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和黄V出血热V疱疹V课件_第1页
肝炎病毒和黄V出血热V疱疹V课件_第2页
肝炎病毒和黄V出血热V疱疹V课件_第3页
肝炎病毒和黄V出血热V疱疹V课件_第4页
肝炎病毒和黄V出血热V疱疹V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炎病毒有甲HAV、乙HBV、丙HCV、丁HDV、戊HEV等种类1医学课件ppt肝炎病毒有甲HAV、乙HBV、丙HCV、丁HDV、戊HEVHAVHEVHBVHCVHDV消化道传播急性肝炎急性、慢性肝炎输血、血制品、注射器传播2医学课件pptHAV消化道传播急性肝炎急性、慢性肝炎输血、血制2医学课件p甲型肝炎病毒

(hapatitisAvirus,HAV)生物学性状球形RNA病毒,无包膜。单股RNA正链,5’末端连病毒基因组蛋白(VPg)起引物作用可人工感染黑猩猩、绒猴。在原代人肝细胞,肝癌细胞株中不引起细胞病变抵抗力较强,室温下可存活月余-20。C可存活多年,25。C至少活1各月毛蚶体内60。C耐受10h漂白粉和次氯酸钠可消除传染性3医学课件ppt甲型肝炎病毒

(hapatitisAvirus,HAV)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传染途径:粪口途径。(输血)。致病机理:病毒粪口肠粘膜/局部淋巴组织内增殖病毒血症肝细胞:病毒毒性作用、变态反应肝细胞损害肝炎。病后有一定免疫力。微生物学诊断防治原则:注射疫苗。4医学课件ppt致病性与免疫性4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5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5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6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6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7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7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8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8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9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9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0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0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1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1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2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2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3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3医学课件ppt甲型肝炎病毒免疫性:相应抗体IgM、IgG,都对HAV的再感染有免疫作用IgM持续2个月左右,IgG可持续多年微生物学检查:测定HAV-AbIgM有助于早期诊断Abloodtest(IgManti-HAV)isneededtodiagnosehepatitisA14医学课件ppt甲型肝炎病毒免疫性:甲型肝炎有何症状?通常有近1个月的潜伏期。病人起病急骤。开始有畏寒、发热、腹泻、腹痛、咽痛、关节痛等症状。接着出现厌食,特别是厌油腻,全身无力、恶心、呕吐,右上腹部的肝区,感到疼痛。检查时,可以发现病人肝肿大。化验检查肝功能,可有血清“谷丙转氨酶”(简称ALT)升高。15医学课件ppt甲型肝炎有何症状?通常有近1个月的潜伏期。15医学课件ppt症状(2)几天以后,多数病人会出现黄疸,眼睛的巩膜(即“白眼珠”)和皮肤发黄,尿为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这个时期称为“黄疸期”。黄疸持续大约1个月后逐渐消退,其他症状也逐渐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16医学课件ppt症状(2)几天以后,多数病人会出现黄疸,眼睛的巩膜(即“白眼甲型黄疸性肝炎急性期

巩膜黄染17医学课件ppt甲型黄疸性肝炎急性期

巩膜黄染17医学课件ppt特异性预防preventhepatitisAvirus

甲肝减毒活疫苗18医学课件ppt特异性预防preventhepatitisAvirus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HCV)生物学性状球形RNA病毒,有包膜和刺突,基因变异性大。HCV存在于病人血液和肝细胞中,含量少。可人工感染黑猩猩、绒猴。可用PK-15细胞培养。19医学课件ppt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HCV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血清途径血液及血制品。器官移植、透析等注射等器械。性接触、密切接触。垂直传播。致病性:免疫损伤起主要作用。

HCV隐性感染急性丙型肝炎50~75%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免疫性:细胞免疫在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抗体(如抗-HCV+)有诊断意义。

20医学课件ppt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血清途径20医学课件ppt微生物学诊断测HCV抗体(ELISA,RIA)。测HCV-RNA(PCR)。

防治原则控制血源质量医疗器械消毒。21医学课件ppt微生物学诊断测HCV抗体(ELISA,RIA)。21医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

22医学课件ppt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

HBV感染的临床类型

无症状携带者重症肝炎急性肝炎慢性乙肝与肝硬化和肝癌密切相关23医学课件pptHBV感染的临床类型

无症状携带者23医学课件ppt一、概述(一)历史背景1963年:Blumberg首先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HBsAg,称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1970年Dane在电镜下发现HBV完整颗粒,称为Dane颗粒。24医学课件ppt一、概述(一)历史背景1963年:Blumberg首先在澳

Blumberg于1976年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5医学课件pptBlumberg于1976年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5医学课(二)目前流行情况目前全世界约有3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每年有30万人因此成为肝癌患者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为10%,而广东地区的HBV携带者则高达17%26医学课件ppt(二)目前流行情况目前全世界约有3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26HBsAgPrevalence³8%-High2-7%-Intermediate<2%-LowGeographicDistributionofChronicHBVInfection27医学课件pptHBsAgPrevalence³8%-High(三)定义英文名称:HepatitisBvirus,简称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在分类上属嗜肝DNA病毒科。

28医学课件ppt(三)定义英文名称:HepatitisBvirus二、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二)抗原抗体组成(三)培养特性(四)抵抗力29医学课件ppt二、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29医学课件ppt(一)形态与结构1、大球形颗粒2、小球形颗粒3、管形颗粒

30医学课件ppt(一)形态与结构1、大球形颗粒30医学课件ppt

1、形态与结构电镜下HBV呈三种不同形态颗粒:Dane颗粒:直径42nm完整的病毒颗粒,具传染性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中空的病毒颗粒,主要含HBsAg

管型颗粒:由小球形颗粒聚集而成

31医学课件ppt1、形态与结构31医学课件pptHBV电镜图32医学课件pptHBV电镜图32医学课件ppt形态与结构33医学课件ppt形态与结构33医学课件pptDane颗粒的结构:呈双层结构外层病毒包膜,含HBsAg、PreS1、PreS

内层病毒的核衣壳,20面体对称含HBcAg,dsDNA,DNA聚合酶34医学课件ppt34医学课件ppt1、大球形颗粒又称Dane颗粒是完整的HBV颗粒,直径为42nm衣壳外衣壳:HBsAg内衣壳:表面:HBcAg核心:内部:HBeAgDNA、多聚酶小球形颗粒剩余外衣壳,HBsAg管形颗粒装配成Dane颗粒入血液35医学课件ppt1、大球形颗粒又称Dane颗粒是完整的HBV颗粒,直径为42完整的HBV颗粒亦称Dane颗粒,颗粒直径为42nm具有双层衣壳结构。外壳相当于包膜,由脂质双层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和前S抗原(Pre-S)组成。内部有28nm的核心,表面相当于内衣壳,含有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内部有HBV的DNA和DNA多聚酶36医学课件ppt完整的HBV颗粒亦称Dane颗粒,颗粒直径为42nm36医学显微镜下的形状:37医学课件ppt显微镜下的形状:37医学课件pptHBV结构模式图38医学课件pptHBV结构模式图38医学课件pptHBV三种颗粒模式图39医学课件pptHBV三种颗粒模式图39医学课件ppt2、小球形颗粒

直径22nm,主要成分为HBsAg,不含病毒DNA和DNA多聚酶。3、管形颗粒

直径22nm,长度50-700nm,由若干小球形颗粒串连而成.以上两种颗粒均不具有传染性40医学课件ppt2、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主要成分为HBsAg,不含病

DNA:全长3200核苷酸,双股环状DNA,但其中一段为单链。DNA的长链为负链,短链为正链41医学课件pptDNA:全长3200核苷酸,双股环状DNA,但其中一HBV基因组DNA是由3.2KB的长链L(-)和短链S(+)(约为L链的50%至85%长)组成的不完全双链环状DNA,长链载有病毒蛋白质的全部密码,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RF),分别称为S、C、P和X区42医学课件pptHBV基因组DNA是由3.2KB的长链L(-)和短链S43医学课件ppt43医学课件ppt44医学课件ppt44医学课件pptHBV复制周期45医学课件pptHBV复制周期45医学课件ppt(+)3,5,3,5,RNADNA多聚酶PC(-)PreCPreS1PreS2SX(二)基因结构与复制方式:HBsAg编码DNA多聚酶HBcAgHBeAg

编码HBxAg46医学课件ppt(+)3,5,3,5,RNADNA多聚酶PC(-)PreCS区:有S基因,前S1基因和前S2基因,分别编码HBV的外衣壳蛋白(HBsAg,PreS1和PreS2抗原).C区:有C基因和前-C基因,分别编码HBV的HBcAg、HBeAg.P区:最长,编码DNA多聚酶.X区:编码HBxAg,可反式激活一些细胞的癌基因及病毒基因,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47医学课件pptS区:有S基因,前S1基因和前S2基因,分别编码HBV的复制方式:超螺旋DNA转录2.1kbRNA3.5kbRNA转译外衣壳蛋白转译内衣壳蛋白及子代DNA逆转录复制逆转录的DNA可整合至细胞染色体HBV复制周期示意图48医学课件ppt复制方式:超螺旋DNA转录2.1kbRNA3.5kbRNADNARNADNA转录逆转录HBV的复制方式很特殊,在复制过程中有逆转录过程,与逆转录病毒相似,逆转录后的DNA可整合至靶细胞的染色体.49医学课件pptDNARNAS基因可通过2.1kbRNA为信使RNA而转译HBsAg,故在部分HBV感染者中,虽无病毒复制,但长期产生HBsAg.50医学课件pptS基因可通过2.1kbRNA为信使RNA而转译HBsHBVReplicationHBV2.4KB3.5KBProvirusRTReplicateNuclear2.1KB51医学课件pptHBVReplicationHBV2.4KB3.结构:有双层衣壳,从外到内分别是外衣壳、内衣壳、DNA和多聚酶

52医学课件ppt结构:有双层衣壳,从外到内分别是外衣壳、内衣壳、DNA

(二)抗原抗体组成HBV表面抗原(HBsAg)是机体受HBV感染的标志226AA,由S基因编码HBsAg有1个共同抗原决定簇a和2组互相排斥的亚型抗原决定簇d/y和w/r4种亚型:adr、adw、ayr、ayw我国内地和沿海各省汉族主要为adr型,欧美为adw抗HBs能与HBV表面结合,使其失去感染性,具有保护作用53医学课件ppt(二)抗原抗体组成HBV表面抗原(HBsAg)53医学课件HBV核心抗原(HBcAg)在肝细胞核中才能检出,可表达于肝细胞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表面分子量22KD,由C基因编码,病毒内衣壳蛋白一般方法在血中检测不到抗HBc无中和作用检出高效价抗HBc,特别是抗HBcIgM表示HBV感染,并且在肝内处于增殖状态54医学课件pptHBV核心抗原(HBcAg)54医学课件pptHBVe抗原(HBeAg)由PreC和C基因共同编码,15KDHBcAg在细胞经蛋白酶降解形成HBV复制及血清有传染性的标志抗Hbe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55医学课件pptHBVe抗原(HBeAg)55医学课件ppt前S抗原(Pre-SAg)前S2蛋白S+PreS2编码,226+55=281AA前S1蛋白S+PreS2+PreS1编码,226+55+119=400AA与HBsAg、HBVDNA检出相同,都说明病毒在复制56医学课件ppt前S抗原(Pre-SAg)56医学课件pptPre-S2抗原和人肝细胞表面都具有PHSA受体,通过PHSAr搭桥,HBV病毒易吸附于肝细胞表面部分解释为什么HBV具有嗜肝细胞性抗前S1和抗前S2抗体具有中和HBV作用,有保护作用57医学课件pptPre-S2抗原57医学课件ppt

(1)是gp27和gp24连接的二聚体蛋白;(2)是HBV感染的标志;(3)有抗原性,抗-HBs为主要中和抗体,是疫苗的最主要成分。(4)四个基本亚型:adr\adw\ayr\ayw;(5)PreS1、PreS2抗原性极强,有阻断病毒吸附的作用。(三)抗原组成:HBsAg、HBcAg、HBeAg1.表面抗原HBsAg:58医学课件ppt(1)是gp27和gp24连接的二聚体蛋白;(三)抗原组

(1)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表面,为内衣壳成分,外有HBsAg覆盖,故不易在血中检到;2.核心抗原HBcAg:(2)HBcAg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HBcIgG在血清中持续时间较长,抗-HBcIgM常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为非中和抗体;(3)HBcAg可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表达,为杀伤性T细胞识别并清除HBV感染细胞的靶抗原。59医学课件ppt(1)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表面,为内衣壳成分,(1)HBeAg为可溶性蛋白质,游离于血清中,其消长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消长基本一致,故HBeAg(+)可作为有HBV复制及血清具有强感染性指标。3.e抗原(HBeAg):PreCC区HBcAgHBeAg(2)抗-HBe为中和抗体,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是预后良好的指标。(3)PreC区的变异使不能转译出HBeAg,而出现HBeAg(-),抗-HBe(+)的HBVDNA(+)患者。60医学课件ppt(1)HBeAg为可溶性蛋白质,游离于血清中,其消长与(二)抗原抗体组成1、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2、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HBcAb)3、e抗原(HBeAg)和e抗体(HBeAb)61医学课件ppt(二)抗原抗体组成1、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62医学课件ppt62医学课件ppt1、HBsAg和抗-HBs表面抗原(HBsAg):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小球形和管形颗粒中HBV感染的特异性标志。于HBV感染2周后出现阳性:A、急性肝炎潜伏期或急性期;B、HBV所致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或原发肝癌;C、无症状携带者63医学课件ppt1、HBsAg和抗-HBs表面抗原(HBsAg):63表面抗体(抗-HBs):由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表示曾感染过HBV,并获得免疫力。阳性:乙型肝炎恢复期;过去感染;乙肝疫苗接种后。64医学课件ppt表面抗体(抗-HBs):由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64医学2、HBcAg和抗-HBc核心抗原(HBcAg):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不易在外周血循环中检出有着较强的抗原性65医学课件ppt2、HBcAg和抗-HBc核心抗原(HBcAg):65核心抗体(抗-HBc):无中和病毒的作用血清中的抗-HBc多在HBsAg出现后3—5周出现——“窗口期”产生两种抗体:抗HBc-IgG和抗HBc-IgM66医学课件ppt核心抗体(抗-HBc):无中和病毒的作用66医学课件pa:抗HBc-IgG迟现,在血中持续时间较长阳性:见于恢复期、慢肝b:抗HBc-IgM是感染后出现最早的抗体(感染后1周),可作为早期感染的指标阳性:HBV在肝内处于增殖状态。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67医学课件ppta:抗HBc-IgG迟现,在血中持续时间较长b:抗HB3、HBeAg和抗-HBe

e抗原(HBeAg)

存在于病毒的内衣壳上一般仅见于HBsAg阳性的血清中阳性:HBV复制活跃及血清具有传染性标记68医学课件ppt3、HBeAg和抗-HBee抗原(HBeAg)68医e抗体(抗–HBe)由HBeAg刺激机体产生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阳性:提示病毒复制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低69医学课件ppte抗体(抗–HBe)由HBeAg刺激机体产生69医学课

乙肝病毒的复制过程70医学课件ppt乙肝病毒的复制过程70医学课件ppt(四)抵抗力1、HB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酚、醚、醇均有耐受性。71医学课件ppt(四)抵抗力1、HB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2、灭活途径:高压蒸汽灭菌(121℃15分钟)100℃加热10分钟0.5%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3%漂白粉液0.2%新洁尔灭环氧乙烷72医学课件ppt2、灭活途径:高压蒸汽灭菌(121℃15分钟)72医学课三、致病性与免疫性(一)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二)致病机制(三)临床类型(四)HBV与原发性肝癌73医学课件ppt三、致病性与免疫性(一)传染源和传播途径73医学课件ppt1、传染源a:乙型肝炎患者

在潜伏期(60-160天)、急性期、慢性活动期均有传染性。b:无症状HBV携带者:因不易被发觉,作为传染源危害更大。

(一)传染源和传播途径74医学课件ppt1、传染源a:乙型肝炎患者(一)传染源和传播途径74医学课2、传播途径1)血源传播--输血、注射、手术、针刺、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等。传染性强:10-6——10-7ml含病毒的血液2)密切接触—家庭聚集现象3)母婴传播:分娩时经产道感染、宫内感染、哺乳传播。75医学课件ppt2、传播途径75医学课件ppt母婴传播HBsAg阳性母亲HBeAg阳性HBsAg母亲婴儿HBV感染率88.1%婴儿HBV感染率38%85%~90%发展为慢性乙肝25%于成年后将死于肝硬化或肝癌76医学课件ppt母婴传播HBsAg阳性母亲HBeAg阳性婴儿HBV感染率8877医学课件ppt77医学课件ppt(二)致病机制1、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2、免疫复合物所致的免疫病理损伤3、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伤78医学课件ppt(二)致病机制1、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78医学课件p1、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HBV感染肝C肝C膜表面表达HBsAgHBcAg、HBeAgT细胞致敏79医学课件ppt1、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HBV感染肝C肝C膜表面表达H2、免疫复合物所致的免疫病理损伤HBsAg+抗HBs→IC沉积于肝内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肝毛细血管堵塞诱导产生TNF急性肝坏死沉积于关节滑液囊激活补体引起Ⅲ型超敏反应肾小球肾炎关节炎80医学课件ppt2、免疫复合物所致的免疫病理损伤HBsAg沉积于沉积于肾小肝3、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伤HBV感染肝C肝C表面自身抗原发生变化暴露出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诱导机体对肝C发生自身免疫反应Ⅱ型和Ⅳ型超敏反应导致肝C损伤81医学课件ppt3、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伤HBV感染肝C肝C表面自身暴露(三)临床类型(不同机体表现各异)1)HBV肝细胞内增殖细胞表面表达病毒抗原致敏T细胞清除病毒并造成肝细胞损伤被感染肝C数量不多,免疫应答正常:特异CTL摧毁被感染细胞,释放至细胞外的HBV则可被抗体中和而清除—急性肝炎被感染C数量众多,细胞免疫应答亢进大量细胞坏死,肝衰—重症肝炎机体免疫低下,病毒复制CTL仅部分杀伤病毒,亦无有效抗体中和病毒,病毒持续存在—慢性肝炎—成纤维C增生—肝硬化/原发肝细胞癌82医学课件ppt(三)临床类型(不同机体表现各异)82医学课件ppt83医学课件ppt83医学课件ppt近年研究表明: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有密切关系。

(四)HBV与原发性肝癌84医学课件ppt近年研究表明: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有密切关系。(主要依据有两点:1、乙肝患者及HBV携带者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未感染人群。2、肝癌细胞的DNA中发现有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整合。85医学课件ppt主要依据有两点:1、乙肝患者及HBV携带者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四、微生物学检查(一)HBV抗原抗体的检测(二)HBV-DNA的检测86医学课件ppt四、微生物学检查(一)HBV抗原抗体的检测86医学课件ppt(一)HBV抗原抗体的检测1、是目前乙型肝炎诊断的主要方法。2、常用的有RIA和ELISA法。3、检查项目主要是HBsAg、HBeAg、抗HBs、抗-HBe和抗-HBc(俗称“两对半”)87医学课件ppt(一)HBV抗原抗体的检测1、是目前乙型肝炎诊断的主要方法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结果分析+––––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大三阳”)+––++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阳”)––+++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或“窗口期”––+––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88医学课件ppt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二)HBV-DNA的检测是诊断HBV感染最直接的标志用PCR法检测HBV-DNA,可对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进行客观判断。以指导疾病诊断及临床用药。89医学课件ppt(二)HBV-DNA的检测是诊断HBV感染最直接的标志89医五、防治原则(一)一般预防(二)人工自动免疫(三)人工被动免疫90医学课件ppt五、防治原则(一)一般预防90医学课件ppt(一)一般预防1、严格筛选献血员2、输血及手术器械要进行严格的消毒3、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4、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的排泄物、用具及食具应彻底消毒91医学课件ppt(一)一般预防1、严格筛选献血员91医学课件ppt(二)人工自动免疫1、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2、三代疫苗:第一代:HBsAg血源疫苗

第二代:基因工程疫苗第三代:HBsAg多肽疫苗或HBV-DNA核酸疫苗,正在研制中。92医学课件ppt(二)人工自动免疫1、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92医学a:新生儿接种(“0,1,6方案”)产后24小时内一个月六个月

5ug5ug5ug93医学课件ppta:新生儿接种(“0,1,6方案”)产后24小时内b:HBV感染母亲的新生儿产后24小时内一个月六个月

10ug10ug10ug94医学课件pptb:HBV感染母亲的新生儿产后24小时内一c:成人接种方案首先检测“两对半”,HBsAg、抗-HBs阴性注射疫苗:首日一个月六个月

5ug5ug5ug95医学课件pptc:成人接种方案首先检测“两对半”,HBsAg、抗-HB疫苗接种后抗-HBs阳性率在90%以上,如果阴性,连续接种3次,每月1次,免疫剂量为每次10ug。96医学课件ppt疫苗接种后抗-HBs阳性率在90%以上,如果阴性,连续接种(三)人工被动免疫1、含有高效价抗HBs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可以用于乙肝的紧急预防。2、接触HBV后8天之内注射0.08mg/kg,两个月后重复注射一次。97医学课件ppt(三)人工被动免疫1、含有高效价抗HBs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可六、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抗病毒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中医中药有一定的优势98医学课件ppt六、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98医学课件ppt1、干扰素(interferon,IFN)抗病毒作用:产生抗病毒蛋白,阻断病毒RNA的转录,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激活免疫作用99医学课件ppt1、干扰素(interferon,IFN)抗病毒作用:产2、核苷类似物药物:拉米夫定,阿昔洛韦,阿糖腺苷作用机理:抑制DNA聚合酶活性,干扰病毒逆转录过程,阻止HBVDNA复制。100医学课件ppt2、核苷类似物药物:拉米夫定,阿昔洛韦,阿糖腺苷100医学课3、免疫调节剂:胸腺素、左旋咪唑、转移因子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猪苓多糖、香菇多糖等。101医学课件ppt3、免疫调节剂:胸腺素、左旋咪唑、转移因子101医学课件pp检测主要经血传播的肝炎病毒有

、_______以及

。具有免疫原性,用以制备乙肝疫苗的成分是___________。“大三阳”的三个阳性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HBV感染后产生的主要保护性抗体是_____。血液中不易查到的HBV抗原是________。思考题:分析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102医学课件ppt检测主要经血传播的肝炎病毒有、、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HCV)生物学性状球形RNA病毒,有包膜和刺突,基因变异性大。HCV存在于病人血液和肝细胞中,含量少。可人工感染黑猩猩、绒猴。可用PK-15细胞培养。103医学课件ppt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HCV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血清途径血液及血制品。器官移植、透析等注射等器械。性接触、密切接触。垂直传播。致病性:免疫损伤起主要作用。

HCV隐性感染急性丙型肝炎50~75%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免疫性:细胞免疫在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抗体(如HCV抗体

)有诊断意义。

104医学课件ppt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血清途径104医学课件ppt微生物学诊断测HCV抗体(ELISA,RIA)。测HCV-RNA(PCR)。

防治原则控制血源质量医疗器械消毒。105医学课件ppt微生物学诊断测HCV抗体(ELISA,RIA)。105丁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Dvirus,HDV)HDV为缺陷病毒,单股环状RNA,衣壳蛋白依赖其它病毒(如HBV)编码。HDV的传播方式输血、血制品注射垂直感染密切接触HDV多与HBV同时感染(共同感染)引起重叠感染HDV对肝细胞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使HBV感染加重,常发展为重型肝炎、肝硬化,病死率高。106医学课件ppt丁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Dvirus,HDV戊型肝炎病毒(HEV)生物学性状RNA病毒,球形,无包膜。一个血清型。抵抗力弱。可在恒河猴、黑猩猩体内增殖。致病性传播途径:粪-口;传染源:隐性感染者、病人。易感人群:青壮年(15~40Y)。流行有季节性:雨季、洪水后。发病机理与HEV对肝细胞的影响和免疫损伤有关。临床症状:肝肿大、黄疸,纳呆乏力,腹部不适等,多为急性,自限性经过。107医学课件ppt戊型肝炎病毒(HEV)生物学性状107医学课件ppt

黄病毒与出血热病毒黄病毒(虫媒病毒)是以节肢动物作为储存宿主,并以此为媒介在脊椎动物间传播的一大群RNA病毒,又称节肢动物媒介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等出血热病毒是一类能引起出血(皮肤、粘膜及内脏)和高热等为主要症状,由节肢动物或野生动物为传播媒介的病毒。如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等。108医学课件ppt黄病毒与出血热病毒黄病毒(虫媒病毒)是以节肢动物作为储存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pidemictypeBencephalitisvirus)生物学性状球形,RNA病毒,有包膜和血凝素刺突。幼龄小鼠脑内接种;鸡胚培养;地鼠肾等细胞培养。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抵抗力弱。109医学课件ppt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pidemictypeBence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带病毒的家禽、家畜(幼猪)传播媒介:蚊(库蚊、伊蚊),蚊虫可带病毒体内增殖越冬经卵传代,是储存宿主。流行季节:夏秋季(蚊虫孳生季节)。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6M~10Y)。免疫性:多数通过隐性感染获免疫力。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110医学课件ppt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带病毒的家禽、家畜(幼猪)110

乙脑V蚊动物

叮咬

进入人体毛细血管内皮/淋巴细胞内增殖

第一次V血症

肝、脾、等增殖

第二次V血症

多数:隐性/亚临床感染。

极少数(0.1%):突破血脑屏障

脑组织炎症,坏死

高热,昏迷,惊厥及头痛,呕吐等.

可有失语,痴呆、偏瘫等后遗症VV致病机理111医学课件ppt

乙脑V蚊动物蚊

叮咬

临床特点轻型:体温通常在38~39℃,患者神志始终清晰,有不同程度嗜睡,一般无抽搐,脑膜刺激不明显,多在1W内恢复中型:体温常在40℃左右,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偶有抽搐,病程约为10天重型:体温在40℃以上,神志昏迷,持续性抽搐,可出现呼吸衰竭,恢复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暴发型:有高热或超高热,深昏迷并有反复强烈抽搐,可在短期内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有严重后遗症112医学课件ppt临床特点轻型:体温通常在38~39℃,患者神志始终清晰,有免疫性感染后5~7天出现IgMIgG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无保护作用)免疫力稳定持久,隐性感染也可获免疫力113医学课件ppt免疫性感染后5~7天出现IgM113医学课件ppt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化脓性脑膜炎IgM明显升高,结核性脑膜炎则IgA、IgG升高显著,而病毒性脑膜炎在后期时IgG可有升高病毒分离尸检或以延髓穿刺取脑组织制成悬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接种乳鼠脑内或做细胞培养,可作回顾性诊断血清学检查114医学课件ppt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114医学课件ppt血清学检查ELISA法检测血清或脑脊液中的特异性IgM抗体二巯基乙醇(2ME)耐性试验

由于单份血清即有辅助价值,故可对乙脑进行早期诊断血凝抑制试验测定IgM抗体及IgG抗体,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可确诊单份血清抗体效价1:100为可疑,1:320可作诊断、1:640可确诊中和试验效价增长4倍以上可确诊。早期为IgM,后期为IgG补体结合试验115医学课件ppt血清学检查ELISA法115医学课件ppt乙脑的预防灭蚊防蚊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控制稻田蚊虫孽生;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人群免疫

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对象主要为流行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在流行前1个月开始,间隔7~10天复种1次,以后每年加强注射一次116医学课件ppt乙脑的预防灭蚊防蚊116医学课件ppt登革热病毒1.传染源:病人、猴2.传播媒介:伊蚊3.流行:东南亚、我国南方流行季节:夏秋季初次感染为发热、肌肉关节酸痛、皮疹再次感染为登革出血热/休克综合征:高热、头痛、皮肤、内脏出血→休克、DIC117医学课件ppt登革热病毒117医学课件ppt★致病性登革热登革热病人胸部的皮疹

118医学课件ppt★致病性登革热登革热病人胸部的皮疹118医学课件ppt★致病性登革热登革热出血热病人的皮下淤血119医学课件ppt★致病性登革热登革热出血热病人的皮下淤血119医学课件登革出血热(Denguehemorrhagicfever)黑斑蚊皮下出血胰腺组织切片120医学课件ppt登革出血热(Denguehemorrhagicfever定义:节肢动物、野生动物为媒介、引起以发热、出血为主要症状种类: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流行性出血热新疆出血热病毒登革病毒出血热病毒121医学课件ppt定义:节肢动物、野生动物为媒介、引起以发热、出血为主要症状出汉坦V

(又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生物学性状1、近球形、RNA2、抵抗力不强,对热、紫外线、乙醇敏感

Hantavirusgenus122医学课件ppt汉坦V

(又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生物学性状Hantavir传染源:鼠传染途径:多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老鼠的尿液、糞便、血液,乾燥後,隨風飄散,被人類呼吸進入肺臟,就會致病。)易感人群:农民、矿工、野外工作者引起流行性出血热123医学课件ppt传染源:鼠123医学课件pptBACK124医学课件pptBACK124医学课件ppt2、致病机理1)病毒直接损伤全身小血管多器官出血、变性、坏死以肾、肾上腺、骨髓、垂体、右心房最明显临床表现潜伏期1~2W典型表现:高热、出血和肾损害,伴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颈、上胸部潮红)病程-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125医学课件ppt2、致病机理125医学课件ppt患者,女,25岁,发病后三天,面部充血,潮红,眼球结膜\鼻粘膜\口腔粘膜和牙龈出血126医学课件ppt患者,女,25岁,发病后三天,面部充血,潮红,眼球结膜\鼻粘患者,男,20岁,发病三天,口腔\粘膜\牙龈明显出血127医学课件ppt患者,男,20岁,发病三天,口腔\粘膜\牙龈明显出血127医右小腿膝下内侧呈斑块状出血,左足背淤血肿胀128医学课件ppt右小腿膝下内侧呈斑块状出血,左足背淤血肿胀128医学课件pp疱疹病毒的共同特征病毒颗粒呈球形,150~200nm。核衣壳约100nm。20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双链线形DNA129医学课件ppt疱疹病毒的共同特征病毒颗粒呈球形,150~200nm。核衣壳疱疹病毒

(herpesviruses)增殖性感染潜伏感染整合感染(转化)垂直感染对人致病的疱疹V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VEB病毒巨细胞V等130医学课件ppt疱疹病毒

(herpesviruses)增殖性感染对人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simplexvirus,HSV)两个血清型:HSV-1、HSV-2。致病性与免疫性HSV-1

HSV-1经口腔、呼吸道及破损皮肤婴幼儿原发感染多数隐性感染;少数显性感染疱疹性口腔/角膜炎、唇疱疹播散:疱疹性湿疹、肝炎、脑炎等。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多种因素激活病毒复发感染:口角/唇疱疹。131医学课件ppt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simplexvirus,HSV-1潜伏部位三叉神经节132医学课件pptHSV-1潜伏部位三叉神经节132医学课件ppt唇疱疹133医学课件ppt唇疱疹133医学课件ppt唇疱疹(HSV-I型)134医学课件ppt唇疱疹(HSV-I型)134医学课件ppt135医学课件ppt135医学课件pptHSV-2:

HSV-2经性接触感染原发感染:生殖道感染(疱疹性溃疡)潜伏在骶神经节复发感染:反复发作。妊娠妇女感染HSV-1、HSV-2(原发和复发感染)可垂直感染胎儿/新生儿胎儿畸形,婴儿智力低下。HSV-2感染与宫颈癌发生有关(整合感染)免疫性以细胞免疫为主。复发与遗传、免疫、生理等因素有关。

136医学课件pptHSV-2:

136医学课件ppt生殖器疱疹(HSV-Ⅱ型)137医学课件ppt生殖器疱疹(HSV-Ⅱ型)137医学课件ppt新生儿疱疹(HSV-2)垂直传播或分娩时感染138医学课件ppt新生儿疱疹(HSV-2)垂直传播或分娩时感染138医学课件pHSV-2可能引起宫颈癌患过生殖器疱疹的妇女,宫颈癌发病率高用免疫荧光检查癌组织HSV-2抗原患者HSV-2抗体效价高宫颈疱疹与宫颈癌好发部位相似分子杂交试验发现HSV-2基因片段尚不能作出结论。HSV-2可能是一种辅助致癌因子,或是一种与之无关的“过客”病毒139医学课件pptHSV-2可能引起宫颈癌患过生殖器疱疹的妇女,宫颈癌发病率高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急性疱疹性口腔炎、唇疱疹、疱疹性角膜炎、脑炎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生殖器疱疹、新生儿疱疹140医学课件ppt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急性疱疹性口腔炎、唇疱疹、疱疹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在儿童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Varicella),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青春期或成年以后少数人复发可引起带状疱疹(Zoster),故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细胞141医学课件ppt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在儿童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Var致病性传染源主要是患者,水痘患者急性期水疱内容物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或带状疱疹患者水疱内容物都含有病毒病毒借飞沫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好发年龄为3~9岁,多在冬季春季流行142医学课件ppt致病性传染源主要是患者,水痘患者急性期水疱内容物及上呼吸道分原发感染:水痘,一般病情较轻潜伏感染:原发感染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以后如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被激活,病毒沿神经轴突下行到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发生疱疹,排列呈带状,称带状疱疹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以躯干中线为界,好发部位为胸、腹和面部多见于成年人,特别是40岁以上成年人143医学课件ppt原发感染:水痘,一般病情较轻143医学课件ppt水痘病毒经呼吸道、结膜、皮肤等处侵入人体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进入血液散布到各个内脏继续大量增殖2~3周潜伏期皮肤广泛发生丘疹,水疱疹和脓疱疹144医学课件ppt水痘病毒经呼吸道、结膜、皮肤等处侵入人体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进潜伏病毒145医学课件ppt潜伏病毒145医学课件ppt带状疱疹146医学课件ppt带状疱疹146医学课件ppt带状疱疹(Shingles)儿童时期患过水痘愈合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染神经节中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条件刺激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在皮肤上沿着感觉神经的通路发生串联的水疱疹,形似带状147医学课件ppt带状疱疹(Shingles)儿童时期患过水痘愈合病毒潜伏在脊免疫性儿童患水痘后,机体产生持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极少再患水痘病毒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不能有效地清除潜伏于神经节中的病毒,故不能阻止病毒被激活而发生带状疱疹148医学课件ppt免疫性儿童患水痘后,机体产生持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防治原则接触病毒72小时以内,可用VZIG(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做被动免疫治疗可用无环鸟苷、阿糖腺苷和高剂量干扰素等VZV减毒活疫苗预防水痘感染和传播有良好效果149医学课件ppt防治原则接触病毒72小时以内,可用VZIG(带状疱疹免疫球蛋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时发现,故名形态结构与其它疱疹病毒相似主要侵犯B细胞病毒增殖,感染细胞溶解死亡150医学课件ppt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Ep致病性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我国3~5岁儿童感染率达90%以上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感染B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性感染病毒可长期潜伏151医学课件ppt致病性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151医学课件ppt所致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152医学课件ppt所致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52医学课件ppt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可杀伤表面有EBV抗原表达的B细胞)153医学课件ppt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于中非、新几内亚和美洲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多见于5~12岁儿童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所有BL病人血清均含EBV抗体,其中80%以上滴度高于正常人在肿瘤组织中发现EBV基因组154医学课件ppt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于中非、新几内亚和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155医学课件ppt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155医学课件ppt鼻咽癌我国南方(广东、广西)及东南亚是鼻咽癌高发区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EBV与鼻咽癌在所有病例的癌组织中有EBV基因组存在和表达病人血清中有高效价EBV抗原(主要VCA和EA)的lgG和lgA抗体病情好转后,这些抗体的滴度也随之下降156医学课件ppt鼻咽癌我国南方(广东、广西)及东南亚是鼻咽癌高发区156医学巨细胞病毒(CMV)

人疱疹病毒6型

人疱疹病毒7型157医学课件ppt巨细胞病毒(CMV)

人疱疹病毒6型

人疱疹病毒7型157医肝炎病毒有甲HAV、乙HBV、丙HCV、丁HDV、戊HEV等种类158医学课件ppt肝炎病毒有甲HAV、乙HBV、丙HCV、丁HDV、戊HEVHAVHEVHBVHCVHDV消化道传播急性肝炎急性、慢性肝炎输血、血制品、注射器传播159医学课件pptHAV消化道传播急性肝炎急性、慢性肝炎输血、血制2医学课件p甲型肝炎病毒

(hapatitisAvirus,HAV)生物学性状球形RNA病毒,无包膜。单股RNA正链,5’末端连病毒基因组蛋白(VPg)起引物作用可人工感染黑猩猩、绒猴。在原代人肝细胞,肝癌细胞株中不引起细胞病变抵抗力较强,室温下可存活月余-20。C可存活多年,25。C至少活1各月毛蚶体内60。C耐受10h漂白粉和次氯酸钠可消除传染性160医学课件ppt甲型肝炎病毒

(hapatitisAvirus,HAV)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传染途径:粪口途径。(输血)。致病机理:病毒粪口肠粘膜/局部淋巴组织内增殖病毒血症肝细胞:病毒毒性作用、变态反应肝细胞损害肝炎。病后有一定免疫力。微生物学诊断防治原则:注射疫苗。161医学课件ppt致病性与免疫性4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62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5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63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6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64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7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65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8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66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9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67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0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68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1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69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2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70医学课件pptHAV在体内的散播13医学课件ppt甲型肝炎病毒免疫性:相应抗体IgM、IgG,都对HAV的再感染有免疫作用IgM持续2个月左右,IgG可持续多年微生物学检查:测定HAV-AbIgM有助于早期诊断Abloodtest(IgManti-HAV)isneededtodiagnosehepatitisA171医学课件ppt甲型肝炎病毒免疫性:甲型肝炎有何症状?通常有近1个月的潜伏期。病人起病急骤。开始有畏寒、发热、腹泻、腹痛、咽痛、关节痛等症状。接着出现厌食,特别是厌油腻,全身无力、恶心、呕吐,右上腹部的肝区,感到疼痛。检查时,可以发现病人肝肿大。化验检查肝功能,可有血清“谷丙转氨酶”(简称ALT)升高。172医学课件ppt甲型肝炎有何症状?通常有近1个月的潜伏期。15医学课件ppt症状(2)几天以后,多数病人会出现黄疸,眼睛的巩膜(即“白眼珠”)和皮肤发黄,尿为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这个时期称为“黄疸期”。黄疸持续大约1个月后逐渐消退,其他症状也逐渐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173医学课件ppt症状(2)几天以后,多数病人会出现黄疸,眼睛的巩膜(即“白眼甲型黄疸性肝炎急性期

巩膜黄染174医学课件ppt甲型黄疸性肝炎急性期

巩膜黄染17医学课件ppt特异性预防preventhepatitisAvirus

甲肝减毒活疫苗175医学课件ppt特异性预防preventhepatitisAvirus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HCV)生物学性状球形RNA病毒,有包膜和刺突,基因变异性大。HCV存在于病人血液和肝细胞中,含量少。可人工感染黑猩猩、绒猴。可用PK-15细胞培养。176医学课件ppt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HCV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血清途径血液及血制品。器官移植、透析等注射等器械。性接触、密切接触。垂直传播。致病性:免疫损伤起主要作用。

HCV隐性感染急性丙型肝炎50~75%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免疫性:细胞免疫在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抗体(如抗-HCV+)有诊断意义。

177医学课件ppt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血清途径20医学课件ppt微生物学诊断测HCV抗体(ELISA,RIA)。测HCV-RNA(PCR)。

防治原则控制血源质量医疗器械消毒。178医学课件ppt微生物学诊断测HCV抗体(ELISA,RIA)。21医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

179医学课件ppt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

HBV感染的临床类型

无症状携带者重症肝炎急性肝炎慢性乙肝与肝硬化和肝癌密切相关180医学课件pptHBV感染的临床类型

无症状携带者23医学课件ppt一、概述(一)历史背景1963年:Blumberg首先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HBsAg,称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1970年Dane在电镜下发现HBV完整颗粒,称为Dane颗粒。181医学课件ppt一、概述(一)历史背景1963年:Blumberg首先在澳

Blumberg于1976年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182医学课件pptBlumberg于1976年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5医学课(二)目前流行情况目前全世界约有3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每年有30万人因此成为肝癌患者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为10%,而广东地区的HBV携带者则高达17%183医学课件ppt(二)目前流行情况目前全世界约有3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26HBsAgPrevalence³8%-High2-7%-Intermediate<2%-LowGeographicDistributionofChronicHBVInfection184医学课件pptHBsAgPrevalence³8%-High(三)定义英文名称:HepatitisBvirus,简称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在分类上属嗜肝DNA病毒科。

185医学课件ppt(三)定义英文名称:HepatitisBvirus二、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二)抗原抗体组成(三)培养特性(四)抵抗力186医学课件ppt二、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29医学课件ppt(一)形态与结构1、大球形颗粒2、小球形颗粒3、管形颗粒

187医学课件ppt(一)形态与结构1、大球形颗粒30医学课件ppt

1、形态与结构电镜下HBV呈三种不同形态颗粒:Dane颗粒:直径42nm完整的病毒颗粒,具传染性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中空的病毒颗粒,主要含HBsAg

管型颗粒:由小球形颗粒聚集而成

188医学课件ppt1、形态与结构31医学课件pptHBV电镜图189医学课件pptHBV电镜图32医学课件ppt形态与结构190医学课件ppt形态与结构33医学课件pptDane颗粒的结构:呈双层结构外层病毒包膜,含HBsAg、PreS1、PreS

内层病毒的核衣壳,20面体对称含HBcAg,dsDNA,DNA聚合酶191医学课件ppt34医学课件ppt1、大球形颗粒又称Dane颗粒是完整的HBV颗粒,直径为42nm衣壳外衣壳:HBsAg内衣壳:表面:HBcAg核心:内部:HBeAgDNA、多聚酶小球形颗粒剩余外衣壳,HBsAg管形颗粒装配成Dane颗粒入血液192医学课件ppt1、大球形颗粒又称Dane颗粒是完整的HBV颗粒,直径为42完整的HBV颗粒亦称Dane颗粒,颗粒直径为42nm具有双层衣壳结构。外壳相当于包膜,由脂质双层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和前S抗原(Pre-S)组成。内部有28nm的核心,表面相当于内衣壳,含有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内部有HBV的DNA和DNA多聚酶193医学课件ppt完整的HBV颗粒亦称Dane颗粒,颗粒直径为42nm36医学显微镜下的形状:194医学课件ppt显微镜下的形状:37医学课件pptHBV结构模式图195医学课件pptHBV结构模式图38医学课件pptHBV三种颗粒模式图196医学课件pptHBV三种颗粒模式图39医学课件ppt2、小球形颗粒

直径22nm,主要成分为HBsAg,不含病毒DNA和DNA多聚酶。3、管形颗粒

直径22nm,长度50-700nm,由若干小球形颗粒串连而成.以上两种颗粒均不具有传染性197医学课件ppt2、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主要成分为HBsAg,不含病

DNA:全长3200核苷酸,双股环状DNA,但其中一段为单链。DNA的长链为负链,短链为正链198医学课件pptDNA:全长3200核苷酸,双股环状DNA,但其中一HBV基因组DNA是由3.2KB的长链L(-)和短链S(+)(约为L链的50%至85%长)组成的不完全双链环状DNA,长链载有病毒蛋白质的全部密码,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RF),分别称为S、C、P和X区199医学课件pptHBV基因组DNA是由3.2KB的长链L(-)和短链S200医学课件ppt43医学课件ppt201医学课件ppt44医学课件pptHBV复制周期202医学课件pptHBV复制周期45医学课件ppt(+)3,5,3,5,RNADNA多聚酶PC(-)PreCPreS1PreS2SX(二)基因结构与复制方式:HBsAg编码DNA多聚酶HBcAgHBeAg

编码HBxAg203医学课件ppt(+)3,5,3,5,RNADNA多聚酶PC(-)PreCS区:有S基因,前S1基因和前S2基因,分别编码HBV的外衣壳蛋白(HBsAg,PreS1和PreS2抗原).C区:有C基因和前-C基因,分别编码HBV的HBcAg、HBeAg.P区:最长,编码DNA多聚酶.X区:编码HBxAg,可反式激活一些细胞的癌基因及病毒基因,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04医学课件pptS区:有S基因,前S1基因和前S2基因,分别编码HBV的复制方式:超螺旋DNA转录2.1kbRNA3.5kbRNA转译外衣壳蛋白转译内衣壳蛋白及子代DNA逆转录复制逆转录的DNA可整合至细胞染色体HBV复制周期示意图205医学课件ppt复制方式:超螺旋DNA转录2.1kbRNA3.5kbRNADNARNADNA转录逆转录HBV的复制方式很特殊,在复制过程中有逆转录过程,与逆转录病毒相似,逆转录后的DNA可整合至靶细胞的染色体.206医学课件pptDNARNAS基因可通过2.1kbRNA为信使RNA而转译HBsAg,故在部分HBV感染者中,虽无病毒复制,但长期产生HBsAg.207医学课件pptS基因可通过2.1kbRNA为信使RNA而转译HBsHBVReplicationHBV2.4KB3.5KBProvirusRTReplicateNuclear2.1KB208医学课件pptHBVReplicationHBV2.4KB3.结构:有双层衣壳,从外到内分别是外衣壳、内衣壳、DNA和多聚酶

209医学课件ppt结构:有双层衣壳,从外到内分别是外衣壳、内衣壳、DNA

(二)抗原抗体组成HBV表面抗原(HBsAg)是机体受HBV感染的标志226AA,由S基因编码HBsAg有1个共同抗原决定簇a和2组互相排斥的亚型抗原决定簇d/y和w/r4种亚型:adr、adw、ayr、ayw我国内地和沿海各省汉族主要为adr型,欧美为adw抗HBs能与HBV表面结合,使其失去感染性,具有保护作用210医学课件ppt(二)抗原抗体组成HBV表面抗原(HBsAg)53医学课件HBV核心抗原(HBcAg)在肝细胞核中才能检出,可表达于肝细胞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表面分子量22KD,由C基因编码,病毒内衣壳蛋白一般方法在血中检测不到抗HBc无中和作用检出高效价抗HBc,特别是抗HBcIgM表示HBV感染,并且在肝内处于增殖状态211医学课件pptHBV核心抗原(HBcAg)54医学课件pptHBVe抗原(HBeAg)由PreC和C基因共同编码,15KDHBcAg在细胞经蛋白酶降解形成HBV复制及血清有传染性的标志抗Hbe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212医学课件pptHBVe抗原(HBeAg)55医学课件ppt前S抗原(Pre-SAg)前S2蛋白S+PreS2编码,226+55=281AA前S1蛋白S+PreS2+PreS1编码,226+55+119=400AA与HBsAg、HBVDNA检出相同,都说明病毒在复制213医学课件ppt前S抗原(Pre-SAg)56医学课件pptPre-S2抗原和人肝细胞表面都具有PHSA受体,通过PHSAr搭桥,HBV病毒易吸附于肝细胞表面部分解释为什么HBV具有嗜肝细胞性抗前S1和抗前S2抗体具有中和HBV作用,有保护作用214医学课件pptPre-S2抗原57医学课件ppt

(1)是gp27和gp24连接的二聚体蛋白;(2)是HBV感染的标志;(3)有抗原性,抗-HBs为主要中和抗体,是疫苗的最主要成分。(4)四个基本亚型:adr\adw\ayr\ayw;(5)PreS1、PreS2抗原性极强,有阻断病毒吸附的作用。(三)抗原组成:HBsAg、HBcAg、HBeAg1.表面抗原HBsAg:215医学课件ppt(1)是gp27和gp24连接的二聚体蛋白;(三)抗原组

(1)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表面,为内衣壳成分,外有HBsAg覆盖,故不易在血中检到;2.核心抗原HBcAg:(2)HBcAg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HBcIgG在血清中持续时间较长,抗-HBcIgM常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为非中和抗体;(3)HBcAg可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表达,为杀伤性T细胞识别并清除HBV感染细胞的靶抗原。216医学课件ppt(1)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表面,为内衣壳成分,(1)HBeAg为可溶性蛋白质,游离于血清中,其消长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消长基本一致,故HBeAg(+)可作为有HBV复制及血清具有强感染性指标。3.e抗原(HBeAg):PreCC区HBcAgHBeAg(2)抗-HBe为中和抗体,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是预后良好的指标。(3)PreC区的变异使不能转译出HBeAg,而出现HBeAg(-),抗-HBe(+)的HBVDNA(+)患者。217医学课件ppt(1)HBeAg为可溶性蛋白质,游离于血清中,其消长与(二)抗原抗体组成1、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2、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HBcAb)3、e抗原(HBeAg)和e抗体(HBeAb)218医学课件ppt(二)抗原抗体组成1、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219医学课件ppt62医学课件ppt1、HBsAg和抗-HBs表面抗原(HBsAg):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小球形和管形颗粒中HBV感染的特异性标志。于HBV感染2周后出现阳性:A、急性肝炎潜伏期或急性期;B、HBV所致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或原发肝癌;C、无症状携带者220医学课件ppt1、H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