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保方案乙贵字第019号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建设单位:石阡县石成金建材有限公司编制单位:贵州旭日生态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六年三月进入矿山入口进入矿山公路入口进入矿山乡村公路矿山全貌照片工业场地堆土场办公楼办公楼目录TOC\o"1-2"\h\z\u1综合说明 项目概况3.1建设规模与组成3.1.1地理位置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位于石阡县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距坪山乡直距约1.6公里,距离县城约25km(直距20km),行政区划隶属石阡县坪山乡所辖。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东经108°13′26″~108°13′34″;北纬27°22′33″~27°22′37″。有公路通往矿山,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图3-1交通位置图3.1.2建设规模 根据开发利用设计方案,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生产能力为6万m3/a,为新建矿山。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3-1),其工程特性见表3-2。项目名称: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建设单位:石阡县石成金建材有限公司建设地点:石阡县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工程规模:矿山设计生产能力6万m3/a,服务年限6.03a工程等级:小型工程性质:新建总投资:250万元土建投资:50万元采矿方式:露天开采表3-1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矿区拐点坐标拐点编号x(m)y(m)13029430.0836522183.7223029421.6836522350.4233029332.6936522375.1543029312.9336522174.00矿区面积:0.0190km2,开采标高920m-850m表3-2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工程主要特征指标表项目内容项目名称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建设地点石阡县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工程等级小型工程性质新建项目构成矿山面积0.0190km2矿山开采设计生产能力6万m3/a开采方式露天开采服务年限6.03a最低开采标高850m综合剥采比0.1:1资源储量38.11万方设计可采储量36.2万方最小工作平台宽度15m最小工作平台高度10.0m供水水源生产用水沟谷泉水生活用水沟谷泉水供水管道长度500m供水方式管道引水引水方式直接供水日最高用水量(生产、生活)30m3供电供电电源引接当地的供电站线路长度1.0km工程建设区工业场地0.27hm2露天采场区1.9hm2堆土场0.17hm20.01hm2给排水系统0.01hm2工程投资总投资250万元土建投资50万元3.2项目组成及总体布局根据业主提供的项目开发利用方案,并和业主进行沟通,本项目工业场地为主体设计选定的唯一场地,无场址比选方案。项目建设区由工业场地区、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附属系统4部分组成。建设期间通过场内施工场地可以满足施工要求,不需建场外临时施工场地。(1)工业场地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的工业场地位于矿区南侧。包括办公生活楼、砂石料场地、修理间、配电房、石料加工场等。占地面积为0.27hm2。(2)露天采场区露天采场区最终边坡角不大于50°,开采最终台阶坡面角为70°,最终台阶高度为5m。矿山服务年限为6.03年,矿区面积为0.019km2,方案服务年限内采矿场开挖剥离面积为1.9hm2。开采深度:920m~850m,设计开采矿体出露于整个矿区,埋藏较浅。主体设计的露天开采的采矿场上部境界以矿区内储量核实范围所能开采矿体的最大开采边界为限。(3)堆土场堆土场位于工业场地北侧,主要堆放开采过程中剥离的表土及矿山开采剥离层,堆土场占地面积0.17hm2。(4)附属系统附属系统包括供电系统和给排水系统二部分。供电系统:矿山电源直接从附近的供电站引接至项目建设区的变电站。直线距离约1.0km。架空输电线路选用GL-50钢铝线。配电站设在工业场地区南侧。供电系统占地面积约为0.01hm2。给排水系统:供水系统包括输水管线、生活水池和生产消防水池。矿山生产和生活用水均引自村寨自来水,地面输水管线长500m。在工业场地南侧修建生活供水池和生产消防防尘水池。占地面积约为0.02hm2。3.3生产工艺(1)矿山开采方法在对矿山进行开采时,首先对矿山表土进行剥离,将剥离表土运至堆土场堆放,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梯级式露天开采,打眼放炮落矿。首先对采场表面层经清理、整治及清除危岩等工序后,沿山坡地形等高线,分二个阶段进行开采,以台阶状分阶段从上至下层剥离式开采。第一阶段标高920m-890m,第二阶段标高为880m-750m,各水平工作面推进方向由上盘向下盘推进开采,第一阶段分3个台阶台段,每10m一个台阶然后自每10m一个台阶进行开采。待第一阶段全部开采结束清扫后,进行第二阶段的各水平工作面推进方向由上盘向下盘推进开采第二阶段分4个台阶台段,每10m一个台阶进行开采。根据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9号令《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因本矿的矿岩稳固性好,所以台阶最终边坡取角70°。(2)开采工艺矿山开采方式主要为中深孔爆破开采,在清除表层浮土后,按10m台阶自上而下进行中深孔爆破开采,开采过程中的废土、废石运至堆碴场统一堆放。工艺流程如下:A、表土剥离清理杂草、树根;B、打眼、装药;C、一次爆破或分段爆破;D、采用汽车运输至工业场地进行加工;E、开采过程中的少量岩土用来平整矿山公路,表土用来集中堆放后期用于工业矿山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开采工艺流程图剥离→钻孔→装药→爆破→装运→破碎→分筛→成品↓堆放←废石废料(土)→平整公路(3)开采顺序对采场表面层经清理、整治及清除危岩等工序后,沿山坡地形等高线,严格按自上而下的顺序逐级布置工作台阶。(4)推进方向自上而下开采共划分为7个台阶,台阶高度10m,从上往下依次开采。矿山台阶顺等高线布置,工作面总体上由南向北方向推进。(5)矿山资源储量矿山保有资源量38.11万m3,可采储量36.2万m3。(6)矿山开采规模及服务年限矿山生产规模为6万m3/a,矿山服务年限为6.03年。3.4工程占地与土石方量3.4.1工程占地根据主体设计,项目建设区面积2.36hm2,全部永久占地。包括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附属系统区等四部分组成。其中工业场地占地为0.27hm2;露天开采区占地为1.9hm2;堆土场占地为0.17hm2;附属系统区占地为0.02hm2。本《方案》将在第5章对项目占地进行复核。3.4.2土石方情况(1)建设期土石方量矿山为新建项目,项目厂房及矿山已建设完毕,无建设期土石方量。(2)生产运行期土石方量据开采设计方案资料生产运行期矿山剥采比为0.1:1,按年生产6万m3计算得到年剥离6000m3的岩土,方案服务年限内产生剥离量为30000m3,但通过现场调查及与业主交谈年剥离的岩土通过与细砂混合加工成建筑用料外卖给用户,所以矿区无多余岩土堆放在矿区,同时矿区严禁永久堆放岩土。3.5施工组织、方法及工序3.5.1施工组织1、施工生产生活区工程建设不另外新增场地作为施工生产生活区,本方案不重复计算占地面积。2、施工供水供电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施工用水和施工生活用水可直接从附近溪沟接入,施工用电可从附近农网电网接入。3.5.2施工工序施工工序为场地开挖与回填、砌筑挡土墙、进行沟道改造建设、开挖面上部修建截排水沟、建(构)筑物基础开挖、土方回填场地、地面压实、基础砼浇筑、设备安装等。3.5.3施工方法本项目施工方法主要有:机械开挖、机械平整、机械碾压、汽车运输、人工开挖、人工砌筑等。详细如下:■基础开挖断面较小的结构物,其基础开挖可采用人工开挖。断面较大的结构物的基础开往则采用机械开挖。■土建施工主要为场地的开挖与平整工程,其施工方法以机械为主,人工开挖为辅。汽车及人工运输,机械平整,机械碾压,人工砌筑。■道路修筑道路边坡采用定点爆破和机械开挖,自卸汽车及人工运输出渣,开挖完后对需要填筑的地段采用机械和人工填筑,并用机械碾压,场内道路完毕后进行砼浇筑,砼采用拌和机拌和,人工砌筑。■砌筑工程主要为砌筑挡土墙、建筑物砌筑、浇筑,开挖面上部修建截排水沟、基础砼浇筑等,此工程主要由机械配合人工完成。■安装工程设备、管道、输电线路安装。此工程主要由人工完成。■绿化工程,此工程主要由人工完成。3.6工程总投资项目总投资250万元,项目土建投资50万元。本项目建设所需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主要依靠业主注入自有资金、入股等方式筹集。3.7施工进度矿山为新建项目,项目厂房及矿山已建设完毕。项目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毕。本方案为补报方案,本方案根据项目目前实际情况补充水土保持措施,水保措施将于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实施。3.8拆迁与安置情况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的建设和生产没有拆迁安置。本《方案》不涉及拆迁安置。4项目区概况4.1自然条件1、地质构造项目建设区位于大尧寨开阔向斜南端东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南北、倾向东南,根据以上情况分析,该矿区构造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地层产状为:倾向90°,倾角30°,在矿界内断裂、褶皱不发育,矿区内外无大的断裂构造,构造类型较为简单。矿区内及外围无大的断裂构造,构造类型较简单型。2、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05g,矿区地震基本裂度为小于Ⅵ度区,无破坏性地震记录。矿区范围内无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记录。综上所述,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3、地层区域出露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为第四系(Q)及寒武系中统高台组第一段(∈2g1)。1)第四系(Q):为坡积,残积的碎石,砂土,亚粘土,只零星分布于地势低洼及平缓地带,斜坡中下部及沟谷中,厚0m-2m.2)寒武系中统高台组第一段(∈2g1)上部为浅灰色薄层状细粒白云岩夹角砾状白云岩;中部为浅灰色薄层状微粒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夹砂质白云岩;下部为浅灰色中厚、厚层状白云岩,底部为泥质白云岩及鲕状白云岩。全区厚度320-433m。4、地形地貌项目范围总体属低中山丘陵地貌,项目区海拔标高在+921m~+850m之间,相对高差98.3m。最高峰为矿区北侧山顶,海拔921m,最低处为堆土场侧,海拔822.7m。5、水文项目区属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项目区所在流域为石阡河上游的包溪河流域。大气降水是项目区地下水的主要来源,项目区地下水来水量的变化与大气降雨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情况下,雨季时来水量增大,枯季时来水量变小。因此,不同季节来水量的变化或多或少与大气降水有关。6、气象项目区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根据石阡县气象局统计资料(1990-2005),年平均气温16.8℃,月平均气温1月最低,为-5.6℃,极端最高41.1℃(1971年7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6.9℃(1977年1月30日),年平均降雨量1121.5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297.7mm(20cm蒸发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06.2小时。多年平均风速1.6m/s,风向多为东风,汛期以东南风为主,冬季则相反,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0.5m/s。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倒春寒、春旱、伏旱、秋季低温、暴雨、冰雹和冬季雨凇等。7、土壤项目区土壤主要为黄壤和石灰土,黄壤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性生物气候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土壤在风化作用和生物活动过程中,土壤原生矿物受到破坏,富铝化作用表现强烈,发育层次明显,土壤中富含氧化铁、氧化铝,很容易发生水化作用。黄壤pH在6.5左右、土层厚度约在0~2.0m。石灰土系亚热带地区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质地都比较粘重,pH为7.2,属弱碱性土壤,土层厚度约0.1-0.5m,项目区土层呈蜡黄色或浅黄色,质粗砾多,孔隙大,疏松,不抗旱,裸露区域土壤抗蚀性差,容易产生水土流失。8、植被项目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已没有原生植被存在,次生灌丛、草丛生长良好。根据现场调查,区内主要乔木树种为柏木、光皮桦等,其中光皮桦是主要的建群树种;灌丛主要有火棘、马桑、杜鹃、小果蔷薇等;野生牧草主要有禾本科、菊科、豆科、莎草科、唇型花科等;项目区周边森林覆盖率为70.2%。4.2经济现状坪山乡位于石阡县南部,与黔东南州镇远县大地乡、施秉马溪乡毗邻。全镇国土面积123.4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79个村民组,人口8317。行政区划总面积(km2)耕地面积(hm2)总人口(人)农业人口(人)GDP(万元)农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耕地(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坪山乡123.4761083177502536939411.2252534.3土地利用现状坪山乡国土面积123.47km2,其中耕地624hm2;林地8700hm2。坪山乡用地主要为耕地和林地,未利用地占地比例相对较大,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山高、地形条件相对较陡,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大量土地未充分利用,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耕地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4.4项目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4.4.1水土流失现状根据《贵州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面积统计表》(2013年)资料,石阡县总面积2172.40km2,水土流失面积808.11km2,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流失390.44km2、中度流失282.97km2、强烈流失82.41km2、极强烈流失40.64km2、剧烈流失11.65km2。石阡县水土流失现状见表4-2。表4-2石阡县水土流失现状表地县土地总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各级土壤侵蚀强度面积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石阡县2172.4808.1137.20390.4448.32282.9735.0282.4110.2040.645.0311.651.444.4.2水土保持现状一、防治分区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办水保[2013]188号),项目所在地石阡县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乌江中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关于印发贵州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黔水保[2015]82号),项目所在地坪山乡也属于省级重点预防区。该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侵蚀方式为面蚀,属轻度流失区。二、石阡县水土流失治理情况1)项目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开展情况石阡县在所辖的乡镇安排了水土保持专职监督员和管理员,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水土保持监督管护网络;并积极开展了水土保持执法人员的培训。石阡县水务局通过向群众分发宣传资料、悬挂标语口号等方式加强对《水法》、《水土保持法》和《法律基础知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严格审批制度,聘请专职管护人员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使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在石阡县相关部门的有力领导下,辖区内的各类工矿、房地产建设项目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制定了临时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降低了项目建设对土地破坏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减少人为水土流失有积极作用。石阡县近年来一直加强水利建设,獐子沟水库等水土保持工作正在积极开展,石阡县城河道综合治理等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万安防洪堤正在建设等。2)石阡县生态建设工程水土流失治理情况石阡县水土保持相关部门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在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确保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石阡县党委、政府及水利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加大了宣传力度,强化防治措施和巩固治理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同类项目防治经验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开挖和填筑,场区施工均会扰动地表、破坏原有植被,影响当地环境。若不及时治理,植被很难恢复,且后期投入力度很大。本项目可借鉴相关露天开采矿的水保成功经验,参考的这些建设项目在建设及生产运行过程中及时落实了水土保持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对减少项目建设及生产过程产生的水土流失有积极作用,可供本项目借鉴。(1)工程措施借鉴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场区实施了挡土墙拦挡;在坡面治理中采用“上截、下排”,即是在坡面上游修建截水沟,拦截坡面的径流,防止对坡面的冲刷;在坡面上采用种草防护,在坡面的下游修筑排水沟,做到有序控制坡面径流减少水土流失;露天采场前期表土剥离,采场边坡修建截水沟防治降水冲刷采场开挖松散土石,后期覆土绿化恢复,这些措施对防治水土流失具有积极作用。(2)植物措施为了美化生活、工作环境,对场地内局部裸露的地表进行了绿化,种植的树草种主要为香樟、柳杉、尾状羊茅、白三叶草等,且生长良好。同时对露天采场通过工程平整,拦挡截排水设施防护后,进行覆土绿化,种植的柳杉、香樟及刺槐生长良好,可供本项目借鉴。砂石场植被恢复挡土墙及绿化挡土墙及绿化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1场地比选的分析与评价根据业主提供的项目开发利用方案,并和业主进行沟通,本项目工业场地为主体设计选定唯一场地,无场址比选方案。5.2水土保持制约因素分析评价5.2.1审批条件分析水保[2007]184号文中规定的10条内容,开发建设项目有其中之一者,则审批部门对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不予批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中规定,项目建设应满足规范要求的强制性条款,现将本项目与规定的对比情况列表5-1、表5-2。表5-1审批条件分析表1(与水保[2007]184号文对照)序号水保[2007]184号文的规定本项目情况相符性分析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版)中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的开发建设项目本项目属于建材建设类项目符合批准条件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禁止开发区域内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项目本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禁止开发区”符合批准条件3违反《水土保持法》第十七条,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本项目所在区域目前没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具体划分情况。符合批准条件4本项目不属于分期开发建设项目符合批准条件5同一投资主体所属的开发建设项目,在建及生产运行的工程中存在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未落实和水土保持设施未按期验收的工程建设单位为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已按水土保持相关法律完善相关手续。符合批准条件6处于重要江河、湖泊以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内可能严重影响水质的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对水功能二级区的饮用水源区水质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本项目符合相关的发展规划,项目不涉及重要江河、湖泊。符合批准条件表5-2审批条件分析表2(与GB50433-2008对照)序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相关强制性规定本项目情况相符性分析解决办法严格限制行为与要求(1)选址(线)必须兼顾水土保持要求,应避开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据《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项目区属西部半湿润亚热带针阔混交林、草山喀斯特脆弱环境生态区,不属于绝对限制类和严格限制类行为。符合规范要求(2)选址(线)应避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不得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项目区不涉及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未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符合规范要求(3)取土(石、料)场在山区、丘陵区选址,应分析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矿山无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符合规范要求(4)弃土(石、渣)场选址不得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的安全。本项目堆土场周边无其他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符合规范要求(5)禁止在对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布设弃土(石、渣)场。本项目的堆土场周边无其他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符合规范要求普遍要求行为(1)选址(线)宜避开生态脆弱区、固定半固定沙丘区、国家规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水土保持功能。项目处于西南土石山区,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属于贵州省生态规划的属西部半湿润亚热带针阔混交林、草山喀斯特脆弱环境生态区,选址避开了重点治理成果区。不满足执行一级标准,同时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面积,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2)工程永久占地不宜占用农耕地,特别是水浇地、水田等生产力较高的土地。本项目主要占用坡耕地、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符合规范要求综合表5-1、表5-2分析结果,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认为,本工程项目区属环境脆弱生态区,必须实施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破坏。本项目不存在水土保持绝对制约因素。5.2.2制约性因素分析根据本项目的生产规模和建设内容,本项目不属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本)》中的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的开发建设项目。项目所在区域不涉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项目区不涉及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未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八条“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应当限制或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严格保护植物、沙壳、结皮、地衣等。”本项目位于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中的西部半湿润亚热带针阔混交林、草山喀斯特脆弱环境生态区,不属于绝对限制类行为,但属于普遍要求行为,因此必须严格保护植物,实施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防治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四条“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当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无法避让的,应当提高防治标准,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本项目的项目区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不涉及国家规定的重点治理成果区,项目建设应完善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综上所述,本工程不存在水土保持绝对制约因素,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在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后,项目建设是可行的。5.3堆土场的分析与评价主体设计对堆土场进行选址。主体选择的堆土场位于工业场地南侧,经现场查勘并结合业主的意见,主体圈定的堆土场面积为0.17hm2,本方案综合考虑需要堆放的露天开采区剥离的表层盖山,堆土场能够满足矿山在方案服务年限内土方的堆放要求。本项目剥离的盖山主要运至堆土场堆放,随着开采的不断进行,部分土方需要回填采空区,本方案按不利因素考虑,整个堆土场需要堆放的土方为露天开采区平均剥离厚度的土方量,根据开采设计确定的剥采比来进行计算。经现场调查,堆土场位于工业场地侧,紧邻矿山的开拓道路和工业场地,便于堆放表土,堆土场下游没有村庄、学校、水源地等敏感制约性因素,占地类型为旱地。其占地面积为0.17hm2,考虑地形条件和堆放坡比,其库容达到5100m3。项目生产运行期剥离表土共向堆土场排放表土为4500m3(自然方),根据分析计算,能够满足土方的堆放要求。从水土保持角度主体考虑的堆土场设置在此处是合理可行的。5.4工程占地的分析与评价5.4.1占地面积复核与分析项目开发利用方案中,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36hm2。通过对项目组成的细化,将本项目进一步分为: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附属系统区4部分。通过现场业主介绍及勾绘量算,本《方案》最终确定项目建设区占地面积为2.36hm2,其中工业场地占地0.27hm2,露天开采区占地1.9hm2,堆土场占地0.17hm2,附属系统0.02hm2,项目占地情况见表5-4。表5-4建设区占地面积一览表单位:hm2项目组成占地情况一级二级小计工业场地0.27露天开采区1.9堆土场0.17附属系统供电线路0.01给排水系统0.01小计0.02合计2.365.4.2占地性质复核与分析本《方案》最终确定项目区占地面积为2.36hm2,全部为永久占地,项目占地性质见表5-5。表5-5建设区占地性质一览表单位:hm2项目组成占地情况一级二级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小计工业场地0.270.27露天开采区1.91.9堆土场0.170.17附属系统供电线路0.010.01给排水系统0.010.01小计0.020.02合计2.362.36根据调查,本项目临时办公场地租用当地村民民房,生产用地建设在项目范围内,不需要新增临时用地。根据项目具体实际情况并结合主体设计资料分析,主体考虑的占地性质合理,项目建设区不存在乱占土地和扩大扰动面积的现象。5.4.3占地类型复核与分析通过调查,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为:工矿用地0.69hm2,灌木林地1.5hm2,梯坪地0.17hm2。项目建设过程中彻底改变被占土地的土地类型,破坏原有植被,改变原有地表和土体结构,形成大量结构松散、裸露、抗蚀抗冲能力弱的新土,可能导致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因此,工程建设应及时清理场内弃土弃渣,尽快完善各项拦挡、排水、绿化等工作,将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表5-6建设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hm2项目组成土地利用现状hm2一级二级工矿用地灌木林地梯坪地地小计工业场地0.270.27露天开采区堆土场0.170.17附属系统供电线路0.010.01给排水系统0.010.01小计0.020.02合计0.665.5工程土石方平衡分析与评价(1)建设期土石方量矿山为延续项目,项目厂房及矿山已建设完毕,建设期无土石方量。(2)生产运行期土石方量据开采设计方案资料生产运行期矿山剥采比为0.1:1,按年生产6万m3计算得到年剥离6000m3的岩土临时堆放在堆料场加工,方案服务年限内产生剥离量为30000m3,但通过现场调查及与业主交谈年剥离的岩土通过与细砂混合加工成建筑用料外卖给用户,所以矿区无多余岩土堆放在矿区,同时矿区严禁永久堆放岩土。(3)表土堆放场的分析与评价由于本矿闭矿后需要覆土进行绿化,故本方案现对未开采区域进行表土剥离设计,临时堆放至堆土场。矿区还未未开采区域面积为1.5hm2,通过现场调查平均可剥离厚度为0.3m,故可剥离4500m3用于后期覆土绿化;临时堆土场选择在工业场地下侧南面,在堆土场下游修建挡土墙拦挡堆放表土,综上所述:表土堆放场地的选择是合理可行的,同时满足水土保持要求。表5-7表土剥离、收集分析堆存表项目组成剥离面积(hm2)平均剥离、收集厚度(m)剥离、收集量(m3)堆放情况利用情况备注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1.50.34500临时堆放在堆土场用作后期采空区覆土绿化采用拦挡措施堆土场附属系统合计1.54500(3)土石方平衡本项目建设期(由于已投产无土石方量)和生产期(主要考虑表土剥离量,不包括开采量)共开挖土石方量4500m3,填方4500m3(用于矿区覆土绿化)。表5-8土石方量及调配表单位:m3项目组成开挖回填调出废弃合计土方石方一级二级土方石方合计石方土方合计去向土方数量去向数量去向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4500450045004500堆放至临时堆土场堆土场合计4500450045004500以上均为自然方。5.6施工组织设计的分析与评价矿山建设外部交通条件总体较好,通讯设施比较方便。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组织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矿山开采从上到下按台阶式布置开采面,对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积极作用。综述,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先拦后弃、先排水后开挖的水土保持要求;尽量减少开挖量和废弃量,防止重复开挖和土石渣多次倒运;建议进一步合理优化和调整施工进度,并及时布置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5.7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本方案根据主导功能原则、责任区分原则、试验排除原则,从综合防治水土流失角度出发,对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分析论证。现对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分析如下:1、工业场地根据现场调查,结合主体设计资料,主体工程没有对工业场地考虑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通过现场调查,在工业场地内补充排水措施,工业场地施工过程中补充临时拦挡、排水及沉沙措施。2、露天开采区根据现场调查,结合主体设计资料,主体工程对对露天开采区考虑截水沟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但未作具体设计,本案将对相应的水保措施完善。露天开采区在施工过程中扰动的区域及生产过程中扰动的区域存在水土流失隐患,需对露天开采区对主体布置截水沟进行细化及新增沉沙池设计、在施工过程中扰动的部分区域进行绿化,在方案服务期末对露天开采区进行覆土绿化;在施工及开采过程中布置临时土袋拦挡,临时排水沟和临时沉沙池。3、堆土场根据现场调查,结合主体设计资料,主体工程没有对堆土场考虑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通过现场调查,在堆土场下游需补充拦挡措施,在堆土场周围补充排水措施,对堆土场补充植物措施设计,对堆土场施工过程中补充临时拦挡和排水。4、附属系统附属系统包括供电系统和给排水系统。主体工程没有对附属系统区考虑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附属系统区的裸露区域存在水土流失隐患,需考虑绿化。5.8项目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5.8.1施工期5.8.2自然恢复期在自然恢复期间,主体工程中的永久设施和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已建成,基本开始发挥水土保持功能。由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没有郁闭、林草覆盖率低,无法抵抗雨水造成的溅蚀,无法拦蓄地表径流,这一时期将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但是项目区的自然立地条件较好,随着植被的恢复,产生的水土流失将会逐渐减小,最后趋近于项目区允许值。5.9结论性意见、要求及建议5.9.1结论性意见经综合分析与复核,主体工程设计不涉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规定的限制类行为,本《方案》认为设计基本合理可行。但主体设计对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进行设计,本《方案》将进行补充设计,达到与工程目前的建设衔接,形成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5.9.2要求与建议(1)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立水土保持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报批的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开展工作,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2)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做好表土的剥离和土方的收集工作,便于后期覆土绿化,同时可以减少绿化成本。(3)根据露天开采的特点,在开采过程中,不断做好采空区的回填和覆土,并进行植被的恢复工作。6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6.1防治责任范围的确定原则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规定,建设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根据规定,结合该项目建设及生产期可能影响的水土流失范围,确定该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6.2防治责任范围的确定依据项目建设区主要包括项目永久占地、使用及管辖范围等土地权属,明确需由项目业主对其区域内的水土流失进行预防或治理的范围;直接影响区是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区域,该区域是由项目建设所诱发、可能(也可能不)加剧水土流失的范围,如若加剧水土流失应由建设单位进行防治的范围。根据对该项目工程的布置、施工特点、水土流失特征分析,确定该项目各单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依据如下表6-1: 表6-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确定依据表项目组成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确定依据一级二级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工业场地占地范围按外扩2-3m考虑露天开采区露天开采范围按外扩3-5m考虑堆土场占地范围按外扩3-5m考虑附属系统区供电系统基坑占地按基坑周围2m考虑给排水系统占地范围按管线两侧各1m考虑备注:不重复计算相邻分区之间的直接影响区6.3防治责任范围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项目区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的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建设及工程运行期可能影响的水土流失范围,确定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2.7hm2(详见表6-2),项目建设区面积2.36hm2,直接影响区面积0.34hm2。表6-2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单位:hm2项目组成防治责任范围(hm2)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合计一级二级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小计工业场地0.270.270.030.30露天开采区52.15堆土场40.21附属系统供电线路0.010.010.010.02给排水系统0.010.010.010.02小计0.020.020.020.04合计2.362.360.342.76.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6.4.1分区原则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遵循下列原则:(1)差异性原则。各防治分区之间的自然条件、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水土流失的特点要具有显著的差异;(2)相似性原则。各防治分区内造成的水土流失主导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或方向应相近或相似;(3)整体性原则。各防治分区要覆盖整个防治责任范围,并考虑各分区相对集中和完整性。6.4.2分区目的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依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等因素,将项目区划分为不同分区,针对不同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进行分区防治,有针对性进行治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6.4.3分区依据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在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内,依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等进行分区。6.4.4分区结果根据上述分区原则与依据,结合本项目的特点,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4个一级区,防治区分别是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附属系统区,附属系统区进一步划分为供电线路区和给排水系统区。详见表6-3。表6-3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表防治分区表一级二级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附属系统供电线路给排水系统7水土流失调查及预测7.1水土流失调查7.1.1水土流失调查范围及单元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为新建项目,工程基本建设完毕。本方案对其已经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调查。水土流失调查范围为各防治分区的扰动面积;调查单元包括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进场道路和附属系统区。7.1.2水土流失调查时间水土流失调查时间为2016年1月8日。7.1.3水土流失内容及方法(1)开挖扰动地表面积调查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法,对施工中开挖、占压、破坏植被的种类、面积进行实地预算,分类统计确定实际扰动的地表面积。(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调查根据《贵州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和有关水土保持技术规范,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法,确定项目工程建设实际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3)工程施工期水土流失调查根据测算、分析,项目工程地表开挖与回填,其土层结构、粒径级配和松散系数不一,渣体的凝聚力、粘结度、内摩擦角等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抗风化和抗蚀能力明显下降,结合项目区原地表侵蚀背景值和类比工程确定侵蚀模数取值,施工期间地表侵蚀强度一般较原来增大,侵蚀模数也相应增大。(4)弃土、弃渣、堆渣量调查通过查阅主体工程设计资料,根据工程的开挖回填量,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土石方平衡分析等,对各分区产生的弃渣量进行调查。(5)水土流失危害调查根据本工程布局及施工工艺、项目区地形、地貌等,结合实地调查分析,确定已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7.1.4水土流失调查结果(1)扰动地表面积调查根据本工程设计资料结合实地调查表明:项目建设区面积为2.36hm2。调查已扰动面积为0.86hm2,其中工业场地0.27hm2,露天开采区为0.4hm2,堆土场0.17hm2,附属系统区0.02hm2。各工程区占压扰动地表调查情况详见表7-1。表7-1项目建设区调查扰动地表面积统计表单位:hm2调查单元占地面积调查已扰动面积调查还未扰动面积工业场地0.270.27露天开采区堆土场0.170.17附属系统供电线路0.010.01给排水系统0.010.01小计0.020.02合计2.360.861.5(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调查通过现场调查,本工程建设和生产已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0.86hm2。(3)弃渣量调查根据现场调查,工程建设区内无弃渣。(4)水土流失现状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并以并以项目业主提供的测量图为工作底图勾绘、量算,按照《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规定,确定建设区为轻度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量1993t/a,其中微度流失为0.35hm2;轻度流失为1.67hm2;强烈流失为0.34hm2。具体情况详见表7-2、表7-3、表7-4。项目位于西南土石山区,容许侵蚀模数为500t/(km2·a)。表7-2水土流失因子调查表项目组成土地利用现状土壤面积(hm2)坡度(°)林草覆盖率(%)侵蚀类型强度分级侵蚀模数(t/km2·a)水土流失量(t)一级二级工业场地工矿用地黄壤0.23<5°面蚀微度4501.04工矿用地黄壤0.048~15°面蚀强烈60002.40露天开采区工矿用地石灰土0.1<5°面蚀微度4500.45工矿用地石灰土0.38~15°面蚀强烈600018.00灌木林地石灰土1.58~15°50面蚀轻度150022.50堆土场梯坪地石灰土0.178~15°50面蚀轻度15002.55附属系统供电线路工矿用地黄壤0.01<5°面蚀微度4500.05给排水系统工矿用地黄壤0.015~8°面蚀微度4500.05合计2.3647.04表7-3项目水土流失现状表(水土流失面积)单位:hm2项目组成合计水土流失面积一级二级微度轻度中度强烈工业场地0.270.230.04露天开采区1.90.11.50.3堆土场0.170.17附属系统供电线路0.010.01给排水系统0.010.01小计0.020.02合计2.360.351.670.34表7-4项目水土流失现状表(水土流失量)单位:t项目组成合计水土流失量侵蚀模数(t/km2·a)一级二级微度轻度中度强烈工业场地3.441.042.401259露天开采区40.950.451822.52155堆土场2.552.551500附属系统供电线路0.050.05450给排水系统0.050.05450小计0.10.1450合计47.041.5920.5524.91993(5)水土流失危害调查通过现场勘查,对各个已建的区域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调查。工业场地建设区的松散土体及开挖的土方抗蚀能力差,受到雨水冲刷极易流失,而且扰动后的地表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面蚀,土层中的有机质流失,影响后期绿化的植被恢复。露天开采区在开采期间容易产生大量松散的土方和废石,受到雨水冲刷极易流失,而且扰动后的地表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造成沟道淤积和堵塞。7.2水土流失预测7.2.1水土流失预测范围本项目水土流失调查范围为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附属系统区。7.2.2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结合项目建设区和影响区的特点,本项目预测时段分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预测时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超过雨季(5月至10月)长度的按一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考虑建设区立地条件确定自然恢复期取2年。预测时段详见表7-5。表7-5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一览表预测单元建设期自然恢复期一级二级时段年限时段年限工业场地2016年7月~2018年6月2露天开采区2015年11月~2020年11月52020年11月~2022年10月2堆土场2015年11月~2020年11月52020年11月~2022年10月2附属系统供电线路2016年7月~2018年6月2给排水系统2016年7月~2018年6月27.2.3水土流失预测内容根据工程和环境特点,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主要包括以下5个内容:(1)扰动地表面积;(2)征占地面积的数量;(3)弃渣量;(4)水土流失量分析;(5)水土流失危害分析7.2.4水土流失预测方法(1)扰动地表面积的预测方法通过查阅开发建设项目技术资料,通过现场实际调查,全面掌握工程平面布置、施工工艺,利用设计图纸,采用实地调查结合图上勾绘。建设期以调查为主,并结合项目周边部分同类项目的水土流失情况调查为基础,结合经验分析,考虑到地域和工程性质上存在的差别,作相应调整等方面综合确定用于本项目。(2)征占地面积的预测方法水土保持补偿费按征占地面积计列。(3)弃渣量的预测方法根据主体工程施工工艺和建筑物的基础和边坡要求,分别计算开挖量和回填量,并特别注意项目的土石方平衡分析、松散系数等参数,对各区产生的弃渣量进行预测。(4)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方法1)预测公式水土流失量和新增土壤流失量的预测按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进行预测。方法采用侵蚀模数法,公式如下:①水土流失量预测②新增土壤流失量预测式中:W——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t;ΔW——扰动地表新增土壤流失量,t;i——预测单元,1,2,3,……n;j——预测时段,1,2,3,指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Fi——第i个预测单元的面积,km2;Mij——不同单元各时段新增土壤侵蚀模数,t/(km2·a);Mio——扰动前不同预测单元土壤侵蚀模数,t/(km2·a);Tij——预测时段,a。(5)水土流失危害预测:根据项目区布局及施工工艺、地形地貌、水土流失量和新增水土流失量的预测结果,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作出定性预测。7.2.5水土流失预测参数通过实地调查,确定建设区的植被可恢复的面积,确定侵蚀模数。由于各单元的土壤、植被、坡度等基本相近。(2)扰动后侵蚀模数项目区气候、植被状况、水文地质、土壤成分等自然条件都有较明显的差异,立体气候明显,小气候显著。在这样的条件下,单位建立编制小组结合经验进行实地调查该工程各建设区的水土流失背景、施工强度、工艺、自然地理状况等因素后确定,根据不同路段的降雨情况、土壤条件、地形因子、植被覆盖状况等各类影响土壤侵蚀模数的因子,确定不同区在不同的坡度、不同的植被覆盖状况和土壤情况下的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侵蚀模数取值详见表7-6。表7-6工程施工期侵蚀模数取值表项目组成侵蚀模数(t/km2·a)一级二级露天开采区6000堆土场6000(3)自然恢复期侵蚀模数依据对开发建设项目实施的水土保持林在生长期间的水土流失情况调查,结合项目区实施植物措施地点的立地条件等以及经验分析,确定恢复期各年的侵蚀模数和流失量,并预测出在自然恢复期内未采取治理措施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侵蚀模数取值详见表7-7。表7-7自然恢复期未治理侵蚀模数取值表项目组成侵蚀模数(t/km2·a)一级二级第一年第二年露天开采区38001500堆土场35001400附属系统供电线路28001300给排水系统280013007.2.6水土流失预测结果(1)扰动地表面积预测根据本工程设计资料结合实地调查表明:项目建设区面积为2.36hm2,调查已扰动面积为0.86hm2,预测新增扰动面积为1.5hm2,各工程区扰动地表情况详见表7-8。表7-8项目建设区扰动地表面积统计表单位:hm2调查单元占地面积调查已扰动面积调查还未扰动面积工业场地0.270.27露天开采区堆土场0.170.17附属系统供电线路0.010.01给排水系统0.010.01小计0.020.02合计2.360.861.5(2)征占水土保持面积的数量通过查阅本工程开采设计方案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征占压面积和数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和生产征占压面积2.36hm2。(3)弃渣量预测根据项目建设主体设计方案和现场实地勘查资料,本项目建设期(由于已投产无土石方量)和生产期(主要考虑表土剥离量,不包括开采量)共开挖土石方量4500m3,填方4500m3(用于矿区覆土绿化)。(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量1)施工期预测期项目建设加速侵蚀面积1.67hm2,原地表水土流失量为166.42,预测期水土流失量为501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34.58t(详见表7-9)。2)自然恢复期本项目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面积为1.69hm2,若未对工程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则在自然恢复期内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88.65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1.29t(详见表7-9)。3)水土流失总量及新增水土流失总量本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589.65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55.87t。表7-9项目建设土壤流失量计算表预测单元预测时段土壤侵蚀扰动后的侵蚀模数侵蚀预测背景预测新增流失量背景值[t/km2.a]面积时段流失量流失量(t)[t/km2.a]第一年第二年(hm2)(t)(t)露天开采区施工期199360001.55149.48450.00300.53自然恢复期1993380015001.5259.7979.5019.71小计209.27529.50320.24堆土场施工期199360000.17516.9451.0034.06自然恢复期1993350014000.1726.788.331.55小计23.7259.3335.61附属供电线路自然恢复期1993280013000.0120.400.410.01系统小计0.400.410.01给排水系统自然恢复期1993280013000.0120.400.410.01小计0.400.410.01施工期预测流失量1.67166.42501.00334.58自然恢复期预测流失量1.6967.3688.6521.29合计233.78589.65355.87(5)水土流失的危害项目建设区生态环境不扰动时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地表一旦因项目开发,土壤的侵蚀量会急剧增大,被侵占的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项目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扰动地表、弃土石渣堆弃等在外营力作用下发生加速侵蚀,新增水土流失量集中产生于项目各建设区。①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建设区的松散土体及开挖的土方抗蚀能力差,受到雨水冲刷极易流失,而且扰动后的地表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面蚀,土层中的有机质流失,影响后期绿化的植被恢复。②露天开采区露天开采区在开采期间容易产生大量松散的土方和废石,受到雨水冲刷极易流失,冲至下游溪沟及河道。③堆土场堆土场堆放矿山开采过程中剥离的表土,受到雨水冲刷极易流失,而且对工业场地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危害,同时也对下游沟道淤积和堵塞。④附属系统在附属系统建设过程中对地面的开挖,使原地表植被、土壤结构受到破坏,降低原地表水土保持功能,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局部破坏和影响,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使表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7.3水土流失预测结论与分析7.3.1水土流失预测结论(1)项目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占压扰动原地表面积2.36hm²,征占地面积共计2.36hm2。(2)本项目建设期(由于已投产无土石方量)和生产期(主要考虑表土剥离量,不包括开采量)共开挖土石方量4500m3,填方4500m3(用于矿区覆土绿化)。(3)通过预测,本项目建设生产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589.65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55.87t。(4)经预测,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为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工业场地区,重点时段为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施工期新增的水土流失如不采取拦挡等防治措施进行治理,会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肥力下降。自然恢复期产生的水土流失较小,由于各项水土保持基本到位,能够满足水土保持防治要求,对环境的影响较小。7.3.2防治措施布置的指导意见根据调查及预测,从水土流失可能发生的时间来看,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自然恢复期虽有一定的水土流失产生,但项目区水热条件、立地条件都较好,随着植被的自然恢复,水土流失将逐步减少。因此,施工期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时期,下一阶段的水土保持防治工作主要加强对开挖、倾倒形成的裸露表土的防护;生产运行期主要是对开采石灰岩的处理。从水土流失可能发生的区域来看,施工期则主要集中在露天开采区和工业场地等区域。因此要做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布置和实施。7.3.3水土保持监测的指导意见根据预测结果,工程施工期的新增水土流失较为突出,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的点位为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工业场地,建设期布设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逐渐发挥作用,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综上所述,在工程建设及生产运行过程中,都应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及时布置水土保持防护措施,露天开采在雨季施工和生产的区域应布置临时覆盖措施,以便有效控制因项目建设而引起的水土流失,以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8.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1)定性目标:①、使项目建设区内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②、使项目建设区内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如果造成了直接影响区的水土流失,对其进行一同治理;③、防治责任范围内的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明显改善;④、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建设的水土保持设施要能够保证其长期稳定地安全运行,发挥水土保持功能。(2)定量目标: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办水保[2013]188号)以及《关于印发贵州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黔水保[2015]82号),项目所在地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乌江中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考虑本工程和基准值的地区差异,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相关规定,对基准值作如下调整:项目区原地表土壤侵蚀模数为1993t/(km2.a),属轻度侵蚀为主的区域,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土壤流失控制比指标值作适当的调整。结合本项目的实际,土壤流失控制比向上调整为1.0。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21.5mm,超过800mm。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林草植被恢复率绝对值增加2。调整结果见表8-1。防治目标为见下表8-1。表8-1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注:“*”表示指示值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实施进度,通过动态监测获得,并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本项目到方案设计水平年时的目标值为试运行期目标值,届时方案确定的各项防治措施均布设到位,能稳定存续、发挥或初步发挥水土保持功能,达到方案确定的防治目标: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8%,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2%,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27%,满足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要求。8.2防治措施布设原则(1)因地制宜、除害兴利和综合治理原则针对项目工程特征和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在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时,应先采取临时性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建成一套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2)生态优先原则项目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除布设工程措施以外,同时采取植物措施,并与周边的生态环境相协调。项目建设对环境产生的种种破坏,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促使环境的迅速恢复。(3)安全、经济与整体性原则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要以防治工程水土流失为主,以保护主体工程安全、稳定为目标,全面考虑生态环境建设、防洪安全及项目建设等,构筑成一个整体的综合防治系统。8.3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和措施体系8.3.1防治措施体系根据本项目特点和防治措施布局原则,提出具体对策和措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由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附属系统区4大防治区构成。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工程措施——排水沟、沉沙池口临时措施——无工业场地工程措施——截水沟、沉沙池、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临时拦挡、临时沉沙池植物措施——种树种草露天开采区工程措施——挡土墙、截水沟、沉沙池临时措施——临时覆盖植物措施——种草堆土场植物措施——撒播草籽附属系统图8-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框图表8-2项目工程水土流失分区防治措施体系表分区治理措施一级二级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工业场地排水沟、沉沙池————露天开采区截水沟、沉沙池、覆土种树种草土袋拦挡、临时排水沟、临时沉沙池堆土场挡土墙、截水沟、沉沙池种树种草临时覆盖附属系统供电系统——撒播草籽——给排水系统——撒播草籽——8.3.2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总体布局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特征,在综合分析评价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以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附属系统作为防治的重点区域,建立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恢复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量。1、工业场地(1)排水工程:工业场地上游的集水面积较大,本方案设计沿工业场地内道路修筑一条排水沟对工业场地上游来水进行排放,排水沟长140m,在排水沟末端布置沉沙池1口。2、露天开采区(1)排水工程:露天开采区上游的集水面积较大,本方案设计沿露天开采区修筑一条截水沟对上游来水进行截水,布置截水沟440m。在截水沟末端布置沉沙池2口。(2)表土剥离:在露天开采区还未开采区域设计表土剥离4500m3;(3)植物措施:方案设计在方案服务期末对露天开采区进行布置植物措施,种植刺槐1200株,种植爬山虎800株,撒播尾状羊茅1.9hm2。(4)临时工程:开采过程中实施土袋拦挡100m、临时排水沟100m、沉沙池2口。3、堆土场(1)支挡防护工程:本方案设计堆土场下游布置挡土墙一条,长50m。(2)排水工程:沿着堆土场布置排水沟1条,长170m,在排水沟末端布置沉沙池1口。(4)植物措施:在方案服务期末对堆土场进行撒播草籽0.17hm2。(5)临时工程:为保护表土不被流失,在该区布置临时覆盖1700m2。4、附属系统施工结束后,供电系统建设形成裸露区域撒播草籽0.01hm2;给排水系统建设形成裸露区域撒播草籽0.01hm2。8.4分区防治措施设计8.4.1工业场地防治措施设计(1)排水沟设计本方案设计沿工业场地内修筑一条排水沟对工业场地上游来水进行排放,排水沟长140m。1)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为:设计洪水标准10年,校核洪水标准20年。经查《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取用《贵州省年最大1小时点雨量均值等值线图》、《贵州省年最大1小时点雨量Cv值等值线图》,得项目区的最大一小时平均点雨量为42mm,Cv=0.40,Cs=3.5Cv,取P=10%,查《皮尔逊III型频率曲线的模比系数Kp值表》得K10%=1.535,K5%=1.775,由此计算得10年一遇最大1小时降水量为64.47mm,20年一遇最大一小时降水量为74.55mm;①洪峰流量采用公式:Qp=0.278KIFQp—洪峰流量;k—径流系数,取0.80;I—1小时的降雨强度;F—山坡集水面积(km2)。经计算得,排水沟设计洪峰流量见表8-3。表8-3工业场地区排水沟校核洪峰流量表排水沟名称集雨面积(km2)校核洪峰流量(m3/s)防洪标准排水沟0.091.4920年一遇c水力学计算:①计算假定排水明沟断面形式:距形,沟道纵坡:i=2%②断面试算按式Q=CA进行计算式中:A-过水断面面积C-谢才系数C=R1/6R-水力半径=n-糙率,取n=0.017X-湿周i=渠道纵坡,排水明沟i=2%表8-4工业场地区排水沟水力计算表水沟名称设计洪峰流量(m3/s)排水沟过水断面水力要素过流能力(m3/s)AXRC排水沟1.49底宽为0.8,顶宽为0.8m,高为0.6m矩形0.482.00.2446.371.54从表8-4中的数据,排水沟的过流能力Q过均大于洪峰流量Qs,排水沟能够满足过流要求。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沿工业场地内修筑一条排水沟对工业场地上游来水进行排放,排水沟长140m,计算的过流能力大于20一遇的洪峰流量,过水断面为底宽0.8m,顶宽0.8m,高0.6m的矩形断面,侧墙采用M7.5砂浆浆砌石修建,侧墙厚0.40m,过水面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厚度为2cm。沟底打0.05m碎石垫层,沟底采用0.10m的C15铺底。(2)沉沙池设计在工业场地排水沟末端布置沉沙池1口,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及地面坡度、流失强度、区域内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设计沉沙池为矩形,长×宽×高分别为3.0×1.5×0.8m,容量为3.60m3,池墙厚0.30m,M7.5砂浆浆砌石修筑,池底打0.05m碎石垫层,然后用C15混泥土进行铺底,沉沙池内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8.4.2露天开采区防治措施设计(1)截水沟设计露天开采区上游的集水面积较大,本方案设计沿露天开采区修筑一条2条截水沟对上游来水进行截水,布置截水沟440m。1)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为:设计洪水标准10年,校核洪水标准20年。经查《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取用《贵州省年最大1小时点雨量均值等值线图》、《贵州省年最大1小时点雨量Cv值等值线图》,得项目区的最大一小时平均点雨量为42mm,Cv=0.40,Cs=3.5Cv,取P=10%,查《皮尔逊III型频率曲线的模比系数Kp值表》得K10%=1.535,K5%=1.775,由此计算得10年一遇最大1小时降水量为64.47mm,20年一遇最大一小时降水量为74.55mm;①洪峰流量采用公式:Qp=0.278KIFQp—洪峰流量;k—径流系数,取0.80;I—1小时的降雨强度;F—山坡集水面积(km2)。经计算得,截水沟设计洪峰流量见表8-5。表8-5露天开采区截水沟校核洪峰流量表排水沟名称集雨面积(km2)校核洪峰流量(m3/s)防洪标准截水沟0.0370.6320年一遇c水力学计算:计算假定排水明沟断面形式:梯形,沟道纵坡:i=6%②断面试算按式Q=CA进行计算式中:A-过水断面面积C-谢才系数C=R1/6R-水力半径=n-糙率,取n=0.017X-湿周i=渠道纵坡,排水明沟i=6%表8-6露天开采区截水沟水力计算表水沟名称设计洪峰流量(m3/s)排水沟过水断面水力要素过流能力(m3/s)AXRC截水沟0.63底宽为0.3,顶宽为0.6m,高为0.4m梯形643.160.75从表8-6中的数据,截水沟的过流能力Q过均大于洪峰流量Qs,能够满足过流要求。根据上述计算结果,露天开采区修筑截水沟水沟对采区上游来水进行排放,截水沟长440m,计算的过流能力大于20一遇的洪峰流量,过水断面为底宽0.3m,顶宽0.6m,高0.4m的梯形断面,侧墙采用M7.5砂浆浆砌石修建,侧墙厚0.30m,过水面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厚度为2cm。沟底打0.05m碎石垫层,然后用0.1mC15混泥土进行铺底。(2)沉沙池设计在截水沟末端布置沉沙池2口,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及地面坡度、流失强度、区域内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设计沉沙池为矩形,长×宽×高分别为3.0×1.5×0.8m,容量为3.60m3,池墙厚0.30m,采用M7.5砂浆浆砌石修筑,池底打0.05m碎石垫层,然后用C15混泥土进行铺底,沉沙池内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3)土地整治措施设计矿山复垦方案对矿山开采区进行复垦设计,本方案不再重复设计,故本方案矿山开采区不考虑土地整治措施。植物措施 1)林分结构设计 植物防护措施设计在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前提下,重点考虑环境美化,林分结构设计为乔-灌木-草种绿化型。2)立地条件分析平整后绿化区域坡度小于5°,坡向为阳坡,场区地势西高东低,多年平均气温16.8℃,多年平均降水量1121.5mm,降雨多集中在5~10月,附近区域土壤主要为黄壤,pH为6.5左右。3)树(草)种选择根据项目区所在地气候、土壤、水土流失等特点,确定绿化工程拟选刺槐、侧柏、爬山虎、尾状羊茅。4)混交配置设计植物措施区域包括矿山开采区、堆土场、附属系统区。①沿综合楼周围种植刺槐(单排种植),株距4m,并配置小叶女贞点缀,然后对该区撒播尾状羊茅草籽。②沿工业场地西侧种植侧柏(单排种植),株距4m,然后对该区撒播尾状羊茅草籽。5)用苗(种)数量设计草种:尾状羊茅120kg/hm2,灌木:小叶女贞500株/100m,爬山虎200株/100m。乔木:刺槐为25株/100m,侧柏为25株/100m。6)主要种植技术按照先灌木、乔木后植草的顺序进行。乔木:刺槐和侧柏选择3年生以上大苗,带土球移栽,冬季或春季种植,整地规格0.6×0.6×0.6m,栽植时压实覆土,乔木覆土厚0.4-0.6m,并浇透定根水。灌木藤本:选择1年生裸根苗,灌木覆土厚0.2-0.3m,春季种植,整地规格0.3×0.3×0.3m。藤本植物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般覆土为0.25m。草:耕翻土地并耙细,撒播后覆细土1-2cm,春季播种。7)抚育管理该林分结构和所选择的树(草)管理,要求前期管理工作主要是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成活后加强整形修剪,培养树形,定期清除杂草,并注意防虫防病。主要树种、草种生长习性详见表8-7:表8-7主要树种、草种习性表侧柏常绿乔木,喜光,但有一定耐荫力,喜温暖湿润气候,但亦耐多湿,耐旱,较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无论酸性土、中性土或碱性土上均能生长,抗盐性强。侧柏的根系发达,生长速度中等而偏慢。刺槐耐干旱瘠薄,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较好,在湿润排水良好的低山丘陵生长最快,刺槐喜光,不耐庇荫。萌芽能力和根蘖能力都很强。小叶女贞喜光,稍耐荫;较耐寒,对SO2、Cl2、HF、HCl、CO2等有毒气体抗性均强。性强健,荫枝力强,叶再生能力强,耐修剪,播种或扦插繁殖均可,常作绿篱,其枝叶紧密、圆整,是优良的抗污染树种。尾状羊茅尾状羊茅是适应性最广泛的植物之一。它能够在多种气候条件下和生态环境中生长。抗寒又能耐热,耐干旱又能耐潮湿,在冬季-15℃的条件下可安全越冬,夏季可耐38℃的高温,除砂土和轻质土壤外,苇状羊茅可在多种类型的土壤上生长,有一定的耐盐能力,可耐pH4.7~9.5的酸碱度。春、秋两季均可播种。爬山虎爬山虎适应性强,性喜阴湿环境,但不怕强光,耐寒,耐旱,耐贫瘠,气候适应性广泛,在暖温带以南冬季也可以保持半常绿或常绿状态。耐修剪,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阴湿环境或向阳处,均能茁壮生长,但在阴湿、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佳。它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表8-8绿化设计技术指标树种种植季节株行距(m)苗龄苗木规格刺槐雨季分散种植3年生移植胸径为3cm侧柏雨季分散种植3年生移植胸径为3cm小叶女贞雨季分散种植3年生移植冠幅为50cm-80cm爬山虎雨季分散种植1年生裸根苗苗高12cm尾状羊茅雨季撒播一级种方案服务年限期末对露天开采区的开采平台分散种植(品字形种植)侧柏,株距为4m,行距为4m,然后撒播尾状羊茅草籽。沿露天开采区的开采坡面单排种植爬山虎,株距为0.5m,然后撒播尾状羊茅草籽。方案服务期末露天开采区的植物措施为:种植刺槐1200株,种植爬山虎800株,撒播尾状羊茅1.9hm2。(5)临时措施①临时土袋拦挡设计在露天开采区采矿场的下侧根据实际开挖堆放情况和地形布置临时土袋拦挡100m,断面50cm×100cm,共计50m3的土袋拦挡,土袋拦挡错缝堆砌。②临时排水沟设计为防止在开采前期的雨季期间,露天开采区采矿场的截排水沟没有修建或正在修建时产生的冲刷,考虑在露天开采区采矿场开挖区域的上侧布置长100m的临时排水沟,临时排水沟的过水断面为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疫病防控制度
-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措施及应急预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貉子皮服装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节能环保海水加热锅炉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磁粉轴式制动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备品备件库房管理方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工业废水自动化处理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塑料轮廓标志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美白滋润平衡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微气泡处理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大健康产业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方案设计
- 2024年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综合实践1 第2课时 观察教室
- 幼儿家庭教育(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青岛滨海学院
- 1 小熊购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练习200道及答案
- 三个和尚幼儿故事课件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第三版)培训课件
-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供货安装调试方案及组织措施
- 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 生命可贵 第1课时 认识生命 导学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 2024年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