰传》注引《魏氏春秋》27——《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3、老庄与养生

3、老庄与养生

盖有形必朽,有迹必穷。茫茫元气,谁知其终,名秽我身,位累我躬,窃慕古人之所志,仰老庄之遗风。假灵龟以托喻,宁掉尾于涂中。

曹植《九咏》庄学滥觞曹植与《庄子》28——《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3、老庄与养生

子以愁惨,行吟路边。形容枯悴,忧心如焚。有玄虚先生见而问之,曰:“子将何疾,以至于斯?”答曰:“愁之为物,惟惚惟恍。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群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其来也难进,其去也易追……”先生作色而言曰:“……吾将赠子以无为之药,给子以澹泊之汤,刺子以玄虚之针,炙子以淳朴之方。安子以恢廓之宇,坐子以寂寞之床。使王乔与子携手而游,黄公与子咏歌而行,庄生为子具养神之馔(zhuan),老聃为子致爱性之方。趣遐路以栖迹,乘轻云以高翔。”于是精骇意散,改心向趣。愿纳至言,仰崇玄度。众愁忽然,不辞而去。曹植《释愁文》以道家思想治疗精神创伤29——《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3、老庄与养生

养生方术兴盛

颍川郤俭能辟谷,饵伏苓。甘陵甘始亦善行气,老有少容。庐江左慈知补导之术。并为军吏。初,俭之至,巿伏苓价暴数倍。议郎安平李覃学其辟谷,餐伏苓,饮寒水,中泄利,殆至陨命。后始来,众人无不鸱(chi)视狼顾,呼吸吐纳。军谋祭酒弘农董芬为之过差,气闭不通,良久乃苏。左慈到,又竞受其补导之术,至寺人严峻,往从问受。阉竖真无事於斯术也,人之逐声,乃至於是。光和中,北海王和平亦好道术,自以当仙。济南孙邕少事之,从至京师。会和平病死,邕因葬之东陶,有书百馀卷,药数囊,悉以送之。后弟子夏荣言其尸解。邕至今恨不取其宝书仙药。

曹丕《典论》30——《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思考题与参考文献

曹操在汉魏之际文化转型中的作用。思考题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第三卷《而已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张作耀:《曹操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参考文献31——《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思考题与参考文献曹操在汉魏之际文化转型中的作用。思考题鲁迅一、

“英雄”的时代二、魏晋精神的起点建安时期(196~220)第三讲:建安风骨32——《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

“英雄”的时代二、魏晋精神的起点建安时期(196~22一、英雄的时代1、社会崩溃是时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恶卓之凶逆,家家思乱,人人自危。……於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灭。……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

曹丕《典论》1、社会崩溃一、

“英雄”的时代(196~220)33——《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英雄的时代

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中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泪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全。

王粲《七哀诗》一、英雄的时代1、社会崩溃34——《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英雄的时代

一、英雄的时代1、社会崩溃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曹植《送应氏诗二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35——《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英雄的时代汉魏之际所言“英雄”,指白手起家创立帝业者或割据一方者。可见,“英雄”辈出的时代,便是社会崩溃的时代。曹魏·刘邵《人物志·英雄》对“英雄”品质作了细致的分析《人物志》是中国古代唯一流传至今的人才理论著作。对研究魏晋清谈与玄学思潮兴起,具有重要意义。2、“英雄”曹操一、英雄的时代2、“英雄”曹操36——《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汉魏之际所言“英雄”,指白手起家创立帝业者或割据英雄素质分解聪:独到创意、谋略规划。明:发现机会、准确判断。胆:果断决策,付诸实施。力:力气较大,武功较好英分雄分英雄一、英雄的时代2、“英雄”曹操37——《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英雄素质分解聪:独到创意、谋略规划。明:发现机会、准确判断。曹操“英雄”素质分析雄分(雄的成分)英分(英的成分)任侠放荡的洛阳“恶少”棒杀权贵的洛阳北部尉破豪强之胆的济南相勇斗董卓的“行奋武将军”创建曹魏王朝的政治家注《孙子》的军事理论家扭转学术走向的思想家开一代风气的大文学家太祖运筹演谋,……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一、英雄的时代2、“英雄”曹操38——《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曹操“英雄”素质分析雄分(雄的成分)英分(英的成分)任侠放荡一、英雄的时代2、“英雄”曹操

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世说新语·假譎第二十七》曹操的青少年时代洛阳恶少39——《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英雄的时代一、英雄的时代2、“英雄”曹操

《三国志·武帝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注引《曹瞒传》云: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飞鹰走狗之徒40——《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英雄的时代一、英雄的时代2、“英雄”曹操

(何)颙字伯求,少与郭泰、贾彪等游学洛阳,泰等与同风好。颙显名太学,于是中朝名臣太傅陈蕃、司隶李膺等皆深接之。及党事起,颙亦名在其中,乃变名姓亡匿汝南间,所至皆交结其豪桀。颙既奇太祖而知荀彧,袁绍慕之,与为奔走之友。是时天下士大夫多遇党难,颙常岁再三私入洛阳,从绍计议,为诸穷窘之士解释患祸。

《三国志·荀彧传》注引张璠《汉纪》奔走之友41——《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英雄的时代

一、英雄的时代2、“英雄”曹操

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pan)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qia)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然持法峻刻。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率性自然举止“佻易”42——《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英雄的时代一、英雄的时代2、“英雄”曹操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床头捉刀人43——《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英雄的时代一、英雄的时代2、“英雄”曹操

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语所亲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

《世说新语·假譎第二十七》诡诈之术44——《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一、英雄的时代从不同角度看,建安中后期位于邺的曹操丞相府,具有不同的意义:最高军事指挥部,中央政府,建安文人群体,同时也是黄老名法思潮的温床。原因很简单,构成曹操集团的文人群体,既从事政治、军事活动,又是诗人墨客,还是关注国家社会前途的思想者。这个建安时代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兴知识群体,我们称之为“建安名士”——建安时期丞相府的幕僚,未来缔造曹魏帝国的重臣元老,创作建安文学的艺术家和校练名理的名法派思想家。曹操幕府与建安名士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45——《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从不同角度看,建安中后期位于邺的曹操丞相府二、魏晋精神的起点1、反儒家传统

反天命曹操自称:“不信天命之事,”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武故事》天道迂阔,闇昧难明。

徐干《中论·夭寿》

信天道而背人事者,是昬乱迷惑之主、覆国亡家之臣也。人事为本,天道为末

仲长统《昌言》1、反儒家传统46——《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

二、魏晋精神的起点1、反儒家传统

唯才是举

令曰:“昔伊挚、傅说出於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汙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汙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47——《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1、反儒家传统

反叛经学

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仿佛。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消摇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则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夫入帝王之门哉!­­­­­……寄愁天上,埋忧地下。叛散《五经》,灭弃《风》、《雅》。百家杂碎,请用从火。抗志山栖,游心海左。元气为舟,微风为椸。敖翔太清,纵意容冶。《后汉书·仲长统传》48——《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2、士风的变化唯色是取

曹公与刘备围吕布於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於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夺秦宜禄妻49——《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熈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注引《世语》曰:太祖下邺,文帝先入袁尚府,见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使令揽发,以袖拭面,姿貌絶伦……遂纳之。

《世说新语·惑溺》夺袁熙妻50——《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

《世说新语·贤媛》

曹丕纳父妾51——《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

曹操《明本志令》:“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反礼教遗令薄葬妻妾可改嫁曹操遗令:“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52——《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

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堕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官,而行桀虏之态,殄国虐民,毒流人鬼。《三国志·袁绍传》注引《魏氏春秋》载绍檄州郡文设立专职盗墓机构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53——《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

曹丕旷达太子燕会,众宾百数十人,太子建议曰:“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众人纷纭,或父或君。《三国志·邴原传》注引《邴原别传》驴鸣送王粲自由辩论54——《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

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

《三国志·文帝纪》载曹丕《诏》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曹丕薄葬令55——《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

帝甚忿之,以其才名不杀,图欲辱之,乃令录为鼓吏。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鼔节。作三重阁,列坐宾客,以帛绢制衣作一岑牟、一单绞及小褌。鼔吏度者皆当脱其故衣,着此新衣。次传衡,衡击鼔为《渔阳掺(叁)挝》,蹋地来前,蹑脚足,容态不常,鼓声甚悲,音节殊妙,坐客莫不忼慨,知必衡也。既度,不肯易衣。吏呵之曰:“鼔吏何独不易服!”衡便止当武帝前,先脱褌,次脱余衣,裸身而立。徐徐乃着岑牟,次箸单绞,后乃箸褌。毕,复击鼔掺槌而去,颜色无(zuo怍)。武帝笑谓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世说新语·言语》注引《文士传》狂士弥衡与孔融逐弥衡56——《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二、魏晋精神的起点二、魏晋精神的起点2、士风的变化

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曰:“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卿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官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