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1
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相应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
2
分.1.(2分)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
DNA分子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2.(2分)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壁B.高尔基体是合成并加工肽链的场所C.细胞膜和细胞器膜构成生物膜系统D.主动运输时载体蛋白空间结构会改变3.(2分)肽酰转移酶是催化肽键形成的酶,对
RNA酶敏感,对蛋白酶不敏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肽酰转移酶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B.肽酰转移酶存在于核糖体中C.肽酰转移酶对高温和酸碱不敏感D.肽酰转移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
RNA4.(2分)动物细胞内低
Na+高
K+的离子环境对于神经冲动的产生、细胞渗透压平衡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浓度差与细胞膜上的
Na
﹣K+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2021-2021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B12021A.Na+和
K+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B.Na+﹣K+泵每次运输的
Na+数量多于
K+C.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乌苯苷会影响
K+的运输D.该运输过程的持续会导致大量
ADP的积累5.(2分)如图所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练A.过程②需要的酶均存在于线粒体内B.过程②和④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C.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于分解者试卷
测试题D.过程①发生在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基质中6.(2分)如图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其中甲~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过程代表有丝分裂,乙过程中细胞分化并不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22021A.Na+和K+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B.Na+﹣K2B.丙过程的发生是由于致癌因子使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C.丁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并与戊过程有区别D.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辛过程体现了细胞全能性7.(2分)放射性同位素在生物实验中常应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A.给水稻提供
14CO
,根细胞在缺氧环境有可能出现
14C
H
OH22
5B.给小麦提供
14CO
,则
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
→14C
→(14CH
O)2232C.用
3H
标记丙氨酸,内质网上核糖体将有放射性,而游离核糖体则无D.小白鼠吸入
18O
,在尿液、呼出的二氧化碳有可能分别检测到含有
H
18O、18O228.(2分)关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共同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有
DNA复制B.都有同源染色体联会D.都有染色单体分开C.都有纺锤体的形成9.(2分)血友病男患者的一个正常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该细胞可能存在()A.两条
Y染色体,没有致病基因B.X、Y染色体各一条,一个致病基因C.两条
X染色体,一个致病基因D.X、Y染色体各一条,没有致病基因10.(2分)某种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其中甲乙为减数分裂(一个为减数第
一
次
分
裂
,
一
个
为
减
数
第
二
次
分
裂
),
丙
为
有
丝
分
裂
.
相
关
叙
述
错
误
的
是
(
)3B.丙过程的发生是由于致癌因子使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32021
年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可发生基因重组B.图乙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C.图丙中箭头所指的染色体行为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D.得到上述图象均需要经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等相关步骤11.(2分)某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致死基因,但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性激素的影响.根据下列杂交组合结果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杂交组合亲本类型子代雌雄甲乙丙黄色(♀)×黄色(♂)黄
238黄
120黄色(♂)×黑色(♀)黄
111,黑
110黄
358,黑
121黄
112,黑
113乙组的黄色
F
自交黄
243,黑
1191A.毛色的黄色与黑色这对相对性状中,黄色是显性性状B.丙组子代的雌雄黄色个体全部携带致死基因42021年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可发生基因重组B4C.致死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与
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雄性激素促使其表达12.(2分)色盲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
D佝偻病是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有关图示四个家系的叙述,正确的是()高考复习A.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B.肯定不是抗维生素
D佝偻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丁1C.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为4D.家系丙中,女儿一定是杂合子13.(2分)碱基类似物
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
A
配对,又可以与碱基
G
配对。在含有
5﹣Bu、A、G、C、T
五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突变体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B.发生突变的大肠杆菌
DNA
分子中共有
6
种碱基配对方式C.很多位点发生
T﹣A
到
C﹣G的替换后,DNA
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增强D.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
3
代,才能实现
DNA
分子某位点碱基对从
T﹣A
到
C﹣G的替换14.(2分)家蚕属于
ZW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如图所示为家蚕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第
2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5C.致死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12.52021A.正常雌性家蚕产生的雌配子类型有四种B.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基因突变C.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到D.突变体Ⅲ中
A和
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15.(2分)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格里菲斯对
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进行了分离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概念模型的方法C.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测交是对提出的假说进行实验检验D.摩尔根借助类比推理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16.(2分)如图中的①②③表示培育番茄新品种的三种育种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试卷
测试A.方法①和③的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但采用方法③引起的变异是定向的B.方法②诱导单倍体的过程中,细胞全能性的表达与植物激素密切相关C.方法③可将抗病基因直接导入叶肉细胞,使其与细胞中的
DNA
分子整合D.从
F
到
F
的操作采用的是连续自交方法1362021A.正常雌性家蚕产生的雌配子类型有四种B.突变体Ⅰ的617.(2分)在美洲热带地区纯蛱蝶幼虫主要取食西番莲叶片,西番莲受到纯蛱蝶的伤害之后,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使纯蛱蝶幼虫死亡.但仍有少数纯蛱蝶会变异出抵抗该化学物质的能力.观察发现,西番莲用改变叶片形状、“造出”一种黄色假卵──叶片上蜜腺稍微隆起形成卵状结构等办法来迷惑纯蛱蝶,以减少纯蛱蝶在此产卵;还通过分泌出一种“花外蜜露”,引诱蚂蚁和蝇类前来捕食纯蛱蝶幼虫.在此过程中,纯蛱蝶增强了寻找、发现西番莲的能力.根据以上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是两者相互选择的结果B.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说明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C.在纯蛱蝶觅食的刺激下西番莲发生了叶形和叶片蜜腺的突变D.西番莲释放化学物质抗虫和纯蛱蝶能抵抗这种物质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18.(2分)下表表示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据表能推出的结论是
()处理完整植株结果雌雄株各占一半雄株占多数雌株占多数雌株占多数雄株占多数去部分根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去部分叶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素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C.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协同的717.(2分)在美洲热带地区纯蛱蝶幼虫主要取食西番莲叶片,719.(2分)为探究小麦根、芽对生长素敏感性的差异,某生物兴趣小组以不同浓度的
NAA处理萌发的小麦种子,8天后分别测定小麦幼苗根、芽的长度,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AA浓度/ppm芽长/cm1010.10.016.866.600.0016.746.680.00016.2200.640.634.742.377.275.725.755.97根长/cm6.12A.每组实验需处理多粒小麦种子,然后获得根、芽的平均长度B.促进根伸长的最适
NAA浓度小于芽,根对
NAA的敏感性大于芽C.低于最适浓度时,NAA对根的促进效应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D.0.1ppm的
NAA对根、芽的作用效应,体现了
NAA作用具有两重性练习20.(2分)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
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
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试卷
测试题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Na+通道,阻碍
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
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
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21.(2分)如图是人体免疫反应过程的部分模式图,I~V
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819.(2分)为探究小麦根、芽对生长素敏感性的差异,某生物82021
年高考复习A.图中Ⅱ表示
T
细胞,b
和
d
表示淋巴因子B.图中细胞Ⅱ、Ⅲ、Ⅳ、V
特异性识别抗原C.细胞Ⅲ的主要功能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而裂解死亡D.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的细胞有Ⅳ和Ⅵ22.(2分)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
20头/叶)的棉蚜种练习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试卷
测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与迁出无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
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相对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23.(2分)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92021年高考复习A.图中Ⅱ表示T细胞,b和d表9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了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学防御”。如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高考复A.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B.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C.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24.(2分)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试卷
测试题A.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低B.该生态塘内若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会增加水体中的
N、P含量C.水体富营养化会破坏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D.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
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10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了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102021
年25.(2分)以下为形成
cDNA过程和
PCR扩增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①过程的酶是
RNA聚合酶B.④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
DNA结合C.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耐高温的
DNA聚合酶D.③过程需要高温和
ATP供能才能完成26.(2分)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的再分化过程不需要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B.原代培养的动物细胞的基因型一般不发生改变C.转基因植物的培育一般需要借助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单克隆抗体制备以细胞融合和细胞培养技术为基础27.(2分)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B.取
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
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
24~48小时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
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28.(2分)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112021年25.(2分)以下为形成cDNA过程和P11B.制备葡萄酒过程中,拧松瓶盖是为了减少杂菌污染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
RNA29.(2分)关于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目的基因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进行转录B.目的基因与荧光标记的
DNA探针进行分子杂交,能形成磷酸二酯键C.烟草叶片可离体培养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可离体培养增殖D.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培养可用于植物脱除病毒30.(2分)将源自同品系小鼠的癌细胞和正常成纤维细胞融合,所获杂种细胞的后代只要保留成纤维细胞的某些染色体就可表现为正常表型,但若这些染色体丢失则会重新恶变为癌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杂种细胞的后代保留的成纤维细胞的某些染色体上有抑制细胞恶性增殖的基因B.利用灭活病毒可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C.杂种细胞重新恶变后将失去接触抑制现象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会抑制细胞的癌变二、第Ⅱ卷(非选择题,除特殊标明外每空
2
分,共
90
分)31.(12分)线粒体的功能由其中的约
1000种蛋白质来执行.如图是真核细胞中线粒体蛋白
X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线粒体基质的图解,导肽(一般含
10~80个氨基酸残基)是该蛋白质一端的肽段,在引导蛋白质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定位作用.12B.制备葡萄酒过程中,拧松瓶盖是为了减少杂菌污染D.使用的菌122021
年高考复习注:①Hsp:热休克蛋白,按照分子的大小分为
Hsp70,Hsp60等.(1)组成线粒体前体蛋白
X的肽链中,N端特指的是含有游离的﹣NH
一端,则肽链的另外一端应2该含有的化学基团是
.(2)线粒体前体蛋白
X是由细胞结构中
热休克蛋白的作用是
.
内的基因控制合成,合成部位是
.据图可知(3)据研究,线粒体内的
DNA也参与线粒体中许多酶复合物的生物合成,由此可见线粒体属于
(填“自主性”“半自主性”或“无自主性”)细胞器.(4)高等哺乳动物进行受精作用时,受精卵中的线粒体几乎全部来自
胞器衰老等因素,在受精作用前后,同一线粒体中的蛋白质组成
(填“可能”或“不可能”)有差异,其原因是
.
,不考虑基因突变、细32.(17分)科研小组进行了水体铵离子浓度变化对轮叶黑藻生理影响的研究,利用铵离子浓度不同的培养液培养轮叶黑藻
40
天,测量并统计相关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培养液铵离子浓度与轮叶黑藻叶绿素平均含量记录表铵离子浓度00.51248(mg/L)132021年高考复习注:①Hsp:热休克蛋白,按照分子的大小13叶绿素平均含量0.650.660.700.710.600.4(mg/g)(1)叶绿素分布于叶绿体的
,要测定其含量,需先用
阶段。
提取。分析上表,过高浓度铵离子会
,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2)轮叶黑藻建造自身的原料是环境中的
CO
、H
O
和无机盐。图示结果表明,铵离子浓度变化对22轮叶黑藻相对生长率的影响是
,对轮叶黑藻的生长体现抑制作用的铵离子浓度是
mg/L。(3)轮叶黑藻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H]的场所是
。研究人员推测:铵离子浓度较高时,轮叶黑藻有氧呼吸增强是其相对生长率较低的原因之一。验证此推测,可比较
离子浓度培养液中轮叶黑藻的
。
条件下,不同按(4)2016
年
12
月
16
日报道,我国科研团队研发的一种可以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上生长的水稻新品种﹣﹣“海稻
86”试验推广成功,可达到亩产
300
斤。也有专家提出,该海稻品种对改良盐碱地提供了新的思路。科研人员对该“海稻
86”进行了播种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如表:播种量(kg•hm
)2306090120150180210产量(kg•hm
)23000350042004500420040003300从表格数据来看,“海稻
86”最佳播种量为
kg•hm
,从能量流动角度说明其原因是
2
。试卷但经多年实验后发现,随盐田盐浓度不断下降,“海稻
86”的产量也在持续降低,此时,为保证“海稻
86”的产量,可采取的最合理补救措施是
。14叶绿素平均0.650.660.700.710.600.4(m1433.(15分)摄入人体的酒精在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作用下分解代谢(如下所示)。控制
ALDH合成的基因用
B或
b表示,缺乏
ALDH的个体由于无法代谢乙醛,喝酒后表现为“红脸”。퐴퐷퐻퐴퐿퐷퐻乙醇
→
乙醛
→
乙酸(1)当
ALDH基因发生突变时,肽链的第
487位谷氨酸被赖氨酸取代,该突变类型属于
。A.碱基对缺失B.碱基对替换C.碱基对增添D.碱基对重复(2)ALDH基因突变后的杂合子酒后表现为红脸,则酒后表现白脸的个体的基因型是
。(3)某家庭父母饮酒后脸色表现与儿子不同,请在方框内画出一家三口的遗传系谱图(注意用不同方式标注“红脸”和“白脸”),并标注出父母的表现型及基因型。
(4)ALDH合成基因控制一条肽链合成,ALDH由
4条相同肽链构成。组成
ALDH的
4条肽链中任意一条由突变基因指导合成,都会造成该酶失去活性。在
ALDH基因的杂合体内,理论上细胞合成有活性的
ALDH的概率为
。(5)为了定位控制
ADH和
ALDH合成的基因位于哪条染色体上,将没有上述
2
种基因但能将乙醇转化为乙醛、不能将乙醛转化为乙酸的鼠细胞与不同类型的人细胞融合为杂交细胞
a、b、c三种。表1显示每种杂交细胞中含有的除鼠染色体之外的人染色体的存在情况,表
2是研究者检测到的杂交细胞中
ADH的存在情况和加入乙醇后乙酸的存在情况(“+”表示存在、“﹣”表示不存在)。表
1.1号+4号+6号﹣+12号+abc+﹣++++﹣表
21533.(15分)摄入人体的酒精在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15ADH+乙酸+abc﹣++﹣由此推测,控制
ALDH合成的基因位于
号染色体上,控制
ADH合成的基因位于
号染色体上。(6)进一步验证(5)的推测,利用
DNA分子杂交技术进行基因定位。先制备
ADH合成基因的引物,利用
PCR技术以荧光标记的
为原料,扩增制备荧光标记的
DNA分子探针,细胞中含有ADH合成基因的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可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上有荧光点存在。取杂交细胞
a进行培养,将探针与细胞
a共同煮沸,在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可观察到
个荧光点,依次可以对杂交细胞
b、c进行基因的检测;重复上述过程对
ALDH合成的基因进行检测。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证明(5)的推测是成立的。34.(16分)油菜物种
I(
2n=20)与Ⅱ(
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Ⅲ(注:I的染色体和Ⅱ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1)油菜物种
I与Ⅱ杂交产生的
F
(“可育”或“不可育”),原因是
;秋水仙素对1Fl
的幼苗进行处理,通过
(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得到油菜新品系Ⅲ;获得的油菜新品系Ⅲ进行自交,子代
(2)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
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3)该油菜新品系经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
A/a
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
R/r
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组别亲代F1表现型F
自交所得
F
的表现型及比例1
216ADH乙酸a﹣+﹣由此推测,控制ALDH合成的基因位于16实验一实验二甲×乙乙×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
性,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可推测其遗传符合
定律。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
为
基因存在时会抑制
A
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
,F
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2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
F
植株,其体细胞中含
R/r
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
Rl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
。35.(16分)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内在基因和激素的调控,同时还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练习I.研究表明,赤霉素对植物的开花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1)以下与赤霉素具有拮抗作用的植物激素是
。A.吲哚乙酸B.萘乙酸C.脱落酸D.细胞分裂素(2)检测植物体内是否产生
蛋白是预测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结合
SPL
蛋白的功能,描述赤霉素对植物开花的调节机制:
。(3)某些植物必须经过春化作用(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才能开花结实。下表是对冬小麦进行春化处理的研究结果。17实验一甲×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17处理方式检测结果未经低温处理经低温处理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没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有某些特殊蛋白质出现某些特殊蛋白质,高温处理后这些蛋白质消失现象不能抽穗开花抽穗开花不能抽穗开花以下对研究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决定冬小麦抽穗开花的环境因素是温度B.高温可以解除小麦的春化作用C.春化产生的特定蛋白质是低温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D.北方春季补种的冬小麦只会长苗不会开花结果Ⅱ.矮化是作物育种上最有价值的性状之一,它能使作物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和较高的光能利用率,矮秆品种能通过塑造理想株型和合理密植,实现单产的突破。科研人员在玉米田中发现三株矮化植株。为了探究玉米矮化的原因,研究者用赤霉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4)将生长发育状态基本相同的突变体甲幼苗随机分成
5组,统一测量、记录每一株幼苗的苗高,将幼苗当天按照种植计划喷施相应浓度的赤霉素,20天后再分别测量、记录每一株幼苗的苗高,计算实试卷
测试验前后
,并取
作为该组的实验结果。突变体乙、丙幼苗做相同处理,实验结果如图。18处理方式未经低温处理经低温处理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没有某些特殊18(5)喷施赤霉素后三种突变体的生长状态是
。(6)根据以上分析判断:突变体
属于
(赤霉素敏感型突变体、赤霉素不敏感型突变体)。(7)进一步研究赤霉素作用机理,结果如图所示,请推测赤霉素不敏感型突变体形成的可能原因
。高考复习题(8)综合
I、Ⅱ实验,赤霉素的作用是
。36.(14分)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图
1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练习据图回答:(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
,图中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
信号的转变。黑暗环境中,图中所示的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松果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后者合成和分泌的
节。
增多,进而通过影响
HPG
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
调(2)在
HPG
轴中,
(GnRH)运输到垂体,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LH
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
LH,随后其血液中
GnRH
水平会
,原因是
。(4)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识别和应对机体内外的危险,神经、内分泌系统19(5)喷施赤霉素后三种突变体的生长状态是。(6)根据以上19通过释放
上的细胞因子受体结合,激活周围的感觉神经元。在机体受到突然的刺激,包括精神和躯体的刺激(急性应激)时,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作用,对
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产生明显的
调节机体应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水平;一些免疫应答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与
作用,甚至引起某些疾病。免疫系统则通过产生
杂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系统。
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活性,从而构成了复20通过释放调节机体应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水平;一些202021-2021
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相应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
2
分.1.(2分)(2021•海南)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
DNA分子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考点】2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专题】44:对比分析法;51I: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分析】1、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
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212021-2021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一21色体,只有拟核体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二分裂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增殖方式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
DNA和
RNA两种核酸等【解答】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核糖体,A正确;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
DNA分子,C正确;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涉及生物的类别,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2分)(2021秋•房山区期末)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壁B.高尔基体是合成并加工肽链的场所C.细胞膜和细胞器膜构成生物膜系统D.主动运输时载体蛋白空间结构会改变22色体,只有拟核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22【考点】2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2E: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2I:细胞的生物膜系统;33: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专题】41:正推法;515:生物膜系统;516:细胞器;518:物质跨膜运输.【分析】1、细胞壁具有全透性,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2、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3、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解答】解:A、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膜,A错误;B、肽链合成的部位是核糖体,B错误;C、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构成生物膜系统,C错误;D、主动运输时载体蛋白空间结构会改变,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2分)(2021秋•房山区期末)肽酰转移酶是催化肽键形成的酶,对
RNA酶敏感,对蛋白酶不敏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肽酰转移酶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B.肽酰转移酶存在于核糖体中C.肽酰转移酶对高温和酸碱不敏感D.肽酰转移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
RNA【考点】39:酶的特性.【专题】511: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512:蛋白质的合成;51A:酶在代谢中的作用.23【考点】2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2E:细23【分析】根据肽酰转移酶对
RNA酶敏感,对蛋白酶不敏感可知,肽酰转移酶是
RNA,其可以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解答】解:A、肽酰转移酶是催化肽键形成的酶,即其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A正确;B、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为核糖体,所以肽酰转移酶存在于核糖体中,B正确;C、RNA对高温敏感,C错误;D、肽酰转移酶对
RNA酶敏感,所以是具有催化活性的
RNA,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酶的本质以及多肽的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掌握所学内容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4.(2分)(2021秋•房山区期末)动物细胞内低
Na+高
K+的离子环境对于神经冲动的产生、细胞渗透压练习平衡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浓度差与细胞膜上的
Na
﹣K+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试卷
测A.Na+和
K+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B.Na+﹣K+泵每次运输的
Na+数量多于
K+C.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乌苯苷会影响
K+的运输D.该运输过程的持续会导致大量
ADP的积累【考点】33: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专题】44:对比分析法;518:物质跨膜运输.24【分析】根据肽酰转移酶对RNA酶敏感,对蛋白酶不敏感可知24【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
Na+﹣K+泵结构图解,Na+﹣K+泵为跨膜蛋白质,具有
ATP结合位点,将2个
K+泵入膜内,3个
Na+泵出膜外,需要消耗
ATP。【解答】解:A、据图分析,Na
和
K+的运输需要通过膜蛋白,需要消耗能量,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B、Na+﹣K+泵将
2个
K+泵入膜内,3个
Na+泵出膜外,即每次运输的
Na+数量多于
K+,B正确;C、K+和乌苯苷的结合位点相同,则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乌苯苷会影响
K+的运输,C正确;D、ATP与
ADP转化速度快,不会导致大量
ADP的积累,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练解层次的考查。5.(2分)(2021秋•房山区期末)如图所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过程②需要的酶均存在于线粒体内B.过程②和④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C.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于分解者D.过程①发生在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基质中【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3M:化能合成作用;3O: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专题】123:模式图;51C: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25【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Na+﹣K+泵结构图解,Na+﹣K25【分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
被
C
固定形成
C
,C
在光反2533应提供的
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
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
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
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有氧呼吸,③表示化能合成作用,④表示产酒精的无氧呼吸。【解答】解:A、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所以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A错误;B、过程②和④分别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
ATP中,B正确;C、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是硝化细菌,该生物无核膜,由于能够制造含碳的有机物,所以属于自养生物,C错误;D、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不仅可以发生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以发生此过程,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相关的问题要把握问题的实质,要进行相应的思维拓展,比如本题中能否进行光合作用不是看有没有叶绿体而是看有没有相关的色素和酶,蓝藻没有叶绿体,仍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6.(2分)(2021•八模拟)如图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其中甲~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26【分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26A.甲过程代表有丝分裂,乙过程中细胞分化并不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B.丙过程的发生是由于致癌因子使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C.丁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并与戊过程有区别D.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辛过程体现了细胞全能性【考点】51:细胞的分化;55: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专题】123:模式图;51F: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分析】分析题图:甲是细胞有丝分裂,乙是细胞分化,丙是细胞癌变,丁是细胞凋亡,庚辛是分化的细胞形成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戊是细胞坏死,己是细胞衰老.【解答】解:A、甲表示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并没有改变细胞内的遗传信息,A正确;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B错误;C、丁是细胞凋亡,与基因表达有关,细胞的凋亡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中,C错误;D、己过程是细胞的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的分化、细胞的癌变和衰老,识记细胞分化、癌变的原因,衰老细胞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7.(2分)(2021秋•房山区期末)放射性同位素在生物实验中常应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A.给水稻提供
14CO
,根细胞在缺氧环境有可能出现
14C
H
OH22
5B.给小麦提供
14CO
,则
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
→14C
→(14CH
O)2232C.用
3H
标记丙氨酸,内质网上核糖体将有放射性,而游离核糖体则无D.小白鼠吸入
18O
,在尿液、呼出的二氧化碳有可能分别检测到含有
H
18O、18O2227A.甲过程代表有丝分裂,乙过程中细胞分化并不改变细胞的遗传信27【考点】2H: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3O: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专题】41:正推法;516:细胞器;51C: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析】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添加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具体考查知识点有:①用
15N标记丙氨酸,探究分泌性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②用
14CO
探究光合作用
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
→14C3→(14CH
O);③利用
18O作为示踪原子222研究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的转变途径,揭示呼吸作用的机理,例如,用
18O标记的氧气(18O2),生成的水全部有放射性,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无放射性,即
18O→H
18O。2【解答】解:A、给水稻提供
14CO2,14C在水稻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
→14C3→214C
H
O14C
H
O14C
H
OH,A正确;6,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进行无氧呼吸时,会分解形成61261262
5B、给水稻提供
14CO
,则
14C在光合作用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
→14C
→(14CH
O),B正确;2232C、利用
15H标记丙氨酸,如果是分泌蛋白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如果不是分泌蛋白也可以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出现放射性,C错误;D、关于呼吸作用元素的去向分析:试卷
测18O标记以后放射性元素首先出现在水中,但是水又可以作为反应物,如果水作为反应物,那么2放射性元素又可以出现在二氧化碳中,D正确。所以故选:C。【点评】本题以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为素材,考查蛋白质的合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泌蛋白的过程,能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28【考点】2H: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288.(2分)(2021秋•镇江期末)关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共同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有
DNA复制B.都有同源染色体联会D.都有染色单体分开C.都有纺锤体的形成【考点】47: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44:对比分析法;51E:有丝分裂;521:减数分裂.【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比较项目有丝分裂间期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减
I前的间期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与四分体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
出现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
同源现象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298.(2分)(2021秋•镇江期末)关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29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分离与组合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
出现体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的行为中期位置赤道板减
I在赤道板两侧,减
II在赤道板30妹染分离与组合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出现体自由30断裂后期减
II后期【解答】解: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
DNA的复制,A正确;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体的出现,C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列表比较两者,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9.(2分)(2021秋•房山区期末)血友病男患者的一个正常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该细胞可能存在()A.两条
Y染色体,没有致病基因B.X、Y染色体各一条,一个致病基因C.两条
X染色体,一个致病基因D.X、Y染色体各一条,没有致病基因【考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41:正推法;521:减数分裂;529:伴性遗传.【分析】1、血友病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
H、h表示),则男性血友病患者的基因型为
XhY.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31断裂后期减II后期【解答】解: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31(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该男性血友病患者的基因型为
XhY,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发生了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中处于后期时,其相应的基因和染色体组成为
XhXh或
YY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伴练习性遗传的特点,能结合两者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2分)(2021秋•房山区期末)某种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其中甲乙为减数分裂(一个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一个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丙为有丝分裂.相关叙述错误的是试卷
测试()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可发生基因重组B.图乙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C.图丙中箭头所指的染色体行为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D.得到上述图象均需要经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等相关步骤【考点】4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6B: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32(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32【专题】123:模式图;51E:有丝分裂;521:减数分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乙为减数分裂(一个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一个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显示同源染色体配对但未形成四分体,甲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为有丝分裂,箭头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解答】解: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B、图乙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染色体数目没有减半,B错误;C、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可见图丙中箭头所指的染色体行为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有关,C正确;D、制作装片的过程有: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2分)(2015•让胡路区校级模拟)某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在含有基因
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致死基因,但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性激素的影响.根据下列杂交组合结果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杂交组合亲本类型子代雌雄甲黄色(♀)×黄色(♂)黄
238黄
12033【专题】123:模式图;51E:有丝分裂;521:减数分裂.33乙丙黄色(♂)×黑色(♀)黄
111,黑
110黄
358,黑
121黄
112,黑
113乙组的黄色
F
自交黄
243,黑
1191A.毛色的黄色与黑色这对相对性状中,黄色是显性性状B.丙组子代的雌雄黄色个体全部携带致死基因C.致死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与
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雄性激素促使其表达【考点】85: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某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杂交组合丙中乙组的黄色
F
自交,后代出现了黑色,说明黑色是隐性性状,1基因型为
aa,则黄色是显性性状,基因型是
AA或
Aa.【解答】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毛色的黄色与黑色这对相对性状中,黄色是显性性状,A正确;B、丙组亲本为乙组的子代黄色个体,其子代中出现了黑色个体,所以黄色是显性性状。由此也可以得出丙组的亲本个体都为杂合子(Aa),其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例应为
3:1,这在子代雌性个体中得到验证,且子代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
AA和
Aa两种,比例为
1:2.但在丙组子代的雄性个体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例为
2:1,其原因是子代黄色雄性个体中的个体(基因型为
AA)可能带有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B正确;CD、从基因型为
AA的雄性个体死亡,基因型为
AA的雌性个体和基因型为
Aa的个体生存的现象可以看出:致死基因与
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不带有致死基因,且雄性激素会促使致死基因的表达,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C错误;D正确。故选:C。34乙黄色(♂)×黑色黄111,黑110黄112,乙组的黄34【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12.(2分)(2021秋•房山区期末)色盲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
D佝偻病是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有关图示四个家系的叙述,正确的是()高考复习A.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B.肯定不是抗维生素
D佝偻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丁1C.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为4D.家系丙中,女儿一定是杂合子【考点】8A:伴性遗传;A4: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专题】125:遗传系谱图;52D:人类遗传病.【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中双亲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儿子,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但不是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丙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丁中双亲都患病,但有一个正常的儿子,为显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解答】解:A、色盲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A错误;B、家系甲是隐性遗传病,不可能是抗维生素
D佝偻病;家系乙中父亲患病而女儿正常,所以不可能是抗维生素
D佝偻病;家系丁双亲都患病,但有一个正常的儿子,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1C、如果该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双亲的基因型为
Aa,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为
;如果是伴
X435【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351隐性遗传,则双亲的基因型为
XAXa、XAY,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为
,
正确;C4D、家系丙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若为伴
X显性遗传病,则女儿一定是纯合子,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伴性遗传和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种类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推断各遗传病的可能的遗传方式,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13.(2分)(2021秋•房山区期末)碱基类似物
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
A
配对,又可以与碱基
G
配对。在含有
5﹣Bu、A、G、C、T
五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突变体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B.发生突变的大肠杆菌
DNA
分子中共有
6
种碱基配对方式C.很多位点发生
T﹣A
到
C﹣G的替换后,DNA
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增强D.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
3
代,才能实现
DNA
分子某位点碱基对从
T﹣A
到
C﹣G的替换【考点】92:基因突变的特征.【专题】41:正推法;52A: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分析】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DNA复制时,酮式
Bu可与
A互补配对,代替
T作为原料,烯醇式可与
G互补配对,代替
C作为原料。【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碱基类似物
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
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
G配,使得碱基对发生改变,则该培养液中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A正确;B、发生突变的大肠杆菌
DNA分子中共有
8种碱基配对方式,即
5﹣Bu⇌A,5﹣Bu⇌G、A⇌T、G⇌C,B错误;C、A﹣T之间
2个氢键,C﹣G之间
3个氢键,则很多位点发生
T﹣A到
C﹣G的替换后,DNA分子361隐性遗传,则双亲的基因型为XAXa、XAY,再生一患病孩36结构的稳定性增强,C正确;D、5﹣溴尿嘧啶可以与
A配对,又可以和
C配对,复制一次
A﹣5﹣溴尿嘧啶,T﹣A,G﹣C,C﹣溴尿嘧啶,复制第二次时有
5﹣溴尿嘧啶﹣C,复制第三次
C﹣G,所以需要经过
3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
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
T﹣A到
G﹣C的替换,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机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中的“碱基类似物
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
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
G配对”。14.(2分)(2016•徐汇区一模)家蚕属于
ZW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如图所示为家蚕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第
2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练习A.正常雌性家蚕产生的雌配子类型有四种B.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基因突变C.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到D.突变体Ⅲ中
A和
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点】8A:伴性遗传;94:基因突变的原因;9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与正常细胞相比可知,突变体Ⅰ中
A基因变成
a基因,属于基因突变;突变体Ⅱ中一条
2号染色体缺失了一端,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突变体Ⅲ中一条
2号染色体的片段移到
Y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解答】解:A、图中正常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类型有四种,即
AZ、AW、aZ、aW,A正确;B、突变体Ⅰ中
A基因变成
a基因,其形成可能是基因突变,B正确;37结构的稳定性增强,C正确;D、5﹣溴尿嘧啶可以与A配对37C、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C正确;D、突变体Ⅲ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导致基因
A和
a不再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分离不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正确区分两者,同时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它们变异的类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5.(2分)(2021秋•房山区期末)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格里菲斯对
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进行了分离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概念模型的方法C.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测交是对提出的假说进行实验检验D.摩尔根借助类比推理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考点】7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分析】遗传学中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一、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二、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三、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38C、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38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四、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解答】解:A、格里菲斯做的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即
S型细菌能
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并让小鼠患病致死。艾弗里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体外转化实验,也就是将
S型细菌的各组分(DNA,蛋白质,荚膜等)进行分离提纯,再与
R细菌混合培养,观察哪种物质具有转化能力。A错误。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物理模型的方法,B错误。C、孟德尔运用测交的方式对假说进行推论和验证。C正确。D、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D错误。故选:C。【点评】遗传学中很多的研究方法比较容易混淆,比如摩尔根研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就属于假说演绎法,而不是类比推理法,在复习中注意区分.16.(2分)(2021秋•房山区期末)如图中的①②③表示培育番茄新品种的三种育种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试卷
测试A.方法①和③的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但采用方法③引起的变异是定向的B.方法②诱导单倍体的过程中,细胞全能性的表达与植物激素密切相关39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39C.方法③可将抗病基因直接导入叶肉细胞,使其与细胞中的
DNA
分子整合D.从
F
到
F
的操作采用的是连续自交方法13【考点】9C:生物变异的应用.【专题】123:模式图;52B:育种.【分析】题图分析:①为杂交育种并让植株连续自交进行筛选;②是单倍体育种中选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③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基因导入叶肉细胞。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A、方法①和③的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方法③的变异是按照人们意愿进行的,所以是定向的,A正确;B、方法②诱导单倍体的过程中,要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需要进行无菌操作,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单倍体,利用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理,B正确;C、方法③必须先将抗病基因与质粒结合形成重组
DNA分子,然后导入叶肉细胞,使其与细胞中的DNA分子整合,C错误;D、从
F
到
F
的操作采用的是连续自交方法,D正确。13故选:C。【点评】育种是对遗传基本规律和变异知识的应用,常以某一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诱变育种的原理。17.(2分)(2021春•西城区期末)在美洲热带地区纯蛱蝶幼虫主要取食西番莲叶片,西番莲受到纯蛱蝶的伤害之后,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使纯蛱蝶幼虫死亡.但仍有少数纯蛱蝶会变异出抵抗该化学物质的能力.观察发现,西番莲用改变叶片形状、“造出”一种黄色假卵──叶片上蜜腺稍微隆起形成卵状结构等办法来迷惑纯蛱蝶,以减少纯蛱蝶在此产卵;还通过分泌出一种“花外蜜露”,引诱蚂蚁和蝇类前来捕食纯蛱蝶幼虫.在此过程中,纯蛱蝶增强了寻找、发现西番莲的能力.根据以上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40C.方法③可将抗病基因直接导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助美甲店合作合同范本
- 高空作业安全打协议合同
- 消毒用品捐献协议书模板
- 浴场会所托管合同协议书
- 离婚前三年的财产协议书
- 物业零星工程施工协议书
- 自媒体运营团队合同范本
- 第三方协议护理网签合同
- 续签的合同上没竞业协议
- 糖果批发转让协议书模板
- GA/T 1323-2016基于荧光聚合物传感技术的痕量炸药探测仪通用技术要求
- 2023年苏州国发创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护士注册健康体检表下载【可直接打印版本】
- 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课件
- 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备案表
- SH3904-2022年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规定
- 叉车检验检测报告
- DNF装备代码大全
- 基于Qt的俄罗斯方块的设计(共25页)
- 古建筑木构件油漆彩绘地仗施工技术分析
- 食堂投诉处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