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预防与自救互救资料_第1页
突发事件预防与自救互救资料_第2页
突发事件预防与自救互救资料_第3页
突发事件预防与自救互救资料_第4页
突发事件预防与自救互救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发事件预防与自救互救1.突发事件定义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突发事件的特征爆发的突然性发生的重复性破坏的严重性处置的艰巨性灾难的连锁性影响的长期性危险可预见性危害可评估性3.自然灾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4.突发事件的危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给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国家形象和对外社会经济交流及国家发展造成危害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的作用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和管理主体应急管理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危机管理能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全面预见、应对、减轻灾害事故影响和恢复重建是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政府才能够有效组织协调政府内部和全社会的人力、财力和物资资源,实现有效应对。应对突发事件必须面对的问题灾前:了解相关灾害预警信息,熟悉现场情况灾中:知晓基本应对措施和逃生方法灾后:掌握自救互救方法我国应急管理现状多应急处理,少应急管理多单兵作战,少综合体系多政府运作,少社会动员多内紧外松,少公共沟通8.严重创伤者抢救的黄金时间——受伤后1小时以内猝死抢救的最佳时间——最初的4分钟以内懂得急救知识,运用急救技术对病人进行现场抢救,就可能维持病人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和血压等,提高危重病人的生存率。9对生命和财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和洪水灾害;威胁最大的人为灾害是交通事故、火灾等。本课程的立足点是在灾祸到来之前怎样预防;在灾祸到来之后如何应对、施救。目的:使同学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加在安全、防灾、现场急救方面的知识。10.灾害分类1.按成因分自然灾害—自然变异为主因,即“天灾”,如地震、洪水、滑坡、海啸、地面沉降等人为灾害—人为因素为主因,即“人祸”,如战争、内乱、纵火、交通事故、技术事故、恐怖活动等自然—人为灾害:“天灾”与“人祸”互为因果,由自然变异为主。人为—自然灾害:“天灾”与“人祸”互为因果,由人为因素为主。2.按成灾过程分突发性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冰雹、火灾、交通事故等特点:突发性、偶然性、破坏性、复杂性缓发(渐变)性灾害:干旱、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特点:缓慢发生,逐渐成灾,影响广泛,持续时间长,有隐蔽性。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损失与灾害强度有关,与人口的密度和经济发达程度也密切相关。我国自然灾害损失最大的是东部沿海平原和中部盆地地区。传染病预防

一场大的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从而出现灾后传染病的流行。如不及时、有效地加以预防和控制,即会吞噬无数人的生命。传染病流行——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

(一)肠道传染病多见灾后垃圾及粪便难得到及时处理,水源和食物易受到污染,人体免疫力下降,易造成肠道传染病。

(二)发展快发病率高传染病能在人口密集地区(如拥挤的防灾棚),很快出现流行高峰。

(三)流行方式多样在地点上,既可呈地方性流行,也可沿海岸、河流或交通扩散;在时间上,可以是暴发性流行,也可长时间持续流行。

(四)传染病种类多样由于灾区各种环境的破坏,为各类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温床。不同传染病其致病的潜伏期和季节不同。因此,同一地区可出现多种传染病,且各种传染病可先后出现。

灾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灾害发生后,只有采取各种不同的预防措施,才能防止传染病的流行,而预防措施应落实到各个环节上。

(一)卫生宣传

(二)隔离治疗一旦发现传染病人或可疑者,应及时进行隔离。

(三)环境卫生

饮水卫生消除污染,饮水净化

食品卫生防止食品变质,注意个人卫生

污物处理对粪便、垃圾和其他排泄物要妥善处理

控制媒介消灭老鼠、苍蝇、蚊子、臭虫等传染病媒介;及时处理尸体和患病牲畜等。

(四)药物预防

对尚末发病的灾民,可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通常以预防接种的方法来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或者注射各种抗毒血清、抗毒素、免疫球蛋白等。灾害心理准备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都会给人们在心理上造成严重伤害。我们要懂得“无知是最大的灾害”的道理。如果做好灾害的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灾害意识,掌握综合防灾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够创造奇迹。要广泛学习各种灾害科普知识,掌握自救与互救基本技能,丰富生活经验,树立强烈的灾害意识;培养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遇事不慌、临危不惧。在紧要关头,舍己救人;锻炼自己快速反应和随机应变能力,在危机关头把握态势,权衡利弊寻找脱险救人之策。

地震地球与地震并存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灾害严重地震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灾害频仍灾害日趋频繁产生自然灾害的直接原因——自然现象产生自然灾害的结构原因——“社会”本身的弱点灾情日趋严重我国城市建筑抗震能力薄弱基础设施等生命线系统的脆弱近年来的五大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风灾、温室效应一、地震震级与能量的关系地震释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M)和震源发出的总能量(E)之间的关系为:lgE=11.8+1.5ME=1011.8+1.5M(E的单位为“尔格”,1尔格=10-7焦耳)二、地震成因与类型(1)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而引起的地震。构造地震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岩浆猛烈冲出地面而引起的地震。这类地震在我国很少见。(3)陷落地震: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然大规模陷落或崩塌而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的震级很小,造成的破坏也很小。(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或深井注水等引起的地震。按地震序列:(1)主震型地震: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若主震震级很突出,其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中的绝大部分的叫主震型。(2)群震型或多发型地震: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若主震震级不突出,主要地震能量是由多个震级相近地震释放出来的叫群震型。(3)孤立型或单发型地震: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若前震和余震都很少,甚至没有,绝大部分地震能量都是通过主震一次释放出来的叫孤立型。按震源的深浅不同:(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km以内,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约85%来自浅源地震。(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km,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约12%来自中源地震。(3)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km,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约3%来自中源地震。三、地震参数发震时刻、发震地点(包括震中经、纬度和震源深度)、地震震级,称为地震“时、空、强”三要素。四、地震序列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一系列大小不同,有共同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的总称,为地震序列。主震: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余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前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五、地震术语(一)震源(体):地球内部发生破裂的地方,为震源(体)。(二)震中(区):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为震中(区)。(三)震中距:震中至某一指定点的地面距离(五)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六.震级、地震烈度、地震动参数(一)震级震级是地震大小的相对量度。它与震源释放的能量有关,用“级”表示。震级相差1级,能量相差30多倍;震级相差2级,能量约差1000倍。(二)地震烈度的定义对地震后果严重程度的描述,是地震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对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人工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给出简单、定性的等级划分。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现象来判断。1次地震只有1个震级,但是同一个地震在不同地区,其烈度大小往往不一样。烈度主要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建筑物抗震性能、建筑材料、施工质量有关,同时也与发震时间、发震地点、人口密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地震烈度表日本采用8个等级的地震烈度表。一些欧洲国家采用10度划分的地震烈度表。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12度划分的地震烈度表全球地震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海岭地震带(西洋海岭地震带和太平洋海岭地震带)中国地震分布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具有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征,加上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人们防震意识薄弱,所以成灾率高,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监测与预报地震观测——地震仪地震前兆观测——前兆仪宏观前兆:由人的感官直接觉察的异常现象,为宏观前兆。例如地下流体(水、气)、动物、地声、地光、小地震活动等。地震谚语: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动物惊慌恐,异常快报告。微观前兆:由仪器测出的异常现象,为微观前兆。微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中国渐近式预报模式我国科学家提出的渐近式预报模式1地震长期预报:几十年或更长时间的地震危险性及其影响的预测。2地震中期预报:几个月到几年的破坏性地震的预报。3地震短期预报:几天到几个月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4地震临震预报:几天之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报。5强余震预报:指首次强震发生以后较强余震的预报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1)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2)省、自治区、自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3)已经发布地震短临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4)关于震后地震趋势判定的公告。(1)纵波(P波):由震源向外传播的疏密波,特点:速度快,振幅小,破坏力小。(2)横波(S波):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特点:速度慢,振幅较大,破坏力大。应急反应大震预警现象1地面初期振动:人们感到大地在“颤动”;2地声:几秒到几分钟,强烈、怪异,如雷鸣、大炮或机器轰鸣、狂风呼啸、大树折断声,好似刮风,但树梢和菜叶都不动;3地光:几秒到几分钟,明亮而恐怖,五光十色,呈片状、带状、柱状、球状等,亮如白昼,但树无影。大震预警时间一般为十几秒。地面首先微动(先颤),此时伴有地声和地光;然后地面大动(后晃);进而房屋倒塌,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室内避震: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炉火;随手抓个垫子等保护头部;尽速躲在:——坚固家具、桌子下;——靠建筑物中央的坚固墙体处;——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房间。注意:不利于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地板;地震时不要乘电梯,不要跳楼。勿靠近窗户,以防玻璃震破。切记!不要慌张地往室外跑。室外避震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到至高点。注意:应避开高大建筑物、烟囱、胡同、架空管道、高压线、变电器、桥梁、山坡陡崖、河岸地带。学校避震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2.不要回到教室去。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5.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6.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各自的课桌旁,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家庭避震1.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2.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公共场所避震1.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2.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3.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4.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困境脱险应急求生1被埋压对策如果地震时不幸被埋压,要树立生存的勇气和信心,等待救援;争取暴露双手和头部;保存体力。不要勉强行动,当听到地面有人时,想尽一切办法发出呼救信号;防止灰尘呛闷窒息;如与外界联系不上,要分析并判断自己被埋压的位置,开辟通道,寻找脱险捷径。尽力扩大生存空间;保持空气流通。2防止新侵害闻到有毒有害气体的异味或灰尘太大时,用湿衣物捂住口、鼻;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稳定的悬挂、易倒塌物品;扩大并保护生存空间,设法支撑残垣断壁;不要随便用水、用电,不要使用明火(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气体)。长期处于黑暗中的眼睛,不能立即受强光刺激;进水进食要循序渐进,以免肠胃受害。3迅速脱险从危房中撤出到开阔的地方前,临走时要灭掉明火,关闭煤气开关,切断电源和火源;在有关人员指挥下,撤离教室或公共场所,防止拥挤造成伤害;不要轻易回到危房中,谨防余震威胁。震后互救快速救人救人原则1先近后远2壮大力量先救青壮年、容易救的人等,旨在壮大互救力量。3安全第一把安全放在首位一般方法震后救人,要根据变化的环境与条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方法。1准确定位例如建筑物倒塌的“安全岛”可用人工喊话、敲击、地震犬、被埋压者呼叫可请被埋压者家属、同事或邻居提供线索;利用如红外线探测技术、测声定位技术等;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被埋压人员位置。施救技术先将被埋压者头部暴露,清除其口、鼻异物。对于头部暴露后不能自行脱险者,要在暴露全身以后再抬救出来,不可强拉硬拖。护理技术过久的人,应蒙上眼睛,以避免强光刺激;缓慢呼吸新鲜空气;缓慢进食进水;避免被救人员情绪上过于激动。抗震设计的要求足够的强度(2)合理的刚度(3)强的变形能力(延性)(4)良好的整体性(5)精良的施工质量(6)合理的造价

气象、洪水灾害

气象灾害:能对人类生命财产、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损害的气象事件。“气象法”规定: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造成的灾害。一气象灾害特点

(一)季节变化(二)年际变化(三)地域变化台风台风来临前准备要点1.及时收听、收看或上网查阅台风预警信息,了解政府的防台行动对策。2.关紧门窗,紧固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3.从危旧房屋中转移至安全处。4.处于可能受淹的低洼地区的人要及时转移。5.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6.幼儿园、学校应采取暂避措施,必要时停课。7.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应及时取消,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8.不要到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乘船出海。台风来了如何避险?1.尽量不要外出。2.如果在外面,千万不要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风避雨。3.如果你开车的话,则应立即将车开到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4.如果你住在帐篷里,则应立即收起帐篷,到坚固结实的房屋中避风。5.如果你在水面上(如游泳),则应立即上岸避风避雨。6.如果你已经在结实的房屋里,则应小心关好窗户,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图形,以防窗玻璃破碎。7.如台风加上打雷,则要采取防雷措施。8.台风过后需要注意环境卫生,注意食物、水的安全。暴雨我国气象部门的降水等级

预防措施1做好监测预报2采取工程措施如建水库、修堤防、整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等。3保护生态环境包括森林植被、分洪与蓄洪的环境等。暴雨中车辆涉水需三思而后行切勿盲目驶入未知深度积水中切勿驶入急流中,即使水深不足半米如果车辆已经驶入积水中,第一时间打开车窗观察并确认车门是否可以打开如果在水中熄火需立即逃离,积水上涨速度非常快如果车辆在积水熄火且中车门无法打开,几分钟积水即可灌满车内,不要坐等救援,第一时间破窗手边没有破窗工具时,可使用头枕破窗最佳破窗工具为破窗器行人安全守则:暴雨伴随雷电时,注意防雷。尽量呆在安全的建筑物中,保持身体干燥。如果无建筑物可躲避,在马路上淋雨的话,请不要站树下,电线杆下,也把手中的雨伞扔掉。此外,在室外时切勿使用手机。暴雨持续的话,及时评估藏身之处的安全性。尤其是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请保持警惕,注意外界动向,以便随时更换躲避的场所。远离建筑工地的临时围墙,还有建在山坡上的围墙,也不要站在不牢固的临时建筑物旁边。暴雪预防措施1准备如准备足够的粮食、食物(巧克力、核桃仁、葡萄干等)、饲料、燃料(如干草、柴禾、液化燃料等)、轻暖且不透风的衣物、防雪盲眼镜;要熟悉国际呼救信号,每6min照亮6次,停1min以后再反复进行;熟悉居住环境(如地理位置、道路、水系等),在经常活动的地方作好标志等。2预防如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每天1—2次,每次3—5min,洗后擦干皮肤至红,以防感冒;在寒冷的环境经常锻炼,着装不宜过暖;面部、双手涂上防晒膏;帐篷内保留不熄灭的火炉;穿干燥衣服,利用一切物品保暖;活动身体各部位,避免冻伤;不能触摸与体温温差相差很大的物体。沙尘暴预防措施

(一)环境保护针对沙尘暴喜旱、喜风、怕草、怕树、怕水的特点,进行防沙治沙。1工程治沙如利用麦草、芦苇等在沙丘上设置半隐蔽式格状沙障,即草方格沙障。2植物治沙如封沙育草、营造防护林等。(二)监测预报在沙尘暴多发区要建立并健全监测预报和警报系统。三应急与对策(一)躲避方法当遇到沙尘暴时要快速躲避到室内,或就近蹲靠在避风沙的矮墙内侧,或趴在高坡背风处,或抓住牢固物体。(二)出行方式1戴上口罩纱巾2行走时间选择3车辆减速慢行雷电、冰雹和龙卷灾害洪水洪水灾害类型(一)暴雨洪水(二)融雪洪水(三)溃坝洪水山洪(五)冰凌洪水预防措施1加强水情预报2建立防汛通信网和预报警报系统3加强防汛检查4制定法规5制定应急预案6办好防汛保险和防汛抢险救灾。应急与对策

(一)入室前防御

洪水到来以前,要关闭煤气开关和电源开关,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把老人、小孩、贵重物品转移到避水楼(台)上或放在高处,以防水淹;在门槛外垒起“堵水墙”,然后堵塞门窗缝隙;贮备一定量的食物及生活必需品(如药物、手电筒、哨子、旗帜、艳衣、绳子、床单、木筏、船)等。洪水猛涨时

洪水猛涨,人的生命危在旦夕。要快速躲在屋顶、大树或小山丘上躲避,并用绳子或被单将身体与固定物相连,以防被洪水卷走;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在万不得已时用木筏逃生(带上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食物);尽量避免下水。

(三)驾车遇洪求生

汽车进入水淹地区时,水位不能超过驾驶室和离合器,将风扇皮带取下,迎着洪水驶向高地,闭紧窗户。如果离合器潮湿,停车后使发动机运转待干燥后用干布将水汽擦掉;不能让洪水冲到车的侧面,以防卷走。

现场急救:中暑1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

脱离高温环境,将病人转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领带和裤带。

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等防暑药物。

病情较轻者可口服淡盐水、浓茶和绿豆汤等。

用凉毛巾、凉水袋或冰块置于病人前额、腋下,或用75%酒精擦浴。

可在足三里、合谷、人中等穴位进行针刺。

有条件者可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2重症中暑对中暑衰竭者,应静注大量葡萄糖盐水,并注意血压稳定;对中暑痉挛者,除静脉补液外,尚需静注10%葡萄糖酸钙;对中暑高热者,应立即将其移至250C室温的床上,在头部、腋下和腹股沟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并用酒精擦浴全身。在降温过程中要注意体温、血压、心率等变化(当肛温下降至380C左右时,要立即停止降温。)

经上处理后应立即把病人送到医院作进一步急救。现场急救:溺水1不会游泳者当发现有人溺水以后,不要离开现场,以免贻误救人时间。应该因地制宜寻找打捞工具快速救人。

2会游泳者离溺水者不远时,可将竹竿或绳索抛向溺水者,只要溺水者能抓住这些物体,就可将溺水者拉到岸上。

3会游泳者远离溺水者时,应当机立断跳入水中,要从其背后托其头部,或用左手从溺水者的腋下伸向前,并抓住溺水者的右手,急救者用右手作划水动作,以仰泳姿势将其拖上岸来。4会游泳者如果被溺水者抓住不放,可推其脸部或捏住其鼻子,使溺水者放手;一旦溺水者死死抓住急救者的手时,应将其上肢由外向内用力回转摆脱。现场急救

1恢复有效呼吸2检查呼吸和心跳如发现溺水者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初级救生。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也可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可脱去其湿冷的衣服,用干爽的毛毯包其全身;如果在寒冷的天气或长期在水中浸泡,应注意加温。可将热水袋放入毛毯中,但需防止烫伤;病人复苏后可给服浓茶或热开水;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并迅速将溺水者送入医院救治。

道路交通事故第一节

基本知识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交通事故)是指车辆、行人在路上因违反交通法规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