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硕非法学-山东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I_第1页
考研考博-法硕非法学-山东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I_第2页
考研考博-法硕非法学-山东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I_第3页
考研考博-法硕非法学-山东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I_第4页
考研考博-法硕非法学-山东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法硕非法学-山东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摄影师甲为刘某拍照后,私自将照片卖给乙制作挂历销售。后来乙又将照片送给丙作橱窗广告,被刘某发现诉至法院。在本案中,侵害刘某肖像权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甲、乙、丙

答案:D

本题解析:

《民法典》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民通意见》第139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广告、商标、装饰橱窗等,应当认定为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甲私自将照片卖给乙,乙用照片制作挂历销售,丙用照片作为橱窗广告,均是以营利为目的,均侵犯了刘某的肖像权。

【说明】最新《民法典》中无相关规定。

2.下列人身权中,属于自然人专有的是()。

A.名誉权

B.肖像权

C.信用权

D.荣誉权

答案:B

本题解析: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依法制作、使用自己的肖像,借此享受一定利益并排除他人非法侵害的权利。肖像权是专属于自然人的人格权,其主体限于自然人。ACD三项,自然人与法人都能享有。

3.下列选项中,构成原物与孳息关系的是()。

A.名画原件与其复制品

B.母牛与其产下的牛犊

C.水库与水库里的鱼

D.果树与果树上的果实

答案:B

本题解析:

根据两物之间的派生关系,物可以分为原物与孳息。原物是指能够产生收益的物,孳息为原物产生的收益。B项,母牛属于原物,是能够产生收益的物,牛犊是母牛产生的收益,母牛与其产生的牛犊是原物与孳息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第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4.甲将一部相机借给乙,乙擅自将相机卖给不知情的丙,丙又将相机卖给不知情的丁并交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根据善意取得取得相机的所有权

B.丁基于丙的交付取得相机的所有权

C.丁在甲追认后方可取得相机的所有权

D.丁在付清全部款项后方可取得相机的所有权

答案:B

本题解析:

A项,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无权处分人将其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如受让人在取得该财物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甲将相机借给乙,乙擅自卖给不知情的丙,丙可以依据善意取得而取得相机的所有权。所以丙是有权处分人,丁取得相机的行为不是善意取得。B项,动产物权基于交付取得,丁基于丙的有权处分交付从而获得相机的所有权。C项,丁取得相机的所有权是合法的,不需要获得甲的追认。D项,相机属于动产,动产只需要完成所有权交付即可,不需要付清全款。

5.根据我国《担保法》规定,保证合同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

A.6个月

B.1年

C.2年

D.4年

答案:A

本题解析:

《担保法》第25条第1款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第26条第1款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6.下列民事权利中,属于支配权的是()。

A.甲对无权代理的追认权

B.乙对自身肖像的使用权

C.丙因受欺诈享有的撤销合同的权利

D.丁被他人打伤享有的请求赔偿的权利

答案:B

本题解析:

支配权是指可以对权利的客体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如物权。支配权的特点表现在:①其客体通常是特定的;②其权利主体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③支配权的实现不需要义务人的积极行为,但义务人不得实施妨碍支配权实现的行为;④支配权因支配而产生排他性的效力。支配权常常是确认之诉的对象。AC两项为形成权;D项为请求权。

7.甲谎称是乙公司的代理人,以乙公司的名义与丙公司签订合同。甲侵犯了乙公司的()。

A.姓名权

B.商标权

C.名誉权

D.名称权

答案:D

本题解析:

名称权,是指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其名称并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其名称享有独占的使用权,任何人不得干涉和非法使用。

A项,姓名权是自然人专属的权利,法人不享有姓名权,因此乙公司不享有姓名权,甲的行为不侵犯乙公司的姓名权。

B项,甲没有擅自使用或冒充乙公司的商标,没有侵犯乙公司的商标权。

C项,甲并没有侵犯乙公司的名誉权,名誉权的本质在于权利人要求他人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有权排除他人对其名誉权的侵害。甲没有恶意贬损乙公司或以其他方式损害乙公司名誉,甲没有侵犯乙公司的名誉权。

D项,甲未经授权,擅自以乙公司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侵犯了乙公司的名称权。

8.甲在候车室以需要紧急联络为名,向赵某借得高档手机,边打电话边向候车室外移动,出门后拔腿就跑,已经有所警觉的赵某猛追未果。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抢夺罪

B.盗窃罪

C.侵占罪

D.抢劫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A项,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抢夺的行为。公然夺取,是指行为人明知被害人知情还当着被害人的面强行夺走财物。甲是在“借得”手机后再向候车室外移动,然后逃离,因而并不属于当场公然夺取,只是公然逃跑。甲并未实施抢夺行为,因而甲的行为不构成抢夺罪。B项,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盗窃通常具有秘密性,但是盗窃行为并不限于秘密窃取。窃取的手段,可以使用欺骗的方式,只要欺骗行为并不具有使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的性质,仍然成立盗窃罪。本题中,甲以欺骗的方式窃取手机,构成盗窃罪。C项,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赵某未将手机交由甲保管,手机也不属于赵某的遗忘物、埋藏物,不构成侵占罪。D项,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甲并未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不构成抢劫罪。

9.追诉期限的长短应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刑罚的轻重相适应。下列对于追诉时效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定最高刑为死刑的犯罪,经过20年,则一律不再追诉

B.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超过20年即不再追诉

C.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追诉期限从挪用行为实施完毕之日起计算

D.玩忽职守行为造成的重大损失当时没有发生,而是在玩忽职守行为后一定时间发生的,应从玩忽职守行为时起计算追诉期限

答案:C

本题解析:

追诉时效,是指依法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法定的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超过这个期限,除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核准必须追诉的以外,都不得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

A项,《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②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③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④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法定最高刑为死刑的犯罪,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即使追诉时效经过二十年,也可以追诉。

B项,《刑法》第88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C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挪用公款犯罪如何计算追诉期限问题的批复》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从挪用行为实施完毕之日起计算;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从挪用公款罪成立之日起计算。挪用公款行为有连续状态的,犯罪的追诉期限应当从最后一次挪用行为实施完毕之日或者犯罪成立之日起计算。

D项,《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玩忽职守行为造成的重大损失当时没有发生,而是玩忽职守行为之后一定时间发生的,玩忽职守罪的追诉期限应当从危害结果发生之日起计算。

10.下列情形中,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是()。

A.聚众斗殴致他人死亡

B.非法行医造成就诊人死亡

C.强制猥亵妇女致其因羞愤自杀死亡

D.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致其死亡

答案:B

本题解析:

结果加重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的行为,同时又造成一个基本犯罪构成意外的结果,刑法对其规定较重法定刑的情况。结果加重犯有两个特点:①行为人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行为,但发生了法定以外的加重结果;②《刑法》针对加重结果规定了加重法定刑,否则不是结果加重犯。A项,聚众斗殴致人死亡按故意杀人罪论处。B项,非法行医造成就诊人死亡是典型的结果加重犯。C项,妇女羞愤自杀将作为强制猥亵妇女罪的量刑情节而为量刑所考量。D项,《刑法》第261条对遗弃罪的规定为“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据此,《刑法》并没有将遗弃致人死亡的行为规定为遗弃罪的结果加重犯,也没有数罪并罚。遗弃致人死亡属于情节恶劣,是遗弃罪的构成要件之一,所以对其仍在基本刑范围内处罚。

11.下列情形中,应当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的是()。

A.甲销售盗版图书,违法所得20万元

B.乙开办公司专门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所得20万元

C.丙公司未经证监会批准,非法从事证券业务,违法所得100万元

D.丁开办废品站专门从盗窃犯罪分子手中收购赃物,倒卖牟利,违法所得20万元

答案:C

本题解析:

非法经营罪,是指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或者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或者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以及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A项,甲销售盗版图书,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构成销售侵权复制品罪。B项,乙的行为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C项,丙未经批准,非法从事证券业务,构成非法经营罪。D项,丁明知是犯罪所得而予以收购,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12.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罚金规定的是()。

A.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

B.不允许未成年罪犯的监护人代为垫付罚金

C.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不缴纳罚金的,应改判为有期徒刑

D.由于不能抗拒的灾祸,确实不能缴纳罚金的,应免除罚金

答案:A

本题解析:

ACD三项,《刑法》第53条规定,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B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第3款规定,对被判处罚金刑的未成年罪犯,其监护人或者其他人自愿代为垫付罚金的,人民法院应当允许。

13.甲、乙系父子关系。乙在注册公司时,将其父甲登记为股东之一,后被甲发现。因甲不同意,双方发生争执并诉至法院。乙的行为()。

A.合法,属于法定代理

B.合法,属于无因管理

C.非法,侵犯了甲的姓名权

D.非法,侵犯了甲的隐私权

答案:C

本题解析:

A项,法定代理,是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产生的代理关系。法定代理主要是为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置的代理,一般基于一定的亲属关系或者某种隶属关系产生,其确定带有强制性。乙子跟甲父都是成年人,而且智力跟精神都健全,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无需产生法定代理关系。B项,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包括:①管理他人事务;②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③无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乙将父亲甲的名字登记为股东,不是管理他人的事务,虽然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但是并没有避免他人利益受损的动机,不符合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C项,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自己姓名并排除他人非法侵害如干涉、盗用、假冒的权利。乙擅自使用父亲的名字作为股东的登记名字,是一种侵犯他人姓名使用权的行为。D项,隐私权,是指私人生活中不欲为他人所知的信息,也称私人信息、个人秘密,是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隐私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人格权。姓名并不属于隐私的一部分,而且姓名权跟隐私权相比较更贴近题干的内容。

14.甲、乙、丙三人按35%,55%,10%的份额共有一艘渔船,乙、丙2人均有意卖掉渔船,甲坚决反对,关于出卖渔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乙有权单独决定出卖渔船

B.乙、丙未经甲同意无权出卖渔船

C.乙、丙有权基于多数份额出卖渔船

D.乙、丙可根据多数共有人同意出卖渔船

答案:B

本题解析:

《物权法》第97条规定,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甲乙丙三人按35%、55%、10%份额共有一艘船,根据以上法条规定,要有三分之二以上份额的按份共有人同意才可以,乙、丙的份额仅占65%,不足三分之二(66.67%),乙、丙要卖船须经过甲的同意。

15.亲属相隐不为罪原则确立于()时期。

A.汉宣帝

B.汉章帝

C.汉文帝

D.汉武帝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亲属相隐不为罪原则又称为“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唐朝称为“同居相为隐”原则。“亲属相隐不为罪”是指亲属之间首谋隐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源于儒家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思想。该原则确立于汉宣帝时期,故选A项。

16.依据“准五服以制罪”制度,如果以尊犯卑,则处罚最重的亲等是()。

A.斩衰亲

B.子衰亲

C.大功亲

D.缌麻亲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依据“服制定罪”,以尊犯卑,亲等越远,处刑越重,缌麻亲的亲等最远,故选D项。

17.公司职员甲办理了某银行的信用卡,在商场持卡消费2万余元。在向银行还款前,甲突患精神病。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银行之间的合同、甲与商场之间的合同均有效

B.甲与银行之间的合同、甲与商场之间的合同均无效

C.甲与银行之间的合同有效,甲与商场之间的合同无效

D.甲与银行之间的合同无效,甲与商场之间的合同有效

答案:A

本题解析:

合同生效的一般要件包括当事人缔约时有相应的缔约能力、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及公序良俗。判断当事人是否有缔约能力的时间点是缔约时,缔约前或缔约后的行为能力都不影响缔约时行为能力的判断。

本题中,甲在办理银行的信用卡以及在商场持卡消费时都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与银行之间的合同、与商场之间的合同均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也不违反强制性法律和公序良俗,两份合同均有效。

18.下列民事法律关系中,需要两个法律事实才能产生的是()。

A.抵押关系

B.遗嘱继承关系

C.侵权赔偿关系

D.婚姻关系

答案:B

本题解析:

民事法律事实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的发生而产生。A项,抵押关系包括动产抵押和不动产抵押,其中,动产抵押只需要抵押合同生效即可,不登记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B项,遗嘱继承关系需要被继承人立有有效的遗嘱和立遗嘱人死亡这两个法律事实的发生才能产生。C项,侵权赔偿关系的产生只需要存在侵权行为这一法律事实。D项,婚姻关系的产生只需要一个法律事实,即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

1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侵犯人格尊严的方法不包括()。

A.侮辱

B.打击报复

C.诬告陷害

D.诽谤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38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可见,从严格意义上解释,侵犯人格尊严的方法不包括打击报复,故选B项。

20.甲欠乙10万元,时效期间届满未还。乙索要时,甲承诺2个月内偿还,但事后只给付了2万元。乙索要余款时,甲以10万元欠款已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为由拒绝,并要求乙返还之前给付的2万元。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应偿还剩余的8万元

B.甲承诺偿还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C.甲给付的2万元属于不当得利,乙应返还

D.甲无权要求乙返还2万元,但剩余的8万元可以不偿还

答案:A

本题解析: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进程中,因一定事由的发生,阻碍时效进行,致使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从中断时起,其诉讼时效重新计算的制度。《民法典》第19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①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②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③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④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题中乙向甲索要欠款时,时效期间已经届满,不再发生中断,诉讼时效中断需发生在期间届满之前。但是,甲承诺两个月内偿还,承认了债务,就应当完全履行,剩余的8万元债权甲应偿还。

21.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条规定属于故意杀人罪的()。

A.修正的犯罪构成

B.标准的犯罪构成

C.加重的犯罪构成

D.减轻的犯罪构成

答案:D

本题解析:

A项,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条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态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基础并对之进行补充、扩展所形成的犯罪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通常包括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如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等形态,以及共同犯罪形态。

B项,标准的犯罪构成,又称普通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条文对具有通常社会危害程度的行为所规定的犯罪构成。

CD两项,派生的犯罪构成,是指以标准的犯罪构成为基础,因为具有较轻或较重的法益侵害程度而从标准的犯罪构成中派生出来的犯罪构成。后者相对于标准犯罪构成的处罚基准形态而言属于处罚减轻或加重的形态,包括减轻的犯罪构成与加重的犯罪构成。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是适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较轻法律后果的构成要件,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派生的犯罪构成中减轻的犯罪构成。

22.甲路过某饭馆时见万某酩酊大醉,便冒充万某的朋友上前将其扶走,到一偏僻的地方后,将万某随身携带的价值5000元的财物全部取走。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诈骗罪

C.侵占罪

D.抢劫罪

答案:A

本题解析:

A项,盗窃罪是指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本题中,甲趁万某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之时将其随身携带的财物窃取,且并无使用暴力、胁迫或隐瞒真相进行欺诈的行为,因此其行为构成盗窃罪。B项,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藏真相的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C项,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的行为。D项,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23.甲在行驶中的公共汽车上与售票员发生争执,气愤之下举起随身携带的铁锤猛砸汽车车窗,致车窗玻璃破碎、车窗变形,造成经济损失1万余元。甲的行为构成()。

A.破坏交通工具罪

B.故意毁坏财物罪

C.破坏交通设施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如果行为人故意毁坏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交通设施,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因而危害交通运输安全的,应当以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论处。如果行为人故意毁坏不影响安全行驶的辅助性设备,因没有危害公共安全,不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但情节严重的,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本题中,甲砸碎正在行驶中的公共汽车车窗,并未危害公共安全,但造成经济损失1万余元,情节严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24.根据解释的效力,可以把刑法解释分为()。

A.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B.当然解释、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C.当然解释、扩大解释和缩小解释

D.文理解释、论理解释和学理解释

答案:A

本题解析:

刑法解释是指对刑法条文含义的阐明。根据解释的效力,可分为由立法机关对刑法进行的立法解释;由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进行的司法解释;以及其他机关、团体、个人对刑法条文含义的阐释,即学理阐释,亦称无权解释。根据解释的方法,刑法解释又可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根据刑法的立法精神和立法原意,论理解释又可分为当然解释、扩大解释(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此外,目的解释、缩小解释、比较解释和历史解释等也都属于论理解释的范畴。

25.下列选项中,可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

A.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B.当事人提起诉讼

C.权利人提出请求

D.发生不可抗力

答案:D

本题解析: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由于出现了法定事由而暂时中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的法律制度。《民法典》第194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①不可抗力;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③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④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⑤其他导致权利。第19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①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②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③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④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26.甲酒后到一洗浴中心进行足浴,发现为其洗脚的女服务员乙很漂亮,于是提出要与乙发生性行为,遭乙拒绝。甲便采取暴力欲强奸乙。乙在反抗中用修脚刀刺死了甲。乙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故意杀人

D.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答案:A

本题解析: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本案中,甲采取暴力欲强奸乙,乙在反抗中用修脚刀刺死了甲,乙构成特殊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7.唐朝规定国家机关具体办事细则的法律形式是()。

A.律

B.令

C.格

D.式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唐朝的法律形式分为律、令、格、式四种,其中,式是指封建国家各级行政组织活动的规则,以及上下级公文程式的法律规定,故选D项。此外,律是指正式的律典,令是指国家政权组织方面的制度与规定,格是指具有行政法律性质的官吏守则。

28.秦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

B.廷尉

C.司寇

D.刑部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秦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称为廷尉,故选B项。大理寺是北齐至宋代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司寇是商、西周和春秋时期中央司法机关的称谓。刑部是元、明、清时期的中央审判机关。

29.下列申请注册的商标,不符合我国商标法规定的是()。

A.“仙山”牌药品商标

B.“奔月”牌电脑商标

C.“耐用”牌家具商标

D.“暖阳”牌毛巾商标

答案:C

本题解析:

《商标法》第11条规定,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注册:①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②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③其他缺乏显著特征的。前款所列标志经过使用取得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可以作为商标注册。C项,违反了上述第2项的规定,该商标直接表示了商品的质量,即家具“耐用”,不符合商标法规定。

30.冯某将其所有的大卡车送至通达汽车修理厂修理。因冯某未依约定支付修理费,修理厂遂依法将该车留置,但未与冯某约定留置汽车后支付修理费的期间。根据《物权法》规定,修理厂在实现其留置权前应当给冯某支付修理费的期间为()。

A.1个月以上

B.2个月以上

C.3个月以上

D.6个月以上

答案:B

本题解析:

《物权法》第236条第1款规定,留置权人与债务人应当约定留置财产后的债务履行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留置权人应当给债务人2个月以上履行债务的期间,但鲜活易腐等不易保管的动产除外。债务人逾期未履行的,留置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财产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留置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31.下列有关自然人人格权与身份权异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格权与身份权均没有直接财产内容

B.人格权与身份权均属于支配权和绝对权

C.人格权受到侵害后权利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身份权则不可以

D.人格权始于出生,身份权则以取得一定身份为前提

答案:C

本题解析:

A项,人格权和身份权虽然与财产权利有着一定的联系,但人格权和身份权都不具有直接的财产内容。B项,人格权和身份权都属于对权利实施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是支配权;享有人格权和身份权的权利人之外的一切义务人都负有不得侵犯权利人的人格权和身份权的义务,故人格权和身份权是绝对权。D项,人格权始于出生,并不需要实施特定的行为,且没有特别的期限限制;身份权的取得需要借助权利人实施一定的行为,其必须以取得一定身份为前提,并以身份关系的存续为权利存续的前提。C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②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③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第2条规定,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第1条规定的是人格权;第2条规定的是监护权,属于身份权中的亲属权。可见,人格权和身份权受到侵害后都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32.下列行为中,构成逃税罪的是()。

A.甲采用暴力方法拒不缴纳税款2万元

B.乙以逃避海关监管的方式偷逃海关关税5万元

C.丙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造成国家税款流失25万元

D.丁缴纳某批次货物税款10万元后,假报该批次货物出口,骗取出口退税8万元

答案:D

本题解析:

A项,根据《刑法》规定,抗税罪,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收征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因此,甲构成抗税罪。B项,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普通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偷逃应缴税额较大的行为。因此乙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C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是指为了牟取非法经济利益,故意违反国家发票管理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行为。因此,丙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D项,根据《刑法》第204条的规定,如果纳税人纳税以后,采取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按逃税罪定罪处罚;行为人骗取的国家出口退税款,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应定骗取出口退税罪。本案丁缴纳某批次货物税款10万元后,假报该批次货物出口,骗取出口退税8万元,因此,丁构成逃税罪。

33.西周时期将刑事诉讼费用称为()。

A.钧石

B.束矢

C.质剂

D.傅别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西周时期将刑事诉讼费用称为“钧石”,将民事诉讼费用称为“束矢”,将买卖契约称为“质剂”,将借贷契约称为“傅别”,故选A项。

34.甲(建委主任)与妻子乙商议后,由乙出面收受请托人现金300万元,甲为请托人办理建筑审批手续。乙的行为()。

A.构成受贿罪

B.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C.不构成犯罪

D.构成受贿罪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视频讲解隐藏答案收藏标记反馈

答案:A

本题解析:

AC两项,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与国家工作人员共谋,共同受贿的,以受贿罪的共犯论处。本题中,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妻子乙与其共谋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甲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甲乙成立受贿罪的共犯。

BD两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没有受贿的共谋。本题中,乙与甲共谋,由甲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所以乙不成立利用影响受贿罪。

35.甲欲杀死赵某,掐赵某脖子致其休克后,甲以为赵某死亡,将其投入河中,赵某溺水而亡。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故意杀人罪(未遂)

D.故意杀人罪(既遂)

答案:D

本题解析:

甲在犯罪过程中,错认为自己掐死了赵某,而实际上是其将赵某投入河中的行为造成赵某的死亡,属于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在这种情况下,甲主观上存在杀害赵某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人行为,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确实由甲的行为直接造成,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不影响其刑事责任,甲的行为仍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36.“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这一规定体现的并罚原则是()。

A.并科原则

B.限制加重原则

C.加重原则

D.吸收原则

答案:A

本题解析:

并科原则是指将一人所犯数罪分别宣告的各罪刑罚绝对相加、合并执行的合并处罚规则。题干中“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体现了将宣告的各罪刑罚的合并执行,符合并科原则。

B项,限制加重原则,又称限制并科原则,是指以一人所犯数罪中法定(应当判处)或已判处的最重刑罚为基础,再在一定限度之内对其予以加重作为执行刑罚的合并处罚规则。

C项,数罪并罚的原则中没有加重原则。

D项,吸收原则,是指对一人所犯数罪采用重罪吸收轻罪或者重罪刑吸收轻罪刑的合并处罚规则。

37.2014年3月12日,甲、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并于当日办理了预告登记。合同约定,乙于3月15日支付全款,双方于3月30日前办理过户手续。乙依约支付房款后,因甲出差双方一直未办理过户手续。7月10日甲又将房屋卖给丙并办理了过户手续。

关于两份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乙之间的合同和甲、丙之间的合同均有效

B.甲、乙之间的合同有效,甲、丙之间的合同无效

C.甲、乙之间的合同无效,甲、丙之间的合同有效

D.甲、乙之间的合同有效,甲、丙之间的合同效力待定

答案:A

本题解析:

物权法》第9条第1款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15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本题中,甲、乙签订了买卖合同,虽然未办理物权登记,但是不影响合同效力,甲、乙之间的合同是有效的。因为未办理房屋产权过户登记,物权不发生转移,故房屋的所有权依然属于甲,甲有权进行处分。所以甲、丙之间的买卖合同也是有效的。

38.在我国,有权宣告婚姻无效的机关是()。

A.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

C.婚姻登记机关

D.基层组织

答案:B

本题解析:

根据现行的《婚姻登记条例》,婚姻登记机关不再具有宣告婚姻无效的职权,由人民法院统一依法裁判婚姻的效力。

39.甲将面粉制作的小丸冒充消炎药卖给某药店后,获利巨大。对甲的行为()。

A.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B.只能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

C.只能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D.应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择一重罪处断

答案:D

本题解析:

《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刑法》第149条第2款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同时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本题中,甲将面粉制作为假冒的消炎药,获利巨大,符合《刑法》第149条第2款规定的情形,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竞合,择一重罪处罚。

40.甲因抢劫被公安机关追捕,逃至朋友乙家,对乙说:“公安要抓我,想在你这里躲几天。”乙遂收留甲在家。乙的行为构成()。

A.窝藏、包庇罪

B.包庇罪

C.窝藏罪

D.妨害公务罪

答案:C

本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310条的规定,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窝藏、包庇犯罪分子,是指两类行为:①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②为犯罪分子作假证明以掩盖其犯罪事实。本罪属于选择性罪名,在确定具体犯罪行为的罪名时,可根据行为人实际实施的行为来适用罪名。本题中,甲因抢劫被公安追捕,乙将甲收留在家中,帮助其逃匿,因而乙的行为属于窝藏行为。乙未为甲作假证明以掩盖其犯罪事实,不构成包庇。

41.甲是某运输公司的经理,为了抢运煤炭,甲亲自跟车督促驾驶。在驾驶员乙已连续驾驶10多个小时的情况下,甲仍强令乙继续驾驶。乙因过度疲劳,操作失当,在驾驶中撞死路边一摆摊商贩。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B.甲、乙成立交通肇事罪共犯

C.甲构成交通肇事罪

D.甲构成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答案:C

本题解析:

AD两项,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违反交通规则”。本题中,甲强令乙疲劳驾驶,导致乙操作失当,致使一名商贩死亡,整个过程都是发生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之内,且违反的是交通规则,故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和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B项,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二人以上故意犯罪才构成共同犯罪,甲和乙在主观上并无共同犯罪的故意,在主观上都是过失,不构成共同犯罪。而根据《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交通肇事罪中只有“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才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C项,《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释第2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据此,甲是运输公司经理,系单位主管人员,因而构成交通肇事罪。

4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

A.中央人民政府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香港立法委员会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负责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而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解释法律。《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其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故选C项。

43.甲为境外赌球网站担任代理,开设个人微信公众号接受投注,情节严重。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B.赌博罪

C.非法经营罪

D.开设赌场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根据《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的,构成开设赌场罪。本题中,甲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构成开设赌场罪。

A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题中重点在于甲接受赌球投注,而非仅仅利用网络帮助他人实施犯罪。

B项,赌博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行为。其与开设赌场罪的最大不同在于行为人参与赌博,以赌博为业。本题中,并未提及甲是否参与赌博,因此,其行为不构成赌博罪。

C项,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经营,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为刑法学中的口袋罪,若一行为无法被其他罪名所容纳且不得不处罚时,方认定为此罪。因此,虽然甲的行为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但其行为更符合开设赌场罪的构成要件,应先认定为开设赌场罪更为恰当。

44.下列选项中,属于所有权继受取得方式的是()。

A.添附

B.先占

C.生产

D.遗赠

答案:D

本题解析:

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是指通过某种法律行为或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从原所有人处取得所有权。在遗赠中,受遗赠人是通过遗赠人的遗赠这一法律行为而取得遗赠物的所有权,属于继受取得。而添附、先占和生产均为原始取得。

45.监狱司法工作人员甲接受在押人员乙的妻子请托,在押送乙外出就医途中,违规打开乙的戒具,并暗示乙逃跑。乙成功逃跑后,甲收受了乙妻所送的50万元。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甲按私放在押人员罪和受贿罪并罚

B.对甲按脱逃罪(共犯)和受贿罪并罚

C.对甲按私放在押人员罪和受贿罪从一重处断

D.对甲按脱逃罪(共犯)和受贿罪从一重处断

答案:A

本题解析:

私放在押人员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私自将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放走,使其逃离监管的行为。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本题中,甲作为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私自将在押人员乙放走,致使其逃离监管,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接受乙的妻子的请托并收受50万元贿赂,构成受贿罪。

AC两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同时构成受贿罪和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三节、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犯罪的,除刑法另有规定外,以受贿罪和渎职犯罪数罪并罚。”在渎职罪中,收受贿赂又犯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择一重罪定罪处罚,其他的都是数罪并罚。私放在押人员罪属于渎职罪,因此对甲按私放在押人员罪和受贿罪并罚。

BD两项,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脱司法机关的羁押和监管的行为。如果行为人不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或者职权,而是利用其他条件帮助在押人员逃跑的,应当以脱逃罪的共犯论处。本题中,甲利用职务便利帮助乙逃脱监管,因此甲的行为不构成脱逃罪。

46.甲因涉嫌受贿被捕,在受讯问时如实供述了受贿罪行,并举报了同监室的一名犯罪嫌疑人企图脱逃,经查证属实。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具有自首情节,对其可以从轻处罚

B.甲具有立功情节,对其可以免除处罚

C.甲具有坦白情节,对其可以从轻处罚

D.甲具有重大立功情节,对其应当免除处罚

答案:C

本题解析:

AC两项,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坦白是指犯罪人被动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甲在被捕后受讯问时如实供述了受贿罪行,不符合自动投案的条件,故不属于自首,但属于坦白,根据《刑法》第67条第3款的规定,可以从轻处罚。BD两项,根据《刑法》第68条的规定,犯罪人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甲举报的罪犯成立脱逃罪,脱逃罪的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有期徒刑。成立重大立功的犯罪,需要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所以甲成立一般立功,但不成立重大立功。

47.司法解释是指()。

A.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法所作的解释

B.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C.省级以上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D.各级人民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司法解释,即由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48.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定罪处罚的是()。

A.公安机关办案人员甲打电话告知犯罪嫌疑人张三将对其执行逮捕的机密,张三听后随即潜逃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乙接受国外情报机构收买,为其提供所掌握的国家秘密

C.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丙未经许可,私自出售本单位保密的专有技术配方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丁为筹措儿子的留学费用,将掌握的国家秘密出售给境外媒体

答案:A

本题解析: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本题中,甲故意泄露国家秘密,致使犯罪嫌疑人张三潜逃,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BD两项中,乙和丁的行为都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C项中,丙的行为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49.甲欲出售一辆汽车,乙向甲声称受丙委托购买该车,甲托人向丙核实,丙未予否认。甲遂将该车交给乙,乙将车开走后不知去向,甲向丙要求付款遭拒绝。此案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由甲自行承担损失

B.由乙支付车款

C.由丙支付车款

D.由乙、丙承担连带付款责任

答案:C

本题解析:

无权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进行代理活动的民事行为。无权代理效力待定,如果被代理人对无权代理行为予以追认,则该代理行为有效,否则为无效行为。如果被代理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的,视为同意他人的代理,则代理行为有效。本题中,甲向丙核实,丙未予否认,则表示其同意乙的代理行为,乙的代理行为有效,其法律后果由丙承担,车款应由丙支付。

50.甲以自己为受益人给妻子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险,后设计杀害了妻子,并以妻子意外死亡为由,申请并获得保险金80万元。

甲骗取保险金和杀害妻子的犯罪行为属于()。

A.想象竞合犯

B.连续犯

C.吸收犯

D.牵连犯

答案:D

本题解析:

A项,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本题中,甲有两个犯罪行为,不是想象竞合犯。

B项,连续犯,指行为人基于同一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犯罪行为,触犯相同罪名的犯罪。本题中,甲不是基于同一的犯罪故意,触犯的是不同罪名,不是连续犯。

C项,吸收犯,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因为是另一个犯罪行为的必经阶段、组成部分、当然结果,而被另一个犯罪行为吸收的情况。杀人不是骗取保险金的必经阶段,所以甲的行为不是吸收犯。

D项,牵连犯,是指实施某个犯罪,作为该犯罪的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的情况。牵连犯有两个以上的犯罪行为,触犯了两个以上不同的罪名,但只有一个最终的目的。甲有故意杀人和骗取保险金两个行为,触犯了故意杀人罪和保险诈骗罪两个罪名,但只有一个最终的目的——骗取保险金,所以甲的犯罪行为是牵连犯。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1.犯罪目的在定罪中的作用有()。

A.决定某些犯罪的成立

B.决定故意犯罪的既遂

C.决定某些犯罪的性质

D.决定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答案:A、C

本题解析:

犯罪目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直接故意犯罪的定罪问题上,在法律标明犯罪目的的犯罪中,特定的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主观方面的必备要件,对于法律未标明犯罪目的的直接故意犯罪,犯罪目的也是直接故意犯罪中必然存在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每种直接故意犯罪都有特定的犯罪目的。因此,犯罪目的的作用就是决定某些犯罪的成立,或决定某些犯罪的性质;从而成为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

2.下列行为中,构成侵犯商标权的有()。

A.甲销售伪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B.乙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

C.丙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D.丁在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商标法》第57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①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②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③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④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⑤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⑥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⑦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ABCD四项均构成对商标权的侵犯。

3.甲发现一头牛在自家田里吃麦苗,便将其牵回家喂养。后牛生病,甲请来兽医为其治疗。一个月后,乙发现自己的牛在甲家牛棚,便向甲要求返还。甲同意返还,但要求乙支付下列费用。乙应当支付的费用有()。

A.拾牛报酬

B.麦苗损失费

C.饲料费

D.牛的治疗费

答案:B、C、D

本题解析: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本题中,甲、乙之间形成无因管理之债的法律关系,甲是管理人,乙是受益人。无因管理之债成立后,甲有权要求乙偿还因管理活动支付的必要费用,这些必要费用包括管理人在管理或服务活动中直接支出的费用,以及在该活动中受到的实际损失。该必要费用,一般以本人所受利益范围为限。管理人为本人利益而以管理人的名义负担的债务,有权要求本人直接向债权人清偿。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矿藏、水流属于国家所有

B.全国人大常委会属于我国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

C.资本主义国家均实行共和政体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9条的规定,矿藏、水流属于国家所有,故A项表述正确。根据《宪法》第62条第2项和第67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为我国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故B项表述错误。资本主义国家有的实行君主制政体,有的实行共和政体,故C项表述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故D项表述正确。

5.傍晚,甲驾驶拖拉机在乡村公路上行驶,乙招手搭车,甲让其上车,并告知车上有一口空棺材。不久下起大雨,乙钻进棺材避雨,过了一会儿睡着了。后又有丙请求搭车,甲也让她上了车。乙醒后手托棺材盖露出头来透气,丙吓得大喊“有鬼”,跳下车,致左腿骨折。

丙的损害应由()。

A.甲承担责任

B.乙承担责任

C.甲和乙承担按份责任

D.丙自己承担

答案:D

本题解析:

AC两项,甲许诺丙“搭便车”的行为是情谊行为,虽然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但该违法行为与丙骨折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且甲无主观过错,甲不承担责任。B项,乙打开棺盖透气的行为不具有违法性,乙不是故意要吓丙,乙不知道也无法预见到丙也在车上,乙不具有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中的危害行为和主观过错,乙不需要承担责任。D项,从法律规定以及民法理论看,丙的损害是由于其跳车行为导致的,而其跳车行为是由于其迷信鬼神存在的思想而导致的,因此,丙应该对其行为自担责任。

6.某国议员提出的法案在议会中由于反对党的反对而未获通过,这说明()。

A.在民主政体下,法并不一定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B.在统治阶级利益分化的情况下,法与统治阶级的意志无关

C.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不是统治阶级内部某党派、集团或其成员的个人意志

D.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或根本意志

答案:C、D

本题解析:

【精解】在阶级社会中,法总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但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内部某党派、集团或其成员的个人意志。

7.清朝适用于少数民族的法规包括()。

A.《苗律》

B.《西藏禁约十二事》

C.《番律》

D.《西宁番子治罪条例》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清朝制定的适用于少数民族的法规包括《蒙古律》、《回律》、《苗律》、《西宁番子治罪条例》、《西藏禁约十二事》等,故备选项都是正确答案。

8.下列关于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由于法律原则的效力高于法律规则,在裁判具体案件时,法律原则比法律规则具有更加直接的适用性

B.在裁判一个具体案件时,某一法律规则要么完全适用,要么完全不适用,不存在第三种选择

C.应当承认,当遇到具体案件需要权衡不同原则时,有些原则是具有较高的强度的。譬如,“诚实信用”原则被称为民法中的“帝王条款”。当其他民法中的原则与之冲突时,必须服从于它

D.法律原则要比法律规则的适用范围宽。某一法律规则只能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则可以适用于某一法律部门,甚至整个法律体系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关系应主要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根据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B、D项正确。在裁判案件时,优先适用法律规则,故A项错误。c项前半部分正确,但举的例子是错误的。“诚实信用”原则确实被称为民法“帝王条款”,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其他民法原则与之冲突时,必须服从于它,而是指在权衡不同原则时,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应当赋予其较重的分量。

9.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有()。

A.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B.类推制度就是指“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C.犯十恶者,累犯加重处罚

D.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公罪即官吏因公事而犯的罪,私罪即官吏因私事或者假公济私而犯的罪。公罪从轻惩处,私罪从重惩处。故A项错误。唐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者,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人罪者,则举轻以明重”,这就是有关类推制度的规定,该规定称为“轻重相举”或者“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是指在有违伦常教化犯罪处刑上明显偏轻;而对于直接危害封建统治、封建君主的犯罪,处刑都普遍加重。这是明朝的刑罚适用原则。注意:不要把“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混淆记忆成“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故B项错误。唐朝对犯盗罪或重于盗罪的犯罪,且犯三次以上的盗罪或重于盗罪的犯罪采取累犯加重原则,故C项错误。唐朝对于共同犯罪,以造意犯为首犯,D项正确。

10.甲为自己房屋使用的便利与乙签订地役权合同,约定五年内乙不得加盖楼房,甲支付5万元。合同签订后,双方办理了登记手续。三年后甲去世,房屋由丙继承。同年,乙将楼房卖给丁,随后丁加盖楼房,遭丙阻止。在本案中,()。

A.丙无权制止丁加盖楼房

B.地役权由丙享有

C.地役权不因甲死亡而消灭

D.丁有权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

答案:B、C

本题解析:

地役权,是指不动产的权利人如所有权或使用权人,为自己使用不动产的便利或者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而使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的,除了合同有约定的,地役权一并转让。建设用地使用权发生继承的,由该继承使用人继续享有或者负担已经设立的地役权。

11.全国人大代表享有人身保障权和言论豁免权,这些保障措施有()。

A.在各种公开场合的发言不受法律追究

B.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的发言不受法律追究

C.非经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

D.即使因为现行犯被拘留,也要经过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许可

答案:B、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75条的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故A项错误,B项正确。根据《宪法》第74条的规定,全国人大代表非经全国人大主席团许可,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故C项正确。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44条第2款的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因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向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而不是经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可”,故D项错误。

12.下列选项中,应当由全国人大以基本法律的形式规定的有()。

A.特别行政区的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的制度

C.仲裁制度

D.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制度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立法法》第8条的规定,对于国家主权事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诉讼和仲裁制度等,都应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故备选项应全选。

13.法律解释的方法是解释者为了达到解释的目标所使用的方法,对于法律解释的方法,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虽然概括和表述不同,但是法律解释的方法大体上都包括文义、历史、体系、目的等。以下关于法律解释方法的论述错误的是()。

A.文义解释,也称严格解释、文法解释,是指从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

B.历史解释,是指通过研究立法者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含义

C.体系解释,也称逻辑解释,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

D.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指的是对原先制定该法律时的目的进行解释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法律解释方法的理解。一般来讲,法律解释具有以下一些方法:文义解释,也称语法解释、文法解释、文理解释,是从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所以A认为文义解释又称为严格解释是不妥当的。历史解释,是指通过研究立法者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含义。体系解释,也称逻辑解释。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指的不仅是对原先制定该法律时的目的进行解释,也可以探求法律在当前条件下的需要。所以D。错误。

14.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的干涉。

A.行政机关

B.权力机关

C.法律监督机关

D.社会团体和个人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126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故选A、D项。

15.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应对()负责。

A.选民

B.人民

C.原选举单位

D.本级人大

答案:A、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选举法》第条的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故选A、C项。

16.法治的含义包括相互联系的方面是()。

A.每个人服从且只服从法律的统治

B.国家权威机构必须根据法律行使权力与管理公共事务

C.法律制度严密和完备

D.为人们服从的法律是良法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良好的法律。又从法治的五层含义中可以看出B项也正确。

17.甲因犯泄露内幕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在缓刑考验期内,甲又犯间谍罪,依法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B.对甲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C.对甲应在5年以上8年以下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D.对甲应在5年以上10年以下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答案:B、C

本题解析:

A项,根据《刑法》第76条的规定,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不符合累犯“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的条件,故甲不构成累犯。B项,《刑法》第56条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间谍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故对甲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CD两项,《刑法》第77条第1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第69条第1款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据此,对甲应在5年以上8年以下决定执行刑罚。

18.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的“传销活动”的特征包括()。

A.目的是骗取他人财物

B.参加者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开展活动

C.计酬或者返利以参加者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

D.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的方式获得加入资格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刑法》第224条之一规定,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19.下列选项中属于宋朝法律制度的有()。

A.务限法

B.鞫谳分司制

C.翻异别推制

D.重法地法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务限法是宋朝的民事审判时限制度。鞫谳分司制是宋朝审理和判决分立的制度。翻异别推制是宋朝犯人翻供后改换法官或者司法机构重新审理的制度。重法地法是宋朝为了惩治盗贼而颁布的刑事特别法。备选项应全选。

20.清末礼法之争的焦点有()。

A.无夫奸和亲属相奸是否处以重刑

B.是否从西方引进正当防卫制度

C.子孙违反教令是否承担刑事责任

D.干名犯义条款是否予以废除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备选项都属于正确答案。清末礼法之争的焦点除了备选项列出的四个焦点外,还有一个就是关于“留存养亲”制度。

21.根据《合伙企业法》规定,有限合伙人()。

A.不执行合伙事务

B.有权对外代表合伙企业

C.可以用实物和知识产权出资

D.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答案:A、C、D

本题解析:

AB两项,《合伙企业法》第68条第1款规定,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C项,《合伙企业法》第64条规定,有限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作价出资。有限合伙人不得以劳务出资。D项,《合伙企业法》第2条第3款规定,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22.下列关于宪法分类的表述,正确的有()。

A.英国宪法属于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