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N传导脑膜血管课件_第1页
内N传导脑膜血管课件_第2页
内N传导脑膜血管课件_第3页
内N传导脑膜血管课件_第4页
内N传导脑膜血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内脏神经Autonomicnervoussystem新医大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崔建华三、内脏神经Autonomicnervoussy1教学要求1、掌握: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概念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交感干的位置、组成、主要的椎前节(腹腔节、肠系膜上、下节)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2、熟悉:灰交通支与白交通支的概念交感神经的分布;副交感神经的分布。3、了解:内脏神经的区分(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和分布;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各主要内脏神经丛的部位和分布;牵涉性痛的概念。教学要求1、掌握: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概念21.分布: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2.分部:内脏神经周围部内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内脏感觉神经中枢部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概述脊髓脑干间脑大脑1.分布: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内脏神经周围部3内脏运动神经调节内脏、心血管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通常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故又称自主神经系(autonomicnervesystem)又因它主要是控制和调节动、植物共有的物质代谢活动,所以也称之为植物神经系(vegetativenervesystem)

。一、内脏运动神经(visceralmotornerve)内脏运动神经调节内脏、心血管的运动和腺一、内脏运动神经(v4内脏运动与躯体运动神经比较内脏运动神经(交感、副交感)躯体运动神经内脏、心血管、腺体骨骼肌两种: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从低级中枢到效应器要经一个植物神经节换元从低级中枢直接到效应器节前神经元的轴突称节前纤维节后神经元的轴突称节后纤维支配器官纤维成分神经元数目一种薄髓(节前纤维)和无髓纤维(节后纤维)以神经丛的方式攀附脏器或血管,由丛再分支至效应器。较粗的有髓纤维分布形式纤维粗细不同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内脏运动与躯体运动神经比较内脏运动神经(交感、副交感)躯体运5内N传导脑膜血管课件6(一)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1-腰3节段灰质侧角内周围部:

①交感神经节椎旁节椎前节

②交通支白交通支灰交通支(一)交感神经:低级中枢:7椎旁节:颈神经节颈上神节颈中神节颈下神节胸神经节10~12对腰神经节4对骶神经节2-3对尾神经节1个(奇节)位于脊柱两侧,上自颅底下自尾骨,由节间支连成两条交感干①交感神经节椎旁节:颈神经节颈上神节胸神经节10~12对位于脊柱两8椎前节:位于脊柱前方呈不规那么的节状团快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节肠系膜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①交感神经节椎前节:位于脊柱前方呈不规那么的节状团快①交感神经节9②交通支:中间外侧核—前根—脊神经—白交通支—交感干

①终于相应椎旁神经节交换神经元②在交感干内上或下行后终于上或下的椎旁节换元③穿过椎旁神经节后终于椎前神经节交换神经元白交通支②交通支:中间外侧核—前根—脊神经—白交通支10白交通支:内脏大神经T6-T9节前纤维

内脏小神经T10-T12节前纤维腰内脏神经L1-L3节前纤维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节肠系膜上神经节白交通支: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11交感干(换N元)节后纤维灰交通支①椎旁节换元(节后纤维)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汗腺立毛肌②椎旁节换元(节后纤维)攀附在血管壁以神经丛形式到达脏器③穿过椎前神经节(节后纤维)后直接分布到脏器灰交通支交感干(换N元)节后纤维灰交通支①椎旁节换12〔二〕副交感部:低级中枢:颅部:动眼神经副核、上、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骶部:脊髓骶2-4侧角副交感神经核周围部:副交感神经节:器官旁节: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器官内节〔壁内节〕神经丛〔二〕副交感部:低级中枢:神经丛13颅部:Ⅲ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睫状肌翼腭神经节Ⅶ泪腺分泌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腺、舌下腺分泌Ⅸ耳神经节腮腺分泌Ⅹ上、下神经节心、肺、肝、胰、气管、食管小肠、横结肠左曲以上大肠颅部:Ⅲ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睫状肌翼腭神经节Ⅶ泪腺分泌下颌14颅部副交感神经其节前纤维行于Ⅲ、Ⅶ、Ⅸ、Ⅹ四对脑神经内。(1)动眼神经副核→(节前纤维)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睫状肌、瞳孔括约肌。(2)a.上泌涎核→(节前纤维)面神经→翼腭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泪腺、鼻腔、口腔粘膜的腺体。b.上泌涎核→(节前纤维)面神经→下颌下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下颌下腺、舌下腺。(3)下泌涎核→(节前纤维)舌咽N→耳N节换元→节后纤维→腮腺(4)迷走神经背核→(节前纤维)迷走N→胸、腹腔脏器的器官旁节、器官内节换元→节后纤维→胸、腹腔脏器(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盆腔脏器除外)。

颅部副交感神经其节前纤维行于Ⅲ、Ⅶ、Ⅸ、Ⅹ四对脑神经内。15内N传导脑膜血管课件16

骶部:骶2-4副交感神经核骶神经盆内脏神经盆丛器官旁节

器官内节横结肠左曲以下大肠盆腔脏器平滑肌生殖器官

腺体骶部:骶2-4副交感神经核骶横结肠左曲以下大肠17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脊髓T1-L3中间带外侧核

脑干内副交感N核、脊髓S2-4副交感N核

内脏N节的位置脊柱旁(椎旁N节)、脊柱前(椎前N节)

器官附近(器官旁节)、器官壁内(器官内节)节前、节后纤维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分布范围广泛,头颈部、胸腹腔脏器、全身血管、腺体、竖毛肌局限,大部分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没有分布(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脊髓T1-L3中间带外侧核18二、内脏感觉神经(visceralsensorynerve)内脏感觉神经特点:1.痛阈较高,对锐利切割不敏感2.对牵拉,膨胀,痉挛缺血敏感3.定位不清,弥散二、内脏感觉神经内脏感觉神经特点:19内脏器官的感受器周围突中枢突内脏感觉神经假单极神经元迷走神经下节面神经膝舌咽神经下节孤束核面N舌咽N迷走N面N根舌咽N根迷走N根内脏器官的感受器脊神经节周围突中枢突伴交感神经或骶副交感神经交通支内脏感觉神经假单极神经元脊髓灰质后角内脏器官的感受器周围突中枢突内脏感觉神经假单极神经元迷走神经20内N传导脑膜血管课件21内N传导脑膜血管课件22

Referredpain牵涉痛Referredpain牵涉痛23神经系统传导路

TheNervouspathway

神经系统传导路24本章重点要求1、掌握:躯干、四肢本体感觉(躯干、四肢痛、温、粗触觉;头面部痛、温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瞳孔对光反射路径。2、熟悉: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3、了解: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束向小脑的投射;听、平衡和嗅觉的传导通路。4、掌握:锥体系的组成、行径、交叉及对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5、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纤维联系概况和功能。本章重点要求1、掌握:躯干、四肢本体感觉(躯干、四25一、概述定义:大脑皮质与感受器效应器之间联系的传导通路

分类:传出传导路(运动)传入传导路(感觉)一般感觉传导路浅感觉传导路深感觉传导路特殊感觉传导路:嗅,听,视,平衡特点:①必须有两个以上神经元才能完成每一条通路②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反射一、概述定义:大脑皮质与感受器效应器之间联系的传导通路26一、一般感觉传导路(浅)①躯干、四肢痛温粗触压觉传导路:皮肤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节中枢突脊髓后角固有核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系脑干各部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①②③一、一般感觉传导路(浅)皮肤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节中枢突脊髓后27Spinallemniscus脊髓丘系Spinallemniscus28②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浅)皮肤粘膜三叉神经周围突三叉神经节中枢突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部①②③②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浅)皮肤三叉神经周围突三叉神29Trigeminallemniscus三叉丘系Trigeminallemniscus30③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肌肉肌腱关节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节中枢突薄束核楔束核薄束、楔束对侧内侧丘系脑干各部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①②③③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肌肉周围突脊神经31Mediallemniscus内侧丘系

Mediallemniscus32

总结1、都要经过三级神经元,以接力方式形成神经链2、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均在周围神经节,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均位于对侧丘脑,只有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位置有所不同.3、第二神经元发出的纤维均交叉上行.4、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都要经过内囊后肢,投射至

大脑中央后回.总结33Visualpathway

视觉传导路(特殊)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神经元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内囊后肢距状沟两侧③

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②①Visualpathway

视觉传导路(特殊)视锥细胞双34视觉传导路(光)

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

内囊后肢视神经

视交叉鼻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交叉颞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不交叉距状沟两旁皮质视觉传导路(光)视锥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35损伤示意图正常右眼全盲双眼左侧偏盲双眼颞侧偏盲右眼鼻侧盲12431234损伤示意图正常右眼全盲双眼左侧偏盲双眼颞侧偏盲右眼鼻侧盲12361、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2、视交叉中部交叉纤维损伤,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3、一侧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患侧视野鼻侧半偏盲4、一侧视束以上部位(视辐射、视区)损伤,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损伤1、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损伤37(1)概念

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一侧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

直接对光反射——光照该侧的反应。

间接对光反射——未照侧的反应。瞳孔对光反射途径Pupillaryreflexes(1)概念瞳孔对光反射途径38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鼻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交叉颞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不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上丘臂顶盖前区左侧动眼神经副核右侧动眼神经副核左侧动眼N右侧动眼N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节左眼瞳孔括约肌右眼瞳孔括约肌视辐射视区瞳孔对光反射通路视锥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鼻侧视39存在(+)存在(+)丧失(—)丧失(—)动眼神经损伤丧失(—)存在(+)存在(+)丧失(—)视神经损伤间接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健康侧眼患侧眼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存在存在丧失丧失动眼神经损伤丧失存在存在丧失视神经间接对光反40

Auditorypathway

听觉传导路蜗神经外侧丘系(同侧、对侧)

内囊后肢蜗神经节蜗神经前、后核下丘核内侧膝状体①②③④听辐射颞横回思考:一侧听觉传导路损伤,会导致损伤侧全聋吗?Auditorypathway411、由两极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指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大锥体细胞,其轴突组成锥体系。

下运动神经元—指脑干躯体运动核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其轴突直接支配至骨骼肌。2、左右交叉:一侧锥体系纤维交叉支配对侧骨骼肌运动。3、上、下颠倒:

4、必经内囊:

5、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损伤后表现为瘫痪一、锥体系的特点二、运动传导路1、由两极神经元组成:一、锥体系的特点二、运动传导路42锥体系: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锥体细胞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锥体束①②锥体系: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大脑皮质躯431、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前部锥体细胞内囊后肢脑干各部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躯干肌、四肢肌脊神经①②1、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中上部锥体细胞内囊后肢脑干各部皮质44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比较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肌张力增高降低深反射亢进消失浅反射消失消失肌萎缩不明显明显病理反射有无瘫痪类型痉挛性(硬瘫)弛缓性(软瘫)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比较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452、皮质核束:

锥体细胞(中央前回下部)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上部疑核副神经核眼外肌咀嚼肌面肌(额肌、眼轮匝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内囊膝皮质核束①②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面肌(眼裂以下)舌肌双侧对侧2、皮质核束:锥体细胞动眼神经核眼外肌内囊膝皮46面神经核下部面神经核上部核上、下瘫对面肌的影响图解面神经核下部面神经核上部核上、下瘫对面肌的影响图解47核上、下瘫对舌肌的影响一侧皮质核束损伤,对侧舌下神经核失去皮质的控制,使其支配的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肌瘫痪侧(对侧)。一侧舌下神经或神经核损伤,舌肌直接失去神经支配,故同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核上、下瘫对舌肌的影响一侧皮质核束损伤,对侧舌下神经核失去皮48锥体外系一、定义:锥体系以外的控制躯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二、特点:①发生古老

②结构复杂

③具有多神经元,多突触联系。

④损伤后表现为共济运动失调、震颤麻痹肌张力改变等。

三、功能:①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运动,调整体态姿势,维持平衡

②管理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

③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由锥体系发起然后由锥体外系管理锥体外系一、定义:锥体系以外的控制躯体运动的一切49锥体外系: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网状结构等。组成:锥体外系:大脑皮质、纹状体组成:50锥体外系的主要传导通路有三条:①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对皮质运动区有反馈调节作用完成共济运动,损伤表现共济失调②皮质脑桥小脑③

纹状体黑质多巴胺能通路,损伤可致震颤麻痹锥体外系的主要传导通路有三条:①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对皮质运51女,5岁。近两天腰痛,两腿痛。突然发烧,体温39.5。C。次日早晨不能下床,左下肢不能活动。检查发现:头、颈、两上肢和右腿无运动障碍,左下肢完全瘫痪。左腿肌张力减退,腱反射(膝和跟腱)消失。三周后,左大腿能够屈收,并能伸膝,但其他运动未见恢复。一个月后,足肌、小腿肌、大腿后面肌松弛,明显萎缩。无其他任何感觉障碍。病例一:提示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女,5岁。近两天腰痛,两腿痛。突然发烧,体温39.5。C。次52男,24岁,背部被刺伤,立刻跌倒,两下肢失去运动。数日后右腿稍能活动,又过一周后,右下肢基本恢复运动,但左下肢完全瘫痪。检查发现:左下肢无随意运动,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右侧躯干剑突水平以下和右侧下肢痛、温觉丧失,但左侧痛、温觉完好。左侧躯干剑突以下和左下肢触觉减弱,但右侧触觉未受影响。左下肢本体觉丧失,但右下肢正常。病例二:提示

左脊髓半横断损伤男,24岁,背部被刺伤,立刻跌倒,两下肢失去运动。数日后右腿53男,62岁,在观看足球赛中突然晕倒,意识丧失2天。意识恢复时,右侧上、下肢瘫痪。6周后检查发现:右侧上、下肢痉挛性瘫痪,腱反射亢进,伸舌时偏向右侧,舌肌无萎缩。右侧眼裂以下面瘫。整个右半身的各种感觉缺损程度不一,但深感觉和精细触觉全部丧失。温度觉部分丧失,痛觉未受影响。瞳孔对光反射正常,但两眼视野右侧半缺损。病例三:提示左内囊损伤男,62岁,在观看足球赛中突然晕倒,意识丧失2天。意识恢复时54脑和脊髓被膜、血管脑脊液、脑室脑和脊髓被膜、血管55概念:脑脊膜是覆盖在脑和脊髓表面的结缔组织膜脑、脊膜(外→内)脑的被膜脊髓的被膜硬膜蛛网膜软膜

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脑和脊髓被膜概念:脑脊膜是覆盖在脑和脊髓表面脑、脊膜脑的被膜脊髓的被56一、硬脊膜(spinalduramater)上:附于枕骨大孔,与硬脑膜相延续

下:包裹马尾和终丝,末端附于尾骨

两侧:与脊神经外膜相延续位置脊髓的被膜一、硬脊膜(spinalduramater)上:附于枕57二、脊蛛网膜(spinalarachnoid)半透明薄膜,与脑蛛网膜相延续二、脊蛛网膜(spinalarachnoid)半透明薄膜58三、软脊膜(spinalpiamater)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脊髓表面齿状韧带:尖端附于硬脊膜上固定脊髓。三、软脊膜(spinalpiamater)薄而富有血管59脑的被膜一、硬脑膜(cerebralduramater)由两层合成,外层兼有颅骨内膜的作用,某些部位两层分开构成硬脑膜窦,硬脑膜在颅底处与颅骨结合紧密。脑的被膜一、硬脑膜(cerebralduramater60硬脑膜窦硬脑膜窦61内N传导脑膜血管课件62内N传导脑膜血管课件63二、脑蛛网膜

(cerebralpartofarachnoid)薄而透明,缺乏血管和神经与硬脑膜之间有硬膜下隙与软膜之间有蛛网膜下隙蛛网膜软脑膜二、脑蛛网膜(cerebralpartofarach64蛛网膜粒

(arachnoidgranulations)蛛网膜粒(arachnoidgranulations)65软脑膜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脑的表面在脑室和血管与室管膜上皮共同形成脉络丛产生脑脊液软脑膜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脑的表面66脑室系统前角中央部后角下角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室间孔中脑水管后正中孔左、右外侧孔脑室系统前角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室间孔中脑水管后正67脑脊液:由各脑室脉络丛产生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

室间孔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第四脑室

左、右外侧孔后正中孔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脑脊液:由各脑室脉络丛产生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68脑脊液循环障碍室间孔阻塞→脑积水蛛网膜粒渗透受阻→颅内压力增高脑脊液循环障碍69论述题1、针扎食指尖的皮肤感到疼痛,试述此传导通路的具体途径。2、脑的血液供给来自哪些动脉?大脑动脉环又叫什么,是有哪些动脉组成?3、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论述题1、针扎食指尖的皮肤感到疼痛,试述此传导通路的具体途径70再见再见71三、内脏神经Autonomicnervoussystem新医大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崔建华三、内脏神经Autonomicnervoussy72教学要求1、掌握: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概念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交感干的位置、组成、主要的椎前节(腹腔节、肠系膜上、下节)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2、熟悉:灰交通支与白交通支的概念交感神经的分布;副交感神经的分布。3、了解:内脏神经的区分(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和分布;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各主要内脏神经丛的部位和分布;牵涉性痛的概念。教学要求1、掌握: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概念731.分布: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2.分部:内脏神经周围部内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内脏感觉神经中枢部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概述脊髓脑干间脑大脑1.分布: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内脏神经周围部74内脏运动神经调节内脏、心血管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通常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故又称自主神经系(autonomicnervesystem)又因它主要是控制和调节动、植物共有的物质代谢活动,所以也称之为植物神经系(vegetativenervesystem)

。一、内脏运动神经(visceralmotornerve)内脏运动神经调节内脏、心血管的运动和腺一、内脏运动神经(v75内脏运动与躯体运动神经比较内脏运动神经(交感、副交感)躯体运动神经内脏、心血管、腺体骨骼肌两种: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从低级中枢到效应器要经一个植物神经节换元从低级中枢直接到效应器节前神经元的轴突称节前纤维节后神经元的轴突称节后纤维支配器官纤维成分神经元数目一种薄髓(节前纤维)和无髓纤维(节后纤维)以神经丛的方式攀附脏器或血管,由丛再分支至效应器。较粗的有髓纤维分布形式纤维粗细不同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内脏运动与躯体运动神经比较内脏运动神经(交感、副交感)躯体运76内N传导脑膜血管课件77(一)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1-腰3节段灰质侧角内周围部:

①交感神经节椎旁节椎前节

②交通支白交通支灰交通支(一)交感神经:低级中枢:78椎旁节:颈神经节颈上神节颈中神节颈下神节胸神经节10~12对腰神经节4对骶神经节2-3对尾神经节1个(奇节)位于脊柱两侧,上自颅底下自尾骨,由节间支连成两条交感干①交感神经节椎旁节:颈神经节颈上神节胸神经节10~12对位于脊柱两79椎前节:位于脊柱前方呈不规那么的节状团快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节肠系膜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①交感神经节椎前节:位于脊柱前方呈不规那么的节状团快①交感神经节80②交通支:中间外侧核—前根—脊神经—白交通支—交感干

①终于相应椎旁神经节交换神经元②在交感干内上或下行后终于上或下的椎旁节换元③穿过椎旁神经节后终于椎前神经节交换神经元白交通支②交通支:中间外侧核—前根—脊神经—白交通支81白交通支:内脏大神经T6-T9节前纤维

内脏小神经T10-T12节前纤维腰内脏神经L1-L3节前纤维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节肠系膜上神经节白交通支: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82交感干(换N元)节后纤维灰交通支①椎旁节换元(节后纤维)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汗腺立毛肌②椎旁节换元(节后纤维)攀附在血管壁以神经丛形式到达脏器③穿过椎前神经节(节后纤维)后直接分布到脏器灰交通支交感干(换N元)节后纤维灰交通支①椎旁节换83〔二〕副交感部:低级中枢:颅部:动眼神经副核、上、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骶部:脊髓骶2-4侧角副交感神经核周围部:副交感神经节:器官旁节: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器官内节〔壁内节〕神经丛〔二〕副交感部:低级中枢:神经丛84颅部:Ⅲ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睫状肌翼腭神经节Ⅶ泪腺分泌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腺、舌下腺分泌Ⅸ耳神经节腮腺分泌Ⅹ上、下神经节心、肺、肝、胰、气管、食管小肠、横结肠左曲以上大肠颅部:Ⅲ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睫状肌翼腭神经节Ⅶ泪腺分泌下颌85颅部副交感神经其节前纤维行于Ⅲ、Ⅶ、Ⅸ、Ⅹ四对脑神经内。(1)动眼神经副核→(节前纤维)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睫状肌、瞳孔括约肌。(2)a.上泌涎核→(节前纤维)面神经→翼腭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泪腺、鼻腔、口腔粘膜的腺体。b.上泌涎核→(节前纤维)面神经→下颌下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下颌下腺、舌下腺。(3)下泌涎核→(节前纤维)舌咽N→耳N节换元→节后纤维→腮腺(4)迷走神经背核→(节前纤维)迷走N→胸、腹腔脏器的器官旁节、器官内节换元→节后纤维→胸、腹腔脏器(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盆腔脏器除外)。

颅部副交感神经其节前纤维行于Ⅲ、Ⅶ、Ⅸ、Ⅹ四对脑神经内。86内N传导脑膜血管课件87

骶部:骶2-4副交感神经核骶神经盆内脏神经盆丛器官旁节

器官内节横结肠左曲以下大肠盆腔脏器平滑肌生殖器官

腺体骶部:骶2-4副交感神经核骶横结肠左曲以下大肠88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脊髓T1-L3中间带外侧核

脑干内副交感N核、脊髓S2-4副交感N核

内脏N节的位置脊柱旁(椎旁N节)、脊柱前(椎前N节)

器官附近(器官旁节)、器官壁内(器官内节)节前、节后纤维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分布范围广泛,头颈部、胸腹腔脏器、全身血管、腺体、竖毛肌局限,大部分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没有分布(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脊髓T1-L3中间带外侧核89二、内脏感觉神经(visceralsensorynerve)内脏感觉神经特点:1.痛阈较高,对锐利切割不敏感2.对牵拉,膨胀,痉挛缺血敏感3.定位不清,弥散二、内脏感觉神经内脏感觉神经特点:90内脏器官的感受器周围突中枢突内脏感觉神经假单极神经元迷走神经下节面神经膝舌咽神经下节孤束核面N舌咽N迷走N面N根舌咽N根迷走N根内脏器官的感受器脊神经节周围突中枢突伴交感神经或骶副交感神经交通支内脏感觉神经假单极神经元脊髓灰质后角内脏器官的感受器周围突中枢突内脏感觉神经假单极神经元迷走神经91内N传导脑膜血管课件92内N传导脑膜血管课件93

Referredpain牵涉痛Referredpain牵涉痛94神经系统传导路

TheNervouspathway

神经系统传导路95本章重点要求1、掌握:躯干、四肢本体感觉(躯干、四肢痛、温、粗触觉;头面部痛、温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瞳孔对光反射路径。2、熟悉: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3、了解: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束向小脑的投射;听、平衡和嗅觉的传导通路。4、掌握:锥体系的组成、行径、交叉及对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5、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纤维联系概况和功能。本章重点要求1、掌握:躯干、四肢本体感觉(躯干、四96一、概述定义:大脑皮质与感受器效应器之间联系的传导通路

分类:传出传导路(运动)传入传导路(感觉)一般感觉传导路浅感觉传导路深感觉传导路特殊感觉传导路:嗅,听,视,平衡特点:①必须有两个以上神经元才能完成每一条通路②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反射一、概述定义:大脑皮质与感受器效应器之间联系的传导通路97一、一般感觉传导路(浅)①躯干、四肢痛温粗触压觉传导路:皮肤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节中枢突脊髓后角固有核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系脑干各部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①②③一、一般感觉传导路(浅)皮肤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节中枢突脊髓后98Spinallemniscus脊髓丘系Spinallemniscus99②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浅)皮肤粘膜三叉神经周围突三叉神经节中枢突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部①②③②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浅)皮肤三叉神经周围突三叉神100Trigeminallemniscus三叉丘系Trigeminallemniscus101③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肌肉肌腱关节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节中枢突薄束核楔束核薄束、楔束对侧内侧丘系脑干各部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①②③③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肌肉周围突脊神经102Mediallemniscus内侧丘系

Mediallemniscus103

总结1、都要经过三级神经元,以接力方式形成神经链2、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均在周围神经节,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均位于对侧丘脑,只有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位置有所不同.3、第二神经元发出的纤维均交叉上行.4、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都要经过内囊后肢,投射至

大脑中央后回.总结104Visualpathway

视觉传导路(特殊)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神经元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内囊后肢距状沟两侧③

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②①Visualpathway

视觉传导路(特殊)视锥细胞双105视觉传导路(光)

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

内囊后肢视神经

视交叉鼻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交叉颞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不交叉距状沟两旁皮质视觉传导路(光)视锥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106损伤示意图正常右眼全盲双眼左侧偏盲双眼颞侧偏盲右眼鼻侧盲12431234损伤示意图正常右眼全盲双眼左侧偏盲双眼颞侧偏盲右眼鼻侧盲121071、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2、视交叉中部交叉纤维损伤,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3、一侧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患侧视野鼻侧半偏盲4、一侧视束以上部位(视辐射、视区)损伤,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损伤1、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损伤108(1)概念

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一侧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

直接对光反射——光照该侧的反应。

间接对光反射——未照侧的反应。瞳孔对光反射途径Pupillaryreflexes(1)概念瞳孔对光反射途径109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鼻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交叉颞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不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上丘臂顶盖前区左侧动眼神经副核右侧动眼神经副核左侧动眼N右侧动眼N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节左眼瞳孔括约肌右眼瞳孔括约肌视辐射视区瞳孔对光反射通路视锥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鼻侧视110存在(+)存在(+)丧失(—)丧失(—)动眼神经损伤丧失(—)存在(+)存在(+)丧失(—)视神经损伤间接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健康侧眼患侧眼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存在存在丧失丧失动眼神经损伤丧失存在存在丧失视神经间接对光反111

Auditorypathway

听觉传导路蜗神经外侧丘系(同侧、对侧)

内囊后肢蜗神经节蜗神经前、后核下丘核内侧膝状体①②③④听辐射颞横回思考:一侧听觉传导路损伤,会导致损伤侧全聋吗?Auditorypathway1121、由两极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指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大锥体细胞,其轴突组成锥体系。

下运动神经元—指脑干躯体运动核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其轴突直接支配至骨骼肌。2、左右交叉:一侧锥体系纤维交叉支配对侧骨骼肌运动。3、上、下颠倒:

4、必经内囊:

5、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损伤后表现为瘫痪一、锥体系的特点二、运动传导路1、由两极神经元组成:一、锥体系的特点二、运动传导路113锥体系: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锥体细胞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锥体束①②锥体系: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大脑皮质躯1141、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前部锥体细胞内囊后肢脑干各部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躯干肌、四肢肌脊神经①②1、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中上部锥体细胞内囊后肢脑干各部皮质115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比较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肌张力增高降低深反射亢进消失浅反射消失消失肌萎缩不明显明显病理反射有无瘫痪类型痉挛性(硬瘫)弛缓性(软瘫)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比较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1162、皮质核束:

锥体细胞(中央前回下部)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上部疑核副神经核眼外肌咀嚼肌面肌(额肌、眼轮匝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内囊膝皮质核束①②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面肌(眼裂以下)舌肌双侧对侧2、皮质核束:锥体细胞动眼神经核眼外肌内囊膝皮117面神经核下部面神经核上部核上、下瘫对面肌的影响图解面神经核下部面神经核上部核上、下瘫对面肌的影响图解118核上、下瘫对舌肌的影响一侧皮质核束损伤,对侧舌下神经核失去皮质的控制,使其支配的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肌瘫痪侧(对侧)。一侧舌下神经或神经核损伤,舌肌直接失去神经支配,故同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核上、下瘫对舌肌的影响一侧皮质核束损伤,对侧舌下神经核失去皮119锥体外系一、定义:锥体系以外的控制躯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二、特点:①发生古老

②结构复杂

③具有多神经元,多突触联系。

④损伤后表现为共济运动失调、震颤麻痹肌张力改变等。

三、功能:①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运动,调整体态姿势,维持平衡

②管理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

③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由锥体系发起然后由锥体外系管理锥体外系一、定义:锥体系以外的控制躯体运动的一切120锥体外系: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网状结构等。组成:锥体外系:大脑皮质、纹状体组成:121锥体外系的主要传导通路有三条:①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对皮质运动区有反馈调节作用完成共济运动,损伤表现共济失调②皮质脑桥小脑③

纹状体黑质多巴胺能通路,损伤可致震颤麻痹锥体外系的主要传导通路有三条:①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对皮质运122女,5岁。近两天腰痛,两腿痛。突然发烧,体温39.5。C。次日早晨不能下床,左下肢不能活动。检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