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农村政策课件_第1页
当前我国的农村政策课件_第2页
当前我国的农村政策课件_第3页
当前我国的农村政策课件_第4页
当前我国的农村政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我国农村基本政策所谓农村政策,是指党和政府根据一定历史阶段农村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制定的农村工作措施、制度、办法、条例的统称。农村政策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内涵

时间阶段划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十六大至今:“当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我国农村政策制定的核心:放松政府对“三农”的管制,赋予农民更多的发展自主权,解放农业和农村自身的生产力。

如82-86连续出台了5个中央1号文件,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农民生产自主权;废除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赋予农民农产品经营销售自主权;80年代中后期以后,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

1997-2003年农民收入年平均增长4%,2000年仅为2.1%.比1979-1996年平均增速低4.3%,比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低了3.9%。1997-2003年城乡收入差距由1:2.47扩大到1:3.24。

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了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农业和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问题,仅靠农村内部的资源和力量已经不够,必须在继续挖掘农村内部的资源和力量的同时,充分运用外部的资源和力量,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向农业和农村倾斜,依靠工业的反哺和城市的支持来实现。”2009年1月《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从2004年以来,连续发布了6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主线: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反哺机制,更好地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公平权益。方针:多予、少取、放活增加农民收入政策(农民)农村税费改革(减负增收)农业直接补贴(补贴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增收)鼓励向非农产业转移

(就业增收)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政策(农村)强基础:公共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

重民生:“两免一补”等义务教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政策一、农民增收政策三、农村土地政策

四、农村金融政策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政策一、农民增收政策促进农民增收是我国农村政策的核心。2004年1号文件以此破题,2009年1号文件提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从政策演变脉络看,大体包括减负增收、补贴增收、农业增收、就业增收等主要政策设计。1、以税费改革为重心的减负增收政策

“少取”。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最先由安徽省开始试点。2003年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从“两减免”(2004)到“三减免”(2005),再到“四取消”(2006):全面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结束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纳税的历史。2006年与1999年相比,农民共减免税费负担1200多亿元,每年人均减负增收120多元。

2、以增加农业补贴为核心的补贴增收政策

“多予”。2004年开启了我国农业直接补贴的先河,从“三补贴”扩大到“四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2004年中央直接补贴投入451亿元,2008年提高到1028亿元,预计2009年达到1230亿元,人均补贴约170元。3、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的农业增收政策传统的分散经营方式增收潜力挖掘困难,“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2007年1号文件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核心是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支持;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机械设备更新等。

4、以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为核心的增收政策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从鼓励“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到“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到“鼓励农民融入城市”。一是保障进城农民的公平就业权益。2004提出消除对进城农民的歧视性规定和收费,2006年建立工资保障金制度,解决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二是增加财政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投入。

2009年1号文件提出,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

2009年石家庄市以辛集、栾城为试点启动城乡一体化改革,提出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常住户口;放宽进城务工人员落户限制;在城镇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提供廉租房、廉价房,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等。2008年,农民增收了621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60-70%。2004-2008年农民收入增速明显加快20042005200620072008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9363255358741404761实际增速(%)6.86.27.49.58(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持续拉大趋势。

2004年以来农民收入虽然增长很快,但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致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2004-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从6459元扩大到11020元。

2004-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3.2:1扩大到3.32:1

(3)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因素凸显突出表现为受金融危机冲击,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2008年农民工外出就业规模的增速比上年下降了2.4%,是2000年以来最慢的一年。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冲击,2008年底约2000万农民工失去工作。3、2009年农民增收政策的亮点(1)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为强化农产品价格的增收功能,2009年粮食平均每斤提高约0.11元-0.13元,约为农民增加粮食收益约1100亿元。

(2)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一是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二是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三是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及时增加补贴。约170元(3)努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

2008年1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作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出台了六条政策,2009年1号文件进一步完善:解决企业的经营困难,帮助企业少解雇农民工(岗位补贴、保险补贴);开展免费的技能培训;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如小额信贷、减免税费、工商登记等。

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政策核心内容:强基础、惠民生政策设计的理念:由“民办公助”转变为“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农民公共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目前,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0%,只占有23%的义务教育经费,25%的公共卫生资源。有2.6亿存在饮水困难或饮水不安全,有740万人没有用上电,9万左右行政村基本不通公路。从水利设施看,8万多座水库中现在还有2.7万座水库处于年久失修状态,有57%的耕地没有灌溉措施。而且,乡村政府债务负担沉重。2009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国家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力度。2006年“三个高于”;2008年提出“三个调整”(主题),2009年“三个大幅度”: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2009年,中央财政拟安排的“三农”投入7161亿元,比2008年增加1206亿元。

2009年政策亮点: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今年把农村电网、乡村道路、饮水安全、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农村沼气、危房改造等作为投入的重点。当前,支农资金的效益有待提升:分散投入、多头管理,缺乏整合效益。(9个部委、110多项目)欧盟、日本等承接政府投资的主体是各种专业协会,而非条块分割的政府部门,有利于实现资金的整合使用。2、巩固“两免一补”的义务教育政策“两免一补”: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全国农村共有1.5亿学生受益。今后,进一步提高“一补”的补助标准,加大中央、省市政府的转移支付,增强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

3、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2002年10月国务院作出了建立与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决定,到2008年底,全国参合农民达到8.14亿人,参合率达到91.5%。不断提高补助标准,从人均40元到80元,今后到120元。

2009年1号文件提出:“抓紧制定指导性意见,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9月4日,国务院日前出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4、探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在由各级财政投入设立“基础养老金”,与农民的“个人账户”相结合,筹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财政人均补贴55元,地方政府的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个人缴费自主选择,多缴多得。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目前,河北省15个县(市)迁安、迁西、遵化等唐山七县,武安、涉县等,启动了试点,82.57万农民参加新农保,26.56万农民已经领取养老保险金。

新在哪?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执行,有力地保障了农民公平的发展权益,缩小了城乡社会发展差距,推动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三、农村土地政策农民的土地权益缺乏保障,土地流转不规范、征地补偿不合理、建设用地短缺等现象突出。目前全国范围的上访,约1/3与土地相关,全国农村的上访,约2/3与土地相关。

1、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政策。

我国农村土地采取集体所有制,产权主体多元化:村集体、农户、各级政府,导致弱势群体的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随意收回农民承包土地、征用土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条指出: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方“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从法律上把抵押和继承权以外的大部分权利让渡给了农户。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依法保障农民的“两个权益”: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和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用益物权是物权的一种,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确权、登记、颁证2008年1月成都出台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在都江堰、双流、温江等四地进行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试点,实行了以农村土地产权的确权颁证为基础的一系列改革探索。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推动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等产权流转

确权颁证

明确五权:

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房屋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使之成为农民法定的资产。农民可以享有土地的使用权、流转权、转让权和收益权;在产权期限内,按规定用途,可依法使用、经营、流转土地,也可作价、折股作为资本从事股份经营、合作经营或抵押担保。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15年(1984)——30年(1993)——长久不变。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长久不变”强化了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给农民吃了定心丸,树立长期经营、持续发展的理念。

1、“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导致农民土地占有的不平衡,引发了一系列矛盾。2、承包期为30年时,被征地农民的再补偿问题。

建议:在耕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允许地方因地制宜进行局部调整。

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下的政策困境

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政策

邓小平的“两次飞跃”思想:“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政策取向: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范、顺畅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一个允许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相比,政策亮点是提出允许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流转。

土地股份合作制:允许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将土地委托给土地流转合作社或龙头企业进行统一经营。

如山东宁阳、枣庄等。如滦县响堂镇大司营村,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将村南的200多亩土地集中经营,成立了滦县绿化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苗木花卉园区。河北鹿泉的“土地托管所”、魏县的“现代农庄”等。

不得改变农村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针对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出现的圈占大量土地,甚至违规操作,搞乡村酒店、房地产等问题。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防止“菲律宾化”现象出现(20世纪60年代,大量失地农民涌入城市,农村问题变成城市问题,经济问题变成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三个不得”积极发展土地流转服务组织

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价格评估等服务。河北2009年选择了魏县、故城、文安和唐山市作为省级流转试点。唐山市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中心和迁安市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中心已挂牌成立。

3、严格规范的土地管理政策

“两个最严格”: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国家强调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破,根本目的是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2007年,世界粮食价格增长了50%,加剧了世界各国对粮食危机的担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全世界至少有37个国家面临粮食危机,9.23亿人口面临饥饿威胁。我国的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自给率为95%。我国每年的粮食消费量为1万亿斤,世界粮食贸易量稳定在年均5000亿斤的水平,我们不可能依靠国际粮食市场,来保障粮食安全。18亿亩“红线”确定的科学依据

人口规模14.5亿-14.7亿

粮食总消费量5.7亿-5.8亿吨粮食单产5800公斤/公顷粮食需求量7.41-7.54亿吨

95%粮食自给率2020年耕地需求量18.09亿亩主要农产品全部自给需要21亿亩耕地我国耕地面积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过去的11年中,我国耕地的总面积已经减少了1.25亿亩,超过了一个河南省的耕地面积。河北省土地变动处于第一位,目前人均耕地面积1.36亩。到2010年要保有9500万亩耕地,但目前只有9474万亩。耕地短缺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四条红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建设用地年度利用规划、各省耕地保有量、各省基本农田量。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标注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证书上,并设立统一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严格基本农田占有审批制度,构建耕地占补平衡、先补后占等新机制。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耕地保护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困境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目标偏差问题: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面临建设用地严重不足问题。结果是各种违法、违规占地现象的屡禁不止。

我省在2007年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中,共清理出“以租代征”、擅自设区扩区、未批先占先用三类违法用地案件1727件。涉及土地面积7.16万亩,给予党纪处分204人,追究刑事责任86人。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张家口5市主城区共发现334宗违法用地。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土地短缺与土地浪费并存

加大空心村、宅基地、废弃砖瓦窑的整理,提高城市工业用地的产出率。目前我国4亿亩村庄建设用地中,“空心村”内老宅基地的闲置面积占10-15%。全国约65万个行政村,通过土地整理集中安置农民住房,大约可整理出6500万亩土地资源。

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以宅基地换房”的政策,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整理、统一建设、统一搬迁,置换出耕地和建设用地。如安徽肥西县、重庆、河北曲周县、滦县等,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农民参与”的模式。村庄整理关于“村庄整理”的讨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利用率。前提两大支撑:资金和产业。生活住房方式的转变必须与生产方式的转变相配合,否则缺乏可持续性,损害农民利益。优势结论

因地制宜4、规范土地征用政策温家宝总理多次表示:因违法征地和不合理的经济补偿、生计安置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仍然是影响农村乃至社会不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

(1)规范征地行为,控制征地规模。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区分公益性建设用地和经营性建设用地。2006年《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必须纳入土地利用的年度计划,实际用地超过计划的,扣减下一年度相应的计划指标。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明确和缩小征地范围。

(2)提高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

“中国的发展前三十年靠农产品剪刀差,后三十年靠土地剪刀差”,农民分享土地增殖收益仅为5%-10%,大约有30万亿土地增殖收益流向城市。2004年《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要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对失地农民给予就业培训和服务;把失地农民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

2007《物权法》: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土地补偿费为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产值的6-10倍,不超过30倍。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商业用地应用土地交易制度替代土地征收制度,用讨价还价的办法代替补偿办法。”,“

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

土地征用区片综合价格是根据被征用农地地段、生产能力、人均耕地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和转用后的升值潜力等因素综合划定区片的基础上,进行土地价格评估,统一制定的每个土地征用补偿区片的“综合补偿标准”。河北省也出台了征地区片价标准,并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全省平均片区价是3.5万/亩,石家庄主城区为35万/亩。(3)改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政策。

《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建设”。广东:最早于2005年颁布了《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提出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国有建设用地一样,按“同地、同价、同权”的原则,通过招、拍、挂等方式进行土地交易。被学术界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次”土地流转改革。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2009年国土资源部出台《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农地入市”的具体办法:在城镇工矿建设规模范围外,除宅基地、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取得、并已经确权为经营性的集体建设用地”,可采用“出让、转让等多种方式有偿使用和流转”。

河北:2008年9月出台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办法,对非住宅类建设用地,在所有权并变的前提下,通过出让、出租、转让、转租和抵押用地使用权的方式实现土地收益的增殖。流转方式:协议出让和公开招拍挂。

推动土地规模经营

保障农民公平的土地权益建设两个市场: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市场城乡统一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

四、农村金融改革政策农村金融政策完善的背景:农村资金外流和资金短缺问题突出。特别是随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推行,农业银行等四大商业银行出于对利润追求,大量撤消县域内金融服务网点,农村金融供不应求的矛盾突出。农村金融需求低收益、高成本、高风险

规模

时间

风险

农户银行

长低

农村资金外流、“非农化”现象严重商业银行在县乡金融服务机构和网点少,覆盖率低。县及县以下平均每万人拥有1.2个金融机构,全国有800多个“零金融机构”乡镇,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9.11万亿元,贷款余额为5.32万亿元,存贷差高达3.79万亿。2008年,河北县域金融机构的存贷差高达7000亿。

商业银行不愿贷

农业发展银行无钱贷

邮政储蓄银行刚起步

农村信用社独撑大局

目前,农业农村贷款仅占全国贷款总额的15%左右,城市占85%。农村人均贷款余额不足5000元,城市人均贷款余额5万元,相差10倍。

政策取向:建立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目标是满足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贷款需求。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鼓励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以往农村金融改革步履艰难,虽然90年代农村合作基金会兴起,由于不良资产过大,1999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内被统一取缔。

现代农村金融政策的亮点一

2006年12月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见》,支持设立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