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的活化石——山西平遥古城平遥古城区位分析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的中部、晋中地区的南部,毗邻太原盆地的南端,是西北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平遥东临祁县,西向汾阳,南连沁源,北接文水,占地面积约2.25平方公里。平遥古城向东可与京津地区相连,有主要铁路干道连接华北、华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平遥500公里内,聚集了北京、天津、洛阳、西安等热点城市平遥古城历史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春秋时属晋国,战国属赵国。秦置平陶县,汉置中都县,为宗亲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为平遥县。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21届大会决定将平遥古城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宗教发展的实物标本。平遥古城历史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中国现代金融的发展是从平遥开始的[3],“日升昌”是中国票号第一家,平遥一度是全国金融中心;平遥为“晋商”的重要发源地,票号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汇兑开始的里程碑,古城在票号发展兴衰的百余年过程中,集中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票号富商,经济基础雄厚,带动了整个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建筑质量也领骚多年,在县治城市中实为罕见。中国汉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遗存最丰富的文物大县
平遥是山西省的文物大县,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近百处,其中双林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镇国寺、万佛殿——建于五代北汉年间的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清虚观龙虎殿——“悬梁吊柱”,20尊木雕、26箱“纱阁戏人”位列其中……充分展现出平遥古城作为中国汉民族历史文化载体的地位和人文生态环境特征。平遥古城历史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中国现代金融的发展是从平遥开始的[3],“日升昌”是中国票号第一家,平遥一度是全国金融中心;平遥为“晋商”的重要发源地,票号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汇兑开始的里程碑,古城在票号发展兴衰的百余年过程中,集中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票号富商,经济基础雄厚,带动了整个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建筑质量也领骚多年,在县治城市中实为罕见。中国汉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遗存最丰富的文物大县
平遥是山西省的文物大县,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近百处,其中双林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镇国寺、万佛殿——建于五代北汉年间的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清虚观龙虎殿——“悬梁吊柱”,20尊木雕、26箱“纱阁戏人”位列其中……充分展现出平遥古城作为中国汉民族历史文化载体的地位和人文生态环境特征。平遥古城历史4最大的汉民族古民居建筑群
平遥古城内的民居是山西民居的典型代表,并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晋中民居风貌;它同皖南民居齐名,但代表的是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方式,建筑精良,保护完好,以“凿土为窑”的理念贯彻其中,既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源头——窑洞式结构,又成为乡土文化的“标志符”——砖砌窑洞外加木廊外檐,饰以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及彩画,特色显明,吸引力强。平遥以如此众多的传统民居为基础,再配以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古街巷、古建筑、古文物,将其称为中国汉民族地区极为珍贵的建筑群是恰如其分的。古城平面布局古城位于汾河支流惠济河畔,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和黄河流域一座古老的城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远在西周宣王时期,周王朝为抵御外敌(捡狄人)袭扰,大将尹吉甫出于军事防御目的而筑,当时规模很小。这是关于平遥古城最早的记载,距今270余年。平遥古城是中国明清时期古城镇的典型代表,也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城镇。古城格局特色1、城址、城池惠济河旧称中都河,发源于平遥县境南部的宝塔山与孤爷山之间,曾流经古城墙南侧(后改道东侧)汇人汾河。古老的平遥城就是在中都河北岸发展和修筑起来的。古城选址因中都河流势,沿河呈南偏东巧度而筑,利用中都河作为南护城河并沟通整个护城河水系,巧妙地结合自然河流并达到了完整和谐,沿河遍植杨柳。时人曾用这样的诗句描写古城环境:“水绕山环占楼蜂,蜂须蝶翅麦花秋。人行芳草碧如水,日出杏花红满楼。”同时应证我国古代的筑城法则:“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乘马)})古城池平面呈方形,东、西、北墙方直,南墙随中都河之势蜿蜒而筑。古城方三里,面积2·25平方公里,城垣外砖内土,有瓮城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占城俗称龟城,南门为头,北门为尾,南门外有水井两眼,喻龟之双目。日“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修建,依此为胜。”古城格局特色2、城市格局平遥古城经历史演变和各代修筑,特别是明清两代的建造,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城市格局和空间风貌,突出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传统的对称格局特点,贯穿了我国儒家思想和礼制思想。古城传统格局以南大街为轴线,按左城隆(城陛庙)、右衙署(县衙)、左文右武(文庙、武庙)、东观(清虚观、道教)、西寺(集福寺已不存,佛教)、市楼居中的对称式结构布忌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城煌庙街、衙门街构成“干”字型商业街、商业店铺、票号等布于两侧,其规模超出一般传统城镇,反映了当时平遥商业贸易以及票号业的繁荣景象。城内道路格局,空间尺度、街巷名称均保留了明清时期的特点。古城格局特色3、空间格局古城整体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整体艺术效果强烈,南大街为轴线,市楼为城市制高点,构成整体空间的视觉中心,大片青灰色的居民建筑和庭院绿化衬托出了古城墙、市楼、城煌庙、武庙、清虚观、县衙等体量较大、色彩绚丽的庙宇建筑群和文物古迹建筑。城市空间为水平式,天际线平展而起伏沉稳而富于变化,街巷路窄而墙高,商业房铺建筑空间内外渗透,店铺建筑立面造型华丽、丰富而统一和谐。一般街巷建筑立面简洁而富有高低变化,外观封闭,只有高墙、屋顶和大门。古城格局特色4、民居建筑格局平遥古城居民建筑的布局多为严谨的四合院,有明确的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沿中轴线方向由几个套院组成,中间多以矮墙、垂花门分隔,形成三进院的“目”字型基本形式。一般正房为三间或五间,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前部加木结构披檐,柱廊上覆瓦顶,屋顶为平顶,厢房及倒座等建筑为木构单坡瓦顶,大门一般在中轴线左侧。平遥民居在三进院的布局形式上,又可根据不同功能要求、经济水平和用地条件建造为前店后寝式、一进院式、二进院式、过厅式和多院组合式。古城格局演变第一阶段:早期初建以县衙为中心建造,形成“丁”字状城市格局,(衙「〕街、照壁南街),按照中心布局和对称轴线思想建设,象山西太谷古城、江苏南通古城均为此布局形式,这是我国许多城镇的典型形式,商业店铺沿丁字布局。这一时期古城规模很小,大约在0·5平方公里以内,城址位于中都河畔,城市沿中都河向清虚观、文庙方向呈向东发展的趋势。第二阶段:筑城池,初具对称格局平遥古城现存城墙筑于明洪武三年,此时县衙已不居中,城市商业中心东移至南大街,并形成了南大街与衙门街、城陛庙街交叉的十字状商业街,南大街己发展为轴线,为实现对称布局,建造城隆庙、文庙、集福寺,从而初具对称格局,此时城墙内尚有一半为空地或农田。第三阶段:格局扩大城内建设用地向北扩大,东西大街出现商业店铺,初步形成“干”字形商业街。第四阶段:格局完善,建设高峰古城格局演变据清康熙年间平遥县志)记载,当时“人多耕织少商贾”,经商者很少,经济不发达。此后一百余年,从嘉庆、道光开始,平遥商业兴起,特别是随着票号的建立和发展,城市集中了大量商人,进入了经济和建设的辉煌时期,平遥成为当时中国票号业的中心城市之一。城池、街道不断修葺,建造庙宇楼阁五十余处,现存的大部分豪华民宅、商业店铺都建于这个时期。古城传统文化和思想的体现l、地域文化的体现三晋地域文化有许多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兼容并包,这种互相交流和融合的特点反映在宗教建筑上,一是世俗化倾向,二是三教同奉的现象,平遥双林寺中佛教、道教、儒教等庙宇建筑围绕中轴线有机布局,就是三教同奉的文化特点。兼容并包的文化特点,还体现在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开放性,平遥票号商人遍及全国,甚至进人中亚、东欧、日本等地区。三晋地域文化特质在平遥古城中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体现。古城传统文化和思想的体现2、传统礼制思想的体现平遥古城是依据中国汉族传统“礼制”规划建设起来的,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以明清时期为代表历史文化特色。郑孝燮先生对这种以“礼”为本的历史特征做出了高度的总结。一是古城方三里。中国古代城市的等级与规模大小均有国家典章的“礼”序标准,不能逾越,县城一般方三里,平遥古城正合乎这一“礼”序等级。二是古城布局体现了“辩方正位”。所谓“辩方正位”是儒家经典《周礼》规定的关于都城规划、建设、管理的总纲,虽原指都城,但其中“礼”制秩序的观念不仅仅限于首都,而是可以延伸于各级城市,甚至贯穿到一组建筑群的规划布局之中。在平遥古城布局上,大到整个古城区,小至四合院落无不追求“人、天地、建筑”之间的和谐,亦即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支配。具体体现在:五方四象,突出中心,强化中轴,面南为尊等一系列汉族文化传统的“礼”序与习俗的布局程式。平遥古城保存的左以文庙为首的文系建筑(左即东半城),右以武庙为首的武系建筑(右即西半城),这种“左文右武”的布局程式正是烙守这种“礼制”的表现。古城现状图古城总平面图古镇功能组织平遥古镇交通组织图平遥古镇绿化分析平遥古镇绿化分析图平遥古城保护的建议1恢复地方商业的活力平遥是山西票号的发祥地,由于数量之多,历史之早,因而有过“平遥帮”的称号。到清中叶,城内已有钱庄、布庄等各种店铺220余家,随着商业日益发达,平遥与全国各地的银钱来往愈来愈频繁,数目也越来越大,中国第一家经营异地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因此而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银行的“雏形”,平遥成为清朝中叶以来六七十年间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正是因为当年票号林立,商业店铺的发达,形成了今日尚存的规模大、形态完整的商号店铺和大量的优秀四合院民居。现在,应把通过发展观光旅游,恢复传统“老字号”,并以此带动整个县城的商业以至第三产业的全面复兴,作为历史保护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平遥古城保护的建议2维持城市的个性特征平遥古城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一方面,说明了80年代以来其保护工作的成功。另一方面,平遥之所以能够完整的明清风貌留存至80年代,也说明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该地区发展的相对落后,这样必然带来了房屋质量的老化,基础设施的陈旧,居住状况的恶化等城市环境问题,目前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改善有迫切的要求,如何在慎重、持久的居住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的过程中,维护好城市的个性特征,也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历史环境(HistoricEnvironment)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是历史文化城镇的根,破坏了历史环境就等于砍断了这座城市的根,单纯为改善交通而忽视城市文脉(UrbanContext)的历史性,社会网络的整体性,为改善居住而“拆旧盖新”的开发方式,是绝对不可取的。同时,历史城镇的保护不是为了过去而保护,而是为了现在和未来而尊重过去,要维持城市历史环境的延续性和历时性,防止城市的衰老和衰败,让历史城镇成为环境宜人的美好家园(Hometown),确保城市的特征与个性的延续。平遥古城保护的建议3历史城镇总体规划的灵魂就一般性城镇而言,历史保护规划(HistoricPreservationPlanning)可能只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专业规划。而对平遥这样一个已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而论,历史保护应是其城市总体规划的灵魂所在,是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保护不是对历史建筑进行博物馆冻结式保护,而应该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战略组成部分。历史城镇的保护不仅意味着对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的保护,还应综合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成为社会发展的深层控制力。一切脱离人或文化背景的开发建设都是没有灵魂的发展,这是因为文化不仅是发展的手段,同时也是发展的目标。具体而言,历史保护的思想要贯穿在城市规划的全过程中,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各项近期发展计划要以历史保护为中心,以环境改善为目标,全面、协调、有序地推进。这一点比单纯强调或制定一个面面俱到的保护规划更重要且更有实际意义。早在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9次大会上通过的《关于历史地区保护及其在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宣言》)》就明文指出:“历史地区是丰富多彩的文化、宗教及社会活动最真切的写照,必须延传到后世,保护历史地区并使它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的基本要素。”平遥古城保护的建议4图底关系的转换运用格式塔心理学(Configuration)中图(Figure)与底(Ground)的关系来分析现代建筑已为大家所熟悉。而图底关系转换的分析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历史保护方面,可把巨大的纪念性建筑(Monument)看作“图”,过去的保护多着眼于此,而自8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底”的保护,也就是对传统民居,近现代建筑等构成的历史环境的保护。平遥古城现有四合院3797处,其中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民居有400余处。这些保存完好,地方特色浓厚的四合院民居,构成了古城的整体风貌,是历史城镇的“底”。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我们要在保护好文物古迹的同时,保护好历史环境,包括四合院民居以及垂花门、门廊、砖墙、拱券、库房、古树名木、小品构件等等。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保护好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历史环境。正如美国历史保护学者所指出的:“历史环境保护与自然环境保护是同一枚硬币的不同的两个面”⑥。由此可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全面展开历史环境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平遥古城保护的建议4图底关系的转换运用格式塔心理学(Configuration)中图(Figure)与底(Ground)的关系来分析现代建筑已为大家所熟悉。而图底关系转换的分析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历史保护方面,可把巨大的纪念性建筑(Monument)看作“图”,过去的保护多着眼于此,而自8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底”的保护,也就是对传统民居,近现代建筑等构成的历史环境的保护。平遥古城现有四合院3797处,其中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民居有400余处。这些保存完好,地方特色浓厚的四合院民居,构成了古城的整体风貌,是历史城镇的“底”。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我们要在保护好文物古迹的同时,保护好历史环境,包括四合院民居以及垂花门、门廊、砖墙、拱券、库房、古树名木、小品构件等等。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保护好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历史环境。正如美国历史保护学者所指出的:“历史环境保护与自然环境保护是同一枚硬币的不同的两个面”⑥。由此可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全面展开历史环境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平遥古城改造研究“土字形”街是参与构架古城形态的重要元素,也是城内主要的商业街,包括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城隍庙街和衙门街(本文所提到的“土字形”街包括东大街、南大街、城隍庙街和衙门街及除沙巷街以西部分之外的西大街。西大街沙巷街以西部分商业稀少,且早已失去古城传统风貌)街道两侧高屋连脊,不仅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楼、县衙、城隍庙、清虚观和日升昌票号,还有大量百年以上、独具明清风格的传统老字号和古民居建筑,因而也成为旅游活动最为集中的场所。平遥古城改造研究历史建筑立面空间“土字形”街沿街的历史建筑往往与后院相连,形成一座座的院落。沿街的传统老字号间数多为3间和5间,向着大街开敞,有屋顶、墙面、横批、门窗、梁柱、台基、招牌、门扉、窗扇等立面元素。而沿街的古民居建筑则由传统四合院中的倒座背对街道形成,在倒座一角形成屋宇式大门通向院落内部(图3),倒座一般不开窗且较为封闭,沿街有屋顶、梁柱、墙面、台基、大门等立面元素。从居住功能到商业功能的转变过程中,古民居建筑及院落的封闭性将大大增加其风貌改变的风险。现状“土字形”街沿街的历史建筑已基本全部被利用成店铺,街道已形成连续、完整的商业活动空间。随着店铺数量的不断图2店铺建筑沿街立面民居建筑(倒座)沿街立面增多,一座历史建筑更出现了被多家店铺同时利用的情况,店铺与店铺之间在一屋檐下各占据着建筑的数间开间。平遥古城改造研究研究过程与方法本文先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字形”街沿街店铺所在的历史建筑立面空间及其变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沿街店铺的基本信息。2012年7月共走访“土字形”街沿街店铺559家铺及其所在的258座历史建筑(多家店铺利用同栋历史建筑),得到有效问卷414份,占所有调查店铺总数的74.1%,问卷涉及店铺经营内容、从业者属性、产权形式等多方面内容。另有2006年5月对“土字形”街沿街店铺基本信息的调查作为参照(2006年共走访“土字形”街沿街店铺325家,得到有效问卷231份,占2006年所有调查店铺总数的71.1%)。通过对店铺基本信息的整理与分析,深入挖掘影响历史建筑立面风貌变化的原因。在对历史建筑立面空间及利用方式上所出现的问题梳理的基础上,研究既有规划对其的应对,并从规划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平遥古城改造研究立面改造活动类型化芦原义信在《隐藏的秩序———东京走过二十世纪》中提到城市街道“第一第二轮廓线”的概念,构成街道图形、决定建筑本来外观的形态称为建筑的“第一次轮廓线”,包括屋顶、墙面、门窗洞口、柱子等,而将建筑外墙的凸出物和临时附加物所构成的形态称作“第二次轮廓线”,包括招牌、标识、门扉、窗扇、雨棚等。但立面元素之间对建筑的影响是有区别的,如果对古城内历史建筑“第一次轮廓线”,即传统的梁柱木结构进行改造和破坏,这会使建筑面貌发生长期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变化,造成历史文化载体的巨大损失。本文考虑到不可逆性在历史建筑立面改造活动中的危害,结合“土字形”街两侧建筑立面的构成特点,以店铺对“第一次轮廓线”(包括屋顶、横批、墙面、门窗洞口、柱子)和“第二次轮廓线”中的门扉、窗扇的改造作为判断要素,将立面改造活动划分为风貌传统型和风貌破坏型两大类,并进一步将风貌破坏型分为不统一型、非传统型、开洞型和加建型4个子类,划分是以历史建筑立面的构造元素及其组合关系是否体现平遥古城明清时期传统建筑特征为标准,平遥古城改造研究平遥古城改造研究风貌传统型基本维持了古城明清时期的建筑特征,为传统的三开间或者五开间的梁柱木结构建筑,墙体为古朴的青砖砌筑,横批、门扉和窗扇均为传统的木构样式(图a),该类型利于对传统风貌的保护;而风貌破坏型破坏了古城的建筑和街道特色,风貌传统型和风貌破坏型的历史建筑立面约各占半数。在风貌破坏型中,不统一型虽然基本上维持了古城明清时期的建筑特征,但立面要素(墙面、门窗洞口、门扉、窗扇等)之间特征不统一,整个建筑缺乏整体性,如图b,该历史建筑的三开间分别为3家店铺占据,3家店铺的门扉虽然均为木质,但其是不同的棂格,中间店铺横批的棂格也与其他两家不同,使得该历史建筑外观缺乏整体统一性,这对传统风貌的保护也是不利的,此类型占历史建筑数量的约1/4;非传统型约占1/10,是对沿街历史建筑立面上的门窗洞口位置及大小的变更(将窗洞扩大变成可进出的门、拆除槛墙、扩大窗洞),或者是对门扉和窗扇的非传统风貌改造(图c)。开洞型即在历史建筑墙体(正立面、侧立面)上大面积开洞(门洞、窗洞)。加建型是在沿街新建建筑直接遮蔽历史建筑。开洞型和加建型数量较少,分别占整个立面改造活动的7.4%和1.6%,但其对历史建筑和街道风貌的破坏程度最大。平遥古城改造研究平遥古城改造研究从立面改造类型的空间分布上看(图5),风貌传统型和风貌破坏型呈交叉间隔分布,广泛而分散。南大街鸡市口(南大街、城隍庙街与衙门街相交处)以南的南门头(南大街、衙门街和城隍庙街的相交位置为“鸡市口”,鸡市口以南的一段原称南门头,只有鸡市口往北才是南大街的传统区域[6]59,本文所指的南大街包括南门头段)沿街的历史建筑保护情况较好,风貌传统型占绝大多数,几乎没有风貌破坏型分布。明清时期“土字形”街众商云集,独南门头不在其商业范围之内;1948年“土字形”街各条街道沿街都是以店铺为主,民居为辅,唯独南门头和城隍庙街沿街是以民居为主,店铺为辅(图6a)。自1997年底平遥古城申遗成功后,在旅游业市场力量的渗透下,南门头和城隍庙街沿街的商业开始缓慢发展起来,2006年南门头沿街的民居和店铺数量大致持平,而城隍庙街的商业街空间已经形成(图6b),直至2012年南门头沿街才完全形成连续的店铺空间(图6c)。可以看出,风貌传统型在南门头沿街占绝大多数跟其商业开发时间最晚可能密切相关。平遥古城改造研究东大街目前沿街的历史建筑利用以民居为主,店铺数量较少,其风貌破坏型分布也最少,风貌较为统一;但在明清和民国时期,东大街都是消费性很强的商业性街道,街道两旁以店铺为主,间有各业作坊;新中国成立后东大街的商业受“弃商转农”和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影响逐渐衰退;平遥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旅游业也没有渗入到这一片区,民居占据绝大多数,零星有服务于本地居民的店铺分布,是相对静谧的生活性街区;2006年以后,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东大街的店铺数量逐渐增多,而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图b、c)。商业的渗入可能会对居住在此地的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平遥古城改造研究立面改造类型与店铺种类“土字形”街沿街店铺根据主要消费群体可以划分为非旅游相关店铺和旅游相关店铺两种:非旅游相关店铺主要服务当地居民,旅游相关店铺主要服务游客,其中非旅游相关店铺的比例一直在减少,从2006年的10.4%到2012年的5.6%。根据旅游相关店铺经营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可以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梨形分馏烧瓶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抗宫炎片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婴儿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评优评先申请书范文
- 读《细节决定成败》心得体会
- 施工难点及解决措施
- 建筑工程植筋修复方案
- 社区安全服务交接方案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阶段(五年级)及心得体会
- 结对帮扶教师心得体会
- 露天矿山安全培训课件经典
- 企业资产管理培训
- 公文写作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巴西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 自然辩证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 中考语文专项必刷题之名著阅读专题(天津版)
- 2024版合伙经营运输车辆合同范本
-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多一些尊重理解少一些偏见误解(审题指导与例文)
- +Unit+2+We're+family+Section+A+2a+-+2e+说课稿 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防性侵安全教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