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窃盗犯罪热区易犯罪环境弱点_第1页
住宅窃盗犯罪热区易犯罪环境弱点_第2页
住宅窃盗犯罪热区易犯罪环境弱点_第3页
住宅窃盗犯罪热区易犯罪环境弱点_第4页
住宅窃盗犯罪热区易犯罪环境弱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8警学丛刊43卷4期2013年1月 台北市住宅窃盗犯罪热区易犯罪环境与预防对策之实证研究PAGE87中央警察大学警学丛刊,民国98.1第三十九卷第四期,第1~24页中央警察大学警学丛刊,2013.1第四十三卷第四期,中央警察大学警学丛刊,2013.1第四十三卷第四期,第59~87页刘择昌※、何明洲※※中央警察大学博士、现任职于警政署教育组组长。、邓煌发※※※中央警察大学博士、现任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系副教授。、※※中央警察大学博士、现任职于警政署教育组组长。※※※中央警察大学博士、现任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系副教授。※※※※中央警察大学博士候选人、现任职于铭传大学安全管理系兼任讲师。※※※※※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学系硕士。目次壹、研究背景与问题贰、研究设计与实施一、研究场域二、研究变项三、资料搜集与分析参、结果与讨论一、结果—研究场域易遭窃环境因素比较与分析二、讨论—相关研究综合论述肆、结论与建议一、研究场域易遭窃主要环境因素(代结论)二、具体犯罪预防策略(代建议)摘要本文以立意取样方式选定2处住宅窃盗犯罪热区(法定土地利用为住商混合区与住宅区之住宅窃盗犯罪热区各1处),由环境犯罪学观点出发,针对由相关文献归纳之易发生犯罪之环境变项,进行包括半结构性观察检核与访谈等实证研究,以了解该区域中易发生住宅窃盗犯罪之人文或实质环境弱点及该区域所散发之易被窃环境意象。研究结果显示:犯罪热区中具有「居民间互动程度低」、「居民消极参与小区事务」、「居民防窃意识薄弱」、「住商混合区土地景观之杂乱感与领域界线模糊」、「住宅区守望相助程度低」、「街道监录系统功能不彰」、「防火巷隐密与易侵入」、「连栋式住宅连通管道多难以管制」、「住宅前后部侵入点多防不胜防」、「领域感低难以产生监控」、「照明不足」、「无人看管之空屋或空地」、「住宅老旧无人维护」、「长期施工」、「高经济水平意象」、「门窗未关无人在家」等属于人文或实质范畴之环境弱点。另本研究认为应将预防住宅窃盗之能量与重点置于数量最多,四处流窜搜寻易犯罪标的之非专业窃贼,及防窃层次低易遭侵入之老旧公寓所衍生之易遭窃问题为主要改善方向,进一步从「警察单位」、「小区代表」与「居民」等于区域中与住宅窃盗犯罪切身相关,并能直接执行犯罪预防工作者角度出发,研拟具体建议提供参酌,以有效降低该类犯罪问题。关键词:犯罪热区、环境犯罪学、住宅窃盗、犯罪分析、犯罪预防AbstractThestudytriedtoexploretheenvironmentalweaknessesofresidentialburglaryinrealcrimehotspotsbycross-overdataanalysisofdocumentaryreview,fieldstudyofsemi-structureobservation,andinterviewbasedonEnvironmentalCriminology.Theresultsfirstshowedthattherewereseveralenvironmentalweaknessesorimagesofhumanityandinhabitancywhichcausedresidentialburglaryeasilyincrimehotspots,suchaslowmutualinteractionamongdwellers,lowparticipationincommunityaffairsofdwellers,lowanti-burglarycognitionsofdwellers,disorderlylandscapeandindistinctterritorialityresultedfrommixedlanduse,lowmutualattentionincommunities,lowoperationefficacyofCCTV,hiddenandeasy-to-invadefirebreaks,uncontrollableaccessesofterracedhouse,lowsenseofterritorialitiesandhardtooversee,lacksofillumination,unguardedhousesandlands,oldhouseswithoutmaintenance,longperiodunderconstruction,higheconomiclevelimages,unlockeddoorsorwindowswhenhouseholdersareout,andsoon.Secondly,thestudysuggestedthattheresidentialburglarypreventionshouldbefocusedonwatchinglargenumbersofthievesmovingaroundtosearchsuitabletargets,andimprovingenvironmentsfullofold-styleandeasy-to-invadeapartmentswithfewburglar-proofequipments.Finally,consideringthecapacityoflawenforcement,resourcesofcommunities,requirementofpublicsecurity,andcombiningtheusingofCriminologytheories,thestudyoffersmultiplesuggestionaimedatpoliceforces,communityrepresentatives,anddwellers,whoaredirectlyaffectedbyresidentialburglaryandareabletoenforcecrimepreventionworksintheirlivingarea,inordertobuildadefensiblespaceandpreventcrimeeffectively.Keywords: CrimeHotspots,EnvironmentalCriminology,ResidentialBurglary,CrimeAnalysis,CrimePrevention壹、研究背景与问题「肃窃查赃」均为每季民众治安满意度调查中,民众认为警警察机关最须加强主要措施之一;根据刑案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窃盗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约持续占全般刑案发生数40%至60%之间,其中更以住宅窃盗犯罪问题为甚,自2005年起5年间已造成全台民众超过100亿元新台币以上之损失(参阅各年度中华民国刑案统计)。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住宅窃盗犯罪问题虽存在高度关注,并已累积大量研究成果,尚无法有效遏止此种自古即有之犯罪,并提供民众共同期待立即性之对策,以满足其对改善治安之殷殷期盼。(刘择昌、游柏辉,2011;邓煌发,2007;ClarkeandEck,2006:14-16;WilsonandSmith,2008)。1990年代伴随着犯罪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科技与空间分析方法之进步,欧、美犯罪学界开始兴起犯罪地理研究之热潮,相关犯罪研究从以往着重之犯罪者动机转变成机会因素,并开始聚焦于研究犯罪之区位,尤其是经常存在高犯罪数量之处,即「犯罪热区(crimehotspots)」,相关研究亦证实许多「特殊地区(specificplaces)」具有高犯罪发生率。事实上,个人之犯罪行为与其他行为同属于与环境互动下之产物,然而绝大多数犯罪学理论亦只重视个人,意图了解犯罪者为何会倾向犯罪或选择守法,却忽略了后就机会观点论者而言,犯罪事件深受由特定地点所造成之机会因素影响,地点之易犯罪因素激发犯罪者从事犯罪活动之念头,相对的,高监控或高被捕率等不利于犯罪发生之地点,亦会打消潜在犯罪者从事犯罪之念头,故犯罪热区中易发生犯罪之环境生态与机会因素深值得吾人加以探究。本研究以立意取样方式选定住商混合区与住宅区住宅窃盗犯罪热区各1处,针对其隐藏于空间现象背后中,易造成住宅窃盗犯罪发生之环境特性与机会因素加以探究,进一步寻求属于在地化与警方能量可操作之住宅犯罪预防策略,并提出具体环境改善建议以有效降低该类犯罪之发生。贰、研究设计与实施一、研究场域本研究以立意取样方式,根据刘择昌、游柏辉(2011),运用区域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法(LISA),并透过)犯罪制图软件所归纳12处虚拟犯罪热区为基础,选定于法定土地利用上属于住商混合区之编号503网格区域(以下称热区503),及属于住宅区之编号292网格区域(以下称热区292)为进一步实证研究场域(如图1)。实证研究场域住宅窃盗犯罪与环境概况如下:图1台北市大安区住宅窃盗犯罪空间自相关图(注:SignificanceFilter:0.05)数据源:引自刘择昌、游柏辉(2011)(一)热区292环境概况热区292位于大安区龙安里、龙坡里与龙泉里交界处,区域中重要道路计有和平东路一段141巷、青田街6巷、青田街8巷、丽水街33巷与潮州街等,隶属于和平东路派出所辖区。此区为仅能设置零售业之第三种住宅区 依据台北市使用分区管制规则规定:第三种住宅区:为维护中等之实质居住环境水平,供设置各式住宅及一般零售业等使用,维持稍高之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并防止工业与较具规模之商业等使用而划定之住宅区。,区域内多为老旧之连栋公寓住宅,除西北方邻近锦安市场,西南方紧邻师范大学图文传播系外,并无其他重要地标(如图2、 依据台北市使用分区管制规则规定:第三种住宅区:为维护中等之实质居住环境水平,供设置各式住宅及一般零售业等使用,维持稍高之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并防止工业与较具规模之商业等使用而划定之住宅区。(二)热区503环境概况热区503位于大安区正声里辖内,区域中重要道路计有光复南路260巷、光复南路280巷、光复南路290巷、延吉街等,隶属于敦化南路派出所辖区。此区在土地利用上属于禁止一般大规模之工业与商业等使用而划定之第四种住宅区 依据台北市使用分区管制规则 依据台北市使用分区管制规则规定:第四种住宅区为维护基本之实质居住环境水平,供设置各式住宅及公害最轻微之轻工业与一般零售业等使用,并防止一般大规模之工业与商业等使用而划定之住宅区。5)。

图2编号292网格区位示意图数据源:本研究绘制图3编号292网格区位空照示意图数据源:Googlemaps网站图4编号503网格区位示意图数据源:本研究绘制图5编号503网格空照示意图数据源:Googlemaps网站二、研究变项综合易发生住宅窃盗犯罪地点之犯罪学理论、策略 回顾犯罪学中与地点及环境特性相关之理论(criminologyofplace 回顾犯罪学中与地点及环境特性相关之理论(criminologyofplace)、策略,从巨观之「社会解组(SocialDisorganization)理论」、「集体效能(CollectiveEfficacy)」理论;整合「日常活动(RoutineActivity)理论」、「犯罪型态(CrimePattern)理论」、「理性选择(RationalChoice)理论」之「新机会(NewOpportunity)理论」;与微观之「破窗(BrokenWindow)理论」、「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rimePreventionThroughEnvironmentalDesign)观点」、「情境犯罪预防策略(SituationalCrimePrevention)」等理论与策略观点对于住宅窃盗犯罪发生之潜在驱力、空间与机会因素均有相当之论述与解释,囿于篇幅,本文对于各理论之内涵不加以介绍,仅以表1呈现相关概念,相关细节请参阅各犯罪学专书。巨观之环境犯罪理论:巨观之环境犯罪理论:解释地点中潜在加害人与合适标的物存在之原因综观环境犯罪理论:解释加害者与被害者、环境之互动历程微观环境犯罪理论:解释加害者实施犯罪行为之决意表1犯罪地点理论观点表数据源:本研究自行绘制点环境相关并影响住宅窃盗发生之因素计有都市化与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住户流动率、住户特性、住宅吸引性、居民互动、住宅周边环境、住宅类型、道路形式、住宅防卫性、住宅出入口管制、住宅视觉设计、夜间照明等具体因子(孟静,1983等 相关研究结果与观点另于参、二讨论一节中予以论述。鉴于巨型或传统全国一致性、一元化之犯罪预防策略难以衡量或于短期内产生犯罪预防效果,本研究认为应先了解小区邻里基本的环境结构(物理性)及引发犯罪机会(社会性)之因果关联性,并考虑警方执法能量、结合居民犯罪预防意识,针对犯罪热区中易犯罪之环境因素、窃贼惯用手法与区域住宅类型之异同等议题加以探究,以构筑因地制宜、经费耗费较低、具临界效果、较保守务实、整合社会大众力量、可付诸实务工作执行、并直接影响窃贼行窃动机之具体犯罪预防策略,进而「降低犯罪机会」,得使常于日常活动中注意具有缺乏防卫、管理等意象适合侵入行窃住宅之潜在犯罪人,主观认知于该区域犯罪成功困难度与失败风险大增时,透过有限之情境信息与风险评估而选择放弃实施犯罪行为,方能有效预防住宅窃盗犯罪发生。故本研究拟撷取地点易发生住宅窃盗之人文及实质环境弱点计有「居民区域意识」、「土地利用」、「环境意象」、「街道型式」、「住宅设计」、「照明设备」等6大变项,作为实证研究之主要议题,相关变项内涵如下(各研究变项内容细节请参阅参、二讨论)。(一)易发生住宅窃盗人文环境变项1、居民区域意识区域居民互动良好将产生较高之集体凝聚力、热心参与小区事务,彼此关心进而增加该区域之自然监控与领域感,并降低犯罪率。2、土地利用不同之土地利用情形造成环境之差异影响潜在加害人与被害人之互动进而影响犯罪事件之分布。3、环境意象住宅周遭环境所散发之意象可作为住宅窃盗犯罪者搜寻合适标的之指标,当住宅周边环境散发出「有许多无人看管之空地或空屋」、「缺乏管理之公园或公共设施」、「住宅老旧无人维护迹象」、「便利之大众运输系统」、「街道人潮稀少」、「巷道杂乱无章」、「具有许多封闭空间或围墙」、「警方或巡守队之巡逻路线可否及于住宅区内」、「地点高经济水平意象」、「长期施工」、「具有人潮众多之公共场所」、「有门窗未关且无人在家之住宅」等富裕、缺乏领域感或自然监控之意象时则容易引发犯罪之发生。(二)易发生住宅窃盗实质环境变项1、街道型式道路系统通达之处,容易吸引潜在犯罪者前来行窃亦使其容易脱逃;道路系统较封闭之处,则由于此种道路特征缺乏自然与人为监控,而使住宅周遭区域呈现隐匿状态而容易遭窃。2、住宅设计住宅可侵入之难易程度、周遭环境所散发之意象、防卫程度系影响潜在犯罪者选择标的重要标准之ㄧ,若住宅呈现缺乏管理、监控力量减弱或容易入侵之气氛时,则容易吸引具潜在犯罪动机者前來此地,当遇有合适犯罪标的时极易导致犯罪事件发生。3、照明设备夜间昏暗之区域可能造成潜在犯罪者隐匿或无法被清楚辨识之机会,并散发出无人照顾之讯息与居民之不安全感。三、资料搜集与分析(一)文献探讨本研究首先搜集国内外有关住宅窃盗犯罪、环境犯罪学、住宅窃盗犯罪热区分析与预防等犯罪学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予以整理、归纳、分析后,作为研究设计拟定之依据。透过对于相关文献资料之探讨,亦可对于研究过程中持续所搜集的资料加以检视、察核与比对。(二)田野调查针对立意取样所选定之研究场域运用半结构式访谈与观察检核方式,对于区域内易发生住宅窃盗犯罪之人文及实质环境意象,进行田野调查,并与其他方法资料反复进行对话,以了解官方统计资料所无法呈现有关住宅窃盗犯罪相关议题之深度脉络。1、观察检核运用前述研究变项所归纳之结构式「住宅窃盗犯罪环境观察检核表」,以笔记、录音机与摄影机等工具于研究区域进行为期半年之实地观察检核与记录,针对该地点中易发生住宅窃盗犯罪之人文及实质环境特性等资料,以事先界定之问题加以观察检测,发掘该地点不安全之环境特征。2、访谈运用前述变项所归纳之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大纲,于选定之研究场域内,以立意取样方式选定对于住宅窃盗犯罪议题具有相当认知之关键人士共计18名(如表2)进行1至2次访谈,从其地方感与内心认知角度出发,针对该地点中易造成住宅窃盗犯罪之人文及环境因子予以探究,补充其他方法所无法取得之信息,并透过不同观点之三角验证方式深入了解或诠释其中之深度脉络。表2访谈样本数据一览表区域样本编号类别属性现职服务/居住年资/前科大安区全区全A警大安分局肃窃承办人(治安风水师)8年全B警大安分局鉴识小组小队长11年全C警大安分局鉴识小组侦查佐1年6个月热区292292A代龙安里15邻邻长10年/28年292B警警勤区警员2年5个月292C刑刑责区侦查佐1年6个月292D被被害者6年292E被被害者20年292F被被害者28年292G犯犯罪者毒品、窃盗(曾于大安区犯案10余次,热区292外围区域犯案3次)292H犯犯罪者毒品、窃盗(曾于大安区犯案8-10次,于热区292外围区域犯案3-5次)热区503503A代正声里里长19年/45年503B警警勤区警员1年6个月503C刑刑责区侦查佐2年6个月503D被被害者20年503E被被害者18年503F犯犯罪者毒品、窃盗(曾于大安区犯案15次,于热区503周边区域犯案4-6次)503G犯犯罪者窃盗、惩治盗匪条例(曾于大安区犯案13次,于热区503周边区域犯案3次)参、结果与讨论一、结果—研究场域易遭窃环境因素比较与分析兹将2处住宅窃盗犯罪热区中易遭窃主要环境因素,辅以各变项代表性照片分项归结如下:那里失窃率肯定高的,因为那边有很多日式矮房子、旧公寓一二楼都蛮好破坏进入的,另外青田街那边蛮安静的少有人走动也很好下手,还有些荒废的矮房子容易躲避、掩护或者可当成攀爬到隔壁的跳板,其实那边的房子有很多破绽(292H犯-Q33)。傍晚的时候正是光复南路的餐厅准备营业时候人很多,但因为我通常会改在防火巷活动,所以没有差别。其实如果在前门那边活动的话,说真的也没有人会特别注意我,因为那边餐厅往来的人应该和我一样都是外来的人吧(503G犯-Q18)。(一)居民区域意识在居民区域意识方面,热区292为纯住宅区(如图6),住户间理应有较高之区域意识,然因住户多为高知识分子自我意识较强,或忙于工作之故,或部分住户出租上班族或台大、师大学生致使与邻居间互动相对弱化(如图7)、彼此熟识程度较低等因素,大多自扫门前雪,对于周边环境关心有限(如图8);另部分受访者表示,该里里长对于治安议题关注较低,且对于里民间情感之培养投注心力不足,亦未用心争取成立巡守队,该里虽办理许多才艺学习与睦邻活动供里民参加,然多流于形式或仅特定人士参加等因素,致使该区居民并未具有老住宅区应有之凝聚力与守望相助精神。热区503内居民因经商或就业迁出迁入较频繁使居民区域意识凝聚不易,受到都市化与住商混杂等因素影响,致使该区域居住人口异质与流动率高(如图9),未能建立较一致性之在地生活步调而无法形成浓烈之邻里附着与认同;该区域以连栋旧公寓为主(如图10),并无法如独栋住宅般具有明显之领域界线(如图11),加上住户对于邻居之熟识程度低,故弱化对于住宅周边外人出入情形之关心与监控程度;另区域内并无供里民培养情感或活动之公共区域,亦无成立巡守队或自发生性小区组织,邻里长甚少举办睦邻活动,且对于里民间区域意识、守望相助或防窃意识之推展并无特别着墨,均使居民区域意识或守望相助精神无法提高。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二)土地利用在土地利用上,热区292为单纯之住宅区域且景观相当一致(如图12),仅有零星商店混杂其中,无娱乐场所或特种行业(如图13)。此区商店规模小,且多以在地客为主要消费者,反而可以协助平时走动人潮少之住宅区监控区域陌生人动态,或成为居民聚集、闲聊之场所。部份受访者表示,单纯住宅区内居民较会将财物置于家中,且民众于上班、休闲时段容易遭窃贼掌握,另住宅区平时走动人潮少无法形成自然监控等因素(如图14),致使纯住宅区中无管理员、保全或防窃设备之住宅成为遭窃之高危险族群。热区503内住商混合状况偏高,商店多为知名大型餐厅,于假日或用餐时间吸引许多外来观光人潮(如图15),平常日之非用餐时间则少有人潮走动,楼上则为一般住户;住商混合造成土地景观之杂乱感,不整齐之招牌与住宅规划亦造成部份区域有视觉死角,许多老旧房子与新装潢商店混杂,造成悬殊景观,使窃贼易隐身在其中,不易辨认或被误认为前来消费顾客之情形相当普遍(如图16),而可轻易于该区域寻觅或勘察妥适标的物;由于商店营业者不易与楼上住户熟识或产生区域意识,另由于商家门面装潢或营业致使窃贼侵入二楼以上住宅之出入口增多,一楼外推之商家所产生与原建筑间之空隙易遭爬入行窃(如图17),而产生有利于住宅窃盗发生之环境。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三)街道型式在街道型式方面,热区292区域街道型式单纯,系以青田街为中心进出无岔路之棋盘式巷道,街道笔直少有岔路、内无死巷故少有视觉死角(如图18)。青田街6巷因为连接主要干道之故较有车潮,其他各巷子内人车流量则低,仅于上下班时段较有人车。该区各巷道出入口亦多有设置道路监录系统,惟设置点多以巷道口交叉处为主,数量不高且易为窃贼掌控(如图19),而于犯案时加以闪躲或变装以躲避拍摄。有受访者表示该区之道路监录系统数量过少且多已故障,里长亦未用心维护致使无法发挥监控作用。另多数受访者表示,该区内原本狭窄密集不易进入之防火巷,在下水道工程施工拓宽后使窃贼可轻易隐身其中勘察住户作息与后部防窃情形,透过攀爬违章建筑、或逃生梯等方式而可轻易由住宅后方破坏铁窗、气窗甚至冷气窗进入(如图20),而成为该区域住宅窃盗猖獗的主因之一。甚至有受访窃贼表示对于该区域住宅后部防窃设备层次之低感到讶异。热区503内街道型式单纯,主要为直通不相连,一进一出棋盘式之巷道,且多为六米单行道,无错综之小巷道与囊底路,笔直且少视觉死角,亦容易造成行人对住宅带来守望效果(如图21)。该区各巷道出入口多有置放道路监录系统,惟密度较低且因年代久远,设置角度与堪用性深受质疑(如图22)。虽田野调查结果显示本区域之街道型式对于住宅窃盗发生并无影响,然位于该区域连栋住宅后方防火巷内,可供窃贼攀爬之违章建筑、管线、铁窗、或逃生梯林立,杂乱无章毫无管制可任意出入,使窃贼可轻易隐身其中勘察住户作息与后部防窃情形(如图23),大多数居民亦多忽略对住宅后部之防窃与监控,而成为窃贼最主要之侵入点。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四)住宅设计在住宅设计上,热区292内除和平东路一段141巷多为七楼以上公寓外,其他各巷道则多由连栋旧式公寓、高级公寓与老旧独栋房屋所组成,其中以老旧无电梯之四、五层楼公寓居多(如图24),该类型住宅设计上为顶楼或者停车场可互通相连之建筑,屋外亦多有逃生梯通往防火巷,与该区域许多空屋空地而成为窃贼攀爬工具或媒介(如图25)。该区域内除近两三年兴建之新式公寓中有聘雇管理员,并额外装设监录系统、保全或装设防窃设备外,大部分老旧住宅之防窃设备似乎多仅以最基本的门锁或铁窗等配备,甚至有旧公寓仅透过毫无防护力之木门来抵抗窃贼的侵入;另部分日式旧房舍因门锁老旧更容易遭侵入,或作为攀爬至邻房之媒介;居民虽常耳闻居住区域遭窃之讯息,除遭窃之住户外,一般住户考虑额外加装防窃设备之意愿却仍相当低落,致使窃贼容易破坏侵入行窃。对于窃贼而言,该区域除有管理员之新式住宅外,绝大部分老旧住宅中防窃设备多相当简陋除容易侵入行窃外,户外之大型植栽亦可产生视觉死角加以躲藏(如图26);再者,由于老住户居住较久且生活水平亦高而会置放较多财物或古董于内,反而较窃取豪宅有更多之收获,面对额外装设保全或防窃设备之新式住宅,只要窃贼有心或确认内有财物可偷时,多会想尽办法加以破解或从住宅中其他破绽之处侵入。热区503除延吉街上有较高楼层大楼外,各主要巷道多为屋龄二、三十年以上四至七层楼之旧式公寓所构成(如图27),住宅前部多有低矮篱笆与围墙,住宅后部则有逃生梯直接通往防火巷而无任何阻隔(如表图28),顶楼或停车场可相通之连栋建筑,故窃贼容易由住宅前、后部攀爬进入。该区域多数住宅门锁、铁窗老旧,甚至有许多房子未装设铁窗;住宅大门门锁材质多普通,部分住宅门尚为老旧木门;多数住宅出入口管制多仅透过一般门锁,仅少数住宅装设保全、警民联机设备或监录系统,大多数住宅无额外装设防窃设施且无管理员(如图29),防窃能力薄弱,吸引许多较不具开锁能力或侵入住宅专业之窃贼前来此区做案。图24图25图26图27图28图29(五)照明设备在照明设备上,由于热区292属于纯住宅区甚少有商店营业,夜间巷道中少有人车走动,民众住户外加装夜灯或感应灯之状况亦少,故夜间照明仅靠路灯照明,入夜后相当昏暗,甚至曾发生强盗案件(如图30、31)。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本区之住宅窃盗虽多发生于白天,且照明设备对于住宅窃盗发生之影响有限,然夜间过于昏暗,加上有部分大型植栽遮掩原本微弱之光线,致使部分地区过于昏暗,产生视觉死角而易使窃贼隐匿其中(如图32),受访者多表示仍应多争取路灯或感应灯之设置、加强民众于住宅外装设夜灯与外出时应多留盏灯之倡导,以强化该区之照明状况。热区503中除延吉街干道照明较充足外(如图33)不论于道路或住宅外照明设备均相当不足,夜间因商店林立故照明设备尚显充足(如图34),惟入夜商店结束营业后,该区域巷道进出口仅靠数盏路灯维持照明,呈现照明明显不足与区域强弱不一致之差异,尤其是各住宅后部之防火巷入夜后照明设备更显不足(如图35),而使窃贼得以隐蔽在内不易被发现。图30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六)环境意象透过国内外文献论述易造成住宅窃盗犯罪之12项环境意象中,根据田野调查结果可归纳热区292具有如下之易发生住宅窃盗犯罪意象:1、住宅老旧无人维护该区住宅多为老旧官舍与公寓,其中有多数住宅门锁、铁窗老旧且无管理员,部分空屋更显无人维护状态,住宅型式防窃能力薄弱或平房围墙低易遭侵入(如图36)。2、街道人潮稀少该区为单纯之住宅区域仅有零星商店混杂其中,故除上下班时段外往来人潮相当稀少,易造成监控力弱化情形,使窃贼得以安心搜寻目标、勘察地形并掌握民众作息(如图37)。3、高经济水平意象该区位处台北市高房价之区域,且包括窃贼在内多数受访者表示住宅内多有存放现金、骨董、珠宝等高价值物品,使窃贼于此处行窃收获相较其他区域丰厚(如图38)。4、长期施工该区域近年来陆续进行都市更新并推出许多建案,加上人烟稀少、植物路树林立易于掩蔽而使施工所搭建之鹰架成为协助攀爬至周边住宅行窃工具(如图39、40)。5、门窗未关无人在家该区域于上班时间人潮稀少,屋内多处于无人状态,常有无心居民外出时疏未关闭门窗时,则容易造成窃贼侵入机会(如图41)。图36图37图38图39图40图41热区503则具有如下之易发生住宅窃盗犯罪意象:1、无人看管之空屋或空地该区域具有数处无人看管之空屋或空地,使窃贼得以侵入活动并伺机攀爬至邻宅行窃(如图42)。2、住宅老旧无人维护该区住宅多已超过二、三十年以上,其中有多数住宅门锁、铁窗老旧且无管理员,部分空屋更显无人维护状态,住宅型式防窃能力薄弱易遭侵入(如图43)。3、防火巷杂乱无章该区域连栋住宅后方防火巷内,可供窃贼攀爬之违章建筑、管线、铁窗、或逃生梯林立,杂乱无章毫无管制可任意出入,大多数居民亦多忽略对住宅后部之监控成为窃贼最主要之侵入点(如图44)。4、高经济水平意象该区虽老旧住宅林立,惟位处台北商业中心,亦为台北市高房价区域之ㄧ,窃贼于此处行窃收获相较其他区域丰厚,故对于窃贼具有相当之吸引力(如图45)。5、长期施工该区域近年来陆续进行都市更新并推出许多建案,长期施工结果吸引许多外来人士进入该区域,施工所搭建之鹰架亦成为攀爬至周边住宅最佳工具(如图46)。6、门窗未关无人在家该区域多为连栋公寓,居住人口密集,往往有无心居民外出时疏未关门窗,而成为窃贼得以轻易侵入行窃之标的(如图47)。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七)小结综上田野调查资料之分析可知2处住宅窃盗犯罪热区虽均位于交通便捷、人口密集、高度都市化发展与高地价之大安区内,然因住宅区土地利用上之差异,于各易发生住宅窃盗犯罪环境变项上则产生不同之易犯罪机会。田野调查显示2区之居民于区域意识变项上均受都市化、建筑型式与小区代表未积极推动等因素而较为低落;于土地利用变项上由于2区之差异甚大,所产生之住宅窃盗犯罪型态、手法亦有相当差异;于街道型式变项上,2区街道型式均相当单纯并对住宅窃盗影响力甚低;于住宅设计变项上,2区住宅设计多为老旧公寓组成,防窃设备层级均相当低,为吸引窃贼前来行窃之主因;于照明设备变项上,透过田野调查显示两区照明设备均显不足与强弱不一,热区503夜间则于商店休息后方显昏暗,惟该变项对于住宅窃盗发生情形影响亦低;于环境意象变项上,研究结果显示2区环境意象差异小,且均具有数项易发生住宅窃盗犯罪意象并影响住宅窃盗甚大。二、讨论—相关研究综合论述本小节兹将透过田野调查所归结之犯罪热区中易发生住宅窃盗犯罪人文及实质环境弱点,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结果分项比较并讨论如下:(一)居民区域意识相关研究显示:区域人口流动率高、租屋率高、出入复杂造成居民异质性高且居住份子复杂,缺乏领域感与自然监控难以凝聚小区意识,且对于住宅防窃措施较不关心,守望相助精神低,无形中助长了犯罪者活动机会;居民參与小区事务程度高及互动网络紧密之小区,将产生较多的社会信任、形成规范与排他性之内聚式社会资本因素,而对于住宅窃盗具有负面影响(李珀宗,2005;徐幸瑜,2005;杨武德2005;邱靖方,2008;陈惠贞,2009;GroffandLaVigne,2001;HainingandSignoretta,2002;Martin,2002;Shimada,2004;MalczewskiandPoetz,2005);另居民间透过紧密互动网络而形成小区意識、凝聚组织认同感与向心力、小区凝聚力及小区共同体的概念,有助于辨識陌生人、发挥巡守队之功能、建立警民合作关系等并为影响窃盗防治最重要的因素,且小区组织上少有组成小区管理委员会与小区巡守队之区域容易遭窃(杨武德2005;徐幸瑜,2005;林顺家,2005;TaylorandGottfredson,1986;LynchandCantor,1992)。本研究发现,热区292居民多为高知识分子自我意识较强,或忙于工作之故,或部分住户出租上班族或台大、师大学生致使与邻居间互动相对弱化、彼此熟识程度较低而未具有纯住宅区居民间应有之频繁互动;属于住商混合之热区503受到都市化与住商混杂等因素影响,致使该区域居住人口异质与流动率高,未能建立较一致性之在地生活步调而无法形成浓烈之邻里附着,人际间互动程度降低,互信与情感亦不易建立,更遑论小区意识或守望相助之形成,致使潜在犯罪者得以恣意于该区域活动、勘察。另2区域中均无成立巡守队或自发生性小区组织亦无供里民培养情感或活动之公共区域,邻里长对于治安议题关注较低,且对于里民间情感之培养投注心力不足,甚少举办睦邻活动或者相关活动多流于形式等因素,均造成居民消极参与区小区事务之情形,而使该区区域意识或守望相助精神难以提高并对于周边环境或邻居家户动态关心有限,致使窃贼多能顺利于住宅内从容行窃。再者,区域居民自身防窃意识薄弱,除新式公寓具有保全设备与管理员等较完善之防窃设备外,其他旧式公寓、房舍多仅加装铁窗,甚少另行装设防窃设备,或公共门禁管制松散,而缺乏领域感与自然监控。故窃贼仅需以破坏门把、窗户等较低层次犯罪技巧、工具即可侵入,甚至趁民众外出疏未关妥门窗时,以闯空门方式直接进入民宅,使窃贼得以轻易得手窃取财物之情形,均支持上述相关研究之论述。(二)土地利用相关研究显示:都市中出入复杂、人潮往来流动率高、热闹之「住商混合区域」,由于领域界线模糊,可接近性高,较容易发生住宅窃盗案件(孟静,1983;唐国渊,1996;李珀宗,2005;杨武德,2005;叶秀炳,2007;陈陆毅,2008;LynchandCantor,1992;Martin,2002)。本研究发现,属于纯住宅区之热区292住商混合建筑比例偏低,土地利用单纯景观相当一致无视觉死角,住户间理应具有较高之互动与守望相助意识,惟该区居民却因多为高知识分子自我意识较强,或忙于工作或将住宅出租上班族或学生等因素而导致彼此互动低,对于周边环境关心有限;另田野调查数据显示该区域上班时间人潮往来稀少、部分空屋空地等孤立区域亦容易成为治安死角与攀爬之媒介,使窃贼易于侵入住宅从容行窃并顺利获取财物。故单纯之住宅区内居民若无法发挥守望相助精神,关心周边陌生人士出入与邻宅异常状况,或无法加装防窃软硬件设备以提升区域领域感、监控与犯罪困难度时,反而较住商混合区域更易成为窃贼之首选。属于住商混合区域之热区503土地景观杂乱感与领域界线模糊,往来人潮多使窃贼易隐身在其中,与商家门面装潢或营业致使窃贼侵入二楼以上住宅之出入口增多,一楼外推之商家所产生与原建筑间之空隙容易遭爬入行窃,而产生有利于住宅窃盗发生之环境,故位于住商混合区中之住宅若无雇用管理员或额外加装防窃设施则容易遭窃,则支持上述相关研究之论述。惟本研究进一步发现,于住商混合区域中之商家或经营者若以在地居民为主,且营业对象为本地客或熟客为主时,反而易产生领域感与自然监控而降低住宅窃盗发生。(三)街道型式相关研究显示:住宅窃盗热区多接近干道、车站或与街道距离近(叶秀炳,2007;GroffandLaVigne,2001;LynchandCantor,1992;Townsley,HomelandChaseling,2000;GroffandLaVigne,2001;Shimada,2004);道路通达性高容易接近、道路人车流量大之住宅亦容易遭窃(周愫娴,1997庄忠进,2006;陈陆毅,2008);小街巷旁之普通住宅,符合日常活动缺乏监控者之情形下容易发生犯罪之观点(叶秀炳,2007;TaylorandGottfredson,1986)。然而黄乃弘(2001)与王子熙(2004)运用空间型构法针对住宅窃盗之研究结果却显示,道路便捷值较高之地区,因外来陌生人潮车流较多,陌生市民与当地居民共同形成「自然监控」,以吓阻住宅窃盗的发生以致住宅窃盗犯罪率较低,且当住宅位于偏远地区,人潮稀少,窃盗者如入无人之境,当其被发现时可以快速的窜逃现场;于道路型式中,连通车道对住宅窃盗犯罪之预防效果最佳,连通巷道次之,而囊底路之效果最差。李珀宗(2005)与叶秀炳(2007)之研究显示,住宅窃盗犯罪聚集的区域多位于较隐密之巷道内,且非位于警察的巡逻范围内。究竟是道路系统通达之处,容易吸引潜在犯罪者前来行窃亦使其容易脱逃,亦或是具有缺乏自然与人为监控较封闭特征之道路系统(如囊底路、死巷等),使住宅周遭区域呈现隐匿状态而容易遭窃?在本研究中,由于大安区为台北市内交通便捷易于抵达之枢纽地带,透过对于惯窃之访谈亦发现由于大安区往来交通便捷,不论搭乘大众运输工具或自行开车均相当容易抵达与离开;且不论是具有封闭、开放特征、人车流量多寡、或是否容易造成行人对住宅带来守望效果之道路亦多容易掌握,故本研究认为大安区中街道型式对于窃贼行窃动机与住宅窃盗发生率影响不大,并不支持上述相关实证研究结论。然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街道型式变项中,「街道监录系统功能不彰」与「防火巷易侵入与隐密程度高」却为影响住宅窃盗发生率之重要因素。(四)住宅设计相关研究显示住宅设计变项中各因素对于住宅窃盗发生具有相当之影响。在「易吸引潜在犯罪人之住宅设计样式」上,国内大部分住宅窃盗犯罪发生地点多为3至5层旧式之连栋式公寓建筑、有围墙之独栋或连栋透天厝、1层楼及3层楼建筑物、居住楼层较低、侵入点较多之住宅遭窃率亦高(孟静,1983;王子熙,2004;李珀宗,2005;江振维,2006);具有高价值物品意象之住宅为窃贼偏好之标的物,且标的愈能象征家户的财富,则影响被害风险的效果愈强(庄忠进,2005;邱靖方,2008);国外之相关研究中,亦发现非标准住宅、无人管理之空屋、不洁的外观、低楼层之集合住宅或公寓较容易发生住宅窃盗(LynchandCantor,1992;GroffandLaVigne,2001;Shimada,2004;MalczewskiandPoetz,2005;KauttandRoncek,2007)。在「住宅出入口管制」上,住宅出入口、住户大门的安排易于接近、侵入,呈现较为隐密或其环境意象不佳时,或共享出入口经常未关或材质易于毁损(如铁卷门)之住宅较容易遭窃(唐国渊,1996;周愫娴,1997;庄忠进,2005;杨武德,2005)。在「住宅设计产生之自然监控」上,对向住宅呈现门对门、部分镂空的围墙设计及门前植栽修剪等保持良好视觉,可增加住宅间及与街道往来行人视觉守望之自然监控而降低住宅窃盗的发生(黄乃弘,2001;王子熙,2004)。在「住宅防卫措施」上,铁窗及额外的强固措施(保全员、管理员或巡邏警察,以及錄影监视系统等监控力量),均为有效降低住宅窃盗犯罪之重要因素,家中安全设施越少者、未装设监视录像系统、保全警卫系统及大门眼孔者、没有警卫或管理人员或实施24小时管制者人为监控越弱,越容易遭窃,而仅加装铁窗而无其他防卫措施时,亦不足以防止携带破坏工具之窃贼,另较为人疏忽之小型开口(如浴室气窗)无适当之防御措施时亦容易遭侵入(唐国渊,1996;王子熙,2004;庄忠进,2005;杨武德,2005;TaylorandGottfredson,1986;Shimada,2004);房屋结构、保全设施等变项对于住宅窃盗有显著影响(LynchandCantor,1992);另高楼层住宅虽多加装铁窗铁门以防窃,然而同栋大楼内许多住户之门锁样式相同,反而降低犯罪者之犯罪困难(Shimada,2004)。事实上,根据官方统计与田野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大安区中除部分老旧官舍外少有透天独栋住宅,主要住宅型式为屋龄约30年左右3-5层楼(无电梯)及6-7层楼(有电梯)之老旧公寓居多,该类型老旧公寓之环境状况多符合上述相关研究所论述,即呈现内有财物、富裕之意象或缺乏管理、监控力弱、防卫性低容易入侵而易吸引具潜在犯罪动机者前來此地犯案;而活跃于大安区之惯窃亦多为锁定上述防盗层次较低易于侵入之老旧公寓行窃,仅具备简单行窃技术之非专业性窃贼,一般有雇用保全人员或装设较高层次之保全、防盗设备之新式大楼或住商大楼内发生之住宅窃盗则多属于同屋行窃、佣役(侍者)行窃、内窃或亲属窃盗等与一般侵入行窃概念不同之犯罪型式。本研究更进一步发现,住宅窃盗犯罪热区中该类型住宅设计除具备上述相关研究所述之特性外,由内而外亦多具备「连栋式住宅连通管道多难以管制」、「住宅前后部侵入点多防不胜防」、「领域感低难以产生监控」等使窃贼易侵入之弱点。(五)照明设备根据环境设计预防犯罪观点之论述,可知夜间昏暗区域可能造成潜在犯罪者隐匿或无法被清楚辨识之机会,并散发出无人照顾讯息与居民之不安全感;另夜间民众家中灯火开启时亦显示住户在家之意象,而降低窃贼于此户行窃之动机。李珀宗(2005)针对松山区之住宅窃盗研究中发现,在夜间发生住宅窃盗犯罪聚集的地区,都因为缺乏照明设备;林顺家(2005)与江振维(2006)与之研究亦指出,充足照明设备可有效降低夜间住宅窃盗。然而GroffandLaVigne(2001)针对北加州非裔美人聚集之旧小区Charlotte所进行之研究却显示,街道灯光亮度对于住宅窃盗之影响并不显著。本研究发现,住宅窃盗犯罪热区中由于巷道路灯因间隔距离较远且设备老旧维护不足,民众于住宅外加装夜灯或感应灯之比例低,造成夜间照明普遍不足与区域强弱不一致之差异,尤以各住宅后部之防火巷入夜后照明设备更显不足,而成为治安死角或使窃贼得以隐蔽在内不易被发现,故提升住宅及其周边环境之夜间照明,可降低该处之隐匿性并增加自然监控与犯罪者暴露程度,进而降低住宅窃盗被害可能。另有关民众家中灯火装设自动开关或于外出时开启家中灯火是否会降低窃贼行窃动机,透过访谈后发现,窃贼对于标的物大多会透过许多方式交叉比对以确定是否无人在家,故单凭家宅灯火并无法完全遏止窃贼之侵入动机。(六)环境意象根据田野调查结果显示,除热区503具备「防火巷杂乱无章」外,2处犯罪热区内均具有「无人看管之空屋或空地」、「住宅老旧无人维护」、「长期施工」、「高经济水平意象」、「门窗未关无人在家」等易发生住宅窃盗犯罪之环境意象。1、无人看管之空屋或空地相关研究显示:住宅周围环境为无人居住之空屋、临近公园附近处由于缺乏领域感而易遭窃(唐国渊,1996;王子熙,2004;叶秀炳,2007;GroffandLaVigne,2001;KauttandRoncek,2007)。本研究发现2处住宅窃盗犯罪热区中具有数处无人看管之老旧空屋或空地,使窃贼得以侵入活动并伺机攀爬至邻宅行窃,或成为其他犯罪孳生之治安死角,支持上述研究结果。2、住宅老旧无人维护相关研究显示:铁窗及额外强固的防窃措施,可有效降低住宅窃盗率;缺乏管理设施也无管理员设置之住宅、缺乏防窃设备具有弱点特性之住宅、少有加装安全设备或安全设备若未妥善维护使用之住宅容易遭窃;家中安全设施越少者,未装设监视录像系统、保全警卫系统及大门眼孔者、没有警卫或管理人员或实施24小时管制者自然监控越弱(唐国渊,1996;黄乃弘,2001;王子熙,2004;李珀宗,2005;庄忠进,2005;杨武德,2005;江振维,2006;邱靖方,2008;LynchandCantor,1992;MalczewskiandPoetz,2005)。透过官方统计资料与田野调查发现,大安区中除部分老旧官舍外少有透天独栋住宅,主要住宅型式为屋龄约30年左右3-5层楼(无电梯)及6-7层楼(有电梯)之老旧公寓居多,由于住户疏于维护致使其中有多数住宅门锁、铁窗老旧且无管理员,部分空屋更显无人维护状态;另居民大多防窃意识薄弱或不愿额外花费装设保全或防窃设备,使大多数住宅型式老旧防窃能力薄弱易遭侵入,支持上述研究结果。3、长期施工相关研究指出,住宅周围环境邻接施工中之建筑物或工地者由于产生缺乏领域感而易遭窃(唐国渊,1996;杨武德,2005);本研究发现,大安区近年来陆续进行都市更新并推出许多建案,长期施工结果吸引许多外来人士进入该区域活动,而施工所搭建之鹰架亦成为攀爬至周边住宅最佳工具;另2008年时该区域进行下水道更新工程,更使原本封闭狭窄之防火巷洞开而易住宅后部侵入,亦吸引许多窃贼前来犯案。甚至有受访惯窃表示,不少窃贼常着工地服装与工程帽于工地周边住宅搜寻合适标的物行窃,不但甚少引起居民注意,亦可躲避监录系统对其脸部容貌之拍摄,而使上述因长期施工或未妥善管理之工地,而造成吸引窃贼前来活动之各项因素影响该区域住宅窃盗发生率甚巨。4、高经济水平意象相关研究发现:住宅窃盗常见于经济水平或居住水平较高之住宅区,且犯案者主要动机系由于获利率高而选择物质条件较佳之住宅下手,故具有标的吸引性高却低风险之住宅由于防卫性佳而免于被害,而标的物吸引性低却具有高风险之住宅则由于潜在加害人容易接近之故而容易遭窃。(孟静,1983;庄忠进,2005;邱靖方,2008;TaylorandGottfredson,1986;HainingandSignoretta,2002;BowersandJohnson,2005)。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大安区位处台北市商业中心亦为台北市高房价区域,且区域内老旧住宅林立,防窃层级低易于侵入;久居之住户亦多会将财物置放于屋内,故窃贼于此处行窃收获相较于其他区域丰厚,而对于窃贼具有相当之吸引力,支持上述相关研究结果。5、门窗未关无人在家相关研究显示:住宅出入口之位置若易于一般人接近与侵入,或共享出入口经常未关或只关不锁时则容易遭窃(唐国渊,1996;周愫娴,1997;庄忠进,2005;杨武德,2005)。本研究发现,大安区住宅窃盗犯罪热区中多为连栋公寓,居住人口密集,往往有无心居民外出时疏未关门窗,而成为窃贼得以轻易侵入行窃之标的。(七)其他根据庄忠进(2005)针对台北监狱及泰源技训所内数十名侵入窃盗犯访谈结果发现八成左右侵入窃盗犯均有吸毒状况,犯罪所得亦多供购买毒品之用。本研究透过访谈得知,除上述环境因素外,毒品与住宅窃盗间似乎存在高度相关,绝大部分之住宅窃盗惯窃亦多为毒品吸食者,以本研究访谈之6位惯窃中,仅有1位503G无吸食毒品与烟毒前科,其他5位均有吸食毒品与烟毒前科,并均表示绝大部分惯窃多有「用药」的习惯;503F更直言大安区系一大毒窟,毒品来源与窃盗信息交流均源自共同吸毒之友人,吸毒后因精神充裕意志恍惚无法入眠而选择于该区域行窃亦为犯罪决意之主因。究竟毒品与住宅窃盗间是否有显著关联,亦或是如503F所言大安区系一大毒窟而产生犯罪吸引地(crimeattractors)效果,吸引需要大量金钱购买毒品之吸毒者从事窃盗行为或原习惯于其他区域行窃之窃贼前来该区域活动,而间接造成该区域住宅窃盗犯罪情形严重恶化,此观点虽非本研究主题却值得进一步探究并提供相关单位作为拟订犯罪预防对策之参考。肆、结论与建议一、研究场域易遭窃主要环境因素(代结论)本研究针对2处住宅窃盗犯罪热区中各主要巷道相关环境进行实地观察,密集搜集该场域住宅与周边人文及实质环境之空间分布状况,再以事先界定之易发生住宅窃盗犯罪环境变项加以观察检核;另佐以该区域中对于住宅窃盗犯罪议题有相当认知人士之访谈分析数据,从区域易发生住宅窃盗犯罪环境角度出发加以分析后,归纳住宅窃盗犯罪热区中该类犯罪概况及具体环境因素论述如下,并摘要汇整如表3。(一)热区292易遭窃主要环境因素热区292系由少数有管理员之高级公寓与多数之无管理员连栋旧式公寓、老旧独栋房舍所组成之纯住宅区,虽具有许多老旧住宅却为台北市高房价区域。该区域中高经济水平意象之豪宅与防窃低容易侵入之旧房舍、公寓或空屋交错,形成差异性大与特殊之景观,吸引许多独立之窃贼或窃盗集团前来行窃。根据多位受访者表示,此处居民生活水平高,其中不乏教授、律师、公职人员或退休人员等高学历高素质者,然因忙于工作之故,邻居间互动并不热络,守望相助程度不高,且对于防窃意识亦相当薄弱,除新式公寓具有保全设备与管理员等较完善之防窃设备外,其他旧式公寓或房舍多仅加装铁窗,甚少另行装设防窃设备,甚至常耳闻邻居遭窃情形后对于强化自身住宅之防护亦不甚关心,且民众将财物置放于屋内比例高;另此区域为纯住宅区,少有商店,故除上下班较有居民活动外,平时巷道上少有人潮或车潮,晚间照明则普遍不足,加上受到巷道内有大型植栽与树木之影响,部分地段更显昏暗。故窃贼可利用夜间或白天无人在家时间于此区域选择或勘察目标,当遇到无人在家之状况时即可轻易翻墙进入围篱、破坏门锁或铁窗进入行窃。另根据多数受访者表示,该区域近两三年由于都市更新政策推展因素,新兴住宅兴建案陆续进行施工,另2008年该区域进行下水道更新工程,多数住宅后方原本封闭上锁之防火巷洞开,施工期间外来人士于该区域活动频繁,白天外出上班无人在家之住户遭窃贼透过周遭工地施工鹰架攀爬入内偷窃,或利用防火巷铁窗、违章攀爬上楼并从后阳台破坏后窗侵入行窃情形频传。故房屋老旧容易侵入、白天上班时间无人在家且区域少有人走动、施工频繁、防火巷洞开、夜间照明不足、纯住宅区民众较会将财物置放于屋内等因素均为该区域住宅窃盗犯罪较为频繁之主要因素。(二)热区503易遭窃主要环境因素热区503住宅特性多以住商混合之5至7层楼旧公寓为主,该类住宅多已超过30年,住宅门锁、铁窗老旧,格局设计防卫力较低,且因多无雇用管理员等因素致使窃贼容易侵入,低楼层公寓住户较少,住户出入状况亦容易遭窃贼掌控;另该区域一楼商家多以餐厅为主,二楼以上为住家且多为上班族,居民早出晚归,故于上下班时段与用餐时刻较有人潮走动,虽该时段行人对住宅监控力高,然因住宅领域界线不明而弱化守望相助与监控效果,且该区具有许多著名餐厅并吸引许多外地客、观光客前来消费,亦使得窃贼得以混杂在消费人群或隐身于防火巷中,对于该区域住宅进行勘察而难以被察觉;窃贼并利用餐厅未营业或居民外出上班人潮与车潮较少时,选定无人在家之住宅,直接破坏门锁、气密窗至低楼层住宅行窃或至防火巷由住宅后方侵入破坏铁窗、冷气窗或直接开启未锁之门、窗进入住宅行窃。根据田野调查数据显示,该区域监录系统多因年代久远堪用程度差,无法发挥应有功能;防火巷大都窄小、少有管制且凌乱不堪而易使窃贼隐身于内,防火巷内亦有许多可供攀爬之管线、铁窗或违章建筑,而与住宅窃盗之发生具有相当之关系,此系一般住宅窃盗研究文献较少提及之处;另住宅失窃与周边工地工程或装修工程亦有密切关系,当有工地施工时,因工地所构筑之可攀爬至邻屋鹰架,与吸引之陌生人士均容易造成周边住宅发生被窃情形。此区域住宅窃盗发生后窃贼可视状况从前门或后门防火巷逃逸,由于该区监录系统堪用率低,惯窃甚少留下可追查迹证,致使破案率偏低,并引发被害者诸多不满。故可归结热区503具有无人看管之空屋或空地、住宅老旧无人维护、街道人潮稀少、防火巷杂乱无章、经济水平意象高、长期施工、具人潮众多之公共场所与门窗未关无人在家等吸引或利于窃贼进入该区域或住宅行窃之环境意象,并影响住宅窃盗发生甚巨。表3住宅窃盗犯罪热区易遭窃主要环境因素摘要比较表犯罪热区易遭窃主要环境因素热区292热区503◎高经济水平意象◎房屋老旧容易破坏侵入◎区域往来人潮少自然监控力降低◎居民区域意识低◎防火巷成为侵入住宅主要媒介◎夜间照明不足◎施工频繁◎空屋空地多容易成为攀爬媒介◎监录系统故障比例过高◎居民区域意识低◎住商混合造成视觉死角与无人维护意象◎区域内连栋、老旧公寓林立易于侵入◎往来人潮悬殊造成窃贼易于行动◎入夜照明不足◎一楼外推式围墙与篱笆易于侵入◎住宅防窃设施薄弱◎巷道型式单纯易于规划侵入(逃逸)路线◎施工频繁◎防火巷杂乱无章为另一最佳侵入媒介犯罪热区共同易遭窃主要环境因素◎居民区域意识低◎住宅防窃设施薄弱◎入夜照明不足◎施工频繁◎防火巷为侵入住宅主要媒介数据源:本研究绘制二、具体犯罪预防策略(代建议)环境犯罪学者Jeffrey(1971)曾指出:由于邻里环境具有动态与多变之特性,过度依赖单一方式或工具,例如执法、社会结构或物理结构,无法有效预防犯罪发生并将使其效果日益缩减,而需要一套包含物理性与社会性等多方位增强观念以响应复杂犯罪问题之环境设计解决方案。事实上,造成区域易发生住宅窃盗犯罪之老旧小区大环境、旧式公寓住宅结构、都市化民众情感疏离、警察僵化之勤务制度等因素均难以改变,而不景气之经济环境或毒瘾更难以改变窃贼放弃以偷窃维生。审度本研究场域中住宅窃盗犯罪热区之人文与物理环境特性与主要被窃住宅类型、犯罪手法型态,应将预防住宅窃盗之能量与重点置于数量最多,四处流窜搜寻易犯罪标的之非专业窃贼,及防窃层次低易遭侵入之老旧公寓所衍生之易发生住宅窃盗大环境为主要改善方向 本研究认为对于普设管理员、监录系统、保全与防窃设备之住商大楼或豪宅式建筑,除非确定内有财物方较受具专业技术及工具惯窃之觊觎,一般专业性较不足之窃贼则多会选择放弃该类标的,故该类型建筑仅需透过定期测试防窃设备是否堪用、加强管理人员训练与选任以落实人员进出管制与各楼层巡视工作、或于住宅内加装隐藏式摄影机因应熟人偷窃等相关机制或作为之正常运作即可有效降低遭窃机率。故本研究以Jeffrey之观点为指引,针对透过田野调查所发现易发生住宅窃盗犯罪之人文及实质环境弱点,进一步考虑警方执法能量、小区资源与治安需求,并整合环境犯罪学理论、观点与相关科技之运用,对于犯罪热区之易发生住宅窃盗环境安全弱点,从「警察单位」、「小区代表」、「居民」等对于区域中住宅窃盗犯罪切身相关、较有影响力,并能直接执行犯罪预防工作者出发,提出多元性具体建议方案,期能在有限之社会资源运用以及最小之软硬件环境改变情况下,达到最大之住宅窃盗预防临界效果(如表4)。在「警察单位」部分:传统警察勤务于面对住宅窃盗犯罪过于被动,且各项肃窃勤务并未确实依据辖区治安需求据以规画、执行而成效不彰所致,故应从强化犯罪分析效能、妥适运用科技工具、整合小区与民众能量、因地制宜弹性分派犯罪预防资源等面向出发,则能提升警方犯罪预防与执法效能。在「小区代表」部分:本研究所指之小区代表泛指区长、邻里长、村里干事等民意代表及小区社团代表等对于小区中环境概况认知较深,并依职权得申请相关建设经费、设备者。透过小区代表相关作为,发挥公部门对于社会控制机制之介入与干预能量,而对于区域中易发生住宅窃盗犯罪之人文或物理环境加以改善,进而营造安全之小区。在「居民」部分:由警察单位与小区代表出发之犯罪预防策略作为固然可降低住宅窃盗发生,然由于警察不可能24小时驻守于小区中,小区中人文或物理环境短期内亦难以改善,面对不良环境所造成之犯罪机会,当民众未察觉或不愿扮演犯罪预防角色时,则更有利于犯罪事件之发生,故住宅窃盗犯罪预防仍需要透过居民自身相关作为方能免于被害。本研究认为,藉由「警察单位」、「小区代表」、「居民」等居住于区域内之相关人士对于住宅窃盗犯罪预防工作之关注与参与,使区域中之个人或群体对所居住之环境安全产生责任,并管理自身生活领域,建立小区意识与防卫空间以强化住宅监控与防卫性,增加潜在犯罪者接近犯罪目标之困难度,则能有效预防住宅窃盗犯罪之发生,故透过与小区环境最具密切关系之居民所出发之犯罪预防潜力实不容忽视。表4住宅窃盗犯罪预防具体策略建议表执行对象具体建议策略策略执行目的、方向警察单位一、推动犯罪分析师制度,确切分析犯罪热区所在及该区域易造成犯罪因素。二、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科技分层弹性规划犯罪预防策略与勤务。三、强化易发生犯罪环境因素检测并协调各单位予以改善。四、健全小区治安会议功能弥补家户访查之不足,并倾听居民之在地化建议。◎强化警方执法效能,有效打击与预防犯罪。◎加强警民互动与资讯交流唤醒民众防窃意识。◎加强为民服务降低民众被害恐惧感。表4住宅窃盗犯罪预防具体策略建议表(续)执行对象具体建议策略策略执行目的、方向五、建构警民互动网站,加强小区犯罪概况、预防倡导等相关信息交流与为民服务。六、善用媒体公布官方信息,强化民众对生活周遭犯罪感知与预防意识。七、扩大住宅防窃顾问(治安风水师)执行层面与专业服务,强化警察专业形象与民众居家安全。八、加强毒品扫荡工作,降低用毒人口进入区域行窃或犯罪之边际效果。小区代表一、接受犯罪预防概念讲习提升安全小区建构之关注与适切性。二、加强睦邻活动办理、设立巡守队或区域性社团、及规画小区居民公共活动场所以强化小区区域意识之凝聚。三、重新整理、规划区域衰败空间赋予新生命,并植入安全区概念,以降低部分环境原本之孤立、隔绝感受。四、争取经费规划、建置区域或补助重复被窃住宅防窃软硬件设备,增加区域或住宅防窃能量。五、于犯罪热区扩大举办犯罪预防倡导活动,提升民众对于犯罪预防之关注与参与。六、全面清查道路监视系统之堪用性,提升窃案之破案率及对窃贼之吓阻。七、建立工地建筑管理通报机制,并倡导周边民众加强自宅防窃作为,以降低工地工程可能造成之住宅窃盗事件。◎有效改善易发生住宅窃盗人文、物理环境以降低窃贼之犯罪动机。居民一、落实敦亲睦邻工作以强化守望相助意识及区域之自然监控。二、妥适装设住宅防窃设备提升住宅防窃力与窃贼犯罪困难度。三、加强出入口管制增加领域感、通道管制与隔离犯罪者效果。四、推动日间保全措施节省经费并增加窃贼犯罪风险。五、六、清除住户外特殊标记减少窃贼对住户作息之认知,降低成为行窃标的。◎加强生活区域领域感及监控以构筑防卫空间。数据源、本研究整理参考文献一、中文部分王子熙(2004)。都市住宅区空间组构型态与窃盗犯罪倾向之研究─以台湾某城市为例。逢甲大学建筑所硕士论文。吴亚如(2005)。桃园市暴力犯罪空间地理分布之研究。元智大学信息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李珀宗(2004)。小区犯罪基图在警察机关防制住宅窃盗犯罪之应用─以台北市松山区为例。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研究所硕士论文。周愫娴(1998)。城市少年犯罪的地缘与空间分析。台北,国科会专题研究报告(计划编号:NSC87-2412-H133-001)。孟静(1983)。台北市犯罪现象之空间组织。地理研究报告,9:135-165。林杰斌、刘明德(2002)。地理信息系统GIS理论与实务。台北,文魁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林顺家(2004)。环境设计理论在窃盗犯罪预防之应用以台北市基河二期国宅为例。铭传大学公共事务学系硕士在职专班硕士论文。林沧崧(2008)。住宅窃盗被害因素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论文。邱靖方(2008)。台湾地区家户特性与区域特性对于住宅窃盗被害风险之影响。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硕士论文。唐国渊(1996)。台中市北东南三区住宅侵入窃盗之研究。东海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论文。徐幸瑜(2005)。窃盗防治与社会资本之研究─以台北市两个里为比较个案。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硕士论文。庄忠进(2005)。侵入窃盗犯目标选择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论文。许春金(2006)。人本犯罪学-控制理论与修复式正义。台北,三民书局。陈陆毅(2007)。台中市住宅窃盗空间分布之研究。逢甲大学都市计划所硕士论文。陈惠贞(2007)。高雄市住宅窃盗犯罪地图绘制与时空分析。高雄师范大学地理学系研究所硕士论文。黄乃弘(2001)。空间型构与住宅窃盗之关联性研究─以台湾某都市为例。逢甲大学建筑所硕士论文。杨武德(2005)。住宅窃盗被害特性、影响及反应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研究所硕士论文。叶秀炳(2005)。台北市士林区少年窃盗犯罪空间分析。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社会科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台湾地理信息学会暨内政部(2008)。国土信息系统统计区建置计划整体规划暨试作成果报告书。台北,内政部。蔡博文、丁志坚(2005)。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9.X剖析。台北,仲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择昌、黄国师(2011)。住宅窃盗犯罪热区空间分布与转移态样分析─以台北市大安区为例」。警学丛刊41(5):207-235。刘择昌、游柏辉(2011)。GIS于住宅窃盗犯罪热区空间分析应用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安区为例。犯罪学期刊14(1):99-140。邓煌发(2007)。犯罪分析与犯罪学理论─环境犯罪学理论之应用与评析。警学丛刊38(1):1-20。赖致瑜(2006)。台北市住宅窃盗犯罪地图制作与犯罪区位分析。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研究所硕士論文。二、英文部分Boba,R.2002.CrimeAnalysisandCrimeMapping.SagePublications.Bowers,K.J.,andJohnson,S.D.2005.Domesticburglaryrepeatsandspace-timeclusters:thedimensionsofrisk.EuropeanJournalofCriminology.2(1):67-92.Brantingham,P.,andBrantingham,P.1999.Theoreticalmodelofcrimehotspotgeneration.StudiesonCrimeandCrimePrevention.8:7–26.Brown,B.B.,andHarris,P.B.1998.ResidentialBurglaryvictimization:reactionstotheinvasionofaprimaryterritory.EnvironmentalPsychology.9:119-132.Burgess,E.1925.Thegrowthofacity,inTheCity.EditorbyR.Park,E.Burgess,andD.McKenzie.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Capowich,G.E.2003.Theconditioningeffectsofneighborhoodecologyonburglaryvictimization.CriminalJusticeandBehavior.30(1):39-61.Ceccato,V.,R.Haining,andSignoretta,P.2002.ExploringoffencestatisticsinStockholmCityusingspatialanalysistools.Annalsofthe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92(1):29-51.Clarke,R.V.andEck,J.E.2006.CrimeAnalysisforProblemSolvers:In60SmallSteps.U.S.:DepartmentofJusticeOfficeofCommunityOrientedPolicingServices.Duffala,D.C.1976.ConvenienceStores,ArmedRobbery,andPhysicalEnvironmentalFeatures.AmericanBehavioralScientist.20:227-46.Felson,M.2002.Crimeandeverydaylife(3rded.).ThousandOaks,CA:PineForgePress.Guerry,A.1833.EssaisurlaStatistiqueMoraledelaFrance.Paris,FR:Crochard.Groff,E.R.,and.LaVigne,N.G.2001.Mappinganopportunitysurfaceofresidentialburglary.ResearchinCrimeandDelinquency.38(3):257-278.Jeffrey,C.R.1971.CrimePreventionThroughEnvironmentalDesign.BeverlyHills,CA:Sage.Johnson,S.D.,andBowers,K.J.2004.Theburglaryascluetothefuture:thebeginn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