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何化解压力如何情绪调节如何沟通结束语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标准1、有关概念最基本的心理现象:知、情、意动态过程——稳态的角度,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从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来看,把心理看成个性,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倾向和自我从能否被觉知的角度,分为意识和我意识潜意识潜意识潜意识:创伤与压抑创伤刺激意识潜意识情结压抑意识层次与人格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本我欲望、创伤及防御深入内化的超我本我自我超我潜意识:层次潜意识:层次潜意识话语
(1)
老奶奶一边看着小孙子,一边与别的老人聊天。突然,老奶奶放了一个屁。
孙子好奇地问:奶奶,刚才什么在叫啊?
奶奶匆忙回答:哦,……蛤蟆。
孙子:怎么这么臭啊?
奶奶:死蛤蟆。
孙子:死蛤蟆怎么还会叫?
奶奶:叫唤一声就死了呢。潜意识话语
(2)
领导讲话:我们单位新建了一个洗澡堂,可以方便职工洗澡,不过只有一间房屋。周末,我们还要安排大家去博物馆参观。经过开会认真讨论,最后决定:星期六的时候,男同志洗澡,女同志去参观。星期天的时候,女同志洗澡,男同志参观。参观的时候,只许看,不许摸。
1、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与原则医学标准统计学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根据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便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病因是脑功能的失调。偏离正常状态(常模),偏离越远变态越严重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与原则内省经验社会适应当事人的体验;专家的经验。出现适应不良(社交恐惧、敌对、学习焦虑、躯体化症状)智力发展正常(70-130)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
自我意识正确人格和谐完整
人际关系和谐适应能力良好
人生态度积极健康的标准智力发展有障碍(<70)情绪不稳定悲观意志品质不健全自我意识不完整人格结构不完善人际关系有障碍适应不良生活态度消极不健康的状态健康、不健康以及亚健康状态人数比例:常见心理病理机制1、过度的食压抑经济条件:太差、太好生活节奏:快餐、工作餐及非进食目的的餐观念:节食、健美、勤俭情绪:被挑剔的孩子生理:昌盛时期病理性压抑:常见心理病理机制2、过度的性压抑
性欲有着先天的不足,它需要两个人来完成,因此它先天就带有社会性、要顾虑到他人的感受、要有一定程度的压抑。
过度的压抑是指对性欲望的全盘否定:
怕见男人的女青年
没有生活兴趣的女孩
觉得与性相关的东西都是可耻的(梦遗、初潮)病理性压抑:常见心理病理机制二、强求源于安全的需要,个体的人太渺小
满足愉快的条件1
愉快=————————×————————
欲望的高低对欲望满足的预期常见心理病理机制1、完美主义的要求
对自我心理现象的苛求(开小差的学生)
对自我生理现象的苛求
对自我社会存在状况的苛求:不丢面子、不甘人后对他人、社会、环境的苛求(愤青、故意违纪)
2、决策困难
犹豫不决、病理性执着
3、享受能力低下常见心理病理机制二、自卑否认自我人性和自我价值、一种内在的卑贱
源于压抑与强求、且互为因果
缺少主见
过分注重他评(人生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崇拜权威(逃学威龙)
喜欢看到他人的失败(戏弄上课教师)
争强好胜、自大
发展不平衡的迹象
回避挑战常见心理病理机制焦虑的恶性循环:原因(刺激)
不安紧张预感不好结局焦虑:担忧失控感濒死感各种心理生理症状负性评价:不接受现实害怕症状注意力过度集中在焦虑的体验和症状上常见心理病理机制恐怖的恶性循环:原因(刺激)紧张害怕脸红恐怖:口吃言不达意手足无措心慌太不好了负性评价:真丢面子太影响生活了不消除症状我就完了害怕症状“我千万别紧张!”注意力过分集中于对症状的体验及脑中症状的兴奋灶上常见心理病理机制强迫的恶性循环:原因(刺激)强迫症状
是不应该的不好的负性评价:糟糕的痛苦的必须要控制的害怕症状注意力过分集中在症状的兴奋灶上情绪:心理学定义: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情绪是信心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信心中的外向认知、外在意识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种暂时的较剧烈的生理评价和体验。(简而言之情绪就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二、如何调节情绪情绪管理: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制合体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人们形成的否定情绪和情感往往只是短暂的,痛苦一阵以后,强烈的体验随着刺激的消失而消失。
情绪的长期压抑对个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因人而异。情绪最基本的4种表现:快乐、愤怒、恐惧、悲哀。二、如何调节情绪ABC理论
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某种信念B所直接引起。这种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二、如何调节情绪ABC理论
例1:著名专栏作家哈理斯(SydneyJ.Harries)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那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他们继续前行时,哈理斯问道。「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那么你为甚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哈理斯问他。朋友答道:「为甚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二、如何调节情绪ABC理论
例2: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作怪。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另一个人可能说: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于是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二、如何调节情绪ABC理论
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一位SALES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我经常碰到糟糕的客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学生要复习的快闪
- 2025北京丰台高三一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 物理-云南省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百万大联考试题和答案
- 环境应急管理1
- 电工电子技术 课件 2.汽车仪表盘亮度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测试
- 免疫性胰腺炎护理
- 三次元基础培训
-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后柳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不安全事件分析报告
- 团日活动团知识
- 合同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中国艺术歌曲赏析及实践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四川音乐学院
- 校园法制宣传课件
- 2024年电信销售员工年终总结
- 2025中国信创服务器厂商研究报告-亿欧智库
- 2025年度执业药师职务聘用协议模板
- 2025年辽宁省盘锦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杭州建德市林业总场下属林场招聘8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权威解读
-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管理办法》知识培训
- 裂隙等密度(玫瑰花图)-简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