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市裕安区城南中学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安徽六安市裕安区城南中学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安徽六安市裕安区城南中学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安徽六安市裕安区城南中学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安徽六安市裕安区城南中学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安徽六安市裕安区城南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30×2=60分)1.(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B.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C.内环境稳态是依靠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B、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来实现的,C错误;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化境稳态的作用及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下列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有()①血红蛋白;②血浆蛋白;③呼吸酶;④Na+;⑤神经递质;⑥抗体.A.①②③④B.①④⑤⑥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⑤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据此答题.解答:解:①血红蛋白分布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①错误;②血浆蛋白分布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②正确;③呼吸酶分布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③错误;④Na+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正确;⑤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分泌到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⑤正确;⑥抗体是一种分泌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属于内环境成分,⑥正确.则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有②④⑤⑥.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即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题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3.(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胰岛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B.抑制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C.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D.抑制肝糖原的分解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解答:解:A、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A正确;B、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发生在消化道,胰岛素不能调节该过程,B错误;C、胰岛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C正确;D、胰岛素鞥抑制肝糖原的分解,D正确.故选:B.点评:本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考生要能够结合选项中的过程的结果进行相关判断,难度不大.4.(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神经调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体液调节依靠体液的运输C.神经调节作用迅速且作用范围较广D.体液调节作用缓慢且作用时间较长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传递方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调节方式反射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对象效应器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联系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解答:解: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B、体液调节依靠体液运输,B正确;C、神经调节作用迅速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C错误;D、体液调节作用缓慢且作用时间较长,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方式、作用途径、速度、范围等知识,能列表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不同的激素化学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特点.下列不是激素作用特点的是()A.微量高效B.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C.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D.通过体液运输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解答:解:A、微量高效是激素的作用特点之一,A正确;B、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是激素的作用特点之一,B正确;C、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C错误;D、激素通过体液运输,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激素作用的特点,识记激素作用的3大特点,并理解和应用3大特点是解题的关键.6.(3分)(2015•姜堰市模拟)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是效应器,e是感受器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切断d、刺激b,能发生反射D.Ⅱ处发生的信号转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A、图中d上有神经节,所以e是感受器,a是效应器,A正确;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正确;C、切断d,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为是反射,C错误;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一电信号,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解答:解:由于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受损,所以针刺后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入到神经中枢,因此无感觉;但由于其他结构正常,所以能运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和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3分)(2012•浦东新区一模)如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兴奋,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发生兴奋D.刺激a处,b、c同时兴奋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即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解答:解:A、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所以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故A正确.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处电位变化,因为兴奋不能反向传递,但c处发生电位变化;故B错误.C、刺激c处,a处不会兴奋,b处都会产生兴奋;故C错误.D、刺激a处,b处先兴奋或抑制,c处后兴奋或抑制,因为突触的数量越多,传递的时间越长;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9.(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下列有关神经中枢的相关功能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大脑皮层中有人特有的语言中枢B.小脑中有躯体运动中枢C.脑干有呼吸中枢D.脊髓中有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脑的结构中,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解答:解:A、人大脑皮层中有人特有的语言中枢,A正确;B、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C、脑干有呼吸中枢等基本生命中枢,C正确;D、脊髓有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如膝跳反射中枢,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正确区分脑的各部分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下列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说法正确的是()A.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B.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会上升C.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D.人体产热器官主要指肝脏和骨骼肌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2、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3、人体产热主要是肝脏和骨胳肌.解答:解:A、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A错误;B、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增多,B错误;C、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C错误;D、机体运动时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1.(3分)(2013秋•榆阳区校级期末)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B.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D.皮肤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A、人体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A错误;B、人体温能维持相对恒定,则酶活性基本不变,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以增加产热,B错误;D、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C错误;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尤其注意B选项中体温维持相对稳定,酶活性基本不变,另外汗液分泌减少,尿量增加.12.(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下列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B.胃粘膜起保护作用C.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D.泪液杀菌作用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解答:解: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A正确;B、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B错误;C、皮肤角质层细胞的屏障作用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C错误;D、泪液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能准确判断各分别属于哪一道防线,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13.(3分)(2010•湖南校级模拟)下列能产生物抗体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浆细胞D.效应T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一抗原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成熟)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成熟)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解答:解:根据分析: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4.(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某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部,机体可对该病菌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浆细胞使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原体被效应T细胞消灭B.浆细胞使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原体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原体被浆细胞消灭D.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原体被抗体消灭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解答:解: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只能依赖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病菌进入体液中从而被抗体消灭.说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对该病菌产生免疫反应.AB、浆细胞只能合成并分泌抗体,不能使靶细胞裂解,故AB错误;C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原体释放出来,并被抗体结合而消灭,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5.(3分)(2012秋•武定县期中)下列不是生长素的作用特点的是()A.只在低浓度时起作用B.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C.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D.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既能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解答:解:A、低浓度和高浓度都起作用,只是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A错误;B、既能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是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具体表现之一,B正确;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B正确;D、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是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具体表现之一,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对于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6.(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下列生产措施中也植物激素无直接关系的是()A.棉花摘心B.培育无籽番茄C.扦插带芽的枝条D.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本题是对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和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分析选项中涉及的在生产实践中采取的措施的目的和原理结合植物激素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生长素类似物还应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解答:解:A、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原理,棉花摘心能去掉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从而提高产量,A错误;B、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能培育无籽果实,B错误;C、扦插带芽的枝条是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C错误;D、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的目的是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这与植物激素无关,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明确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掌握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17.(3分)(2013•衡水校级三模)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下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生长素的运输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即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甲图的A到B,乙图的B到A.处理甲图中A端,可以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反之则不能;处理乙图中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反之则不能.解答:解:A、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甲图的A到B.所以处理甲图中A端可以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故A错误;B、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乙图的B到A.处理乙图中A端,不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故B错误;C、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乙图的B到A.处理乙图中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故C正确;D、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甲图的A到B.处理甲图中B端,不能可以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题图,考查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8.(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下列植物激素的使用不能达到目的是()A.利用赤霉素打破种子的休眠B.利用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C.利用脱落酸保持果实的新鲜D.利用乙烯促进果实成成熟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利用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提早用来播种.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解答:解:A、赤霉素可以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的休眠,提早用来播种,A正确;B、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的分裂,B正确;C、脱落酸主要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C错误;D、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D正确.故选:C.点评:考查植物激素的主要作用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19.(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关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B.各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胚芽鞘的向光弯曲是生长素极性运输造成的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解答:解:A、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A正确;B、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B正确;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正确;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胚芽鞘的向光弯曲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是横向运输,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概念,掌握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明确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识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3分)(2013秋•鄂尔多斯校级期末)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影响因素不同D.演替过程不同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短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地上的演替解答:解: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根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比较可知,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起始条件不同.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1.(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一农业工作者为调查某草原老鼠的种群密度,其在一定范围内随机设置了200个捕获点,第一次捕获老鼠46只,做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老鼠24只,其中有标记的为12只.则该区域在约有老鼠为()A.92只B.24只C.46只D.200只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1、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2、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46=24:12,N=92只.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标志重捕法的计算方法,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计算能力,属于容易题.22.(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中的植物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B.“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停止增长C.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越多D.捕食关系对于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群落的结构特征;种间关系.分析: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3、群落中植物种群越多就说明该群落中结构较复杂,它的食物网就越复杂,也就说明该群落中动物的种群越复杂.4、捕食关系对稳定群落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捕食是一种重要的种间关系.解答:解:A、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相关,A正确;B、“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保持动态平衡的曲线,B错误;C、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则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越多,C正确;D、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明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明确S型曲线的变化趋势;识记种间关系的作用.23.(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下列各组生物中,种间关系属于竞争的是()A.豆科植物和根瘤菌B.蛔虫和人C.青蛙和昆虫D.玉米和杂草考点:种间关系.分析: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主要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等.(1)互利共生是指两种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较之单独生活时更为有利,更有生活力;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2)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3)竞争是指两种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4)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是捕食者,后者是被捕食者.解答:解:A、“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错误;B、“蛔虫和人”属于寄生关系,B错误;C、“青蛙和昆虫”属于捕食关系,C错误;D、“玉米和杂草”属于竞争关系,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要特别注意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分清楚一些概念如“竞争”“捕食”“寄生”等属于种间关系的概念的区别,这是解决这道试题的关键.24.(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科学方法对于生物学研究十分重要,下列生物学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统计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鼠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影响其生存C.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在生长茂盛和稀疏的地方分别取样D.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抽样检测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做了统计,调查时,由于小动物活动能力强(不适宜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宜标记重捕法),常采用取样器采集,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统计.2、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3、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不同,样方大小根据调查的对象来确定.4、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解答:解:A、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两种方法进行统计,A正确;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鼠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影响其生存,否则会影响种群密度的计算,B正确;C、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而不能在生长茂盛和稀疏的地方分别取样,C错误;D、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抽样检测,再估算出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种群密度的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适中.25.(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点时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b点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ab段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当乙种群数量到达b点后将保持相对稳定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据图分析,曲线甲表示J型曲线,曲线乙表示S型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解答:解:A、a点种群数量增加,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为增长型,A正确;B、b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C、ab段种群数量增加,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正确;D、当乙种群数量到达b点后,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和种群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26.(3分)(2014秋•淮南期末)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现有人口的数量B.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C.现有人口的年龄组成D.生态因素的变化趋势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解答:解:年龄组成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从而推测未来人口变化,故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7.(3分)(1999•上海)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共生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考点:种间关系.分析: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曲线呈平行关系.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数量曲线分析有时相反,有时平行.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中,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会被消灭.解答:解:甲中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乙中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丙中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属于中等题.28.(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影响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光照的明暗B.地形的起伏C.温度的高低D.种群的特征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不同的分布.解答:解:种群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四方面,与生物群落结构无关;群落水平结构呈镶嵌状况,是由于地形起伏、光线明暗、湿度大小等是影响植群落的水平结构,故ABC属于影响因素,D不属于影响因素.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29.(3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在营养、资源较好的培养基上接种少量细菌,每个一段时间测量细菌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图.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菌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B.C.D.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据图分析,在营养、资源较好的培养基上接种少量细菌,种群数量呈现J型,种群增长率不变.增长率=;增长速率=.解答:解: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呈现J型,其数学模型为Nt=N0λt,λ代表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当λ>1,而且不变,种群数量呈现J型.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J型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另外注意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小为0,即D选项.30.(3分)(2013秋•山阳区校级期末)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物质:抗体.解答:解:①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①错误;②T细胞能识别抗原,②正确;③B细胞能识别抗原,③正确;④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④正确;⑤效应B细胞能合成和分泌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⑤错误;⑥效应T细胞能识别抗原,⑥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扣住题干中“特异性”和“识别”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二、简答题(40分)31.(16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图甲中a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若在e处给予一个刺激,则能引起f收缩,但不属于反射活动的原因是该活动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2)图乙是亚显微突触结构模式图,其中A是上一个轴突神经元末梢.④处液体为组织液.(3)当③中的神经递质经⑤释放后作用于⑥,引起B兴奋,则B膜外的电位变化为正→负.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物质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物质的分解,则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图可知,a是感受器,在e处施加适宜的刺激,f处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活动的进行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而该活动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2)图乙表示的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表示的是突触小体,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④表示的是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的液体表示的是组织液.(3)③表示的是突触小泡,里面储存神经递质,经过⑤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⑥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膜外的电位变化为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物质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物质的分解,导致神经递质不断的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的结果是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故答案为:(1)感受器该活动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2)突触轴突组织液(3)神经递质正→负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组成以及兴奋的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32.(10分)(2014春•裕安区校级期中)如图甲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乙为细胞e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的是体液免疫过程,图甲中c是B淋巴细胞.(2)在图甲的免疫过程中,细胞b除了具有呈递抗原的功能外,还可分泌淋巴因子促进c细胞的增殖和分化.(3)经过⑥、⑧、⑨免疫过程产生物质X的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根据图甲分析,a表示吞噬细胞,b表示T淋巴细胞,c表示B淋巴细胞,d表示记忆细胞,e表示浆细胞.2、根据图乙分析,Ⅰ表示细胞膜,Ⅱ表示高尔基体,Ⅲ表示核糖体,Ⅳ表示线粒体,Ⅴ表示内质网.3、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4、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5、二次免疫: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则途径是⑥→⑧→⑨.解答:解:(1)图甲中的是体液免疫过程,图甲中c是B淋巴细胞.(2)在图甲的免疫过程中,T淋巴细胞除了具有呈递抗原的功能外,还可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3)经过⑥、⑧、⑨免疫过程产生物质X属于二次免疫,其的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故答案为:(1)体液B淋巴(2)呈递抗原淋巴因子(3)数量多、速度快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体液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