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教学反思_第1页
《时分秒》教学反思_第2页
《时分秒》教学反思_第3页
《时分秒》教学反思_第4页
《时分秒》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分秒》教学反思1、复名数与单名数的化聚:一二年级的时间熟悉,重在详细时间的指认,从一开头的整时的熟悉到半时的熟悉再到几时几分的熟悉,虽然都知道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但是它只运用到了时间的熟悉上,所以对于复名数的消失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化聚就特殊难了。为了让学生明白复名数的意义,可以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后再教学,问题就少多了。

2、经过时间的计算:同时不同分的计算中,问题不大。通过有序的计算,发觉了可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不同时的,即跨时的计算困难较大。为了让学生明白计算的道理,我采纳了多种方法:

A、从12时之前的几时到12时之后的几时,不是24时计时法如何计算?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适当渗透24时计时法再计算;还可以找到12时后的同时数,看相差几小时再算。

B、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可以借用退位减法来计算,需要提示的是,寻常的计算中是退一当十的,时间里要退一当60计算。可以适当运用竖式帮忙计算。

《时分秒》教学反思2

数学是抽象的,抽象的数学要通过对生活内容的提炼而最终形成。一些抽象的数学学问在生活中有大量的详细的“原型”。因此我引导学生在观看操作中建立了“秒”的模型,然后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多维感受,估测体验秒的环节——体验1秒、10秒和数秒

由于有生活阅历的累积和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秒的感觉不是一张白纸,于是我提出了“一秒毕竟有多长”?这样的问题。

学生的答复内容特别丰富——1秒很短,很快;1秒可以转一下头,眨一下眼,跺一下脚,拍一下手??总之,1秒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是“短而快”的,这时我适时点拨1秒真的很短,我们只能做一个简洁的动作。并且以拍手为例,和学生们一起拍拍手,从摆好拍手姿态,到“啪”的一声响,经过的时间约1秒。

有了与1秒相对应的精确动作的指导,我又请学生跟着秒针的节奏,做出自己喜爱的动作,感受每一秒有多长,1秒,2秒,3秒??13秒??过去了最终全班学生整齐划一做着与秒针同样节奏的动作。

此时学生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加活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发觉、制造,全方位地,共性的感受着1秒。通过观看、倾听、探究、实践,学生对“秒”的熟悉由模糊到清楚了。

接下来,感受10秒。这是一个递进中体验的过程。对10秒的感受分为三层次——先是让学生观看秒针一小格一小格地走动,倾听“哒哒哒”的声音,加深对10秒的印象;其次个层次是让学生听不到声音,也看不到钟面估量出10秒;第三个层次是将数学学问

回归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嫦娥二号”倒计时中的感受到秒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的严密。层层深入,螺旋感知。

调动学生用看、听、估、数的方法感受了10秒。

最终,在学生的头脑中“秒”不再抽象,而是与自己的某一动作相联系的具象、物化的时间概念。

这个环节中,我安排学生常见的活动,让学生在熟识的活动中用自己最适合的方式估算活动的时间,亲身体验抽象的时间概念,与“秒”零距离接触,让数学散发着“生命的活力”。

同时,我也感受到,由于低年级学生留意力相对分散,理解力量也有限,抽象的数学学问还需要教师使之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学生对数学学问的学习兴趣。

《时分秒》教学反思3

前段时间我们花费了较长时间学习了“时分秒”这一单元。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拟抽象的,加之还要学习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时分秒”的熟悉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也是有用性很强的数学学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身,把教学学习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亲密联系起来,如数心跳、读书、写字、唱歌等,使学生详细感知1分、1秒、的长短。只管人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鼓舞学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和把握。总体上,大局部孩子都能比拟精确的熟悉时间,但有些孩子简单将比方:2:55认成3:55,不过经过练习,这一现象已根本消退。现在比拟大的问题是当孩子们遇到比方:从3:45开头到4:20这段时间经受了多少时间,许多孩子不理解,觉得很难,我也费了不少口舌进展讲解,由于同课的薛教师几套专项训练,盼望通过多做题来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更好的理解。可是当孩子们教师作业,我们分比批改制后,不仅有皱紧了眉毛,状况并没有像我们所盼望的那样有较大转变,一些孩子照旧出错,照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找不着北,答案令我们哭笑不得。一时间,我们觉得很失败,很郁闷,哪里出了问题?莫非是我们错了?

我们开头不断思考、争论。同一年级王教师的孩子也在我们所带的班。这是一个很有灵气、很聪慧的孩子,他对这局部学问的把握比拟好。当我们与身为家长的王教师探讨此事时受到很大启发。钟表的熟悉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项活动,同时又要求孩子具备较好的计算力量。比拟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常常性地去看表、记录时间。比方:吃饭前登记时间是几点几分,吃过饭后再登记时间,看看吃饭共用了多长时间。开头时可能说不精确,家长可以进展指导,这样孩子不仅稳固了学问,而且还培育了时间观念。同时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在于孩子始终看到的是真实的动态的钟表,这比看画在纸上的钟面更直观、更生动。当孩子对钟面特别熟识之后,中标的样子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不管他看到的是何种方法表示的时间,都会以钟面的形式呈现于脑海之中,从而快速做出反响。

还有,经过这次探讨,我也跟清晰的了解了孩子们认知特点。对于一个新的学问点,孩子们从熟悉到消化,是需要一个变化过程的,不能太急于求成。学学问就是要应用于生活中,不能太呆板、太书面化。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肯定让他们体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当然有它的优势,但不能因此剥夺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时机。

有了这些熟悉之后,我与薛教师又一起争论商议设计了贴近孩子生活,易于操作,又能稳固学问的形式敏捷的作业,同时与家进步行沟通,沟通指导方法,让孩子们时时感受时间、利用时间、珍惜时间。

盼望我们的改良能够促进孩子们的熟悉和成长。

《时分秒》教学反思4

《时分秒》是三年级上册非重点但难度最大的一个单元,它与二年级学习的熟悉钟表内容严密相连,题型繁多且难度加大,考验了孩子们的规律思维和推理力量,对于三年级来说,很难一下适应,需通过今后生活中逐步熟识,后期习题逐步稳固。

通过单元测试,分析失分缘由,发觉全班整体是解决问题失分最多,一、二年级时的解决问题会很直接的从字面看出解题方法,但本单元的解决问题需要孩子们更多的理解题意,专心动脑。例如解决问题第3、5小题孩子们还是根据以往的固定思维,看到问题中消失“一共”这样的字眼就用加法;第2、4小题没有通过理解题意,认真分析思索故失分较多;第7小题,难度拔高,大多孩子没有理清解题思路,故失分较多。由于孩子们留意力相对分散,理解力量也有限,抽象的数学学问需要教师使之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学生对数学学问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着重培育孩子们戒骄戒躁,养成先审题,后思索,再解答的答题习惯,顺当完成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问构造和思维习惯的过渡。

《时分秒》教学反思5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课件出示主题图: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知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种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知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熟悉

课件出示外形各异的钟表。形象的语言,精致的实物展现,使学生感到很新颖,立刻对这节课产生了深厚的兴趣。钟表有3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秒针的特点:又细又长、走得最快。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小组合作探究秒和分的关系。

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那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呢?请同学们细心观看钟面,课件演示后,小组争论沟通,得出结论:1分=60秒。我还安排了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试验,让他们感受“1分”有多长。我让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效果不错。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呈现学生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实践证明,课堂上学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把教学同生活实践恰当结合,符合儿童的熟悉规律,有利于学问的学习和智能的提高。

缺乏之处:学生初次熟悉最小的时间单位“秒”,虽然在学习“秒”之前,已学过了时和分,在练习中,填上适宜的时间单位,有一些学生把握的不好,需要加强训练,弄清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时分秒》教学反思6

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这一单元主要是教学秒的熟悉及经过时间的计算。对时分的熟悉学生在二年级应当把握了。这一单元主要是对秒的熟悉,以及一秒钟、一分钟做些什么事。针对这个学问点,我就利用课堂上让学生一分钟能跳几个绳、拍几个球、写几个字、做几道口算等等,让学生实际感受一分钟能做什么。

对本单元的学问有一个怀疑,教材中对时间、时刻这两个概念没有作出区分。如妈妈上午8时上班,明显这里的8时就是8:00,即指时刻。又如妈妈一天工作了8时,明显应当是8小时,即指经过的时间。可现在教材里把这两个是混为一谈了。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是强调了“经过的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分,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比方妈妈早上9:00带你去超市,11:00买完回家,求9:00------11:00经过了多长时间?这2小时是指一段时间。但在应用中总有局部学生分不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因此我就干脆将错就错,要求学生在算经过的时间时就用一般计时法来表示,如11时—9时=2小时,即使有些学生分不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最终的结果是2时,依据教材应当也是对的。但在平常的练习中还是要让学生分清这两个概念。

2、另一个问题比拟多的地方是算结过的时间时,许多学生简单算错。由于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常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例:上午其次节课是9:40开头,10:20下课,求其次节课上了多长时间?许多我学生列出的算式是:10时20分—9时40分=40分,但也有些学生算式会列,但不会算。于是我就让会算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学生会说分与分想减,20分减40分不够减,那怎么办?引起学生的思索,有学生会说出向时借1小时,1小时=60分,60分+20分=80分,80分—40分=40分。时与时相减,即9时—9时=0时。让学生在说的根底上把握算法、算理。结果这样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算经过的时间,因此有时数学的学习还是要让学生学会“说”。

《时分秒》教学反思7

《时分秒的熟悉》教学反思秒的熟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的熟悉,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根底上来进展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这节课了,我以新年跨年晚会倒计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情境。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是比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于大局部家庭在过年过节的生活都会看央视的跨年晚会,通过“倒计时”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情境促进我们的教学。

其次是自主探究熟悉“秒”。“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并不生疏,由于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时间单位时已经接触过了秒,在课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学生对秒已经有了充分的熟悉,能说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熟悉几秒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新旧学问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说秒针从几走到几表示几秒,在此根底上教师小结。在教学1分=60秒时,这一学问比拟抽象,虽然学生有1小时=60分的学习经受,但是要真正让学生理解1分钟为什么等于60秒,学生还是不知所措。因此,通过课件演示,观看出秒针走一圈(60秒)刚好分针走一格(1分),从而验证了1分=60秒。再次是加强体验,让学生感知秒和分。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秒”,形成对短时间的观看力量。为了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我实行了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拍手练习等,并在此根底上,让学生进展“一分钟我能写多少个字”的嬉戏,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度。通过这些嬉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更加生动好玩,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最终,我还注意数学学问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外拓展这一局部,我把飞机每秒钟的速度、光每秒钟的速度、声音每秒钟的速度等与孩子们熟识的长度联系起来,不仅帮孩子们建立起长度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一秒的价值之大。总结这节课,我也有很多的缺乏之处:

1、新课开头时,学生对“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秒?”这一问题答复得很不好,只有个别学生说钟面上有秒针,跑步时教师用到秒等,经过启发才说出有限的几个,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

2、没有让学生预备一个闹钟或者钟面作为学具。

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学问还没完全把握,我却由于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无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

《时分秒》教学反思8

《时分秒》处于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在二年级学习了时和分的根底上进展的,由于学生对抽象的时间学习有肯定难度,时间间的进率简单和长度与质量单位的进率混淆,因此是本册书的难点内容。

教学时结合学生生活阅历,通过拍手、数数、读书等方式体验1秒、5秒的长度。调动学生关于时和分的学问积存,引发学习兴趣,参加教学互动。

教学中学生对时间的精确识别有肯定偏差,接近整时的时间,比方11时55分会被误认为12时55分,针对这种状况,我特地抽出5分钟时间用钟面模型练习,经过几次练习,效果显著。

本单元计算经过时间时,学生把握不是很娴熟,尤其遇到跨整时,例如7:45到8:25经过多长时间?因此借鉴加减法竖式计算的阅历,将计算过程让学生口述出来:25分减45分不够减,借一时当60分,60+25=85分,85–45=40分,8时借一时还剩7时,7–7=0时,结果是40分;或找整时是8时,8时–7时45分=15分,8时25分–8时=25分,15+25=40分。这两种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娴熟易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计算经过时间的难点分散。

同时,鼓舞学生在生活中借助钟表,记录每天重复做的事的一些固定时间,稳固了关于时间的学问,也培育了学生的时间观念,数学重在学以致用,效劳于生活。

《时分秒》教学反思9

1、这节复习课教学流程清楚,从学生课下自己建构学问网络,上课沟通学问网络,生上台展现学问网络,到最终教师带着孩子一起构建学问网络,再到后来的学生完善学问网络,而后进展练习。没有了新学问的趣味,学生经常会感到乏味。但是教师没有停留在烫剩饭低水平上徘徊,而是实行了构建梳理,完善学问网络,让孩子在沟通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学问网络图。

2、整节课,教师很重视召唤正能量,确定正能量,不是跌跌不休地批判,而是积极主动地表扬,表扬几个典范,带动大家学习。而且,大拇指的嘉奖机制,指挥语的准时调控,让课堂始终保持井然有序。

3、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上课不是单纯的上好这一节课,而是采纳构建框架图的方法,首先让孩子回忆一下我们一起是如何对单位进展复习的,从单位,关系,工具,应用几个方面,比方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等等,那本节课你能不能也用以前的方法对本节课进展整理与复习。教孩子不是单纯的学问,而是教孩子一种方法。

4、孩子们在课堂虽然有一点不够活泼,不擅长发言,但孩子们整节课都在参加课堂,都在跟着教师的节奏一步一步的进展,想到自己的学生,个别孩子人虽然在这,但心早已远飞,上课发愣,眼睛无光,提问他都不知道教师讲到哪了,如何才能让孩子都有兴趣去参加自己的课堂,这是听完本节课带给我的思索。

《时分秒》教学反思10

“时、分、秒的熟悉“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有用性很强的数学学问。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刚开头,我从四个方面的开头教学:

一是熟悉钟面,知道钟面有哪些局部组成,各表示什么,并用教具钟表进展教学;

二是熟悉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钟表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提醒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把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引导学生熟悉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看,感知要学的学问,让学生自已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争论,最终再有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根底,另一方面学会学习。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屡次比拟,找寻克制难点的好方法。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动身,组织教学,才能到达教学目标,经过教学,学生根本上都能熟悉钟面上的时间,但还是有学生不能正确算出求经过的时间,这是一个难点,需要一个学习过程,好事多磨吧!

《时分秒》教学反思11

在本节课开头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识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马上敲响的倒计时的场景,立即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直观熟悉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帮忙学生熟悉抽象的时间概念,到达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我抓住契机出示钟表来让学生熟悉秒,通过课件熟悉秒等时间,让学生动手拨一拨,感受1小格是1秒,接着感受1秒有多长,加深了对1秒的体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究竟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受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加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好玩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头就通过一个小谜语的活动,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调动了他们剧烈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出示两个钟表复习整时和整时半,又出示一个8时31分的钟表,自然过渡到新课题《时分的熟悉》,并强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肯定会精确地说出钟面的时间。这样设计,自然、简洁、紧扣学问点,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动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为了让学生建立清楚的时分的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详细,让学生在声像静观和动态结合的情景中,自主的探究新知,胜利的突破教学重点,提高了教学效果。如教师先让学生熟悉钟面,特殊是熟悉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又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通过课件的动态操作一一让学生去数一数。使学生通过详细的观看、操作,在已有学问的根底上,更全面地熟悉了钟面,并且也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根底。

又如在时分关系的演示中,让学生观看感知,时针和分针同时开头走,同时完毕,明白时针走一大格与分钟走一圈的时间是一样的,得出结论:1分=60秒。

三.让学生经受学问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学问、思想、方法必需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进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依据这一理念,李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了学具———闹钟,在探究时与分的时,不仅仅让学生观看课件中时针和分针的走动,还让学生现场拨动指针,最终得出结论:1分=60秒。在这个环节中为学生供应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观看与思索、发觉和表达的时机,激发了学生的参加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育了学生动手实践力量及表达力量。让学生在观看、操作、思索中理解和感悟。

四、渗透德育思想

这节课有着丰富的德育渗透素材,挖掘教材本身隐藏着德育素材,提醒其内在的思想性,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展珍惜时间的教育。这节课无时无处不设计到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她向学生发出邀请,想让他们来体会“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等等。学生都深切的体会到了一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肯定要珍惜时间。学生是教师教学中巨大的财宝,由于他们呈现出不同的生活背景与智力特点,打算了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进展。

《时分秒》教学反思12

在第三册数学教材中,第六单元《时、分、秒》是一个难点。本单元要求学生把握钟面的根底学问,会认钟面上的时间,能进展简洁的单位换算及求经过时间等等。对于缺乏学问阅历的二年级孩子来说,学习起来确实有肯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也消失了不少的问题。

例如在熟悉钟面的时候,通过实物展现和课件的操作,让学生数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时针和分针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熟悉,在此根底上,又向他们介绍了秒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走一圈是12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时;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以上概念在一边拿钟面进展实际操作一边提问时,孩子们尚能答复,可是让他们在独立做的时候,就很简单混淆。

在教学求经过时间时,则感觉更加困难。例如求从11点--4点经过了几时,答案就五花八门。有的孩子用11减4,有的在钟面上数,却数成了从4到11的格数,而且在数格的时候,他们往往数的不是几个格,而是几个数字。还有诸如“2:45--3:20经过了()分”这样的题目,也是比拟难理解的。我给孩子们讲了几种方法,第一种是最直观的方法,在钟面上数格子;还可以先算2:45到3:00是15分,再算3:00到3:20是20分,合起来是35分;另外还可以把这样的题目当作减法来做,用后面的数减前面的数,20减45不够减,拿出一个小时当作60分,和20合在一起是80分,再减45就可以得到35分。对于这几种方法,我没有要求孩子们全部把握,而是让他们选择自己喜爱或可以理解的”方法。对于一些理解力量稍弱的孩子,他们能在钟面上把经过的时间数出来,我也觉得他们挺棒的。

经过一段时间不断地讲解、练习及个别指导,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大局部同学对以上学问都能根本把握,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比以前有了提高。但是对这一局部学问的教学,能不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还是这些学问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确实过于难了,仍旧是让我们感到比拟困惑的…

《时分秒》教学反思13

教学过程设计时,我利用我们学校的钟表来引导,给他们讲时间的重要性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

一、先熟悉钟面,通过观看知道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每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钟面上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用手拔动这几些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从兴趣中求知时针,分针和秒针在转动时的变化,得知时针转动一大格是l时,分针转动l小格是l分,分钟转一圈刚好时针走了一大格,得知1时等于60分,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时分针刚好走了1分,通过拔动钟面,让学生熟悉1分等于60秒。

二、知道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能正确的书写几种计时法。

四、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在写几时零五分时,不要把零丢掉。如5:05,另一种计时是5时零5分。还有个别学生在书写几时55分时,不当心就多加上1个小时。

在讲课时,低年级的学生留意力分散,理解力量差,需要教师形象化,生动化,敏捷叙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从而得到满足的效果。

《时分秒》教学反思14

第1课时秒的熟悉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沟通、合作,自主熟悉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疼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每人预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展倒计时)

谈话:刚刚,我们进展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日,我们就共同来熟悉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熟悉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认真观看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觉。

2、学生自主探究,共同探究

3、学生反应: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假如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认真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精确。

④小结:刚刚,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的确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许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铺张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知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假如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认真观看钟面,自主探究。

3、学生反应。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熟悉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精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精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稳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适宜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竞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急剧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完毕,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发动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宁静,快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信任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仆人。

四、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教学反思:

秒的熟悉”是在学生已经熟悉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课的学问性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