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德州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_第1页
2019-2020学年山东德州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_第2页
2019-2020学年山东德州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_第3页
2019-2020学年山东德州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_第4页
2019-2020学年山东德州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人出门旅行,春分日正午拍照时发现地上的影子几乎没有变形,与身高相同(如图所示),他将这一趣事通过网络分享给朋友们,朋友们纷纷猜测他去了哪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据此推测,他去的国家不可能是()A.美国B.中国C.阿根廷D.南非(2)若要确定他去了哪里,还需知道()①拍照时的北京时间②所在地的昼长③照片中影子的朝向④拍照时的太阳高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A【考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解析】(1)本题考查区域的知识,区域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2)若要确定此人所去的地方,应确定此人所处的经纬度。【解答】(1)影子与身高相同,故当地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故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的地区是南北纬45度,南非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45。,故影子比身高短。故选D。(2)根据材料可知,拍照时该地地方时为12时,若提供拍照时的北京时间,可根据地方时计算的逆运用求得该地的经度,①正确;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故无法根据昼长判断纬度位置,②错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根据影子的朝向,可判断南北半球,③正确;由材料春分日正午拍照时发现地上的影子几乎没有变形,与身高相同”可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太阳直射赤道,据此可求得该地纬度值,故无需再提供拍照时的正午太阳高度,④错误。故选Ao.如图为我国某山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a、(1)关于a、d两点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位于d点的东北方向C.两点间高差可能小于10米B.d点海拔不一定比a点高D.两点间高差可能为590米(2)国庆节当天,某学生到该山游玩,在e处欣赏了日出景观,美不胜收,他想以后再来游玩。以下给他的建议合理的是()A.暑假来玩,北坡雨多路滑,从南坡上山B.劳动节期间到b地看日出C.国庆提前一周,避开旅游高峰,到c地看日出D.全年都可以来e地看海上日出【答案】CB【考点】常见地形地貌的特征及分布【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可以通过读数值判断海拔高低、读疏密判断地势落差、读弯曲方向可以判断山谷或山脊。本题考查常见地貌的知识,常见的地貌有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黄土地貌、冰川地貌、风蚀地貌、火山地貌。【解答】据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m,a点的海拔高度在500-700之间,d点的海拔高度在700-900之间,故ad两点的高度差为0-400m之间。劳动节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东北升起,并且b点附近由陡崖,视野开阔,适宜观赏日出。.如图为某天气系统简图(根据预测,未来6小时该天气系统将向西北移至虚线所示的位置),读图完成5〜7题。该天气系统是()A.北半球的气旋C.A.北半球的气旋C.北半球的反气旋B.南半球的气旋D.南半球的反气旋气压系统与天气【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知识,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解答】据图可知,该锋面的南方为冷气团,北方为暖气团,故地位于南方地区,并且在等压线弯曲处出现锋面系统,故等压线弯曲处为低压槽,所以该气压系统为气旋,综上所述,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如图为某天气系统简图(根据预测,未来6小时该天气系统将向西北移至虚线所示的位置),读图完成5〜7题。图中A点将()A.风速变小,风向由偏西风变为偏东风B.风速变小,风向由偏东风变为偏西风C.风速变大,风向由偏西风变为偏东风D.风速变大,风向由偏东风变为偏西风【答案】C【考点】气压系统与天气【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知识,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解答】据图可知,未来6小时A点所在区域的等压线变密集,故风力变大,并且现在吹西北风,6个小时后吹东南风。.如图为某天气系统简图(根据预测,未来6小时该天气系统将向西北移至虚线所示的位置),读图完成5〜7题。推测A地未来6小时可能经历()A.强降水天气【答案】B.连绵阴雨天气C.持续晴朗天气A.强降水天气【答案】A【考点】锋面系统与天气气压系统与天气【解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知识,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解答】据图中冷锋移动的方向可知,未来A将受冷锋影响,冷锋影响会出现降温、雨雪、大风等天气现象。.干旱地区常发育深根系植被,其根系深达地下潜水面,可直接吸取地下水,这类植物被定义为地下水依赖型植物,也称抽水机式植被”。据研究,这类植物在生长季的蒸散过程(水分由叶片蒸发过程)能引起浅层地下水位的周期性昼夜波动。如图为干旱区河岸带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昼夜波动图。据此完成(1)〜(3)题。(1)干旱区植被蒸散速率最快的时段是()加置g“加置g“whtM-W时MA.5〜6时B.9〜10时C.12〜13时D.17〜18时(2)夜间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主要流向为()A.由地势高处流向低处C.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B.由地势低处流向高处D.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3)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A.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增大C.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小【答案】CDC【考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解析】B.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减小D.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大根据材料可知,干旱区植被蒸散速率与植物吸收地下水的速率有关,植物吸水多,散速率也快。根据题干可知,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主要是因河岸带的抽水机式植被”造成的。此类植物需要吸取地下水而存活,因此,该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与该类植物的生命活动有关,植物生命活动强,则吸收地下水多,地下水埋藏深;生命活动弱,则吸收地下水少,地下水埋藏浅。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解答】图示中,12-13时浅层地下水埋深最大,说明此时段植被吸水最多,因为该时段是光照最强的时刻,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强,需水量最多,此时的蒸散速率也最快。根据实际生活可知,水往低处流,但河岸带地势落差小,地势对地下水流向的影响较弱,排除A、B选项;根据图示可知,夜间河岸带的浅层地下水埋深较小,夜晚缺少太阳辐射,植物生命活动较弱,吸收地下水少,则此时段主要是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读图可知,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为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小。7.近年来,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如图为南半球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下列月份中德雷克海峡有可能出现冰进现象的是()A.3月B.6月A.3月B.6月C.9月D.12月(2)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可能导致图示区域()A.德雷克海峡附近海水盐度降低B.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C.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D.南美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增加【答案】CB【考点】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解析】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海峡西侧水位增高,悲伤水流增加,短期内将导致图中区域赤道附近海域东侧海域水温偏低,东西温差增大。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冰进时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这一信息判断出冰进时秘鲁寒流强弱程度,再结合

东南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化特点对全球气候影响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判断。【解答】由材料可知,冰进是指海冰较常年较多,因此冰进应出现在南半球深冬季节,最可能是9月。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则秘鲁寒流势力增强。秘鲁寒流势力增强,会导致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在①②③④⑤五地垂直于海平,据此完成,在①②③④⑤五地垂直于海平,据此完成(1)〜(2)题。该沉积岩层()该沉积岩层()A.向上拱起A.向上拱起B.向下凹陷C.向东倾斜D.向西倾斜地点①②③④⑤海拔(米)400500600500400某沉积岩埋藏深度(米)201402601801001地点①②③④⑤海拔(米)400500600500400某沉积岩埋藏深度(米)20140260180100该山地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岩层走向一致),若山地东、西两坡降水量相当,实施绿水青山”工程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空/\⑦i■A.东西两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均增加B.东西两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均减少C.西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增加,东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减少D.西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减少,东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增加【答案】CD【考点】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解析】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透水层是指动水流能够透过的土层工地层。一般情况下,渗透系数大于1米/昼夜的岩层可认为透水,呈层状称透水层,呈带状称透水带,而渗透系数小于0.001米/昼夜的岩层,称为不透水层。【解答】读图文材料可知,在相同海拔的东西两侧,该沉积岩层西侧埋藏浅,东侧埋藏深,说明该岩层西侧海拔高,东侧海拔低,呈西高东低倾斜。该山地有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根据分析,图中沉积岩大致是向东倾斜,若山地东、西两坡降水量相当,实施绿水青山”工程后,植被增加,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会顺着岩层向东流动,导致东部河流径流量增加。.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只要对着植物拍摄,就能立即辨认出植物,如图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该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完成下列小题。TOC\o"1-5"\h\z(1)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A.武夷山区B.太行山区C.长白山区D.昆仑山区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由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答案】AD【考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1)区域差异比较主要从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比较:自然环境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比较;人文环境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社会(人口、城市化)、文化等方面比较。山茶花,属于亚热带植物,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应是武陵山区。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榛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解答】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图片中有山茶花,属于亚热带植物,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A对。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昆仑山区位于温带,B、C、D错。故选Ao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中,①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A、B错。②茶树适宜在中层,便于采茶。③榛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①,D对、C错。故选D。.如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下列小题。A.1965年B.1980年C.2015年D.2045年(2)未来10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A.老龄人口增加B.人口增加C用工成本上升D.人才外流严重【答案】CC【考点】人口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解析】(1)人口数量的变化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的迁移。(2)读图可知,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在减少。人口变动是受社会、经济、人口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人口变动分为自然变动,迁移(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它们分别反映人口变动过程的不同侧面。人口各种变动都是由各个内部的特殊矛盾所引起,因此具有各自的特殊的规律性。研究人口变动必须充分认识和分析影响人口变动的诸因素,把握制约和支配这些变动的客观规律。【解答】(1)据图判断:我国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在这之前劳动人口增长率一直大于0,说明劳动人口一直正增长;在2015年以后,劳动人口开始小于0,劳动人口数量开始减少。故2015年劳动人口数量最多。故选C。(2)由图可以看出,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在减少,将导致用工成本上升。故选C。.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城归”返乡创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搏荒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待发(2)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答案】DB【考点】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解析】(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一般是指在城市打拼过的务工经商人员,他们依靠在城市打工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返乡创业,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收入,带动当地税收提高,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2)结合材料可知,城归”是指劳动力又从城市流向乡村地区的一种现象,农民工回农村地区返乡创业。【解答】(2)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经济带来影响。因此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是城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中国城市化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城市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快速发展,效益大大提高,亟需大量劳动力。故A项错误。城市生活成本相对农村较高,环境污染严重,是促使其归家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返乡创业多是拥有资金、技术的人员,由于政策优势,回到家乡带动乡村全方位发展。因此,城归”方向发展方向并不局限于农业,且农田荒废现象,是大量农民工进城导致的。故C项错误。故选D。(2)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是经济、环境效益。不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是经济效益。故选Bo.1929年,纽约市政府将原本穿越曼哈顿西区105条街道的地面铁轨改造为高架铁路,火车在楼房间穿行,完成肉类、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运输和卸载。20世纪60年代开始,这段街区的高架铁路运输日益衰弱。如今,纽约人将这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线型空中花园(如图),沿线原有的很多仓库和工厂被转化为艺术画廊、零售商店、餐厅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早期,高架铁路沿线地区的城市用地类型主要属于()A.交通用地B.工业用地C.商业用地D.住宅用地(2)如今,将高架铁路改造成线型空中花园,带来的影响有()A.增强海陆风的风力B.加重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C.增加城市地表水下渗D.带动周边房地产发展【答案】BD【考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解析】(1)高架铁路是指环绕或穿越市区的架空铁路,始建于20世纪初至30年代之间;其结构有钢或钢筋混凝土梁式和挡土墙路基式两种,上铺轨道以通行车辆,工程简易、造价低。(2)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地区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维持地区的稳定和繁荣等。将高架铁路改造成线型空中花园,可以美化环境,带动周边房地产发展。【解答】(1)早期,火车在楼房间穿行,完成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运输和卸载,说明高架铁路沿线地区的城市用地类到主要属于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没有原材料、制成品的装卸任务。故选Bo(2)如今将高架铁路改造成线型空中花园,可以美化环境,带动周边房地产发展。故选D。二、非选择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9年7月1日澳大利亚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和珀斯、墨尔本两城市的多年平均降水柱状图(图1)。|f|4|f|41■rI1Vft|.i■■I.bpA<llmaallllllllllllI_tn-4riiIIiln*图1图2材料二:澳大利亚北部的卡卡杜国家公园生物种类丰富多样,有着难以计数的独特的动植物种群,被称为上帝的荒野”、粉神的领地受气候影响,它在火灾和洪水中接受着洗礼,在葱绿”和焦黑”之间更替着容颜”。黄水河是流经卡卡杜公园的一条内陆河。每年6〜9月,绿色灌丛植被呈带状分布在蜿蜒曲折的河道两岸,四周是褐色荒漠,像一幅色彩艳丽的油画(如图2所示)。繁多的野生动物与迷人的日出日落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乘船观光。(1)说出材料一中控制澳大利亚大陆的天气系统类型,并分析该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2)比较珀斯和墨尔本两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并分析其原因。(3)7月卡卡杜国家公园容颜”焦黑,试阐述其成因。(4)结合材料二,分析游客多选择在6〜9月的清晨乘船沿河观光的原因。【答案】(1)高压(反气旋)。成因:7月,澳大利亚大陆正值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北移,澳大利亚大陆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2)珀斯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降水少;墨尔本全年降水均匀。珀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墨尔本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均匀。(3)7月,卡卡杜国家公园受来自内陆的干燥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气候干旱;烈日炎炎,植物被太阳烤焦;被林火烧黑,形成焦黑”的容颜。(4)6〜9月为该地旱季(降水少);晴天多,少云雾,大气能见度高;清晨可观看日出景观;野生动物常到河边饮水,游客看到野生动物的概率较大。【考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压系统与天气【解析】(1)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判断,控制澳大利亚大陆的天气系统类型是高压(反气旋)。(2)分析两地区的气候资料图。(3)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夏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冬季受东北信风控制;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分布:南北纬10度到23.26度大陆西岸。植被为热带草原。(4)黄水河是流经卡卡杜公园的一条内陆河。每年6〜9月,绿色灌丛植被呈带状分布在蜿蜒曲折的河道两岸,四周是褐色荒漠,像一幅色彩艳丽的油画。【解答】(1)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判断,控制澳大利亚大陆的天气系统类型是高压(反气旋)。7月是南半球冬季、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大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7月份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控制澳大利亚大陆。(2)分析材料--两地区气候资料图可知,1月(夏季):墨尔本降水远多于珀斯。7月(冬季):墨尔本降水少于珀斯。这种差异与二者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及大气环流不同有关。1月(夏季),墨尔本受来自太平洋面上东南风影响而降水多;珀斯受南移的副热带高压控制而降水少;7月,墨尔本受到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西北风影响而降水少,珀斯受北移的西风带控制而降水多。(3)卡卡杜国家公园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湿季时草木葱绿,但是到了干季降水稀少,气温高,草木枯黄,灌丛容易自燃,变得焦黑。(4)黄水河地处澳大利亚北部地区,是热带草原气候区,季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动物大多聚集到河边饮水,游客看到野生动物的概率较大,便于游客观赏野生动物季气候干旱,降水少,云雾少,大气能见度高,清晨在黄水河边利于观看日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班公错是西藏阿里地区狭长的裂谷湖。湖面海拔4240米,长约155千米,南北宽约15千米,最窄处仅5米。该湖水质奇特,盐度东西方向差异大,且夏季东部湖水垂直交换很弱。材料二:班公错位置示意图及湖泊东部等水温线图。(1)推测班公错形成的地质过程。(1)推测班公错形成的地质过程。(2)说出班公错盐度的东西差异,并阐释其成因。(3)根据材料二,简述班公错东部表层湖水温度的特点。(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班公错东部湖水夏季垂直交换弱的主要原因。【答案】地壳隆起抬升,断裂下陷形成湖盆,积水成湖。盐度东低西高。该湖泊为内流湖,水体主要以蒸发形式排泄,盐分积累,因而湖水盐度高;(东部有大量河水注入稀释了湖水盐度,故盐度较低;湖泊东西方向狭长,中间水域狭窄,不利于东西湖水交换。夏季表层湖水温度高(可达16c以上),冬季表层湖水温度明显低于0c(冰层深厚,覆盖湖面长达4个月之久),表层湖水温度季节变化大;夏初和秋冬之交,表层湖水温度变化较快,封冻期间,湖水水温变化缓慢。夏季湖水表层水温较高,深层水温较低;夏季冰雪融水汇入,盐度低,浮于湖水表层;所以深层水密度大,表层水密度小,垂直交换不明显。【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森林、湿地等的问题成因及开发利用【解析】(1)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主要的地质作用有地壳运动、风化作用、风力作用、流水作用、海浪作用和冰川作用。(2)考查影响湖水盐度高低的因素,主要从盐分和淡水的运动两个方面分析。(3)考查影响湖水的温度,主要从湖水的热源和散热两个方面分析。(4)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水量、水位季节变化、盐度、温度等方面分析。【解答】据图可知,当地位于板块的边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壳断裂下陷,积水形成湖泊。据图可知,东部有大量的淡水河流汇入,故盐度低,西部汇入河流少,故盐度高。当地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故表层湖水的温度高,并且湖水流动缓慢,交换少。夏季表层湖水温度高,密度小,汇入的淡水河水多,盐度低,密度小,故垂直交换不明显。故答案为:(1)地壳隆起抬升,断裂下陷形成湖盆,积水成湖。(1)盐度东低西高。该湖泊为内流湖,水体主要以蒸发形式排泄,盐分积累,因而湖水盐度高;(东部有大量河水注入稀释了湖水盐度,故盐度较低;湖泊东西方向狭长,中间水域狭窄,不利于东西湖水交换。(2)夏季表层湖水温度高(可达16c以上),冬季表层湖水温度明

显低于0c(冰层深厚,覆盖湖面长达4个月之久),表层湖水温度季节变化大;夏初和秋冬之交,表层湖水温度变化较快,封冻期间,湖水水温变化缓慢。(3)夏季湖水表层水温较高,深层水温较低;夏季冰雪融水汇入,盐度低,浮于湖水表层;所以深层水密度大,表层水密度小,垂直交换不明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祁连山脉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多发育有现代冰川,表现为东北坡较多,西南坡较少。近百年来,冰川处于退缩阶段。材料二:冰川风是指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冰雪面气温往往低于同高度山谷气温。近年来,祁连山地区的冰川风变化显著。如图为冰川风形成示意图。材料三:阿尔卑斯山的克维尔塔尔谷地,受冰川风的影响,谷底生长喜冷植物,而谷风影响的山腰地带可生长喜暖阔叶树,形成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的奇怪现象。(1)试分析祁连山现代冰川东北坡多,西南坡少的原因。(2)简述冰川风对当地山谷风的影响。(3)推测祁连山冰川风近年来的变化,并分析原因。倒置”现象产生的原因。(4)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克维尔塔尔谷地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现象产生的原因。【答案】东北坡为阴坡,气温低,东北坡面对河西走廊,夏季东南季风影响该地,在东北坡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有较多冰川分布。西南坡为阳坡,气温高;西南坡面对青藏高原,降水稀少,冰川面积较少。延长山风的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缩短谷风的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冰川风势力变弱。全球气候变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冰川面积减少,且变得破碎,冰雪面气温与同高度山谷气温的温差变小,冰川风势力减弱。阿尔卑斯山现代冰川发育,冰川风影响大,密度大的冷性冰川风下沉到谷底,使谷底适宜生长喜冷植物;密度小的暖性谷风被迫抬升到冰川风之上,受其影响山腰地带可生长喜暖阔叶树,这种局部地段的逆温”现象导致植被垂直分布倒置”。【考点】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1)冰川多少原因的分析可以从气温和降水,阳坡、阴坡和迎风坡、背风坡角度分析。(2)冰川风对当地山谷风的影响可以从冰川风与山谷风方向一致或相反等情况分析。(3)祁连山冰川风近年来的变化及原因分析可以从全球气候变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角度分析。(4)克维尔塔尔谷地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可以从冰川发育和冰川

风影响等角度分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祁连山东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多阴雨天,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而西南坡处于背风坡,阴雨天少,晴天多,气温较高,所以现代冰川东北坡多、西南坡少。冰川风和山风风向一致,会延长山风的影响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加强其影响程度;和谷风风向相反,会缩短谷风的影响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根据上题冰川风是由于冰川的热力作用形成的,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冰川融化增加,面积减小,冰川面上空气与谷中同高度温差变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冰川风势力减弱。冰川风气温较低,受冰川风的影响,谷底冷空气集聚,气温低,适合生长喜冷植物;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形成的谷风气温较高,到达山腰地带,该地温度较高。可生长喜暖阔叶树,从而形成了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现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华北某城市全年风频统计表。风向北东北偏北东北东北偏东东东南偏东东南东南偏南频率(天)3238302520161216风向南西南偏南西南西南偏四西西北偏西西北西北偏北频率(天)24402010981629材料二:该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及预测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