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论文摘要:曹雪芹通过对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感悟而塑造出来的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既是一个独具灵性、天资聪颖而命运多舛的“可怜人”,又是一个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林黛玉的悲剧是女性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她的个性具有前卫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红楼梦》是我国清朝有着浓重悲剧色彩的一篇巨著,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隐含着悲剧性,,“心较比干多一窍,病比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当之无愧的女主角,曹雪芹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将其塑造成一个容貌娇美,天资聪颖,坚贞纯情,才华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的艺术形象。关键词:林黛玉;时代悲剧;前卫性;现实意义。在我国文学史上,《红楼梦》是一部悲剧色彩较浓重的言情著作,悲剧性特征笼罩在每一个角色身上,其著名代表是林黛玉。她在曹雪芹的笔下是一个有灵性而又聪颖,命运几经苦难而又惹人怜爱的女性形象。1、林黛玉的艺术形象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黛玉本是西方灵河岸的绛珠仙草,作者在小说一开始就赋予林黛玉这一神话色彩,说明林黛玉的美是超凡脱俗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小说中的林黛玉通过凤姐的“嘴”和宝玉的“眼”,描绘了她天仙似的人品。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就连“凤辣子”都禁不住夸赞她是“老祖宗的嫡系亲孙女”。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美的夺人心魄。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创造了“还泪”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林黛玉少年丧母,不久丧父,而且体弱多病,孤苦零丁,不得不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回中,林如海这样对黛玉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可以看出来,黛玉是极不愿离开自己的家的。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黛玉的尖酸刻薄、孤芳自赏只因为她从小丧失双亲、寄人篱下,心里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自卑感,她是为了保护自己并掩饰这种自卑感。旁人对她稍微好一点,她就会感激莫名:薛姨妈说几句好话,她便感动得一塌糊涂;薛宝钗送他几两燕窝,她便对她尽释前嫌,连带跟宝琴也亲热得不得了。品茶时,妙玉奚落黛玉是个俗人,黛玉毫不萦怀;直到她临死时,也只道宝玉负心,并没怨怪宝钗等人。这也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寄人篱下的生活是怎样的无奈,怎样的凄凉,更让读者感到黛玉是个命运多舛的“可怜人”。2林黛玉的才女形象诗人气质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这不单单来自她绝美的容貌,更多的是来自于她富有诗书气的内在气质。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才女”,古代崇尚所崇尚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点我们在黛玉身上并没有看到。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不但熟读《四书》,而且也知晓《西厢记》、《牡丹亭》等杂剧;对于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能熟读成诵,还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例如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也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表现出林黛玉才思敏捷、才情丰富,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其心灵的独白,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独自承受。就愈显得痛苦,孤独。她的“菊花诗”不仅“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而且写得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谐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等句子,更写出了这位少女的高洁品格和孤独寂寞的灵魂。她的“柳絮词”,缠绵悱侧,优美感人,语多双关,句句似咏柳絮。字字实在写已,抒发了她身世的漂泊与对爱情绝望的悲叹与愤慨。此外,像她的《桃花女儿行》、《秋窗风雨夕》、《题帕诗》和《五美吟》等,诗意与哲理相结合,既是咏物写景的名篇,也是自身身世的悲歌。最为人所知晓的莫过于《葬花辞》,这是林黛玉悲剧生活悲情性格的艺术慨括,也是她对封建宗法制度、封建礼教的勇敢反抗和浸满血泪的控诉。写《葬花吟》的前一晚,为宝玉被贾政叫去而担心的黛玉前去怡红院探望,却被丫鬟晴雯拒在门外;黛玉客居贾府,即使被丫鬟拒之门外,又能如何呢?再听怡红院里传来宝玉、宝钗二人的一阵笑语之声。白天刚刚表露爱意的宝玉,也不过如此,黛玉心中百般滋味却说不出口,惟有以哭泣来释放心中的悲伤。“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闷;“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恍惚中看到前生,恍惚中那棵娇弱的世外仙妹,赐就了她今生的仙风傲骨。满怀的春情无释处,怎奈人生苦短,命运多舛;“一年三百六十日”所受的摧残和迫害,揭露了封建正统势力对叛逆者的残酷与凶狠;“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一心追求真爱的她,多想与爱人厮守,却又不想为世俗的猜忌和阴谋所污;“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鲜花象征她品质的高洁,表示了誓死“不教污淖陷渠沟”的坚贞。“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是以花代己,葬花也是另一种的对自己命运的叹惜与对现实的无奈。可知作者是有深意的:花的命运即黛玉的命运。我们在林黛玉诗中可以看到她的“孤标傲世”的高洁品格。黛玉葬花,葬的是天下的薄命红颜。“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句话尤其问得好。小小一朵花,有谁去怜它惜它?她的痴情多情又有谁懂?宝玉懂,但宝钗不会懂,大观园中除了宝黛二人,所有人都不会懂。所以宝玉和黛玉才会彼此知心,彼此痴恋着对方。黛玉对爱情很是执著,她用尽自己全部的心思去维护,甚至在最后不惜以死相争。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诗表现了她高尚节操,诗表现了她孤傲人格,诗表现了她纯洁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3林黛玉形象的美学意义通过林黛玉形象具有的悲剧美可以看出曹雪芹的艺术情趣和审美理想。曹雪芹以清瘦为美,黛与钗是“清瘦”与“痴肥”的对立多瘦雅肥俗是继承了“贱肥贵瘦”的传统观念,也反映了曹雪芹的艺术情趣和审美理想。黛玉形象的悲剧美有三方面的社会内涵。第一,她是贵族阶层中具有自由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封建女性叛逆者,是代表进步倾向的正面人物。第二,她敢于突破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平等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而不是随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未知的人,与封建宗法制度发生了矛盾冲突。第三,在试图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过程中,作为贵族小姐而又受过严格的封建家族的她,抵挡不住封建正统势力的压制和打击,感情上受到了长期的折磨,最终被扼杀了爱情和生命。而这三方面的社会内容在薛宝钗身上是不可能具备的。仅仅只有林黛玉所独有。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曹雪芹以清瘦为美,黛玉与宝钗是“清瘦”与“痴肥”的对立,也继承了“贱肥贵瘦”的传统观念,“更能反映出曹雪芹的艺术情趣和审美理想”。他采用“愁”、“泪”、“病”、“瘦”的神态特征来塑造林黛玉的形象,具有崇高的悲剧意义和美学价值。4林黛玉形象的现实意义细细品味林黛玉的品性,直到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在林黛玉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对自主人格的追求。在《红楼梦》众多的女性形象中,能够被主人公贾宝玉在精神视为知己的,只有黛玉而已。在林黛玉所处的封建社会,她只是崇尚自然.要求个性得到发展,却与她所生活的封建环境格格不入。正是这一点,她和宝玉产生了心灵契合,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在礼教森严的生存环境中,他们悠情任性,不失其赤子之心。在林黛玉的生活中,她和宝玉之间的纯真爱情,是她心理唯一的慰藉。但她和宝玉的爱情是曲折的,虽然“两个人原是一个心”但是在现实的环境中“却是多生了枝叶,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了疏远之意”。(第二十九回)对黛玉来说,一种无家可归,无可依傍的孤独感,一种人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绝望与悲哀,并没有因为爱情而减轻,而是使她承受了更多的生命与情感的痛苦。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无才便是德”,对女性的婚姻要求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剥夺了女性求知与婚姻的自由。她们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也是送人的礼物。曹雪芹以赞赏的笔调描绘林黛玉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成为她的生命所系,描绘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这些都是曹雪芹对人文主义的诉求。林黛玉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使她可以以生命为代价进行反抗实现自己的追求与梦想。但是,宝黛的结合是不符合封建家长的意愿的,所以她们的爱情不为当时封建社会所接受。当这一追求和理想破灭的时候,黛玉甚至以死相争,用全部的生命力量反抗封建社会。我国古代女子在爱情婚姻上是没有自由的,爱情对她们来说太奢侈;加上在对待爱情方面,相比于男子,女子更有一种对爱情的执着。所以,一旦拥有爱情,她们都会显得十分执着甚至偏执,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失去爱情。薛宝钗是一个典型的人见人爱的大家闺秀,以前人们都说她好,因为她识大体、有风度、心眼儿多又和蔼可亲。而现在的人们都喜欢林黛玉,她口角锋芒,却不张扬,话虽不多,往往一语中的,最重要的是,她敢爱敢恨,向往自由与自主的爱情。老一辈的人说,薛宝钗善解人意、落落大方,这样的人不失为一个好女人。但我却说,她只是贤妻良母,却不会是知心爱人,因为她的爱不那么刻骨铭心。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不同于这些传统道德礼教的女子,她有着自己独立鲜明的个性。她敢爱敢恨、洁身自好,她读书作诗才华横溢,她的存在就是对“女子无才便有德”的蔑视。曹雪芹的深刻之处在于,他没有让黛玉的孤独消融在儿女痴情中,而是在宝黛爱情的发展过程中来展示黛玉的孤独感,其目的是为了显现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无法逾越的隔膜,揭示出自主人格与封建礼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2025年初三下学期“扬帆起航”英语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名校2025届中考模拟金典卷化学试题(六)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大连高新园区四校联考2025届初三化学试题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
- 新疆维吾尔阿克苏地区沙雅县2025年三下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二模)吕梁市2025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
- 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与清洁能源技术应用考核卷考核试卷
- 玻璃保温容器行业绿色生产与环保政策研究分析报告考核试卷
- 石油化工产品的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考核试卷
- 坚守廉洁底线筑牢拒腐防线
- 湿地公园与生态系统服务考核试卷
- 2025年高考思辨作文备考之17例高级思辨素材
- (甘肃二诊)2025年甘肃省高三月考试卷(4月)物理试卷(含官方答案)
- 2025年中国二氧化碳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格构梁班组合同
- 福建省泉州市20023年第29届WMO竞赛二年级数学下学期竞赛试卷
- 2025年安全生产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理能力试题集试卷
- 内蒙古赤峰山金红岭有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苏州卷-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防菌材料创新-深度研究
- 2024山西三支一扶真题及答案
- 农庄合作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