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人格发展与教育知识纲要1、人格与自我意识2、需要的定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3、动机的定义和分类,动机在教育中的作用3、兴趣的概念4、能力的定义和类型,能力的个体差异及其运用,能力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及解释,能力的培养5、气质的定义及分类,气质对教育的启示6、性格的定义及分类,性格的形成过程,性格在教育中的作用知识框架
第一节人格与自我意识一、人格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以下几方面复杂的心理特征:①完成某些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②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③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即性格;④活动的倾向性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人格具有独特性和共同性、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社会性和生物性这四个基本特征。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一般被分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二、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部分组成。发展阶段:1、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至少年期成熟)3、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第二节需要、动机、兴趣与教育一、需要(一)需要及其种类1、需要的涵义需要时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2、需要的种类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1)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也称生物需要或生理需要,主要是由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衡状态所引起,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有重要意义。它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等需要。社会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是指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如求知、交往、劳动、成就、社会赞许等的需要。(2)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指向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如对工作和劳动条件的需要、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要等;精神需要是指对各种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如对文化科学知识的需要、对美的欣赏的需要等。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在追求美好的物质产品时,同样表现了某种精神需要,而精神需要的满足又离不开一定的物质产品。(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后又发展为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需要的这五个层次,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到满足的。1、生理需要是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是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需要,是一切需要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2、安全需要是人们对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比如人们希望得到一份较安定的职业,愿意参加各种保险等。3、爱和归属的需要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需要,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他(她)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相反,缺乏自尊会使人感到自卑,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处理面临的问题。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在人生道路上自我实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带孩子的妇女或开卡车的妇女、在流水线上工作的男人或是做炊事工作的男人,他们都有机会去完善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把这五种需要分为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叫缺失性需要。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将直接危及个体的生命。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需的,因此,这种需要的满足可以稍作延迟。满足高级需要能使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因此高级需要也叫生长需要。关于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能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能量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低级需要必需部分或者完全得到满足;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高级需要出现得也比低级需要晚。例如婴儿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但自我实现的需要则要在成人后才出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看作多层次的组织系统,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向,也反映了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但是,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自然禀赋的,是生物进化到人类以后出现得特征。他忽视了人是社会的人,人的需要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二、动机(一)动机及其功能、产生条件1、动机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2、动机的功能a.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b.指向功能: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c.维持和调整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3、动机产生的条件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会引起有机体的自动调节机制的活动,但它还不是行动的动机;当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例如热时寻找比较凉爽的地方,渴时寻找水源。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二)动机与行为效率1、动机与行为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不同的行为也可能有同一种或者相似的动机;在同一个人身上,行为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些动机占主导地位,称主导动机,有些动机处于从属地位,称从属动机。2、动机与工作效率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三)动机的分类1、以不同的需要为基础,根据动机的性质,人的动机可以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它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例如饥、渴、缺氧、疼痛、母性、性欲、睡眠、排泄等动机,都是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人有权力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等,因而产生了相应的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2、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的动机可分为原始的动机和习得的动机。原始的动机是与生俱来的动机,它们是以人的本能的需要为基础的,一般生理性的动机都是原始动机。习得的动机是指后天获得的各种动机,或者说,经过学习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种动机。3、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人的动机可分为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有意识的动机指自己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目的的动机,无意识的动机指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得动机。4、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人在外界要求与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行为动机,内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兴趣兴趣是指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针对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如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对开汽车本省的兴趣;间接情绪是指对活动结果的兴趣,如通过学习取得职业的兴趣,对工作后取得报酬的兴趣。兴趣的品质有:兴趣的倾向性,指个体对什么发生兴趣。兴趣的广泛性,指个体兴趣的范围。兴趣的持久性,指个体兴趣稳定的程度。兴趣的效能,指个体兴趣推动活动的力量。第三节能力一、能力的定义及类型1、能力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2、能力与知识、技能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管表征,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智力活动)。知识和技能并不等于能力。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潜力。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知识的掌握,而且要关心他们能力的发展,并促使将知识转化为能力。3、能力、才能和天才顺利实现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心理条件称为能力;多种相互联系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就叫做才能,比如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结合起来就组成了数学的才能;能力的高度发展称为天才,天才是能力的独特结合。4、能力的种类a.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能力的结构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即平常所说的智力;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或某种特殊领域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能力。b.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创造程度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创造力是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c.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以分为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流体能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比如类比、演绎的能力,它较少地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流体给力一般在20岁以后达到顶峰,30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到了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d.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们一般所讲的智力;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劳动能力、表演艺术能力等;社交能力是在人们的社交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二、能力的个体差异及其运用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有高低的差异,但就全人类而言,智力的个体差异呈正态分布。也就是说智商的分布式两头小,中间大。智力的高度发展叫智力超常,一般把智商高于140的儿童叫超常儿童,这类儿童大约占全人口的1%;智力远低于中等水平的叫智力落后,一般把智商低于70的儿童叫弱智儿童,这类儿童大约占全人口的3%。智商水平的高低并不是一个人成就大小的唯一决定因素。智商高成就低或智商较低成就较高的例子并不少见,智商水平是一个人创造成就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2.能力结构的差异不同的人在能力的不同方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也是很大的,这包括感知觉能力、想象力,以及特殊能力方面的明显差异。例如,有的人听觉灵敏,有的人视觉发达;有的人记忆力强,有的人想象力强;有的人善于分析,有的人善于综合;有的人音乐能力强,有的人善于绘画等等。3.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有的人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非常的聪明,能作曲,能写诗,有极高的运算能力,人们常把这种儿童叫“神童”或“才华早露”;有的人则大器晚成,到了中年甚至是老年才创造出成果。大器晚成的人可能因为早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受教育和发展的机会,可能是因为早期的生活道路比较坎坷,也可能因为成果的创造需要长期的准备和积累。三、能力的测量1.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出于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需要,于1905年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对该量表进行修订,修订后的量表称作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测验的结果采用智商来表示。智商就是心理年龄(MA)与生理年龄(CA)的比值再乘以100所得到的一个数值,也称作比率智商。公式如下:比率智商(IQ)=MA/CA*100。比率智商的优点时可以使不同年龄的人的智力水平相互比较;局限是比率智商一般只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不适用于成年人。因为人的心理年龄与年剧增,心理年龄则并非如此,到一定年龄以后,心理年龄就会出现停滞甚至下降的趋势。如果用上述公式计算,就会出现年龄越大,智商越低的趋势。目前,比率智商已很少使用。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分三种;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6~16岁的儿童)和韦氏幼儿智力量表(适用于4~6.5岁的儿童)。韦氏智力量表由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构成,可以分为个体的言语智力和操作智力。韦氏量表克服了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只能测量个体的总体智力水平的局限,不仅可以测出智力的总体水平,而且可以测量出智力的不同方面——言语智力和操作智力。为了克服比率智商的弊病,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提出了一种新的智商计算方法,称为离差智商。离差智商是个体的测验分数与同年龄组受测者的平均测验分数相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由于离差智商是对个体智力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的度量,不受个体年龄增长的影响,因此使用性更强。目前绝大多数智力测验都采用离差智商。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的计算公式为:IQ=100+15Z,其中Z(X-)/S(式中的X为个体的测验分数,为个体所处的团体的平均分数,S为该团体的标准差)。3.瑞文推理测验瑞文推理测验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编制的一套非文字的图形智力测验。该测验不受文化、种族与语言等添加的限制,它不仅适用于正常人,也适用于具有某些生理障碍的人如聋哑人以及丧失语言机能的病人。可采用团体施测,使用方便省时,特别适合于大规模的智力测查。测验结果以百分等级解释,直观易懂。因此,该测验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使用。能力形成的原因和发展条件1.遗传的因素遗传因素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素质或叫天赋,即一个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他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及神经系统构造和机能的特点。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例如,先天盲的人没法成为画家的;先天聋的人是没法成为音乐家的。但是,素质不是能力本身,也不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唯一的或决定性的条件,不是命定的发展。2.环境和教育的因素遗传决定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或限度,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研究表明,遗传潜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其能力发展会有不同的情况。遗传潜势较好的人,能力发展可塑的范围大,环境的影响也大。例如,在环境差的条件下,他们的智商发展可能只有50~60;而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他们的智商可能发展到180左右。遗传潜势差的人,他的遗传条件限制了他的智力发展的可能,环境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比较小。环境包括产前、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1)产前环境。个体出生前的胎内环境对其出生后的能力发展有重要影响。孕妇的年龄,服用药物、饮酒情况、营养状况、情绪状态以及分娩状况(早产或难产)等因素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产前因素。(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个体的能力发展也有显著的影响。如母亲对孩子科学的哺育和爱抚,家人和其他人,特别是母亲河孩子的交往,适宜的玩具和丰富变化的环境等都对儿童的能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早期的环境影响更为重要,脱离人类社会,在动物哺育下长大的孩子,即使回到了人类社会,其智力发展也难以达到正常人的水平。(3)学校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的有机划,有组织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让儿童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有发展儿童的能力,培养他的健全人格。学校教育是影响个体能力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4)社会环境。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时能力发展的肥沃土地,和谐的家庭氛围是能力发展的基石,二教育则是能力发展的关键。3.个体的主观努力和实践活动也是影响智力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在相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有人智力发展较好,有的人智力发展较差,除了先天素质差异外,还与人的主观努力和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智力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一个人勤奋、努力、好学、有广泛凡人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智力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第四节气质与性格一、气质及其类型(一)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二)气质的类型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1.胆汁质胆汁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强但不平衡。和这种神经过程的特点相适应,胆汁质的人一般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他能忍受强的刺激,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而不知疲惫,显得精力旺盛,行为外向,直爽热情,情绪兴奋性高,但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难于自我控制。2.多血质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特点是强、平衡而且灵活。和这种神经过程的特点相适应,多血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活泼好动、言语行动敏捷,反应速度、注意转移的速度都比较快,行为外向;容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善交际,不怯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3.黏液质黏液质的神经过程特点是强、平衡但不灵活。和这种神经过程的特点相适应,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反应速度慢,情绪兴奋性低但很平稳;举止平和,行为内向;头脑清醒,做事有条不紊,踏踏实实,但容易循规蹈矩;注意力容易集中,稳定性强,不善言谈,交际适度。4.抑郁质抑郁质的神经过程特点是弱,而且兴奋过程更弱。和这种特点相适应,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多疑多虑,内心体验极为深刻,行为极端内向;敏感机智,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事情他能注意到;胆小、孤僻,情绪兴奋性弱,寡欢,爱独处,不爱交往;做事认真仔细,动作迟缓,防御反应明显。(三)气质对教育的启示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气质仅是人的行为带有某种动力的特征,就动力特征而言无所谓好坏;同时,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地方面,也都有其消极的方面,没法比较哪一种气质类型更好。例如,胆汁质的人经历网上,热情好爽,但脾气暴躁;多血质的人活泼敏捷,善于交往,但却难于全神贯注,缺乏耐心;黏液质的人做事有条不紊,认认真真,但缺乏激情;抑郁质的人非常敏锐,却容易多疑多虑。因此,教育中应该克服气质偏见。2.针对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育中对不同气质特点的学生采取的方法应尽可能的因人而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例如,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宜采用“以柔克刚”、“热心肠冷处理”等方法,保持安静,轻声细语,要干脆利落地讲清道理,却忌急躁、粗声大气地训斥他们,否则,容易进一步加强他们的激动状态,产生师生之间的对立。对抑郁质的学生,要多关心、鼓励,一般避免公开的批评指责。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好的气质品质。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身气质特征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将大为提高,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气质特点进行分析,让他们主动用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气质的消极面,或以气质的积极面去掩盖气质的消极面,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4.特别重视胆汁和抑郁质学生胆汁质和抑郁质两种气质的学生由于兴奋性太强或太弱而容易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教育中对这两种极端类型的学生应该给予特别的照顾,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尽量避免强烈的刺激和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5.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特点在任命学生干部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特点,是班干部的气质特点与各种职务的工作要求向符合,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潜力和优势,搞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在学生队伍配备时,还应考虑不同气质的互补作用,让他们既能各负其职,又能互相配合、协调合作,共同搞好工作。二、性格(一)性格及其分类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不同的人格理论往往从不同的角度描述性格的分类,一般可以分为类型论和特质论,类型论以T型人格理论、A—B型人格论、内—外向人格理论为代表,特质论以卡特尔的16PF人格理论、大五人格理论为代表。T型人格理论T型人格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佛兰克.法利(FranckFarley)提出的,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当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方向发展时,就是T+人格,如赛车、漂流等运动项目;当冒险行为具有破坏性质时,就是T-人格,这种人具有酗酒、暴力犯罪等反社会行为。2、A—B型人格福利曼和罗斯曼描述了A—B人格类型: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他们的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不安定型人格。B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在需要审慎思考和耐心的工作中,B型人往往比A型好,他们属于较平凡之人。3、内—外向人格瑞士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荣格根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荣格认为,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向型;而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时,就是内向型。4、16PF人格特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人格特质,并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问卷”,特质类型如下表:性格的结构包括以下四个组成成分;1.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的性格特征,即他对社会、对集体、对工作、对劳动、对他人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的特征。按照意志的品质,良好的意志特征是有远大理想、行动有计划、独立自主、不受别人左右;果断、勇敢、坚忍不拔、有毅力、自制力强;不良意志特征是鼠目寸光,盲目性强,随大流,易受暗示、优柔寡断、放任自流或固执己见。怯懦、任性等等。3.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的影响,以及他对自己的情绪的控制能力。良好的情绪特征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常常处于积极乐观的心境状态;不良的情绪特征是事无大小,都容易引起情绪反应,而且情绪对身体、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较大,意志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又比较薄弱,情绪波动,心境又容易消极悲观。4.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如认知活动中的独立性和依存性;独立性者能根据自己的任务和兴趣主动地进行观察,善于独立思考;依存性者则容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原因借用现成的答案;想象中的现实性;有人现实感强,有人则富于幻想;思维活动的精确性;有人能深思熟虑,看问题全面;有的人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或钻牛角尖等等。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家庭。家庭被任务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是儿童的最初环境,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会通过家庭在儿童心灵上打下深深地烙印。在家庭环境中,亲子关系、家庭气氛、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孩子的出生顺序等的都对儿童的性格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学校教育。学习不仅传授知识,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还促进和指导学生性格的发展。学习通过各种有组织的活动使儿童和教师、同学发生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儿童的性格发展。其中,教师的不同的教管方式(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对儿童的性格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3.同伴群体。与同伴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合性格的发展。一方面,同伴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另一方面,同伴群体又为儿童的社会化合性格的发展提高社会模式和榜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4.社会实践。学生接触社会的各种工作岗位后,各职业的要求对性格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他们必须进行与其职业相应的活动,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体验自身性格特征与职业的相宜性,从而影响性格的自我教育。5.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社会传媒和经济地位等都对儿童性格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性格培养有哪些常用的方法?1.榜样示范法。榜样,指对个体的人生发展有所启发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人及其事迹。榜样示范法是通过榜样良好的人格特征来影响学生的教育方法。2.说理教育法。说理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言语指导,让学生人数人格健康的重要性,明确人格完善的具体目标的教育方法。3.行为训练法。行为训练法是使个体某种性格表现不断得到巩固而形成的习惯,从而转化为人格特征的方法。4.环境熏陶法。环境熏陶法是自觉利用环境资源(如良好的家庭气氛、校风、社会风气以及教育者自身的人格特征等),对学生进行积极影响的人格教育方法。学生学习有哪些特点?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室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而策略地获取间接经验的过程。具体以下特点;1.学生的学习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活动,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要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的安排等等都是由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年龄特征以及各个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作出明确的规定的。2.学生的学习具有间接性人的认识可以分为直接认识和间接认识。直接认识指的是人们亲身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认识;间接认识指的是人们
第五章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知识纲要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2、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3、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4、学生心理辅导及其目标5、心理评估的意义及方法6、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知识框架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P172-179)一、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不断调节自身状态积极适应环境,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的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在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心理健康的层次性。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没有心理疾病只是低层次的健康,是心理健康起码的含义;高层次的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应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能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能追求高质量的生活。2、心理健康的相对性。心理健康的相对性表现在几个方面:①健康和不健康是相对的。②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3、心理健康的动态性。人的心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也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二、心理健康标准(六条):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可以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区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心理困扰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生活、学习、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适问题。心理障碍主要包括神经症、人格障碍和性偏差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属于心理咨询与辅导的适用范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疾病是指严重的心理机能性障碍,这类问题不属于心理咨询与辅导的适用范围,必须到精神病专科进行治疗。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1、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自我意识方面、性心理方面、沉迷网络方面等。2、常见的心理障碍(1)神经症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指由于各种精神因素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过度紧张,致使大脑机能活动暂时失调而造成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学生常见的神经症主要有:①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最常见的神经官能症。其发生多开始与初中阶段,一般女生比男生多,高中生比初中发病率高。它是由心因性障碍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过分紧张造成的,由于抑制过程的弱化,兴奋性和易变性的增加,便产生了一系列全身不适应症状。在学生身上表现为:头痛、头晕、身体乏力、记忆力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性情烦躁、好怒、易冲动;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眠不稳;胆子极小,白天害怕声音和强光,对响声发生心悸等等。②癔病。癔病又称歇斯底里,它有可能发生在少年时期,但多见于青年期,一般以女性为多。常由于心理创伤导致大脑机能失调,呈现各种不同的变态心理症状,另外与人的不良性格也有关。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障碍和情感失调,意识模糊,心理活动范围缩小,集中在与发病因素的有关的某些概念或情感体验上;情感极度不稳定,常大喊大叫,骂人吵闹,时哭时笑;反应强烈,好抓头发、撕衣服、就地打滚等;有时行为发生障碍,四肢发挺,说不出话来,等等。③强迫症。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最早发病在十一二岁,男性比女性多。有:a.强迫观念,是强迫症状在认识上的表现,主要包括强迫性怀疑、回忆、联想、思维等范畴,如“椅子为什么有四条腿”的强迫性思维。b.强迫性行为,主要表现为强迫性计数、洗手、检查、咳嗽、程式化动作等等。强迫行为是强迫观念转化为行动的表现,强迫行为的基本要素在于患者重复完成某一动作本身所衍生出来的满足感。例如,强迫性洗手是为了解除自身直接的不安感或压力。④焦虑性神经症。此症主要有三种形式:a.急性焦虑,又称惊恐发作,其典型表现是突然处于一种暂时性的莫名其妙的惊恐状态,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心悸,呼吸急促等生理变化,患者感到头晕、恶心、胸痛、四肢发麻,严重时会有“大祸临头”、“心脏快要跳出来了”的感觉。b.慢性焦虑,是一组缓慢发展持续存在的焦虑症状。主要表现为时常不安、害怕、担忧,明知道是主观上的原因,仍无法克服;神经过敏,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下降;并伴有口干、恶心、心悸、尿频、多汗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现象;另外,还有不宁、易乏、失眠等运动症状和睡眠障碍。c.疑病焦虑,是指长期担心自己会生病,总觉得个人身体不好,并因预料到自己将来会得疾病而感到不安。⑤恐怖性神经症。这种神经症表现为对某种特定事物、情境或人际交往所产生的强烈恐惧及其主动回避。空间恐怖、疾病恐怖、死亡恐怖、社交恐怖等是恐怖症常见的表现形态。此外,还有一些与具体的恐怖对象有关的特异恐怖,如对坐飞机、登高、陌生人的恐怖。(2)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简单地说,就是指个体人格特征偏离正常群体。目前,各种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在部分学生中有所表现。由于学生的人格发展尚未定型,所以对学生的人格差异表现,一般称为人格缺陷或人格偏差。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有:反社会型人格、分裂型人格、冲动型人格、偏执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癔病型人格、依赖型人格、回避型人格、自恋型人格等。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重要意义?21世纪的综合素质人才对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健全发展的人才成为人们对未来教育的期待。以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它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预防心理问题,促进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土地使用权居间服务协议标准文本
- 2024年广告投放代理协议
- 2024年碳硫分析仪合作协议书
- 2024年批发与零售业务标准协议样本集版B版
- 2024专业版迷你协议管理软件
- 2024个人股权及债权债务转让协议
- 2024年城市文化交流活动承办协议3篇
- 2024年挖掘机性能测试协议3篇
- 2024年房屋按揭付款交易标准协议模板
- 2024年新版工程勘察项目服务协议版B版
-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3篇)
- 高血压疑难病例讨论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 6人小品《没有学习的人不伤心》台词完整版
- GA 1551.6-2021 石油石化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 第6部分:石油天然气管道企业
- 劳动合同法测试题含答案
- 五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高的画法 全国通用
- (完整版)高压开关柜技术协议(10KV配电所10KV高压成套开关柜设备供货)最新(精华版)
- GB∕T 40150-2021 粮油储藏 储粮机械通风均匀性评价方法
- 陕西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运行管理工作报告编制指南》
- 商场商户装修入驻工作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